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

运动性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运动性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邓仁芬[1](2021)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消岩汤加减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经一线治疗4-6周期后病情稳定、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128例。分析、比较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组(观察组,62例)、化疗维持治疗组(对照组,66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癌中医症状积分、安全性,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化疗维持药物、维持治疗周期、病理类型、中医证型、转移情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可能获益人群。结果:本研究纳入12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病理类型、原发灶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数、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价、化疗维持方案、维持治疗前KPS评分等方面基线特征均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观察指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相较单纯化疗维持能延长m PFS,分别为6.3 vs.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观察指标:(1)O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较单纯化疗维持对中位总生存期(Media Overall Survival,m OS)有延长趋势,分别为14.8 vs.13.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客观疗效评价:观察组ORR为11.3%,DCR为77.4%;对照组ORR为7.6%,DCR为65.2%,观察组ORR、D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PS评分: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治疗后90分相比于比治疗前80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90分vs.80分,观察组显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疗效,观察组改善明显获益,总有效率分别为72.6%vs.2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角色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领域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间单项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咯痰5个症状改善优于化疗维持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在其余症状改善方面普遍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组总体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总体症状改善显着获益,总体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7.7%vs.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血液、肝、肾毒副反应分级主要为Ⅰ度、Ⅱ度,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分级情况普遍较低,其中,贫血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Ⅲ度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包括1例白细胞减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对照组包括3例白细胞减少、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及2例贫血,两组均未出现Ⅳ度血液、肝、肾毒性。(7)亚组预后因素分析:对观察组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的人群可能会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中获益;对观察组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维持治疗周期是影响PFS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于ⅢB期而言Ⅳ期是影响PFS预后的危险因素,>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是影响PFS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具有延长PFS,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安全性良好,其中,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长疗程(>4周期)维持治疗患者疗效更佳。

张皓[2](2021)在《黄芪调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黄芪调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中医症候、IBS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临床运用黄芪调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就医的符合便秘型大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的患者100例,用SPSS22.0统计学研究软件将患者随机地划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调气汤,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两组的疗程均限制为4周。治疗4周后分别从总有效率、中医主次症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IBS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疗效。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0例,剔除、脱落的病例10例,最终确定收集的病例9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摘要如下:1.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中医主症方面,治疗后两组对于IBS-C肺脾气虚证患者主症方面均有效(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腹胀、排便困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腹痛、排便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疗效基本相当(P>0.05)。3.在中医次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改善IBS-C肺脾气虚证患者次症方面均有效(P<0.05),对照组改善神疲气怯方面有效(P<0.05),且治疗组在懒言、便后乏力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5),在神疲气怯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4.在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和IBS-QOL总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分值均有降低,说明治疗后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和IBS-QOL总评分方面均有效(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在IBS-QOL8个维度方面,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自体意向、心境恶劣、行为障碍、进食逃避、健康忧虑、关系拓展方面与治疗前比均有效(P<0.05),对照组在改善自体意向、心境恶劣、行为障碍、进食逃避、健康忧虑方面对治疗前相比有效(P<0.05),且治疗组在自体意向、心境恶劣、行为障碍、进食逃避、关系拓展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健康忧虑方面与治疗组疗效相当(P>0.05)。在改善社会功能、性行为方面,两组均无明显效果(P>0.05)。结论:1.黄芪调气汤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均有效,且黄芪调气汤疗效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2.黄芪调气汤总有效率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在改善部分中医症状(包括主、次症)方面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在减轻IBS严重程度及改善IBS生活质量方面也优于后者。

