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皮肤”与林业生产

“受伤的皮肤”与林业生产

一、“伤皮”与林业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郭琦钰[1](2020)在《黑河市红松根朽病对其主干燃烧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东北亚地区极具生态价值的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树种之一。红松根朽病是由蜜环菌(Arimillariella mellea)引起,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受到影响,树冠稀疏,树干基部肿大后期伴随流脂,这使其木材成分发生改变,对林木生长和林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患病树木表现为更加易燃,林分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加大。本文以黑龙江省黑河市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发病林分,因红松根朽病患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干基部和根部,故对红松患重病主干、轻病主干和无病主干分别进行采样,并依照其病症分别对其主干由下至上分成三个部分即树根部、树基部、树干部。将其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测定红松油脂含量,参照国家行业标准测定红松成分含量,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红松燃烧性,基于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性,具体结果如下:1、根朽病对红松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有机溶剂抽出物和碱抽出物的含量、综纤维素、木素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重病红松和轻病红松三个部位水分含量均低于无病红松,含水率是影响燃烧速度的直接因素,如若燃烧,患病红松的燃烧速度加快;重病红松三个部位的灰分含量最低,分别为0.24%、0.15%、0.24%,灰分是影响可燃物放热的因素之一,灰分含量越少其参与燃烧的物质越多,发热量相对越高;抽提物对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有重大贡献,并且也是影响可燃物放热的因素之一,患病红松树体内有机溶剂抽出物和碱抽出物的含量较高,红松的腐朽程度大大增加,并且还增加了参与燃烧的可燃物量与放热量;重病红松三个部位的综纤维素含量显着低于轻病红松与无病红松的综纤维素含量。而轻病红松的综纤维素含量略低于无病红松,无病红松阻燃效果好,而患病红松当燃烧加温到高温时是可燃物挥发物的主要提供者;患病红松木素含量均低于无病红松,而木素是无焰燃烧的主要承担者,故患病红松着火后相对于无病红松不易保持阴燃状态。2、重病红松和轻病红松的油脂百分比分别为7.83%和2.5%,比无病红松油脂百分比分别高出近6%与2%,根朽病显着提高了患病红松树体内的油脂含量,促使其演变为易燃林的同时,一旦发生火情,极易引发树干火和树冠火。3、重病红松三个部位点燃时间分别为16s、10s和14s,比无病红松三个部位的引燃时间缩短近8s,患重病红松更易点燃,其中轻病比无病相对易燃。不同部位红松的热释放速率(HRR)峰值显示,重病红松三个部位平均的热释放量为154 kW/m2,而轻病红松与无病红松的峰值为125 kW/m2与112 kW/m2,重病红松的热释放量高于轻病红松与无病红松。有效燃烧热(EHC)的分析也说明重病红松最易燃烧,且释放的热量最大,而无病红松和轻病红松燃烧则比较缓慢。不同部位红松的火发生指数(FPI)表明无病红松的抗火能力较强,而患病红松的抗火能力较弱,即为易燃树,若发生火灾,容易导致火势蔓延,这与患病红松树体内的油脂等其他可燃物量较高有关。

江小牛[2](2019)在《林木价值损失评估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立足于当前林木价值损失评估现状,分析了木材价格标准、评估方法等林木价值损失评估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对林木完全灭失、林木死亡、林木损伤3种情况提出评估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评估方法在实际案件中的具体应用加以阐述,力求为林木资源受损案件的定案处罚提供参考。

王志敏[3](2019)在《五个圆柏品种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圆柏优良品种无性快繁中生根时间长、生根不整齐和生根率偏低的问题,以五个圆柏品种’蓝塔’ Sabina chinensis’Lanta’、’叠翠’Sabina chinensis’Diecui’、’峰桧’ Sabina chinensis ’Fenggui’、’绒团’ Sabina chinensis ’Rongtuan’、’金花’ Sabina chinens ’Jinhua’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四种生长调节剂种类(ABT-1、IBA、NAA、IBA:NAA=2:1)、每种生长调节剂五个不同浓度(50、100、200、500、1000mg·L-1)对生根类型和生根指标的影响;开展了’蓝塔’扦插基质和不同树龄对生根的影响以及圆柏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解剖学、生理学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扦插繁殖技术研究(1)’蓝塔’、’叠翠’、’峰桧’、’绒团’、’金花’五个圆柏品种生根指标隶属函数值最高处理分别为 1000 mg·L-1 IBA:NAA=2:1 速蘸 10s(0.678)、200 mg·L-1 IBA:NAA=2:1 浸泡 4h(0.685)、1000mg·L-1 IBA:NAA=2:1 速蘸 10s(0.497)、100mg·L-1 IBA:NAA=2:1 浸泡 4h(0.378)、500 mg·L-1 NAA 浸泡 4h(0.494)。(2)圆柏当年生枝条扦插以愈伤生根为主,皮部生根为辅,混合生根最少。(3)各品种遗传特性差异大,其中’叠翠’生根率最高,’绒团’生根率最低。(4)’蓝塔’扦插基质:珍珠岩>河沙>河沙:草炭=1:1>河沙:草炭:珍珠岩=1:1:1;10年生、25年生和35年生树龄对扦插生根效果影响不显着。2.生根过程中解剖学研究(1)圆柏生根缓慢且参差不齐。(2)五个圆柏品种的茎段切片中都未发现阻碍生根的厚壁环状细胞。(3)’蓝塔’具有多位点先成不定根原基,但其生根方式仍以诱导生根为主且为多位点诱导出根。3.生理学指标研究(1)可溶性糖、淀粉对圆柏的扦插生根的影响不显着,可溶性蛋白对圆柏扦插生根的影响显着。(2)根据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可将圆柏生根大致分为愈伤组织诱导期(0-20天)、愈伤组织形成期(20-40天)、不定根诱导期(40-60天)、不定根形成期(60-80天)、不定根伸长期(80天之后)。(3)圆柏扦插生根过程中PPO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POD规律明显且主要作用于生根前期,0-20天迅速上升、20-40天急剧下降。(4)IAA、ZR、IAA/ABA、IAA/ZR对’叠翠’扦插生根的影响不显着,ABA、GA3、IAA/GA3的影响显着且主要作用于扦插后0-40天。IAA高于ABA,低于ZR和GA3时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5)POD活性和内源激素主要调控不定根的形成而非生长。通过对生根过程中插条形态、插条基部横切面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从解剖学、生理学两方面探讨了圆柏扦插生根机理。

