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原则研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原则研究

一、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夏之晨[1](2020)在《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科学发展方式、科技竞争方式和高校组织模式的转变,高校科研团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应对交叉综合、复杂多变的研究课题时,高校科研团队具有团队作战、优势互补、合作互助的优势,能够取得高于个体效应的协同性效果。与此同时,高校科研团队肩负着科研育人的重要使命,基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作为衡量科研生培养质量与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指标,旨在讨论高校科研团队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的因素与机制,以指导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本研究聚焦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各国基于高校科研团队开展研究生培养的历史脉络是什么?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第二,优秀的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的路径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学习的经验?第三,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结构与特征是什么?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第四,高校科研团队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为解答以上问题,本研究按照“历史进程—优秀经验—现实状况—影响因素—内部机制”的研究思路,选取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调研,获得以下研究结论。第一,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的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国家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规范化和制度化,强调联合指导、过程监控、评价的透明化,由于科研基础、教育实力和研究生培养重心方面的不同,各国的高校科研团队在培养目标、团队组成、管理制度、评价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稳中求进,高校科研团队正向着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跨学科与超学科相适应、多元化与系统化相调节的方向发展,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科研团队资助立项、国家特色教育质量评价、四面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举措不仅使得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跨越式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第二,采用获选“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文本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扎根理论提出的理论构建方法,通过逐步编码整理出核心范畴、主范畴及各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高校科研团队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的路径模型。本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的因素包括团队要素、行为过程和团队状态。以上各因素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作用路径如下:团队要素既可以直接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也可以通过行为过程间接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团队状态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第三,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概括为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品质三个维度。经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包括以下特征:(1)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整体发展水平良好,科研品质的发展情况最好,科研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待提升;(2)男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及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女生;(3)研一和研二学生的科研能力低于博一和博二学生;(4)普通实验室(课题组)研究生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低于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研究生;(5)26人以上团队规模的研究生科研品质低于5人及以下、6-15人、16-25人团队规模的研究生;(6)10年以上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素养及各个维度上高于组建时间低于10年的科研团队的研究生。第四,团队要素、行为过程和团队状态是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团队要素方面,团队成员深层多样性、团队成员的尽责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团队导师仁慈领导和权威领导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团队成员表层多样性对科学研究素养及各维度的影响均不显着,神经质对研究生科研品质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在行为过程方面,团队任务转换、团队任务行动、团队合作和团队知识分享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及各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在团队状态方面,团队氛围、团队凝聚力和团队信任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及各维度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第五,运用多项式和响应面分析发现,当科研团队成员个体性格特征与科研团队整体性格特征程度相当时,高水平的尽责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更能促进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养成,高水平的神经质则对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具有衰减作用。当科研团队成员个体性格特征与科研团队整体性格特征水平不一致时,随着科研团队成员个体尽责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水平逐渐提高,且超过科研团队整体的尽责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水平时,科研团队研究生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品质和科学研究素养水平也将有所提高。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任务转换、任务行动、任务冲突、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在仁慈领导和权威领导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过程中发挥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团队氛围、团队凝聚力和团队信任在团队领导影响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为了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研究归纳出五条具有启发意义的建议:第一,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二,实行对研究生的分类指导,在注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第三,团队导师采用“恩威并施”的领导方式。第四,高校科研团队应鼓励团队合作、知识分享等积极行为。第五,高校科研团队应充分认知到团队状态的重要性,积极塑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培育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胡五生[2](2016)在《大学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章程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体制转型和治理规范的双重转变,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待日益提高,大学与政府、社会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治理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推进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大学章程是大学内部规章制度的综合,大学章程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治理的基本依据。从大学治理的视角研究大学章程的建设,对于我国正在开展的大学章程制定和依据章程的治理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大学治理的视角对大学章程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从大学章程建设的时代要求来看,着重对大学章程建设的现实因素、理论基础、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出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的关系;第二,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历史进程看,力求从大学章程的发展历程来总结经验及启示,分析我国大学章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从国内外大学章程文本内容比较分析看,主要找出我国大学章程与国外大学章程的差异性,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第四,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目标定位、原则、价值导向等维度分析看,重点明确我国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新要求与新发展;最后,针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大学章程建设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对策建议。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应该对大学治理的各个维度进行切合的制度安排,为大学治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证,实现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关系的协调统一。

