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锅炉输出负荷在锅炉冒烟试验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蒸汽锅炉输出负荷在锅炉冒烟试验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一、蒸汽锅炉出力负荷在锅炉烟尘测试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红[1](2021)在《燃油(气)工业锅炉简单测试中锅炉出力的估算方法》文中认为通过对燃油(气)工业锅炉简单测试中大量测试数据的总结,系统性地提出了在用燃油(气)工业锅炉简单测试q5计算中锅炉出力的估算方法,提高了简单测试锅炉热效率计算的准确性。

郭培虎[2](2021)在《计及安全经济性的全工况烟温能耗特性与吹灰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节能优先”的战略目标,火电机组作为耗能大户之一,必须担负节能减排的重任。锅炉的排烟热损失作为锅炉最大的能耗损失项,受锅炉排烟温度和排烟流量影响。为了降低排烟热损失,必须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进而降低机组发电煤耗率。锅炉排烟温度高于设计值的运行可控因素为锅炉受热面积灰,本文利用清洁因子模型对积灰程度进行监测并用于智能吹灰,从而达到降低排烟温度的目的。本文在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条件下,对不同工况下的排烟温度进行寻优并进行能耗特性分析,从智能吹灰优化的角度解决电厂排烟温度高于设计值的现象并进行吹灰经济性分析,对火力发电厂锅炉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七种酸露点计算方法计算酸露点,使排烟温度寻优范围高于酸露点确保空预器不会发生低温腐蚀。基于锅炉效率反平衡法计算锅炉效率及对排烟温度进行能耗特性分析,基于逐步回归算法进行特征变量的选择,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特征变量与锅炉效率的模型,基于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排烟温度寻优使锅炉效率最大确保经济性。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个角度对排烟温度进行深入优化,结合排烟温度实际值与优化值,对排烟温度做能耗特性分析,对指导运行人员调节参数和电厂进行运行班组考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排烟温度高于基准值的机组,从运行的角度应进行实时智能吹灰,提高受热面换热系数,降低排烟温度。为保证锅炉受热面管道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锅炉热经济性,本文选取安装了对管道吹损小的声波吹灰系统的宁夏某燃煤电站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清洁因子模型,基于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受热面清洁程度在线监测,为锅炉实时吹灰提供理论依据,并从吹灰对锅炉和汽轮机效率影响两个方面考虑,进行了吹灰经济性分析。以本文算法与计算程序为基础,参与完成了某集团电厂耗差分析系统以及某电厂智能吹灰优化软件的数据挖掘部分,两款软件的落地为我国建设智慧电厂提供了切入点。

康俊杰[3](2021)在《电站锅炉燃烧和SCR脱硝系统一体化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为了接纳更多的新能源并提高电网调峰调频的灵活性,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将更多运行在低负荷、变负荷工况,造成机组性能及控制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深入分析燃煤火电机组在全局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研发新型优化控制策略,挖掘机组节能潜力,实现宽负荷范围下的安全稳定、节能环保运行,已成为新形势下火力发电主动适应角色转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锅炉的燃烧优化涉及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三个方面,目前的研究集中单一方面,缺乏对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本论文首先从安全性方面考虑了结渣状态对锅炉燃烧传热模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在线辨识系统,对结渣率进行辨识;进而利用DCS系统中的大数据信息建立了锅炉燃烧过程和SCR脱硝系统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喷氨量精准控制策略,避免了 SCR系统喷氨量和NOx排放不匹配的问题,保证了其环保性;最后,根据现场运行的实际需求,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离线优化与在线寻优相结合,实现了在线实时锅炉优化,提高了锅炉燃烧的经济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复杂燃烧过程的结渣问题,建立了结渣状态的锅炉燃烧传热理论模型。基于特征模型和自适应黄金分割方法,设计了受热面结渣情况的辨识系统,将在线辨识与基于CFD的锅炉燃烧传热仿真模块相结合,为无法实时用设备测量的燃烧过程的结渣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为合理调整锅炉运行参数,帮助运行人员及时了解燃烧的安全状态,防止由结渣情况引发的事故提供了一种辨识手段。2.构建了一个基于混合LSTM和CNN神经网络的燃煤锅炉NOx排放预测的动态模型。利用小波变换(WT)的信号处理技术,将原始燃烧数据样本分解为一个平滑近似分量和一系列的细节分量。利用LSTM深度网络建立了近似分量的动态模型,预测NOx排放的整体趋势;同时,利用3个CNN神经网络对多个细节分量分别进行动态建模,预测NOx排放的特征信息。最后,将两个预测模型融合,得到最终的NOx排放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准确稳定的建模和良好的预测性能。与典型的建模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可重复性。3.为了充分利用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综合考虑输入变量对输出的影响,利用动态联合互信息(DJMI)估计了每个输入变量的延迟时间。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深度学习算法对燃煤锅炉SCR系统出口 NOx排放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并建立了预测未来3min的t+3时刻的NOx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比当前时刻的波形有明显的提前,提前时间完全满足现场实际喷氨控制的要求。利用该模型可以及时调整喷氨量,对降低污染物排放、降低燃煤机组成本具有指导意义。4.通过SCR入口 NOx排放将锅炉燃烧模型和SCR系统模型整合起来,形成预测SCR出口NOx排放的一体化动态模型,并将其作为智能预测前馈信号构建智能前馈控制系统对SCR喷氨量进行精准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一体化智能前馈预测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好,喷氨控制平稳,能够满足具有大惯性、大延迟特性工业对象的控制需求。5.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案例推理(GR-CBR)锅炉燃烧在线优化方法。采用全局优化算法离线建立了优化案例库,结合主、客观因素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案例推理特征权重,提高了检索精度,并能从庞大的案例库中检索出与目标案例相匹配的案例。在保证机组稳定燃烧的同时,兼顾锅炉燃烧效率和NOx排放浓度,合理给出二、三次风门挡板开度指令及氧量定值,实现锅炉稳定经济燃烧。系统整体运用到某350MW燃煤发电机组,简化了优化计算的过程,寻优时间短,稳定性高,适合在线实时寻优。

