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的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

新财富的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

一、新财富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论文文献综述)

黄海舟[1](2021)在《券商研究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以天风证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本土券商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其背后是国家做强直接融资的决心,这意味着券商将迎来空前的业务增量。伴随而来的,还有外资券商的抢食。与内资券商相比,生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行,有着数倍于内资券商的经营时间,在管理理念、运营经验、激励机制、创新能力、业务能力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若是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外资券商,并在国内逐渐扩大影响力与业务规模,现有的市场竞争局面将被打破,外资券商凭借其境外母公司强大的资本实力,可能对国内同行开展收购兼并,挤压本土券商的生存空间。面对机遇与挑战,本土券商该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天风证券战略性重点投入研究业务的案例出发,以时间纵向与同行业横向两个角度比较,发现天风证券在2016年至2017年大幅提高研究能力后,市场地位、盈利能力都有了显着提升,天风证券提升研究能力的举措对竞争力有积极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本文创造性地从券商研报数量、券商研究公司数量、券商活跃分析师数量、券商推荐评级超额收益五个维度,使用因子分析法从41万余封研报中归集构建了60家券商2010年至2019年的研究能力指标,运用面板数据建立实证模型。最终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券商的研究能力对以盈利能力表征的竞争力有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对以证券业协会分类监管评级A以下表征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小券商更加显着。

黄星[2](2020)在《要约收购方式下分析师关注对并购质量影响研究 ——以浙江农发要约收购天邦股份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购案例越来越多。其中,要约收购以其公平公正公开的显着优势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并购结果并不总是好的,并购质量也千差万别。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为市场中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旨在将分析师关注是否影响并购质量,以及分析师关注如何影响并购质量作为研究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浙江农发要约收购天邦股份这一事件,研究在要约收购方式下分析师关注对并购质量的影响。案例分析主要从信息传递、外部监督和对内施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研究发现,首先,在信息传递方面,要约收购是向全部股东发出要约,通常存在收购成本高的问题,浙江农发可以通过天邦股份的分析师关注情况提升信息发现程度,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且参考分析师专业的信息解读和信息反馈,对天邦股份进行合理估值,避免支付过高的并购溢价,从而影响并购质量。其次,在外部监督方面,对天邦股份追踪过的券商和分析师整体声誉较高、实力较强,并且其分析师关注程度也较高,可以高质量高程度的弥补市场中对天邦股份外部监督的不足,对天邦股份产生盯住效应,降低其企业高管自利和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概率,缓和企业代理矛盾,提升企业内在价值,进而影响并购质量。最后,在对内施压方面,分析师研报中的荐股评级和盈利预测内容,可以对企业产生声誉压力和外部盈利压力,在对天邦股份进行过追踪的研报中,普遍具有积极的投资评级和正向的盈利预测,天邦股份迫于压力必须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以达到预期,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并购协同效应的产生提供基础。综上,本文从信息传递、外部监督和对内施压三个视角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基于本文的分析结果对分析师关注和企业并购活动提出相关建议。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分析师关注影响并购质量的文献较少,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丰富分析师关注和并购质量领域的相关研究。

王玲玲[3](2020)在《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背景下,翻译需求迅速增长,而翻译引擎也是不断更新换代,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而备受语言服务商的青睐。即便如此,机器翻译的实际翻译质量也还是难以与人工翻译相媲美,不足以达到客户的要求,而近年来兴起的译后编辑则有效弥补了机器翻译的不足。如今,许多语言服务商已经开始大规模采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MTPE)的模式。本文是一篇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是一本名叫《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The Sense of Dissonance:Accounts of Worth in Economic Life)的社会学书籍。由于所选文本为信息型文本,用词严谨,逻辑清晰,术语较多且部分术语重复率较高,适合采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方法进行翻译。因此,笔者选择了谷歌机器翻译引擎Google Translate预翻译所选文本,然后将其导入SDL Trados翻译软件中,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和校对。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笔者从词法、句法及语篇三方面总结分析了机器翻译的错误类型,并基于语境理论的指导,从上述三方面给出了译后编辑的方法,辅以大量例句加以解释说明。文末笔者也提供了一些研究建议,希望本文能为研究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李其成[4](2019)在《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的核心是金融监管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需要以及应该如何配置。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混业经营、金融创新以及地方金融业的繁荣,对中国现有中央集权垂直式的监管权力配置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现有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金融业的剧烈变化。当前各国都在着力加强对金融整体性风险的防范,如何对新型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过去对于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都相对集中在中央一级政府部门间金融监管权的配置上,对地方政府能否享有以及如何享有金融监管权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面对市场的新变化,地方政府实际已广泛参与到了地方金融监管之上,承担着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但不同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差异较大,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模式,且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在定位、正当性、内容等重要问题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能否享有以及如何行使金融监管权,应首先明确金融监管权的性质、地位、特征等问题。金融监管权的根本属性是公权力,并呈现多元性与多重性特征,这决定了其行使需要合理配置。在权力的配置过程中,中央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以权力的“功能性”理论为基础,而监管权力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置则以“结构性”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结构性”理论下,我国金融市场、权力结构、政府职能等因素共同决定并创生了中国进行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迫切内在需求,其中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第一大动因,地方政府的金融竞争是直接动力,维护金融安全是根本目的,而国家权力结构改革是其政治背景。我国现有监管模式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和国情条件。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的配置状况及其得失,对现有配置模式的建构和完善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公权力之一的金融监管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部分,服从并深受国家权力央地分配的制约。