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中的应用价值

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中的应用价值

一、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胡正帅[1](2021)在《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对于烧伤患者手术时机的提示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肌红蛋白与肌酸激酶在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血液中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确定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对于更加有效选择手术时机的帮助作用。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医大一附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共37例,根据烧伤性质分为电烧伤及普通烧伤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伤后入院时、手术后第3天时内血清Mb、CK进行检测记录,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烧伤种类及面积)、入院后首次及术后3日以内血清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检测结果、手术次数(手术术式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具体选择,包含切削痂清创术、植皮术、扩创截肢术等。)、住院天数、出院时情况。并根据患者手术总次数、住院天数、出院时情况综合评定预后,将预后分为“优、良、中”三等。1)比较电烧伤、普通烧伤组内不同手术时机(入院距手术天数)患者Mb、CK术前术后值,行正态性检验及使用相应两配对样本差异性的检验方法;2)比较电烧伤、普通烧伤组间不同手术时机患者Mb、CK变化率、入院值及年龄、住院天数、预后等基础信息,行正态性检验及相应的两独立样本差异性检验方法;3)分析电烧伤、普通烧伤两组患者Mb、CK变化率与手术时机的关系,绘制散点图并行相关性分析;4)分析电烧伤、普通烧伤两组患者Mb、CK变化率与预后关系,并行符合标准的相关性检验。结果(1)电烧伤、普通烧伤组内不同手术时机(入院距手术天数)患者Mb、CK变化值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行术前术后患者Mb、CK检测值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具有显着差异性。(2)电烧伤、普通烧伤组组间烧伤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即入院至首次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次数、Mb、CK变化值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手术时机、住院天数、手术次数、Mb、CK变化值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行Mann-Whitney检验,年龄符合正态性分布P>0.05,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变化值,手术时机,手术次数均有差异,而两组间年龄,住院天数及预后均无明显差异。而针对普通烧伤组与电烧伤组间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入院值进行进一步分析:对两组间患者术前的血清肌红蛋白进行比较,P>0.1,无明显差异;而两组间肌酸激酶术前值比较,P<0.01,具有差异性。(3)对电烧伤、普通烧伤组间不同手术时机患者Mb、CK变化率绘制散点图,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手术时机≥4天时,CK、Mb减少率与手术时机呈负相关,手术时机<4天时,CK、Mb减少率与手术时机呈正相关,P均<0.05,相关系数r均>|0.5|,相关具有显着性,且本研究中CK、Mb减少率于入院至手术天数为4天时达最高。同时CK、Mb减少率之间在全体样本中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5|。(4)电烧伤、普通烧伤两组患者Mb、CK变化率与预后间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存在相关性,Mb、CK减少率越高,预后越好。结论(1)电烧伤、普通烧伤患者术后较术前血清Mb、CK明显降低,手术有利于Mb、CK降低。(2)烧伤手术时机的选择与Mb、CK变化有关系,本研究中手术时机为4天时Mb、CK变化率最大,改善程度最大,大于4天时变化率与手术时机负相关、小于4天时与手术时机正相关。(3)电烧伤、普通烧伤Mb、CK减少率均与患者预后有关,减少率越高,预后越好。(4)Mb、CK升高的烧伤患者中,手术时机为4天时,患者的预后最好。

