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维菌素干混悬液驱除猪蛔虫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

伊维菌素干混悬液驱除猪蛔虫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

一、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代华[1](2020)在《“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咀嚼片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文中提出宠物寄生虫感染是一种普遍的,严重影响宠物生长发育的常见疾病,有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会通过宠物传染人类,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伊维菌素、吡喹酮及双羟萘酸噻嘧啶是常用的驱虫药,对宠物绦虫、血吸虫、囊尾蚴、蛔虫、钩虫等均有效。临床上宠物寄生虫病多为复合感染,目前抗寄生虫药大多只含有一种或两种有效成分,单一使用无法彻底治愈复合感染。因此本研究筛选“伊维菌素、吡喹酮及双羟萘酸噻嘧啶”复方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能为宠物用广谱抗寄生虫药的开发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筛选:湿法制粒制备咀嚼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片剂外观、片重差异、硬度及脆碎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填充剂的用量、黏合剂的浓度及润滑剂的用量等影响因素,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处方(100片)为:伊维菌素3.4 mg、吡喹酮2.85 g、双羟萘酸噻嘧啶2.85 g、乳糖21.6 g、预胶化淀粉1.8 g、15%的PVP-70%乙醇溶液、硬脂酸镁0.3 mg、牛肉香精0.6 mg。制得的咀嚼片每片重0.3g,含伊维菌素0.034mg,吡喹酮28.5mg,双羟萘酸噻嘧啶28.5mg。2.吡喹酮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的溶出度测定:吡喹酮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双羟萘酸噻嘧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醋酸:二乙胺(92.8:3:3: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经过方法学验证,适合用于吡喹酮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的含量测定。以pH 7.2的PBS作为溶出介质,对“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复方咀嚼片进行溶出度测试,当时间达到120 min时,四组吡喹酮的累积溶出度均在90%以上,双羟萘酸噻嘧啶的累积溶出度均在60%以上,说明该咀嚼片溶出度良好,符合《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要求。3.伊维菌素含量均匀度检查:建立测定伊维菌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用甲醇提取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为电子方式,动态多反应监测(Dynamic MRM)为扫描方式,内标峰面积法定量。进行标准曲线、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等技术要素评价。本方法在15 min内完成目标化合物分析;伊维菌素在0.208~3.328μg/mL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43;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符合要求,说明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伊维菌素。取供试品10片,测量其含量均匀度,结果伊维菌素含量的均值为33.0μg/片,标准差(S)为2.5,含量均匀度A+1.8S=7.4%,远低于标准规定的15%,因此复方咀嚼片中伊维菌素的含量均匀度符合《中国兽药典》2015版要求。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复方咀嚼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符合《中国兽药典》要求。

李剑,李春花,蔡进忠,雷萌桐,孙建,扎西塔,马豆豆,索南多杰,任宜家,韩青忠,汪燕昌,史生寿,马国柱,扎西才让[2](2019)在《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药物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为评价伊维菌素注射剂的驱虫效果与对放牧绵羊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绵羊150只,设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和0.3mg/kg体重剂量组和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冬季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对放牧绵羊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3.3%,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1%;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1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88.6%,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66.7%和86.1%。防治示范群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3.3%,虫卵减少率为96.8%;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2%。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只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47kg、幼年羊成活率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效益显着。

王宏磊[3](2019)在《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动学研究》文中指出芬苯达唑属于苯并咪唑类药物,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线虫,奥芬达唑和芬苯达唑砜是其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伊维菌素是一种阿维菌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消化道线虫感染治疗。两者的复方制剂可以进一步扩大驱虫谱,提高单次驱虫效果,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因此,本文建立了UPLC-MS/MS法同时测定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方法,测定了猪血浆中不同时间点四种药物的浓度,分析得到了四种药物在三个不同试验组的药动参数及药时曲线图,旨在为临床上芬苯达唑和伊维菌素两者合理的联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UPLC-MS/MS方法,该方法得到的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5 ng/mL、0.05 ng/mL、0.05 ng/mL、0.01 ng/mL,定量限分别为0.1 ng/mL、0.1 ng/mL、0.1 ng/mL、0.2 ng/mL。