李宗琪[4](2020)在《电厂燃煤锅炉热效率智能软测量与能耗分布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在能源发展政策上的调整,提升大型燃煤发电厂的节能减排水平,成为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同时,由于电力结构的不断升级,煤电机组开始承担更多的电网调峰任务,燃煤电厂面临着更大的降耗提效压力。由此看来,进一步遏制煤炭的不合理消费,实现电力的精益化生产,对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锅炉作为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场所,其热效率直接关系到煤电机组的节能水平。本文选择对现役煤电机组的锅炉热效率进行研究,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设计了锅炉热效率智能软测量与能耗分布诊断方法。首先,简述了燃煤发电的电力生产工艺,说明了燃煤锅炉的工作特性与热效率计算方法,对电厂信息系统与数据来源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煤电生产数据特性:针对表现为离群点的异常数据,选取局部异常因子算法对其进行识别和剔除;对于测点数据混叠噪声的现象,选择五点三次滤波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平滑降噪处理,从而完成生产数据预处理的工作。其次,考虑到烟气含氧量是反映锅炉燃烧状态的重要指标,且氧传感器故障率较高,提出训练“烟气含氧量-锅炉热效率”组合软测量模型,即先进行烟气含氧量的软测量,修复其异常数据,再结合其他特征参量训练锅炉热效率软测量模型。考虑到在工程经验初选的特征参量中,包含对预测量影响不大的弱相关特征和部分包含其他特征参量信息的冗余特征,通过garson神经网络敏感度算法和互信息法分别进行剔除。之后训练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并设计了果蝇算法的一种改进策略用以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软测量模型的性能。再次,为进行锅炉能耗分布诊断,采用滑动时间窗口识别稳态工况,重点分析锅炉在稳态工况下的能耗分布情况。具体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和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取全工况下的锅炉热效率与特征参量基准曲线,通过计算实际生产数据与基准值的偏差,借助软测量模型,完成锅炉能耗的分布诊断。最后,针对目前能源集团对下属电厂监控力度不足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结合云平台技术,设计开发了能源集团侧的远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分别对整体架构和具体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介绍。

张奇月[5](2020)在《CFB机组变煤质最大出力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蒙西电网复杂的网架结构及系统导致其电网调度和控制的难度巨大。蒙西电网具有全国最大的CFB机组装机容量,但煤种变化频繁加之辅机限制,均会限制机组的最大出力。目前针对变煤质的机组最大出力预测研究开展较少,对CFB机组进行变煤质工况下的最大出力预测研究对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CFB机组为研究对象,首先将电站系统中存储的大量数据利用拉依达准则进行异常数据剔除,再利用可以直接反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平均影响值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电站系统提供的包含56个自变量及1个因变量在内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发现主蒸汽流量是影响机组出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权重达到了0.411。针对不同煤种,对现有锅炉进行基于校核方法的整体热力计算,预测现有锅炉燃用不同煤种的主蒸汽流量。利用Matlab进行程序编制,将整个计算流程分成结构计算模块、燃料计算模块、烟气特性模块、烟气焓温表模块、水蒸汽焓值温度计算模块、锅炉热平衡模块、受热面换热计算模块以及考虑制约因素的报警程序模块共计8个模块。按照锅炉的烟气、汽水流程,进行程序计算并调用相关模块,最后求出排烟温度,获得锅炉热效率,从而对锅炉的主蒸汽流量进行预测。利用锅炉现用煤种对程序进行检验,对比各节点进出口烟气温度及汽水温度,发现误差在±2%以内,证实了程序的可靠性。通过BP神经网络对机组出力预测进行建模,确定网络结构,并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减小误差。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隐层神经元数量下输出值与期望值的相对误差及均方根误差,数据表明选用7个隐层神经元时综合结果较优。以该机组存储的相关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测试得到的输出值与期望值的相对误差在±2%左右。将锅炉热力计算程序得到的主蒸汽流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即可实现机组变煤质工况最大出力预测。

