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

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

一、中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吴鸿斌[1](2021)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寒湿型LDH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其穴位注射的药物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选取肾俞穴、夹脊穴和阿是穴等腧穴进行配伍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每疗程均为7天,共4疗程(28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总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详细记录,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上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和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治疗前的VAS、ODI、JO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量表对比:将两组内治疗前后的VAS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有下降,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疼痛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VAS分值进行比较,治疗组的分值下降幅度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同样的治疗时间下,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减轻寒湿型LDH引起的疼痛方面较有优势,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3.JOA评分量表比较:将JOA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组内治疗后JOA分值均有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JOA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评分增加更多,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优于口服塞来昔布疗法,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相关临床检查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改善更佳。4.ODI评分量表比较:经治疗后两组ODI分值均有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起效。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ODI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分值降低幅度更大,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佳,在改善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程度方面具有优势。5.关于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0.0%,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86.7%,愈显率为43.33%,经统计学检验,此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证明治疗组的疗效更佳,通过两组在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各等级分布人数和愈显率高低,可以看出治疗组对寒湿型LDH的症状改善幅度更大。结论:1.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寒湿型LDH的症状,尤其是对于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方面更有优势,说明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具有相互协同而增强疗效的作用,是治疗寒湿型LDH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涛[2](2021)在《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点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腰臀部软组织张力及痛点痛阈的改善作用,评价点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动物研究通过观察点穴手法对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竖脊肌、腰椎间盘组织学影响,以及对腰椎间盘内Wnt3a、β-catenin、GSK-3 β及MMP-13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点穴疗法防治腰椎间退行性变的作用机理。研究一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以1:1 比例分为治疗组(点穴组)和对照组(传统手法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1个月随访的时点,对两组患者ODI评分、软组织张力、痛点痛阈、VAS评分评定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两组入选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基线分析,然后再对两组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描述。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的基线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者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基线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多个观察时点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每个时点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二分类资料的重复测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P<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意义。安全性分析主要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结果:1.疗程进行中,有2个病例脱落,最终86个病例进入数据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的基线情况,各评价指标治疗前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经2周治疗,两组组内比较,OD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点,ODI和VAS评分较前进一步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个月随访时点测评中,ODI及VAS评分的下降趋势减缓,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但1个月随访时ODI及VAS评分均比治疗前要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4.对0.5kg载荷下竖脊肌、臀大肌位移值的测量显示,两处软组织位移值均呈上升趋势。两组组内比较,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点,软组织位移测量值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4周测量所得软组织位移值也较治疗2周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测量竖脊肌、臀大肌压痛点阈值结果显示,两组组内比较,压痛点痛阈均呈上升趋势。治疗2周、治疗4周两个时间点所测得痛阈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点痛阈也较治疗2周时上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治疗2周、治疗4周、1个月随访三个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0DI和VAS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治疗2周、治疗4周两个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竖脊肌、臀大肌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竖脊肌、臀大肌的压痛点痛阈测量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时点,治疗组痛点痛阈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4周时两组痛阈改善无显着差异。而主体间效应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整体上两组痛阈改善无显着差异,提示两组在痛点痛阈改善方面疗效相当。7.