冷恒坤[3](2021)在《健脾益气和胃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健脾益气和胃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气虚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挑选6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来源于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或住院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中医症状及胃镜报告的胃黏膜形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对每位受试者在治疗前、后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检查。2.治疗组:健脾益气和胃法(以黄芪、茯苓、柴胡、法半夏、陈皮、生麦芽、党参、炒谷芽、桂枝、白术、三七粉、当归、木香、炙甘草为组方药物)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3.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胃黏膜形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若发生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具体情况及处理措施,从而来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4.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复发情况,从而来判定其远期疗效。结果:1.两组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更好。2.两组疗程结束后胃黏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67%,(P<0.05),治疗组疗效更好。3.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4.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单个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组在改善食后胀甚、食欲不振、神疲懒言、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好(P<0.05),而在改善胃脘隐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优势,(P>0.05)。5.两组治疗结束后胃粘膜形态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胃粘膜总积分对比,治疗组胃粘膜总积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各类形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黏膜出血方面疗效相当,未凸显优势(P>0.05),在改善黏膜糜烂、水肿、红斑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均更佳(P<0.05)。7.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时发现治疗组的中医症状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则有明显加重,(P<0.05)。结论:健脾益气和胃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气虚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形态,并且安全性好,复发少。

朱爽瑜[4](2020)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证型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证素调查分析,总结探寻其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借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TS共患AD/HD四诊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采用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本次TS共患AD/HD样本中男女比例为5.47:1,年龄集中在3-9岁。根据上述方法,聚类获得TS共患AD/HD的四类中医证型,即脾虚肝亢证(35.77%)、心肾阴虚证(25.20%)、脾虚胆怯证(23.58%)、肝脾湿热证(15.48%)。各证型证素组成依次为:1.脾虚胆怯证:抽动无力,注意涣散,多梦,胆怯易惊,倦怠乏力、嗜睡,面色少华,大便干结,剥、少苔,舌苔白厚腻,脉细小等;2.脾虚肝亢证:抽动频繁,多动冲动,发声秽语,磨牙,消瘦,食后痞胀,便溏,睡眠不安,舌苔薄白,舌淡红,剥、少苔,脉浮滑等;3.心肾阴虚证:抽动有力,多动急躁,多梦,多语声大,夜啼,目赤、目痛,恶热喜凉、盗汗,遗尿,便秘,小便偏黄赤,舌淡红,脉细小等;4.肝脾湿热证:抽动频繁,好动冲动,身热夜甚,眼眵多,经常腹泻、便溏,形体肥胖、身体困重,舌苔黄厚腻,脉弦等。结论:小儿多发性抽动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分4个中医证型:脾虚胆怯证、脾虚肝亢证、心肾阴虚证、肝脾湿热证。其中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虚肝亢证。

沈莉[5](2020)在《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比TD组与非TD组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探讨与TD的相关性,明确TD患儿的免疫状态。2.通过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的疗效,验证“从心论治”的科学性,通过研究疗前、疗后T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明确静心止动方在细胞水平和免疫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中医药治疗TD的突破点。方法:1.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8岁T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非TD者,分别纳入TD组、非TD组。2.检测、观察疗前TD患儿与非TD患儿外周血的CD8+CD28-、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观察有无异同;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TD患儿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水平变化情况。3.CRF表(病例报告表)记录:①TD患儿一般资料,②TD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③实验室相关指标:TD组治疗前、治疗后的CD8-CD28-、CD4+CD25+CD127-、尿常规、肝肾功能;非TD组入组时的 CD4+CD25+CD127-、CD8+-CD28、尿常规、肝肾功能;④记录有无不良事件。4.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参数检验,计数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 Utest、单因素方差、Kruskal-Wallis H、卡方检验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Kendalls tau-b秩相关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判别分析。结果: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与 TD 的相关性1.1本试验最终纳入TD组65例,非TD组30例。1.2疗前TD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整体水平较非TD组无显着差异,P=0.550(P>0.05)。但在年龄<8岁组、肺脾气虚组、阴虚风动组中,疗前TD组CD4+CD25+CD127 Treg细胞水平低于非TD组;在年龄大于11岁组、心肝热炽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年龄、证型无交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1.3非TD组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与年龄存在显着直线影响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207 X+10.40。而TD组在疗前中未呈现这种线性关系,再次验证了疗前TD组存在CD4+CD25+CD127-Treg细胞异常1.4疗前TD组的CD8+CD28-Treg细胞整体水平高于非TD组(P=0.042<0.05)。在不同分组中具体表现为:疗前TD女孩组、年龄小于8岁组、病情中度、重度组、TS组、CTD组、阴虚风动组的CD8+CD28-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在本试验中,病情程度与TD类型存在交叉影响,其余均为独立影响因素。1.5疗前TD组男孩与女孩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CD8+CD28-Treg细胞的异常也主要表现于在女孩组,即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1.6以疗前TD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对中医证型进行判别,总正确判别率为73.8%,其中对心肝热炽证判别的准确率高达83.9%。1.7 疗前 TD 组与非 TD 组在 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的关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即TD的Treg细胞其与周围免疫细胞的关系仍相对稳定,表明TD免疫功能的异常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2.静心止动方对TD的影响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例(10.8%),疗效显着者29例(44.6%),有效者23例(35.4%),无效者6例(9.2%),总有效率为90.8%。不同性别组、年龄组、证型组组间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21<0.05。3.静心止动方对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影响3.1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疗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水平向非TD组接近,各小组中Treg细胞疗后水平除阴虚风动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仍低于非TD组(P<0.05)、疗后TD女孩组CD8+CD28-Treg细胞水平仍高于非TD组(P<0.05),余较非TD组均已无显着差异。3.2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变化率与YGTSS减分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TD患儿存在免疫系功能异常,且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而不仅仅局限于某类免疫细胞的异常。其免疫功能的异常即可表现免疫耐受降低,又可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推测由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免疫交叉反应及(或)炎症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导致TD发病原因之一。2.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不同,推测可能是TD男女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3.证型是影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水平差异的显着因素,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可以考虑作为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4.在本试验中,静心止动方的总有效率为90.8%,其疗效不受性别、年龄、证型的影响,对于重度TD,其总有效率也可达78.6%。静心止动方治疗TD安全有效,且局限性小,可广泛的面向TD患病群体。5.静心止动的疗效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疗前、疗后的变化率具有一致性,即静心止动方在治疗TD患儿同时,对Treg细胞具有纠偏作用,尤其对呈双向异常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双向调节作用。

