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理分析

20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理分析

一、绝经后阴道出血20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鞠蕊,阮祥燕,辛德梅,赵桂君[1](2021)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阴道超声诊断进展》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越来越受到重视。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绝经后妇女中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和绝经后阴道出血。经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是常用的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手段。在医学上,对于无阴道出血症状的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尚不明确。无症状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要根据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个体化评估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适当的诊断不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避免造成绝经女性的过度恐慌和减少不必要的有创诊疗,在临床中有现实意义。综述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特点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评估价值。

王倩[2](2021)在《超声诊断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出血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另外,将出血组与临床病理结果相比对。结果接受治疗前,出血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血组≥5 mm的比例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中,呈现病理性诊断12例,呈现生理性诊断5例;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中,呈现病理性诊断1例,呈现生理性诊断42例。出血组子宫内膜厚度为:内膜萎缩患者的内膜厚度最小,内膜癌患者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手段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连续监测及风险预先评估。

林招华[3](2021)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53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利于绝经后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3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不孕、是否合并绝经后出血(PMB)、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结果等信息。根据有无绝经后出血分为PMB组和不伴PM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分为AH/EC组和良性病变组(除AH/EC外的所有病理类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先采用单因素分析AH/EC发病的高危因素,再将有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AH/E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子宫内膜息肉168例(31.52%)、黏膜下肌瘤26例(4.88%)、炎症28例(4.32%)、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23例(5.25%)、AH患者7例(1.31%)、EC患者139例(26.08%)、其他类型患者142例(26.64%)。不伴PMB组患者193例(36.21%),其中AH患者1例,EC患者6例;PMB组患者340例(63.79%),其中AH患者6例,EC患者133例。PMB组患者中EC的发生率(39.12%)明显高于无PMB组患者中EC的发生率(3.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良性病变患者387例,AH/EC患者146例,AH/EC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绝经年限、合并糖尿病、合并出血、不孕是绝经后妇女患AH/EC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绝经年限[OR:0.530(95%CI:0.304-0.925,P=0.026)]、合并糖尿病[OR:2.047(95%CI:1.056-3.970,P=0.034)]及出血[OR:17.889(95%CI:8.451-37.866,P=0.000)]是绝经后妇女发生AH/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通过对不伴PMB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不伴PMB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为最常见病理类型;3例EC患者及1例AH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1、15、23和17mm,平均(16.5±5.00)mm,在良性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不伴有不典型的增生和其他类型子宫内膜(B超提示异常,病理结果提示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等)患者与AH/EC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H/EC患者子宫内膜最厚。4、不伴PMB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内膜厚度对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以15mm为界值诊断AH/E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约登指数为0.60,见表5,但以15mm为界值将有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1mm)漏诊。结论1、绝经年限增加,合并糖尿病,绝经后出血是绝经后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未生育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2、对于不伴AH/EC高危因素的不伴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当子宫内膜厚度≥11mm时,要警惕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癌的发生。

程丹[4](2021)在《PLT、MPV、PDW、RDW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筛查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糖类抗原125(CAl25)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诊断价值,为EC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143例(EC组);同时期同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9例(子宫内膜息肉组)和体检中心健康女性103例(正常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血清CA125及全血细胞计数检查。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组全血细胞计数中的PLT、PDW、MPV、RDW及血清CA125表达水平,用Spearman分析EC组各指标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5项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EC的效能。结果:1.EC组、子宫内膜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性检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C组的年龄明显偏大(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无明显差别(P>0.05);EC组的PDW和MPV显着降低(P<0.05),RDW、PLT、CA125显着升高(P<0.05),但这五个指标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与EC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2.EC组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CA125与EC的FIGO分期相关;PDW与MPV相关;PDW与PLT相关;MPV与PLT相关。3.通过ROC曲线对EC组的PLT、PDW、MPV、RDW及血清CA125诊断EC的效能进行分析:得出CA125最佳截断值为28.42U/ml,灵敏度0.22,特异度0.66,曲线下面积(AUC)为0.588(P=0.026);PLT最佳截断值为226×109g/L,灵敏度0.55,特异度0.75,AUC为0.649(P=0.001);PDW最佳截断值为15.6f L,灵敏度0.65,特异度0.75,AUC为0.651(P<0.001);RDW最佳截断值为43.25f L,灵敏度0.65,特异度0.63,AUC为0.649(P<0.001);MPV的AUC为0.69,无统计学意义(P=0.229)。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及ROC曲线分析得到:PDW、CA125联合诊断EC的AUC为0.759(P=0.002),灵敏度0.87,特异度0.58;PLT、CA125联合诊断EC的AUC为0.663(P=0.004),灵敏度0.59,特异度0.75;RDW、CA125联合诊断EC的AUC为0.725(P=0.002),灵敏度0.76,特异度0.59;PDW、PLT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80(P=0.001),灵敏度0.86,特异度0.57;RDW、PLT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49(P<0.001),灵敏度0.82,特异度0.70;RDW、PDW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79(P<0.001),灵敏度0.82,特异度0.65;RDW、PDW、PLT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96(P<0.001),灵敏度0.83,特异度0.71。结论:1.血清CA125、PLT、PDW、RDW对EC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筛查的效能高于单一值的筛查,四者联合筛查效能最强。2.CA125、PLT、PDW、RDW诊断E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42U/ml、226×109g/L、15.6f L和43.25f L。3.EC组中CA125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PDW与PLT呈负相关;PLT与MPV呈负相关。

