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大白菜和苹果中的Carnacarb残留

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大白菜和苹果中的Carnacarb残留

一、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小白菜和苹果中的甲萘威残留(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蕊[1](2018)在《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分析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药作为一种化学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和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的有害生物,但农药残留造成的土壤、水体的污染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有机磷农药种类繁多且田间复配现象普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的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灵敏度和精确度高,但材料消耗大,仪器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而免疫分析方法具有灵敏、简便、快速的优点。同时量子点尺寸小且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和标记性能,其一元激发多源发射的特点为多残留检测提供可能。本实验结合量子点标记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了果蔬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分析免疫检测敌百虫的方法。以敌百虫为模板分子,通过本体聚合法,直接在96孔酶标板表面合成亲水性水相分子印迹膜作为仿生抗体,通过直接竞争反应,建立仿生免疫(BIA)分析方法。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BIA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IC15)和灵敏度(IC50)分别为9.0μg L-1和5.0 mg L-1。本方法对三个浓度水平的菠菜和油菜样品敌百虫添加回收率为83.3%-90.2%,该方法还应用于黄瓜、韭菜实际样中敌百虫的定量检测,与气相色谱结果对比,无显着差异。2.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以敌百虫和毒死蜱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本体聚合方法,直接在96孔酶标板上合成复合分子印迹膜作为仿生抗体,用不同量子点分别标记敌百虫和毒死蜱半抗原作为抗原,建立仿生免疫分析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对敌百虫的最低检测线(LOD,IC15)和灵敏度(IC50)分别为19.0μg L-1和9.0 mg L-1,对毒死蜱的最低检测线(LOD,IC15)和灵敏度(IC50)分别为18.0μg L-1和11.0 mg L-1。本方法对橙子和胡萝卜的添加回收率为77.8%-92.0%。对苹果和香蕉实际样进行检测,与气相色谱所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陈雪,程磊,白鸽,张杰,曹雁平[2](2017)在《超声清洗条件下小白菜对甲萘威的吸附特性》文中提出探讨超声清洗过程中蔬菜对清洗水中甲萘威的吸附特性。以小白菜为原料,研究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清洗水中农药浓度对小白菜吸附甲萘威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频率减小、功率增大、时间延长、温度升高、甲萘威浓度增大,小白菜上甲萘威的吸附量增大。采用均匀实验优化清洗条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均匀实验结果,得到最优条件为频率135 k Hz、功率0.25 W/cm2、时间5 min、甲萘威浓度5 mg/L,此条件下实测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为0.68 mg/kg,与理论相对误差为5.59%。本文可为超声清洗小白菜的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全胜[3](2015)在《呋虫胺两种剂型在稻田系统的残留特征及加工因子研究》文中指出为降低呋虫胺在稻田使用中的环境风险和膳食风险,本文研究了呋虫胺颗粒剂和可溶性粉剂两种剂型在南方三地稻田中的残留特征及加工因子对糙米中呋虫胺残留量的影响,以期在初期施药时,通过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式,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加快农药降解并减少其在谷壳、糙米中的残留量,从而在施药源头初步降低其对环境及膳食的风险。同时期望通过加工因子的研究指导选用适宜的加工手段以降低糙米中残留农药的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膳食暴露风险。首先,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呋虫胺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降解等行为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稻田中的残留特征打下基础。试验表明,呋虫胺在土壤中难吸附、难挥发、难光解、易(或较易)降解、中等淋溶速度,在水中难水解、难挥发、易光解,在水-沉积物体系中的半衰期为18.3d-35.4d。其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呋虫胺两种不同剂型在稻田系统中的残留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剂型在稻田中均属于易降解农药。但不同剂型的降解速率和趋势不同,颗粒剂在田水和植株中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半衰期分别为2.2d-6.2d、3.2d-11.5d;而可溶性粉剂呈持续下降趋势,半衰期分别为1.1d-2.2d、1.6d-4.4d;相同试验点的田水和植株中颗粒剂降解更慢。在土壤中两种剂型均有前期上升趋势,同一试验点颗粒剂的半衰期(3.7d-6.6d)也比可溶性粉剂的长(2.4d-4.3d)。两种剂型在谷壳、糙米中的残留量也不同。颗粒剂在谷壳和糙米样品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04-0.030mg/kg、0.015-0.549mg/kg,可溶性粉剂的为0.011-0.084ng/kg、0.073-1.172mg/kg。同一试验地点中,颗粒剂在稻米中的残留量小于可溶性粉剂。呋虫胺两种剂型在谷壳中的残留量分布均高于糙米。而加工因子的研究表明精米加工和电饭锅、微波炉加热均能有效去除糙米中的残留呋虫胺,去除率为37.8%-69.2%,其中电饭锅煮饭对呋虫胺的去除率最高,微波炉与精米加工去除效果相差不多。综上所述,呋虫胺颗粒剂于稻田中的降解速度较可溶性粉剂更慢,但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却并未因此更高。引入加工因子后,膳食暴露风险进一步降低。因此,在稻田用药时,推荐前期使用颗粒剂剂型,后期若有必要可辅以可溶性粉剂以增加防效,但应注意控制施药剂量和收获间隔。