郭春霞[6](2020)在《基于步态分析的亚健康人群乏力的中医客观测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乏力是临床常见的主观感觉类症状,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中。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目前,我国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亚健康人群中,乏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疲劳性亚健康的主要症状因子,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身体活力下降,主观感觉需要增加休息时间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工作状态。对亚健康人群的乏力症状及早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医认为亚健康属于“未病”和“欲病”范畴,是“已病”的早期状态,实际上已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中医病理特征,如不及早干预,很可能发展为疾病。中医主张应以“治未病”的理念对其早期干预,治疗经验非常丰富,包括辨证论治使用方药、针灸、推拿等,能取得缓解症状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中医对乏力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测评尚停留在四诊信息采集层面的主观评价法,而现代医学使用的一些客观测评法如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检测、肌电检测、或实验室对肌力等的观察方法,无法反应中医证候特点,对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诊疗评价并不完全适用,这也成为影响中医在亚健康乏力干预中发挥优势的一大障碍,是中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目的研究乏力的中医证素特点、症状病机及其生物学机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运用步态分析方法对亚健康人群乏力程度客观测评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长时程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今后研究对亚健康人群的乏力程度及干预后的康复改善程度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方法为实现研究目的,本研究进行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探索。(1)理论研究部分,基于中医历代医案数据库和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中医证素与症状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乏力的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情况,根据症状病机解释梳理相关证候对应的临床表现,进一步研究对应的人体功能,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学机制探索一种与中医理论相契合的客观测评方法。(2)实验研究部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亚健康人群的乏力程度客观测评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收集亚健康人群受试者基本信息,采用主观自评与主观他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乏力自评量表评分结合专家评审进行分组,采用一套基于临床步态分析技术原理的便携式数据采集装置,对亚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该仪器内置MMA8451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嘱受试者在指定场所中按照日常状态连续步行15分钟,通过传感器实时记录受试者在步行时的加速度信号和心电信号。应用Matlab2014b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数据,提取步行过程中受试者的体力和平衡能力等相关运动学参数。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在软件中整理建库,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①乏力与五脏均有相关,与脾关系最为密切。与其他症状单元相比,乏力对脾病位诊断的贡献度较大,与其他症状单元相比,对气虚病性诊断的贡献度最大,与乏力关系最密切的病位证素是脾,与乏力关系最密切的病性证素是气虚。②乏力常见证候为脾气虚证、脾虚湿困证、肾气虚证、肾精亏虚证、心肺气虚证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肢体沉重、腰酸、膝软、不耐久坐、不耐久立、起坐不稳、步态不稳、气短懒言等。综合这组临床表现的生物学机制选择客观测评的方法。分析中医症状数据库资料可知,乏力病位涉及五脏,可出现在多种证候之中,临床表现不一,症状病机复杂,在各种证候中的表现多样,症状部位、症状加重缓解因素、症状表现、缓急、轻重、频次、持续时间各有不同。因而现代医学采用的在特定场所、瞬时、短时程的,针对人体局部进行的检测方法无法全面反映乏力的中医证候特点,难于借鉴应用。(2)实验研究①本研究共测试亚健康状态受试者230例,按照样本分组标准流程分为乏力组与非乏力组,完成实验后获得有效数据163个,对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进行基线匹配。最终纳入统计样本数为乏力组42人,包括男性21例(50%),女性21例(50%),平均年龄(45.83±17.67)岁。非乏力组42人,包括男性23例(54.76%),女性19例(45.24%),平均年龄(42.02±16.84)。两组对于中医症状量表积分的差异不表现显着性(p>0.05),两组对于基础病史和健康程度的差异不表现显着性(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②两组步态参数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体力方面,两组对于三轴合力(TAF)、三轴合加速度(TAM)呈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乏力组的体力优于乏力组。在平衡能力方面,两组对于三轴合位移标准差(TABS)、三轴合位移变异系数(TABCV)、水平面位移变异系数(TBCV)呈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乏力组受试者在步行过程中,身体不规律晃动的幅度较大,平衡能力较差。③不同年龄层分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组对于三轴合加速度(TAM)、三轴合力值(TAF)共2项参数呈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对于三轴合加速度(TAM)、三轴合力(TAF)、三轴合位移标准差(TABS)、矢状面位移标准差(SBS)共4项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对于三轴合加速度(TAM)、三轴合力(TAF)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样本对于三轴合加速度(TAM)、矢状面位移标准差(SBM)共2项呈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步态特征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下肢肌力下降时,身体在步行前移的运动姿势和平衡控制能力上也有所下降。④表征体力的步态参数三轴合力值(TAF)和表征平衡能力的三轴合位移标准差(TABS)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78(P<0.05),二者有着负相关关系。说明受试者运动力量越强,平衡能力也越强,而身体不规律晃动的幅度越小。⑤乏力自评量表评分和三轴合加速度(TAM)、三轴合力值(TAF)之间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受试者的乏力感受与其运动力量较为相符。量表评分和合位移标准差(TABS)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在运动姿势的控制上,受试者的主观感受与其实际平衡能力较为相符,同时证实了初次自述有乏力感的受试者可以较好地代表乏力组,研究对象分组偏倚较小。⑥针对步态参数构造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轴合力值(TAF)和三轴合加速度(TAM)对于乏力程度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对4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对预测概率值构造ROC,联合4项参数的预测值来看,对于乏力的诊断价值比单项参数的诊断价值更高。研究结论(1)从乏力的中医证素特点和病因病机角度分析,乏力与病位证素脾关系最为密切,对脾主四肢肌肉功能的评价可能较大程度上反映亚健康人群的乏力程度,这与现代医学认为乏力本质上是由于骨骼肌肌力和肌张力下降的生物学机制较为一致。然而,另一方面,乏力病位涉及五脏,证候分布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理想的测评工具应强调契合中医的整体观和时空观,采用日常状态下的长时程检测方法,整体、全面地反映受试者的乏力程度。(2)步态检测是借鉴传统中医望步态这种原始的步态定性评价思维,客观评价不宜脱离中医传统的四诊主观评价,应强调尽可能主客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共同辅助于中医临床诊疗。步态生理特征具有很强的不易伪装性、特征性、可区分性等特点,采用步态数据采集装置长时程检测,便携、无创、实时、对受试者的日常行走状态干扰较小,该探索性研究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今后的“未病”测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桑小普[7](2020)在《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脾虚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脾虚证的致病机理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肠道菌群和能量代谢等多个方面。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开始应用于脾虚证本质研究,但尚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已有学者分别使用iTRAQ技术、16S rDNA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对脾虚证的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和转录组学进行了探索,但是,应用RNA-seq或Small RNA-seq技术进行脾虚证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由于气虚体质是脾虚证的前驱状态,研究健康人气虚体质的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理解脾虚证的早期发生状态。