具体到金融领域,其历程可总结为:从金融中央集权到有限的地方竞争——中央逐渐削弱地方政府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力——为应对全球局势而进一步向中央集中——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之路确立。当前,坚决走市场化道路,应是最大的国情,亟需金融监管权配置模式改革与之适应。中国当前监管模式为中央“一行两会”为主体、多头分工式的中央一级金融监管,中央监管权在地方通过地方派出机构履行职能,权力主要集中于中央一级,存在协调不力、监管真空、限制创新、制约发展等突出问题,亟需向地方政府配置权力,让地方政府参与监管,弥补中央政府监管的不足。当前地方政府通过中央政府及其部门政策、文件等方式获得一定的金融监管权,是一种实用主义做法,虽无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授权,但有模糊的事实上的监管权力。国家最新政策明确了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呈现了双层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国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存在诸多的困境。地方政府缺乏法定的金融监管权,对于金融监管事务的参与,均是通过中央行政管理部门的个别授权,或地方政府的主动承担,缺乏制度化、体系化的权力配置。这种监管权集中于中央一级的配置模式,不论是应对传统金融模式及其创新,还是应对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都力不从心。其中最关键的缺陷在于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合法性危机,导致监管对象覆盖不足、制度弹性缺失、地方立法权缺位、责任不明等问题。就央地分权而言,世界上现存在分权型多层监管模式以及单层监管两种模式,前者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后者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监管模式。美国和加拿大存在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金融监管机构,各自在金融监管的事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德、日等国均为非典型的金融监管央地分权模式,仍以中央政府监管为主。总体而言,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央地分权模式之于中国的启示,在于其权力配置方式和依据的法治化。相比较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并非完全不存在金融监管权,但在中国现有配置模式中,除个别地区通过地方法规形式予以确定之外,均是行政式的、实用主义的配置模式,缺乏法治化的特征。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启示还在于其无论何种央地配置模式,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与国情合适与否。央地分层的监管体制与中央集权式的监管体制,受到联邦制或单一制国家形式的极大影响,但是二者并非一一对应,最终决定其模式的,是一国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制度赖以存在的整个国情。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实用主义配置的现实,已经显着表明向其配置权力的必要性。而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制度化,应该在重新厘清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动因、目标、价值及原则的基础上,将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的首要价值定位于维护地方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其次要有利于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最后,还应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民主。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目标,则是实现金融监管权理论上的结构化、制度上的法治化和实践中的高效率。为此,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应当以合理分权、依法分权和权责对等为主要原则,坚持法治化的根本路径。中国当前最根本症结并非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有无的问题,而在于法治化的缺失。考虑到地方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当充分发挥各地方权力机构的作用,通过地方立法进行地方金融监管权的配置。金融监管权主体、对象、内容的配置,应把握以下原则:主体上,要坚持地方监管机构的独立化、专业化和责任化,并建立地方统筹监管、中央指导的央地监管机构关系;内容上,必须厘清地方金融市场与政府监管之间、地方监管与中央监管之间的两个界限。此外,任何规范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其所在的制度体系,金融监管权的科学化央地配置,应当以完善的顶层权力配置为依托,改严格分业式监管为统筹式监管、完善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配置的关系、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国家救助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等,从而培育强大而稳健的市场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市场失灵。

廖舒融[5](2019)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以万华化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对股份制以及资本市场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在90年代成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融资难问题,而股权分置的结构性缺陷曾破坏了资本市场价格发现以及资源配置这一最重要的功能。随着2005年伊始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中国独有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二元结构情况得以终结,中国市场大步迈入全流通时代。在后股改时代,市值管理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因为在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开始趋同,“市值管理”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成为上市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市值管理”的理念率先被施光耀、刘国芳等一批业内人士在国内提出。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的新时代后,将市值作为资本的全新标杆,市值管理不是仅局限于小市值的公司,作为市值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它们同样也面临着不断提高自身市值管理水平的需求。随着产业整合的浪潮不断推进,中国的并购市场在最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展,企业的并购和反并购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丰富着市值管理的手段,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值管理工具时候,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这就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的为企业的市值管理做出正确的策略选择。本论文在开篇介绍了的研究背景、论文的框架以及研究的方法及目标等,之后在文献综述的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市值管理的相关理论,总结在了市值管理的内涵、三大环节以及常用工具,同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市值管理面临的现状和在选择市值管理策略时所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在实证部分以万华化学作为例研究它的市值管理现状,剖析分析万华的市值管理的三大环节和市值管理的方法,对于万华化学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诸如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改善,笔者提出了设置市值管理部门等具体的建议;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的总结,笔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启示,在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去杠杆周期阶段的金融环境,国企的深化改革要求国有资本做到保值增值,笔者希望通过对万华化学市值管理行为经验的总结,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策略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卜君[6](2019)在《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护投资者利益一直是各国资本市场建设中的焦点问题。投资者保护问题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和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以“小散”为主,兼具“新兴+转轨”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了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已经由当初强调法律层面的保护延伸到了对投资者各项权利、投资者回报等各种机制的综合运用。