廖雯[3](2006)在《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综合采用传统规范性研究和新兴经验定量研究的方法,广泛吸收该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进行学术研究和学理分析,形成科学判断,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民营企业特点的健康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和具体对策。其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忽视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是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的观点,同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塑造民营企业文化的首要原则。 本文分为七节: 第一节 引言,主要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民营企业概述,阐述了民营企业的界定和发展状况以及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指出了民营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深层原因; 第四节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第五节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原则; 第六节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对策,分别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 第七节 结语。

张衡义[4](2006)在《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为获得更大的收益或利润而进行的以新的企业制度取代旧的企业制度的变革活动,是对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着眼点。制度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保证。制度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确定制度框架,对企业的产权、管理、激励等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制度创新是实现民营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企业制度缺陷日益突出。如产权制度模糊、产权结构单一封闭,这是民营企业向现代制度跨越的主要障碍;管理制度不合理,在管理上表现为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管理规章的缺位;激励制度不健全,缺乏压力传导机制,人才流动率接近50%。基于此,本文提出只有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陈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思路,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本章对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制度创新的理论的提出、发展和制度创新的五个阶段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作了介绍。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现状。概述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在面临的经营环境、主要组织形式,和存在的制度缺陷如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缺陷,并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分析了制约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约束因素。第四章论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驱动力量,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以及制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第五章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施对策,主要包含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制度创新和提高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执行力。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体系,主张民营企业制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形包括发展状态、组织形式、存在问题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途径。第六章结束语部分对本文的整体情况做出自我评价,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希望能给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并对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有所启示。

哈申高娃[5](2004)在《内蒙古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期的民营经济是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形式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开始使用“民营经济”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从地域分布来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例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地。从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占主导地位,如,服装、纺织、塑料和食品加工。到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才开始涉足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上游行业,如非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行业中民营企业销售比例从1996年的26.4%到200t年的60%以上。同时在服务业也得到了发展。于是,民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迅猛发展。针对此情景着名经济学家吴敬连指出:“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乎许多人特别是政府官员的预测是由于人们做出预测时低估了改革,尤其是民营经济在改革中的迅速成长对中国GDP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个新的亮点。 在全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内蒙古的民营企业也展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一)私营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我区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均有增长;(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各行业全面增长,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私营经济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3年,依靠地区和资源优势,加快了私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三)农村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四)以实施“再就业工程”为重点,大力扶持城镇私营经济的发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引导下岗职工从事私营经济,鼓励动员私营企业优先录用下岗职工。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免征有关政策性收费,多方开辟再就业渠道,推进再就业整体工程。 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今年各级工商局在去年将办照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工商所的基础上,又实行上门办照、免费办照,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突破了以登记办照程序上的条条框框和思想上的固定模式。各地还严格执行了自治区工商局明确的各项公式制度,切实做到了“一口清”、“一笔清”。专门印发了各种个体私营企业办事提示单以及注册指南样本,为广大个体私营企业主提供了方便。(二)立足实际格局,突出特色抓创新。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格局上,一些盟市提出了“市有主导、旗区有支柱、乡镇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扶优扶强,继续实施了亿元工程、千万元工程和百万元工程的“三个一”工程。(三)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提高私营企业年检验照工作效率,明确市场主体资格,规范监督管理工作,各地工商局及时安排,认真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按时完成了私营企业年检工作。(四)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向第一、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业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发展,收到较好的成效。 同时,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再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本文结合民营企业的理论研究,在对我区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它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在回答了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以及民营企业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作用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内蒙古民营企业的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指出了它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在对内蒙古民营企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区民营企业从企业体系、政府政策环境和全民素质方面发展的相应对策。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它会成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它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闫景明[6](2004)在《提升领导素质 推进国企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改革企业首先要从改革人 ,尤其是关键的、核心的人员开始。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因其特殊的职位和权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文章从提升国企管理人员素质角度入手 ,论述了国企高层管理人员在推进和深入国企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探讨了如何保障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以推进国企改革

叶国灿[7](2004)在《论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传统的管理特点是所有者同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是中小民营企业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 ,不能完全照搬现代企业制度 ,而是应在保持原有管理模式特点的前提下 ,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 ,对企业的具体管理方式进行改造 ,使民营企业管理符合现代社会潮流