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并构建了 ceRNA网络调控。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并构建了 ceRNA网络调控,从病证结合的角度,研究脾虚证的病理机制。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健康人气虚体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脾虚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脾虚证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前沿的RNA-seq技术和ceRNA理论,从转录组学水平上进行了脾虚证内在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综合两部分的研究结果,我们试图从体质、证候、疾病的自然进展方向,研究健康人气虚体质、CSG脾虚证和CAG脾虚证内在转录调控机制的相互关联,找到“气虚体质—脾虚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或标志网络,以期阐释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也有助于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明确脾虚证自身特点及与其他因素(如体质、证候、疾病等)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通过广告或电话进行健康受试者招募,包括健康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和湿热体质。同期进行慢性胃炎患者招募,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患者。采集临床研究受试者外周血,分离白细胞后提取总RNA,分别进行RNA-seq和Small RNA-seq分析。获得的测序数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miRNA,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miRNA进行ceRNA网络构建,获得脾虚证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关系。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号:JDF-IRB-2016031002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2915393。结果:第一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病例25例,分别为健康人平和体质13例、气虚体质7例、湿热体质5例。随机选择了健康人平和体质5例、气虚体质5例、湿热体质4例的外周血白细胞样本的总RNA进行了 RNA-seq和Small RNA-seq分析。2、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60个、lncRNA76个、miRNA42个。功能分析发现,细胞质膜组成成分和细胞质膜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富集中出现。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的GO富集中出现。在对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基因的通路分析中发现,赖氨酸降解在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的KEGG富集中出现。3、通过对健康人气虚体质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3182个miRNA-lncRNA对,955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9514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 36个GO功能和31个KEGG信号通路。4、从健康人气虚体质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9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11个GO功能和8个KEGG信号通路。第二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病例70例,分别为CSG脾虚证28例、湿热证21例;CAG脾虚证7例、湿热证14例。随机选择了CSG脾虚证6例、CSG湿热证5例、CAG脾虚证5例,CAG湿热证5例的外周血白细胞样本的总RNA进行了 RNA-seq和Small RNA-seq建库和测序。2、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CSG脾虚证患者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7个、lncRNA 103个、miRNA4个。在对CS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细胞质膜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分析中均显着富集。在对CS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别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KEGG分析中显着富集。通过对CS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 miRNA、mRNA 和 lncRNA 进行 ceRNA 分析,共获得 433 个 miRNA-lncRNA 对,226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548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10个GO功能和11个KEGG信号通路。从CS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8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66个GO功能和15个KEGG信号通路。3、我们获得了 CAG脾虚证患者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 20个、lncRNA 79个、miRNA 29个。在对CA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细胞质膜和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分析中均显着富集。通过对CA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1028个miRNA-lncRNA对,1123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3625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 59个GO功能和34个KEGG信号通路。从CA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13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20个GO功能和28个KEGG信号通路。4、从上述测序结果中进一步挖掘,获得脾虚证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 570个、lncRNA2009个、miRNA 303个,这些差异基因涉及了 9个GO功能和4个KEGG信号通路。通过对CA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6个miRNA-lncRNA对,9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4对ceRNA,其中的关键基因CD300H的mRNA水平在气虚体质和脾虚证中显着降低(P=0.03)。从CA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84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9个GO功能和18个KEGG信号通路。结论:健康人气虚体质与慢性胃炎脾虚证存在特异的转录组表达谱,且气虚体质与脾虚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体现在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方面。功能分析提示“气虚体质—脾虚证”涉及多种免疫相关功能异常,此外在激素分泌、细胞质膜、信号转导、物质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存在差异。转录组学的联合分析揭示了CD300H基因的ceRNA参与“气虚体质—脾虚证”相关的转录调控网络。本研究的结果为挖掘脾虚证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董一昕[8](2020)在《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医认为脾藏意主思,脾运化水谷和升清的作用使脑髓得充,从而发挥思维记忆的功能。若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则会导致神失所养,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症状,临床证明中医健脾益气升阳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上述症状。然而,脾气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内在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补益中气通过作用于何种病理环节或分子靶点改善认知症状仍缺乏深入认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海马是整合内脏功能与情绪、思维和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能量供给不足将引起其功能紊乱,而线粒体作为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重要细胞器,对海马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脾气虚脑髓失养,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需氧代谢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加,造成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最终引起海马功能异常,这可能是脾气虚证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本研究以脾气虚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补脾益气的代表性方剂补中益气汤为干预手段,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氧化损伤角度深入探究脾气虚证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病理实质,并揭示补中益气汤改善认知能力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了评价益气升阳药在改善大脑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本实验将补中益气汤进行了拆方研究。