任健[4](2019)在《中国古代文学蔷薇意象与题材研究》文中认为花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意象类型。而蔷薇,又是这一意象类型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意象。本文即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蔷薇题材文学作品入手,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蔷薇意象书写,兼略论与蔷薇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化现象。论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论述了蔷薇的名实、植物资源与园艺栽培等问题,第二章至第五章属于对蔷薇题材文学与意象作品的研究,第六章则属于与蔷薇有关的古代文化生活研究。蔷薇之名的出现不应早于东晋,而“墙蘼”这个名称最早也不是专指蔷薇。中国古代对“蔷薇”、“玫瑰”、“月季”有较为明显的区分,这样就限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蔷薇在古代的分类标准有颜色、形状、地域等;其分布范围非常广,南可到两广、台湾,东可至吴浙、福建,西可抵四川、陕西,北可达北京、沈阳。蔷薇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南朝齐梁时期,其实用价值则有药用、食用、制香等多种。无论从作品数量、质量还是从文体分布、名家创作等角度来看,蔷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较为重要的花卉植物意象。从历史发展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蔷薇题材文学的萌芽与出现期,唐宋为其发展与繁荣期,元明清则是其继承与新变期。中国古代对于蔷薇形象之关注重点,经历了从“枝叶”到“色彩”再到“气味”的发展过程。此外,蔷薇的“习性美”一直受到文人关注,这主要指其“易栽种”、“性喜水”、“逢春开”的植物习性。蔷薇作为一种观赏花卉,其形态往往被比喻为美人,这是其神韵美的体现。而日、月、风、雨对蔷薇审美也有不同的影响。蔷薇意象所包含的情感意蕴比较复杂。首先,蔷薇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古人在观赏时便会产生携手同赏的欢乐或独自观赏的孤寂。蔷薇花落往往意味着春天逝去,所以会使诗人产生伤春伤时之感,这种感觉也表现为思妇闺怨之情。蔷薇花落还意味着花朵生命的终结与美好事物的消逝,因此蔷薇还可用来抒发物是人非之感。蔷薇生长在野外时不易被人赏识,故而蔷薇也可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幽怨,同时也可表现淡泊隐逸的情怀。红、紫蔷薇象征荣华富贵,黄蔷薇则象征纯洁高尚的人格。蔷薇有刺,可以钩住衣服,表达别情离情;也可指外表华丽实则暗藏杀机的小人。蔷薇常易经受风雨的洗礼、波浪的摧折,诗人常以之自比抒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总之,蔷薇意象的情感意蕴有两面性、复杂性的特点。第五章选取四个专题深度分析蔷薇题材及意象的文学作品或意象。白居易的咏蔷薇诗,其艺术风格包括注重色彩感、描写人格化以及对比的连用,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使蔷薇这一花卉植物再一次进入文学家们的创作视野,开拓了咏蔷薇诗的新的发展。蔷薇题材赋体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也许并没有突出的地位,但还有它的文学价值。它填补了咏物赋没有咏蔷薇这一题材的空白,从表现手法与描写内容层面与咏蔷薇诗歌相比有了新变,体现出作者对蔷薇的赞美及美好人格的追求。“蔷薇洞”、“蔷薇架”是两个特殊的意象。“蔷薇洞”之典故的要素共有四个:谢安、东山、携妓、游宴。因此文学作品中用到“蔷薇洞”这一典故时,想要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思想也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不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无奈及对谢安的仰慕、渴望归隐山林的出世之心、对携妓传说的戏用、对游宴之乐的表达。“蔷薇架”在古典戏曲、小说中往往有“藏身”、“偷窥”、“私会”等作用,从而推动情节发展。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蔷薇意象主要在《笑林广记》、《池北偶谈》、《庸盦笔记》中各有一处,或生动有趣,或富有文化价值。蔷薇与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首先,中国古代园艺中的蔷薇景观主要有蔷薇架、蔷薇屏等形式。其次,古代物质文化生活中,蔷薇在食用、药用上有较大价值,其独特的物候意义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蔷薇叶还在养蚕活动中扮演角色,而花市中蔷薇也是重要的花卉产品,价格不菲。最后,蔷薇水与中国古代香文化有关,蔷薇水的范围小于蔷薇露,蔷薇水的制法主要有“采露法”、“蒸馏法”,与人们日常的盥洗活动密不可分。

鲁明新[5](2018)在《当代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成因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武陵山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东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一片新月形的低山丘陵地带。由于这一地区地表崎岖不平、山河交错、河谷分切,以至于生态类型复杂多样。代表性的生态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此外,还错杂分布着湿地生态系统与疏树草地生态系统。凡属于喀斯特山区,则呈现为藤乔丛林生态系统。由此,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土家族、壮族、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所生息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而形成的生计方式为“多业态复合经营”。具体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农林牧副等产业总是表现为多样复合运行。其中油茶、茶叶、白蜡、五倍子等林副产品的产出,总是和用材林、大田农业、畜牧业一并展开,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却又各有侧重。这一地区的油茶产业则是“多业态复合经营”的高效产业之一。实施“多业态复合经营”,特别是用材林和林副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对其进行连片经营、封闭式管理、持续性投入以及综合利用。故而所产出的产品也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强调的是,油茶产业自古既是武陵山区人们的重要经济支柱,又是当地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兴盛之状;然而近年来,武陵山区油茶产业却逐渐走向衰落。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该地区油茶产业不断走向衰落的局势,所持的观点与对策长期未能形成共识。其中,多将产业衰落的主因归结于生产技术落后、投入资本不足,以及有效管理制度的缺失等。但如果就该地区的油茶产业盛衰历史而言,此类认识和观念有明显的认识偏颇。因此,面对众多纷杂的原因时,通过对武陵山区中的花垣县麻栗场村与永顺县长光村油茶产业盛衰过程研究,结合比较汰选法,将以上观点在时空方面、文化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逐一同发展油茶产业的上述四项前提进行比对。得出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主因在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未能及时依据油茶产业属性完善此项生产制度,以至于林权碎片化日趋严重并普遍蔓延。这才是该产业衰败的关键原因。为此,如何促使联产责任承包制与林副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机结合,便成了当下复兴油茶产业急需深思的关键问题。复兴油茶产业的过程中首先需在观念上做出必要的反思和调整,如若不然该产业便难以重现辉煌。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要寻找出精准的复兴对策,只能从油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利用政策的杠杆、借助当下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这一地区成立油茶产业合作社,助推其进行企业化转型,实行企业化管理、最终实现连片经营。才是切实可行的复兴武陵山区油茶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才能有效的助推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致富。