以三个浓度水平添加,四种化合物在猪血浆中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9.42%94.33%、79.05%92.28%、86.19%92.29%和82.09%88.40%,线性方程分别为y=26321.7x+14055.2,y=12348.8x+11594.9,y=13900.8x+7230.8和y=424.7x-188.7,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0.9994、0.9995和0.9997。在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随机选择20±2 kg健康猪30头,分为A、B、C 3组,每组10头。分别设为复方制剂组、芬苯达唑组及伊维菌素组。给药后021天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用已建立的猪血浆中FBZ、OFZ、FBZSO2和IVM的UPLC-MS/MS方法测定三个试验组中4种药物的浓度,并对测得数据用WinNonlin6.1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组的药动学参数为:FBZ、OFZ、FBZSO2和IVM的Cmax分别为:58.12±20.19μg/L、752.31±129.44μg/L、593.60±138.38μg/L和39.39±16.71μg/L;Tmax分别为9.30±0.95 h、20.40±5.80 h、24.40±1.26 h和16.80±6.20 h;AUC分别为710.61±202.31 h·μg/L、15265.36±3568.44 h·μg/L、9751.44±3108.63 h·μg/L和2409.643±229.08 h·μg/L;T1/2分别为4.96±1.62 h、2.24±0.61 h、7.49±5.67 h和186.90±71.10 h。芬苯达唑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FBZ、OFZ、FBZSO2的Cmax分别为:50.23±11.34μg/L、418.80±117.72μg/L和213.03±115.16μg/L;Tmax分别为7.80±2.10 h、12.90±6.01 h和22.80±3.79 h;AUC分别为588.07±187.50 h·μg/L、7823.52±3096.71 h·μg/L和3563.48±1693.75 h·μg/L;T1/2分别为3.60±1.42h、4.50±1.38 h和3.32±3.59 h。伊维菌素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为32.68±5.41μg/L;Tmax为12.10±4.91 h;AUC为3575.27±660.81 h·μg/L;T1/2为114.75±50.30 h。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剂组的各药物成分的Cmax和Tmax都大于芬苯达唑组和伊维菌素组相应的药物成分,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剂组的各药物成分的AUC都大于芬苯达唑组,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剂组的FBZ、FBZSO2和IVM的T1/2都大于芬苯达唑组和伊维菌素组。通过药动参数的比较,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优于芬苯达唑组和伊维菌素组,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剂组的效果优于芬苯达唑粉剂组和伊维菌素粉剂组,两者的结合使用增强了药物的驱虫效果。

王文龙,赵学亮,邢海龙,王梦雅,白丽艳,孙柯,高婷婷,呼和巴特尔,李荣顺[4](2018)在《伊维菌素浇泼剂和注射剂驱除牛消化道线虫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为验证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牛消化道线虫的临床驱虫效果,筛选高效方便的剂型,本试验将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80头病牛随机分成5组:高、中、低剂量组、伊维菌素注射组(药物对照组)和不给药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牛按如下方法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每100 kg体重15、10、5 m L背部浇泼给药,药物对照组每100 kg体重2 m L颈部皮下注射给药。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牛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以高、中剂量为佳,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差异极显着,与药物对照组差异不显着。伊维菌素浇泼剂安全高效、简便易行,适合在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邢守叶[5](2015)在《伊维菌素微乳的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伊维菌素微乳制剂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低毒和对多种动物体内外寄生虫有高效驱杀作用的新制剂,是以纳米乳为载体,以80%以上水为溶剂制成。本论文对该制剂的安全性评价、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稳定性试验、制剂的无菌检查进行了研究。1.对新型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了过敏性试验、溶血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热原检查、注射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等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制剂对豚鼠和大鼠的过敏性反应均为阴性,无致敏性;制剂未出现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现象;制剂对家兔股四头肌未见明显刺激作用;热原限度符合规定,无致热原;制剂对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8256g/kg,95%可信限为3.4639 g/kg4.2251 g/kg,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2200 g/kg,95%可信限为1.8197 g/kg5.6979 g/kg,高于伊维菌素原料药对小鼠腹腔注射的的LD50(24.2493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各给药剂量组大鼠的体重、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显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大鼠长期给药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用药安全。以上结果证明:新型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安全可靠,可应用于兽医临床。2.建立了新型伊维菌素微乳制剂中伊维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含量测定方法。伊维菌素的色谱条件为Hypersil ODS2(5um,4.6mm x 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5:60:5(v/v),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4 nm,流速1mL·min-1。用该方法检测3批制剂中伊维菌素的含量为标示量的94%100%,方法准确可靠、选择性好、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伊维菌素微乳制剂中伊维菌素的含量测定。3.对新型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中试产品进行了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和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上条件下伊维菌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样品正立、倒立、平放放置对含量无明显影响,即橡胶塞可用于该制剂的封装。试验结果证明该制剂易于存储和运输。4.对新型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无菌检查,进行了无菌检查的方法验证试验,确立了该制剂无菌检查的方法,并对3批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了无菌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对照菌均在24h内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均澄清,无菌生长,3批供试品均澄清,无菌生长,无菌检查试验结果符合规定。