方法:1.首先采用利血平皮下注射的方式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2.观察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达纳康组(阳性药)、拆方1组、拆方2组、补中益气汤组,通过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症状量化积分表、血清D-木糖含量对各组大鼠的脾气虚症状进行评价,通过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穿梭实验对大鼠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3.观察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大鼠脑海马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动物分组及处理同上,通过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及神经元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海马区ATP含量判断线粒体功能的变化。4.观察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SIRT3/MnSOD/OGG1通路及mtDNA氧化损伤的影响:动物分组及处理同上,提取大鼠海马组织内线粒体,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SIRT3、MnSOD,OGG1的水平,并通过检测线粒体mtDNA上8-OH-dG的含量评价海马区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程度,探明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是否作用于SIRT3/MnSOD/OGG1通路发挥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1.补中益气汤可显着改善模型大鼠的脾气虚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症状积分量表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趋缓(P<0.01),症状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均升高(P<0.05,P<0.01,P<0.001),血清D-木糖含量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症状积分总分及单项积分均明显下降,血清D-木糖含量均升高(P<0.05,P<0.001),其中补中益气汤组作用最为明显(P<0.05,P<0.01,P<0.001),拆方1组作用优于拆方2组;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及穿梭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自主活动能力、空间定位记忆能力及主动和被动学习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治疗给药后大鼠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P<0.01,P<0.001),其中补中益气汤组的旷场实验多项指标优于达纳康药及拆方2组(P<0.05,P<0.001),活动距离、平均速度两项指标优于拆方1组(P<0.05,P<0.001);水迷宫实验中,补中益气汤组多项指标均优于两拆方组(P<0.05,P<0.01,P<0.001);在穿梭实验中,补中益气汤组出现主动逃避的行为,其余各项指标也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2.补中益气汤可显着改善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间隙明显,空泡增多,细胞核明显固缩深染。补中益气汤组及两拆方组海马锥体细胞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细胞层次增多、胞质空洞减轻,补中益气汤组效果最为明显。3.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改善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电镜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出现明显异常,出现肿胀或皱缩,数量少,结构异常,出现严重的嵴断裂或膜破裂,并伴有严重的空泡化现象;治疗后各组线粒体均有所好转,嵴断裂及空泡化现象减少,线粒体数量有所上升,其中补中益气汤组治疗效果最佳,其次为拆方1组、拆方2组。四种线粒体复合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线粒体复合物Ⅰ-Ⅳ活性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四种线粒体复合物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补中益气汤全方组的四种线粒体复合物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而两拆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只有拆方1组的复合物Ⅳ的上升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中药组比较可以发现,补中益气汤组的四种复合物较拆方2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而两拆方组无显着差异,体现出配伍的优势。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线粒体ATP含量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线粒体ATP含量均升高(P<0.01,P<0.001),但各拆方组与全方组之间没有差异。4.补中益气汤可通过调节SIRT3/MnSOD/OGG1通路,减轻mtDNA的氧化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SIRT3蛋白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IRT3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增高(P<0.01,P<0.001),提示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线粒体内SIRT3蛋白含量的作用,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补中益气汤组>拆方1组>拆方2组>达纳康组;分析MnSOD蛋白乙酰化情况可知,正常情况下,MnSOD蛋白乙酰化程度很低,但在造模之后,乙酰化的MnSOD蛋白含量明显上升(P<0.001),补中益气汤可有效降低MnSOD蛋白乙酰化的水平,效果优于达纳康及拆方1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内OGG1蛋白的表达情况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OGG1蛋白有轻微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OGG1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增高(P<0.01,P<0.001),提示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线粒体内OGG1蛋白含量的作用,其中补中益气汤组效果优于拆方2组(P<0.01),但是与拆方1组差异不明显;对8-OH-dG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造模后各实验组大鼠线粒体DNA中8-OH-dG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P<0.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补中益气汤组与拆方1组大鼠线粒体DNA中8-OH-dG的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P<0.01),其余两组较模型组差异不明显,拆方组中拆方1组的8-OH-dG含量较全方组偏低并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1.利血平所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认知能力下降,机制研究显示其大脑海马区形态学发生改变,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线粒体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所以脾气虚状态下海马线粒体氧化损伤进而导致线粒体及海马区域形态及功能异常,可能是脾气虚证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内在病理机制。2.补中益气汤能够通过上调去乙酰化蛋白SIRT3的表达,减少MnSOD乙酰化程度,并增加OGG1的表达,从而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的状态,这可能是该复方提高脾气虚证患者认知能力的内在机制之一。3.经过对补中益气汤的拆方研究发现,拆方1组在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能力改善以及脑海马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拆方2组,提示合理配伍益气升阳药物在治疗因“脾不升清”导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中具有重要意义。