狄维浩[6](2017)在《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得以提升的同时,更为关注生存环境建设,国家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大量展开生态林建设活动,近年来,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1],进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活动,相应的森林建设补偿制度也逐步开始实施。所以,本文从生态林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的内容有民勤生态林树种组成、立地条件及其变化、经营管理途径与措施等方面。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和访问掌握现有生态林组成、立地条件及其变化对林木生长与功能发挥的影响,应用生物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综合分析栽培管理途径与措施对林木和环境的作用,寻找制约因素,总结成功经验,集成促进生态林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民勤县生态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封育围栏缺乏有效管理,造林设计不合理,造林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较大,造林后缺乏抚育管理,病虫害发生严重等。分析了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影响因素,包括认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历史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的生态林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相关的发展启示,包括:改善政府的职能、提升科技创新、构建检测体系以及开发特色经济。探寻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发展的路径,包括:制定完善的生态林建设规划、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临场的建设工作、加大建设的资本投入、提升生态林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的构建。

郗立新,文彩芳,赵珊,陈珍容,卓利苗,杨光友,颜其贵,郑从军,王洪永,夏中林[7](2016)在《圈养林麝养殖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陕西镇坪、四川宝兴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共采集124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分离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镇坪34株,宝兴26株。两个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伤口脓汁>死亡林麝组织器官>伤皮>鼻拭子>土壤>粪便>尿液>空气,且镇坪比宝兴的总检出率高。所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趋于一致,都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严重耐药。

王斌,张军鹏,施彬,聂艳丽[8](2016)在《桤木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桤木属植物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床播种育苗和枝条扦插繁殖。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主要桤木的繁育技术研究现状,借鉴其他桤木快速繁育的手段,提出了一些优良桤木快速繁育的新思路,以期为桤木人工用材林的发展提供出路。

崔金秋[9](2016)在《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绿化技术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花卉和苗木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大庆市的花卉苗木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同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对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以及主要绿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为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以及城市绿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结果如下:1、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调查分别对不同花卉、苗木品种在不同区县的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分析。截至2015年7月,鲜切花在肇源县的种植面积最大;盆栽花卉在让胡路区的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红岗区;种苗花卉在让胡路区的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肇州县;食用和药用花卉主要分布在红岗区,主要体现在茶菊花方面;工业花卉主要分布在林甸县,林甸县种植的万寿菊;让胡路区的草坪繁殖最多。让胡路区的花卉产业发展最好,其次是红岗区。花卉产业的种植面积以及产值总体呈下滑趋势。苗木品种在大庆市的分布情况,截至2015年7月,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落叶灌木在杜蒙县和让胡路区的种植面积最大;常绿灌木在肇州县的种植面积最大;落叶藤本在林甸县的种植面积最大。苗木产业在让胡路区和杜蒙县发展最好。落叶苗木的区县种植面积比常绿苗木区县种植面积大,其中落叶灌木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区县最多。落叶藤本种植面积最小。并且对大庆市主要苗木近四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2012年到2015年四年期间大庆市主要苗木的需求量变化和价格变化进行比对分析,整体情况来看,从需求量上和价格上都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投资情况和效益分析,截至2015年,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发展建设投资总额为21.544亿元,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净产值达到4.227亿元。