根据ODI评分综合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有效率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点穴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并有效降低竖脊肌、臀大肌软组织张力,提高压痛点痛阈值。点穴与传统手法整体上疗效相当,同时具有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提高痛点痛阈的临床疗效。实验二 点穴干预大鼠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 i n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方法:1.造模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20±20g,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空白组,剩余44只大鼠接受前肢截除手术。术后大鼠单笼饲养72小时,然后转到正常鼠笼中适应性饲养1周。1周后,将双足大鼠移至特制可调高组合鼠笼中饲养。空白组不接受手术和造模,在正常鼠笼中饲养。总造模时间为5个月。在造模第5个月的最后1周,从接受造模的44只大鼠中随机抽4只大鼠,取材腰椎间盘进行H&E、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腰椎间盘均出现了明显退行性改变,提示造模成功。2.干预措施在前肢截除手术后第6个月的第一天,将剩余40只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模型组、假手法组、点穴组和DKK-1组。各组根据对应干预措施开始进行干预,总干预疗程为30天。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点穴组干预方法:将大鼠固定后,在腰阳关、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第四、第五腰椎夹脊穴(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穴位上实施模拟点穴手法,每穴5分钟,每日1次。实验人员在每次干预前均在MFF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上进行训练,使点穴压力和频率保持在适当范围。假手法组干预方法:将大鼠以相同形式固定后,不施力按压,每日1次。DKK-1组干预方法:大鼠腹腔注射DKK-1(0.1 μ g/100g),每日1次。3.组织学评价采用H&E染色大鼠第二至第六腰椎节段的竖脊肌组织,采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L4/5椎间盘。在显微镜下观察对比各组肌肉组织和腰椎间盘的组织学改变,以Boos评分评价各组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4.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影响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测量并比较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方法对该通路的影响。5.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腰椎间盘的Boos评分,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如数据属正态分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性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组间差异显着性,任意两组的比较使用Bonferroni检验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 s T2检验分析。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法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白组大鼠,竖脊肌肌束排列规则、有序、较紧密,肌横纹可见,胶原纤维呈均匀卷曲状,定向束状排列。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模型组、假手法组、DKK-1组竖脊肌肌细胞明显增大。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大部分大鼠的竖脊肌肌束排列显着疏松,肌横纹模糊或消失,胶原纤维结构排列明显疏散、扭曲,部分甚至出现断裂、挛缩等改变。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肌束排列较规则、有序、紧密,胶原纤维呈卷曲状,部分出现疏松、扭曲等改变。2.H&E染色下,空白组的纤维环和髓核结构清晰,软骨终板和髓核之间的边界清晰,大量的脊索细胞存在在髓核之中。模型组腰椎间盘高度下降,大部分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之间发现了细微裂缝,髓核内脊索细胞大量减少。假手法组中髓核明显缩小,纤维环的层状结构紊乱,大部分出现细微裂缝。点穴组部分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层状结构出现紊乱和细微裂缝,髓核内脊索细胞轻度减少。同样,在DKK-1组中,髓核皱缩,脊索细胞的数量则轻度下降,但大部分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的结构完整,偶可见髓核和纤维环之间有小裂纹出现。以Boos评分标准评价各组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空白组、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腰椎间盘的Boos评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点穴组和DKK-1组平均得分显着高于空白组。点穴组与DKK-1组之间腰椎间盘Boo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3.番红固绿染色下,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增殖明显,且肥大软骨细胞显着增多。两组软骨终板番红素0染色均变浅,提示软骨终板中胶原蛋白含量降低。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组软骨终板细胞未见明显增殖、肥大。Boos评分结果显示空白组、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的软骨终板平均得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但点穴组和DKK-1组的Boos评分也显着低于空白组。点穴组与DKK-1组之间软骨终板Boo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4.免疫组织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内Wnt3a、β-catenin和MMP-13阳性显着表达。相反,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腰椎间盘内GSK-3 β呈弱阳性。点穴组和DKK-1组椎间盘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为弱阳性表达,但GSK-3 β则为强阳性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增加,GSK-3 β蛋白表达被抑制。点穴组和DKK-1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减少,GSK-3 β表达明显上调。但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中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量显着增加,但GSK-3 β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点穴组和DKK-1组中,以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性差异。6.RT-q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 mRNA的表达显着增加,GSK-3 β mRNA表达被显着抑制。点穴组和DKK-1组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减少,GSK-3 β表达明显上调。但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组MMP-13 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GSK-3 β mRNA表达显着减少。结论:点穴能改善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的竖脊肌和腰椎间盘退变状态,抑制腰椎间盘内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之一。