苗林[6](2020)在《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我国燃煤锅炉一直存在着保有量大、分布广、能耗高、污染重等诸多问题,各个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锅炉燃烧热效率不高,直接影响锅炉的运行成本。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精力来认真的分析一下锅炉燃烧热效率,然后根据我们分析计算的结果,来优化锅炉生产运行,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还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国之大计。本文根据锅炉性能试验规程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锅炉燃烧热效率计算过程中的各个参数的测量,利用反平衡法对各种热损失进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进行组态,运用集散控制系统对锅炉热效率进行计算和监视,同时对锅炉燃烧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控制,由于锅炉的燃烧过程复杂,各中参数存在较大滞后、耦合较强、存在一定惯性等特点,受其煤质变化、外部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大,在数学模型的建立上很难有一定的规律,传统的PID控制由于相关参数的多变性,很难有针对所有情况的精准控制,所以本文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理论之上,有效结合了模糊控制的理论,针对各种运行工况,通过长期累计的操作经验确定模糊规则,然后对实时PID参数进行修正,利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无论负荷变化大小,在锅炉燃烧氧量、过剩空气系统和负压的控制上,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的超调小,调节时间短,调节过程更加稳定。在锅炉燃烧热效率的在线监控上,特别是燃烧过程的优化上,针对于传统PID的控制,无法实时更改参数以适应燃烧过程的变化上,本文提出的参数实时更新、实时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变化、多扰动的燃烧过程。因此,在提高燃煤锅炉热效率和燃烧优化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陆伟[7](2019)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锅炉作为工业体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遍应用于化工、动能、食品、供暖等领域。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工业锅炉在燃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开展节能监督管理,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进节能降耗,已成为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内容。锅炉运行工况热性能测试可准确反映锅炉的能效状况,因此成为节能监督管理主要手段。当前锅炉能效测试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其测试过程存在参数多、流程复杂,周期较长,误差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如何有效替代手工测试,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锅炉能效测试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与实际意义。本论文从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原理入手,通过分析能效测试系统需求,规划了能效测试系统的组成架构,明确了需要采集的关键参数数据,并分析了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软硬件功能要求等,设计了一种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并使用相关通信手段将数据打包发送至远程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实时分析,进而将重要参数进行数字化或图形化显示,方便了测试人员的观测和评价。论文设计的能效测试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包括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模块、外围电路等;软件部分使用KINGVIEW平台进行上位机软件开发,可实现对远程传感器数据的接收与处理,并建立了锅炉能效情况的计算评价模型,通过开发用户图形化显示功能、数据管理功能、报表自动生成功能,从而实现自动化锅炉能效测试。论文最后通过应用案例对能效测试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实验表明,所设计的能效测试系统能够有效地采集到锅炉运行中的关键数据,能够进行数据打包并实现数据远程传输,数据丢包率低,数据传输安全。该系统还能够实时监测锅炉运行状态,实时显示出力,实时监控参数波动变化情况,可以有效地分析出锅炉的实际能效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能效测试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测试人员工作量,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试效率与准确性,同时可有效改善测试人员工作环境和降低测试成本。

赵鲤[8](2019)在《联合循环热力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文中认为加快由电站汽轮机向燃机联合循环转型,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以PG9171E型燃气轮机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联合循环机组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商用软件对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和实际电站性能试验的方法和修正曲线作比较,分析其实际运行时的性能。然后,讨论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作流质的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技术,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其在燃气轮机系统上的运用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首先,进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系统建模。分别建立了燃气轮机(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余热锅炉、汽轮机三大模块的性能计算模型,并分析每一子块的变工况特性。其次进而建立了联合循环性能计算模型。基于商用软件的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计算分析,对联合循环变工况进行计算,与设计值进行比较,验证了上述性能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其次,考虑到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分别对燃料热值、大气环境、机组负荷、机组供热情况四个方面对联合循环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变工况曲线。并利用软件得出的性能曲线进行联合循环电站的性能试验分析。选取相应的性能计算公式,利用商用软件针对燃气轮机在现场工况下的性能试验进行模拟,得到燃气轮机性能试验模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超临界CO2循环及其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对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改进再压缩循环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气体种类的循环热力学性能,重点讨论了超临界CO2作为燃气轮机底循环工作流体的热力学性能。