瞿巧钰[4](2014)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甲萘威、克百威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建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本研究改良了传统的半抗原合成途径,并利用自主合成的人工抗原免疫兔子,获得了甲萘威、克百威的高特异性抗体。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两种农药的异源间接竞争ELISA法及初步探索了TRFIA法,并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及精确度。研究结果如下:1、改良了目标农药半抗原的合成方法,避免了剧毒物质甲苯及光气的引入,合成了甲荼威的4种半抗原(CNH.CNB.CNA.CPNU)及克百威的2种半抗原(BFNB.BFNH),其纯度均高达97%。2、分别利用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偶联线体蛋白BSA、OVA合成免疫原及包被原。合成结果在紫外扫描初步判定偶联成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MALDI-TOF/MS方法进行结构验证及结合比的计算。其结合比均在15~20范围内,表明免疫原具有较合适的偶联比。3、通过效价、灵敏度、特异性评价,筛选出较优抗体:甲萘威CNH及克百威BFNH.4、研究建立了目标农药异源间接竞争ELISA法。通过对包被原种类、最佳工作浓度、封闭条件、甲醇浓度、反应体系pH值、不同离子强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目标农药的标准曲线,其中甲萘威的灵敏度为10.51±0.11μg·L-1,工作范围为2.07~47.30μg·L-1(以IC20-IC80为标准),方法灵敏度由0.393mg·L-1提高到0.011μg·L-1;克百威的灵敏度为0.031±0.0002μg·L-1,工作范围为0.002~2.17μg·L-1,方法灵敏度提高了近3倍。建立的方法除了对于基质较为复杂的茶叶外,均能满足我国农产品中甲萘威及克百威残留的限量标准。5、研究初步探索并建立了TRF1A法。通过优化偶联过程中复溶溶液的选择、EDC使用量、抗体投料;试纸条制备中载体膜、样品垫最佳封闭液、缓释液、抗原抗体使用量及荧光探针稀释倍数等,且根据基质不同,建立了样品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标准曲线。以抗体BFNH建立的方法,线性方程为y=一0.9306x+0.6893,R2=0.94,检出限为0.16mg·L-1,定量限为0.52mg·L-1,相对偏差为5.6%;抗体CNH建立的方法,线性方程为y=-0.3036×+0.7237,R2=0.99,检出限为0.14mg·L-1,定量限为0.45mg·L-1,相对偏差为9.4%。两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实际样本的测试结果显示,方法相对误差在20%以内,说明该方法准确性良好。对于部分样品,在检出限内,该方法达不到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但此方法的探索为后期荧光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邱城[5](2012)在《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两种不同的净化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对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在净化过程中及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优化出高原条件下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最佳条件。最佳分析条件如下:(1)样品经乙腈提取后通过固相萃取净化;氮吹仪浓缩温度40℃最为适宜;使用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更好;选择配比为(5+95)的甲醇-二氯甲烷作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洗脱液,洗脱剂的体积在8-10mL时能将农药完全洗脱下来。(2)使用凝胶渗透色谱在样品净化过程中对流出物收集时间为15.5~27min时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农药的回收率最高。(3)样品经两种不同的方式净化后,选用体积比为(60+40)的甲醇-水溶液溶解样品,保证了回收率良好效果。(4)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对样品进行测定;荧光检测器的波长:λex=330nm,λem=465nm;使用C18柱为分析柱更加适合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分析;甲醇-水作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恒定柱温30℃;柱后衍生条件:0.05mol/LNaOH溶液,流速0.3mL/min;OPA试剂,流速0.3mL/min;反应器水解温度80℃,衍生温度为室温;进样量10uL。(5)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标准曲线在0.10~0.50m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86~0.9995之间,检出限在0.008~0.010mg/kg之间。(6)采用SPE法净化,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回收率在80.4%~9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9.4%;采用GPC法净化,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回收率在80.1%~9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2.4%~9.2%。最佳分析条件的检出限、回收率及精密度均能满足蔬菜氨基甲酸类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在对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又对2009年-2011年拉萨市主要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对拉萨市部分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以及周边生产基地的蔬菜进行了7种常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抽样检测,共抽检蔬菜样品1200个。依据检测结果对拉萨市蔬菜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了三年来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污染状况及水平,研究了我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污染的现状及原因,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初步提出我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污染有效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2009年-2011年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污染状况如下:(1)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超标率由2009年的6.00%降到2011年的2.50%,22种蔬菜品种中超标蔬菜的数量由2009年的16种降低至2011年的8种,5种蔬菜类型中由2009年的4种降低至2011年的2种。(2)蔬菜中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种类也有所变化,2009年抽取的蔬菜样品中有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超标至2011年只有2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超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超标种类在减少。超标农药主要是克百威和涕灭威。(3)2009年-2011年22种蔬菜中,叶菜类蔬菜和豆类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超标较为严重,叶菜类主要是小白菜、芹菜、韭菜等;豆类主要是豇豆、菜豆。(4)2009年-2011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每年都是春秋两季超标率较高,夏冬两季超标率较低。(5)4类不同抽样场所蔬菜生产基地、部分超市、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共19个抽样点,2009年-2011年之间只有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超标率呈下降趋势,其它3类场所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都呈波动趋势。由此可见拉萨市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与有关部门仍需加强管理。