牛永涛[3](2021)在《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抑制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观察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试验将80例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门诊在2020,06-2020,12期间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加味三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乐葆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3个访视点行VAS评分以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因自行停药脱落3例,对照组因自行停药脱落2例,实际完成75例,其中实验组37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3.22±13.91岁,患者病程均值为24.00±30.25月;对照组38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3.68±12.75岁,患者病程均值为16.03±28.10月。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以前—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周及4周后,VAS评分以及JOA评分评价两种药物疗效时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腿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加味三痹汤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第二部分 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络药理学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方法:使用TCMSP及TCMID数据库对加味三痹汤中的君药及臣药(续断、独活、杜仲、牛膝、川芎、细辛、延胡索、秦艽以及僵蚕)药效成分及其药效靶点进行筛选,然后用Uniprot数据库将获得的靶蛋白转换成Gene Symbol名称。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靶点进行进一步检索筛选。通过EXCEL筛选得到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然后将共有靶点行Venn图的绘制。通过Cytoscape3.7.0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用R 4.1.0软件分析。对药物筛选的重要靶点通过“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GO以及KEGG分析。最后用R软件处理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筛选得到加味三痹汤的君药及臣药的有效成分100种,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9种。从药物-疾病靶点图得到的主要药效成分有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黄芩素(Wogonin)、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等89种。主要靶点前五名有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1)、ESR1(雌激素受体1)、NOS2(一氧化氮合酶2)、CASP3(胱天蛋白酶3)。通过PPI网络图获得度值>58的节点有TNF(肿瘤坏死因子)、IL-6(白介素6)、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TP53(肿瘤抑制基因53)及AKT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通过GO分析获得富集条目1996条,细胞组成47条、生物过程1854条、分子功能95条。通过KEGG富集获得139条信号通路。研究结论: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中的成分及靶点较多,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控抗炎、免疫应答、抗氧化、组织代谢以及细胞凋亡等起到治疗LDH的作用。第三部分:川续断皂苷Ⅵ促进HMSC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研究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髓核细胞表型基因COL2A1、aggrecan、PAX1表达情况,观察川续断皂苷Ⅵ对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和p-smad2/3的表达,观察川续断皂苷Ⅵ对ERK1/2及smad2/3通路的影响。通过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川续断皂苷Ⅵ干预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1.川续断皂苷Ⅵ能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2.川续断皂苷Ⅵ能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可能与激活了 ERK1/2以smad2/3信号通路有关;3.川续断皂苷Ⅵ干预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研究结论:川续断皂苷Ⅵ能够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

姜浩[4](2020)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与其他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对象,检索时限均为建立数据库至2019年6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13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药物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总有效率显着提高(OR=5.65,95%CI[4.40,7.91],Z=10.09,P<0.000 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降低(OR=0.52,95%CI[0.26,1.03],Z=1.88,P=0.06)。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吴震南[5](2020)在《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SPSS20.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按1:1比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侧卧定点踩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斜扳法。两组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3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以基线(0周)和第3周治疗结束后为观察节点,通过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JOA、ODI%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在首次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即时镇痛效果。结果:1.本研究最终完成病例111例,其中侧卧定点踩跷组(治疗组)56例,传统斜扳组(对照组)55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及治疗前各项评价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81.14%。两组组间分级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JOA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JOA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DI%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ODI%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ODI%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安全性好。结论: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JOA和ODI%评分比较结果均提示,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均有效,两组组间比较,侧卧定点踩跷组在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更明显。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结果表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在首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中,侧卧定点踩跷组VAS评分改善更明显,而治疗3周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在即时镇痛方面更优于传统斜扳组,而整体的疼痛缓解与传统斜扳组疗效相当。3.侧卧定点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时镇痛效果显着,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疗效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和应用。

