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己甲素在炎症性肺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

汉防己甲素在炎症性肺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

一、粉防己碱在炎症性肺部疾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聂娟[1](2021)在《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博来霉素(Bleomycin,BLM)是作用范围较广泛的一种抗生素类化疗药物,具有五十余年临床使用史,可用于多种肿瘤和非肿瘤疑难杂症的治疗。博来霉素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具有无免疫抑制和骨髓抑制副反应的优势,在急性骨髓白血病和恶性肿瘤治疗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博来霉素进入人体后会大量分布于肺中,且肺中缺乏博来霉素水解酶,故其具有比较明显的肺毒性,主要表现为肺纤维化,严重限制了博来霉素临床使用。因此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有助于提高其在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野黄芩苷(Scutellarin,SCU)是一种从半枝莲(S.Barbara D.Don)和黄芩(S.baicalensis Georgi)等天然药物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在半枝莲和黄芩中含量丰富。半枝莲、黄芩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且黄芩是治疗肺部疾病的传统用药。研究显示,野黄芩苷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纤维化、炎症等多种疾病;且对顺铂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野黄芩苷具有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胃炎、胃癌等疾病。但野黄芩苷是否能够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是否对博来霉素的抗肿瘤疗效有影响?这些问题尚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此论文首先采用博来霉素诱导的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细胞模型,探讨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的减毒作用和相关作用机制。此外,由于博来霉素的肺毒性主要体现在其临床应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因而课题组还在体内外H22腹水瘤模型上探讨了野黄芩苷在博来霉素抗肿瘤过程中对其肺毒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1.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为了探讨野黄芩苷是否能够减轻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课题组采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5mg/kg)构建SD大鼠的肺纤维化模型,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野黄芩苷(30、60、90 mg/kg)后,检测相关指标来评价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的减毒作用。首先称取肺组织湿重计算肺系数值;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HYP含量;采用HE、Masson染色法对大鼠的肺组织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后肺组织的病理情况评价野黄芩苷对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其次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RT-PCR法被用来检测肺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基因MMP-3、MMP-9、TIMP-1及与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最后Western blot法被用来检测肺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α-SMA、E-cadherin、vimentin,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collagen-Ⅰ及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综合检测结果尝试从TGF-β1蛋白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新生角度来阐述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2.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减毒作用的相关机制,体外采用TGF-β1诱导的A549和MRC-5细胞模型,检测野黄芩苷处理后的TGF-β1/p-Smad2/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变化;体内采用博来霉素诱导的SD大鼠的肺纤维化模型,检测60mg/kg的野黄芩苷处理后第14、28天大鼠的肺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变化;来阐述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的减毒作用机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549、MRC-5细胞中上皮间质化标记物E-cadherin和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技术检测第A549细胞、MRC-5细胞和14、28天肺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基因:MMP-3、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A549细胞、MRC-5细胞和第14、28天的肺组织中collagen-Ⅰ、α-SMA、E-cadherin、vimentin、TGF-β1、Smad2/3、p-Smad2/3 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免疫组化检测第14、28天的肺组织中p-Smad2/3蛋白的表达。综合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可阐明野黄芩苷是否通过抑制TGF-β1蛋白的表达来影响TGF-β1/Smad2/3信号通路介导的肺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发挥对博来霉素的减毒作用。此外RT-PCR法也被用来检测第14、28天肺组织中与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A、VEGF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来检测第14、28天肺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综合上述指标的检测成果,可阐明野黄芩苷是否也可以通过抑制TGF-β1蛋白表达,来抑制其介导的VEGFA/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肺组织中的血管新生,从而达到对博来霉素减毒的作用。3.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体内体外抗H22腹水瘤作用研究博来霉素的肺毒性主要体现在其临床应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因而本研究还探讨了野黄芩苷在博来霉素抗肿瘤过程中对其肺毒性和抗肿瘤疗效的影响。首先在体外使用H22细胞和MRC-5细胞模型,用MTT法来检测博来霉素和野黄芩苷对两种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MRC-5细胞中上皮间质化标记物α-SMA蛋白的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用来检测H2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RC-5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collagen-Ⅰ、TGF-β1蛋白和H22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以评价野黄芩苷体外对博来霉素肺毒性和抗肿瘤疗效的作用。然后体内采用小鼠的H22腹水瘤模型,口服野黄芩苷(30、60、90 mg/kg)和腹腔注射7.5 mg/kg的博来霉素后,观察小鼠的生存周期。再构建H22腹水瘤模型,口服野黄芩苷(60mg/kg)和腹腔注射博来霉素(7.5 mg/kg)后,对小鼠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根据切片病理情况,评价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的减毒作用;同时用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MPO、MDA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以评价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H22腹水瘤时对博来霉素的减毒作用。此外记录小鼠的生存周期、体重、腹围、腹水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腹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腹水中活化的caspase 3、caspase 8含量;小鼠肺组织和腹水细胞中miR-29b基因表达采用RT-PCR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腹水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以阐述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对博来霉素抗肿瘤疗效的影响。结果:1.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构建SD大鼠的肺纤维化模型中,不同剂量的野黄芩苷能降低大鼠的肺系数值,和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60、90mg/kg的野黄芩苷能够明显降低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组织中炎性浸润和胶原沉积,使肺组织的病理损伤被缓解;能够使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减少,减轻博来霉素引起的肺部炎症。相对于模型组而言,60、90 mg/kg的野黄芩苷也能降低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基因MMP-3、MMP-9、TIMP-1和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此外,60、90mg/kg的野黄芩苷在增加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同时,也降低肺组织中TGF-β1蛋白,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collagen-Ⅰ和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α-SMA、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能够抑制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和异常血管新生,减少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缓解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2.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在TGF-β1诱导的A549、MRC-5细胞模型中,与TGF-β1组相比,野黄芩苷能够使上皮间质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collagen-I、α-SMA、vimentin、p-Smad2/3和相关基因MMP-3、MMP-9、TIMP-1在TGF-β1诱导的A549、MRC-5细胞中表达减少;同时能够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即野黄芩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皮间质化的发生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对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野黄芩苷能够下调TGF-β1诱导的A549、MRC-5细胞中p-Smad2/3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第14、28天肺组织中TGF-β1、p-Smad2/3的蛋白表达也被下调。即野黄芩苷能够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来缓解肺组织中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此外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体内模型中,第14、28天肺组织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能够降低肺组织中vWF的表达;第14、28天肺组织的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野黄芩苷能够降低肺组织中VEGFA、VEGFR2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也能使肺组织中p-PI3K、p-AKT的表达降低。即野黄芩苷可以通过抑制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其介导的VEGFA/PI3K/AKT通路激活,来减少肺组织中的异常血管新生,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3.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体内体外抗H22腹水瘤作用研究MTT结果表明博来霉素显着抑制MRC-5细胞活力,而野黄芩苷对MRC-5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能降低MRC-5细胞中α-SM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能减少MRC-5细胞中纤维化相关指标α-SMA、collagen-Ⅰ、TGF-β1的表达;同时在体内H22腹水瘤模型上,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能够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和胶原沉积;另外与博来霉素单独组相比,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能够降低肺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MPO、MDA,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和TGF-β1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H22腹水瘤时也能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MTT结果也表明,博来霉素显着抑制H22细胞活力,野黄芩苷在浓度低于40 μM时表现出对H22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而且20、30、40 μM的野黄芩苷联合20、30、40 μM的博来霉素对H22细胞活力显现出协同抑制作用。