其中良好的信息披露、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完善的公司治理在降低上市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约束公司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秘书负责履行这三项职责,因此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履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高低。尤其是自《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董事会秘书的职责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从法律意义上确认了董事会秘书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份以来,董事会秘书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在公司实践中,董事会秘书虽然被赋予了高管身份,单一身份的董事会秘书在实际的职责界定和权力配置中却常常处于边缘地位。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任职状态的分析,本文发现,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秘书具有多重身份的比例逐年上升,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似乎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董事会秘书制度安排的一种普遍选择。因此,在单一身份董事会秘书履职受限的现实背景下,董事会秘书的这种多重身份的安排是否能够有助于其在“亮身份”与“尽职责”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使其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责得到更好的履行,最终实现公司投资者保护的目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分别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及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然后,考察了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如何通过对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来实现投资者保护这一目标。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好地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在董事会秘书形成多重身份的三种类型中,兼有经理层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直接接触组织信息生产和传递的过程,对披露信息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流程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因此与兼有董事身份相比,兼有经理层身份(包括仅兼有经理层和同时兼有董事和经理层身份)更有助于董事会秘书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并且当公司所处信息环境较差时,多重身份对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职责履行效果的影响更大。第二,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好地履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职责。在董事会秘书形成多重身份的三种情形中,兼有经理层身份能够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加及时地获取充分可靠的经营管理等投资者关注的信息,提高与投资者互动沟通内容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因此与仅兼有董事身份相比,兼有经理层身份(包括仅兼有经理层身份和同时兼有经理层和董事身份)更有助于董事会秘书履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职责。此外,当企业面临的投资者异质信念水平较高时,多重身份对董事会秘书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责履行效果产生的影响更大。第三,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更好地履行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职责。在董事会秘书形成多重身份的三种类型中,兼有经理层身份能够帮助董事会秘书在董事会的决策与咨询过程中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增强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帮助董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咨询职能。因此与仅兼有董事身份相比,兼有经理层身份(包括仅兼有经理层身份和同时兼有经理层和董事身份)更有助于董事会秘书履行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职责;同时,当公司治理环境较差时,多重身份对董事会秘书协助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职责的发挥影响更大。第四,多重身份有助于董事会秘书通过更好地履行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公司治理职责,最终实现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目的。即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职责在合理有效的身份定位保障下得以充分履行,是董事会秘书制度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的主要作用路径。并且,当企业面临的外部投资者保护较弱、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相对较差时,多重身份的董事会秘书通过有效的职责履行提高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作用更强,也证明了公司内外部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替代作用。本文可能的创新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通过考察董事会秘书不同身份定位对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本文系统地对董事会秘书制度与公司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在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细化了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投资者保护影响因素的有关内容。第二,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履职要求不对等这一现实背景出发,结合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实背景,考察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之间的关系,为完善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经验证据。第三,以往关于董事会秘书履职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大多只关注了对其信息披露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本文在对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董事会秘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责纳入了研究框架,较为全面的对董事会秘书制度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第四,从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公司治理三方面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公司投资者保护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董事会秘书在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第五,本文将董事会秘书制度、投资者保护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纳入了一个研究框架。通过考察不同的公司信息环境、治理环境及制度环境下董事会秘书不同身份定位对其职责履行情况及投资者保护水平产生影响的差异,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投资者保护机制如何发挥相互替代的功能以实现投资者保护的治理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何文[7](2019)在《AX证券财富管理业务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证券经纪业务在券商各项业务收入占比从2012年占比40%下滑到2017年的29%,该业务的主导地位已发生质的改变。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与股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连年下滑的证券交易佣金息息相关,目前证券行业平均净佣金率为万分之3.88,仅为原来固定佣金时代的十分之一。佣金的下滑与市场交投的萎缩,带来的是券商收入的下降,根据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2018年度经营数据来看,2018年131家证券公司中只有106家盈利,这意味着亏损的券商多达25家,比2017年11家券商亏损,亏损家数整整扩大了一倍有余。