2、大庆市主要绿化技术调查大庆市主要绿化技术大树移植,大树移植的主要技术步骤包括:断根缩坨、挖掘及包装、运输和栽植以及养护。对大庆市五个主要区县从2013年至2015年的大树移植情况进行了调查,让胡路区近三年的移植数量最多,其次是龙凤区,高新区最少。五个主要区县近三年移植成活率方面,让胡路区最高,其次是高新区,林甸县最低。并且对大庆市主要绿化技术大树移植树种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大庆可移植的主要乔木有13科,36种。常绿树种中樟子松成活率低于云杉。山里移植的落叶树种中山杏和稠李的成活率最高,蒙古栎最低。常绿树种春天和冬天的成活率都高于落叶树种。山里移植树的成活率低于乡村移植树的成活率,乡村移植树的成活率低于苗圃移植树的成活率。其他绿化技术方面,大庆地区其他绿化技术包括:客土栽培法、渗管排盐法、挖掘排水沟法、滴流法、隔离法和地面抬高法。应用方面,客土栽培法和滴流法最受城市绿化施工者们的欢迎。渗管排盐法和隔离法被运用的最少,但是渗管排盐法和隔离法在树木成活率的保证方面效果最好。总之,加强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和绿化行业的研究对于规范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和绿化行业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金泓旭[10](2016)在《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文中指出森林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健康的森林资源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纽带。在当今全球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的大背景下,生态公益林作为林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效能的显现以及发挥备受关注。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国内森林状况评测和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制定的关键。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与森林健康的耦合性,能够为进一步对森林指标筛选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确立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对维系生态系统平衡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益林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学和森林经理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森林资源的结构特点及存在问题,从影响森林健康的4个方面系统活力、群落组成、土壤特性和抵抗外力29个初选指标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体系,力求科学全面的反映林分的健康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经营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初步选定的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评价指标体系的29项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活力层中,坡位与群落层次结构的相关性极显着(P<0.05),相关系数为0.496;平均胸径与群落层次结构、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的相关性极显着(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500;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平均胸径的相关性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742;许多研究表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三者均具有独立的生态学意义,均将其保留,本文也将三项指标保留并进行下一步研究。群落结构层中,乔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与乔木层Simpson指数、乔木层Margalef指数、乔木层Pielou指数之间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781、0.511;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灌木层Margalef指数、灌木层Pielou指数之间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865、0.840;草本层Shannon-Weiner指数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草本层Margalef指数、草本层Pielou指数之间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0.657、0.585、0.725;乔木层Margalef指数与郁闭度之间相关显着(P<0.05),灌木层物种数量与灌木层盖度之间相关显着(P<0.05),相关系数为-0.574、0.603;故保留指标为郁闭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乔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草本层Shannon-Weiner指数。土壤层中,土壤全N与有机质、土壤全K与土壤全P、土壤容重与土壤全K各指标间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0.402、0.417;均保留其生态学意义,无删除指标。抗风险层中,人为干扰等级与病虫灾害等级呈弱相关性,指标均有一定代表性,故均保留。最后综合考虑确定含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等16项指标为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由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可知,健康样地为2块,占总样地数的11.11%,较健康样地有9块,占总样地数的50%;亚健康样地有7块,占总样地数的38.89%;无不健康样地。比较健康样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亚健康样地,这说明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并且具有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群落结构完整等特点。(3)通过对不同林分各综合评判结果进行赋值的方法,即健康-不健康等级分别赋值为1-4,则不同林分逐级分层次结果比较表明:针叶林健康得分为2.6273,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因其均占健康隶属度的50%以下,平均胸径与平均树高均偏低,导致单位面积蓄积量整体水平不高;针阔混交林健康得分为2.055,属于比较健康向健康状态过渡阶段。其中,平均胸径、土壤全P、土壤有机质、病虫灾害等指标健康隶属度均在90%以上,说明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稳定性较好,土壤的养分充足,物种丰富、抵抗病虫害能力强;阔叶林健康得分为2.309,郁闭度、草本层盖度、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等指标健康隶属度均50%以上,说明阔叶林透光性良好、水肥条件充足、群落结构合理、抵抗人为干扰及病虫害能力强,在森林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种林分健康排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4)根据评价结果,即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及土壤养分供应不足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经营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林分结构、幼林抚育、调整林分密度、土壤的施肥以及土壤凋落物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益林防灾检测力度和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建立动态的网络检测平台等方面提出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经营建议。