罗楷文(Loh Kaiwen)[6](2020)在《庄礼兴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及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中国卫生部统计此疾病占全国总人数的18%,而保守治疗是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针推及中药疗法。本研究的目的是首次采用数据挖掘探索庄礼兴教授近10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将所涉及的针灸与中药处方一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总结治疗的潜在规律、运用特点及其最佳配伍组合,为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促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方法:本课题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处理对2009年9月至2019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庄礼兴教授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记录。由于门诊电子系统不具备纳入针灸处方的功能,因此针灸处方及病历信息采集是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门诊跟师时以笔记及照片方式记录。最终收入总病例240例,针灸73例,中药167例。诊疗记录经过初步筛查,入选的诊疗记录按照患者名字、性别、证型、选穴、药物组成、舌象、脉象等标题分门别类纳入Excel软件中生成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 21.0软件,对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以挖掘出庄礼兴教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规律并进行总结。结合庄礼兴教授所发表有关的学术论文,及临床上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导及论述,进行客观的数据整合。结果:1.频次分析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所有病例按患者疼痛性质来看,麻木感和酸胀感最多,分别占36.09%和35.5%;中医辨证分型可分出8类,其中气滞血瘀证为频次最高,出现频次84次,占35%,次之是湿热下注;舌象频次统计分析,发现舌苔薄白为最常见的舌苔,其次是薄黄苔;舌色分析显示淡红舌是最为常见;脉象以弦脉出现频次最高;穴位有373个,频次≥9的有11个,其中大肠俞穴频次最高,为58次,占15.50%,接着是委中穴和环跳穴;在373个穴位中共涉及了 8个经络,使用频次排前三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208次,占55.8%,其次是足少阳胆经和督脉;将所有穴位进行归经分类,统计结果显示膀胱经使用的腧穴最多,使用的穴位有8个,胆经次之,督脉排行第三;将体位分为腰背部、下肢后侧、下肢外侧、下肢内侧及其他部位,使用频次最多的体位是腰背部,频次为155次,占41.55%,用及腧穴5个,占全部穴位18.5%;在167个中药处方里发现,总共用到97味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鸡血藤,为189次,在所有使用中药中占9%,接着是甘草、当归等;按照中药四气五味进行分类,温性中药使用率最高为843次,占39.95%;五味中结果显示甘、苦、辛味类中药较常见。2.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临床上常用穴对有:大肠俞与关元俞、委中与承山、委中与悬钟等;穴组有大肠俞与关元俞+委中、委中与承山+大肠俞、委中与悬钟+环跳等。常用的药对有:鸡血藤与当归、鸡血藤与牛膝、白芍与炙甘草等。药组有鸡血藤与牛膝+甘草、炙甘草与白芍+鸡血藤、鸡血藤与当归+甘草等。3.聚类分析从73个针灸处方中选出高频的前11个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树状图显示可将腧穴聚分为3组:C1:大肠俞、关元俞、委中、环跳C2:秩边、阳陵泉、肾俞、风市、悬钟、承山C3:腰骶督脉排针从167个中药处方中选出高频前21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中药聚分为4组:C1:牛大力、千斤拔、川芎、木瓜、杜仲、桑寄生C2:薏苡仁、桑枝、延胡索、狗脊、海风藤C3:桂枝、细辛、附子、黑枣C4:鸡血藤、当归、白芍、牛膝、甘草结论:根据综合统计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多虚实夹杂,以气滞血瘀为主。在针灸治疗上庄礼兴教授主要依据局部选穴和中医经络辨证选穴,主取3条阳经,分别是膀胱经,胆经和腰骶督脉,以达到振奋阳气,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庄礼兴教授在用药上多使用温平之药,治疗原则上以补益肝肾、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养血为主。

李炳根[7](2020)在《浮针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临床。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三科住院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及除外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患者60名,按就诊先后时间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独活寄生汤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浮针治疗;7天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遵医嘱,以卧床休息为主,行牵引治疗,相同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月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效率的情况,经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治疗后、一月后随访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两组治疗后、1月后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资料组间比较,说明两组在治疗前后点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月后随访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中药组、中药联合浮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90.0%,中药组联合浮针组有效率高于中药组,二者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联合浮针治疗与中药治疗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具有一定的疗效,均可减少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症状;2.中药联合浮针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优于中药组,可更快更好的减轻患者痛苦,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3.独活寄生汤内服与浮针作用互补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铭慧,李万瑶[8](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提出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李骏[9](2019)在《左归丸加减配合针刺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研究左归丸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确定该治疗方案对于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否可以推广运用。方法:本次研究收集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并且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患者,按照试验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经筛选后,最终共入组60例患者,均给予左归丸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疗程为1个月。60例患者均采用治疗前后自身的对照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腰椎JOA评分、VAS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的相关数值,将收集的治疗前后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运算分析对比,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将治疗前、治疗后所记录的各项数值评分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后得出结论:经过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显示t=16.090,p<0.05,表明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也即是说明本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具有显着的疗效,值得推广。经过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腰椎JOA评分,结果显示为t=-18.954,p<0.05,表明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本治疗方案在改善腰椎功能活动方面既有显着的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候量化分析评分,结果为t=18.942,p<0.05,表明本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本治疗方案在改善证候症状方面有显着效果。