李颖[6](2012)在《苦豆子生物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生物碱是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主要活性成分。随着以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苦豆子制品在农业生产及医药上的开发及应用,其检测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建立一种能够检测多种生物碱的快速、灵敏、高效ELISA方法可以为苦豆子生物碱制品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种便捷的手段。本研究以苦参碱为研究对象,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适用于苦豆子生物碱IC-ELISA方法并初步对其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设计合成了苦参碱的人工抗原。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并经紫外光谱扫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了鉴定;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了ST-BSA、ST-OVA偶联比分别为9:1和4:1。2.获得1种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8000。3.建立了苦参碱的IC-ELISA分析方法。包被原及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L和1:320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3000,最适缓冲液为含5%乙醇的PBS(pH7.4)。在0100μg/mL范围内,苦参碱的标准抑制曲线为y=13.431x+37.718(r=0.9887),抑制中浓度IC50为8.212ug/mL,检出限IC10为0.086ug/mL。在自来水中苦参碱的添加回收试验显示在050ug/mL添加量时回收率为76.9396.59%。对几种苦豆子生物碱的检测能力显示,抗体对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该方法可用于苦豆子多种生物碱的检测。4.建立苦参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0.255μg/mL之间,峰面积积分与进样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75。自来水样中苦参碱HPLC分析与IC-ELISA分析结果比较显示,两种分析方法的相关性较好(r=0.9982)。5.应用HPLC法及与IC-ELISA法分析了0.5%苦参碱水剂中苦参碱含量,HPLC检测结果为0.51%,ELISA检测结果为0.4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曾伟,佘金华,蒋亚[7](2011)在《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是检测技术和手段不够有效和先进。主要阐述了酶抑制法、化学速测法、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法和活体生物检测法等快速测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其中免疫分析法由于技术的先进性,是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李卫霞,王素娟[8](2009)在《ELISA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文中指出对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反应类型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ELISA用于农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董婷婷[9](2009)在《西维因农药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对西维因农药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及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合成了与西维因具有高度类似性的半抗原N-(1-萘氧基甲酰胺基)-6-氨基己酸(3H),新开发的合成方法较前人的方法更加安全、实用。将合成的半抗原作为酶标抗原,与原通过1-(5-羧戊基)-3-(1-萘基)脲(8H)免疫原获得的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一起,共同构建了具有高灵敏性西维因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全面优化了检测方法中的各个参数,包括抗体包被量、酶标抗原的浓度、酶标抗原稀释液的种类等,建立了西维因药物的酶联免疫及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该异源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较采用8H酶标的同源检测提高了12倍,IC50达到2μg/kg。通过采用化学发光手段,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又降低了10倍,达到0.2μg/kg。选取了固体及液体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苹果汁、橙汁、杏仁露、桃、樱桃、黄瓜、洋白菜。液体样品通过磷酸赫缓冲液稀释即可用于检测。固体样品经过简单提取、稀释后即可用于检测。新的检测方法较之前的同源方法不仅灵敏性更高,前处理方法也更加便捷易操作,使在广泛的食品样品检测中的灵敏性提高了75倍,食品中低至6.4μg/kg的西维因含量即可被检测出来。苹果汁、橙汁、杏仁露、桃、樱桃、黄瓜、洋白菜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3.0%,92.2%,97.5%,93.0%,101.7%和88.3%,且变异系数普遍在10%以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建立的西维因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和化学发光检测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很高,线性相关系数R2值在0.95以上,表明新开发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及简单、快速、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在西维因检测中是可信的,并非常适用于食品中西维因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张晓[10](2007)在《米尔比霉素肟化物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后具有换代地位的抗体制备技术,在功能蛋白的表达、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用在农兽药等小分子抗体的制备上也获得了亲和力较高的抗体。因其筛选通量高、试验周期短、效率高、特异性强及亲和选择范围广等特点在农药抗体制备和检测技术发展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构建了小分子米尔比霉素肟化物噬菌体抗体库,以期建立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特异性抗体库,为相关药物的检测和筛选奠定基础。