早在2010年,行业内首个券商财富管理中心在广发证券“诞生”后,各家券商就已按捺不住,国泰君安、中金、银河、华林、国金等大小券商先后“入场抢食”。9年后的今天,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依然被业内人士奉为“下一个风口”。原因再简单不过,这是抢占高净值客户资产的有利渠道,更是扭转整个行业乃至所有从业者命运的最佳选项。但目前各家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的并不算顺利,业务创收也普遍较低。如何优化财富管理业务提升业务发展速度?是摆在券商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以AX证券为例,通过分析AX证券的财富管理业务构成、经营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该公司的实际情况给予详细的了解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对这些案例的相关经验有所了解,能够为券商优化财富管理业务给予更多的帮助。在对AX证券现如今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后,能够探知转型与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从组织职能、产品、人员、系统等方面提出的优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综上所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AX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化提供参考,通过发展财富管理项目对盈利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竞争力。并以此为契机使公司的业务链得到优化,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实现“3+5”战略目标,成为具备专业特色的一流券商。

艾倩倩[8](2019)在《分析师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的的重要信息中介,其行为也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分析师能够发掘与分析公司的信息,有助于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也有利于加深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了解,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但另外一方面分析师在发展过程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相关利益冲突,也会产生一些行为偏差,本文关注的是分析师在预测过程中存在的羊群行为以及羊群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从众行为,表现为在市场中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产生模仿他人的决策行为。本文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后发现,诸多学者均对羊群行为有一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以及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并证实了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现有的学术成果却较少的涉及对分析师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2003-2017年的中国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股价同步性作为衡量股票市场信息效率的指标,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分析师的羊群行为是否会加剧股价的同步性,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投资者情绪这两个变量与分析师羊群行为的交互作用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显着正相关,即分析师的一致预测行为比例越高,会减少和延迟公司的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增加股价的同步性;(2)机构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减弱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帮助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3)投资者情绪会加深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降低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这些结果表明,我国的分析师羊群行为是由于其忽略私有信息一味模仿他人的“真羊群行为”,而不是基于一致信息作出相同预测的“伪羊群行为”。因此,本文从加强分析师队伍人才建设、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使分析师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信息中介作用,降低股价同步性,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雷波涛[9](2019)在《西南证券财富管理的产品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和国家整体实力有了大踏步的飞跃,社会总财富和私人财富日益增加,居民财富的管理问题显得越发重要,为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内金融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商业银行最先涉猎财富管理,通过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和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在财富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大的市场规模。证券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凭借在资本市场的先天性优势,在财富管理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在浮动佣金制度改革后陷入佣金大战,经纪业务收入不断降低,业务结构转型问题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券商最早于2010年开始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西南证券亦跟随时代潮流,集合公司资源设立财富管理中心,为全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优质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中国国内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至今已有八年左右,期间有不少学者对国内券商是否应发展以及怎样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展开了研究,但都没有指出当前制约财富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产品战略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本文试图通过对财富管理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产品战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国内券商目前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中产品方面出现的问题,为券商的财富管理能更好地发展提出战略规划及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文在搜集了国内外证券行业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西南证券为例,对其财富管理的产品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并指出战略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指导性和重要性,并结合产品因素对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产品战略进行探讨,为西南证券制定产品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西南证券财富管理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通过PEST分析当前开展财富管理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外部环境;通过分析国内外金融机构财富管理的行业发展现状,明确现阶段西南证券财富管理所处的行业地位;而内部环境分析则主要集中在资源积累、研发能力、产品现有问题三方面。然后,本文通过SWOT分析研究西南证券制定产品战略具备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机会与威胁,以此为依据提出SWOT矩阵组合战略,得出差异化战略的整体发展方向;通过BCG矩阵分析西南证券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收入情况,区分优势和劣势产品,提出了强化优势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思路。最后,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西南证券财富管理具体的产品战略及保障措施。西南证券首先应按照客户细分原则划分客户群体,然后为每位客户按照适当性原则进行客户分析,深入了解客户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偏好,最后制定出多样化、产品智能化以及高端私人产品定制、合作研发产品的策略。