体内H22腹水瘤模型中,与博来霉素单独组相比,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后能够显着延长小鼠生存周期,减低小鼠的体重、腹围和腹水量;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野黄芩苷与博来霉素联合能够增加H22细胞和小鼠腹水细胞的凋亡率;同时,野黄芩苷能够升高腹水细胞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8的含量;能使H22细胞和腹水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上升;能够上调腹水细胞和肺组织中miR-29b基因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说明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H22腹水瘤时,不仅不影响博来霉素抗肿瘤效果,反而提高其疗效。综上所述,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肿瘤时,可以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同时提高其抗肿瘤疗效。结论:1.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上,研究发现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相关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蛋白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新生有关。2.在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发现野黄芩苷通过抑制TGF-β1蛋白的表达,影响其介导的TGF-β1/Smad2/3和VEGFA/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肺组织中的上皮间质转化和异常血管新生,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3.在体内和体外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H22腹水瘤的研究中,发现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H22腹水瘤时也能够减轻博来霉素的肺毒性,同时不影响其抗肿瘤疗效。综上所述,野黄芩苷能够抑制肺组织中的上皮间质转化和异常血管新生来减轻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毒性,有潜力进一步发展为博来霉素的辅助剂用于肿瘤治疗。

席苑[2](2020)在《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及注射两种不同给药方式下,汉防己甲素对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导致的SD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通过细胞和整体实验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1 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药效学研究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1)对SD大鼠进行造模,分别采用雾化吸入及注射的方式,连续给予汉防已甲素干预,分别在14天及28天处死动物,动态地进行肺脏形态的大体观察,计算肺系数,利用肺功能检测仪记录各组大鼠肺功能相关指标,左肺HE,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右肺通过ELISA法观察肺组织中HYP含量变化。2 汉防己甲素改善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机制研究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ol-I及FN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α-SMA及Vimentin含量,观察上述蛋白水平的变化。3 TGF-β1刺激对A549,MRC-5及PMVEC细胞中细胞外基质的影响CCK-8法筛选TGF-β1对三种细胞的安全浓度。连续刺激24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Col-I及FN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α-SMA及Vimentin含量变化。4 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体外机制研究根据第三部分中所得数据,采用适宜浓度的TGF-β1与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共同刺激MRC-5细胞,CCK-8法筛选安全的给药浓度及给药时间,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Col-I及FN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α-SMA及Vimentin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 汉防己甲素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会导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14天时:肺系数升高至11.14%(P<0.01),呼吸频率为96.81,表现为明显加快(P<0.05),气道阻力略有升高,无统计学差异,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分别降低为 0.82 mL 及 0.13 mL·(cm H2O)-1(P<0.01),HYP 含量增加加至 0.15%(P<0.05),病理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明显增生;28天时:肺系数依然显着高于假手术组,为9.09%(P<0.01),但略低于14天组,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出现统计学差异,且潮气量、气道阻力及动态肺顺应性差异明显(P<0.01),HYP含量进一步升高,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的0.062%(P<0.01),病理可见肺泡间隔重度增厚,炎症细胞大量浸润,纤维组织重度增生。与模型组比较,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雾化吸入14天,大鼠肺系数降低至7.79%(P<0.05),大鼠动态肺顺应性升高至0.25 mL·(cm H2O)-1(P<0.05),呼吸频率,气道阻力及潮气量等肺功能也略有改善,HYP含量略有降低,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可见轻微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微纤维组织增生;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注射14天,大鼠肺系数下降至7.44%(P<0.05),各项肺功能指标略有改善,HYP含量略有降低,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可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雾化吸入28天,大鼠肺系数未出现进一步升高,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呼吸频率略有降低,肺顺应性及潮气量略有升高,无统计学差异,气道阻力下降为0.88 cm H2O·(s·mL)-1(P<0.05),HYP含量为0.089%,表达被明显抑制(P<0.05),病理可见轻微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微纤维组织增生;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注射28天,大鼠肺系数略有增加,但仍低于模型组,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气道阻力明显下降,为0.89 cm H2O·(s·mL)-1(P<0.05),呼吸频率,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略有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可见中度炎症细胞浸润及中度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给药方式之间比较:注射组给药剂量为30 mg·kg-1,雾化组有效剂量为0.22 mg·kg-1,仅为注射组的1/136。与雾化组比较:注射组大鼠体重略微偏低,肺系数,肺组织中HYP含量及动物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接近,上述指标与雾化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注射组部分动物在实验后期出现腹部胀大,肠腔积液严重,便秘严重,站立不稳等不良反应,且实验28天HE切片可见注射组大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与雾化组有明显差异(P<0.05)。2 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表达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14天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Col-I含量显着升高(P<0.01),FN含量明显增加(P<0.05),α-SMA水平明显提高(P<0.05),Vimentin水平显着提高(P<0.01);28天后,上述指标的分泌进一步被促进,均与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1)。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相关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14天时对大鼠肺组织中Col-I,FN,α-SMA的含量略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TGF-β1及Vimentin水平(P<0.05);28天时,能明显降低大鼠肺组织中TGF-β1,Col-I,FN含量(P<0.05),显着抑制Vimentin水平(P<0.01),对α-SMA的表达略打抑制,但无统计学差异。3 TGF-β1激促进A549,MRC-5及PMVEC细胞中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适宜浓度的TGF-β1连续刺激24 h,能够使A549,MRC-5,PMVEC细胞上清中Col-I含量显着升高(P<0.01),细胞中α-SMA及Vimentin念量显着增加(P<0.01);可以显着促进A549,MRC-5细胞中FN的表达(P<0.01)。4 汉防已甲素可以抑制TGF-β1刺激的MRC-5细胞的作用汉防已甲素与TGF-β1共刺激24 h,对MRC-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4.07μM。汉防己甲素可以显着抑制TGF-β1刺激所导致的MRC-5细胞中Col-I,FN,α-SMA 及 Vimentin 的增加(P<0.01)。单纯使用TGF-β1刺激并不会使MRC-5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93%,甚至低于空白组的2.27%,同时加入汉防己甲素共刺激,凋亡率为1 7.53%—43.8%,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明显(P<0.01)。结论1 汉防己甲素能够缓解肺组织病变程度,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降低肺系数,减少HYP的分泌,且这种保护在肺纤维化形成初期也有一定作用。2 相对于注射给药,雾化吸入治疗与其药效基本一致,但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剂量为0.22 mg·kg-1,仅为注射组剂量的1/136,且雾化组动物状态,肺组织病变程度及部分肺功能指标优于注射组。3 汉防己甲素可能是通过减少肺组织中TGF-β1含量,促进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抑制Col-I,FN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从而实现对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陆清怡[3](2020)在《汉防己甲素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RA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浸润小关节炎症部位,分泌多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并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延缓了炎症反应的消退,最终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NETs及其成分的释放可能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并促进瓜氨酸化自身抗原的产生,打破免疫耐受。因此,中性粒细胞可以考虑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又一靶点进行研究。RA临床治疗药物主要是传统改变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和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价格昂贵的生物制剂应用相对较少。中药制剂研究应用较多。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是中药汉防己中的重要生物碱,在恶性肿瘤和器官纤维化中研究较多,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分别表明汉防己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和动物模型有改善症状作用,但汉防己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仍缺乏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评价汉防己甲素对佐剂诱导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并检测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功能的影响,为汉防己甲素作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建立佐剂诱导关节炎模型,评价汉防己甲素对模型小鼠的作用:取材小鼠踝关节,对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组织病理观察;使用CBA(Cytometric Beads Array)试剂盒流式检测小鼠主要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2)检测汉防己甲素对模型小鼠关节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性的影响:用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踝关节局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4(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PAD4)的表达情况。