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试验致心律失常一例

普萘洛尔试验致心律失常一例

一、心得安试验致心律失常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明[1](2007)在《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文中提出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其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则是导致猝死的原因,这些是造成当今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祖国医学虽无“心律失常”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证侯治疗的描述却很多,散见于论述“心悸”、“怔忡”、“眩晕”、“疾脱脉”、“厥证”、“脱证”、“胸痹”等证的文献中。这些文献记载了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独到认识及丰富的诊疗经验。建国以来,广大医学工作者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防治做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并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且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本论文收集1949~2006年与心律失常有关的中医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第一节,概要介绍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二至第七节,分别从辨证论治、单方复方、针灸推拿、气功、饮食、音乐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各种方法,其中既介绍一般治法和着名老中医的经验,也介绍不同医家对本病独到认识,从而从不同角度深化和丰富了心律失常的证治。第三部分为第八节,介绍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本论文以中医治法为主,兼顾中西医结合研究,力求全面反映建国以来中医研究心律失常的水平。

刘桂芬,罗云,蔡平[2](1997)在《心律平所致心律失常20例报道》文中指出心律平(Propafenone,PF)为Ic类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我们应用国产PF片剂、针剂治疗心律失常234例,有效率86.4%.经临床观察,发现PF所致心律失常20例占8.55%.1 临床资料本组PF所致心律失常20例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10例占4.3%;I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占2.56%;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各1例,各占0.43%;心室颤动2例占0.85%.1.1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男4例,女6例,年龄23~76岁,平均54.6岁.病因:冠心病7例,病毒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各1例.心律失常类型:频发或多源室早4例,频发房早和短阵房速4例,阵发性房颤2例.用法:8例单服PF300~600mg/d,1例口服加静脉滴注,1例肥厚型心肌病系心得安与PF合用.窦缓出现时间为用药后3~14天,在停药、减量和口服654-2后,最短6小时,最长3天,心率恢复正常.

王金铭,张翠娥[3](1997)在《某些严重的用药矛盾反应》文中研究表明某些严重的用药矛盾反应山东省滨州地区医院(256610)王金铭张翠娥编者按: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一些用药的严重矛盾反应,这些反应虽是个别的,特殊的,或是药物的副反应或过敏,或用药不当,但很值得一读。藉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以求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病情的轻...

苏焕臣[4](1976)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的应用及进展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β-受体阻断剂是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心血管药物,其应用范围正日益扩大,不论从疗效上以及其药理学的理论上均受到注意。近十五年来,国外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文献,记录了世界各国的大量临床经验,已有多篇文献和专着进行过综述。国内临床也开始应用。现仅就近年推荐使用的一些β-受体阻断剂综合加以介绍,供参考。β-受体阻断剂一词起源于1948年,Ahlquist将肾上腺素能受体按其对一系列儿茶酚胺

杨琪[5](1976)在《正常人运动时及运动后心电图波形的逐步改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文报道正常人从休息到最大运动量,直到恢复阶段的完整心电图定量变化。对56名年龄从23~65岁的健康人,采用Frank改良式导联,记录其休息、踏车运动及运动后恢复时的心电图,用电子计算机分析以下的项目:(1)P波最高峰到QRS波开始

张庆,李刚,吴林[6](2018)在《原发性长QT综合征3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s,LQTS)指多种病因导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异常,复极时间延长,表现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并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晕厥或猝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获得性和原发性两种。获得性LQTS可因电解质异常(低钾、低钙等)、药物或器质性心脏病等引起。原发性遗传性LQTS由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引起,人群发生率为1/10000~1/2500,目前已确定20种亚型,最常见是1、2和

陈旭华[7](2012)在《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患者术后的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全部患者,通过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及调阅患者的ICD内存储的数据,了解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IC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工作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8~78(41.5±15.8)岁,随访时间8~84(37.0±20.6)个月,无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21例(48.8%)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其中有5例(13.9%)患者发生的室速/室颤事件属于不适当的识别,1例患者在植入ICD后发生未识别事件。经ICD共记录到室速/室颤事件382次,植入ICD后首次发生室速/室颤事件的时间为术后1~36(6.4±8.9)个月,84.6%的室速/室颤事件发生于1年内。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381次,同步电复律83次,高能量除颤34次。对于ICD内记录到的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室速事件的总成功率为51.6%。不适当的治疗事件在ICD治疗事件中所占的比例为47.6%。共计237次不适当的治疗事件中,T波过度感知为最主要的原因。共有3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了“放电风暴”现象,其中2例是由于ICD不适当的识别所致,并导致其中1例患者出现电池提前耗竭。[结论]遗传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高。多数二级预防患者在ICD植入后1年内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二级预防植入ICD可有效预防患者猝死,相比之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肯定,但应高度重视预防ICD不适当的识别/治疗事件及电风暴现象的发生。