彭育明[9](2018)在《生物质成型燃料(BMF)链条锅炉设计与优化》文中认为我国农村生物质储蓄量十分丰富,但生物质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是直接焚烧、堆积腐蚀后做养料、甚至直接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虽然越来越多的工业锅炉将生物质作为锅炉燃料,但我国使用的中小型工业用生物质锅炉大部分是由燃煤锅炉改造而来,只是将煤燃料改成生物质燃料。在锅炉整体设计中对锅炉结构布置及燃料适应性研究不够,导致锅炉热效率低下、炉内受热面积灰和腐蚀严重、排烟温度过高、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等。针对现有锅炉存在的缺陷,结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研究设计适合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锅炉,对于生物质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新型生物质锅炉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根据生物质原料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燃烧特性,对影响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容量及设计蒸汽参数,在燃烧计算基础上,进行了锅炉选型、结构设计,确定了锅炉整体布置及受热面结构;通过对设计燃料、校核燃料热力特性的计算与分析,进一步优化锅炉结构,以此增强锅炉对燃料的适应性;对锅炉的烟、风道阻力进行了核算;在锅炉设计、加工、安装完成,并正常运行3个月后,在锅炉燃用设计燃料、带额定负荷条件下对锅炉的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以确定和验证锅炉各项运行指标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明显优于生物质散料,燃料及燃烧特性接近于褐煤,适合于在层燃燃烧设备中应用;(2)根据燃料燃烧特性,在炉膛设计中,前墙设计成直立墙,不设拱;为便于热量辐射和反射,后拱设计成阶梯形;在前墙增设适量的二次风,能改善炉内气流场,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燃料适应性好;锅炉设计中,在炉膛后进入对流管束前设有燃尽室,并布置成三室对流管束,能有效保证燃尽和提高换热能力,提高锅炉效率;(3)由锅炉校核燃料热力计算及优化与锅炉试验验证可知:对Car≥40%、Oar≥35%、Qnet.ar ≥15000kJ/kg类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适合在该型号锅炉中燃烧;满足锅炉出力15t/h压力为1.25MPa要求,而且锅炉燃烧效率达97.5%。

黄良进[10](2017)在《炼化企业燃油锅炉掺烧干气改造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干气(主要成分为H2、CH4、C2H4等),但未能综合利用,很多企业都是通过火炬燃烧,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虽然一些炼化企业把部分干气引到自备电厂锅炉进行燃烧利用,但由于该类锅炉改造不彻底,只能单烧干气或重油等,实际生产中干气量波动大,造成锅炉变负荷调整大、非计划停工以及下游蒸汽管网大幅波动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安全生产。燃气锅炉提负荷快、环保排放低等特点,特别是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优势更加明显,适合在炼化企业自备电厂中消耗干气使用,实现降本增效目的。该论文以某大型炼化企业自备电厂原有220t/h燃油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其掺烧干气进行改造分析和研究。首先对其掺烧干气80%、85%、90%和100%额定负荷进行热力核算,结果显示该锅炉结构适合掺烧干气,无需对受热面进行改造,仅需增加干气系统,并将燃烧器改为油气型燃烧器;其次根据需回收利用最大干气量12400Nm3/h的要求对新型油气燃烧器进行设计计算,提出了在原每台燃油燃烧器的基础上增加6支干气小枪,每支小枪包含12个孔径为Φ4.4mm喷嘴的改造,通过合理的气枪和油枪布置以及合理的负荷分配,成功避免油气混烧时燃料油和干气争燃烧风的难题;然后通过对150t/h的锅炉负荷进行热效率测试计算,结果表明反平衡效率达到了93.66%,比原设计值高了1.96%;最后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锅炉振动大、干气波动大、干气烧咀堵塞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该燃油锅炉改造投用后成功实现了锅炉全烧油、全烧气以及油气混烧工况的安全运行,运行方式灵活,确保干气量大幅波动时,锅炉也能实现安全环保运行,完全回收利用原排火炬燃烧的干气,投用运行一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资成本,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企业形象,同时也可为其他炼化企业处理干气问题提供一种新方法。

二、蒸汽锅炉出力负荷在锅炉烟尘测试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蒸汽锅炉出力负荷在锅炉烟尘测试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燃油(气)工业锅炉简单测试中锅炉出力的估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锅炉热效率ηj
    1.1 工业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简单测试热效率ηj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1.2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项目及仪器
    1.3 测试方法
    1.4 散热损失(q5)
2 锅炉简单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天然气锅炉出力计算方法
    2.2 热效率常数C的确定
    2.3 天然气锅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 结束语

(2)计及安全经济性的全工况烟温能耗特性与吹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1.1.2 数据挖掘与传统火电行业融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耗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吹灰优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计及安全经济性的排烟温度能耗特性模型