刘晓玉[5](2020)在《绝经后宫腔积液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绝经后宫腔积液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的绝经后经阴道超声提示有宫腔积液的患者15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龄、宫腔积液量、子宫内膜厚度、血流信号、是否合并阴道出血、是否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绝经后是否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是否肥胖(BMI≥28kg/m2)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行宫腔镜检查并取活检,最终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绝经后宫腔积液合并子宫内膜癌组作为观察组(25例),绝经后宫腔积液合并良性病变组作为对照组(12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或显着性差异。结果两组的绝经年龄、绝经后使用雌激素类药物、肥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x2=0.000、1.918,均P>0.05);而观察组的绝经时间、宫腔积液量、子宫内膜厚度、血流信号、合并阴道出血、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1,u=6.301,t=8.748,x2=60.732、4.075、4.567,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绝经后宫腔积液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绝经时间、宫腔积液量、子宫内膜厚度、血流信号、合并阴道出血、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均P<0.05),并根据OR值大小,可知各独立危险因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子宫内膜厚度、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血流信号、宫腔积液量、合并阴道出血、绝经时间。结论1.对于绝经后发现有宫腔积液的患者,应考虑合并有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尤其要考虑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是否存在血流信号、宫腔积液量多少、是否合并阴道出血以及绝经时间长短的情况。2.各独立危险因素与绝经后宫腔积液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关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子宫内膜厚度、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血流信号、宫腔积液量、合并阴道出血、绝经时间。3.若绝经后发现有宫腔积液,同时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可见血流信号,一旦出现阴道出血症状,且既往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两种慢性疾病,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4.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对于绝经后有宫腔积液的女性应及时行宫腔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