秦豫,颜妙如,易勤[2](2020)在《超声、太赫兹技术联合诊断方案在深度电烧伤患者手术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效能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深度电烧伤患者应用超声、太赫兹技术联合诊断方案对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联合组、常规组两组,每组50例,分析超声、太赫兹技术联合诊断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术前诊断结果(深度烧伤、特重烧伤比例)的与术中所见相符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皮下组织肿胀、焦痂、血管内膜水肿、节段性管腔增宽、节段性管腔狭窄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联合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组织修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超声技术对深度电烧伤患者进行诊断,可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沈华[3](2018)在《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改良单侧蒂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文中认为目的:头皮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各种创伤、头皮或颅骨的良恶性肿瘤切除、车祸或者电击伤后、慢性炎症感染致头皮坏死均可造成局部缺损。头皮作为人体的一个有毛发生长的重要暴露部位,决定了术者对头皮缺损的修复既要考虑覆盖局部创面,也要兼顾患者美学修复需求。尽管国内外有众多文献报告头皮缺损的修复方法,但都各有利弊。如何采用更好的治疗方法修复头皮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外观,提升其对外貌恢复的期望值是对整形外科医师的一个挑战。本研究设计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通过对头皮乳胶灌注颞顶枕部区域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头皮主要血管进行超声影像研究,临床上运用以单侧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或枕动脉为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通过术后随访评估,观察修复效果并总结经验,为临床应用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研究是将3例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6侧头皮血管灌注乳胶模拟手术进行解剖。观察颞浅,耳后、枕部动静脉走行和相互交通吻合,伴行神经情况。第二部分是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头皮主要血管进行超声影像研究,观察头皮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血管主干的长度,管径及分支情况,为设计一种能够改善头皮修复效果,简便,安全,血供可靠的头皮皮瓣提供影像学依据。第三部分是在临床上运用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推进头皮瓣修复头皮缺损25例,通过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毛发生长状况和患者满意度评定皮瓣的修复效果,明确该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研究观察到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在头皮互相吻合,各主要血管分布于颞顶枕部大部分的头皮组织区域,头皮的主要供血动脉与静脉多呈交叉分布,不是恒定的伴行关系。第二部分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8例56侧颞部血管,颞浅动脉颧弓根处血管直径在1.8-3.0mm,多数在颧弓上方3.5-5.0cm处分成额、顶两支。检查者中27例双侧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均能显示,1例患者左侧颞浅动脉完全显示,右侧颞浅动脉主干在颧弓上缘能够显示3cm长度,顶支显示不清。耳后动脉检查16例,超声显示主干长度在2.9-3.1cm范围内,直径为0.9-1mm之间。耳后静脉的位置一般在耳后动脉的浅面,多数紧密伴行。枕动脉20例均能够清晰显示,枕动脉一般在上项线下方迂曲上行至颅顶,枕动脉的浅出点位于枕外隆突下方1.0±0.1cm,中线外侧3.5±0.2cm处。枕动脉浅出点处血管直径为2.15±0.26mm。浅出点上行至颅顶测量距离在2.5-4.2cm之间,行于帽状腱膜的表面,血管的止点由于走行迂曲或者分支细小常常显示不清。第三部分临床应用改良单侧蒂V-Y皮瓣25例全部存活,皮瓣完全覆盖头皮创面,23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患者头皮瓣尖端有1cm左右的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本组所有患者平均愈合时间9天。