本文对西南证券财富管理的产品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当前阶段财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保障措施,希望能给西南证券财富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协助西南证券由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以此更好地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产品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找到财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史宇航[10](2017)在《数据交易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数据交易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对数据交易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交易的制度成本,确保数据交易高效、安全进行。数据的法律属性是数据交易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属性意味着不同的交易规则。数据交易中的数据是指经过收集、加工的数据产品,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数据作为一项新兴利益,无法套用传统的物权或知识产权体系,应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基础进行保护。从有关数据的司法实践及争议中可以总结出数据的一些特点:数据的收集、加工者有权对数据进行利用,对数据进行利用应以不侵犯其他合法利益为前提、对数据进行利用不得危害公共利益等。数据交易与传统商品交易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交易完成后卖方的数据不会消失,在数据交易的过程中买方会获得数据的完整权利或使用权,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问题。相对于知识产权交易,因为数据本身易于复制、传输的特性,数据交易也难以通过设立登记机关来对权属变更进行跟踪。在数据交易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中,需要将数据交易细分为数据静态交易(直接传输)、数据动态交易(API接口调用)与数据定制交易三个类型。数据静态交易是最为传统的数据交易模式,将整理完成的数据一次性出售。数据动态交易则是通过可编程接口,向买方提供持续更新的数据,并且按照使用时间或调用数据的次数进行计费。数据定制交易则是根据买方的需要,由卖方提供数据的交易模式。三种交易类型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并不相同,需要区分对待。构建数据交易的规则,需要以促进交易为优先原则,结合数据交易的技术特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手段,统筹不同部门分工,从多个方面做好数据交易规则的构建工作。在数据交易规则的构建时,需要平衡好商业利益、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等利益。另外,还需要重视《网络安全法》等法规在数据交易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数据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合规。而在数据交易中,个人信息保护是最为敏感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需要立法部门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因为数据交易所具有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对于数据交易的监管,需要设立专门的数据监管机构或将该职能交由统一部门来管理。对数据交易平台的监管,应避免出现政府既是数据交易平台的发起者又是监管者的自我监管局面。同时,对于非法数据交易,在推动将数据作为一种财物纳入刑法保护体系的同时,应将非法获取的数据视为是一种违法犯罪所得纳入刑法的制裁范围,打击数据“黑色产业链”的流通环节。

二、新财富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财富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1)券商研究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以天风证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券商研究能力
        2.1.1 券商分析师
        2.1.2 券商研究机构
    2.2 竞争力的定义与评价
    2.3 券商竞争力
    2.4 文献述评
3 案例研究
    3.1 天风证券简介
    3.2 天风证券研究能力总览
    3.3 研究能力带动市场地位快速提升
    3.4 研究能力助力基金分仓佣金收入跃升第一梯队
    3.5 研究能力加速业务协同
    3.6 盈利能力变化分析
        3.6.1 规模较小
        3.6.2 管理费用较高
        3.6.3 杠杆率较低
    3.7 案例小结
4 券商研究能力对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券商研究能力维度分析
        4.1.1 券商研究能力概述
        4.1.2 分析师数量
        4.1.3 分析师质量
        4.1.4 研究报告数量
        4.1.5 研究评级影响力
    4.2 券商研究能力对竞争力作用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
        4.2.1 中国证券行业背景分析
        4.2.2 券商竞争力的概述
        4.2.3 券商的业务模式
        4.2.4 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
        4.2.5 研究能力与其他业务板块关系分析
        4.2.6 研究假设
    4.3 本章小结
5 券商研究能力对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券商研究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5.1.1 样本选择及数据获取
        5.1.2 数据预处理
        5.1.3 分析过程
        5.1.4 分析结论
    5.2 券商研究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5.2.1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5.2.2 模型设定与选择
        5.2.3 回归结果
        5.2.4 进一步研究
        5.2.5 稳健性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土券商的发展建议
        6.2.1 提升研究能力、重视梯队建设
        6.2.2 加强金融科技投入
        6.2.3 增强资本实力,寻找并购良机
        6.2.4 差异化经营,保持核心竞争力
    6.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6.3.1 完善券商绩效评价
        6.3.2 进一步分析研究能力对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
        6.3.3 以更完善的数据开展研究
        6.3.4 研究研报盈余预测准确性对研究能力的影响
        6.3.5 构建更全面的研究能力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2)要约收购方式下分析师关注对并购质量影响研究 ——以浙江农发要约收购天邦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3.1 本文创新点
        1.3.2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要约收购的相关研究
        2.2.2 分析师关注的相关研究
        2.2.3 并购质量的相关研究
        2.2.4 分析师关注对并购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介绍
        3.1.1 并购事件背景
        3.1.2 收购方简介
        3.1.3 被收购方简介
    3.2 案例情况介绍
        3.2.1 基本情况介绍
        3.2.2 并购质量介绍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信息传递视角
        4.1.1 信息发现
        4.1.2 信息反馈
        4.1.3 小结
    4.2 外部监督视角
        4.2.1 监督质量
        4.2.2 监督程度
        4.2.3 小结
    4.3 对内施压视角
        4.3.1 声誉压力
        4.3.2 盈利压力
        4.3.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Part One Practice-based Research
    Chapter 1 Project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4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1.5 Project Objective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
        2.2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2.3 A General Review of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3.1 Domestic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3.2 Foreign Studies on Post-editing
    Chapter 3 Process Description
