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估

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估

一、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田斐[1](2021)在《马拉松长跑对男性跑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我国马拉松长跑参赛人数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与之相应,跑步相关损伤非常常见,膝关节是最常损伤部位,尤其在马拉松赛事期间及赛后短期内损伤风险更高。然而马拉松引起膝关节损伤的可能原因尚不清楚,且缺乏方便可行的设备监测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1)提出一款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用于膝关节步态6自由度运动学评估和膝关节本体感觉评估,并明确该系统在两方面应用中的重测信度;(2)多维度全面探讨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及恢复情况:包括1)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及其恢复情况;2)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屈伸肌不同收缩速度、不同收缩方式肌力的影响及其恢复情况;3)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步行和跑步6自由度运动学的影响及其恢复情况;4)马拉松长跑对步行和跑步膝关节屈伸肌肌肉激活功能的影响及其恢复情况。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开展三个实验,完成五个研究。研究一,为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重测信度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新方法在膝关节步态6自由度运动学评估中的重测信度研究,纳入10名健康青年,每名受试者完成6次测试(2名测试者×3个不同天),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测量标准误差(SEM)和Bland-Altman(B-A)法评估该新方法在测试者内部(不同天之间)和测试者之间的重测信度;实验二,新方法在膝关节主动位置觉评估中的重测信度及与人工测量的对比研究,纳入21名健康青年,每名受试者完成4次测试(2次测试×2种方法),评估并比较新方法和人工测量法在膝关节主动位置觉评估中的重测信度。实验三,完成四个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共收回298份)纳入跑步经验相近,且确定参加201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的男性跑者21名,分别在马拉松跑前48h内(T0)、马拉松跑后当天(T1)和马拉松跑后一周(T2)完成以下四个内容的生物力学特征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包括运动觉、被动位置觉和主动位置觉),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包括等速向心60°/s、120°/s、240°/s、等速离心120°/s和等长收缩模式),膝关节步行和跑步6自由度运动学以及与运动学同步采集膝关节屈伸肌激活功能(包括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比较马拉松长跑前后上述四个内容的生物力学特征变化。其中,本体感觉研究中,另外纳入21名健康青年作为对照组,以判别本体感觉是否受学习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1.新型便携式系统重测信度研究:(1)膝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评估,测试者内部ICC均值为0.780.95,转动和平移SEM均值分别为1.49°2.99°和1.25mm3.89mm;测试者之间ICC均值为0.730.94,转动和平移SEM均值分别为1.07°3.33°和1.72mm4.61mm;B-A法重测一致性良好;(2)膝关节主动位置觉评估,新方法ICC为0.740.80,SEM值为0.52°0.61°;人工法ICC值为0.230.43,SEM值为0.89°2.07°,B-A法示新方法较人工法一致性更优。2.本体感觉比较:(1)运动觉:马拉松组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1);屈膝方向马拉松组内比较T0较T1显着增加(p<0.001)。(2)被动位置觉:马拉松组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3)主动位置觉:在T1膝关节60°位置,马拉松组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1)。马拉松组内比较与对照组变化趋势一致。3.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比较:(1)峰值力矩:T1较T0显着下降(p<0.05);离心收缩较向心和等长收缩显着增加(p<0.05);膝关节伸肌峰值力矩随收缩速度减低而增加(p<0.05)。(2)峰值功率:膝关节屈肌向心240°/s,伸肌向心60°/s和120°/s T1较T0显着下降(p<0.05)。(3)总功:膝关节屈肌向心60°/s、240°/s,伸肌所有向心速度T1较T0均显着下降(p<0.05)。4.膝关节步态运动学比较:步行和跑步运动学曲线呈一致性变化,(1)步行:支撑早中期和摆动中末期T1较T0膝关节屈曲显着减小(p<0.05);足触地期和摆动末期T1较T0膝内旋显着减小(p<0.05);支撑末期和摆动末期T1较T0前移显着减小(p<0.05);内外平移范围T1较T0显着减小(p<0.05);摆动中末期T2较T0近远平移显着减小(p<0.05)。(2)跑步:支撑中期和摆动中末期T1较T0膝关节屈曲显着减小(p<0.05);内外平移范围T1较T0显着减小(p<0.05);支撑中期和摆动中期T2较T0近远平移显着减小(p<0.05)。5.膝关节屈伸肌激活功能比较:步行和跑步步态肌电包络线呈一致性变化,(1)步态肌电幅值比较,所有膝伸肌足触地期和摆动末期T0较T2均显着下降(p<0.05);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摆动末期,腓肠肌内、外侧头支撑中期T0较T2均显着下降(p<0.05)。(2)MVC测试RMS值比较,膝关节屈伸肌T0较T2均显着下降(p<0.001),除了股内侧肌和腓肠肌外侧头外,其余肌肉T1较T2均显着下降(p<0.05)。(3)中值频率比较,步行腓肠肌内侧头,跑步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内侧头T0较T1显着减低(p<0.05);(4)共激活比值比较,跑步伸展-屈曲方向,T2较T1显着减小(p<0.05),即共收缩程度更高。研究结论:1.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用于膝关节步态6自由度运动学评估,测试者内部重测信度良好;用于膝关节主动位置觉评估,重测信度良好,优于人工测量法。2.马拉松跑后本体感觉功能较跑前未见显着减退,其中运动觉较跑前敏感性增加,考虑与中枢调节机制有关。马拉松组较对照组运动觉和被动位置觉显着减低,考虑与累积负荷有关。3.马拉松跑后膝关节屈伸肌在各个速度及收缩方式下峰值力矩、峰值功率及总功均呈下降改变,可能潜在增加膝关节损伤风险,跑后一周部分或完全恢复。4.马拉松跑后膝关节步态支撑相屈曲角度减小,可能潜在增加关节损伤风险,其余自由度基本呈减小变化考虑与各自由度的耦合作用及机体的适应调节策略有关。5.膝关节屈伸肌激活功能在马拉松跑前最低,跑后当天次之,跑后一周最高,提示马拉松跑后可能存在神经调节策略及时间恢复作用,使跑后较跑前未见减低。

赵榕婷,盛蕾,王宇程[2](2020)在《水中运动康复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水中运动康复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GeenMedical、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VIP等数据库,筛选膝关节闭合型损伤患者水中运动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共7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水中运动康复可显着改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膝关节伸展范围[WMD=4.83,95%CI为(3.16,6.50),P<0.00001]、屈曲范围[WMD=13.01,95%CI为(1.84,23.18),P=0.02],疼痛评分[SMD=-0.75,95%CI为(-1.21,-0.29),P=0.001]、膝关节屈肌肌力[SMD=0.53,95%CI为(0.16,0.91)P=0.005]、WOMAC骨关节炎指数[WMD=-8.2,95%CI为(-16.52,0.11)P=0.05]、Lequesne评分[WMD=-1.72,95%CI为(-2.72,-0.72),P=0.0008]、Lysholm膝关节评分[WMD=12.42,95%CI为(10.2,14.64),P<0.00001]、行走能力[WMD=7.07,95%CI为(6.03,8.1),P<0.00001],但对