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

一、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齐良书[1](2022)在《论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文中研究说明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几种主要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理论——之间的对立和传承关系,逐一分析了这几种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关注每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否合理,逻辑推演过程是否正确,尽力避免意识形态角度的评断。主要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最忠于现实、逻辑也最自洽的价值理论;其他几种价值理论都存在前提假设严重脱离现实和逻辑上自相矛盾的问题。现代正统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虽然能为我们分析市场经济中供求与价格间的数量关系提供方法和工具,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和缺陷。

齐义军,朱彤,任振宇[2](2022)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重要贡献——第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第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于2021年7月20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韩文龙,周文[3](2022)在《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历程与基本经验》文中认为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发挥制度优势,通过构建贫困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制度性贫困、生产力贫困和个体贫困等多层次问题,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价值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果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

赵磊[4](2021)在《评姚洋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华文明的建构》——兼评公方彬教授的《谁养活了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姚洋教授和公方彬教授的观点,文章指出:(1)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流。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这个关系必须明确,必须摆正。(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指导并引领着马克思主义实践,二者不可割裂。(3)我们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促进符合现阶段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健康发展,而并不是说私人资本从此就不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了。(4)马克思从来没有简单地、片面地、孤立地断言"赤贫多的原因源自剥削",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揭示贫穷的根源。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叠加态中,来看待并解决贫穷问题的。

许光伟[5](2021)在《《资本论》有机构成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阶级与拜物教经济学原理之一》文中认为阶级与拜物教二重的理论生产"结合体"突出《资本论》"有机构成"的通史道路规定。以商品独立条目的写作为开端,该原理实质涵义在于锚定"物质生产"和"历史生产"的有机联系;复以劳动过程为一以贯之线索,其全面推进与阐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历史经济认识,实现由道路而系统、由矛盾而规律、由范畴而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生产。就内在统一性而论,这一原理和工具于是成为存在与思维同一性规定的工作具象形式,着眼于提供和劳动社会发展及其生产联系有关的历史规律活动的通史道路线索,在性质上归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真理工具,其有效引导"重建个人所有制命题"整体进入社会主义工作视野,从中驱除"伪理论""假问题",促进公有制社会主义实践向共产主义坐标方向的移动。

简新华[6](2021)在《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文中认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一般而言的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前者包含有非公有制、按资分配和市场经济的因素,后者则不包括;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也是有区别的,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更准确地说,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说法违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不科学的,最好不要采用,科学准确的概念应该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

刘长明,董庆强[7](2021)在《共同富裕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初传凯[8](2021)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数字劳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融入到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劳动形式——数字劳动。但与此同时,数字劳动的概念界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新型劳动形式是否依然遵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基本原则仍然存在争议。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入手,界定数字劳动的概念与属性,对现存的数字劳动形式进行分类,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产生过程,旨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程恩富[9](2021)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观——基于十二个视角的全方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定义性、综括性、统一性、层次性、发展性、三化性、分类性、学科性、分科性、破立性、致用性、互动性等十二个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观;面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庞大深邃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概念体系,我们只有全方位整体性加以系统梳理和研究,才能全景式地展示其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来源于实践的整体性,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是封闭僵化的整体性,而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而日益丰富、气象万千的整体性;从整体性上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中外社会主义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来说,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曹露,孔陆泉[10](2021)在《分配被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并纳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更加全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公有制经济在社会资产总量中的优势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他所有制形式也带上了若干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要素分配,进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所当然。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由生产条件的分配所决定,劳动价值论既不是肯定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也不是否定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论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
二、价值理论的演变
三、对几种主要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的考察
    (一)劳动价值论
    (二)生产要素价值论以及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三)边际效用价值论
    (四)均衡价格理论
四、结论

(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重要贡献——第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及其新时代指导价值
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五、结语和展望