(3)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汉防己甲素对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作用。(4)用Transwell跨膜迁移实验评价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在分子诱导下体外迁移的作用,用小鼠气囊炎实验评价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在LPS诱导下体内迁移的作用。(5)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检测汉防己甲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6)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观察汉防己甲素对NETs形成的作用。(7)用转录组测序检测LPS对中性粒细胞刺激2 h后对基因和通路的调控作用,比较LPS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调控差异。(8)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流式磁珠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IL-4,IL-6,IL-10 和 IL-17A 等水平。(9)用转录组测序检测汉防己甲素对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的转录调控并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汉防己甲素可以缓解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AA小鼠的症状: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踝关节直径增长。腹腔注射汉防己甲素的治疗组小鼠关节炎评分和踝关节直径则显着下降(p<0.01)。(2)汉防己甲素可以改善AA小鼠踝关节局部病理变化:AA模型组小鼠踝关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出现典型的关节病变和炎症表现。汉防己甲素治疗组小鼠的关节病理变化则得到改善。(3)汉防己甲素减少AA小鼠血清中主要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小鼠TNF-α和IL-6显着升高(p<0.01)。经汉防己甲素干预后,AA小鼠IL-6含量显着降低(p<0.05)。(4)汉防己甲素改变小鼠踝关节局部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性: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模型组踝关节中MPO与正常组相比增多,汉防己甲素治疗组MPO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则减少,说明中性粒细胞局部浸润减少。PAD4的表达趋势与MPO相似,说明局部中性粒细胞活性改变。(5)汉防己甲素抑制中性粒细胞IL-1β和IL-6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汉防己甲素处理组与LPS刺激组相比,IL-1β、IL-6的表达均呈有一定程度的抑制(p<0.01)。用ELISA法检测2 h和4 h的细胞上清,发现汉防己甲素在2h和4h对IL-6均有抑制作用(p<0.01),仅在2h对IL-1β有抑制作用(p<0.05)。(6)汉防己甲素抑制中性粒细胞iNOS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了汉防己甲素对经LPS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中iNOS蛋白的表达。我们发现,汉防己甲素处理组与LPS刺激组相比,iNOS蛋白的表达被抑制。并且随着汉防己甲素浓度的升高,iNOS抑制越显着。(7)汉防己甲素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局部的迁移:Transwell实验表明,汉防己甲素显着抑制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体外迁移(p<0.01)。小鼠气囊炎实验中,LPS组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较PBS组显着增多(p<0.01),汉防己甲素处理后中性粒细胞数量与LPS刺激组相比则显着减少(p<0.01)。(8)汉防己甲素逆转炎症状态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迟:流式细胞分析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以逆转LPS引起的凋亡延迟(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处理组与LPS刺激组相比,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表达量增加。同时汉防己甲素可以使Bcl-2表达减少。(9)汉防己甲素抑制中性粒细胞NETs的形成: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PMA刺激组相比,汉防己甲素可以显着减少中性粒细胞细胞核的增大、染色体的溢出以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释放。(10)LPS引起中性粒细胞的转录组差异:通过转录组测序并分析,设定“差异倍数>2”和“校正p值<0.05”为差异标准,LPS刺激后,上调基因1158条,下调基因1021条。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PS组与空白对照组在表达模式上可以完全分开。差异基因可以在KEGG数据库中富集到肿瘤坏死因子,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将差异基因与LPS刺激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后得到的差异基因进行比较(差异标准一致),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同上调386个基因,富集到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癌症通路、代谢通路等,共同下调303个基因,富集到代谢通路、癌症通路、疱疹病毒感染通路等。(11)LPS对中性粒细胞细胞上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对细胞上清使用CBA和ELISA进行检测后,发现LPS刺激2 h,可以显着升高TNF-α,IL-1β,IL-10和IL-6的含量(p<0.01),IL-2,IL-4,IFN-γ 和 IL-17A 无显着差异。LPS 刺激 4 h 可以显着升高 TNF-α,IL-6 和 IL-10 的含量(p<0.01)。(12)汉防己甲素对LPS刺激后的中性粒细胞的转录组有有限的调控作用:汉防己甲素可以上调268个基因,下调426个基因。(13)汉防己甲素抑制LPS引起的JNK蛋白表达升高和磷酸化:对细胞蛋白进行WB分析,LPS刺激引起的JN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汉防己甲素可以减少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研究结论:(1)汉防己甲素可以缓解小鼠AA模型的症状,可能原因是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迁移,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和相关蛋白(NE和PAD4)的表达。(2)汉防己甲素可以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IL-1β、IL-6、iNOS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3)汉防己甲素可以逆转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迟。(4)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NETS的形成。(5)LPS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差异的基因表达。(6)汉防己甲素对LPS诱导后的中性粒细胞转录水平的调控复杂而有限。综上所述,汉防己甲素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关节症状,改善病理表现并对局部的中性粒细胞有调节作用,且汉防己甲素可以调控体外中性粒细胞的活性。这说明汉防己甲素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可能是其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靶点之一。

牛童童[4](2020)在《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及其介导的炎症因子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白头翁皂苷B4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对视网膜组织及功能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探讨早期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方法。[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及糖尿病+白头翁皂苷B4治疗组(B4组),20只/组。DM组及B4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体重)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于3天后监测血糖,血糖值高于16.7 mmol/L并稳定维持,视为造模成功。B4组大鼠腹腔注射白头翁皂苷B4(5mg/kg体重),2次/天,持续8周;CON组、DM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周后获取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研究。制作视网膜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Bax及Bcl-2蛋白表达;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及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和B4组大鼠同期血糖均显着升高而体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M组与B4组相比,血糖及体重均无显着差异。H-E染色观察,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杂乱;而白头翁皂苷B4治疗后的大鼠视网膜结构与形态好转。Q-PCR检测结果显示,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的mRNA表达较CON组显着升高,而白头翁皂苷B4能够降低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Bax表达增多,而Bcl-2表达降低,使用白头翁皂苷B4治疗后,NF-κB、Bax表达有明显的下调,而Bcl-2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表达水平降低,使用白头翁皂苷B4治疗后,与DM组相比,B4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表达水平下降,Bcl-2表达升高。[结论](1)白头翁皂苷B4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形态,对视网膜组织具有保护作用。(2)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抗凋亡作用有关。(3)白头翁皂苷B4可能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金善善[5](2019)在《基于健康人含药血清探讨防己黄芪汤在体外对IgAN患者HPBL及HMC的影响及机制》文中指出IgA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肾小球系膜区中Ig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发病。尽管有可用的治疗方案,但IgA肾病的预后并不乐观,仍有大约50%的患者在30年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防己黄芪汤具有益气固表、祛风除湿利水的功效,主治卫虚不固,水湿内停之水肿,我科应用它来治疗IgA肾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疗效显着。前期体外实验研究也证实防己黄芪汤的有效成分之一汉防己甲素在μM浓度下能有效抑制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能协同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效果。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淋巴细胞亚群分泌的炎症因子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IgA肾病的机制。目的:分离培养IgA肾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再用防己黄芪汤人源性的含药血清干预,探讨防己黄芪汤对IgA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再通过对IgA肾病患者提取的IgA1诱导的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和炎症因子的分泌;以及IgA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对p38 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防己黄芪汤通过阻断p38 MAPK,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分泌的某些炎症因子,从而达到减少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达到治疗IgA肾病和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为中医“益气固表,祛风除湿”法治疗IgA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体内实验1、含药血清的制备。选取志愿者10名,5男5女。在干预之前,早晨空腹抽取肱静脉血20ml,处理分离血清,为空白对照组血清。随即所有志愿者服用防己黄芪汤颗粒剂,连续6天,处理分离血清,用作含药血清。2、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的防己黄芪汤健康志愿者含药血清有效成分的检测。色谱柱使用安捷伦Agilent 883975-902 SBC18 Analytical HPLC Col 4.6x150 1 SB-C18分析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的程序为:020min,A:90%→40%;2040min,A:40%→25%。检测波长:205、277nm;流速:0.8mL/min;柱温:30℃。二、体外实验实验一1、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从慢性肾脏病队列研究中收集10例IgA肾病患者,每人收集15ml新鲜全血用于分离IgA1和淋巴细胞。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密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2、采用CCK-8法检测健康人血清和10%胎牛血清作用的等效性,确定培养HPBL细胞时健康志愿者血清的加入浓度。3、细胞分组及干预。将前面分离的健康人和IgA肾病患者的HPBL,分为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进行相应干预,干预后的细胞继续培养48h,检测随后的指标。4、指标检测。48h后离心取上清测量细胞因子浓度,ELISA法测Th1、Th2、Th17细胞因子(IL-4、IL-6、IL-17、TNF-α、TGF-β1、IFN-γ)的含量。实验二1、采用CCK-8法检测健康人血清与10%胎牛血清作用的等效性,确定健康志愿者血清培养人肾系膜细胞(HMC)的加入浓度。