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改善作用,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运动康复能够显着改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膝关节伸展范围、屈曲范围、疼痛、膝关节屈肌肌力、膝关节评分以及行走能力,但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吴化勇[3](2020)在《PNF结合MIE对雪上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多角度等长训练对雪上项目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的效果,探讨对雪上项目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功能恢复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可为雪上项目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30名膝关节损伤的雪上项目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进行多角度等长训练治疗;B组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C组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多角度等长训练治疗。共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康复训练,对实验对象治疗前、治疗后髌上10cm大腿周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肌力、平衡能力进行测量,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通过对各组实验对象髌上10cm大腿周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肌力、平衡能力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各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三种康复方案间相比较,C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多角度等长训练治疗在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对比其他两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A组多角度等长训练治疗与B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在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应用多角度等长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多角度等长训练分别对膝关节损伤的雪上项目运动员进行治疗,均能改善髌上10㎝大腿周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和平衡能力指标,对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产生积极效果。(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多角度等长训练治疗与单纯进行多角度等长训练治疗或者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刺激技术治疗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好的效果。

刘畅[4](2020)在《不同康复方法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三种康复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别进行有效比较,目的是寻求更有效、科学、合理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方法,从而为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以30名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中国传统疗法组,选取方法为针灸和按摩;B组物理治疗组,选取方法为超声波治疗仪和康复训练法;C组综合疗法组,选取方法为中国传统疗法与物理疗法联合使用。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期间3组患者按照各自分组,分别接受基础治疗。对实验前后所有患者疼痛行为、Lyshoml膝关节评分量表、膝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大腿周径和静态平衡能力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对膝关节损伤的疗效进行分析及评定,并且对采取三组不同方式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以均数表示数据,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正态性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前,三组实验对象的膝关节评分表、疼痛行为测试、膝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大腿周径指标以及平衡能力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对三种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后与治疗前数据比较可以得出:除A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表、髌上10cm大腿周径、静态平衡能力OSI、MLI指标与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以外,其余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组间和疗效比较可以得出,A组、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50%、80%、90%,三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超声波治疗仪和康复训练各项指标与C组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在治疗指标的改善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均好于A组针灸推拿。结论:1、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慢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膝关节发生损伤时,膝关节疼痛得分明显提高,其他各项指标明显有所下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运动员正常训练和生活。2、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损伤疗效显着,其膝关节疼痛程度、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大腿周径以及Lysholm评分表较实验前均有显着改善。3、采取综合疗法针灸推拿和膝关节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针灸推拿以及采取超声波治疗仪和膝关节康复训练的疗效更显着。

朱丽华[5](2020)在《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编制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为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的调查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2)了解某地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3)分析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某部队三甲医院骨科病房入住的15名发生半月板损伤的现役军人进行质性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提炼出相关主题,再结合文献查阅、课题组讨论的结果构建问卷条目池,形成专家函询表。2.专家函询:选取军地医院熟悉半月板领域的临床医学、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基层部队、心理学、统计学共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再结合课题组讨论,形成《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初稿。3.