    2.1 引言
    2.2 考虑安全性的排烟温度阈值模型
        2.2.1 影响燃煤锅炉烟气酸露点的主要因素
        2.2.2 烟气露点温度的计算
    2.3 考虑经济性的排烟温度最优值
        2.3.1 数据预处理
        2.3.2 逐步回归算法概述
        2.3.3 BP神经网络概述
    2.4 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及排烟温度耗差分析
        2.4.1 锅炉效率计算方法
        2.4.2 排烟温度耗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排烟温度能耗特性与基准值算例
    3.1 引言
    3.2 排烟温度基准值计算
        3.2.1 煤质酸露点计算实例
        3.2.2 数据预处理
        3.2.3 逐步回归算法进行特征变量选择
        3.2.4 BP神经网络对排烟温度建模验证模型准确性
        3.2.5 BP神经网络对锅炉效率建模
        3.2.6 灰狼算法优化排烟温度及进行能耗分析
    3.3 排烟温度优化与能耗特性分析平台软件概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锅炉吹灰优化与经济性分析
    4.1 引言
    4.2 声波智能吹灰优化算例
        4.2.1 受热面清洁因子模型
        4.2.2 低温再热器清洁因子模型
        4.2.3 省煤器清洁吸热量模型
        4.2.4 低温过热器清洁吸热量模型
        4.2.5 智能吹灰软件概述
    4.3 声波智能吹灰系统与传统吹灰系统经济性对比
        4.3.1 吹灰经济性评价方法
        4.3.2 声波智能吹灰与传统吹灰方式经济性评价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电站锅炉燃烧和SCR脱硝系统一体化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锅炉燃烧建模研究现状
        1.2.2 SCR脱硝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2.3 锅炉燃烧及SCR脱硝系统一体化建模及优化控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燃烧过程结渣状态理论建模与辨识
    2.1 前言
    2.2 基于CFD模型的燃烧传热理论
    2.3 基于CFD模型的受结渣影响的燃烧传热模型
    2.4 基于特征模型和自适应黄金分割的结渣率在线辨识
        2.4.1 二阶非线性系统特征模型
        2.4.2 特征模型参数辨识
        2.4.3 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
        2.4.4 基于特征模型和自适应黄金分割的结渣率在线辨识
        2.4.5 结渣率的辨识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炉膛出口NO_x深度神经网络建模
    3.1 燃煤电站锅炉燃烧系统简介
    3.2 WT、LSTM和CNN模型的理论方法
        3.2.1 小波变换理论
        3.2.2 LSTM理论
        3.2.3 CNN理论
    3.3 基于小波分解与动态混合深度学习的NO_x排放预测结构
    3.4 数据选取
    3.5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SCR脱硝系统动态建模
    4.1 SCR脱硝系统简介
        4.1.1 SCR系统布置方式及简单分析
        4.1.2 NO_x浓度检测滞后
        4.1.3 SCR脱硝系统工作流程
    4.2 BI-LSTM和动态联合互信息(DJMI)原理方法
        4.2.1 Bi-LSTM结构
        4.2.2 动态联合互信息(DJMI)
    4.3 变量选择和数据准备
    4.4 SCR脱硝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
    4.5 不同建模方法的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锅炉燃烧与SCR脱硝一体化控制
    5.1 SCR脱硝控制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1.1 SCR脱硝控制系统
        5.1.2 脱硝系统存在的问题
    5.2 喷氨控制方法
        5.2.1 单级PID控制方法
        5.2.2 PID串级控制方法(出口NO_x定值控制)
        5.2.3 智能前馈控制方法
        5.2.4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5.2.5 分区控制方法
    5.3 智能预测控制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烧系统案例推理自适应寻优方法及应用
    6.1 引言
    6.2 离线建立燃烧优化案例库
    6.3 基于灰色关联的案例推理方法
        6.3.1 灰色关联的案例推理理论
        6.3.2 采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优的权重分配
        6.3.3 修正和案例重用
    6.4 GR-CBR自适应优化设计
    6.5 GR-CBR自适应寻优的具体应用
        6.5.1 数据准备
        6.5.2 仿真结果及对比
        6.5.3 电厂实际投运效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电厂燃煤锅炉热效率智能软测量与能耗分布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锅炉能效智能软测量研究现状
        1.2.2 燃煤锅炉能耗分析研究现状
        1.2.3 现存的一些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锅炉系统监测与数据预处理方法
    2.1 锅炉系统与热效率计算方法概述
        2.1.1 燃煤发电机组工作原理
        2.1.2 电厂锅炉系统概述
        2.1.3 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概述
        2.1.4 锅炉热效率偏低的常见原因
    2.2 电厂SIS系统及数据来源
        2.2.1 电厂SIS系统
        2.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预处理方法
        2.3.1 历史数据特征
        2.3.2 异常数据剔除
        2.3.3 生产数据降噪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锅炉热效率智能软测量方法
    3.1 组合软测量模型概述
    3.2 特征选择方法
        3.2.1 弱相关特征参量剔除
        3.2.2 冗余特征参量剔除
    3.3 基于改进果蝇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
        3.3.1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3.3.2 果蝇优化算法