术后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2个月,头部毛发生长良好,皮瓣质地,色泽和弹性良好。头皮部位的伤口愈合平整,无明显切口瘢痕及凹凸不平。结论:本课题设计单侧血管蒂的改良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与传统的V-Y皮瓣通过皮下筋膜组织蒂供血不同,该皮瓣本质上属于轴型岛状皮瓣,包含了知名的动静脉,并且分颞顶枕耳后区分别采用改良V-Y皮瓣修复,具有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长宽比例不受限制等优点。通过术前对头皮创面周围知名动静脉的超声检查,了解血管的走行及血流情况,标记后设计蒂部位于侧方的带血管蒂V-Y皮瓣可以修复轻中度面积的头皮缺损,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术中精细操作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张永存[4](2018)在《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大鼠供皮区及深二度烧伤削痂创面深度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在烧伤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皮肤移植和削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技术。皮肤移植不仅可以修复烧伤创面,亦广泛的应用于创伤、糖尿病溃疡、压疮、皮肤肿瘤以及疤痕切除后皮肤损伤的修复[1]。随着负压封闭引流等技术的应用拓展,越来越多采用游离皮片进行创面修复,皮片种类包括刃厚皮片、中厚皮片、全厚皮片、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2]。皮片的厚度和创面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合适的厚度不仅能很好契合创面修复需要,而且对供皮区损伤控制在最小程度,避免临床上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取皮所导致的厚度控制不佳,出现皮片过薄满足不了创面修复的需求,或者皮片过厚加重了供皮区损伤,以及疤痕形成、色素沉积、瘙痒、疼痛等问题[3]。类似的问题在烧伤创面处理中并不少见,按烧伤经典的三度四分法,一度到浅二度可自愈,三度一般需要切削痂植皮治疗,这些在治疗上都是明确的,唯深二度烧伤的治疗存在较大的困惑,深二度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没有损伤真皮全层,进一步可细分偏浅、偏深等深二度,同薄中厚皮片、厚中厚皮片的皮肤层次类似[4]。理论上,偏浅深二度创面存在自愈可能,偏深深二度创面痂皮手术处理的方式有磨痂、削痂、剥痂等,达到创面广泛的点状出血之后再进一步处理。同取皮一样,这种通过手术去除痂皮的深度主要靠医生经验判断,具体深度因人而异,但对于烧伤创面而言,去除痂皮最理想的深度却只有一个,削痂过浅,坏死组织清理不彻底影响创面愈合,削痂过深则破坏了机体的健康组织。因此,无论取皮还是削痂,如何在术前获得这个最佳深度,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同样,找到一个对取皮和削痂后的创面效果进行实时、无创的评价方法也很重要,其可决定下一步的医疗决策,提示医疗人员及时调整对创面的处理方法。高频超声具备超高的分辨率,被称为“超声显微镜”,测量结果可以精确到微米级,可对皮肤组织的纵深情况进行清晰地呈现,并计算不同层次皮肤组织的厚度,且无创、操作简单[5]。皮肤镜也叫皮表透光显微镜,其通过自带光源模式的调整,分为偏振和非偏振法,是一种可以观察皮肤表面情况,并使表皮下解剖结构的可视化的技术,可充当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的桥梁,又被称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快速进展,Andre Esteva等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图片进行学习后,取得准确率高达91%的识别效果[6]。2018年张康等利用基于图像的深度学习技术,采用“迁移学习”方式,已取得了对肺部、眼部部分疾病医学图像高达96.6%诊断准确度[7]。基于此,未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烧伤图像方面的应用值得期待。课题拟建立稳定的、易于获取的SD大鼠的供皮区模型、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通过组织学病理结果验证其稳定性,为涉及供皮区、深二度削痂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平台,并采用皮肤镜和高频皮肤超声对其鉴定,探索相关影像和创面层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并为未来可能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烧伤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方法。研究目的:1.建立SD大鼠供皮区和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验证其稳定性。2.在皮肤纵深维度,探索高频超声,对于精确取皮、削痂操作的应用价值。3.