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王成,田杰,李小梅,杜军保,李奋,李渝芬,汪翼,易岂建,陈新民,袁越,黄国英,程佩萱[8](2008)在《小儿心脏期前收缩诊断和治疗若干临床热点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王成,田杰,孙景辉,李小梅,杜军保,李奋,吴铁吉,陈新民,袁越,黄国英,程佩萱[9](2007)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提出

张乾忠,马沛然,王琍,田杰,孙锟,陈新民,汪翼,杜军保,杜忠东,李小梅,李渝芬,吴铁吉,金梅,易岂建,周同甫,桂永浩,钱永如,黄国英,韩玲[10](2003)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认为

二、心得安试验致心律失常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得安试验致心律失常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1.1 心律失常的病因
    1.2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3 心律失常的分类
        1.3.1 按心律失常速率分类
        1.3.2 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3.3 激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1.4.1 心律失常诊断概述
        1.4.2 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要点
    1.5 治疗
    1.6 预后
2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1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2.1.1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的生理功能
        2.1.1.1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1.1.2 心脏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关系
        2.1.2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2.1.2.1 感受外邪
        2.1.2.2 情志所伤
        2.1.2.3 饮食失调
        2.1.2.4 房劳过度
        2.1.2.5 它病失养
        2.1.2.6 药物影响
        2.1.3 现代中医对心律失常病因病机认识举例
        2.1.3.1 本虚
        2.1.3.2 标实
        2.1.3.3 从肝、脾、肺三脏论述心律失常
    2.2 心律失常的辨证论治
        2.2.1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2.2.1.1 整体论治
        2.2.1.2 调理阴阳
        2.2.1.3 扶正祛邪
        2.2.1.4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2.2 心律失常的辨证要点
        2.2.2.1 辨惊悸、怔忡
        2.2.2.2 辨病变的虚实兼夹
        2.2.2.3 辨脏腑的虚损程度
        2.2.2.4 辨脉象
        2.2.3 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论治
        2.2.3.1 虚证类
        2.2.3.2 实证类
    2.3 现代中医治疗心律失常举例
        2.3.1 中医辨证分型
        2.3.1.1 北京魏执真将心律失常分快速型和慢速型
        2.3.1.2 北京马胜兴等分标本论治
        2.3.1.3 北京徐承秋等将分三型论治
        2.3.1.4 山西原明忠等分三型论治
        2.3.1.5 广州陈镜合三型论治
        2.3.1.6 山东邵念方分六型论治
        2.3.1.7 上海丁学屏辨治八法
        2.3.1.8 湖南张自强将早搏分七型论治
        2.3.2 病证结合专方专药
        2.3.2.1 着眼于气、血、痰、瘀
        2.3.2.2 着眼于心肾
        2.3.2.3 着眼于心脾(胃)
        2.3.2.4 着眼于心肝
        2.3.2.5 温阳益气治病窦
        2.3.2.6 其他
    2.4 关于心律失常脉象的辨析
        2.4.1 迟脉
        2.4.1.1 祖国医学关于“迟脉”的记载
        2.4.1.2 “迟脉”的特征
        2.4.1.3 属于“迟脉”的心律失常
        2.4.1.4 “迟脉”辨析
        2.4.2 缓脉
        2.4.2.1 祖国医学关于“缓脉”的记载
        2.4.2.2 “缓脉”的特征
        2.4.2.3 可见“缓脉”的心律失常
        2.4.2.4 “缓脉”辨析
        2.4.3 数脉
        2.4.3.1 祖国医学关于“数脉”的记载
        2.4.3.2 “数脉”的特征
        2.4.3.3 表现为“数脉”的心律失常
        2.4.3.4 “数脉”辨析
        2.4.4 疾脉
        2.4.4.1 祖国医学关于“疾脉”的记载
        2.4.4.2 “疾脉”的特征
        2.4.4.3 表现为“疾脉”的心律失常
        2.4.4.4 “疾脉”辨析
        2.4.5 促脉
        2.4.5.1 祖国医学关于“促脉”的记载
        2.4.5.2 “促脉”的特征
        2.4.5.3 表现为“促脉”的心律失常
        2.4.5.4 “促脉”辨析
        2.4.6 结脉
        2.4.6.1 祖国医学关于“结脉”的记载
        2.4.6.2 “结脉”的特征
        2.4.6.3 表现为“结脉”的心律失常
        2.4.6.4 “结脉”辨析
        2.4.7 代脉
        2.4.7.1 祖国医学关于“代脉”的记载
        2.4.7.2 “代脉”的特征
        2.4.7.3 属于“代脉”的心律失常
        2.4.7.4 “代脉”辨析
        2.4.7.5 结、代辨析
        2.4.8 涩脉
        2.4.8.1 祖国医学关于“涩脉”的记载
        2.4.8.2 “涩脉”的特点
        2.4.8.3 表现为“涩脉”的心律失常
        2.4.8.4 “涩脉”辨析
    2.5 试论宗气与心律失常
        2.5.1 宗气的生成、运行及功能
        2.5.1.1 宗气的生成、运行
        2.5.1.2 宗气功能
        2.5.2 宗气与心肺
        2.5.3 着眼于心肺、宗气治疗心律失常
        2.5.3.1 升陷汤
        2.5.3.2 生脉散
        2.5.3.3 补益宗气以防治老年心律失常
3 现代中医专家治疗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经验
    3.1 邓铁涛
    3.2 祝谌予
    3.3 陈可冀
    3.4 郭士魁
    3.5 岳美中
    3.6 施今墨
    3.7 赵冠英
    3.8 丁光迪
    3.9 傅宗翰
    3.10 奚凤霖
    3.11 周仲瑛
    3.12 朱良春
    3.13 华明珍
    3.14 严世芸
    3.15 姜春华
    3.16 黄文东
    3.17 朱锡祺
    3.18 何立人
    3.19 张伯臾
    3.20 陈泽霖
    3.21 周次清
    3.22 张珍玉
    3.23 万友生
    3.24 林钟香
    3.25 王键
    3.26 张国伦
    3.27 周宜轩
4 心律失常的单味药治疗
    4.1 苦参
    4.2 黄连
    4.3 青皮
    4.4 附子
    4.5 人参
    4.6 细辛
    4.7 延胡索
    4.8 葛根
    4.9 炙甘草