王永彬[6](2014)在《伊维菌素o/w注射液的制备和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寄生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动物生长的疾病,它在西藏自治区每个地区的各类羊、牛群体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病。由于寄生虫病的病原种类多、分布广。加之西藏自治区地域广阔,因此给西藏自治区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寄生虫病的感染,直接影响牧区羊的产肉、产毛、增重等生产性能,同时也将影响羊羔的存活率。因此定期应用化学药物驱虫,成为了防治家畜寄生虫病最为有效的手段如何根据当地寄生虫病情况和感染现状,因地制宜。如何选用高效、广谱、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就成为了长期防治寄生虫病的主要任务。如今研制新型的防治寄生虫药物及其适用的新剂型,对于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和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伊维菌素具有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加之对体内外寄生虫都具有高效驱杀和防治作用。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它具有强的渗透性、安全性在动物机体组织中,而且药效期长。对于口服驱虫剂来说,都很难深入到达肌肉、器官和组织中,因此口服驱虫制剂对于寄生虫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伊维菌素对家畜的胃肠道线虫、体外寄生虫有着特殊的疗效。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它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伊维菌素几乎不溶于水,严重制约着该类药物的发展和使用。目前,伊维菌素已制成预混剂等常规剂型及缓释丸剂等新剂型。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纳米级药物对动物机体组织具有靶向特点,因此纳米乳技术被应用于药物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伊维菌素不易溶于水的特点,采用新型纳米技术,特有的配方制成伊维菌素o/w注射液,考察所制成伊维菌素o/w注射液的形态学、粒度等。试验运用伊维菌素o/w注射液在0.1mg/kg、0.2mg/kg、0.3mg/kg不同剂量的情况下和伊祛虫相比较,同设置对照组,在试验0、1、2、4、7、10、12、15、21d直肠采集新鲜粪便,采用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方法,计数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量(EPG),从而计算出虫卵减少率。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d时体内线虫等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1.21%、82.81%、89.47%、73.68%;第7d时体内线虫等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7.27%、88.33%、95.30%、81.68%;第10d时体内线虫等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6.21%、100%、100%、98.64%;第12d时体内线虫等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3.18%、100%、100%、98.44%;第15d时体内线虫等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5.91%、100%、100%、97.47%;第21d时体内线虫等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6.97%、98.65%、99.63%、89.86%。同时比较伊维菌素o/w型注射液和伊祛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验室内(北纬“29o40’44”,东经91o8’45”,气压654.4百帕,海拔3497.7米)两种药物的使用情况。试验各组选取2只感染体外寄生虫严重的患病羊,以10㎝2的皮肤上虱、蚤等体外寄生虫,肉眼观察减少情况作为依据,考查伊维菌素o/w注射液和伊祛虫的驱虫效果。各组以2㎝2(患处与健康交界处)皮肤上刮取患病羊的皮屑,检测螨的治疗状况,考查伊维菌素o/w注射液和伊祛虫的驱螨效果。试验结束后60d对所有的试验羊进行称重,考查伊维菌素o/w注射液和伊祛虫驱虫效果对体重的影响。从各项试验使用spss17.0软件结果分析伊维菌素o/w注射液在高海拔地区临床使用、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效果,增重等各方面都优于伊祛虫注射液。

汤佳莘[7](2014)在《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及药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制备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IVM-PZQ Nanoemulsion),并对其质量、安全性和药效进行评价。方法:(1)根据伊维菌素和吡喹酮在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油相,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Km值,制备纳米乳;用染色法鉴别其结构类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滴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2)建立了IVM-PZQ纳米乳中伊维菌素和吡喹酮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其方法专属性,回收率和精密度并绘制标准曲线;(3)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IVM-PZQ纳米乳的安全性;(4)将疥螨感染的家兔分为IVM-PZQ纳米乳高、中、低剂量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和空白对照组,考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和治愈率,对IVM-PZQ纳米乳治疗家兔疥螨感染的药效进行评价;(5)将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的莎能奶山羊分为IVM-PZQ纳米乳高、中、低剂量组、吡喹酮组和空白对照组,考察各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对IVM-PZQ纳米乳治疗奶山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的药效进行评价。结果:(1)筛选出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配方,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伊维菌素1%、吡喹酮10%、丁香酚10.8%、聚氧乙烯氢化丁香酚(RH-40)30%、丙二醇7.5%、蒸馏水46.67%;透射电镜(TEM)下观察到球形乳滴,激光粒度分析测得平均粒径为15.8nm。(2)建立HPLC法测定IVM-PZQ纳米乳中伊维菌素的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11760x+138,在0.5~2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建立HPLC法测定IVM-PZQ纳米乳中吡喹酮的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230439X+1024,在40~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纳米乳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207mg/kg,属低毒药剂,且对皮肤无刺激。(4)IVM-PZQ纳米乳高、中、低剂量组、伊维菌素组对家兔螨蚧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80%、40%、20%、40%。(5)IVM-PZQ纳米乳高、中、低剂量组和吡喹酮组试验动物给药后直肠粪便显示: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84.8%、45%、47.1%;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0%、40%、0、0。结论:制备出的IVM-PZQ纳米乳属于低毒药物,与其单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相比,复方纳米乳制剂具有更强的驱虫和杀虫活性,对家兔疥螨的驱杀效果明显优于市售伊维菌素注射液,对奶山羊矛形双腔吸虫的驱杀效果明显优于市售吡喹酮片。