通过皮肤镜对取皮或削痂创面图像的获取和特征分析,探索皮肤镜在创面观察和评价中应用价值,为创面深度的评价提供一个新方法。研究方法:第一部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辊轴取皮刀取皮组、电动取皮刀取皮组),每组10只,使用各自的取皮刀在大鼠背部皮肤取皮,每只SD大鼠背部设定4个供皮区,通过皮下注射肿胀液形成局部隆起后,两名实验人员相互配合,设定取皮厚度分别为0.1mm、0.2mm、0.3mm、0.4mm进行取皮。取皮前后分别用数码相机记录大体形态;用皮肤镜采集图像,对图像特征,包括色彩、出血、毛细血管形态等进行观察、归纳、分析;通过高频超声仪图像,测量皮肤不同层次厚度,记录并保存。图像数据采集完成后,取皮肤创面标本,进行组织学病理观察,计算断层皮片厚度。比较分析正常皮肤表皮、真皮、全层(表皮+真皮)及断层皮片厚度的病理测量数据与高频超声所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采用15mm×15mm×30mm大小铜块,浸入沸水5分钟后,予以铜块15mm×15mm面紧贴背部皮肤,靠铜块自重作用于大鼠背部8秒可致大鼠背部深二度烧伤。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辊轴取皮刀削痂组、电动取皮刀削痂组),每组10只。使用铜块在大鼠背部制作四个深二度烧伤的创面两组使用各自取皮刀分别对各自组内10只深二度烧伤的SD大鼠背部皮肤削痂,置烫伤面积同样大小的铜块于待削痂的创面下方,左手固定创面平展于铜块上,右手进行削痂,每个大鼠背部四个创面设定削痂深度分别为0.1mm、0.2mm、0.3mm、0.4mm进行削痂,随后进行图像采集、分析和病理观察(方法同实验第一部分)。比较分析痂皮厚度的病理测量数据与高频超声所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以上数据均采用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SD大鼠供皮区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探索电动取皮刀组多次尝试,获得创面不理想。辊轴取皮刀组共获得不同深度的供皮区40个,每组10个,其中1个取皮过深导致皮下筋膜暴露,其余创面外观规整,形态均一性较好。图像特征:皮肤镜:设置0.1mm刻度取皮的创面可见粉白色,散在分布的点状出血点;设置0.2mm深度取皮的创面可见密度远高于前者的点状出血点,毛细血管末梢呈碎发样分布;设置0.3mm深度取皮的创面密集网状结构清晰可见,散在分布较大出血点,毛细血管分布可见,较多毛细血管纹路清晰呈现,设置0.4mm深度取皮的创面可见弥散性大出血点,毛细血管广泛可见,皮下筋膜隐约呈现。高频皮肤超声:SD大鼠表皮呈一条连续的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层回声较表皮明显降低,真皮—皮下分界处呈不连续的线状回声,回声强度介于表皮、真皮之间,浅筋膜表现为规则的线状高回声。取皮后超声图像中表层线状强回声带消失,真皮层回声带宽度随着取皮厚度的递增而递减,随着取皮厚度进一步增加,真皮回声带亦消失。组织学观察:所取皮片、及相应的供皮区镜下厚薄均匀一致,无明显起伏。皮肤各层次组织结构清晰可见。使用SAS 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SD大鼠背部皮肤表皮、真皮、全层病理厚度与其高频超声图像计算结果正相关,其中:表皮相关系数0.836,P<0.01;真皮相关系数0.932,P<0.01;皮肤厚度0.855,P<0.01。断层皮片病理厚度与超声检查结呈正相关。第二部分:SD大鼠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电动取皮刀组,削痂效果不理,创面起伏较大不均一,不进行图像分析。辊轴取皮刀组共获得不同深度的供皮区40个,每组10个,其中2个取皮过深导致皮下筋膜暴露,其余创面外观规整,形态均一性较好。图像特征:皮肤镜:设置0.1mm刻度削痂后创面呈现一片瓷白色,可见网样外观,网眼空隙较小,密集分布;设置0.2mm刻度削痂后创面呈白色、淡红色相间,可见网样外观,空隙变大,网眼密度下降,散在较为规则、尺寸大小相仿的点状血管,局部可见细网状毛细血管纹路,;设置0.3mm刻度削痂后创面大部分呈现淡红色,依然可见网样外观,网眼空隙进一步变大,网眼密度稀疏,出血点分布较前者密集,可见广泛的毛细血管断端,血管纹路;设置0.4mm刻度削痂后创面呈鲜红色,弥漫性出血,毛细血管完整性和网样外观,不可见。高频皮肤超声:烧伤后可见真皮层水肿,厚度明显增加,削痂后超声图像中可见痂皮及削痂后的创面图像,痂皮回声带宽度随着削痂厚度的递增而递增。组织学观察:痂皮厚度镜下厚薄比较均一,无明显起伏。皮肤各层次组织清晰可见。使用SAS 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病理结果和超声图像计算结果均比较稳定,变异性小,超声图像计算结果均大于病理结果,削下痂皮的病理厚度与超声检查结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通过辊轴取皮刀可以建立SD大鼠供皮区和深二度烧伤后削痂模型,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高。可以为涉及到上述两种创面的药物、敷料及治疗方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平台。2.高频超声影像测量断层皮片、痂皮的厚度结果分别和各自病理测量结果正相关,可以为个性化、精确的取皮、削痂提供实时、无创的检测和参考。3.皮肤镜采集的平面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创面多维度的情况,尤其是对毛细血管损伤情况的清晰成像,能为供皮区及创面削痂效果的评价提供更准确、客观的方法。