张树昌[9](2020)在《广东省中医院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肺康复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肺康复现状调查,了解其对中医肺康复的知晓度、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个性化指导慢阻肺患者的中医肺康复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咳喘病慢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80例,开展现状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文化程度、健康教育、家庭吸氧及吸入药物使用情况等;病情评估: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评分(m MRC)、慢阻肺相关生活质量评分(CAT);肺功能(FEV1、FEV1%pre)、六分钟步行距离(6WMD)、自制微型营养评价问卷(MNA);中医肺康复现状:中医肺康复知晓度、功法锻炼情况、中医膳食、中医特色治疗。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80例慢阻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55例。按照2019GOLD标准分组,其中A组52例(28.9%),B组89例(49.4%),C组24例(13.3%),D组15例(8.3%);按2019GOLD肺功能分级,中度(Ⅱ级)139例,重度(Ⅲ级)41例;吸烟现状:88例吸烟患者(占48.9%),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用药现状:符合GOLD推荐药物有A组50例,B组84例,C组10例,D组6例。不同组别符合GOLD药物推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符合程度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符合程度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健康教育、GOLD分级均影响用药规范度(P<0.05);家庭氧疗:A组16例,B组31例,C组13例,D组9例,不同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肺康复知晓率仅为37.8%,A组知晓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文化程度、健康教育、功法锻炼、肺功能情况均影响中医肺康复知晓度(P<0.05)。4.传统功法锻炼:参与中医功法锻炼者A组73.1%,B组53.9%,C组37.5%,D组33.3%,A组比C组、D组实施人数更多(P<0.05);功法锻炼方式、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均无差异(P>0.05);功法锻炼频率方面,锻炼频率为3-5次/每周占76%,A组比其他三组频率更高(P<0.05);功法锻炼场所方面,锻炼场所为居家占63%,与C组和D组比较,A组和B组更愿意在公园广场锻炼(P<0.05)。有功法锻炼的患者肺功能更好(P<0.05)、MNA得分更高(P<0.05)、6WMD更远(P<0.05)、接受健康教育更多(P<0.05)。100例有功法锻炼患者中途退出高达66%,C组有坚持锻炼少于A组、B组(P<0.05),D组有坚持锻炼少于A组、B组(P<0.05);不坚持锻炼原因主要为缺乏功法指导(占75.8%),A组、B组以缺乏功法指导为不坚持锻炼原因多于C组、D组(P<0.05),C组、D组以病情加重为不坚持锻炼原因多于A组(P<0.05)。5.中医证型: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兼血瘀证、肺脾气虚兼血瘀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肺气虚兼血瘀证。其中肺脾气虚证最为常见(28.3%)。功法锻炼方面,不同中医证型与功法锻炼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营养方面,肺气虚证高于肺脾气虚证、其他证型(P<0.05),肺肾气虚证高于肺脾气虚证、其他证型(P<0.05);肺功能(FEV1、FEV1pre%)方面,肺气虚证高于肺脾气虚证、其他证型(P<0.05);m MRC、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方面,肺气虚证低于肺肾气虚证、其他证型(P<0.05);CAT方面,肺气虚证低于肺脾气虚证、其他证型(P<0.05);中医特色治疗方面:坚持中医特色治疗仅为43例(占23.9%),D组患者中医特色治疗低于其他三组(P<0.05)。6.营养现状:180例患者中有32例营养不良(17.8%)、126例营养风险(70%)、22例营养良好(12.2%)。A组分别与其他三组比MNA得分更高(P<0.05),B组与D组比MNA得分更高(P<0.05);m MRC、CAT、6WMD、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方面,营养不良组分别与营养良好组、营养风险组比呼吸困难更明显(P<0.05)、CAT得分更高(P<0.05)、6WMD更缩短(P<0.05)、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更多(P<0.05)、FEV1、FEV1pre%更差(P<0.05);中医膳食现状:患者有药膳为123例(占68.3%),D组患者药膳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1.广东省中医院咳喘慢病门诊中重度慢阻肺患者以A组、B组为主要患病人群,男性患病比例高于女性。2.慢阻肺发病与吸烟相关,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教育程度越高、有接受健康教育、疾病早期的患者用药规范程度更好。3.中医肺康复知晓度偏低(仅为37.8%),文化程度越高、有接受健康教育、有参与传统功法锻炼、肺功能越好的患者中医肺康复知晓度更高。4.传统功法锻炼中途退出高达66%,主要原因为缺乏功法指导(占75.8%);患者病情较轻更愿意开展中医肺康锻炼,更愿意选择频率为3-5次/周锻炼,更愿意在公园广场锻炼;有功法锻炼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营养状况更好,健康教育可加强患者实施中医功法锻炼。5.中医证型的分布以肺脾气虚证多见,其次为肺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兼血瘀证、肺脾气虚兼血瘀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肺气虚兼血瘀证;肺脾气虚证比其他证型营养状况更差,肺气虚证比其他证型肺功能更好、症状更少、急性加重风险更低;坚持中医特色治疗偏低(仅为23.9%),疾病早期参与中医特色治疗更高。6.慢阻肺合并营养不良患病率17.8%,营养不良可增加急性加重的风险,降低运动耐力、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应重视低体重患者的营养状况。中医药膳高达68.3%,疾病早期实施中医药膳更高。

张婷[10](2020)在《两种不同剂型四君子膏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颗粒四君子膏及传统四君子膏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胃肠功能、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含量及空肠乙酰胆碱酯酶(Ach E)、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水平影响的差异。阐述颗粒剂四君子膏调治脾气虚证的机制,为中药膏方制作优化提供思路。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颗粒四君子膏组(颗粒膏组)、传统四君子膏方组(传统膏组)、四君子汤组(汤剂组)。采用耗气破气+劳倦过度+饥饱失常法建立连续造模3周,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颗粒膏组大鼠每日灌胃颗粒四君子膏2.7 g/kg、传统膏组大鼠每日灌胃传统四君子膏2.7 g/kg、汤剂组大鼠每日灌胃四君子汤3.35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10 m L/kg。于第四周末,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空肠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μ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 E)、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全程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游泳时间、肛温情况,并计算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结果:经不同剂型四君子膏方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颗粒膏组、传统膏组、汤剂组的大鼠体质量、游泳时间、肛温、小肠推进率、GAS、MTL、Ach E显着上升,胃残留率、NOS活力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膏组与传统膏组Ach E、NOS活力水平及血清GAS、MTL含量及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大鼠体质量、游泳时间、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四君子膏和传统四君子膏两种剂型均可以通过改善大鼠体质量、延长游泳时间、提升肛温、减小胃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改善大鼠胃肠动力,并提高Ach E活力、降低NOS活力、提升GAS、MTL水平起到益气健脾的功效,调节大鼠胃肠功能紊乱并改善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和舒张运动,达到益气健脾的功效。

二、运动性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性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结果
讨论
    1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维持治疗背景与现状
    2 中药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背景与优势
    3 消岩汤的立方思想及其联合化疗对NSCLC的作用探讨
    4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
    5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1 维持治疗的概况
    2 现代医学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3 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黄芪调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讨论
    1.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概述
    2.中医如何认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3.导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的认识
    4.黄芪调气汤的药物组成、配伍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健脾益气和胃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1 病名的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西医治疗现状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收集与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用药
        2.2 疗程
        2.3 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3.3 安全性分析
        3.4 结果分析
第二部分 讨论
    1 理论探讨
        1.1 现代医家对CNAG的认识
        1.2 健脾益气和胃法立法依据
        1.3 热敏灸运用依据
        1.4 组方分析
        1.5 单味药物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4)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证型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西医诊断标准
        1.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西医诊断标准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西医诊断标准