王袁[6](2020)在《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文中指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症状严重的妇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仍是手术,追踪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ellular uterine leiomyoma,CUL)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它是特殊子宫肌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占特殊子宫肌瘤的95.45%。临床症状与普通子宫肌瘤症状类似,可导致月经异常、腹部包块、腹痛、流产等症状,给女性造成极大的困扰。远期随访,子宫肌瘤的术后复发率接近50%,约1/3的患者最终需要再次手术治疗,CUL则更易复发。CUL为交界性肿瘤,有恶性潜能,有术后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其临床表现难以与普通子宫肌瘤鉴别,临床医师对它认识不足,临床治疗常常忽视它交界性肿瘤的性质,当作普通子宫肌瘤处理,导致术后快速复发,甚至恶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CUL的临床特点、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CUL术后复发的疗效,增强临床医生对CUL的认识,为CUL术后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01.01至2019.12.3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49名CUL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收集到这期间确诊为普通子宫平滑肌瘤(Ordinary uterine leiomyoma,OUL)患者43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ULMS)患者31例,分析CUL患者的年龄构成、临床表现、术前贫血情况、手术方式选择等临床特点,比较CUL与OUL、ULMS临床特点的差异。2、收集2010.01.01至2019.09.30在以上三所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且排除肌瘤残留的CUL患者127例。通过电话、微信、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患者肌瘤的复发情况,分析CUL患者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特点的差异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3、收集2010.01.01至2018.04.20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CUL患者75例,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探究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CUL术后复发的疗效。研究结论:1.CUL高发于育龄期,绝经后发病率下降,其中40-49岁发病率最高。CUL的临床症状以月经异常最为常见,无症状查体发现肌瘤次之。超过1/3的CUL患者出现术前贫血,其中中重度贫血占贫血发生的56.6%。临床上CUL患者的手术处理以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选择腹腔镜手术较多。2.CUL与OUL的临床特点相比,CUL的平均发病年龄较OUL小,但其肌瘤的最大直径较OUL大。在孕产次、剖宫产史、肌瘤变性、肌瘤个数、术前贫血情况等特点两者无明显差异,通过临床特点难以鉴别两者。3.CUL与ULMS的临床特点相比,CUL的平均发病年龄较ULMS小。另外ULMS多产次及多孕次患者占的比例更大,术前血清CA-125异常升高的患者更多。较多CUL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查体发现肿瘤,而大部分ULMS因出现各种症状就诊,其中ULMS更易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症状。两者在剖宫产史、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贫血情况等特点无明显差异。4.CUL术后复发组多个肌瘤及肌瘤最大直径大于50mm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复发组,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年龄、孕产次、肌瘤变性、术前贫血情况、手术方式等特点无明显差异。肌瘤个数是CUL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肌瘤个数越多CUL术后越容易复发。5.从短期和长期疗效观察,CUL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诺雷得不能降低肌瘤复发概率,且使用药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不推荐CUL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肌瘤复发。

李亚[7](2020)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CA125在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妇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等[1]。目前经阴道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Sonography,2D-TVS)测量子宫 内膜厚度是初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2],但对子宫内膜病变性质的确诊需通过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但二者均为有创操作,为减小侵入诊断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过度治疗,寻求更佳的对高危人群筛查、分流的无创检查方法尤为重要。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能够有效提高超声图像分辨率,可以重建冠状面,且能更清楚显示感兴趣部位的立体形态、和周边组织的关系以及血流分布情况[3],结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 Aided Analysis,VOCAL)软件可以获取子宫内膜容积,通过三维彩色直方图能获得量化的子宫内膜血流指标[4],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CA125是一种由MUC16基因编码的高分子糖蛋白,在临床上常作为卵巢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的指标[5],国内外只有有限的研究评估了 CA125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3D-PDA通过分别比较围绝经期、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及血流参数,评价这些参数对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指导价值,同时联合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和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203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42例行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等治疗己取得相应病理结果的患者共245例。所有患者术前在经阴道二维超声模式下测得子宫内膜厚度(ET,Endometrial Thickness),用配备VOCAL软件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容积(EV,Endometrial Volume)及血流参数:VI(Vascularization Index,血管化指数)、FI(Flow Index,血流指数)、VFI(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血管化-血流指数)。术前测量患者血清CA125含量,以CA125>37u/ml为检测值阳性。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后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参数对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围绝经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显着高于绝经后组,围绝经期组的VI以及FI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3例围绝经期组患者,其中良性病变121例,恶性病变12例,恶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和3D-PDA血流参数(VI、FI、VF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EV、VI、FI、VFI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是0.700、0.834、0.800、0.795和0.777,EV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4,三个血流参数中以V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是0.800。当EV=6.89cm3时,是3D-PDA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和内膜恶性病变进行鉴别的最佳截断值,此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0.2%,以VI=5.37%为鉴别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0%和96.7%。3.112例绝经后组患者,其中良性病变83例,恶性病变29例,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显着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的3D-PDA血流参数(VI、FI、VFI)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EV、VI、FI、VF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是 0.779、0.857、0.758、0.755 和0.734,EV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是0.857,位居第二的是ET,在三个血流参数中以V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当EV=3.95 cm3为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最佳截断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和88.0%,以VI=1.6%为鉴别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6.2%和68.7%。4.3D-PDA、CA125检测、3D-PDA联合CA125检测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8.04%、60.97%、87.80%,特异度分别为94.11%、85.78%、95.09%,3D-PDA联合CA125检测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Kappa值为0.791,一致性较好。5.VI值随临床分级升高、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盆腔淋巴转移而升高(P<0.05);CA125水平随临床分级升高、肿瘤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在肌层浸润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围绝经期与绝经后的内膜状态及血流情况不同,围绝经期组的子宫内膜更厚,子宫内膜容积更大,血流更丰富。2.3D-PDA获取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和血流参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内膜容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的参考价值更高。3.3D-PDA联合CA125有助于提高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张冬丽,李艳云,孙桂霞,张红霞[8](2019)在《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39例合并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年限、孕次、绝经至出血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饮酒、宫内环、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13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合并宫颈癌患者38例,未合并宫颈癌患者101例。两组绝经后年限、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饮酒和宫内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宫颈癌组孕次≥2次、绝经至出血年限≥8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14 d、HPV感染、子宫内膜厚度≥4 mm比例明显多于未合并宫颈癌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至出血年限≥8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14 d、HPV感染和子宫内膜厚度≥4 mm为影响中老年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绝经至出血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HPV感染、子宫内膜厚度为其危险因素。