        3.1 Pre-translation Work
        3.1.1 File Processing
        3.1.2 Term Base
        3.1.3 Selection of MT Engine and CAT Tool
        3.2 PE Process
        3.3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4 Case Study of MT Errors
        4.1. Lexical Errors
        4.1.1 Under-translation
        4.1.2 Mistaken Form/Format
        4.1.3 Mis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4.2 Syntactic Errors
        4.2.1 Improper Word Order
        4.2.2 Mistranslation of Phrases
        4.2.3 Mistranslation of Clauses
        4.2.4 Mis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4.3 Discourse Errors
        4.3.1 Redundancy
        4.3.2 Inappropriate Collocation
        4.3.3 Confused Logic
        4.4 Summary
    Chapter 5 PE Methods
        5.1 Context Theory
        5.2 PE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5.2.1 Replacement
        5.2.2 Supplementation
        5.2.3 Omission
        5.3 PE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5.3.1 Segmenting and Reorganizing Sentence Structure
        5.3.2 Adjusting Word Order
        5.4 PE Methods at Discourse Level
        5.4.1 Using Cohesive Means
        5.4.2 Rewriting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Implications
        6.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Part Two Translation Project
    Term Base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路径
第一章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监管权理论基础
        一、金融监管的公权力属性
        二、金融监管的正当性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权的多元与多重
        一、金融监管权主体的多元化
        二、金融监管对象的全覆盖
        三、金融监管内容的系统化
    第三节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结构化”性质
        一、国家权力的央地配置
        二、“结构化”视角下的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
    第四节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动因
        一、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根本动因
        二、地方政府金融发展的竞争需要是直接动因
        三、维护金融安全是终极动因
        四、国家权力结构改革是重要动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央地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变迁和现状
    第一节 中央金融监管权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9:中央银行“大一统”时代
        二、1979-1992: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与地方监督保障
        三、1992-2003:分业监管与地方干预
        四、2003-至今:分业监管与金融监管协调
    第二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历史考察
        一、1949 年以来我国权力央地关系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监管央地关系的变迁
    第三节 我国央地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现状分析
        一、中央金融监管权配置现实
        二、金融监管权集中配置于中央的弊端
        三、地方金融监管权的配置现实
        四、央地双层监管的显着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困境
    第一节 地方金融监管的多重困境
        一、应对传统金融的困境
        二、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依据普遍缺失
        三、地方监管机构定位不清
        四、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困境
    第二节 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合法性危机
        一、金融立法现状
        二、现行金融立法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监管央地配置域外模式借鉴
    第一节 分权型多层监管模式
        一、美国的分权型双层金融监管权配置
        二、加拿大分权型双层金融监管权配置
        三、美国、加拿大分权型多层监管体制特征
    第二节 集中型单层监管模式
        一、英国金融监管权集权型单层配置模式
        二、德国依托地方银行的地方监管模式
        三、日本中央政府部门行政授权地方监管模式
        四、欧盟合作性金融监管模式
        五、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单层监管模式的特征
    第三节 域外金融监管的比较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域外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制度化
        二、监管权力央地配置模式的决定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制度建构
    第一节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宏观设计
        一、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价值取向
        二、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配置目标
        三、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法治化路径
        一、通过法律制度配置监管权力
        二、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的作用
    第三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主体配置
        一、监管机构配置的基本原则
        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统筹监管模式
    第四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内容配置
        一、厘清地方监管与中央监管之间的界限
        二、厘清地方金融市场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界限
        三、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内容
    第五节 配套制度设计
        一、中央从严格分业走向行业统筹
        二、完善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配置关系
        三、创造地方金融监管权实现的条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以万华化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及目标
    第四节 本文的贡献点
第二章 市值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市值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及相关研究
    第二节 市值管理在国内的发展及相关研究
    第三节 市值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对比
第三章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现状
    第一节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现状剖析
    第二节 当前市值管理方法选择的问题
第四章 万华化学市值管理现状研究
    第一节 公司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万华化学的市值管理内容
    第三节 万华化学市值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万华化学的市值管理方法研究
    第一节 资本运作类的市值管理
    第二节 投资者关系管理类的市值管理
    第三节 市值管理结果的定量分析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和相关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董事会秘书