问卷信效度检验: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在湖南省某地区服兵役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的312名军人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进行条目筛选、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版《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4.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2019年9?10月期间在湖南省某地服兵役的848名不同军兵种的现役军人的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课题组讨论初步形成包含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44个条目的专家函询表。2.专家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00%,建议提出率分别为85.00%、40.00%;专家权威系数在0.801.0之间,均值为0.93;总体Kendall和谐系数W分别为为0.333、0.1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以及课题组讨论结果,最后形成包含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33个条目的初始问卷。3.信效度检验结果:总问卷和知识、信念、行为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0、0.873、0.880、0.864;重测信度分别为0.870、0.975、0.990、0.984;问卷的I-CVI为0.891.00,S-CVI/Ave为0.96;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0.639%。最终形成包含知识维度14个条目、信念维度9个条目、行为维度10个条目,共33个条目的《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水平,该问卷采用得分率来反映知信行水平高低,其中得分率低于60%为低等水平,60%80%为中等水平,大于80%为高等水平。4.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调查分析结果: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总分和知识、信念、行为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1.42±13.56)分、(5.98±3.90)分、(31.69±4.99)分、(33.80±5.77)分,得分率分别为65.52%、42.71%、70.42%、67.60%。知识、信念、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性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水平的主要因素为:部队是否开展过半月板损伤知识讲座、自身是否发生过半月板损伤、身边战友是否发生过半月板损伤、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军兵种。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了解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的测评工具。2.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知识储备处于低等水平,健康信念和防护行为处于中等水平。3.影响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水平的主要因素是:部队是否开展过半月板知识讲座、自身是否发生过半月板损伤、身边战友是否发生过半月板损伤、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军兵种。提示部队相关部门应重视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水平的教育,帮助其建立积极、正确的防护信念,从而付诸到健康行为之中,并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刘玉萍[6](2020)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与损伤情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排球专项学生进行步态测试及损伤调查,分析研究长期专项运动或损伤对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的影响,试图探析排球专项技术、步态特征与损伤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1518级运动训练专业64名排球专项学生(男42名,女22名)为实验对象,另选40名无专业训练经历的非体育学院健康普通大学生(男22名,女18名)为对照组。对实验对象进行损伤调查,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全体受试对象进行步态测试,分别按性别、是否有损伤和不同损伤部位分组。结果:1.排球专项学生损伤率为82.81%(男生88.10%,女生72.73%,男、女无明显差异),损伤多发部位为膝、腰、踝;男、女腰、踝损伤率无明显差异,膝损伤率男生明显大于女生。2.排球专项学生膝、踝单侧损伤率明显高于双侧,单侧损伤以右侧为主,左右无明显差异。腰双侧损伤率稍高于单侧,单侧以左侧为主,左侧明显大于右侧。膝、腰损伤与运动年限明显相关。3.排球专项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步态周期、步速、支撑相占比、单下肢支撑相占比有明显差异;损伤组与无损伤组专项学生步态参数无显着差异。4.男、女专项学生大部分步态特征无明显差异,男生初始着地期占比和脚离地角度明显小于女生。5.膝、腰、踝损伤组与无损伤组步态特征均无显着差异。膝单侧损伤组伤侧脚离地角度明显大于健侧,腰单侧损伤组伤侧双下肢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健侧,踝单侧损伤组伤侧初始着地期占比明显大于健侧。结论:排球专项学生属于损伤高发人群,损伤部位和单双侧损伤存在一定规律。排球专项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步态存在明显差异,这些步态差异可能与损伤无关,可能是长期专项训练引起的良好适应性改变。男专项学生的步速、步幅特征可能与其屈髋不足有关。排球专项学生大部分步态特征不存在性别差异;男专项学生初始着地期占比和脚离地角度明显小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小腿三头肌力量或过度紧张有关;男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最多,且膝关节损伤率明显大于女专项学生,这可能与男专项学生初始着地期占比较小有关。膝单侧损伤组伤侧脚离地角度明显大于健侧,可能是因为膝关节损伤后活动性下降而引起的踝关节步态代偿性改变的结果。腰单侧损伤组伤侧双下肢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健侧,这可能与未考虑到受试者优势侧因素有关。踝单侧损伤组伤侧初始着地期占比明显大于健侧,这可能是踝关节损伤后为保护足后部而出现的保护性机制。

乔纳森李(Jonathan Li)[7](2020)在《巨缪合刺法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巨缪合刺法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以膝关节韧带损伤为例的“筋络共患”病症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和临床试验数据。方法: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按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试验组行巨缪合刺法针刺治疗,对照组行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治疗。试验组取穴:巨刺法:合谷(对侧)、太冲(对侧);缪刺法:根据经络辨证的原则选穴,采用揣穴的方法定穴。每个腧穴的选择通过按压寻找结节及痛点,“以痛为腧”,对侧取穴。对照组取穴:内膝眼、外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鹤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治疗结束时的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SF-36生活量表评分的变化,评价巨缪合刺法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1.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非常显着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提示两种刺法均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试验组对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更有优势。