窦倩如[9](2019)在《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清CA125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患者和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的术前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比积(Plateletcrit,PCT)和血清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确定上述指标与子宫内膜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对预测EC的临床价值,并找到最佳诊断界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诊刮术,记录患者在诊刮前所获取的血清CA125、血常规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手术(包括诊刮术)后的病理报告,其病理结果作为患者的确诊依据。其中,EC患者有21 1例,设立为子宫内膜癌组;同期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106例,设立为子宫内膜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类型的患者69例,设立为正常子宫内膜组。采用ANOVA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各组间的数据比较,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别获得血清 CA125、PLT、PDW、MPV 的最佳诊断界值,并比较上述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时在预测EC中的价值,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EC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评估EC患者的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结果:1.临床特点:本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共386例,均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或流液,且均接受了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其中,子宫内膜癌组21 1人,年龄(55.17±8.37)岁;子宫内膜增生组106人,年龄(53.49±8.92)岁;正常子宫内膜组69人,年龄(52.88±10.13)岁。2.术前血液学相关指标比较:三组术前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 PCT 进行比较(P=0.675,P=0.145,P=0.0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LT、PDW和MPV在子宫内膜癌组最高,在正常子宫内膜组最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48,P=0.001,P<0.05),而子宫内膜增生组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时,差别则不明显(P>0.05)。子宫内膜癌组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为(33.60±56.57)U/ml,子宫内膜增生组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为(14.90±6.65)U/ml,正常子宫内膜组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为(13.58±5.59)U/ml,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内膜增生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时,差异不明显(P>0.05)。3.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PLT、PDW和MPV单独预测子宫内膜癌的 AUC 分别为 0.738、0.560、0.568 和 0.583(P=0.000、0.043、0.021 和 0.029)。而上述指标联合预测EC的AUC大于其单独和任意组合预测EC的AUC(P<0.001),值为0.771。血清CA125的最佳临界值为21.38 U/m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49、0.89、66.06%;PLT的最佳临界值为221.50×109/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89、0.28、61.40%;PDW的最佳临界值为11.85 f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57、0.59、56.74%;MPV的最佳临界值为10.35 f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53、0.63、58.29%;联合预测时最佳临界值为0.55,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65、0.79、70.73%。4.与术后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1)EC的分期越晚,血清CA125的水平越高(P<0.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PLT、PDW、MPV和血清CA125水平不随分级的递进而增加(P=0.978,P=0.110,P=0.136,P=0.76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I型EC患者中血清CA125的水平显着高于II型EC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患者的PLT及血清CA125水平显着高于阴性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中PDW和MPV的水平显着高于浸润深度<1/2的患者(P=0.039,P=0.0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清CA125、PLT、PDW、MPV均可能是预测EC的潜在标志物,4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EC的准确率高于其单独检测。2.血清CA125及PLT的水平越高,提示腹腔冲洗液检测出肿瘤细胞的概率越大,其中血清CA125的值与癌症的分期成正相关。3.PDW及MPV的水平越高,提示肌层浸润深度达到或超过1/2的可能性越大。4.异常的阴道流血或流液是EC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但部分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类型的患者也可出现该症状。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通过血清CA125、PLT、PDW和MPV的水平指导诊断方向,减少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