男女年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0.812>0.05,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该治疗方案对于男女不同年龄的治疗没有显着性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男女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显示为Z=-0.024,P=0.98>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本治疗方案在男女不同性别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所有患者中,治愈:7人,显效:31人,有效:19人,无效:3人。总体的有效率可高达95%。结论:经过试验研究,证明左归丸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具有显着的疗效,而且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刘康[10](2019)在《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与常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疗效差异以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骨伤科门诊收治且符合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组应用上字灸穴上艾灸结合手法治疗,另一组行手法治疗予以对照。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评估,期间设定时间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各项指标。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下腰痛临床症状(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采用安全性级别评估其安全性。最终总有效病例为77例艾灸手法组38例,纯手法对照组39例。根据各评价分值作出准确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腰椎疼痛缓解轻重、治疗疗效、安全性等。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在2周、4周、12周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且艾灸手法组2周、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纯手法对照组;(3)JOA评分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在2周、4周、12周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ODI评分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在2周、4周、12周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自身前后比较,第2周、第4周、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且VAS值均降低;(6)艾灸手法组、纯手法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自身前后比较,除对照组第2周自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时间点各组自身治疗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JOA值均升高;(7)艾灸手法组、纯手法对照组患者的ODI评分自身前后比较,第2周、第4周、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且ODI值均降低;(8)VAS评分两组都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艾灸手法组下降明显大于纯手法对照组;JOA评分两组都成升高趋势,升高趋势基本一致;ODI评分两组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艾灸手法组下降明显大于纯手法对照组;(9)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第12周总疗效评定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艾灸手法组总疗效高于纯手法对照组;(10)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的结果基本一致,安全评价主要为1、2级,属于比较安全的治疗方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患者采用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的方式可以获取较理想的效果,艾灸手法组疗效优于纯手法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艾灸手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有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大力推广。

二、中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的处理
        1.7 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化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3 观察指标
        2.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3.2 下腰痛评分标准(JOA)
        2.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年龄分布
        1.2 性别分布
        1.3 病程长短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总体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
        2.3 治疗前后的JOA评分
        2.4 治疗前后的ODI评分
    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1.1 中医对LDH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LDH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LDH的治疗
        1.3.1 中药口服
        1.3.2 中药外用
        1.3.3 单纯针刺
        1.3.4 艾灸
        1.3.5 穴位注射
        1.3.6 温针灸
        1.3.7 电针疗法
        1.3.8 推拿疗法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2.1 西医对LDH病因的认识
        2.1.1 生理性退变
        2.1.2 脊柱结构异常
        2.1.3 职业因素
        2.1.4 其他因素
        2.2 西医对LDH疼痛机制的认识
        2.2.1 机械压迫与异常受力
        2.2.2 神经根炎性刺激
        2.2.3 自身免疫反应
        2.3 西医对LDH的治疗
        2.3.1 卧床休息
        2.3.2 牵引治疗
        2.3.3 药物治疗
        2.3.4 封闭疗法
        2.3.5 手术治疗
    3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1 温针灸选择依据
        3.2 穴位注射
        3.2.1 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2.2 注射药物的选择依据
        3.3 治疗腧穴的选择依据
    4 观察量表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总体疗效比较
        5.2 VAS评分量表对比
        5.3 JOA评分量表比较
        5.4 ODI评分量表比较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1 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
        1.1.2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1.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假说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1.2.1 卧床休息
        1.2.2 药物治疗
        1.2.3 物理治疗
        1.2.4 运动疗法
        1.2.5 手术治疗
        1.2.6 再生疗法
    1.3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1.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脏腑关系
        1.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的关系
        1.3.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的关系
    1.4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1.4.1 中药方剂
        1.4.2 推拿手法
        1.4.3 针刺治疗
        1.4.4 功法锻炼
    1.5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1.5.1 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结构和成分组成
        1.5.2 引起椎间盘退行性变因素
        1.5.3 椎间盘退变的评价