        (三) 病例纳入标准
        (四) 病例排除标准
    二、调查表设计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 一般情况
        1. TS共患AD/HD患儿性别情况
        2. TS共患AD/HD患儿年龄构成情况
        3. TS共患AD/HD患儿抽动症状分布情况
        4. TS共患AD/HD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情况
        (二) TS共患AD/HD患儿四诊信息的阳性率统计
        (三) 因子分析
        1. TS共患AD/HD患儿四诊信息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2. 确定TS共患AD/HD患儿主要四诊信息的公因子数目
        3. 旋转变换代表TS共患AD/HD患儿四诊信息的公因子
        (四) K-MEANS聚类分析
        (五) TS共患AD/HD中医证型在TS、AD/HD中分布情况
        1. TS共患AD/H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 TS共患AD/HD中医证型在TS中分布情况
        3. TS共患AD/HD中医证型在AD/HD中分布情况
讨论
    一、TS共患AD/HD脏腑辨证理论依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因子分析
        (三) K-MEANS聚类结论分析
        (四) TS共患AD/HD中医证型在TS、AD/HD中分布情况
    三、不足与展望
        (一) 不足
        (二)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一、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西医研究现状
        (一)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识
        (二)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生理病理认识
        (三)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功能影响
        (四)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二、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研究现状
        (一) 中医古代相关研究
        (二) 中医病因
        (三) 中医病机
        (四)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四诊信息调查表
致谢
发表论文

(5)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中医综述
        1 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古代文献记载
        2 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
        3 抽动障碍的治疗
        4 总结
        参考文献
    (二) 西医综述
        1. 抽动障碍的发展概述
        2. 抽动障碍的概念
        3. 抽动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4. 抽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 抽动障碍的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 临床研究方案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入选标准
        4 试验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二)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TD组与非TD组的构成情况
        1.2 计量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比较
        2.1 疗前TD组与非TD组总水平比较
        2.2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不同小组中的比较
        2.3 探讨影响因素的独立情况
        3 探讨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在“关系”上有无差异
        3.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纵横关系”
        3.2. 横向关系分析
        3.3 纵向关系分析
        4 CD4~+CD25~+CD127~-、CD8~+CD28~-对中医证型判别分析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的疗效及对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
        5.1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疗效分析
        5.2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CD4~+CD25~+CD127~-、CD8~+CD28~-水平变化
        5.3 Treg细胞疗前疗后的变化率与减分率的相关性分析
    (三)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差异分析
        3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关系上的一致性分析
        4 TD的Treg细胞异常及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CD4~+CD25~+CD127~-、CD8~+CD28~-变化分析
        6 Treg细胞在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个人简介

(6)基于步态分析的亚健康人群乏力的中医客观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一、亚健康人群乏力症状的中西医认识
        1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人群乏力症状的认识
        2 中医对亚健康人群乏力症状的认识
        3 小结
    二、乏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对乏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 中医对乏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3 步态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4 小结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乏力的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研究结论
创新点
不足及展望
    1 存在的局限性
    2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7)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脾虚证内涵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
        一、前言
        二、脾虚证的中医概念形成源流
        三、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四、总结与展望
        五、参考文献
    综述二 转录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一、前言
        二、转录组学及其检测技术概况
        三、转录组学与中医证候
        四、总结与展望
        五、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研究及CERNA网络调控的构建
    一、背景与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研究及CERNA网络调控的构建
    一、背景与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语和展望
    一、脾虚证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三、对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脾藏意主思”理论探究
        1 历代医家对脾藏神理论的论述
        1.1 脾藏营舍意
        1.2 脾藏意主思
        1.3 后世医家从脾论治神志病的理论探究
        1.4 从脾论治神志异常的研究
        2 脾藏神相关现代医学研究
        2.1 脑肠轴与脾藏神功能的关系
        2.2 其他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脑线粒体损伤与认知能力异常的研究概况
        1 线粒体氧化损伤与认知异常
        2 线粒体其他损伤与认知异常
        2.1 线粒体结构损伤与认知异常
        2.2 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与认知能力异常
        2.3 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与认知能力异常
        2.4 线粒体自噬
        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制备脾气虚证大鼠模型
        2.2 实验分组及处理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表现
        3.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结果
        3.3 各组大鼠症状量化积分结果
        3.4 各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结果
        3.5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结果
        3.6 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3.7 各组大鼠穿梭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与分组
        2.2 检测指标
        2.3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3.2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
        3.3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检测结果