通过LDH的方法检测含药血清对HMC细胞的毒性作用。2、血浆IgA1的制备。采用Jacalin凝集素亲和柱富集的方法从健康人及IgA肾病患者收集的血浆进行提取、聚合IgA1。3、细胞分组及干预。以健康人及IgA肾病提取的IgA1诱导正常人系膜细胞建立模型,然后分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进行干预,将细胞培养48h后,检测相应指标。4、指标检测。通过CCK-8方法检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率。ELISA法测Th1、Th2、Th17细胞因子(IL-4、IL-6、IL-17、TNF-α、TGF-β1、IFN-γ)的含量,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前胶原蛋白Ⅲ(PCⅢ)、Ⅳ型胶原蛋白(COL4)的含量。实验三1、实验分组及干预。以健康人和IgA肾病患者HPBL培养24h分泌的炎症因子诱导HMC,然后将细胞分为健康空白组、健康加药组、IgA+空白血清、IgA+含药血清组、IgA+阻断剂组5组进行相应干预,培养48h后,收集细胞用于随后的指标检测。2、指标检测。RT-PCR检测各组细胞TGF-β1、IL-6、p38 MAPK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IL-6、p38、p-p38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HMC细胞中IL-6、TGF-β1、p38的表达。结果:一、体内实验1、经与对照品保留时间对比,确定健康志愿者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中含有粉防己碱、白术内酯Ⅰ原形化合物的结构,未检测到含有黄芪甲苷。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粉防己碱、白术内酯Ⅰ在健康志愿者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0.21μg/mL、0.97μg/mL。二、体外实验实验一1、CCK-8的结果显示5%、15%、20%健康人血清对HPBL的存活率与10%FBS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10%健康人血清组与10%FBS相比HPBL的存活率相当,且无显着性差异(P>0.05)。故而后续实验选择10%健康人血清作为实验的最终浓度。2、结果显示对照组以及模型组两组均比正常组的HPBL分泌的炎症因子IL-6、TGF-β1、TNF-α、IL-4、IL-17增多,分泌的IFN-γ减少,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分泌的IL-6、TGF-β1、IL-4、IL-17降低,IFN-γ的分泌增加,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的TNF-α虽然也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1、CCK-8的结果显示,与10%FBS相比,20%、25%、30%健康人血清对细胞存活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10%、15%健康人血清组与10%FBS相比HMC的存活率相当,无显着性差异(P>0.05)。10%健康人血清组的细胞存活率比15%要高,且与10%FBS组的细胞存活率更接近,故而后续实验选择10%健康人血清作为实验的最终浓度。LDH结果表明,与10%FBS组相比,10%健康人空白血清、10%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对HMC的LDH活性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健康人空白血清、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对HMC细胞无毒性作用,可用于后续实验。2、经从IgA肾病患者血清中提取的IgA1诱导后的模型组比正常组HMC的增殖率高(P<0.05),而经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干预的治疗组HMC的增殖率比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比正常组分泌的细胞外基质FN、PCⅢ、COL4升高,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比模型组分泌的细胞外基质FN、PCⅢ、COL4又降低,差异也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比正常组的HMC分泌的IL-6、IFN-γ、TGF-β1、TNF-α、IL-4、IL-17升高,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模型组HMC分泌的IL-6、IFN-γ、TGF-β1、TNF-α、IL-4、IL-17降低,除了TNF-α的降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5个炎症因子的差异都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1、IgA+空白血清组HMC细胞中IL-6、TGF-β1、p38MAPK mRNA呈高表达。IgA+空白血清组较健康空白组IL-6、TGF-β1、p38MAP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IgA+含药血清组较IgA+空白血清组IL-6、TGF-β1、p38MAPK mRNA的表达降低(P<0.05),IgA+阻断剂组与健康加药组之间IL-6、TGF-β1、p38MAPK mRNA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gA+阻断剂组较IgA+空白血清组的IL-6、TGF-β1、p38MAPK mRNA的表达都降低(P<0.05)。2、IgA+空白血清组HMC细胞IL-6、TGF-β1、p38、p-p38蛋白也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相较于其他四组最高。健康空白组的IL-6、TGF-β1、p38、p-p38蛋白水平较IgA+空白血清组低(P<0.05),IgA+含药血清组较IgA+空白血清组IL-6、TGF-β1、p38、p-p38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IgA+阻断剂组与健康加药组之间IL-6、TGF-β1、p38、p-p38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gA+阻断剂组较IgA+空白血清组的IL-6、TGF-β1、p38、p-p38蛋白的表达都降低(P<0.05)。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gA+空白血清组比健康空白组分泌表达的IL-6、TGF-β1、p38更高,IgA+含药血清组与IgA+阻断剂组具有相同的效应能降低IL-6、TGF-β1、p38的水平。结论:1、健康志愿者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中的有效成分为粉防己碱、白术内酯Ⅰ,这为该制剂的进一步药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2、IgA肾病患者较正常人的HPBL会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IL-6、TGF-β1、TNF-α、IL-4、IL-17但却分泌较少的IFN-γ,IgA肾病患者的IgA1可诱导正常人的HMC增殖增多,细胞外基质FN、PCⅢ、COL4的分泌增多,炎症因子IL-6、IFN-γ、TGF-β1、TNF-α、IL-4、IL-17的分泌增多。3、防己黄芪汤具有良好的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肾系膜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IL-6、IFN-γ、TGF-β1、TNF-α、IL-4、IL-17,减少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FN、PCⅢ、COL4的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p38 MAPK活化,从而减少TGF-β1和IL-6的生成,进而减少系膜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延缓IgA肾病进展。

张立泽[6](2019)在《基于SIRT1/mTOR信号通路探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机制及姜黄素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位于大肠,累及结直肠的粘膜及粘膜下层,以肠道炎症及粘膜损伤为主要病理表现。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在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导致疾病容易复发、迁延不愈,相当数量的患者最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给社会医疗支出带来极大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积极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对其临床精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外界环境影响、自身免疫功能失调、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粘膜屏障受损等多方面异常共同作用所导致。研究证实细胞自噬及SIRT1/mTOR信号通路能够参与炎症、肿瘤、代谢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然而SIRT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是否参与及调节肠上皮组织自噬水平尚未明确,SIRT1/mTOR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由于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目前仍无法根治该病,因此尽快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改善疾病预后成为了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补充疗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CAM),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少的毒副作用而受到越来越为广泛的关注。姜黄(Curcuma,CUR)为一种多年生姜黄属草本植物,其作为药材在祖国医学的应用已有数百年历史。2019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uropean Cro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ECCO)年会指出,姜黄素作为5-ASA的补充疗法,有助于诱导轻度至中度活动性UC的缓解;但在2019年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发布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管理指南中指出由于证据有限,对于接受5-ASA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推荐使用姜黄素治疗。由此可见目前关于姜黄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少,其疗效及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内及体外试验探讨SIRT1/mTOR信号通路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探讨姜黄素对DSS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同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姜黄素对巨噬细胞的影响,并对上述体内外作用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并为姜黄素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1)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ON组:即正常对照组,该组小鼠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DSS组:即模型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3%DSS)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Resveratrol-1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40 mg/kg(0.4 mL)白藜芦醇灌胃;Resveratrol-2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60 mg/kg(0.4 mL)白藜芦醇灌胃;Resveratrol-3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80 mg/kg(0.4 mL)白藜芦醇灌胃。造模之日起,每天观察小鼠大便性状和便血情况,活动、精神、饮食、体重等,并计算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采集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培养液中TNF-α和IL-6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tg12、Beclin-1、LC3 mTOR和SIRT1的阳性表达。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tg12、Beclin-1、LC3、mTOR和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2)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ON组:即正常对照组,该组小鼠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DSS组:即正常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3%DSS)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Curcumin-1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10 mg/kg(0.4 mL)姜黄素灌胃;Curcumin-2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25 mg/kg(0.4 mL)姜黄素灌胃;Curcumin-3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50 mg/kg(0.4 mL)姜黄素灌胃;采集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培养液中TNF-α和IL-6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tg12、Beclin-1、LC3、mTOR和SIRT1表达。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tg12、Beclin-1、LC3、mTOR和SIRT1mRNA和蛋白的表达。(3)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CON组:即正常对照组,该组小鼠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DSS组:即正常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3%DSS)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DSS+Cur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50 mg/kg(0.4 mL)姜黄素灌胃;DSS+Res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80 mg/kg(0.4 mL)白藜芦醇灌胃。