组间比较:两组间Lysholm评分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试验组对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更有优势。2.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提示两种刺法均可显着缓解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疼痛;组间比较:两组间疼痛VAS评分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提示试验组对缓解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疼痛更有优势。3.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SF-36生活量表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SF-36生活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5),提示两种刺法均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组间比较:两组间SF-36生活量表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试验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间临床试验数据对比:试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7%,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巨缪合刺法及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均能够有效提高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Lysholm评分,但巨缪合刺法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2.巨缪合刺法及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均能降低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疼痛VAS评分,但巨缪合刺法降低膝关节疼痛的作用非常明显优于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3.巨缪合刺法及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均能有效升高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SF-36生活量表评分,但巨缪合刺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4.巨缪合刺法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总有效率非常明显优于近部选穴常规针刺法。

马新颖[8](2020)在《膝关节损伤的体育专业学生下肢屈伸肌群肌力和平衡能力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中常见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和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分析其损伤情况下的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及下肢平衡能力特征,希望为膝关节损伤体育专业学生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39名体育专业学生,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组(ACL组)15名、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组(PFPS组)12名、健康组12名。实验前使用可视化疼痛评估量表对PFPS组学生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使用Lysholm评分量表对ACL组学生的功能进行评估。采用Physiomed生产的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和SportKatTMM Model 4000-TS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对三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肌力和平衡测试。三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等均无显着差异(P﹥0.05),每组受试者均以随机的顺序完成等速肌力和平衡能力测试。研究结果:1)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双足睁眼站立动态中,健康组的平衡指标得分低于PFPS组和ACL组(Pa<0.05,Pb<0.01);健康组的FB比率、RL比率低于PFPS组和ACL组(Pa<0.01,Pb<0.01)。2)从膝关节肌群爆发力指标来看,健康组TPT指标小于PFPS组、ACL组(Pa>0.05,Pb>0.05)。健康组屈伸肌的AP、TW、T@0.2指标均大于PFPS组和ACL组(Pa<0.01,Pb<0.01)。3)从膝关节肌群稳定性力量指标来看,健康组屈伸肌的DPT值均大于PFPS组(Pa<0.01);健康组伸肌DPT值大于ACL组(Pb<0.01),屈肌小于ACL组(Pb>0.05)。健康组H/Q值大于PFPS组,小于ACL组(Pa<0.01,Pb<0.01),且随着角速度的增加,三组受试对象的H/Q值呈递增趋势。4)从膝关节肌群力量耐力指标来看,PFPS组和ACL组的FA均值均高于健康组(P<0.01)。慢速(60o/s)时,PFPS组和ACL组屈伸肌群耐力比接近1(P<0.01)。快速(180o/s)时,PFPS组屈伸肌群耐力比接近1(Pa<0.01),ACL组屈肌耐力比小于1(Pb<0.05),伸肌耐力比接近1(Pb<0.05),说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屈伸肌群耐力差易疲劳。5)等速肌力测试中,PT,PT/BW,30°时力矩三个指标在慢速(60o/s)时反映肌肉的最大力量,在快速(180o/s)时反应肌肉的快速力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慢速(60o/s)和快速(180o/s)时,健康组屈伸肌的PT、PT/BW均高于PFPS组和ACL组(P<0.01)。两种速度下健康组的伸肌30°T指标均明显大于PFPS组和ACL组(P<0.01)。PFPS组屈肌30°T指标与健康组相差不大(Pa>0.05)。6)从膝关节活动度来看,健康组高于PFPS组和ACL组(Pa<0.01,Pb<0.01)。研究结论:1)平衡能力测试中,在动态平衡能力方面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和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存在下降趋势,表现出下肢保持平衡的能力弱的特征。2)在等速肌力测试中,仅在伸肌力矩曲线上健康组、PFPS组、ACL组存在特定差异,健康人力矩曲线呈对称单峰图样特征;PFPS患者呈双峰样图像特征;ACL损伤患者在中部出现平台样特征曲线。3)在等速肌力测试中,PFPS患者仅在伸肌爆发力、屈伸肌耐力、伸肌快速力量、活动度方面表现出肌力更弱的特征。4)在等速肌力测试中,ACL损伤患者仅在屈伸肌爆发力、肌肉耐力、快速力量方面表现出肌力更弱的特征。

冯雪[9](2020)在《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文中认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大众健身领域,运动损伤,几乎都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主题,于是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也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关于康复性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关注以体能训练对康复影响的研究。尽管以功能康复为目标的体能训练,在实践中愈加得到重视,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也没有形成相对合理规范的程序。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程序化构建进行理论探讨,不仅有助于整合以功能康复为旨向的体能训练内容体系,而且针对体能训练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的优化安排,将有助于提升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效率和康复效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学科属性、概念界定、原则遵循、内容体系、以及训练内容的程序化构建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康复性体能训练旨在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预防运动损伤发生,提升伤后竞技表现。