邓阳[8](2013)在《黄曲霉毒素中毒条件下伊维菌素在樱桃谷鸭体内药物动力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证治药动学的方法,探讨在四种情况下伊维菌素在樱桃谷鸭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变化。以期证实中药制剂“保肝护肾脱霉素”对黄曲霉毒素中毒后对肝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将156只健康1日龄的樱桃谷鸭随机平均分成4组,Ⅰ组(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饲喂28天。Ⅱ组(病理组)前7天饲喂正常饲料,8-21天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B1的霉变饲料,22-28天饲喂正常饲料。Ⅲ组(蒙脱石组):前7天饲喂正常饲料,8-21天饲喂蒙脱石饲料,22-28天饲喂正常饲料。Ⅳ(中药反证组)前7天饲喂正常饲料,8~22天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的霉变饲料,22-28天饲喂正常饲料,与此同时对每只鸭子每天内服“保肝护肾脱霉素”液5ml,内服7天,第29天,给上述四组鸭子内服伊维菌素溶液,分别在给药前(0h)和给药后时间点从鸭的颈静脉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进行检测,并以DAS2.0药动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对樱桃谷鸭血清中伊维菌素的定量限为0.5ng/ml,在0.5~1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样品的平均回收率是:92.67%。伊维菌素在正常组、蒙脱石组、中药反证组的樱桃谷鸭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病理组的樱桃谷鸭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各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正常组:达峰时间(Tmax)为2+0h,达峰浓度(Cmax)为49.167±2.439μg/L,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为308.534±13.779μg/L·h,表观分布容积(Vd/F)为3.923±1.017L/Kg,清除率(C1/F)为0.649±0.029L/h/Kg,吸收半衰期(T1/2ka)为0.591±0.265h,消除半衰期(T1/2ke)为4.215±1.191h。病理组:达峰时间(Tmax)为5.3334±1.155h,达峰浓度(Cmax)为60.357±13.794μg/L,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oo)为710.966±144.139μg/L·h,表观分布容积(Vd/F)为1.861±0.578L/Kg,清除率(C1/F)为0.290±0.066L/h/Kg,吸收半衰期(T1/2ka)为1.923±1.117h,消除半衰期(T1/213)为15.640±15.287h。蒙脱石组:达峰时间(Tmax)为6±0h,达峰浓度(Cmax)为39.137±2.176μg/L,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为355.255±34.671μg/L·h,表观分布容积(Vd/F)为4.604±1.563L/Kg,清除率(Cl/F)为0.567±0.057L/h/Kg,吸收半衰期(T1/2ka)为1.708±1.334h,消除半衰期(T1/2ke)为5.787±2.441h。中药反正组:达峰时间(Tmax)为4±2h,达峰浓度(Cmax)为38.867±11.582μg/L,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oo))为323.82±56.454μg/L·h,表观分布容积(Vd/F)为5.721±0.443L/Kg,清除率(Cl/F)为0.63±0.106L/h/Kg,吸收半衰期(T1/2ka)为1.119±0.217h,消除半衰期(T1/2ke)为6.455±1.439h。结论: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成功用于血浆中伊维菌素的检测:伊维菌素内服在健康樱桃谷鸭体内分布广泛;黄曲霉毒素B1造成的病理性肝损伤,能改变伊维菌素内服在鸭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出吸收减慢,吸收程度减弱,消除速率减弱的药动学特征。而蒙脱石和中药反证组可使伊维菌素的吸收及消除速度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从药动学角度说明中药制剂“保肝护肾脱霉素”对黄曲霉毒素B1造成的病理损伤有修复作用。

白生芳,雷萌桐[9](2012)在《害获灭注射剂对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试验》文中提出应用害获灭注射剂分别按0.2、0.3、0.4mg/kg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进行对猪自然感染寄生虫的驱除效果观察。结果:在给药后7、14d临床检查,0.2mg/kg剂量对猪血虱驱虫效果达中效;0.3、0.4mg/kg剂量对猪血虱的驱虫率均达100.00%,用药后至出栏的几个月内未出现复发。在给药后14d粪检,0.2mg/kg剂量组对猪蛔虫虫卵减少率为89.57%;0.3、0.4mg/kg组虫卵减少率均达100.00%。表明害获灭注射剂0.3、0.4mg/kg剂量驱除猪蛔虫和猪血虱高效安全。

吕波[10](2012)在《伊维菌素浇泼剂牛体内血药浓度的检测》文中研究表明寄生虫病是当前畜牧业生产中最为普遍的动物疫病之一,给畜牧业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AVM和IVM在驱除控制体外节肢类寄生虫和消化道线虫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兽医寄生虫病临床常用的AVM或IVM大多为口服以及注射给药,在牛、马等大动物的防治过程中需要保定,给寄生虫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生物利用度不高,注射给药需专业人员操作,使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伊维菌素浇泼剂是一种透皮吸收剂,该药经背部皮肤施药后,使IVM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全身疗效,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地驱杀体内外寄生虫,且操作方便,对动物的惊扰少,解决了注射剂和口服剂型在应用过程中的诸多弊端。本研究比较了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伊维菌素浇泼剂、美国伊维菌素浇泼剂和IVM注射剂型在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研究选取蒙古黄牛10头,按照随机分成4组。于给药后第2h至60d共13个采血点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以AVM为内标物,检测牛血浆中IVM的HPLC-FLD检测方法。采用甲醇作为牛血浆中IVM的提取剂和血浆中蛋白成份的沉淀剂,用CNW 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富集和纯化,沈脱液在50℃高纯氮气吹干,采用三氟乙酸酐衍生化试剂和N-甲基咪唑催化剂进行柱前衍生化。用HPLC-FLD对衍生化后的AVM和IVM进行检测。