Eve+Cur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50 mg/kg(0.4 mL)姜黄素灌胃,随后每天给予小鼠mTOR抑制剂Everolimus(2.5 mg/kg);Eve+Res组:采用DSS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80 mg/kg(0.4 mL)白藜芦醇灌胃,随后每天给予小鼠mTOR抑制剂Everolimus(2.5 mg/kg)。分离培养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表达,同时检测巨噬细胞中LC3、Beclin-1、Atg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Everolimus干预后细胞中mTOR和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Everolimus干预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表达。结果:(1)与CON组相比,DSS组小鼠在第14天时的死亡率为50%,且Sirt1/mTOR信号通路被抑制,其中与CON组相比,DSS组中mTOR、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在白藜芦醇处理组中,DSS引起的结肠炎小鼠的存活率上升至83.3%;并且白藜芦醇恢复了Sirt1/mTOR信号通路激活,其中与DSS组小鼠相比,各白藜芦醇浓度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TOR、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DSS组小鼠的体重从第4天开始下降,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减少(P<0.05)。白藜芦醇处理组中,DSS引起的结肠炎小鼠的体重较DSS组明显减轻(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与白藜芦醇处理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均明显增高(P<0.05);但与DSS组相比,各白藜芦醇处理组小鼠的DAI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本研究还发现,白藜芦醇治疗改善了DSS诱导的肠炎小鼠腹泻和便血等症状(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小鼠的结肠长度显着缩短(P<0.05)。与DSS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的DSS小鼠的结肠长度明显长于DSS组(P<0.05),表明结肠长度有所改善,并且几乎完全恢复到正常长度。CON组小鼠结肠壁粘膜层完整,未观察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与CON组相比,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结肠粘膜腺体可见明显缺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至粘膜层和粘膜下层,部分样本中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至肌层组织,有的甚至达到粘膜层脂肪组织,粘膜下层发生水肿,腺体以及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粘膜上皮结构不完整;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的小鼠中,结肠粘膜损伤较DSS组有所改善,视野下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有所转归,腺体和杯状细胞数量较DSS组明显增多,粘膜下层水肿情况有所缓解。CON组相比,DSS组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第7天时,白藜芦醇作用于DSS小鼠后抑制了TNF-α和IL-6表达水平的增加(P<0.05)。在第14天时,白藜芦醇作用后TNF-α和IL-6表达水平较DSS组明显降低(P<0.05),与第7天时类似。与CON组相比,DSS组小鼠中Atg12、Beclin-1和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DSS组小鼠相比,各白藜芦醇浓度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tg12、Beclin-1和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在姜黄素处理组中,DSS引起的结肠炎小鼠的存活率为66.7%,较DSS组明显增高。姜黄素处理后,DSS引起的结肠炎小鼠的体重较DSS组明显减轻(P<0.05)。姜黄素处理组小鼠的DAI分均显着降低(P<0.05)。此外,姜黄素治疗改善了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腹泻和便血等症状(P<0.05)。与DSS组相比,用姜黄素处理的DSS小鼠的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的小鼠中,结肠粘膜损伤较DSS组有所改善,视野下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有所转归,腺体和杯状细胞数量较DSS组明显增多,粘膜下层水肿情况有所缓解。CON组相比,DSS组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第7天时,姜黄素作用于DSS小鼠后抑制了TNF-α和IL-6表达水平的增加(P<0.05)。在第14天时,姜黄素作用后TNF-α和IL-6表达水平较DSS组明显降低(P<0.05),与第7天时类似。与CON组相比,DSS组小鼠中Atg12、Beclin-1和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DSS组小鼠相比,各姜黄素浓度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tg12、Beclin-1和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中mTOR、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SS组小鼠相比,各姜黄素浓度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TOR、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3)与CON组相比,DSS组、DSS+Cur组和DSS+Res组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与DSS组相比,DSS+Cur组和DSS+Res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则显着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DSS+Cur组和DSS+Res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DSS组相比,DSS+Cur组和DSS+Res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巨噬细胞中Atg12、Beclin-1和LC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DSS组相比,DSS+Cur组和DSS+Res组巨噬细胞中Atg12、Beclin-1和LC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tg12、Beclin-1和LC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SS组巨噬细胞中Atg12、Beclin-1和LC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DSS组相比,DSS+Cur组和DSS+Res组巨噬细胞中Atg12、Beclin-1和LC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Cur组、Res组、Eve+Cur组、Eve+Res组巨噬细胞中mTOR和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DSS组相比,Cur组和Res组巨噬细胞中mTOR和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与Cur组和Res组相比,Eve+Cur组和Eve+Res组巨噬细胞中mTOR和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SS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DSS组相比,Cur组和Res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ur组和Res组相比,Eve+Cur组和Eve+Res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则显着升高(P<0.05)。结论:(1)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SIRT1/mTOR信号通路被抑制。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能够有效逆转DSS对SIRT1/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病情。提示SIRT1/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反应及自噬的调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姜黄素能够有效抑制由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病情。姜黄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缓解炎症反应,减少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及促进自噬相关的SIRT1/mTOR信号通路传导活化有关。(3)姜黄素能够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炎症和自噬的发生,而上述作用是通过调控SIRT1/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叶晶[7](2019)在《TGF-β1与TWEA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隐丹参酮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ing)为重要病理特征[1]。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气道重塑的原因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生肥大、粘液腺增生、基底膜增厚、粘膜化生和新生血管的增加等,其中ASMCs增殖在气道重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并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参与了气道的重塑。据报道,现如今发现很多种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与EMT相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减少或缺失、转录因子(Snail+Slug)等。其中TGF-β1是诱导EMT的分散因子,TGF-β1已被证实在体内、外培养的大多数上皮细胞中,可诱导EMT的发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化工业产业不断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得到了医疗界高度的关注,目前,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以抗炎、平喘为主要手段,激素的利用率逐渐升高,鉴于激素对人体的副作用非常大,一部分学者把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传统药物的抗炎作用研究上,大力发展我国传统中药,本研究选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是活血化瘀类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感染、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2]。研究目的:为明确TGF-β1-TWEAK信号交叉对话来调控哮喘气道重塑炎症及EMT进程的相关分子机制。1、建立小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观察及检测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气道反应性指标,探讨哮喘小鼠EMT进程的相关分子机制。2、检测TGF-β1-TWEAK交叉对话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EMT的影响,为治疗哮喘气道重塑提供有效的分子靶点,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3、检测经CTS给药治疗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哮喘气道重塑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小鼠建立小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观察指标:(1)小鼠进行雾化激发时的状态及行为观察;(2)利用动物肺功能仪测定肺阻力(Lung resistance,RL)的变化;(3)统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数;(4)将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andeosin,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5)实时荧光定量酶链聚合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哮喘小鼠 EMT 相关标志基因 mRNA的表达水平;(6)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E-Cadherin及Snail+Slug蛋白表达水平。2.WB检测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和鼠气道平滑肌RASMCs细胞中,E-Cadherin、Snail+Slug、TGF-β1、TWEAK、Fn14、TAK-1、NF-κB、α-SM)A及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3.在成功建立的小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药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治疗(OVA+DXMS 组)及 CTS 治疗(OVA+CTS组),观察指标:体外实验:(1)经不同浓度CTS(0、2.5、5、10、15、25)治疗后,MMT法检测大鼠平滑肌RASMCs细胞存活率,筛选出CTS的有效浓度;(2)WB 检测 RASMCs 细胞中,α-SMA、MMP-9、Collagen I、TIMP-1、TWEAK、Fn14、TGF-β1、TAK-1、NF-κB 蛋白表达水平;(3)流式细胞术检测RASMCs细胞周期。体内实验:(1)小鼠进行雾化激发时的状态及行为观察;(2)HE、PAS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4)统计BALF中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数;(5)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4、IL-5、IL-8、IL-13表达水平;(6)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中α-SMA、TWEAK、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7)免疫荧光染色(IF)观察,哮喘小鼠支气管周围α-SMA蛋白的表达情况;(8)WB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α-SMA、MMP-9、Collagen I、TIMP-1、TWEAK、Fn14、TGF-β1、TAK-1、NF-κB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第一部分实验结果(1)行为表现:OVA致敏的哮喘小鼠出现哮喘发作表现。