        1.2.2 信息披露质量
        1.2.3 投资者关系管理
        1.2.4 公司治理有效性
        1.2.5 投资者保护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保护研究
        2.1.1 投资者保护研究
        2.1.2 董事会秘书在投资者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2.2 董事会秘书与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研究
        2.2.1 董事会秘书与信息披露研究
        2.2.2 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2.2.3 董事会秘书与公司治理研究
    2.3 董事会秘书经济后果研究
        2.3.1 董事会秘书个人特征的经济后果研究
        2.3.2 董事会秘书身份与职责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背景分析
    3.1 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发展历史
        3.1.1 雏形阶段
        3.1.2 发展阶段
        3.1.3 完善阶段
    3.2 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构成
        3.2.1 法律地位
        3.2.2 职责权限
        3.2.3 任职资格
        3.2.4 任免程序
        3.2.5 法律责任
    3.3 我国董事会秘书职业群体发展情况
        3.3.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个人特征
        3.3.2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职情况
    3.4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
        3.4.1 不断扩大的职能范围与模糊的组织身份不匹配
        3.4.2 不断提高的履职要求与有限的履职权力不平衡
        3.4.3 逐渐加大的职业风险与失衡的权责利关系不协调
        3.4.4 身份定位与履职要求错配
    3.5 本章小结
4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委托代理理论
        4.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4.1.3 信号传递理论
        4.1.4 现代管家理论
        4.1.5 身份认同理论
    4.2 董事会秘书与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机理分析
        4.2.1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4.2.2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分析
        4.2.3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信息披露职责履行的影响分析
        4.2.4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责履行的影响分析
        4.2.5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对公司治理职责履行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基于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信息披露质量
        5.1.2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类型与信息披露质量
        5.1.3 信息环境、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信息披露质量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计
        5.2.3 变量定义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单变量检验
        5.3.4 回归结果分析
        5.3.5 进一步分析
        5.3.6 稳健性检验
    5.4 作用机制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基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证检验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6.1.2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类型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6.1.3 投资者异质信念、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设计
        6.2.3 变量定义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单变量检验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3.5 进一步分析
        6.3.6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与职责履行:基于公司治理的实证检验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公司治理有效性
        7.1.2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类型与公司治理有效性
        7.1.3 治理环境、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公司治理有效性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7.2.2 模型设计
        7.2.3 变量定义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单变量检验
        7.3.4 回归结果分析
        7.3.5 进一步分析
        7.3.6 稳健性检验
    7.4 作用机制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的实证检验
    8.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8.1.1 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保护
        8.1.2 制度环境、董事会秘书多重身份与投资者保护
    8.2 研究设计
        8.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8.2.2 模型设计
        8.2.3 变量定义
    8.3 研究结果与分析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相关性分析
        8.3.3 单变量检验
        8.3.4 回归结果分析
        8.3.5 稳健性检验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不足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市场监管层面
        9.2.2 上市公司层面
        9.2.3 投资者层面
    9.3 研究的不足
在读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7)AX证券财富管理业务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海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财富管理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1.1 财富管理基本概念
        2.1.2 海外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程
        2.1.3 国内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程
        2.1.4 业务转型空间
    2.2 财富管理基本理论
        2.2.1 生命周期理论
        2.2.2 证券组合管理理论
        2.2.3 市场细分理论
第3章 AX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现状分析
    3.1 AX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3.1.1 AX证券公司背景
        3.1.2 财富管理产品
        3.1.3 财富管理服务系统
        3.1.4 投资顾问人员情况
        3.1.5 客户综合现状
        3.1.6 业务创收情况
    3.2 AX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3.2.1 业务进展缓慢
        3.2.2 客户基础不足
        3.2.3 服务系统不健全
        3.2.4 产品同质化严重
        3.2.5 投资顾问数量不足
        3.2.6 投资顾问专业能力有限
        3.2.7 业务创收占比较低
第4章 AX证券财富管理业务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
    4.1 优化方案
        4.1.1 丰富产品体系
        4.1.2 提升专业能力
        4.1.3 完善客户分类
        4.1.4 优化服务流程
        4.1.5 优化协同机制
        4.1.6 完善信息系统
    4.2 保障措施
        4.2.1 强化品牌建设
        4.2.2 完善管理机制
        4.2.3 调整组织职能
        4.2.4 优化风控体系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分析师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参考文献