HPLC检测的条件如下:流动相的比例为甲醇:乙腈=1:1,含3%的水;流速1.OmL/min;柱温27℃;检测样品量20μL;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70nm;色谱图截取时间20min。AVM和IVM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514min和10.987min,IVM标准曲线在2-100n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各色谱峰能够很好的分离,并且不受其他杂质峰的干扰和影响。本研究对比了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伊维菌素浇泼剂、美国伊维菌素浇泼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给药后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分解代谢情况。在药物的峰浓度Cmax(ng/mL);达峰时间Tmax(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ng/mL*d);T1/2ka(h)吸收半衰期;T1/2ke(h)消除半衰期等参数上两种浇泼剂组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浇泼剂与注射组在上述药代动力学参数上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伊维菌素浇泼剂与美国伊维菌素浇泼剂驱杀消化道线虫的效果相当。

二、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咀嚼片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寄生虫药物剂型研究概况
        1.1 咀嚼片的研究进展
        1.2 宠物犬猫寄生虫病的种类
    2 宠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常用药物剂型
    3 伊维菌素
        3.1 概况
        3.2 作用机制
        3.3 临床应用
    4 吡喹酮
        4.1 概况
        4.2 作用机制
        4.3 临床应用
    5 双羟萘酸噻嘧啶
        5.1 概况
        5.2 作用机制
        5.3 临床应用
    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咀嚼片制备处方的筛选
    1 仪器与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处方筛选
        2.1.1 单因素实验
        2.1.2 正交试验设计
        2.3 工艺流程
        2.4 制备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单因素筛选结果
        3.1.1 填充剂筛选结果
        3.1.2 粘合剂筛选结果
        3.1.3 润滑剂筛选结果
        3.2 正交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咀嚼片溶出度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检验标准
        2.2 溶出方法
        2.3 溶出介质的选择
        2.4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6 精密度实验
        2.7 重复性实验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
        2.9 咀嚼片溶出度测定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 精密度实验
        3.3 重复性实验
        3.4 加样回收率实验
        3.5 咀嚼片溶出度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伊维菌素含量均匀度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HPLC-MS测定伊维菌素含量的方法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精密度
        2.4 加标回收率
        2.5 伊维菌素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伊维菌素标准曲线绘制
        3.2 精密度实验
        3.3 加标回收率
        3.4 伊维菌素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药物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示范地区概况
    1.2 试验示范药物
        1.2.1 试验药物
        1.2.2 对照药物
    1.3 试验动物
        1.3.1 药效评价试验动物
        1.3.2 防治示范动物
    1.4 效果检查
        1.4.1 药效试验
        1.4.1.1 分组与给药
        1.4.1.2 给药前粪检
        1.4.1.3 给药后粪检
        1.4.1.4 外寄生虫检查
        1.4.2 防治示范
        1.4.3 安全性观察
        1.4.4 疗效判定
        1.4.5 效益考核
        1.4.5.1 防治对羊体重的影响
        1.4.5.2 调查统计幼年羊成活率
2 结果
    2.1 寄生虫感染情况
    2.2 药效试验结果
    2.3 防治示范效果
    2.4 对外寄生虫的杀虫效果
    2.5 使用的安全性
    2.6 防治效益
        2.6.1 对放牧绵羊体重的影响
        2.6.2 对幼年羊成活率的影响
3 讨论

(3)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理化性质
        1.1.1 芬苯达唑的理化性质
        1.1.2 伊维菌素的理化性质
    1.2 驱虫机理
        1.2.1 芬苯达唑的驱虫机制
        1.2.2 伊维菌素的驱虫机制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3.1 芬苯达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3.2 伊维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4 毒理学
        1.4.1 芬苯达唑的毒理学
        1.4.2 伊维菌素的毒理学
    1.5 耐药性
        1.5.1 芬苯达唑的耐药性
        1.5.2 伊维菌素的耐药性
    1.6 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6.1 芬苯达唑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6.2 伊维菌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猪血浆样品前处理
        2.1.5 仪器条件
        2.1.6 UPLC-MS/MS方法特异性
        2.1.7 检测限和定量限
        2.1.8 线性范围
        2.1.9 准确度和精密度
    2.2 结果
        2.2.1 方法特异性
        2.2.2 检测限和定量限
        2.2.3 线性范围
        2.2.4 准确度和精密度
    2.3 讨论
        2.3.1 质谱参数的优化
        2.3.2 提取剂的选择
        2.3.3 固相萃取小柱的选择
        2.3.4 色谱柱的选择
        2.3.5 检测限和定量限
        2.3.6 回收率及标准曲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猪血浆样品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3.1 试验药物
    3.2 试验动物
    3.3 试验动物给药
    3.4 猪血浆样品采集
    3.5 血浆样品检测
    3.6 结果
        3.6.1 三个试验组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检测结果