        3.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ATP含量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SIRT3/MnSOD/OGG1通路及mtDNA氧化损伤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处理
        2.2 指标检测
        2.3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SIRT3蛋白表达
        3.2 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MnSOD蛋白乙酰化水平
        3.3 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OGG1蛋白表达
        3.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8-OH-dG含量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两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造模方法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两种脾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大鼠症状量化评分结果
        3.3 旷场实验结果
        3.4 血清D-木糖含量
    4 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科研情况
    2 发表文章
    3 参与编辑书籍
    4 所获奖励

(9)广东省中医院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肺康复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慢阻肺研究进展
        1.1.1 慢阻肺定义
        1.1.2 慢阻肺的流行病学
        1.1.3 慢阻肺发病机制
        1.1.4 慢阻肺治疗现状
        1.1.5 肺康复概况、基本内容与重要性
        1.1.6 肺康复应用现状
    1.2 中医对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1.2.1 病名
        1.2.2 肺胀的病因病机
        1.2.3 古代医家论述
        1.2.4 肺胀的辨证治疗
        1.2.5 中医肺康复定义及基本内容
    1.3 结语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临床资料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制定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病例报告表
        2.3.3 制定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四诊采集信息表
        2.3.4 样本量估算
        2.3.5 分组
        2.3.6 质量控制
    2.4 研究流程
    2.5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第3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肺康复知晓率
        3.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医肺康复知晓率比较
        3.2.2 不同影响因素的中医肺康复知晓率比较
    3.3 健康行为及治疗情况现状
        3.3.1 吸烟率调查现状
        3.3.2 家庭氧疗调查现状
        3.3.3 吸入药物使用现状
    3.4 传统功法锻炼现状
        3.4.1 不同组别传统功法锻炼现状比较
        3.4.2 不同组别实施传统功法锻炼现状
        3.4.3 功法锻炼与肺功能、6WMD、MNA比较
        3.4.4 功法锻炼与健康教育比较
    3.5 慢阻肺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3.5.1 不同中医证型与功法锻炼比较
        3.5.2 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6WMD、MNA比较
        3.5.3 不同中医证型与CAT、m MRC、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3.5.4 不同组别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比较
    3.6 营养现状
        3.6.1 不同营养状况与m MRC、CAT、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3.6.2 不同营养状况与肺功能、6WMD比较
        3.6.3 不同组别患者药膳比较
第4部分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1.1 慢阻肺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2 慢阻肺中医肺康复知晓度分析
        4.1.3 健康行为及治疗情况现状分析
        4.1.4 传统功法锻炼现状分析
        4.1.5 中医证型及中医特色治疗现状分析
        4.1.6 营养现状及中医药膳现状分析
    4.2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两种不同剂型四君子膏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物
        1.3 实验用主要仪器
        1.4 实验用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动物分组与造模
        2.3 给药干预方法
        2.4 取材
        2.5 指标观察与指标检测
        2.5.1 一般行为学观察
        2.5.2 体质量、游泳时间、肛温的测定
        2.5.3 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测定
        2.5.4 各组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2.5.5 ELISA测定大鼠血清AchE、NOS及GAS、MTL的含量
        2.5.6 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空肠组织AchE及NOS的活力
        2.6 技术路线图
        2.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大鼠一般行为学观察
    2.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3.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的比较
    4.各组大鼠造模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体质量比较
    5.各组大鼠造模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游泳时间比较
    6.各组大鼠造模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肛温比较
    7.各组大鼠血清GAS、MTL含量比较
    8.各组大鼠血清Ach E、NOS含量比较
    9.各组大鼠空肠组织AchE、NOS表达变化
    10.光镜下AchE、NOS神经元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认识与评价
        1.1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建立的意义
        1.2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演变
        1.3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评价
        1.3.1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评价标准
        1.3.2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评估
    2.脾气虚证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相关生物学机制
        2.1 脾气虚与大鼠小肠组织病理改变
        2.2 脾气虚证与GAS、MTL胃肠激素紊乱
        2.3 脾气虚证与Ach E、NOS神经递质失衡
    3.四君子膏调治脾气虚证的机理
        3.1 四君子方组方探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2 膏方调治虚证的优势
        3.3 颗粒剂四君子方的现代应用研究
    4.两种不同剂型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大鼠的疗效分析比较
        4.1 大鼠体质量、游泳时间、肛温变化的探讨
        4.2 不同剂型四君子膏组胃肠动力功能分析
        4.3 不同剂型四君子膏对各组大鼠GAS、MTL、Ach E、NOS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运动性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邓仁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黄芪调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肺脾气虚证临床研究[D]. 张皓.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健脾益气和胃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冷恒坤.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证型规律研究[D]. 朱爽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D]. 沈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基于步态分析的亚健康人群乏力的中医客观测评研究[D]. 郭春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D]. 桑小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董一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广东省中医院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肺康复现状分析[D]. 张树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两种不同剂型四君子膏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 张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标签:;  ;  ;  ;  

运动性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