    4.10 冬虫夏草
    4.11 山豆根
    4.12 常山
    4.13 万年青
    4.14 山楂
5 心律失常的复方治疗
    5.1 古方化裁
        5.1.1 炙甘草汤
        5.1.2 生脉散
        5.1.3 温胆汤
        5.1.4 血府逐瘀汤
        5.1.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1.6 苓桂术甘汤
        5.1.7 归脾汤
        5.1.8 补阳还五汤
        5.1.9 天王补心丹
        5.1.10 银翘散
        5.1.11 桃仁红花煎
        5.1.12 麻黄附子细辛汤
        5.1.13 桂枝附子汤加味
        5.1.14 参附汤
    5.2 自拟方
        5.2.1 缓慢性心律失常
        5.2.1.1 增率汤
        5.2.1.2 温阳复脉汤
        5.2.1.3 五参汤
        5.2.1.4 益心温肾快脉汤
        5.2.1.5 复脉养心汤
        5.2.1.6 缓率平汤
        5.2.1.7 定悸复脉汤
        5.2.1.8 病窦转复汤
        5.2.1.9 增脉汤
        5.2.1.10 加味参附桂甘汤
        5.2.2 快速性心律失常
        5.2.2.1 交泰丸
        5.2.2.2 稳脉汤
        5.2.2.3 霍参汤
        5.2.2.4 苦参消早汤
        5.2.2.5 振心复脉汤
        5.2.2.6 益心方
        5.2.2.7 宁心汤
        5.2.2.8 平心定率汤
    5.3 成方
        5.3.1 参附芪注射液
        5.3.2 稳心灵
        5.3.3 舒心平胶囊
        5.3.4 心律安胶囊1 号
6 心律失常的针灸与推拿治疗
    6.1 心律失常的针灸治疗
        6.1.1 毫针治疗
        6.1.1.1 辨证分型治疗
        6.1.1.2 针刺特定穴位
        6.1.2 其他针法治疗
        6.1.2.1 耳针
        6.1.2.2 腕踝针
        6.1.2.3 穴位注射
        6.1.2.4 磁性皮内针
        6.1.3 针灸综合疗法
    6.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分析与评价
        6.2.1 各种针法治疗本病概况
        6.2.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6.2.3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规律
        6.2.3.1 取穴
        6.2.3.2 毫针手法
        6.2.3.3 针刺频刺及疗程
    6.3 心律失常的推拿治疗
        6.3.1 推拿手法为主治疗心律失常
        6.3.1.1 按摩背俞穴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
        6.3.1.2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
        6.3.1.3 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
        6.3.1.4 颈部分区推拿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
        6.3.2 推拿和其他疗法综合运用治疗心律失常
        6.3.2.1 推拿结合水针治疗脊柱性心律失常
        6.3.2.2 推拿等综合治疗脊源性心律失常
        6.3.2.3 推拿牵引治疗颈椎病合并心律失常
7 心律失常的其他治疗及护理
    7.1 心律失常的食疗
        7.1.1 辨证施食
        7.1.1.1 心神不宁
        7.1.1.2 心血不足
        7.1.1.3 气阴不足
        7.1.1.4 心阳虚衰
        7.1.1.5 痰湿阻滞
        7.1.1.6 瘀血阻滞
        7.1.2 心律失常的素菜水果治疗
    7.2 心律失常的音乐疗法
        7.2.1 音乐疗法运用于心律失常简析
        7.2.1.1 心动过速
        7.2.1.2 心动过缓
        7.2.2 音乐治疗运用的一些注意事项
    7.3 心律失常的护理
        7.3.1 一般护理
        7.3.2 心理护理
        7.3.3 医疗体育
8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8.1 舌象及理化指标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8.1.1 舌象客观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8.1.2 理化指标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8.1.2.1 理学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8.1.2.2 心律失常与血液流变的关系
        8.1.2.3 心律失常与心电图的关系研究
    8.2 抗心律失常的方药研究
        8.2.1 炙甘草汤
        8.2.2 桃核承气汤
        8.2.3 血府逐瘀汤
        8.2.4 宁心复脉合剂
        8.2.5 甘草三参合剂
        8.2.6 心宝
    8.3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8.3.1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治疗
        8.3.2 病窦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8.3.3 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治疗
        8.3.4 心动过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8.3.5 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8.3.6 心房纤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问题
2 各项指标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2.1 心电图检查
        2.1.1 心电图改变是否为诊断VMC的必备条件
        2.1.2 对诊断心肌炎更有意义的心电图改变
        2.1.3 Holter的诊断价值
    2.2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
        2.2.1 心肌酶谱增高是否就一定提示存在着心肌损伤?若心肌酶谱正常能否除外心肌炎?
        2.2.2 心肌酶谱中哪些酶对诊断意义更大, 为什么要强调检测同工酶?
    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 心脏核素检查的价值
3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征
    3.1 VMC的临床分型
    3.2 暴发型心肌炎的概念、临床特征和诊断
4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
5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5.1 确诊前除外有关疾病的意义
    5.2 与DCM的鉴别
6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进展及几个具体问题
    6.1 病原学治疗
    6.2 营养心肌及抗氧化治疗
    6.3 免疫调节剂的适应证及具体用法
    6.4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用法
    6.5 心律失常的处理
    6.6 暴发型VMC抢救要点