(2)OVA组小鼠RL值随雾化吸入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3)肺组织病理染色形态学改变:OVA组小鼠肺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增生,粘液腺分泌增加,胶原纤维增生。(4)OVA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5)OVA组E-Cadherin基因表达降低,而Snail+Slug基因表达升高(P<0.01)。RT-qPCR、WB及IF各基因表达结果一致。2.第二部分实验结果(1)16HBE 细胞中 PDGF 组 E-cadherin 蛋白表达减少;Snail+Slug、TWEAK及TGF-β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2)经 si-TWEAK 及 SB-431542 处理后,PDGF 组 16HBE 细胞和 RASMCs细胞中TWEAK、Fn14、TGF-β1、TAK-1及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si-TWEAK 组 TWEAK、Fn14、TAK-1 及 NF-κB 蛋白的表达显着减少(P<0.01),TGF-β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SB431542组,TGF-β1、TAK-1及NF-κB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TWEAK、Fn14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3)16HBE细胞和RASMCs细胞经si-TAK-1处理后,与PDGF组比较,si-TAK-1组TWEAK、Fn14及TGF-β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TAK-1及NF-κB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4)16HBE细胞经5Z-7处理后,与 PDGF组比较,5Z-7组α-SMA、Collagen I、Snail+Slug 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E-Cadherin 蛋白表达上调(P<0.01)。(5)RASMCs细胞经5Z-7处理后,与PDGF组比较,5Z-7组α-SMA及Collagen I蛋白表达均下调。(6)RASMCs细胞经5Z-7处理后,与PDGF组比较,5Z-7组S期显着增加(P<0.05)。(7)经5Z-7处理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与OVA组比较,Ki67及Snail+Slug蛋白的表达均减少,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3.第三部分实验结果(1)RASMCs细胞经不同浓度CTS处理后,与PDGF组比较,从CTS 10μmol/L开始,RASMCs细胞增殖显着被抑制(P<0.01)。(2)RASMCs 细胞中,与 PDGF 组比较,CTS 组 α-SMA、MMP-9、CollagenI、TIMP-1、TWEAK、Fn14、TGF-β1、TAK-1、NF-κB 蛋白的水平显着下调(P<0.01)(3)RASMCs细胞经CTS 10 μmol/L处理后,与PDGF组比较CTS组S期显着增加(P<0.05)。(4)与OVA组比较,DXMS及CTS组小鼠肺组织中Ki67的表达较之明显减少。(5)经DXMS和CTS的治疗后,OVA组小鼠肺内气道壁增厚等病理变化均有所缓解。(6)DXMS和CTS组小鼠肺组织中α-SMA、TWEAK及TGF-β1蛋白的表达较OVA组明显减少。(7)DXMS和CTS组与OVA组比较,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显着减少(P<0.01)。(8)DXMS 和 CTS 组较 OVA 组小鼠 BALF 中 IL-4、IL-5、IL-8、IL-13 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9)CTS 组与 OVA 组比较,小鼠肺组织中 TWEAK、Fn14、TGF-β1、TAK-1、NF-κB、α-SMA、Collagen I、MMP-9 及 TIMP-1 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结论1.EMT参与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2.抑制TGF-β1与TWEAK在TAK-1位点交叉对话,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抑制EMT的发生,减轻气道重塑。3.隐丹参酮可通过调控TGF-β1与TWEAK的交叉对话,从而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为哮喘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向。

孙盼盼[8](2019)在《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文中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和间质性肺炎,并导致免疫抑制,常与其他病毒和细菌性猪病混合感染,给养猪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抗PRRSV的作用,对PRRSV/PCV2共感染昆明小鼠诱导的间质性肺炎有显着的治疗作用,还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而IL-1β是最主要的多效性炎症因子之一。因此,为阐明苦参碱的抗炎作用机理,本试验通过转染4μg PRRSV 5’UTR RNA和1μg/mL LPS共刺激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建立炎症模型,针对IL-1β前体和成熟IL-1β的产生过程,研究苦参碱的抗炎机制;并以IL-1β为检测指标,在PAMs炎症模型上筛选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评价苦参碱与相关抗生素的联合抗炎效果,为苦参碱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1.苦参碱可直接作用PRRSV Nsp9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因此不可用PRRSV作为致炎因子来评价苦参碱的抗炎作用。2.PAMs中转染不同剂量(1、2、4μg)的PRRSV 5’UTR RNA 12 h,qRT-PCR检测各组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转染组相比,4μg RNA显着升高IL-1β的表达(p<0.05)。当转染不同剂量RNA的同时加入1μg/mL的LPS共刺激,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空白转染组、RNA单独转染组和LPS单独作用组相比,所有共刺激组均显着升高IL-1β的表达,且4μg RNA与LPS共刺激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剂量组(p<0.05)。此外,当4μg RNA与LPS共刺激PAMs 12 h时,与细胞对照组、空白转染组、RNA单独转染组和LPS单独作用组相比,IL-6、IL-8和TNF-α的表达在共刺激组中也显着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4μg PRRSV 5’UTR RNA和1μg/mL LPS共刺激PAMs诱导炎症因子的分泌,可用于评价苦参碱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3.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苦参碱抑制IL-1β、IL-6、IL-8和TNF-α的表达。与空白转染组相比,PRRSV 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诱导NF-κB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显着升高DHX36和NOD2 mRNA的表达以及MyD88、RIP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DHX36蛋白的表达(p<0.05),但对NOD2蛋白、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而苦参碱干预可抑制NOD2、MyD88、NLRP3、Caspase-1、p-IκBα以及细胞核中p65蛋白的表达(p<0.05),升高胞浆蛋白中p65蛋白的表达(p<0.05),但是对TLR4、DHX36和RIPK2的蛋白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免疫荧光显示苦参碱可抑制ASC斑点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苦参碱通过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干扰IL-1β的分泌。4.在PRRSV 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炎症模型上,筛选养殖生产中常用抗生素对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共刺激组相比,阿莫西林、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均能显着抑制IL-1βmRNA的表达(p<0.05),替米考星对IL-1βmRNA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苦参碱组相比,阿莫西林和金霉素对IL-1βmRNA的抑制作用与苦参碱相似(p>0.05)。当苦参碱与阿莫西林或金霉素联合使用时,苦参碱与阿莫西林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2.89-8),而苦参碱与金霉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p=0.12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1 mg/mL单独阿莫西林加药组相比,苦参碱和阿莫西林联合用药组(0.4 mg/mL+1 mg/mL、0.2 mg/mL+1 mg/mL、0.4 mg/mL+0.5mg/mL)显着降低IL-1β蛋白的表达(p<0.05)。结果提示在抗炎作用上,苦参碱和阿莫西林具有协同作用,且能够替代部分阿莫西林的用量,减少阿莫西林的使用量。本研究证实:苦参碱可直接作用于PRRSV Nsp9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以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为炎症模型,苦参碱可通过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来抑制IL-1β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此外,苦参碱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替代部分阿莫西林的用量。这些结果提示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为苦参碱作为抗PRRSV药物的研发补充新的数据,同时为苦参碱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赵艳红[9](2019)在《丰城鸡血藤抗RA药效物质基础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丰城鸡血藤(Millettia Nitida Benth.var.Hirsutissima Z.Wei)是我国南方地区使用的一味传统中药材,药用部位是干燥藤茎。主要产自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在临床上具有活血、补血、通络,主治肢体麻木、瘫痪、腰膝酸痛、月经不调、瘫痪的功效,丰城鸡血藤中主要以黄酮类成分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在漫长的用药历史中,虽然丰城鸡血藤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现代研究非常匮乏。为推进该品种的现代化发展,获取新型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药物,对丰城鸡血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物质基础及活性成分的研究非常必要。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鉴定,考察该部位的体内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效学作用,阐明丰城鸡血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抗炎作用机制。应用体外细胞模型,考量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部位和7个单体化合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明确该部位中的主要化学组成。2.体内实验: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高剂量(220mg/kg),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中剂量组(110mg/kg),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低剂量(55mg/kg),丰城鸡血藤给药组连续灌胃35天。甲氨蝶呤组剂量为1mg/kg,每周灌胃一次,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不给予特殊药物处理。在治疗过程中每周对所有大鼠进行活动状态、AI指数、体重改变及足趾肿胀进行观察,并记录。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收集好血清,称重大鼠的胸腺和脾脏,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大鼠后肢踝关节和肝脏组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并进行大鼠关节及肝脏病理切片观察。3.体外实验:研究从丰城鸡血藤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RA-FLS)的增殖作用,用不同浓度的7个单体化合物、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部位提取物和甲氨蝶呤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FLS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该细胞增殖的情况,进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评价。结果1.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法,根据化合物精确分子量、计算分子式,结合二级质谱数据,参照对照品的质谱裂解规律,在参考文献的指导下,从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提取物中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中26个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蒽醌类化合物2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甾体类化合物1个。2.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造模的CIA大鼠,在加强免疫后第3天开始出现关节红肿,观察AI指数评分、足趾肿胀,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模型建立成功。3.