        3.6.2 三个试验组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6.3 三个试验组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3.7 讨论
        3.7.1 芬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组在猪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
        3.7.2 芬苯达唑粉剂组在猪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
        3.7.3 伊维菌素粉剂组在猪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
        3.7.4 三个试验组的药动学参数比较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伊维菌素浇泼剂和注射剂驱除牛消化道线虫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用药品
    1.3 试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1.4 评价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
    2.2 驱虫效果
3 讨论

(5)伊维菌素微乳的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 伊维菌素的研究进展
        1.1 阿维菌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伊维菌素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
        1.3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理和药理毒理学
        1.3.1 致突变作用
        1.3.2 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3.3 生殖毒性
        1.4 伊维菌素的抗虫谱
        1.5 伊维菌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5.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6 伊维菌素制剂的研究
    2 微乳的研究背景
        2.1 微乳的特点
        2.2 微乳在注射给药中的研究现状
    3 课题研究的内容
    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伊维菌素微乳的安全性评价
    1 过敏性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
        1.2.2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
        1.3 结果与分析
        1.3.1 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
        1.3.2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
        1.4 讨论
    2 溶血性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2%红细胞悬液制备
        2.2.2 受试物的制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观察
        2.2.5 结果判断
        2.3 结果
        2.4 讨论
    3 肌肉刺激性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热原检查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材料预备
        4.2.2 预测体温,挑选家兔
        4.2.3 测定家兔的正常体温
        4.2.4 热原检查
        4.2.5 结果判断
        4.3 结果
        4.3.1 预测体温,挑选家兔
        4.3.2 家兔正常体温
        4.3.3 热原检查结果
        4.4 讨论
    5 急性毒性试验
        5.1 材料
        5.2 方法
        5.2.1 伊维菌素微乳急性毒性预试验
        5.2.2 伊维菌素微乳急性毒性试验
        5.3 结果
        5.3.1 伊维菌素微乳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
        5.3.2 伊维菌素微乳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5.4 讨论
    6 亚慢性毒性试验
        6.1 材料
        6.2 方法
        6.2.1 分组与给药
        6.2.2 检测项目与方法
        6.3 结果
        6.3.1 日常观察和增重
        6.3.2 脏器系数
        6.3.3 血液学分析
        6.3.4 血液生化检测
        6.3.5 组织病理学观察
        6.4 分析与讨论
        6.4.1 临床观察
        6.4.2 脏器系数
        6.4.3 血液学分析
        6.4.4 血液生化检测
        6.4.5 组织病理学检查
    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伊维菌素微乳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伊维菌素检测波长的考察
        1.2.2 色谱条件
        1.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1.2.4 系统适应性
        1.2.5 杂质干扰试验
        1.2.6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1.2.7 线性关系考察
        1.2.8 精密度试验
        1.2.9 回收率试验
        1.2.10 样品测定
    2 结果及分析
        2.1 伊维菌素检测波长的确定
        2.2 系统适应性
        2.3 杂质干扰试验
        2.4 标准品及原料药的色谱图
        2.5 标准曲线绘制
        2.6 精密度试验结果
        2.7 回收率
        2.8 含量测定结果
    3 结论
第四章 伊维菌素微乳的稳定性试验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高温试验
        2.2 高湿试验
        2.3 强光照射试验
        2.4 加速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高温试验结果
        3.2 高湿试验结果
        3.3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3.4 加速试验结果
    4 小结
第五章 伊维菌素微乳的无菌检查试验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的制备及计数
        2.2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和灵敏度检查
        2.2.1 无菌性检查
        2.2.2 灵敏度检查
        2.3 方法验证,采用薄膜过滤法
        2.4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6)伊维菌素o/w注射液的制备和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伊维菌素研究背景
        1.1.1 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1.1.2 伊维菌素概述
        1.1.3 伊维菌素的特点及理化性质
    1.2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理
    1.3 伊维菌素药效学
        1.3.1 伊维菌素的抗虫普
        1.3.2 伊维菌素的抗虫机制
    1.4 伊维菌素的应用
    1.5 伊维菌素药动学
    1.6 伊维菌素毒理学
        1.6.1 伊维菌素的毒性研究
        1.6.2 伊维菌素的残留研究