1.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免疫:将设计合成的米尔比霉素肟化物半抗原(MILO-5-琥珀酰半酯)利用碳化二亚胺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形成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其抗血清效价最高可达1:25600,建立的CI-ELISA检测范围抑制率在20%-70%。2.抗体可变区基因的获得及目的基因的构建:取抗血清效价较高的小鼠脾脏提取总RNA,RT-PCR分别扩增得到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大小分别为360bp和340bp左右;纯化回收的VH与VL基因在接近等摩尔的浓度下,首先采用含有Linker接头片段的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法(SOE-PCR),将VH与VL基因片段拼接起来,再用带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扩增出单链抗体(ScFv)基因片段,获得大小约750bp的目的片段。3.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ScFv基因纯化后经SfiI和NotI双酶切,与同样经过双酶切的载体pCANTAB5E连接,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经PCR初步鉴定,进一步测序证明有外源片段插入且与目的片段一致。转化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收集上清,得到库容量为2.4×106p.f.u/mL的噬菌体抗体库。为下一步抗体库筛选技术的建立和抗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二、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小白菜和苹果中的甲萘威残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小白菜和苹果中的甲萘威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分析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有机磷农药
        1.1.1 有机磷农药简介
        1.1.1.1 敌百虫(Trichlorfon)
        1.1.1.2 毒死蜱(Chlorpyrifos)
        1.1.2 有机磷农药的现状
        1.1.3 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1.1.3.1 有机磷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1.1.3.2 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1.2 有机磷农药检测技术
        1.2.1 色谱法
        1.2.2 酶抑制法
        1.2.3 电化学传感器
        1.2.4 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
    1.3 免疫分析法
        1.3.1 放射免疫分析法
        1.3.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3.3 荧光免疫分析法
        1.3.4 酶联免疫分析法
    1.4 分子印迹技术
        1.4.1 分子印迹简介
        1.4.2 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
        1.4.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1.4.3.1 本体聚合
        1.4.3.2 沉淀聚合
        1.4.3.3 悬浮聚合
        1.4.3.4 表面印迹法
        1.4.4 分子印迹技术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1.5 量子点
        1.5.1 量子点的概念
        1.5.2 量子点的性质
        1.5.3 量子点标记方法
        1.5.4 量子点的应用
        1.5.4.1 量子点在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
        1.5.4.2 量子点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5.4.3 量子点在多组分检测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实验仪器
    2.4 主要溶液
    2.5 实验方法
        2.5.1 半抗原的制备
        2.5.1.1 敌百虫半抗原的制备
        2.5.1.2 毒死蜱半抗原的制备
        2.5.2 量子点标记物的制备
        2.5.3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2.5.3.1 敌百虫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2.5.3.2 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2.5.4 直接竞争仿生免疫反应流程
        2.5.5 BIA反应条件优化
        2.5.5.1 敌百虫BIA反应条件优化
        2.5.5.2 多残留BIA反应条件优化
        2.5.6 BIA标准曲线的建立
        2.5.6.1 敌百虫BIA标准曲线的建立
        2.5.6.2 多残留BIA标准曲线的建立
        2.5.7 交叉反应实验
        2.5.8 添加回收及实际样检测
        2.5.8.1 敌百虫BIA添加回收及实际样检测
        2.5.8.2 多残留BIA添加回收及实际样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检测敌百虫方法的建立
        3.1.1 敌百虫半抗原的表征
        3.1.2 敌百虫仿生抗体的红外表征
        3.1.3 敌百虫仿生抗体的热重分析
        3.1.4 敌百虫仿生抗体的静态吸附实验
        3.1.5 敌百虫BIA反应条件的优化
        3.1.6 敌百虫BIA方法的选择性
        3.1.6.1 吸附特异性实验
        3.1.6.2 交叉反应实验
        3.1.7 敌百虫BIA方法评价
        3.1.8 敌百虫的添加回收及实际样检测
    3.2 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毒死蜱半抗原的表征
        3.2.2 复合模板仿生抗体合成条件的优化
        3.2.2.1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比例优化
        3.2.2.2 模板分子比例优化
        3.2.3 复合模板仿生抗体的红外表征
        3.2.4 复合模板仿生抗体的热重分析
        3.2.5 复合模板仿生抗体静态吸附实验
        3.2.6 复合模板仿生抗体吸附动力学实验
        3.2.7 多残留BIA反应条件的优化
        3.2.8 多残留BIA方法的选择性
        3.2.8.1 吸附特异性实验
        3.2.8.2 交叉反应实验
        3.2.9 多残留BIA方法评价
        3.2.10 多残留BIA方法添加回收及实际样检测
4 讨论
    4.1 仿生抗体的制备
    4.2 BIA方法的评价
        4.2.1 BIA方法的优点
        4.2.2 BIA方法的缺点
    4.3 进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5.1 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检测敌百虫的方法