郭瑜峰,陈浩杰,于新国,朱维平,陈国华,王意达,王怡[5](2013)在《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8月,对我科收治的15例四肢深度电烧伤患者手术前后使用超声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进行全面检查,观察软组织损伤情况及范围,测量血流相关参数,判断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共检测患肢28条,上肢19条,下肢9条。组织谐波技术所得到的声像图能准确显示软组织受损程度及范围,判断肌组织坏死情况。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能对血管受损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检测出7例血栓形成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中所见一致。术后超声检查可以动态追踪软组织恢复情况并检测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据此评估疗效。结论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应用于重度电烧伤患肢可在手术前后实时、形象、直观地显示组织、血管损伤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瑜峰,陈浩杰,于新国,朱维平,陈国华,王意达,王怡[6](2013)在《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8月笔者对本科收治的15例四肢深度电烧伤患者手术前后使用超声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进行全面检查,观察软组织损伤情况及范围,测量血流相关参数,判断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共检测患肢28条,上肢19条,下肢9条。组织谐波技术所得到的声像图能准确显示软组织受损程度及范围,判断肌组织坏死情况。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能对血管受损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检测出7例血栓形成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中所见一致。术后超声检查可以动态追踪软组织恢复情况并检测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据此评估疗效。结论: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应用于重度电烧伤患肢可在手术前后实时、形象、直观地显示组织、血管损伤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傅强[7](201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now imaging, CDFI)技术研究前臂内侧皮瓣(MFF)穿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MF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0-60岁,采用CDFI技术对其双侧MFF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管径≥0.5mm)进行检测。被检者前臂呈外展外旋位,进行相关数据测量;记录每侧MFF穿支血管的数目、血管走行类型;对穿支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尺骨茎突水平中点与肱骨内上髁下缘距离(D),将D分为九段,尺骨茎突水平中点为0,以直方图表示各穿支起点及其深筋膜穿出点及总的穿支起点及其深筋膜穿出点所在的体表位置。结果:BA、UA、CIA、ICUA、URA、穿支(管径≥0.5mm)的管径、走行位置、方向、是否进入皮下组织均可显示,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双侧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数量、来源、走行位置、及穿深筋膜处位置并不对称。160侧前臂内侧皮瓣共检测到穿支动脉(管径≥0.5mm)645支,平均4.03支(3-6支),蒂长3.44-28.8mm,可见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12.4%);Ⅱ型肌间隙皮穿支(83.7%);Ⅲ型直接皮穿支(3.9%)。最粗大穿支管(外)径1.0±0.3mm。645支穿支血管起点87.5%出现在尺肱连线的第2、3、4、8段,深筋膜穿出点86.3%出现在尺肱连线的第2、7、8段。尺动脉及各穿支血管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MFF穿支的来源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术前MFF设计。