(3)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历程与基本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溯源及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溯源
    (二)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贫困的制度根源与治理
        2.贫困的生产力困境与治理
        3.贫困的个体禀赋差异与治理
    (三)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对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及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历程演进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贫困危机和生存危机(1921—1949年)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消除贫困的艰难探索(1949—1978年)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反贫困的系统性实践(1978—2012年)
        4.新时代以“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为抓手推动贫困治理的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今)
    (二)中国百年贫困治理的实践价值及世界意义
四、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一)探索和构建了科学有效的贫困治理体系
    (二)形成了国家、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协同而高效的贫困治理能力
五、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
六、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相对贫困治理
    (一)创新和构建相对贫困治理新体系
    (二)不断提高相对贫困治理能力

(4)评姚洋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华文明的建构》——兼评公方彬教授的《谁养活了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方案与任务
三、取向与异同
四、继承与创新
五、“马哲”与“马实践”
六、困惑与回答
七、实事求是抑或掩耳盗铃
八、结语

(5)《资本论》有机构成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阶级与拜物教经济学原理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政治经济学通史研究基本问题
二、有机构成的道路本位:由“总史”引出道路形式
三、有机构成的系统本位:由“总道路”引出总矛盾规定
四、有机构成“唯物史观原理”总结:走向历史世界的伟大范畴学与伟大工具

(6)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重大理论创新
二、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应该包含非公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和市场经济
五、按生产要素分配应该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

(7)共同富裕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劳动创造价值:共同富裕的立论基础
    1.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2.剩余价值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全部秘密
二、还富于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
    1.剥夺剥夺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意蕴
    2.还富劳动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切
三、分配正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旨归
    1.公平的分配:一个基于所有制的历史范畴
    2.分配正义论: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要旨
四、公有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富基础
    1.公有制架构:共同富裕赖以实现的基础
    2.共同富裕论:公有制的应然、必然与实然
五、公主私辅: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何以可能?
    1.共富与共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主题
    2.公有制主体:占主体的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决定性力量
    3.私有制辅助:非主体的私有制是共同富裕的支持性力量
    4.第三次分配:纳入社会主义规制的第三种力量

(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数字劳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劳动价值论与数字劳动
    (一)商品的二要素
    (二)劳动的二重性
    (三)数字劳动
二、数字劳动的分类———以是否存在正式的“雇佣关系”为依据
    (一)存在雇佣关系的数字劳动
    (二)不存在雇佣关系的数字劳动———以D短视频平台为例
        1. 用户与平台———劳动与休闲的矛盾。
        2. 平台与广告商———交易方式与数字资本。
        3. 广告商与用户———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二次分配。
三、对数字劳动相关争论的回应
    (一)数据和信息是否成为商品
    (二)数字商品的价格是否符合价值规律
    (三)数字劳动是否是生产性劳动
四、启示与政策建议

(9)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观——基于十二个视角的全方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简述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十二个视角
    1.马克思主义定义性整体研究
    2.马克思主义综括性整体研究
    3.马克思主义统一性整体研究
    4.马克思主义层次性整体研究
    5.马克思主义发展性整体研究
    6.马克思主义三化性整体研究
    7.马克思主义分类性整体研究
    8.马克思主义学科性整体研究
    9.马克思主义分科性整体研究
    10.马克思主义破立性整体研究
    11.马克思主义致用性整体研究
    12.马克思主义互动性整体研究
三、结语:廓清若干误区

(10)分配被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将其纳入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理所当然
二、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影响下,多种分配方式与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进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样理所当然
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由生产条件的分配所决定,劳动价值论既不是肯定按劳分配、也不是否定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四、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J]. 齐良书.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01)
  • [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重要贡献——第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综述[J]. 齐义军,朱彤,任振宇.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01)
  • [3]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历程与基本经验[J]. 韩文龙,周文.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01)
  • [4]评姚洋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华文明的建构》——兼评公方彬教授的《谁养活了谁?》[J]. 赵磊.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1(04)
  • [5]《资本论》有机构成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阶级与拜物教经济学原理之一[J]. 许光伟.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1(04)
  • [6]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J]. 简新华.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1(04)
  • [7]共同富裕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考察[J]. 刘长明,董庆强. 当代经济研究, 2021(12)
  • [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数字劳动探究[J]. 初传凯.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1(06)
  • [9]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观——基于十二个视角的全方位分析[J]. 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11)
  • [10]分配被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若干思考[J]. 曹露,孔陆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06)

标签:;  ;  ;  ;  ;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