    1.7 o/w 型抗寄生虫药用微乳载药系统的研究背景
    1.8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备和药效学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备及质量评价
    2.1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备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试验用数据的设计
        2.1.3 纳米乳类型的鉴定
        2.1.4 纳米乳稳定性评价
        2.1.5 粒度分析
        2.1.6 形态鉴定
    2.2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实验室制备
        2.2.1 缓释剂和控释剂研究
        2.2.2 伊维菌素脂质体
        2.2.3 伊维菌素纳米乳
        2.2.4 微乳的类型
        2.2.5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作
    2.3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分析
        2.3.1 微乳剂形态学检测
        2.3.2 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
        2.3.3 微乳剂的稳定性考察
        2.3.4 微乳剂类型的鉴定
        2.3.5 微乳剂特点
    2.4 小结
第三章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药效学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药品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和给药
        3.2.2 两种药物(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伊祛虫)在临床上使用特点
        3.2.3 粪便样品采集
        3.2.4 临床症状观察
        3.2.5 体外节肢昆虫采集
        3.2.6 螨的采集
        3.2.7 虫卵计数
        3.2.8 试验前后体重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虫卵计数和各时间段虫卵减少率
        3.3.2 试验结束各组羊的体重变化情况统计
        3.3.3 两种药物(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伊祛虫)在临床上对比使用情况分析
        3.3.4 临床症状结果分析
        3.3.5 体外节肢昆虫采集结果分析
        3.3.6 螨的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4.1 全文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及药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伊维菌素概述
        1.1.1 伊维菌素的理化性质
        1.1.2 伊维菌素的药理作用
        1.1.3 伊维菌素的毒性研究
        1.1.4 药动学研究
        1.1.5 伊维菌素的临床应用
    1.2 吡喹酮概述
        1.2.1 理化性质
        1.2.2 药理作用
        1.2.3 吡喹酮毒性研究
        1.2.4 药代动力学
    1.3 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
        1.3.1 动物吸虫病的防治进展
        1.3.2 动物线虫病的防治进展
    1.4 纳米乳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IVM-PZQ 纳米乳中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仪器
        2.1.3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IVM-PZQ 纳米乳中 ivermectin 分析方法的建立
        2.2.2 IVM-PZQ 复方纳米乳中吡喹酮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IVM-PZQ 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处方的初步筛选
        3.2.2 IVM-PZQ 纳米乳的制备
        3.2.3 IVM-PZQ 纳米乳类型的鉴定
        3.2.4 IVM-PZQ 纳米乳的形态学观察
        3.2.5 IVM-PZQ 纳米乳的粒径分析
        3.2.6 IVM-PZQ 纳米乳稳定性考察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IVM-PZQ 纳米乳的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3 小结
第五章 IVM-PZQ 纳米乳对家兔疥螨感染的药效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剂
        5.1.2 试验动物
        5.1.3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存活率
        5.2.2 临床观察
        5.2.3 螨虫镜检
        5.2.4 体外杀虫活性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IVM-PZQ 纳米乳对莎能奶山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的药效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临床症状观察
        6.2.2 存活率
        6.2.3 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
        6.2.4 第三期幼虫减少率和转阴率
    6.3 讨论
    6.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黄曲霉毒素中毒条件下伊维菌素在樱桃谷鸭体内药物动力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 黄曲霉毒素概述
        1.1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1.2 黄曲霉毒素产生条件
        1.3 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代谢
        1.4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1.5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
        1.6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2 脱霉剂蒙脱石概述
    3 保肝中药药理
        3.1 调节免疫反应
        3.2 保护细胞膜
        3.3 抗脂质过氧化
        3.4 调节代谢
    4 伊维菌素概述
        4.1 伊维菌素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4.2 伊维菌素作用机理
        4.3 伊维菌素抗虫作用及在兽医临床的应用
        4.4 伊维菌素药动学研究现状
    5 本实验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内容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第1章 樱桃谷鸭黄曲霉毒素中毒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药物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正常组饲料配制
        1.4 发酵霉变饲料制法
        1.5 动物分组及血样采集
        1.6 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1.7 动物样品采集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中的生化指标