        1.2.1 分析师羊群行为的研究
        1.2.2 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研究
        1.2.3 投资者对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证券研究行业与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2.1 中国证券研究行业的现状
        2.1.1 分析师的定义与作用
        2.1.2 中国分析师的发展历程
        2.1.3 中国分析师的发展现状
    2.2 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2.2.1 股票市场概述
        2.2.2 股价同步性的发展与现状
第3章 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
        3.1.1 分析师羊群行为
        3.1.2 股价同步性
    3.2 相关理论概述
        3.2.1 有效市场假说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行为金融学理论
    3.3 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机制分析
        3.3.1 分析师羊群行为通过减少信息挖掘影响股价同步性
        3.3.2 分析师羊群行为通过弱化外部监督影响股价同步性
        3.3.3 分析师羊群行为通过引导非理性投资影响股价同步性
第4章 分析师羊群行为与股价同步性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设计与指标选取
        4.2.3 模型构建
    4.3 分析师羊群行为存在性的测度结果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4.2 单位根检验
        4.4.3 分析师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实证检验
        4.4.4 进一步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分析师队伍人才建设,推进分析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5.2.2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息环境治理
        5.2.3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西南证券财富管理的产品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1.4.1 本文的贡献之处
        1.4.2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产品战略
    2.3 金融产品战略
    2.4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产品战略
3 西南证券财富管理产品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的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因素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国外券商财富管理发展状况
        3.2.2 国内券商财富管理发展状况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资源分析
        3.3.2 投资研发能力分析
        3.3.3 产品服务质量分析
        3.3.4 产品问题分析
4 西南证券财富管理产品战略制定
    4.1 SWOT分析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遇
        4.1.4 威胁
    4.2 SWOT战略矩阵和战略制定
    4.3 BCG矩阵和产品战略制定
5 产品战略规划及保障措施
    5.1 产品目标市场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
        5.1.1 产品市场定位
        5.1.2 产品战略规划
    5.2 财富管理产品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5.2.1 树立稳健长期发展财富管理的观念
        5.2.2 深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5.2.3 推动互联网金融商城的进一步发展
        5.2.4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数据交易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意义和目标
        一、研究的缘起
        二、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数据的法律问题
        二、数据交易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与数据产业
    第一节 数据的价值
        一、大数据的技术基础
        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三、大数据带来的应用
        四、大数据产业
    第二节 数据流动是大数据产业的根本需求
        一、“数据割据”已经妨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二、数据流动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
        三、数据流动的现状
    小结
第二章 数据的法律属性
    第一节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
        一、数据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数据的分类
        三、数据的特点
    第二节 数据是一种新型利益
        一、数据的保护模式
        二、数据的归属
        三、数据的保护期限
        四、数据的合法性基础与利用规则
    第三节 数据与其他权利的关系
        一、数据与虚拟财产
        二、数据与知识产权
        三、数据与人格权
    小结
第三章 数据交易的属性
    第一节 数据交易的模式与法律关系
        一、数据交易属性的探索
        二、数据交易的不同模式
        三、数据交易的法律关系
    第二节 数据交易中的交易平台
        一、数据交易平台的角色
        二、数据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与特点
    小结
第四章 数据交易的规则与合规
    第一节 构建数据交易规则的基本原则
        一、鼓励交易原则
        二、安全保障原则
        三、“透明”原则
        四、利益平衡原则
    第二节 数据交易平台的规则
        一、数据交易流程
        二、撮合交易
        三、数据的定价
    第三节 数据交易的合规问题
        一、数据交易合规的法律基础
        二、数据交易合规的内容
        三、全流程合规
    第四节 数据交易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一、个人信息的定义与价值
        二、法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三、数据交易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小结
第五章 数据交易的规制
    第一节 数据交易的监管
        一、数据交易监管的法律依据与制度衔接
        二、数据交易监管的行政部门
        三、对数据交易平台的监管
        四、数据交易平台的自治
    第二节 数据交易犯罪的法律制裁
        一、非法数据交易的类型
        二、遏制非法数据交易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新财富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论文参考文献)

  • [1]券商研究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以天风证券为例[D]. 黄海舟. 浙江大学, 2021(09)
  • [2]要约收购方式下分析师关注对并购质量影响研究 ——以浙江农发要约收购天邦股份为例[D]. 黄星.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D]. 王玲玲. 浙江大学, 2020(08)
  • [4]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研究[D]. 李其成.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5]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以万华化学为例[D]. 廖舒融. 厦门大学, 2019(12)
  • [6]董事会秘书身份定位、职责履行与投资者保护研究[D]. 卜君.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7]AX证券财富管理业务优化的研究[D]. 何文.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8]分析师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D]. 艾倩倩.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西南证券财富管理的产品战略研究[D]. 雷波涛.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数据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 史宇航.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新财富的真正来源是资源配置的重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