        3.3.3 改进果蝇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3.3.4 软测量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锅炉能耗分布诊断方法
    4.1 锅炉能耗特性概述
    4.2 锅炉能耗分布诊断方法
        4.2.1 稳态工况辨识
        4.2.2 聚类算法分析
        4.2.3 模糊C均值聚类计算基准值
        4.2.4 多项式拟合全工况基准曲线
    4.3 锅炉能耗分布诊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火电集团智能化远程管控系统设计
    5.1 智能化远程管控系统概述
        5.1.1 火电企业数据管控模式的现状与需求
        5.1.2 系统整体架构
    5.2 基于云平台的集团侧系统设计
        5.2.1 实时数据库结构
        5.2.2 基于云平台的能耗分析模块设计
    5.3 模块化功能展示
        5.3.1 下属电厂运行总览
        5.3.2 实时数据监控
        5.3.3 生产对标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CFB机组变煤质最大出力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蒙西电网机组出力预测的重要性分析
        1.1.2 大数据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火电机组出力预测研究现状
        1.2.2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火电机组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FB机组出力特性影响因素的大数据溯源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
    2.3 各个相关参数的异常点检测研究
        2.3.1 异常数据检测的相关方法
        2.3.2 拉依达准则
    2.4 各个相关参数的平均影响值分析研究
        2.4.1 相关参数降维研究方法
        2.4.2 基于平均影响值的降维研究
    2.5 机组出力各相关参数的平均影响值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煤种工况下300MW CFB锅炉的最大主蒸汽流量预测程序开发
    3.1 引言
    3.2 锅炉的相关设计参数
        3.2.1 锅炉的技术参数
        3.2.2 锅炉主要尺寸
        3.2.3 燃用煤的特性
        3.2.4 石灰石特性
    3.3 锅炉的整体布置以及汽水烟气流程介绍
        3.3.1 锅炉的整体布置方式
        3.3.2 汽水流程
        3.3.3 烟气流程
    3.4 300MW CFB锅炉的主蒸汽流量预测程序的开发
        3.4.1 预测程序设计的结构及技术路线
        3.4.2 锅炉的结构获取
        3.4.3 燃料特性计算
        3.4.4 燃料燃烧计算
        3.4.5 水蒸气焓值温度程序
        3.4.6 锅炉热平衡
        3.4.7 受热面热力计算
        3.4.8 模块计算过程中的报警程序设计
        3.4.9 程序可靠性验证
    3.5 GUI可视化界面的设计
    3.6 变煤种主蒸汽流量预测分析
        3.6.1 变煤种程序预测结果与分析
        3.6.2 变煤种最大主蒸汽量预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组最大出力预测
    4.1 引言
    4.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2.1 数据选择与预处理
        4.2.2 确定BP网络结构
        4.2.3 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权值及阈值的优化
        4.2.4 GA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预测结果分析
    4.3 基于热力计算与GABP神经网络的机组出力预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

(6)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燃煤锅炉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2、锅炉热效率计算
    2.1 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
    2.2 反平衡法计算公式
    2.3 脱硝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2.3.1 NOx的生成机理
        2.3.2 锅炉燃烧与NOx的影响因素
    2.4 基础参数确认
3、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3.1 热效率参数测量方案设计
        3.1.1 仪表选型
        3.1.2 测量方案设计
    3.2 锅炉燃烧系统控制设计
        3.2.1 给煤量调节控制
        3.2.2 含氢量调节控制
        3.2.3 负压调节控制
4、模糊-PID算法优化燃烧效率设计
    4.1 控制算法
        4.1.1 传统PID控制
        4.1.2 模糊控制
        4.1.3 F-PID自话应捽制
    4.2 捽制器沿计
        4.2.1 F-PID给煤量调节控制器
        4.2.2 F-PID合氧量调节控制器
        4.2.3 F-PID负压调节控制器
    4.3 仿直分析
5、DCS系统组态
    5.1 西内子SIMATIC PCS7控制系统
        5.1.1 SIMATIC PCS7控制系统简介
        5.1.2 SIMATIC PCS7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5.2 SIMATIC PCS7 组态设计
6、结论
    6.1 本次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
    6.2 有待继续完善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7)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锅炉能效测试的背景
        1.1.2 能效测试的要求
        1.1.3 能效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文章组织结构
第2章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设计
    2.1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原理
        2.1.1 锅炉能效测试及其种类
        2.1.2 锅炉能效测试基本原理
        2.1.3 锅炉能效测试方法
    2.2 能效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2.2.1 测试数据的需求