陈雪娇[10](2018)在《绝经后早期阴道出血的病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绝经后早期阴道出血的病因,为绝经早期无器质性病变患者避免有创操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1日-2018年2月28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3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妇科B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结果、宫腔深度、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及病理学结果。依据患者的绝经年限依次分为绝经年限≤2年组(A组)、2年<绝经年限≤5年组(B组)以及年限>5年组(C组)。依据患者的FSH水平依次分为FSH<40 mIU/ml组和FSH≥40 mIU/ml组;将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结果结合并参考术前B超结果将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最终诊断分为无器质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对比分析各组中的各项资料。结果:1.绝经年龄为37至60岁,平均(51.25±3.25)岁,A组为(52.27±2.93)岁,B组为(51.81±2.43)岁与C组(50.89±3.43)岁,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初潮年龄为10至20岁,平均(14.08±1.39)岁,A组为(13.94±1.38)岁,B组为(13.83±1.37)岁与C年组为(14.17±1.39)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3.本组研究中A组50例,B组53例,C组222例,A组中子宫内膜无器质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0%、38.0%和16.0%;B组中子宫内膜无器质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7%、49.1%和13.2%;C组中子宫内膜无器质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7.0%、50.5%和22.5%,三组在子宫内膜有无器质性病变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三组在子宫内膜有无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4.FSH值在A组为(39.09±22.84)IU/L,B组为(47.05±27.02)IU/L,C组为(55.04±23.74)IU/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显示,A组和C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03)。E2值在A组为(40.19±55.33)pg/mL,B组为(18.77±11.15)pg/m,C组为(21.86±13.37)pg/m,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显示,A组与B组及C组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2和0.001)。FSH<40IU/L的患者在三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3%、51.7%和28.0%,三组之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5.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与年龄、绝经年龄、孕次、宫腔深度、子宫内膜厚度、体重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有关(P<0.05),其中子宫内膜厚度和糖尿病与子宫恶性病变有关(P<0.05)。结论:1.绝经后早期子宫出血的病因中子宫内膜无器质性病变居首位,其次是子宫内膜良性病变;2.卵巢残留卵泡再发育是绝经后早期阴道出血的原因之一;3.绝经后早期的子宫出血与绝经年龄、FSH、E2及子宫内膜病变有关。

二、绝经后阴道出血20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经后阴道出血20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阴道超声诊断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临床特点
    1.1 绝经后伴有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特点
    1.2绝经后无阴道出血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特点
2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阴道超声评估
    2.1 绝经后伴有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疾病阴道超声评估
    2.2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阴道超声评估
3 结语

(2)超声诊断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2 出血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出
    2.3 出血组不同病症子宫内膜厚度
3 讨论

(3)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53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例选择
        2.1.2 记录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分组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情况
    4.2 绝经后妇女患AH/EC的高危因素
    4.3 不伴PMB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评估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治
    References

(4)PLT、MPV、PDW、RDW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筛查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早期血清学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绝经后宫腔积液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后女性宫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6)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资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疗效的观察性研究
    3.1 资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CA125在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情况
    2.2 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单因素分析
    2.3 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危险因素
3 讨 论

(9)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清CA125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 基本资料比较
    3.2 三组术前血液学参数比较
    3.3 血清CA125、PLT、PDW、MPV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EC的效能
    3.4 术前PLT、PDW、MPV及血清CA125与EC分期的关系
    3.5 术前PLT、PDW、MPV及血清CA125与EC分级的关系
    3.6 术前PLT、PDW、MPV及血清CA125与EC其他病理特征的关系
讨论
    4.1 相关指标在EC中的临床应用
    4.2 基本资料情况
    4.3 术后资料情况
    4.4 各项研究指标与EC的关系
    4.5 血清CA125、PLT、PDW、MPV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EC的效能
    4.6 各研究指标与E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绝经后早期阴道出血的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论文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绝经后阴道出血20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阴道超声诊断进展[J]. 鞠蕊,阮祥燕,辛德梅,赵桂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1(03)
  • [2]超声诊断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王倩.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6)
  • [3]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533例临床分析[D]. 林招华. 南昌大学, 2021(01)
  • [4]PLT、MPV、PDW、RDW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筛查价值[D]. 程丹.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5]绝经后宫腔积液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刘晓玉.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6]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D]. 王袁.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CA125在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李亚. 郑州大学, 2020(02)
  • [8]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J]. 张冬丽,李艳云,孙桂霞,张红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20)
  • [9]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清CA125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D]. 窦倩如.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10]绝经后早期阴道出血的病因研究[D]. 陈雪娇.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20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