陈才庚[8](2003)在《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文中指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 ,研究法人治理结构已成为重大的理论任务。该文从一个特定的视角 ,即通过对照领导科学原理中党的领导的原则、领导效能最大化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原则 ,从领导科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角度揭示出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学科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科技竞争方式的转变
        四、高校组织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团队
        二、科研团队
        三、高校科研团队
        四、科学研究素养
        五、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组织层面的理论
        二、团队层面的理论
        三、个体层面的理论
    第六节 研究设想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生培养趋势: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取向
    第一节 国外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的沿革与现状
        一、国别选择的缘由与分析
        二、德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结构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美国:高校科研团队的跨学科程度不断提升
        四、英国:通过严格的科研训练保障教育精英化
        五、法国:大学组织与科研系统相互分离并影响
        六、俄罗斯:高校研究生管理举措被不断制度化
        七、日本:以国家经济发展为纲的科研团队建制
    第二节 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的沿革与现状
        一、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的进程
        二、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的举措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作用路径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二、范畴编码与模型建构
        三、模型阐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结构与特征
    第一节 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结构
        一、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结构的初步探索
        二、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测量工具的编制
    第二节 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发展特征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个体特征
        二、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团队特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团队要素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一、团队成员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二、团队导师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第二节 行为过程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一、任务转换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二、任务行动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三、团队冲突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四、团队合作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五、团队知识分享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第三节 团队状态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一、团队氛围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二、团队凝聚力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三、团队信任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第四节 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因素调查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整合效应对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第一节 个体与团队人格特征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作用
        一、个体尽责性与团队尽责性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二、个体开放性与团队开放性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三、个体外向性与团队外向性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四、个体神经质与团队神经质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五、个体宜人性与团队宜人性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
    第二节 行为过程在导师领导方式与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间的中介作用
        一、任务转换的中介作用
        二、任务行动的中介作用
        三、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
        四、团队合作的中介作用
        五、团队知识分享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团队状态在导师领导方式与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间的调节作用
        一、团队氛围的调节作用
        三、团队信任的调节作用
        三、团队凝聚力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第三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2)大学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章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概念界定
        1.2.1 大学章程
        1.2.2 大学治理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大学治理对大学章程建设的时代要求
    2.1 现实需求:我国大学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大学与政府:办学自主权的实现不充分
        2.1.2 大学与社会:社会参与渠道和方式有限
        2.1.3 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责权利模糊不清
    2.2 理论依据: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发展对大学章程的呼唤
        2.2.1 大学法人治理理论:大学章程对高校法人内涵的明确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大学章程对高校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
        2.2.3 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的关系
    2.3 实践价值:现代大学治理需要大学章程的有力支撑
        2.3.1 现代大学的外部治理需要大学章程的保证
        2.3.2 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需要大学章程的规范
第3章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启示
    3.1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发展进程
        3.1.1 雏形阶段---古代学规
        3.1.2 成形阶段---清末时期大学章程
        3.1.3 兴盛阶段---民国时期大学章程
        3.1.4 重建与规范阶段---建国后大学章程
    3.2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主体界定不清:大学章程制定上主体和程序模糊
        3.2.2 同质化笼统化:大学章程内容上办学特色不彰显
        3.2.3 依章治校不实:大学章程实施中惯性思维仍盛行
    3.3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3.3.1 重视大学章程的建设,树立依章程治校的理念
        3.3.2 坚持传承性和国际化,在继承创新上体现特色
        3.3.3 坚持全局性与规范性,在机制上体现社会参与
第4章 境外大学章程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关于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规定
        4.1.1 大学的法律地位
        4.1.2 政府参与大学治理的途径和方式
    4.2 关于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定
        4.2.1 校外人士进入董事会的程序
        4.2.2 大学与校友的关系
        4.2.3 社会捐赠的途径方式
    4.3 关于大学内部各权利主体关系的规定
        4.3.1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4.3.2 大学内部管理制度
        4.3.3 大学师生关系
    4.4 国外大学章程建设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经验借鉴
        4.4.1 大学章程建设应该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4.4.2 大学章程建设应该坚持国际性与本土性的统一
        4.4.3 大学章程建设应该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第5章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新要求与新发展
    5.1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目标定位
        5.1.1 基本目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5.1.2 主要目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
        5.1.3 关键目标: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5.2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原则
        5.2.1 法制性原则
        5.2.2 程序性原则
        5.2.3 特色性原则
        5.2.4 实践性原则
    5.3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价值导向
        5.3.1 大学章程建设要坚持师生为本
        5.3.2 大学章程建设要坚持学术自由
        5.3.3 大学章程建设要坚持大学自治