        2.2.2 测试系统的需求
        2.2.3 烟气取样的要求
        2.2.4 测试数据分析要求
    2.3 锅炉能效测试系统设计
        2.3.1 能效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2.3.2 能效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1 工业锅炉传感器布置方案和传感器要求
    3.2 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
        3.2.2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
        3.2.3 流量计的选型与安装
        3.2.4 烟气分析仪的选型与安装
    3.3 能效测试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3.4 以太网数据传输
    3.5 数据处理分析平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搭建平台
    4.2 传感器远程测试数据采集
    4.3 锅炉能效计算
    4.4 关键数据图像化显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案例及分析
    5.1 应用案例
    5.2 案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联合循环热力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研究现状
        1.2.2 联合循环电站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1.2.3 超临界CO_2循环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联合循环机组性能研究案例
        1.3.1 机组介绍
        1.3.2 热电负荷要求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联合循环变工况模型及特性
    2.1 概述
    2.2 燃气轮机
        2.2.1 压气机
        2.2.2 燃烧室建模
        2.2.3 燃气透平
        2.2.4 燃气轮机性能
    2.3 余热锅炉
        2.3.1 余热锅炉特性
        2.3.2 余热锅炉建模
    2.4 蒸汽轮机
        2.4.1 汽轮机通用特性
        2.4.2 汽轮机建模
    2.5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Thermoflex软件的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分析
    3.1 概述
    3.2 Thermoflex软件建模
        3.2.1 Thermoflex软件特点介绍
        3.2.2 Thermoflex软件建模过程
    3.3 联合循环模拟计算
    3.4 联合循环变工况影响因素及性能分析
        3.4.1 燃料温度的影响
        3.4.2 大气温度的影响
        3.4.3 大气压力的影响
        3.4.4 大气湿度的影响
        3.4.5 燃机负荷的影响
        3.4.6 燃气轮机对联合循环的影响
    3.5 联合循环机组经济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性能的验收试验
    4.1 概述
    4.2 试验方法和性能计算
        4.2.1 性能试验的一般方法
        4.2.2 性能计算及结果修正
    4.3 影响性能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4.3.1 透平初温的影响
        4.3.2 测点布置和仪表选择的影响
        4.3.3 验收试验数据修正
        4.3.4 为保证性能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其他影响因素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性能试验计算结果
        4.4.2 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临界CO_2循环及其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
    5.1 概述
    5.2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5.2.1 超临界CO_2的定义
        5.2.2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
        5.2.3 超临界CO_2闭式再压缩布雷顿循环
    5.3 超临界CO_2在燃气轮机的底循环的应用
        5.3.1 超临界CO_2闭式再压缩布雷顿循环工作原理
        5.3.2 超临界CO_2循环运用在燃气轮机上的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生物质成型燃料(BMF)链条锅炉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
    2.1 生物质物理化学特性
        2.1.1 生物质结构组成
        2.1.2 生物质堆积密度
        2.1.3 生物质燃料特性
    2.2 生物质成型燃料
        2.2.1 生物质成型燃料成型机理
        2.2.2 生物质成型燃料物理化学特性
    2.3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
        2.3.1 生物质成型燃料着火及燃烧
        2.3.2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影响因素
    2.4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层燃燃烧设备中的应用
    2.5 小结
第三章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结构设计
    3.1 锅炉设计原则
    3.2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燃烧计算
        3.2.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3.2.2 理论空气量和烟气量计算
        3.2.3 空气焓和烟气焓计算
        3.2.4 锅炉有效利用热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3.3 锅炉的炉型确定
    3.4 锅炉炉膛设计
        3.4.1 炉膛结构的设计
        3.4.2 炉膛几何特性
        3.4.3 炉膛结构设计计算
    3.5 炉排及炉拱设计
        3.5.1 炉排的选型
        3.5.2 炉排的设计计算
        3.5.3 炉拱的设计计算
    3.6 锅炉燃尽室结构设计
    3.7 对流受热面的设计
        3.7.1 锅筒尺寸确定