二、“伤皮”与林业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皮”与林业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黑河市红松根朽病对其主干燃烧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红松根朽病
        1.2.2 森林可燃物理化性质与分析
        1.2.3 热分析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
    2.3 植被条件
    2.4 地貌条件
    2.5 林业发展概况
    2.6 火历史
    2.7 本章小结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地设置、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3.1.1 样地设置
        3.1.2 样品采集
        3.1.3 实验样品预处理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含水率测定
        3.3.2 化学组成成分测定
        3.3.3 燃烧性能参数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可燃物组成及成分分析
    4.1 水分含量分析
    4.2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4.2.1 综纤维素含量分析
        4.2.2 木素含量分析
    4.3 次要化学成分
        4.3.1 抽提物含量分析
        4.3.2 灰分含量分析
        4.3.3 热值分析
    4.4 各成分对燃烧性贡献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燃烧性分析
    5.1 燃烧性能参数分析
        5.1.1 引燃时间分析
        5.1.2 热释放速率分析
        5.1.3 热释放总量分析
        5.1.4 质量损失分析
        5.1.5 有效燃烧热
        5.1.6 浓烟释放量分析
        5.1.7 火发生指数分析
    5.2 可燃物组成成分与火发生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林木价值损失评估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价值损失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1 木材价格不合理
    1.2 忽视受损林木价值损失
    1.3 林木价值与价值损失混淆
2 林木价值损失评估的有效方法
    2.1 规范木材价格标准
    2.2 重视受损林木价值损失
    2.3 明确林木价值与价值损失
        2.3.1 林木伤根的情况
        2.3.2 林木伤皮的情况
        2.3.3 林木伤干的情况
        2.3.4 林木伤枝的情况
3 林木价值损失评估的案例分析
4 结语

(3)五个圆柏品种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影响扦插繁殖的外因
        1.2.2 影响扦插繁殖的内因
    1.3 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
        1.3.1 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1.3.2 扦插生根的生理生化研究
        1.3.3 扦插生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 扦插技术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调查与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扦插基质和采穗母树树龄对'蓝塔'扦插的影响
        2.2.2 生长调节剂对五个圆柏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基质和母株树龄对扦插的影响
        2.3.2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2.3.3 生根类型对扦插的影响
        2.3.4 品种对扦插的影响
3 扦插生根解剖学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根过程中外部形态观察
        3.2.2 生根过程中解剖学观察
    3.3 讨论与小结
        3.3.1 愈伤组织与生根的关系
        3.3.2 茎的解剖构造与生根的关系
        3.3.3 不定根发生部位与生根的关系
4 扦插生根生理生化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营养物质与生根的关系
        4.2.2 氧化酶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4.2.3 内源激素与生根的关系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营养物质与生根的关系
        4.3.2 氧化酶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4.3.3 内源激素与生根的关系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中国古代文学蔷薇意象与题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论题研究的意义
    二、本论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本论题研究的主要任务、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蔷薇的名称、植物资源及园艺栽培
    第一节 蔷薇名实考辨
        一、蔷薇与“墙蘼”辨
        二、蔷薇与“蘠靡”、“蘠蘼”辨
        三、蔷薇的命名及其语义指向
        四、蔷薇之名在古籍中的出现
        五、蔷薇别名举要
    第二节 中国古代蔷薇的分类与分布
        一、蔷薇与玫瑰、月季之关系
        二、蔷薇的分类
        三、蔷薇植物的大致分布
    第三节 蔷薇栽培历史及其实用价值
        一、栽培历史
        二、实用价值
第二章 蔷薇意象与题材的出现与发展
    第一节 蔷薇意象与题材文学创作的整体概况
        一、作品数量分析
        二、作品文体分布
        三、创作名家名篇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蔷薇意象与题材文学的萌芽与出现
        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二、文体特点与作家特点
    第三节 唐宋时期:蔷薇意象与题材文学的发展与繁盛