    5.2 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农药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超声清洗条件下小白菜对甲萘威的吸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的预处理和制备
        1.2.2 甲萘威的测定
        1.2.2.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2.2. 2 HPLC-UV检测条件
        1.2.2. 3 小白菜样品的前处理及检测
        1.2.2. 4 精密度和回收率
        1.2.3 超声清洗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的单因素实验
        1.2.3. 1 超声温度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1.2.3. 2 甲萘威浓度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1.2.3. 3 超声频率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1.2.3. 4 超声功率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1.2.3. 5 超声时间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1.2.4 超声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条件的优化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精密度
    2.2 超声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2.2.1 超声温度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2.2.2 甲萘威浓度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2.2.3 超声频率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2.2.4 超声功率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2.2.5 超声时间对小白菜上甲萘威吸附量的影响
    2.3 均匀实验优化分析
3 结论

(3)呋虫胺两种剂型在稻田系统的残留特征及加工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及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1.2 农药剂型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1.1.3 农药加工因子与膳食风险评估
        1.1.4 呋虫胺的研究背景
    1.2 本论文设计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3 技术路线
2 呋虫胺室内环境行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药剂与试剂
        2.1.2 供试材料
        2.1.3 仪器设备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1.6 农药环境行为等级划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标准曲线
        2.2.2 添加回收率
        2.2.3 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
        2.2.4 在水中的行为特性
        2.2.5 在水-底泥中的降解特性
    2.3 小结与讨论
3 呋虫胺两种剂型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与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田间试验设计
        3.1.4 分析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3.2.2 准确度与精密度
        3.2.3 呋虫胺两种剂型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分布及差异
        3.2.4 呋虫胺两种剂型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特性及比较
    3.3 小结与讨论
4 呋虫胺两种剂型在稻谷中的残留量及加工因子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与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田间试验设计
        4.1.4 分析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分析方法灵敏度
        4.2.2 准确度与精密度
        4.2.3 呋虫胺两种剂型在谷壳和糙米中的残留量及分布
        4.2.4 不同加工过程对糙米中呋虫胺残留量的影响
        4.2.5 基于呋虫胺加工因子的膳食风险评估
    4.3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4)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甲萘威、克百威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1.1 NMCs结构及特征
        1.1.2 NMCs作用机理
        1.1.3 NMCs危害
        1.1.4 NMCs分析检测技术
        1.1.5 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1.6 人工抗原合成
    1.2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甲萘威、克百威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仪器
        2.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2.3 合成方法
        2.3.1 半抗原的合成
        2.3.2 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
        2.3.3 多克隆抗体制备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合成半抗原的鉴定
        2.4.2 合成农药人工抗原的鉴定
        2.4.3 间接非竞争ELISA鉴定抗体的效价
        2.4.4 抗体灵敏度及特异性鉴定
    2.5 小结讨论
第三章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异源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仪器
        3.2.2 主要试剂药品
    3.3 试验方法
        3.3.1 ELISA检测条件
        3.3.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异源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及基质曲线
        3.3.3 添加回收试验
        3.3.4 HPLC-FLD检测方法的回收率试验验证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异源间接竞争ELISA检测体系的优化
        3.4.2 样品添加回收实验及HPLC-FLD方法确证
    3.5 小结讨论
第四章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方法TRFIA的探索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4.2.2 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方法原理