        3.7.2 对流管束结构设计
        3.7.3 锅炉省煤器结构设计
        3.7.4 空气预热器结构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热力计算
    4.1 炉膛传热特性
    4.2 炉膛热力计算
    4.3 锅炉燃尽室热力计算
    4.4 锅炉对流管束热力计算
    4.5 省煤器热力计算
    4.6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
    4.7 校核燃烧的热力计算及锅炉优化
        4.7.1 校核燃料的燃烧特性
        4.7.2 校核燃料的热量计算
        4.7.3 锅炉结构的优化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锅炉优化后通风阻力计算
    5.1 烟道的阻力计算
    5.2 风道阻力计算
    5.3 锅炉设备的通风计算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锅炉试验验证
    6.1 试验目的
    6.2 试验方法及仪器
    6.3 试验条件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B 空气、烟气的焓温表

(10)炼化企业燃油锅炉掺烧干气改造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内炼厂干气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1.1.2 国内某炼化企业干气的特性
        1.1.3 燃油锅炉掺烧干气对炼化企业自备电厂的意义
    1.2 燃油锅炉的改造技术现状综述
        1.2.1 燃油锅炉的改造技术
        1.2.2 燃气锅炉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3.1 文献调研
        1.3.2 归纳、分析与推理
        1.3.3 定性和定量结合法
    1.4 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220t/h燃油锅炉掺烧干气改造介绍
    2.1 改造前 220t/h燃油锅炉的设备概况介绍
    2.2 改造前 220 t/h燃油锅炉的锅炉控制逻辑概况介绍
    2.3 220t/h燃油锅炉改造的情况
第三章 220t/h燃油锅炉改造的热力核算
    3.1 锅炉热力计算概述
    3.2 燃料的理论空气量
    3.3 锅炉的热效率
        3.3.1 锅炉机组的热平衡
        3.3.2 锅炉机组的性能计算
    3.4 220t/h燃油锅炉改造热力计算原始数据
        3.4.1 220t/h燃油锅炉原始设计主要参数
        3.4.2 燃料特性
    3.5 220t/h燃油锅炉干气掺烧比的热力参数限制条件
    3.6 220t/h燃油锅炉热力核算说明
        3.6.1 炉内换热计算方法
        3.6.2 对流换热计算方法
    3.7 关于油气混烧热力计算的几点说明
        3.7.1 油气混烧对炉内换热的影响
        3.7.2 油气混烧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3.8 220t/h燃油锅炉掺烧干气不同工况的热力核算
第四章 新型油气燃烧器的设计选型
    4.1 燃油燃气混合燃烧理论
        4.1.1 燃油燃烧特点
        4.1.2 燃气燃烧特点
        4.1.3 燃油燃气混合燃烧特点
    4.2 新型油气燃烧器的设计分析
        4.2.1 新型油气燃烧器结构及布置
        4.2.2 干气枪烧咀的计算
    4.3 锅炉燃气掺烧比的限制条件
第五章 改造后 220t/h燃油燃气锅炉的效率测试
    5.1 燃油锅炉原设计参数
    5.2 改造后锅炉效率测式
        5.2.1 改造后锅炉的热效率计算
第六章 改造前后 220t/h燃油锅炉运行情况分析
    6.1 改造前锅炉的启动与运行情况
        6.1.1 改造前锅炉的启动
        6.1.2 改造前锅炉的运行概况
    6.2 改造后锅炉的运行情况
        6.2.1 改造后干气系统的投用
        6.2.2 干气联锁
    6.3 新型油气燃烧器改造后的运行
        6.3.1 干气枪的投运
        6.3.2 锅炉全烧干气工况
        6.3.3 锅炉油气混烧工况
第七章 220t/h燃油锅炉改造后运行问题分析及改进
    7.1 燃油锅炉改造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7.1.1 燃烧调整困难
        7.1.2 干气枪操作问题
        7.1.3 干气流量的不稳定
        7.1.4 锅炉本体振动影响负荷分析
        7.1.5 干气量波动对锅炉安全的影响
        7.1.6 干气枪堵塞原因分析
    7.2 燃油锅炉改造后的运行优化
        7.2.1 全干气工况的配风优化
        7.2.2 油气混烧优化
    7.3 220t/h燃油锅炉改造经济性简要分析
结论与展望
    该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该论文的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蒸汽锅炉出力负荷在锅炉烟尘测试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燃油(气)工业锅炉简单测试中锅炉出力的估算方法[J]. 李永红. 西部特种设备, 2021(03)
  • [2]计及安全经济性的全工况烟温能耗特性与吹灰优化[D]. 郭培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电站锅炉燃烧和SCR脱硝系统一体化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D]. 康俊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电厂燃煤锅炉热效率智能软测量与能耗分布诊断方法研究[D]. 李宗琪.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5]CFB机组变煤质最大出力预测研究[D]. 张奇月. 东南大学, 2020(01)
  • [6]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控系统设计[D]. 苗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5)
  • [7]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系统研究[D]. 陆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8]联合循环热力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D]. 赵鲤. 东南大学, 2019(05)
  • [9]生物质成型燃料(BMF)链条锅炉设计与优化[D]. 彭育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10]炼化企业燃油锅炉掺烧干气改造分析与研究[D]. 黄良进.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蒸汽锅炉输出负荷在锅炉冒烟试验中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