        1.5.4 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通路研究
    1.6 中医药对椎间盘退变相关信号通路影响实验研究进展
        1.6.1 中药单体研究
        1.6.2 中药复方研究
        1.6.3 针刺
第二章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2.1.4 合并用药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
        2.2.1 基线比较
        2.2.2 各观察结果比较
    2.3 讨论
        2.3.1 疗效分析
        2.3.2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机制探讨
        2.3.3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
        2.3.4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2.3.5 安全性评价
    2.4 创新点与不足
        2.4.1 创新点
        2.4.2 不足与展望
    2.5 结论
第三章 点穴干预大鼠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饲养环境、条件和动物伦理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药物及试剂
    3.2 造模及干预方法
        3.2.1 IVDD模型造模方法
        3.2.2 实验分组
        3.2.3 干预方法
    3.3 实验方法
        3.3.1 样本取材
        3.3.2 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实验步骤
        3.3.3 H&E染色实验步骤
        3.3.4 番红固绿染色实验步骤
        3.3.5 组织学评价方法
        3.3.6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3.3.7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3.3.8 RT-qPCR实验方法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5 实验结果
        3.5.1 H&E染色和番红固绿结果
        3.5.2 免疫组化结果
        3.5.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3.5.4 RT-qPCR检测结果
    3.6 讨论
        3.6.1 点穴对大鼠退行性腰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3.6.2 点穴对大鼠竖脊肌组织的影响
        3.6.3 点穴对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3.6.4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选择
    3.7 创新点与不足
        3.7.1 创新点
        3.7.2 不足与展望
    3.8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抑制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1 中医内治
        2 中医外治
        3 中医内外兼治
        4 小结
    综述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椎间盘的形态学
        2 椎间盘生物化学
        3 免疫学研究
        4 生物力学
        5 流行病学
        6 非手术治疗
        7 手术治疗
        8 生物学治疗
        9 小结
    综述三 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分化研究进展
        1 常用髓核细胞鉴定表型
        2 MSC向髓核分化方式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试验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不良反应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疗效评价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3.2 加味三痹汤立方依据及组方特点
        3.3 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1.1 LDH靶点搜集
        1.2 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有效成分以及靶点搜集
        1.3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筛选及Venn图绘制
        1.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1.5 共同靶点PPI构建及绘制柱状图
        1.6 GO功能分析共有靶点
        1.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
        2.2 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与LDH靶点预测
        2.3 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
        2.4 加味三痹汤-LDH共有靶点PPI网络图解析
        2.5 GO功能分析共有靶点
        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ASA Ⅵ促进HMSC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
    1 细胞活力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ASA Ⅵ促进HMSC获得NP细胞表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ASA Ⅵ对ERK1/2及smad2/3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 ASA Ⅵ干预HMSC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英文缩略词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结果
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
        1.1.2 致病因素
        1.1.3 分型
        1.1.4 发病机制
        1.1.5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认识
        1.2.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3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概况
        1.3.1 踩跷法的古代文献记载
        1.3.2 不同流派踩跷法的技术特点
        1.3.3 踩跷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1.3.4 踩跷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2.2 分组方法
        2.2.1 随机分组
        2.2.2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干预措施
    2.4 观测指标
        2.4.1 基本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安全性评价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2.6.1 基线资料分析
        2.6.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疗效评价选择依据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分析
    3.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庄礼兴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及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病名原由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节 庄礼兴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一、临床疗效研究
        二、临床经验研究
    第三节 现代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一、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机制的认识
        二、病理分型
        三、临床分期
        四、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及治法
        五、西医保守治疗方法
第二章 庄礼兴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数据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数据库建立
        四、数据库规范化
        五、数据库的预处理
        六、数据挖掘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病案一般情况分析
        二、频数分析
        三、关联规则