        4.3.2 溶液配制
        4.3.3 Dip-stick新型氧化Eu标记试纸条
        4.3.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Dip-stick的检测体系
        4.3.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Dip-stick标准曲线
        4.3.6 实际样品的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Dip-stick构建体系的优化
        4.4.2 Dip-stick检测体系的优化
        4.4.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Dip-stick标准曲线的建立
        4.4.4 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
    4.5 小结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1.2.2 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试验试剂与材料
    2.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2.1 采样场所与地点
        2.2.2 采样类型
        2.2.3 采集方法
        2.2.4 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提取
        2.3.2 样品的净化
        2.3.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2.3.4 标准曲线绘制
        2.3.5 样品测定与结果计算
        2.3.6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2.3.7 最小检出限值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方法条件比较分析
        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1.2 净化方法的优化分析
        3.1.3 色谱条件的选择
    3.2 标准溶液的色谱图、线性关系及检出限
    3.3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3.4 实际样品农药含量的测定
    3.5 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污染状况评价分析
        3.5.1 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3.5.2 2009年-2011年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结果分析
    3.6 2009年-2011年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污染状况
第四章 讨论
    4.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分析
        4.1.1 固相萃取(SPE)法与凝胶渗透色谱(GPC)法的综合比较
        4.1.2 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4.1.3 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4.2 拉萨市蔬菜农药残留原因分析
    4.3 拉萨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综合防控措施
第五章 结论
    5.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分析的最佳条件
        5.1.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前处理方法最佳条件
        5.1.2 色谱最佳条件
        5.1.3 最佳分析条件下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
    5.2 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苦豆子生物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苦豆子生物碱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1.1.1 苦豆子生物碱资源
        1.1.2 苦豆子生物碱种类及结构
        1.1.3 苦豆子生物碱杀虫活性研究概况
        1.1.4 苦豆子生物碱抑菌活性研究概况
        1.1.5 苦豆子生物碱其它农用活性研究
        1.1.6 苦豆子生物碱医用活性研究概况
        1.1.7 苦豆子生物碱的应用
        1.1.8 苦豆子生物碱的检测方法
        1.1.9 苦豆子生物碱衍生合成
    1.2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在农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1.2.1 免疫分析技术的类型
        1.2.2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的程序及影响因素
        1.2.3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学中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提出及设计思路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苦参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和试材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苦参碱半抗原偶联物浓度及结合比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苦参碱半抗原分子结构的鉴定
        2.2.2 苦参碱人工抗原的鉴定
        2.2.3 苦参碱半抗原偶联物浓度计算
        2.2.4 苦参碱半抗原与载体的结合比测定
    2.3 小结
第三章 苦参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剂配制
        3.1.4 免疫原乳化
        3.1.5 免疫动物
        3.1.6 血液采集及抗血清的分离
        3.1.7 抗血清效价监测
        3.1.8 抗血清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抗血清效价的监测结果
        3.2.2 抗血清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确定
    3.3 小结
第四章 苦豆子生物碱 IC-ELISA 分析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试剂
        4.1.2 试验仪器
        4.1.3 IC-ELISA 方法的建立
        4.1.4 IC-ELISA 分析条件的优化
        4.1.5 IC-ELISA 方法灵敏度检测
        4.1.6 多种苦豆子生物碱 ELISA 方法检测对象范围的确定
        4.1.7 自来水中苦参碱及结构类似物的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标二抗最适工作浓度的确定
        4.2.2 有机溶剂对 IC-ELISA 的影响
        4.2.3 pH 值对 IC-ELISA 的影响
        4.2.4 苦参碱的标准抑制曲线
        4.2.5 抗体对多种苦豆子生物碱的检测结果
        4.2.6 自来水中苦参碱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添加回收试验