第6章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对策
    6.1 树立大学章程意识
    6.2 提高大学章程制定的规范性
        6.2.1 明确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
        6.2.2 明确大学治理主体的关系
        6.2.3 完善大学章程的制定程序
        6.2.4 完善大学章程的修改程序
    6.3 提高大学章程内容的科学性
        6.3.1 大学章程内容要体现大学办学特色
        6.3.2 大学章程表述要具体,操作性要强
        6.3.3 大学章程重点要突显大学内部治理
    6.4 确保大学章程有效实施
        6.4.1 建立大学章程实施的配套机制
        6.4.2 加强对大学章程实施的监督评估
        6.4.3 促进与社会的互动沟通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民营企业概述
    (一) 民营企业的界定和发展状况
    (二) 缺乏优秀企业文化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三、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呼唤
    (二)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让财富充分涌流
    (三)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是党和国家引导民营企业自我教育、自我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大批杰出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五)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能够抑制“权贵资本”滋生蔓延
    (六) 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协调企业和员工的矛盾
四、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原则
    (一) 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
    (二)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 遵循动态性原则
    (四) 遵循兼容并蓄的原则
    (五)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对策
    (一) 塑造物质层面的优秀企业文化
    (二) 塑造行为层面的优秀企业文化
    (三) 塑造制度层面的优秀企业文化
    (四) 塑造精神层面的优秀企业文化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1.1.2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先天不足
        1.1.3 制度创新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关键
    1.2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
        2.1.2 企业制度的概念界定
        2.1.3 制度创新的概念界定
    2.2 企业制度创新理论
        2.2.1 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2.2.2 制度创新的五阶段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第3章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现状
    3.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经营环境
        3.1.1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3.1.2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3.1.3 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
        3.1.4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现状
    3.2 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
        3.2.1 产权制度问题
        3.2.2 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
        3.2.3 传统激励机制的缺陷分析
    3.3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
        3.3.1 民营企业制度选择的因素
        3.3.2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约束条件
第4章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机制研究
    4.1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驱动力量分析
        4.1.1 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提高
        4.1.2 市场开放度和透明度的提高
        4.1.3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4.2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条件分析
        4.2.1 外部条件
        4.2.2 内部条件
    4.3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原则
        4.3.1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4.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4.3.3 与企业经营战略一致的原则
        4.3.4 责权利统一的原则
    4.4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目标
第5章 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施对策
    5.1 产权制度创新
        5.1.1 产权与产权制度
        5.1.2 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
        5.1.3 实现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途径
    5.2 管理制度的创新
        5.2.1 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职能
        5.2.2 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5.2.3 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途径
    5.3 激励制度创新
        5.3.1 主要的激励制度
        5.3.2 民营企业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5.3.3 我国民营企业激励制度的创新途径
    5.4 提高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执行力
        5.4.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护航作用
        5.4.2 从法律角度确保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
        5.4.3 依靠企业文化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供内在的支持力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文章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内蒙古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 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况
    (一) 中国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景及其内涵
        1 、 中国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2 、 民营企业的内涵
    (二)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其作用
        1 、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2 、 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 内蒙古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内蒙古民营企业的发展成就
    (二) 内蒙古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 、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不足
        2 、 企业的外部环境对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的约束
三、 内蒙古民营企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选择
    (一) 内蒙古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二) 内蒙古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选择
        1 、 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
        2 、 政府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 提高全民素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7)论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管理模式分析
二、民营管理模式必须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拓展和创新
三、以组织创新为切入点, 扎实做好企业的创新活动
    1. 企业外部组织结构的重组———虚拟化。
    2.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重组———公司结构的网络化。

(8)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党的领导的原则
二、 领导效能最大化原则
三、 统筹兼顾原则
四、 效益最大化原则
五、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原则

四、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培养研究[D]. 夏之晨. 苏州大学, 2020(06)
  • [2]大学治理视角下的大学章程建设研究[D]. 胡五生. 南昌大学, 2016(03)
  • [3]塑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研究[D]. 廖雯. 南昌大学, 2006(11)
  • [4]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 张衡义.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5]内蒙古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策[D]. 哈申高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04)
  • [6]提升领导素质 推进国企改革[J]. 闫景明. 经济师, 2004(03)
  • [7]论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J]. 叶国灿. 经济师, 2004(02)
  • [8]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学原则研究[J]. 陈才庚. 嘉兴学院学报, 2003(01)

标签:;  ;  ;  ;  ;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原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