        一、作品数量增加与作家身份的转变
        二、文体形式创新及唱和、组诗的出现
        三、内容的丰富与题材的拓展
        四、表现手法的开拓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蔷薇意象与题材文学的继承与新变
        一、在继承前代基础上的新变
        二、文体、题材上的创新
第三章 蔷薇的形象特色及其文学表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蔷薇形象之关注历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枝叶美”最先受到关注
        二、唐宋时期:“色”与“香”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形象特色
        三、元明清时期:注重整体的“形色美”
    第二节 蔷薇的“色彩美”
        一、红色蔷薇——鲜艳之美
        二、黄色蔷薇——雅贵之美
        三、白色蔷薇——纯洁之美
        四、蔷薇与绿色——生机之美
    第三节 蔷薇的“气味美”
        一、直接描写蔷薇花香
        二、与其它香物一同出现
        三、描绘蔷薇水、蔷薇露的香
    第四节 蔷薇的“习性美”
        一、易栽种:环境适应性强
        二、性喜水:独特生长环境下的蔷薇之美
        三、逢春开:蔷薇植物的时令美
    第五节 蔷薇的“神韵美”
        一、蔷薇“神韵美”的发现
        二、蔷薇“神韵美”的表达模式
    第六节 不同自然环境下的蔷薇美
        一、日照蔷薇——生机之美
        二、雨中蔷薇——娇弱之美
        三、月下蔷薇——朦胧之美
第四章 蔷薇意象的情感意蕴及其文学表现
    第一节 携手同赏的欢乐与独赏蔷薇的孤寂
        一、携手同赏的欢乐
        二、独赏蔷薇的孤寂
    第二节 伤春伤时之感与思妇闺怨之情
        一、伤春伤时之感
        二、思妇闺怨之情
    第三节 物是人非的感伤与怀才不遇的幽怨
        一、物是人非的感伤
        二、怀才不遇的幽怨
    第四节 羁旅乡思之意与留别惜别之情
        一、羁旅乡思之意
        二、留别惜别之情
    第五节 富贵荣华的象征与淡泊隐逸的情怀
        一、富贵荣华的象征
        二、淡泊隐逸的情怀
    第六节 自信昂扬的精神与纯洁高尚的美德
        一、自信昂扬的精神
        二、纯洁高尚的美德
第五章 蔷薇题材文学创作中的作家、文体、意象专题讨论
    第一节 论白居易咏蔷薇诗
        一、数量分析
        二、思想内容
        三、艺术风格
        四、典范意义
    第二节 蔷薇题材赋体文学概述
        一、创作概况
        二、创作内容
        三、创作得失
    第三节 特殊的文学意象:“蔷薇洞”与“蔷薇架”
        一、“蔷薇洞”之典故考辨及其文学运用
        二、“蔷薇架”之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第四节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蔷薇意象
        一、《笑林广记》:蔷薇刺
        二、《池北偶谈》:红蔷薇丛
        三、《庸盦笔记》:蔷薇妖祟
第六章 与蔷薇相关的古代文化生活
    第一节 古代园艺中的蔷薇景观
        一、当户、倚墙
        二、蔷薇架
        三、蔷薇屏
        四、其它
    第二节 物质生活中的蔷薇
        一、蔷薇与饮食
        二、蔷薇与医药
        三、蔷薇之物候意义
        四、蔷薇与花市
    第三节 “蔷薇水”名实与应用
        一、“蔷薇水”名实考
        二、蔷薇水的产地、制法及辨伪
        三、蔷薇水的应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当代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文献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田野点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第一节 田野点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田野点的自然与生态背景
        一、自然环境
        二、植物物种
        三、动物物种
        四、畜牧情况
    第三节 田野点的民族文化构成
        一、生计方式
        二、宗教信仰
        三、价值观念
第三章 油茶产业盛衰过程简述
    第一节 油茶产业的辉煌期
        一、税收方面
        二、商业活动
        三、朝廷贡品
        四、种植面积
        五、茶油产量
    第二节 油茶产业的低迷期
        一、偷盗现象猖獗
        二、劳动力转移
        三、市场环境影响
    第三节 油茶产业的衰败期
        一、民众轻视油茶产业
        二、民众肆意破坏油茶林
        三、茶油不再是民众唯一食用油
第四章 油茶产业当代现状与认识困境
    第一节 油茶产业当代现状
        一、油茶新品种的不断开发
        二、油茶产业的管理组织
        三、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扶持
    第二节 当前认识困境
        一、技术困境论
        二、经济困境论
        三、制度困境论
第五章 油茶产业常态运行下的文化生态特征
    第一节 多业态复合经营
        一、概念
        二、条件
        三、类型
        四、效益
    第二节 油茶产业四大属性特征
        一、连片经营
        二、封闭管理
        三、持续投入
        四、综合利用
    第三节 油茶产业与文化
        一、信仰方面
        二、规约文化
第六章 油茶产业的衰败主因
    第一节 比较汰选法
    第二节 比较汰选法的四方面比对
        一、因果关系的时空比对
        二、因果关系的内容比对
        三、因果关系的生态系统比对
        四、因果关系的文化比对
    第三节 油茶产业衰落的主因分析
        一、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封闭管理属性
        二、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发展油茶产业须连片经营的根本属性
        三、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发展油茶产业需长期投入的属性
        四、油茶林权碎片化,破坏了油茶产业的综合利用属性
第七章 油茶产业复兴对策
    第一节 重建多业态经营体制
        一、注重观念引导,强化生态意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二、强化保险意识,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三、注重本土知识技术,培养本土人力资源
        四、实行集体产权认证,培育特色农业项目
    第二节 产业调整及支持条件
        一、政策支持
        二、资金支持
        三、技术条件
        四、市场条件
        五、油茶资源
    第三节 油茶产业复兴的预期效果
        一、生态建设
        二、经济建设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态林建设基础理论
    2.1 生态林概念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甘肃省民勤县地理位置与立地条件分析
    3.2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树种组成现状分析