在CIA大鼠发病过程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提取物能下调IL-1β,TNF-α的分泌,其中220mg/kg对IL-1β,TNF-α的抑制作用与M TX相当,而低剂量虽能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但无显着差异。4.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提取物对CIA大鼠病情有治疗作用,明显抑制大鼠足趾肿胀,减少关节滑膜炎性浸润及纤维增生等炎症反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免疫能力,是潜在的抗风湿有效部位,CIA模型大鼠的肝脏病理与正常大鼠无明显异常。5.对丰城鸡血藤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印度黄檀苷、大豆黄素、表羽扇豆醇)和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部位进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筛选测试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增值率均小于空白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甲氨蝶呤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符合本实验。除表羽扇豆醇化合物外,其余均在一定程度上对RA-FLS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其中,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提取物、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芒柄花苷的IC50值较小,对滑膜细胞增殖有显着的抑制效果,提示具有较好的抗RA活性。而大豆黄素、毛蕊异黄酮、印度黄檀苷三个化合物的IC50值在最大给药浓度以上。染料木素在本实验设定给药浓度范围内,对滑膜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提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单体化合物中染料木素的抗RA效果最为理想(具有较高的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和较低的IC50值)。结论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内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是通过抑制CIA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来发挥其作用,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候选药物。丰城鸡血藤中抑制RA-FLS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印度黄檀苷、大豆黄素等活性成分发挥作用。

万伯顺[10](2019)在《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前列。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广泛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和楝科植物的瓜、果核、皮中。Odoratol是一种柠檬苦素类似物,来源于南美香椿、吴茱萸等植物。前期研究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乳腺腺癌(MCF-7)、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和黑色素瘤(A375-C5)的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作用,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而不是凋亡。基于此,我们在药物的筛选和预实验后,开展了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体外研究中,将人胃癌MKN45细胞分组:①溶媒对照组,无任何处理;②低浓度给药组(8 μM);③中浓度给药组(16 μM);④高浓度给药组(32μM):⑤高浓度给药组加抑制剂一组(32 μM+NAC);⑥高浓度给药加抑制剂二组(32μM+U0126);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溶解于DMSO中,给药组中按照浓度低高依次加入Odoratol并使终浓度达到8 μM、16 μM和32 μM,第五组中同时加入32 的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和10 mmol/L的抗氧化剂(ROS清除剂)NAC,第六组中加入32μM的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和0.07 μM的抑制剂U0126。MTT实验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以抑制MKN45细胞增殖。然而,Annexin-V PI双染证实Odoratol不能引起MKN45细胞凋亡,因此这引发了我们对其诱导其它死亡方式或者其它药效的研究。进一步的实验证实,Odoratol诱导MKN45细胞明显过量的活性氧(ROS)积累。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证明,odoratol抑制MKN4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7表达上调。在odoratol暴露下,轻链3(LC3)-Ⅰ蛋白质转化为LC3-Ⅱ。透射电镜检测证实,Odoratol给药导致自噬体的形成。免疫荧光试验表明,Odoratol给药引起荧光蛋白LC3的点形成。机制实验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odoratol活性的内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或U0126使用后,能引起自噬、侵袭、转移的相关药效改变,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或U0126的使用验证了ROS/MEK/ERK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作用。体内研究中,本研究采用了MKN45裸鼠移植瘤模型来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在体内的抗胃癌增殖作用。将MKN45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MKN45移植瘤模型,待裸鼠体内MKN45移植瘤长到100 mm3时,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1)对照组;(2)低剂量药物组;(3)中剂量给药组;(4)高剂量给药组;(5)阳性药组(5-FU);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一次:低剂量组:12 mg/kg;中剂量组:24 mg/kg;高剂量组:48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5%DMSO的无菌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抗肿瘤药物5-FU皮下注射,10 mg/kg,两日一次。实验证实,MKN45移植瘤建立成功,裸鼠未有异常现象。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给药后,裸鼠未有呕吐、颤抖、死亡等中毒反应,各组裸鼠体重在实验期间没有差异,而MKN45移植瘤瘤体减小,特别是中、高剂量组抑瘤明显。Ki6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以降低瘤体细胞增殖。综上所述,本实验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以抑制MKN45细胞体内外增殖,同时,抑制MKN45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可以诱导MKN45细胞自噬水平的升高。自噬在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抗MKN45细胞增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OS的生成是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产生药理作用的重要基础。而MAPK信号通路之一MEK-ERK信号通路,则介导了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调控MKN45胃癌细胞自噬、侵袭、转移的相关药理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用于胃癌临床治疗的抗肿瘤剂。

二、粉防己碱在炎症性肺部疾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防己碱在炎症性肺部疾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博来霉素的研究现状
        1.1.1 概述
        1.1.2 博来霉素的作用特点
        1.1.3 博来霉素的临床应用
        1.1.4 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
        1.1.5 博来霉素引起肺毒性的相关机制
        1.1.6 对博来霉素减毒的研究现状
        1.1.7 博来霉素的应用前景
    1.2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联合化疗药物研究现状
        1.2.1 概述
        1.2.2 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化疗药物联用减轻肿瘤细胞耐药性
        1.2.3 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化疗药物联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1.2.4 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化疗药物联用抑制肿瘤细胞侵袭
        1.2.5 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化疗药物联用调节肿瘤细胞自噬
        1.2.6 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化疗药物联用抑制肿瘤组织血管新生
        1.2.7 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化疗药物联用减轻化疗药物毒性
        1.2.8 小结
    1.3 野黄芩苷研究现状
        1.3.1 概述
        1.3.2 野黄芩苷来源植物研究
        1.3.3 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
        1.3.4 野黄芩苷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药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2.2 肺系数值的计算
        2.2.3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2.2.4 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测定
        2.2.5 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的测定
        2.2.6 RT-PCR检测肺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2.2.7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2.2.8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系数值的影响
        2.3.2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3.3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2.3.4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2.3.5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3.6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酶的影响
        2.3.7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中与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8 野黄芩苷对大鼠肺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药物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动物
        3.1.5 实验细胞
    3.2 实验方法
        3.2.1 体外实验
        3.2.2 体内实验
        3.2.3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体外实验结果
        3.3.2 体内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野黄芩苷联合博来霉素抗H22腹水瘤时对博来霉素减毒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耗材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药物
        4.1.5 实验细胞
        4.1.6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体外实验
        4.2.2 体内实验
        4.2.3 统计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体外实验结果
        4.3.2 体内实验结果
    4.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肺纤维化概述
    2 汉防己甲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雾化吸入Tet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Tet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TGF-β_1对A549,MRC-5,PMVEC细胞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Tet治疗肺纤维化的体外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汉防己甲素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临床表现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治疗
        1.4 RA的病理机制
    2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治疗
        2.3 实验研究
    3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防己和汉防己甲素的研究进展
    1 防己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2 汉防己甲素的临床应用
        2.1 运动系统
        2.2 呼吸系统
        2.3 其他
    3 汉防己甲素的实验研究
        3.1 类风湿关节炎
        3.2 恶性肿瘤
        3.3 器官纤维化
        3.4 其他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TET对RA小鼠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小鼠AA模型