四、心得安试验致心律失常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 李志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2]心律平所致心律失常20例报道[J]. 刘桂芬,罗云,蔡平. 临床荟萃, 1997(05)
  • [3]某些严重的用药矛盾反应[J]. 王金铭,张翠娥.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02)
  • [4]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的应用及进展概况[J]. 苏焕臣. 医药工业, 1976(02)
  • [5]正常人运动时及运动后心电图波形的逐步改变[J]. 杨琪.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心血管疾病分册, 1976(04)
  • [6]原发性长QT综合征3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张庆,李刚,吴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05)
  • [7]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D]. 陈旭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5)
  • [8]小儿心脏期前收缩诊断和治疗若干临床热点问题[J]. 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王成,田杰,李小梅,杜军保,李奋,李渝芬,汪翼,易岂建,陈新民,袁越,黄国英,程佩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09)
  • [9]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 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王成,田杰,孙景辉,李小梅,杜军保,李奋,吴铁吉,陈新民,袁越,黄国英,程佩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10)
  • [10]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J]. 张乾忠,马沛然,王琍,田杰,孙锟,陈新民,汪翼,杜军保,杜忠东,李小梅,李渝芬,吴铁吉,金梅,易岂建,周同甫,桂永浩,钱永如,黄国英,韩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10)

标签:;  ;  ;  

普萘洛尔试验致心律失常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