    3.3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经营管理途径与措施分析
        3.3.1 国有林场人工抚育管理与封育管理及措施
        3.3.2 集体林场人工抚育管理及措施
        3.3.3 个人承包造林与抚育管理及措施
        3.3.4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探寻
        3.3.4.1 制定完善的生态林建设规划
        3.3.4.2 科学的发展规划
        3.3.4.3 加强林场的建设工作
        3.3.4.4 加大建设的资本投入
        3.3.4.5 提升生态林建设的积极性
        3.3.4.6 加强基础设施的构建
    3.4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3.4.1 人为因素
        3.4.2 自然因素
        3.4.3 历史因素
第四章 国内外生态林建设对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发展的启示分析
    4.1 国内外生态林建设经验分析
    4.2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发展的启示分析
        4.2.1 改善政府的职能
        4.2.2 提升科技创新
        4.2.3 构建检测体系
        4.2.4 开发特色经济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现有生态林存在的问题
        5.1.2 适宜的树种与林分组成
        5.1.3 经营管理有效途径与措施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7)圈养林麝养殖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主要试剂及抗生素药品
    1.3 样品处理及接菌计数
    1.4 菌落形态特征及染色镜鉴观察
    1.5 分子生物学鉴定
    1.6 理化特性观察
    1.7 药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麝饲舍环境细菌分布
    2.2 菌落形态观察
    2.3 分离菌株的16S rRNA扩增及测序鉴定结果
    2.4 分离菌株的理化鉴定
    2.5 药敏试验结果
    2.6 多重耐药分析
3 讨论
    3.1 林麝饲舍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检测与分离鉴定
    3.2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8)桤木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桤木属植物种子贮藏及实生育苗技术
2 桤木属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3 桤木属植物引种与组织培养概况
4 小结和展望

(9)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绿化技术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概述
    2.1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环境
    2.2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优势
        2.2.1 政策支持
        2.2.2 资源优势
        2.2.3 区位优势
    2.3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2.3.1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2.3.2 21世纪初至今
第三章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大庆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概况
        3.1.1 鲜切花发展状况
        3.1.2 盆栽花卉发展状况
        3.1.3 种苗花卉发展状况
        3.1.4 其他花卉发展状况
        3.1.5 不同区县花卉产业产值分布状况
        3.1.6 花卉从业人员状况
    3.2 大庆市苗木产业发展的概况
        3.2.1 常绿乔木苗木发展状况
        3.2.2 落叶乔木苗木发展状况
        3.2.3 常绿灌木苗木发展状况
        3.2.4 落叶灌木苗木发展状况
        3.2.5 落叶藤本苗木发展状况
        3.2.6 苗木从业人员状况
        3.2.7 大庆市主要苗木近年发展状况
    3.3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模式
        3.3.1 以主导产品为主
        3.3.2 公司与农户相结合
        3.3.3 经济组织与农户相结合
        3.3.4 家庭花农作坊
    3.4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特点
        3.4.1 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不合理
        3.4.2 绿化苗木多样性不足
    3.5 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投资情况和效益情况
        3.5.1 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的投资情况
        3.5.2 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的效益情况
第四章 大庆市主要绿化技术调查
    4.1 大庆市主要绿化技术大树移植
        4.1.1 断根缩坨
        4.1.2 挖掘及包装
        4.1.3 运输
        4.1.4 栽植与养护
        4.1.5 大庆市主要区县近年移植状况调查
    4.2 大庆市主要绿化技术大树移植现状调查分析
        4.2.1 大庆主要移植的大树种类
        4.2.2 常绿树种移植大树成活率的调查
        4.2.3 落叶树种成活率的调查
        4.2.4 不同季节对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影响
        4.2.5 不同苗源对大树成活率的影响
    4.3 大庆市其他绿化技术调查分析
        4.3.1 客土栽培法
        4.3.2 渗管排盐法
        4.3.3 挖掘排水沟法
        4.3.4 滴流法
        4.3.5 隔离法
        4.3.6 地面抬高法
        4.3.7 大庆市其他主要绿化技术应用情况
第五章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以及城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5.1.1 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5.1.2 行业指导不到位,发展盲目性较大
        5.1.3 流通体系不完善
        5.1.4 无霜期短,冬季寒冷,生产成本较高
    5.2 大庆市城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2.1 地域性制约大,绿化成本高
        5.2.2 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活力不足
        5.2.3 从业人员少,缺乏专业技术支撑
第六章 提升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6.1 积极推进花卉苗木的产业化经营