        四、聚类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统计结果讨论分析
        一、一般情况
        二、频数结果分析
        三、关联结果分析
        四、聚类结果分析
        五、临床验案与疗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浮针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诊断依据
        2.1.2 中医证候诊断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病例分组
    2.治疗方法
        2.1 中药组
        2.2 中药联合浮针组
    3.观察方法
        3.1 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3.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3.3 中医证候积分(见附录七)
        3.4 临床疗效指标
        3.5 安全性观察指标(见附录四)
        3.6 随访
        3.7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
    2.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
    3.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3.2 两组治疗前后ODI组间评分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3.4 临床疗效比较
    4.安全性指标观察
第四部分 讨论
    1.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中药内服
        1.2 针灸治疗
        1.3 小针刀治疗
        1.4 正骨手法
        1.5 综合疗法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认识与治疗
        2.1 手术治疗
        2.2 非手术治疗
    3 独活寄生汤的方解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4.浮针的作用机制
    5.我院骨三科(脊柱外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特认识和治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活寄生汤的方解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9)左归丸加减配合针刺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4.疗效评定标准
    第二章 研究方案
        1、实验设计
        2、治疗方法
        3、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疾病介绍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1.7 退出标准
        1.8 剔除标准
        1.9 病例脱落定义与处理
        1.9.1 脱落的定义
        1.9.2 脱落的原因分析
        1.9.3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治疗方法及疗程
        2.3.1 艾灸手法组
        2.3.2 纯手法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疼痛问卷(VAS)评分
        3.2 JOA治疗前后比较评分
        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表
        3.4 总疗效评定标准
        3.5 不良事件
        3.5.1 不良事件分级
        3.5.2 不良事件的相关规定
        3.6 受试者依从性
        3.7 随访时间
        3.8 资料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4 研究流程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1.3.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1.3.2 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OA)
        1.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统计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
        2.1.1 腰痛VAS各时间点组间比较
        2.1.2 JOA各时间点组间比较
        2.1.3 ODI各时间点组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2.1 腰痛VAS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2.2 JOA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2.3 ODI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3 两组患者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3.1 腰痛VAS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3.2 JOA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3.3 ODI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4 两组患者变化趋势比较
    3 总疗效判定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认识
    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研究
        2.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析及治疗原则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5 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寒湿型腰突症的理论探讨
        5.1 经络理论
        5.2 取穴机理
        5.3 艾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
        5.3.1 艾灸治疗的认识
        5.3.2 艾灸治疗的机理
        5.4 推拿手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
        5.4.1 推拿手法治疗的认识
        5.4.2 推拿手法治疗的机理
    6 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和机理分析
        6.1 临床疗效
        6.1.1 基线评价
        6.1.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分析
        6.1.3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分析
        6.1.4 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6.1.5 安全性结果分析
        6.2 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寒湿型腰突症的方法机理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7.1 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已公开发表论文

四、中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吴鸿斌.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D]. 李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抑制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D]. 牛永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D]. 姜浩.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3)
  • [5]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震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庄礼兴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及用药规律分析[D]. 罗楷文(Loh Kaiwe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浮针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观察[D]. 李炳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9]左归丸加减配合针刺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观察[D]. 李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研究[D]. 刘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中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