廖丽萍,陈思桦[8](2008)在《超声在深度电烧伤诊断及手术后效果观察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四肢电烧伤在手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电烧伤9例患者共16个患肢,使用高分辨率超宽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及二维超声诊断仪(2D),检测患肢创面段及创面近心端5、10、15 cm皮下组织、肌肉组织、血管损伤情况。结果(1)经2D检测,深度电烧伤后各种组织的受损范围不同:血管>肌肉组织>皮下组织;创面中心段血管内膜未显示,离创面中心的血管可见内膜水肿、管腔闭塞、血栓形成。(2)CDFI检测可以发现,创伤部位血管走行变异、屈曲、管腔狭窄或增宽,上述结果与随后手术治疗时所见一致。(3)减张术后23 d皮下组织肿胀明显减轻;清创术后1周皮下组织肿胀、焦痂、血栓消失;术后12周血管内膜水肿、血管走行变异,节段性管腔狭窄、增宽等情况改善;组织瓣移植均移植成功。结论超声检测可直观地显示深度电烧伤后皮下组织、肌肉组织、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可准确判断损伤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和评价手术效果。

夏晓辉[9](2008)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一2008年4月,因直肠指诊(DRE)阳性、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异常或(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PSA>4ug/L)的患者首次接受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人54例(平均年龄68. 96岁,从41岁到81岁)。每例患者在穿刺前完成经直肠二维灰阶超声的常规检查、能量多普勒超声(PDU)检查,测量并分析前列腺大小、体积及前列腺实质血流情况。外周带的低回声病灶视为异常,前列腺实质内异常血流聚集区,且血流信号分级大于等于1级视为异常。根据上述超声检查结果选择经直肠不同超声模式靶向引导前列腺穿刺(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及两者联合使用)加6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或单独行6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在前列腺左右两侧叶的底部、中部、和上尖部各取一条组织,两侧共六点,六条组织)。外周带的低回声病灶与外周带的1-3级异常血流信号区域,进行靶向引导穿刺活检,每点两针。二维灰阶经直肠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点对点对照。根据病理结果,从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的分布与穿刺病理结果对照,经直肠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超声靶向穿刺活检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不同超声模式靶向穿刺(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及两者联合使用)结合6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与2006年8月一2007年1月50例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接受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在传统6点穿刺基础上增加前列腺两侧外周带外侧底、中、尖部各1针)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4例首次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穿刺病理诊断前列腺腺癌31(57.4%)例,前列腺癌不能除外1例,前列腺占位1例(未定),转移性前列腺癌1例(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症20例,无一例产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2、经直肠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回声31例,其中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症9例。3、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血流聚集37例,血流分级为3级有3例(8.1%),血流分级为2级有23例(54.1%),血流分级为1级有14例(37.8%);其中前列腺癌23例(包括2例为灰阶超声无异常发现的位于外腺的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症11例,前列腺癌不能除外1例,前列腺占位1例(未定),转移性前列腺癌1例(膀胱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分级与能量多普勒超声靶向前列腺穿刺病理分级(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无相关性。4、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超声靶向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1%、61%、71%、61%、67%、74%、39%、62%、52%、64%。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靶向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分级(Gleason分级)平均分分别为5.56、6.96。5、二维灰阶TRUS、能量多普勒(PDU)及联合应用两种超声模式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活检方案敏感性分别为53.7%、53.7%、57.4%;12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50例患者敏感性为54.0%(27/50)。不同超声模式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前列腺活检方案与12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5)。结论:1、能量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前列腺癌检测的敏感性与定位适合穿刺点,PDU靶向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分级更高。2、能量多普勒超声靶向穿刺活检技术不能单独使用,联合应用经直肠二维灰阶与能量多普勒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敏感性更高。3、对于初次前列腺活检的患者,联合二维灰阶TRUS与能量多普勒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陈莉,夏晓辉,胡杨柳,罗芳[10](2007)在《高频超声在腕部电烧伤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在腕部电烧伤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V730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于手术前检测手腕部创面段及其创面近心端515 cm皮下组织、肌肉、血管,判断损伤的程度、范围及术前皮瓣大小;于组织瓣移植术后追踪检测,观察术后组织恢复情况。结果:共检测电烧伤患者22例,24个患肢,48条血管。术前检出:皮下组织肿胀24个,血管内膜水肿31条,血管内膜粗糙38条,血栓4条;术后检出:皮瓣移植术后23 d皮下组织肿胀明显减轻;2周后皮下组织肿胀、血栓消失,血管内膜水肿及血管节段性管腔增宽、狭窄随恢复时间延长而减轻。全部组织瓣移植成功。结论: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可在手术前、后直观腕部电烧伤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判断损伤程度及术后组织血管恢复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二、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对于烧伤患者手术时机的提示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大面积烧伤患者手术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