        6.1.1 完善花卉苗木产业的运行方式
        6.1.2 加强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规划
    6.2 合理高效提升花卉苗木发展模式和产业化程度
        6.2.1 大庆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模式合理定位
        6.2.2 提高大庆市花卉苗木的产业化
    6.3 把握市场走向,提供优质服务
        6.3.1 完善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的市场发展体制
        6.3.2 提升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的服务质量
    6.4 加快产业创新,培育大庆市的花卉苗木品牌
        6.4.1 发展鲜切花市场,发展新市场
        6.4.2 因地制宜,培育新的花卉苗木品牌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花卉产业情况调查总结
    7.2 苗木产业情况调查总结
    7.3 绿化技术情况调查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个人简历

(10)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森林健康研究进展
        1.2.1 森林健康概述
        1.2.2 森林健康监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1.3 我国森林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土壤条件
        2.1.6 生物资源
        2.1.7 森林资源
        2.1.8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样地设置
        2.2.3 数据处理
        2.2.4 技术路线
3 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公益林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3.3 健康评价指标筛选
    3.4 指标的描述分析
        3.4.1 活力指标方面
        3.4.2 结构指标方面
        3.4.3 土壤指标方面
        3.4.4 风险指标方面
    3.5 评价等级的确定
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4.1 指标标准的确定
        4.1.1 活力指标标准确定
        4.1.2 结构指标标准确定
        4.1.3 土壤指标标准确定
    4.2 权重的确定
        4.2.1 建立多级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1 建立评价因素的对象集
        4.3.2 建立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4.3.3 建立隶属函数
        4.3.4 建立模糊矩阵R
        4.3.5 综合隶属度确定
    4.4 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
5 不同林分分层次评估结果比较
    5.1 针叶林分层次评估
        5.1.1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评判
        5.1.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模糊评判
        5.1.3 针叶林综合模糊评判
        5.1.4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2 阔叶林分层次评估
        5.2.1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评判
        5.2.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模糊评判
        5.2.3 阔叶林综合模糊评判
        5.2.4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3 针阔混交林分层次评估
        5.3.1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评判
        5.3.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模糊评判
        5.3.3 针阔混交林综合模糊评判
        5.3.4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4 综合健康状况评判结果
    5.5 不同林分健康状况分析
6 结论与经营对策
    6.1 结论
    6.2 经营调整对策
        6.2.1 优化林分结构
        6.2.2 幼林抚育技术
        6.2.3 调整林分密度
        6.2.4 土壤管理
        6.2.5 加强防灾检测力度
        6.2.6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6.2.7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动态网络监测体系
    6.3 创新点
    6.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伤皮”与林业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黑河市红松根朽病对其主干燃烧性的影响研究[D]. 郭琦钰.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2]林木价值损失评估方法探讨[J]. 江小牛. 安徽林业科技, 2019(06)
  • [3]五个圆柏品种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研究[D]. 王志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4]中国古代文学蔷薇意象与题材研究[D]. 任健.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5]当代武陵山区油茶产业衰落的社会成因探析[D]. 鲁明新. 吉首大学, 2018(02)
  • [6]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D]. 狄维浩.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 [7]圈养林麝养殖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郗立新,文彩芳,赵珊,陈珍容,卓利苗,杨光友,颜其贵,郑从军,王洪永,夏中林.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1)
  • [8]桤木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王斌,张军鹏,施彬,聂艳丽.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3)
  • [9]大庆市花卉和苗木产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绿化技术调查研究[D]. 崔金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
  • [10]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D]. 金泓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受伤的皮肤”与林业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