    4.3 小结
第五章 苦参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试剂
        5.1.2 仪器及色谱工作条件
        5.1.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5.1.4 精密度试验
        5.1.5 回收率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5.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2.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测定结果
        5.2.4 分析方法的添加回收测定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苦豆子生物碱 IC-ELISA 方法初步应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试剂
        6.1.2 仪器及色谱工作条件
        6.1.3 自来水样品中苦参碱的 HPLC 和 ELISA 分析
        6.1.4 0.5%苦参碱水剂中苦参碱含量的 HPLC 和 ELISA 测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自来水样中苦参碱 HPLC 分析与 IC-ELISA 分析结果比较
        6.2.2 0.5%苦参碱水剂中苦参碱含量的 HPLC 和 ELISA 测定结果
    6.3 小结
第七章 问题与讨论
    7.1 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理设计是获得高效价抗体的前提
    7.2 针对苦参碱设计的半抗原制备出的抗体可以检测多种苦豆子生物碱
    7.3 苦豆子生物碱 ELISA 具有独特的优点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7.4 免疫试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酶抑制法
    1.1 速测卡法 (纸片法)
    1.2 酶抑制分光光度法
2 化学速测法
3 生物传感器
    3.1 酶生物传感器
    3.2 免疫生物传感器
    3.3 微生物传感器
4 免疫分析
    4.1 酶免疫法 (EIA)
    4.2 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
    4.3 荧光免疫法 (FIA)
    4.4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法 (FIIA)
5 活体检测法
6 结语与讨论

(8)ELISA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ELISA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1.1 基本原理
    1.2 反应类型
        1.2.1 直接竞争法[4]
        1.2.2 间接竞争法
        1.2.3 双抗夹心法
2 ELISA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3 ELISA在氯霉素农残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3.1 样品的处理
    3.2 试剂的稳定性
    3.3 操作技术
    3.4 交叉反应

(9)西维因农药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农药简介
    1.2 常用化学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性
        1.2.1 有机氯农药
        1.2.2 有机磷农药
        1.2.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1.2.4 有机汞农药
        1.2.5 拟除虫菊脂类
        1.2.6 杀菌剂
        1.2.7 熏蒸剂
        1.2.8 除草剂
    1.3 造成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与途径
        1.3.1 直接污染
        1.3.2 通过水、土壤、空气间接污染
        1.3.3 由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造成食品污染
        1.3.4 农产品储藏时受到农药的污染
        1.3.5 食品运输过程中受到农药污染
    1.4 食品中农药残留毒性与限量
        1.4.1 残留农药的毒性与危害
        1.4.2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1.4.3 几种食品中的西维因检出限
    1.5 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1.5.1 健全和完善农药使用、监督管理的法规标准,减少管理漏洞
        1.5.2 禁止和限制高毒性、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范围
        1.5.3 研究制定施药与作物收获的安全间隔期
        1.5.4 建立健全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标准
        1.5.5 研究开发高效、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无公害农药
        1.5.6 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食用方法
    1.6 西维因简介及氨基甲酸酯类物质的主要检测方法
        1.6.1 西维因简介
        1.6.2 西维因的应用及其残留危害
    1.7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技术
        1.7.1 分光光度测定法
        1.7.2 仪器色谱法
        1.7.3 生物传感器
        1.7.4 酶抑制技术
        1.7.5 免疫分析法(Immunoassay IA)
    1.8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1.8.1 基本原理
        1.8.2 目前研究开发现状
    1.9 化学发光兔疫检测技术
        1.9.1 化学发光基本原理
        1.9.2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
    1.10 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
    1.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基质样品
        2.1.2 主要药品
        2.1.3 试剂
        2.1.4 仪器及设备
        2.1.5 常用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酶标抗原的合成(3H)
        2.2.2 抗体的纯化
        2.2.3 抗体浓度的测定
        2.2.4 抗体特异性
        2.2.5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及试剂工作浓度的优化
        2.2.6 样品基质影响的研究
        2.2.7 样品处理方法
        2.2.8 西维因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2.2.9 仪器分析法确证
        2.2.10 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ECL-ELISA)方法的建立
3 结果与讨论
    3.1 西维因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
    3.2 抗体的纯化
    3.3 抗体特异性
    3.4 ELISA试剂工作浓度的优化
        3.4.1 抗体包被浓度的确定