        2.2 分组及给药
        2.3 小鼠关节直径及肿胀程度测定
        2.4 小鼠踝关节石蜡切片的制作
        2.5 小鼠踝关节的H&E染色
        2.6 石蜡切片间接免疫组化
        2.7 石蜡切片的番红O固绿染色
        2.8 CBA检测 TNF-α、IFN-γ、IL-6
    3. 结果
        3.1 汉防己甲素对AA小鼠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3.2 汉防己甲素对AA小鼠病理的改变
        3.3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3.4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踝关节MPO、PAD4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实验二 TET对中性粒细胞促炎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分离、培养和纯度检测
        2.2 CCK-8实验
        2.3 中性粒细胞RNA的提取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5 中性粒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2.6 Western Blot
        2.7 CB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TNF-α、IL-6、IL-10的分泌
        2.8 ELISA检测中性粒细胞IL-1β的分泌
        2.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2.10 间接免疫荧光
        2.11 Transwell迁移实验
        2.12 小鼠气囊炎模型
    3 结果
        3.1 腹腔中性粒细胞的纯化
        3.2 CCK-8检测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活性的影响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3.4 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5 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表达iNOS的影响
        3.6 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
        3.7 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3.8 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实验三 TET对中性粒细胞转录组学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分离、培养和纯度检测
        2.2 中性粒细胞RNA的提取
        2.3 中性粒细胞转录组测序
        2.4 CB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TNF-α、IL-6、IL-10的分泌
        2.5 ELIS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IL-1β的分泌
    3 结果
        3.1 LPS应激后的中性粒细胞RNA测序
        3.2 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3.3 汉防己甲素对LPS应激后的中性粒细胞转录组测序
        3.4 汉防己甲素对中性粒细胞表达JNK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NF-κ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 白头翁皂普B4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血糖情况
    3.2 大鼠体重情况
    3.3 视网膜HE染色观察
    3.4 Q-PC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
    3.5 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Bcl-2以及Bax蛋白表达
    3.6 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
4 讨论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炎性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健康人含药血清探讨防己黄芪汤在体外对IgAN患者HPBL及HMC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内实验
    实验一 基于HPLC技术的健康受试者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有效成分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附录1
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
    实验一 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对淋巴细胞亚群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对IgA1诱导的人肾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防己黄芪汤含药血清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附录2
结语
附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SIRT1/mTOR信号通路探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机制及姜黄素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SIRT1/mTOR信号通路参与介导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姜黄素对DSS诱导溃疡性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巨噬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7)TGF-β1与TWEA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隐丹参酮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及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EMT分子机制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第二部分 在16HBE细胞及RASMCs细胞中,TGF-β1与TWEAK信号交叉对话的机制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第三部分 隐丹参酮通过TGF-β1-TWEAK信号交叉对话干预小鼠哮喘气道重塑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炎症反应
        1.1 PRRs与炎症
        1.2 细胞因子与炎症
        1.3 PRRS与炎症
    2 炎症的药物治疗
        2.1 非甾体类和甾体类抗炎药
        2.2 抗生素
        2.3 天然药物
    3 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PAMs炎症模型的建立
    1 试验材料
        1.1 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PAMs的分离
        2.2 重组质粒的制备
        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苦参碱对PRRSV Nsp9 活性的影响
        2.4 PRRSV5'UTR RNA的制备
        2.5 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诱导PAMs炎症模型的建立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PAMs的鉴定结果
        3.2 PRRSV5'UTR RNA的制备与鉴定
        3.3 苦参碱抑制PRRSV Nsp9的活性
        3.4 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分泌IL-1β
        3.5 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分泌IL-6、IL-8和TNF-α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制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细胞毒性试验
        2.2 PAMs分泌炎症因子的检测
        2.3 调控IL-1β产生过程相关蛋白的检测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地塞米松在PAMs上的细胞毒性结果
        3.2 苦参碱对IL-1β表达的影响
        3.3 苦参碱对PAMs炎症模型分泌IL-6、IL-8和TNF-α的影响
        3.4 苦参碱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苦参碱对TLR4、DHX36/MyD88和NOD2/RIPK2的影响
        3.6 苦参碱对NLRP3 炎症小体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苦参碱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4.2 苦参碱通过影响MyD88 抑制NF-κB信号通路
        4.3 苦参碱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苦参碱与抗生素联合抗炎作用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细胞毒性试验
        2.2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1β的表达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五种抗生素在PAMs上的细胞毒性结果
        3.2 苦参碱联合阿莫西林/金霉素在PAMs上的细胞毒性结果
        3.3 IL-1β表达的检测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
致谢
附件

(9)丰城鸡血藤抗RA药效物质基础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试药
        1.1.1 仪器
        1.1.2 试剂
        1.1.3 试药
    1.2 实验方法
        1.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3 色谱-质谱条件
    1.3 实验结果
        1.3.1 丰城鸡血藤二氯甲烷部位成分的质谱信息
        1.3.2 对照品及部分化合物的质谱解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丰城鸡血藤抗类风湿关节炎药效物质基础
    2.1 仪器与材料
        2.1.1 动物
        2.1.2 药物
        2.1.3 仪器
        2.1.4 试剂
    2.2 方法
        2.2.1 供试品及其配制
        2.2.2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CIA)的建立
        2.2.3 给药
        2.2.4 动物一般状态观察及体重的测量
        2.2.5 足趾容积的测量
        2.2.6 关节炎指数的评分
        2.2.7 免疫器官指数
        2.2.8 CIA大鼠血清中IL-1Β和 TNF-Α的表达
        2.2.9 关节病理切片的制备
        2.2.10 肝脏病理切片的制备
        2.2.11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丰城鸡血藤提取物及单体成分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筛选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细胞
        3.1.2 实验药品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1.4 主要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2 细胞培养
        3.2.3 原代RA-FLS细胞的鉴定
        3.2.4 CCK-8 比色法检测药物对RA-FLS细胞增殖的影响
        3.2.5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原代RA-FLS细胞的鉴定
        3.3.2 RA-FLS细胞生长形态
        3.3.3 丰城鸡血藤提取物及各单体化合物对RA-FLS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个人简介

(10)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MKN45细胞体外影响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体内实验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附件
缩略语表
致谢

四、粉防己碱在炎症性肺部疾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野黄芩苷对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聂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效及机制研究[D]. 席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汉防己甲素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D]. 陆清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 牛童童. 苏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健康人含药血清探讨防己黄芪汤在体外对IgAN患者HPBL及HMC的影响及机制[D]. 金善善.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基于SIRT1/mTOR信号通路探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机制及姜黄素的调控作用[D]. 张立泽. 青岛大学, 2019(07)
  • [7]TGF-β1与TWEA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隐丹参酮干预机制的研究[D]. 叶晶. 延边大学, 2019(01)
  • [8]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D]. 孙盼盼.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9]丰城鸡血藤抗RA药效物质基础及活性研究[D]. 赵艳红.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D]. 万伯顺.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汉防己甲素在炎症性肺病中的药理作用(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