        2.2 肝脏组织病理变化
        3 讨论
    第2章 伊维菌素血浆样品的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血浆中IVM的提取与纯化
        1.3 伊维菌素荧光衍生化
        1.4 色谱条件的设定
        1.5 标准曲线的制备
        1.6 回收率
        1.7 精密度测定
        1.8 灵敏度测定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
        2.2 回收率试验结果
        2.3 精密度试验结果
        2.4 灵敏度测定
        2.5 色谱图
        3 讨论
        3.1 衍生化
        3.2 伊维菌素荧光检测方法
    第3章 伊维菌素在不同条件下樱桃谷鸭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药物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饲料配制
        1.4 试验分组与给药
        1.5 血样处理
        1.6 荧光衍生化
        1.7 色谱条件的设定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黄曲霉毒素B_1造成肝病理损伤作用
        3.2 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作用
        3.3 中药制剂“保肝护肾脱霉素”对黄曲霉毒素B_1造成肝脏损伤保护作用
        3.4 正常组药动学分析
        3.5 病理组的药动学分析
        3.6 蒙脱石组的药动学分析
        3.7 中药反证组的药动学分析
    第4章 结论及创新
        1 结论
        2 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9)害获灭注射剂对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试验动物
    1.3 分组
    1.4 给药
    1.5 效果检查
        1.5.1 临床观察
        1.5.2 粪便虫卵检查
    1.6 疗效判定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10)伊维菌素浇泼剂牛体内血药浓度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伊维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1.1.1 阿维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1.1.2 伊维菌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1.3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理
        1.1.4 伊维菌素抗虫谱
        1.1.5 伊维菌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1.1.6 伊维菌素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伊维菌素制剂的研究现状
        1.2.1 伊维菌素制剂的发展史
        1.2.2 伊维菌素制剂的种类
        1.2.3 伊维菌素的传统制剂
        1.2.4 伊维菌素(缓释/控释)新制剂
        1.2.5 伊维菌素制剂的发展趋势
    1.3 伊维菌素药动学的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药品
        2.1.2 衍生化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的分组
        2.2.2 实验动物的采血时间点的设置
        2.2.3 按照牛体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并操作施药
        2.2.4 牛血浆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2.4.1 血浆样品的前处理
        2.2.4.2 伊维菌素的衍生化
        2.2.4.3 HPLC条件的设定
        2.2.4.4 绘制标准曲线
        2.2.4.5 衍生化反应的稳定性
        2.2.4.6 回收率试验
        2.2.4.7 精密度试验
        2.2.4.8 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确定
        2.2.4.9 各个时间点血浆中伊维菌素含量的HLPC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HPLC测定牛血浆中伊维菌素血药浓度方法的检测结果
        3.1.1 HPLC色谱图
        3.1.2 标准曲线
        3.1.3 衍生化反应的稳定性试验
        3.1.4 回收率试验
        3.1.5 精密度试验
        3.1.6 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确定
        3.1.7 牛血浆中伊维菌素血药浓度的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伊维菌素透皮吸收剂
    4.2 伊维菌素浇泼剂血药浓度HLPC检测方法
    4.3 伊维菌素浇泼剂牛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特征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伊维菌素、吡喹酮、双羟萘酸噻嘧啶”咀嚼片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D]. 张代华.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2]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药物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效果观察[J]. 李剑,李春花,蔡进忠,雷萌桐,孙建,扎西塔,马豆豆,索南多杰,任宜家,韩青忠,汪燕昌,史生寿,马国柱,扎西才让.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9(04)
  • [3]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动学研究[D]. 王宏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9)
  • [4]伊维菌素浇泼剂和注射剂驱除牛消化道线虫临床效果观察[J]. 王文龙,赵学亮,邢海龙,王梦雅,白丽艳,孙柯,高婷婷,呼和巴特尔,李荣顺. 中国兽医杂志, 2018(01)
  • [5]伊维菌素微乳的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D]. 邢守叶.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4)
  • [6]伊维菌素o/w注射液的制备和药效学研究[D]. 王永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4)
  • [7]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及药效评价[D]. 汤佳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8]黄曲霉毒素中毒条件下伊维菌素在樱桃谷鸭体内药物动力学影响研究[D]. 邓阳.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9]害获灭注射剂对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试验[J]. 白生芳,雷萌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04)
  • [10]伊维菌素浇泼剂牛体内血药浓度的检测[D]. 吕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标签:;  ;  ;  

伊维菌素干混悬液驱除猪蛔虫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