(2)超声、太赫兹技术联合诊断方案在深度电烧伤患者手术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效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1.2.2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术前诊断结果及其相符率
    2.2对比各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诊断结果
    2.3对比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2.4对比各组患者护理后的组织修复情况
3 讨论

(3)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改良单侧蒂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头皮颞顶枕部区域血管的解剖学观察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头皮改良V-Y皮瓣血管蒂的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超声辅助下改良单侧血管蒂 V-Y 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临床应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大鼠供皮区及深二度烧伤削痂创面深度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SD大鼠供皮区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第二部分 SD大鼠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5)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设备
    1.3 检测时间
    1.4 检测方式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检测
        2.1.1 组织水肿
        2.1.2 肌肉坏死
        2.1.3 肌腱损伤
        2.1.4 血管损伤
    2.2 术后超声检查
        2.2.1 减张术后超声检查
        2.2.2 清创、截肢术后超声检查
        2.2.3 组织瓣移植术后超声检查
3讨论

(6)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设备
    1.4 检测方式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检测
    2.2 术后超声检查
3 讨论

(7)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内容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超声在深度电烧伤诊断及手术后效果观察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超声检测方法
        1.2.1 体位及部位:
        1.2.2 检测部位:
        1.2.3 仪器及方法:
2 结 果
    2.1 手术前检测
    2.2 手术后检测
3 讨 论

(9)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系统性穿刺活检
    2、靶向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仪器和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54 例患者经直肠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3.2 经直肠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穿刺病理对照
    3.3 经直肠二维灰阶、PDU 及联合应用两种超声模式靶向穿刺活检方案前列腺癌检测结果比较
    3.4 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分级与靶向穿刺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
    3.5 经直肠不同超声模式靶向穿刺活检结合6 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与12 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之间前列腺癌检测结果的比较
    3.6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4章 讨论
    4.1 前言
    4.2 经直肠二维灰阶超声在检测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4.3 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在检测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4.4 联合应用二种超声模式在检测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4.5 联合应用二种超声模式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活检与12点系统活检方案并发症分析比较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高频超声在腕部电烧伤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超声检测
        1) 检测时间:
        2)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检测
    2.2 术后检测
3 讨论

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对于烧伤患者手术时机的提示作用[D]. 胡正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超声、太赫兹技术联合诊断方案在深度电烧伤患者手术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效能探究[J]. 秦豫,颜妙如,易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5)
  • [3]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改良单侧蒂V-Y皮瓣修复头皮缺损[D]. 沈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5)
  • [4]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大鼠供皮区及深二度烧伤削痂创面深度评估中的应用[D]. 张永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4)
  • [5]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J]. 郭瑜峰,陈浩杰,于新国,朱维平,陈国华,王意达,王怡.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02)
  • [6]高频超声组织谐波技术及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J]. 郭瑜峰,陈浩杰,于新国,朱维平,陈国华,王意达,王怡. 中国医学创新, 2013(04)
  • [7]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研究[D]. 傅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3)
  • [8]超声在深度电烧伤诊断及手术后效果观察的价值[J]. 廖丽萍,陈思桦. 广西医学, 2008(07)
  • [9]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D]. 夏晓辉. 南昌大学, 2008(01)
  • [10]高频超声在腕部电烧伤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J]. 陈莉,夏晓辉,胡杨柳,罗芳. 实用临床医学, 2007(10)

标签:;  ;  ;  ;  ;  

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