        3.4.2 酶标抗原浓度的确定
        3.4.3 缓冲液离子浓度的确定
        3.4.4 缓冲液 NaCl浓度的确定
        3.4.5 缓冲液pH值的确定
        3.4.6 西维因标准曲线竞争时间的优化
        3.4.7 西维因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5 样品基质影响及消除
        3.5.1 不同掩蔽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5.2 不同浓度的提取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5.3 不同稀释倍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6 样品基质对 ELISA分析的影响
        3.6.1 消除基质的影响
        3.6.2 样品回收率的测定
    3.7 西维因直接竞争 ELISA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3.7.1 检测限
        3.7.2 精密度
        3.7.3 准确度
    3.8 西维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3.8.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西维因标准曲线的建立
        3.8.2 样品净化
        3.8.3 西维因直接竞争 ELISA检测结果与仪器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3.9 西维因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ECL-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9.1 不同抗体浓度对 ECL-ELISA的影响
        3.9.2 酶标抗原浓度的优化
        3.9.3 西维因 ECL-ELISA标准抑制率曲线的绘制
        3.9.4 基质影响与消除
        3.9.5 ECL-ELISA在两种食品中的检测限
        3.9.6 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3.9.7 ECL-ELISA方法的精密度
        3.9.8 ECL-ELISA与cd-ELISA和HPLC的相关性比较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10)米尔比霉素肟化物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产生
        1.2 噬菌体展示技术载体系统的发展
        1.3 噬菌体抗体库的类型
        1.4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1.5 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
        1.6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应用
    2. 米尔比霉素肟化物及小分子酶联免疫分析
        2.1 米尔比霉素肟化物
        2.2 小分子酶联免疫分析
第一章 米尔比霉素肟化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动物免疫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1.3 动物免疫
        1.4 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及灵敏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偶联物的紫外扫描鉴定
        2.2 不连续体系SDS-PAGE鉴定
        2.3 抗体效价及工作浓度测定
        2.4 米尔比霉素肟化物标准抑制曲线
    3. 讨论
        3.1 人工抗原的合成
        3.2 多克隆抗体效价及灵敏度的测定
第二章 抗体V_H、V_L基因的扩增及ScFv基因的构建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脾细胞总RNA提取
        1.5 cDNA第一链的合成
        1.6 抗体重链可变区(V_H)和轻链可变区(V_L)基因片段的扩增
        1.7 V_H和V_L基因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定量
        1.8 ScFv基因的构建
    2. 试验结果
        2.1 RNA的纯度及浓度
        2.2 可变区基因V_H、V_L的克隆及定量
        2.3 ScFv基因的构建及扩增
    3. 讨论
第三章 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工具酶及试剂
        1.2 ScFv基因的双酶切
        1.3 ScFv基因与pCANTAB5E载体的连接
        1.4 E.coli TG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5 连接产物的转化
        1.6 重组质粒的提取
        1.7 转化子的鉴定
        1.9 噬菌体单链抗体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化子的PCR鉴定
        2.2 重组质粒的测序确证
        2.3 噬菌体抗体库库容量
    3. 讨论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小白菜和苹果中的甲萘威残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免疫分析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研究[D]. 刘秋蕊. 山东农业大学, 2018(10)
  • [2]超声清洗条件下小白菜对甲萘威的吸附特性[J]. 陈雪,程磊,白鸽,张杰,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6)
  • [3]呋虫胺两种剂型在稻田系统的残留特征及加工因子研究[D]. 王全胜. 浙江大学, 2015(09)
  • [4]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甲萘威、克百威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D]. 瞿巧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1)
  • [5]拉萨市蔬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研究[D]. 邱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6]苦豆子生物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D]. 李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7]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曾伟,佘金华,蒋亚.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9)
  • [8]ELISA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 李卫霞,王素娟. 贵州农业科学, 2009(08)
  • [9]西维因农药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D]. 董婷婷. 天津科技大学, 2009(06)
  • [10]米尔比霉素肟化物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D]. 张晓.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大白菜和苹果中的Carnacarb残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