从学科属性上看,康复性体能训练是康复训练与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属于一个交叉学科或专业。2.从宏观意义上说,康复性体能训练是一种训练理念,是人们在出现身体不适状况时,为提升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预防损伤与保证健康的一种主动进行的身体训练。在竞技体育中,康复性体能训练是对处于受伤或者亚健康状态下的运动员进行诊断,建立在康复目标的基础上用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性功能障碍,使运动员预防损伤,伤后运动员尽早恢复竞技状态以及日常训练的、具有针对性的一种功能性训练。3.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原则遵循:平衡性训练原则、进阶性原则、专门性原则和叠加性原则;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程序化原则。4.内容体系往往代表着关联性、系统性、整体性,是若干内容共同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横向分为:运动障碍起始状态筛查与评估、纠正训练、激活与再生和目标状态功能测试与评估四大模块。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共同构成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5.康复性体能训练四大模块的关系为:激活与再生系统贯穿于整个康复性体能训练当中;起始状态筛查与评估是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前提条件;康复性纠正性训练是链接功能障碍表现与专门康复性训练的桥梁;目标状态功能测试与评估是运动员重返赛场的必要条件。6.基于有序、合理、高效的理念,从理论上构建了康复性体能训练四大模块的程序化内容体系(具体见文中图3-7,3-10,3-16,3-17)。

路程[10](2020)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损伤特点及致伤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点,讨论致伤因素,为科学合理化锻炼提供对策。研究方法:将75名13-16岁受试者(男性)分成3组,健康组(H)25人、损伤组(S)25人、对照组(O)25人,其中健康组与损伤组为篮球运动参与者,对照组为没有参与过篮球运动的普通学生。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测试、下肢峰值扭矩测试、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下肢神经肌肉控制测试。研究结果:关节活动度测试中主动髋关节内旋(39.01±5.28 vs 42.36±5.10)和被动髋内旋(34.52±5.33vs 35.73±5.88)两项,损伤组比健康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中等距测试MVC伸表现出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MVC屈健康组大于对照组(p<0.01),同心距测试60°/s伸、60°/s屈健康组和损伤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同心距测试中24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24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1),偏心距测试中,6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6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与对照组(p<0.05),240°/s伸和240°/s屈均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健康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肌肉控制测试健康组与损伤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经下肢离心力训练训练后,MVC伸(优势腿:165.2±4.8 vs155.2±4.1;非优势腿:158.2±3.8 vs 141.2±3.1)、MVC屈(优势腿:86.1±2.6 vs 76.1±2.5;非优势腿:79.4±2.3 vs 71.4±2.7)、同心距60°/s伸(优势腿:148.7±4.2 vs 143.7±4.3;非优势腿:139.3±3.3 vs 130.1±2.3)、同心距60°/s屈(优势腿:108.9±2.9 vs 100.3±2.2;非优势腿:99.1±2.5 vs 90.7±2.6)、偏心距60°/s屈(优势腿:136.3±4.2 vs 121.3±4.2;非优势腿:118.4±3.2 vs 105.4±2.2)具有显着性差异(0.01<p<0.05),且均表现为实验组>对照组。研究结论:1.13-16岁阶段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与平衡能力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无关,不是产生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而髋关节内旋与损伤有关,是膝关节疼痛时的主要表现。2.在完成落地等技术动作时出现的代偿性身体重心下移、患侧腿内屈等行为,因此此种情况可作为判断13-16岁阶段篮球运动参与者早期膝关节疼痛的参考指标。3.13-16岁阶段的青少年在从事篮球运动时需注意下肢柔韧性及稳定性的练习,尤其是大腿后群及内收肌群,功能性预防为前提进行体育锻炼。4.对于13-16岁少年篮球爱好者,以自身弹力带及自身体重为负荷的下肢离心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肌力水平,在训练及运动后进行,可以有效降低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风险。

二、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马拉松长跑对男性跑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词缩写表(Abbreviations)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假设
    1.7 论文架构
    1.8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马拉松长跑的定义、运动特点与疲劳
        2.1.1 马拉松长跑的定义与运动特点
        2.1.2 马拉松长跑与疲劳
    2.2 膝关节的结构、运动与步态生物力学
        2.2.1 膝关节的结构
        2.2.2 膝关节的运动
        2.2.3 膝关节的步态生物力学
    2.3 马拉松长跑与膝关节损伤
        2.3.1 马拉松长跑与膝关节损伤相关的流行病学
        2.3.2 马拉松长跑与膝关节损伤相关的生物力学理论框架
        2.3.3 马拉松长跑与膝关节损伤相关的影响因素
    2.4 人体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和本体感觉功能评估的研究方法
        2.4.1 人体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2.4.2 人体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评估的研究方法
    2.5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5.1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结构
        2.5.2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原理
        2.5.3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应用
    2.6 文献小结
3 研究一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在步态运动学和本体感觉评估中的重测信度研究
    3.1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在膝关节步态 6-DOF 运动学评估中的重测信度研究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结果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新型便携式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在主动位置觉评估的重测信度研究及与人工测量的对比分析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2.4 讨论
        3.2.5 小结
4 研究二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
    4.1 研究对象
        4.1.1 受试者基本情况
        4.1.2 纳入标准
        4.1.3 排除标准
    4.2 研究方法
        4.2.1 膝关节运动觉的评估方法
        4.2.2 膝关节被动位置觉的评估方法
        4.2.3 膝关节主动位置觉的评估方法
        4.2.4 统计学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运动觉的变化
        4.3.2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被动位置觉的变化
        4.3.3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主动位置觉的变化
    4.4 讨论
        4.4.1 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运动觉的影响
        4.4.2 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被动位置觉的影响
        4.4.3 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主动位置觉的影响
    4.5 小结
5 研究三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屈伸肌肌肉力学的影响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2.1 实验流程
        5.2.2 数据处理
        5.2.3 统计学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屈伸肌以不同速度等速向心运动峰值力矩的变化
        5.3.2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屈伸肌以不同收缩方式运动峰值力矩的变化
        5.3.3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在等速运动中峰值功率的变化
        5.3.4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在等速运动中总功的变化
    5.4 讨论
    5.5 小结
6 研究四马拉松长跑对膝关节步行和跑步6-DOF运动学的影响
    6.1 研究对象
    6.2 研究方法
        6.2.1 实验流程
        6.2.2 数据处理
        6.2.3 统计学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马拉松跑者的一般资料及完赛时间描述
        6.3.2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步行6-DOF运动学的变化
        6.3.3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跑步6-DOF运动学的变化
    6.4 讨论
    6.5 小结
7 研究五马拉松长跑对步行和跑步膝关节屈伸肌激活功能的影响
    7.1 研究对象
    7.2 研究方法
        7.2.1 实验流程
        7.2.2 数据处理
        7.2.3 统计学方法
    7.3 研究结果
        7.3.1 马拉松长跑前后步行和跑步膝关节屈伸肌表面肌电包络线及关键位点的变化
        7.3.2 马拉松长跑前后膝关节屈伸肌 MVC 测试 RMS 值、步行和跑步标准化 RMS值及净激活总和的变化
        7.3.3 马拉松长跑前后步行和跑步膝关节屈伸肌中值频率的变化
        7.3.4 马拉松长跑前后步行和跑步膝关节屈伸肌共收缩情况的变化
    7.4 讨论
    7.5 小结
8 综合讨论与结论
    8.1 综合讨论
    8.2 结论
9 创新与展望
    9.1 研究创新点
    9.2 研究局限性
    9.3 实践应用
    9.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Ⅰ 伦理审查表
附录 Ⅱ 知情同意书
附录 III 受试者招募调查问卷
附录 IV 膝关节疼痛主观评估量表
附录 Ⅴ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2)水中运动康复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文献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文献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3.1 文献筛选
        1.3.2 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情况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ROM的影响
        2.4.1.1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ER的影响
        2.4.1.2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FR的影响
        2.4.2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PAIN评分的影响
        2.4.3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肌力的影响
        2.4.3.1 膝关节伸肌肌力
        2.4.3.2 膝关节屈肌肌力
        2.4.4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KS的影响
        2.4.4.1 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
        2.4.4.2 Lequesne评分
        2.4.4.3 Lysholm膝关节评分
        2.4.4.4 不同水中运动康复时间对KS的影响
        2.4.5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WA评分的影响
        2.4.6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对ADL的影响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2 水中运动康复的效果分析
    3.3 不同水中运动干预方式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3.4 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水中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4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5 结论

(3)PNF结合MIE对雪上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PNF的应用
    2.2 MIE技术的应用
    2.3 我国雪上项目发展现状
    2.4 雪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及膝关节运动损伤康复
        2.4.1 雪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
        2.4.2 膝关节结构及雪上项目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及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4.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各组基本情况比较
    4.2 各组实验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4.2.1 各组实验对髌上10cm大腿周径的影响
        4.2.2 各组实验对患侧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的影响
        4.2.3 各组实验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5.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康复训练对雪上项目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分析
    5.2 不同康复训练对雪上项目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析
        5.2.1 不同康复训练对髌上10cm大腿周径的影响及分析
        5.2.2 不同康复训练对患侧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的影响及分析
        5.2.3 不同康复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不同康复方法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2.2 冰上项目运动损伤研究
    2.3 膝关节损伤物理治疗研究
    2.4 膝关节损伤中国传统疗法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统计分析法
4.结果
    4.1 三种康复方法对实验对象各项指标的影响
        4.1.1 三种康复方法对实验对象疼痛行为测试的评定
        4.1.2 三种康复方法对实验对象Lysholm评分量表的评定
        4.1.3 三种康复方法对实验对象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1.4 三种康复方法对实验对象髌上10cm大腿周径的影响
        4.1.5 三种康复方法对实验对象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4.2 三组实验对象疗效比较
5.分析与讨论
    5.1 康复训练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作用
        5.1.1 靠墙静蹲练习康复训练的作用特点
        5.1.2 伸膝抗阻康复训练的作用特点
    5.2 三种康复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各项指标的影响
        5.2.1 三种康复方法对疼痛行为评定的影响
        5.2.2 三种康复方法对Lysholm评分量表的影响
        5.2.3 三种康复方法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5.2.4 三种康复方法对髌上10cm大腿周径的影响
        5.2.5 三种康复方法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5.3 三种康复方法的治疗效果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质性研究阶段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专家函询阶段
        2.2.1 函询专家的选择
        2.2.2 函询方法
    2.3 问卷信效度检验阶段
    2.4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调查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学原则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质性研究结果
        3.1.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3.1.2 访谈结果
        3.1.3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问卷条目池形成
    3.2 专家函询结果
        3.2.1 专家的一般资料
        3.2.2 专家积极性
        3.2.3 专家权威性
        3.2.4 专家函询意见协调程度
        3.2.5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3.2.6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3.3 信效度检验结果
        3.3.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3.3.2 问卷条目筛选结果
        3.3.3 问卷信度
        3.3.4 问卷效度
    3.4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3.4.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3.4.2 军人半月板知识、信念、行为得分
        3.4.3 军人半月板知识、信念、行为相关性分析
        3.4.4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3.4.5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的研制分析
        4.1.1 问卷编制的必要性
        4.1.2 问卷条目设置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4.1.3 问卷信效度评价
    4.2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4.2.1 军人半月板损伤一般情况分析
        4.2.2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水平得分分析
        4.2.3 军人半月板损伤健康信念水平得分分析
        4.2.4 军人半月板损伤防护行为水平得分分析
        4.2.5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2.6 军人半月板损伤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广州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与损伤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运动损伤
        2.1.2 正常步态特征
        2.1.3 步态时间参数
        2.1.4 步态空间参数
        2.1.5 步态不同时相阶段相应关节位置及肌肉控制
    2.2 研究现状
        2.2.1 排球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2.2.2 步态研究发展历程
        2.2.3 运动员步态研究现状
        2.2.4 运动损伤对步态的影响
        2.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测试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实验结果
    4.1 受试对象基本情况
        4.1.1 受试者基本情况
        4.1.2 排球专项学生损伤情况
        4.1.3 排球专项学生损伤部位分布
    4.2 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
        4.2.1 排球专项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步态比较
        4.2.2 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步态比较
        4.2.3 排球专项学生左右侧步态的对称性
    4.3 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4.3.1 损伤组与对照组、无损伤组的步态比较
        4.3.2 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4.3.3 腰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4.3.4 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5 结果讨论与分析
    5.1 排球专项学生损伤情况
        5.1.1 损伤发生率
        5.1.2 损伤多发部位及单双侧损伤分布
        5.1.3 损伤的主要原因机制
    5.2 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分析
        5.2.1 步速
        5.2.2 步幅
        5.2.3 步态稳定性
        5.2.4 步态支撑相
        5.2.5 步态对称性
        5.2.6 脚离地角度
    5.3 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1 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2 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3 腰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4 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巨缪合刺法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英文缩略词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从人体解剖学分析膝关节骨结构
        2 从人体解剖学分析膝关节韧带组织
        3 膝关节韧带的损伤特点分析
        4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检查方法
        5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论述二: 传统医学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认识
        2 中医学古籍对筋伤的分类
        3 “韧带”属于传统医学“筋”范畴
        4 针灸治疗筋伤的现代医学机制
        5 总结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研究方法
    2 试验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技术路线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结果
        3.3 安全性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1 巨刺和缪刺的概念
        2 巨、缪刺法取穴的内涵
        3 经络理论支持巨刺、缪刺法的临床应用
        4 现代医学可以解释巨刺、缪刺法的疗效依据
    6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
    附录2 疼痛VAS评分量表
    附录3 SF-36量表
在学期间主要成就
个人简历

(8)膝关节损伤的体育专业学生下肢屈伸肌群肌力和平衡能力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前交叉韧带结构及功能
    2.2 前交叉韧带损伤研究进展
    2.3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定义
    2.4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治疗研究进展
    2.5 等速测试的研究现状
    2.6 平衡能力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平衡能力结果
    4.2 等速肌力结果
        4.2.1 力量素质指标
        4.2.2 曲线特征
5 分析与讨论
    5.1 下肢平衡能力特征分析
        5.1.1 ACL损伤患者下肢平衡能力特征分析
        5.1.2 PFPS患者下肢平衡能力特征分析
    5.2 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素质特征分析
        5.2.1 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素质特征分析
        5.2.2 PFPS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素质特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实验需知
    附件2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附件3 VAS疼痛量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1.1 众说纷纭: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亟待优化完善
        1.1.2 运动损伤: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的迫切需求
        1.1.3 功能诉求: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的原则遵循
        1.1.4 程序化构建:康复性体能训练具体内容合理实效性安排的需要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能训练概念和内容体系相关研究
        1.3.2 康复性训练概念和内容体系相关研究
        1.3.3 康复性体能训练概念和内容体系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案例分析法
        2.2.4 专题小组讨论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学科属性及研究内容
        3.1.1 康复性体能训练基本含义阐述
        3.1.2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概念辨析
    3.2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般训练理论范畴审视
        3.2.1 康复性体能训练理念设计
        3.2.2 康复性体能训练原则遵循
        3.2.3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价值体现
    3.3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模块程序化构建
        3.3.1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解读
        3.3.2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之筛查与评估
        3.3.3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之纠正训练模块
        3.3.4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之激活与再生
    3.4 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程序化展示
        3.4.1 预防性康复体能训练案例展示
        3.4.2 治疗性康复体能训练案例展示
4 结论
5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一览表
    附件二:图表目录
致谢

(10)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损伤特点及致伤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篮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相关研究
        2.1.2 膝关节损伤康复策略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篮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相关研究
        2.2.2 膝关节损伤康复策略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试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问卷调查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膝关节损伤特点及致伤因素研究
        4.1.1 受试者情况
        4.1.2 下肢关节活动度测试
        4.1.3 下肢峰值扭矩测试
        4.1.4 闭眼单脚站立测试
        4.1.5 下肢神经肌肉控制测试
    4.2 离心肌力训练效果研究
    4.3 离心肌力训练预防膝关节损伤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KOOS LK1.0

四、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拉松长跑对男性跑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D]. 田斐. 上海体育学院, 2021
  • [2]水中运动康复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J]. 赵榕婷,盛蕾,王宇程. 体育与科学, 2020(06)
  • [3]PNF结合MIE对雪上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D]. 吴化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4]不同康复方法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研究[D]. 刘畅.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5]军人半月板损伤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 朱丽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1)
  • [6]广州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与损伤情况研究[D]. 刘玉萍.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巨缪合刺法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乔纳森李(Jonathan Li).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膝关节损伤的体育专业学生下肢屈伸肌群肌力和平衡能力特征分析[D]. 马新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康复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程序化构建[D]. 冯雪.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10]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损伤特点及致伤因素分析[D]. 路程.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