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

耐寒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

一、耐寒性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开[1](2021)在《植物油基环保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聚氯乙烯(PVC)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而在柔性PVC制品中,增塑剂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的增塑剂产品是原料来源于石油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但由于其本身具有致癌性和生殖毒性,且易从PVC基体中迁移,从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逐渐被各国限制在某些领域内使用。此外依照目前对石油的消耗速度,世界上的石油储量仅够我们使用50年,因此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合成出高效环保的生物基增塑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理想而又可行的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来源于废弃油脂的脂肪酸和植物油衍生的油酸为主要原料,从增塑剂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一系列高效可持续的植物油基环保增塑剂,以商业增塑剂作为对比并制成PVC试片进行性能测试,探究不同增塑剂分子结构对于PVC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合成增塑剂可能的增塑机理进行了推理探究。以来源于废弃油脂的脂肪酸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环氧化、开环酯化和乙酰化串联反应合成出一种多酯基分子结构的增塑剂—乙酰化脂肪酸甲酯-偏苯三酸酯(AC-FAME-TAE)。通过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增塑剂的结构进行分析。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和环氧脂肪酸甲酯(EFAME)为对比增塑剂,将这些增塑剂塑化后的PVC试片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DOP和EFAME,AC-FAME-TAE所塑化PVC试片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耐挥发性和耐抽出性;其中,AC-FAME-TAE所塑化PVC试片的初始分解温度(Ti)比相同增塑剂含量下DOP和EFAME塑化的PVC高10°C和39.3°C。以来源于废弃油脂的脂肪酸、DL-苹果酸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环氧化、开环酯化和乙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种生物基环保增塑剂—乙酰化脂肪酸甲酯-苹果酸酯(AC-FAME-MAE)。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增塑剂的结构进行验证。同样以DOP和EFAME作为对比增塑剂,将其应用在PVC当中并制成试片,再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上一体系中所合成的增塑剂,AC-FAME-MAE更具有分子柔性,增塑效率达到98.8%,塑化PVC的综合力学性能超过了两种对比增塑剂所塑化的PVC试片。此外AC-FAME-MAE塑化PVC试片具有更出色的热稳定性、耐迁移性和耐抽出性。AC-FAME-MAE的综合应用性能要比上一体系中的增塑剂更优异、更全面。以油酸作为酸源,以1,4-环己烷二甲醇、1,8-辛二醇和1,6-己二醇为醇源进行酯化反应、再进行“克莱森”缩合反应以及环氧化反应,最终得到三种酯支化环氧油酸酯类增塑剂(EB-ECDD、EB-EODD和EB-EHDD)。通过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增塑剂的分子结构进行验证。选择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TP)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OA)作为对比增塑剂,分别制成PVC试片进行一系列的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同份数下这三种增塑剂塑化PVC试片的增塑效率要比DOTP塑化的PVC试片高15%-24%;这三种PVC试片还具有极佳的耐迁移性,在长达10 d的耐抽出性测试中,这三种PVC试片在三种溶剂中的质量损失率均小于3.2%;此外,这三种PVC试片在食物模拟液中迁移率均不超过安全阈值,其中EB-ECDD塑化PVC试片在油性环境中迁移率仅为0.6%。这三种增塑剂的应用性能比前期所合成的增塑剂更加全面,并且所塑化的PVC在耐迁移性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对增塑剂结构与PVC性能进行探究发现,增塑剂中六元环烷烃结构比直链结构具有更高的增塑效率,还可以改善PVC的耐迁移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提高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整体力学性能和耐迁移性,但与此同时会降低其增塑效率,使PVC材料柔性变差。以油酸作为酸源,以1,4-环己烷二甲醇和1,8-辛二醇为醇源,进行酯化反应、环氧化反应和开环乙酰化反应,合成出了四种植物油基耐寒增塑剂(E-CDD、A-CDD、E-ODD和A-ODD)。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增塑剂的分子结构进行验证。同样以DOTP和DOA作为对比增塑剂,分别制成PVC试片进行一系列的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50份增塑剂含量下,四种增塑剂塑化的PVC试片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其Ti分别比DOTP和DOA塑化的PVC试片高约20°C和40°C;在耐迁移性能上这四种PVC试片也同样具有亮眼的表现,在水性、酒精性和酸性食物模拟液中的迁移率不超过2%,在油性环境中其迁移率也没有超过安全阈值5%;其中E-CDD塑化的PVC试片在这些试片中具有最好的透明度,其断裂伸长率比同50份增塑剂下DOTP和DOA塑化的PVC试片高145%和15.2%,其Tg比DOTP塑化的PVC试片低10°C,增塑效率高16.9%;四种耐寒增塑剂的低温效率值比较接近,同时比DOTP高约25°C,比DOA高约15°C,其凝固点介于DOTP和DOA之间,这表明所合成的四种增塑剂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增塑效果,所塑化的PVC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对比前期所合成的一些增塑剂,这四种耐寒增塑剂不仅综合性能良好,而且在寒冷的环境中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增塑效果。对增塑剂结构与PVC性能进行探究发现,增塑剂中六元环烷烃结构比直链结构更能提高PVC材料的热稳定性、耐迁移性和耐寒性,但其力学性能会小幅度下降;当E-CDD结构中的一个环氧键转变为两个酯基后,其塑化PVC试片在力学性能和耐迁移性可以得到部分提高,但在耐寒性上会稍微变弱。

闫平[2](2020)在《冬季轮胎胎面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了溶聚丁苯橡胶(SSBR)中苯乙烯含量、增塑剂的种类与用量及白炭黑的性质对冬季轮胎胎面胶性能的影响,借助炭黑填料分散仪、门尼粘度仪、电子拉力试验机、磨耗试验机、动态粘弹性测试仪等仪器对胎面胶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发现,由充油溶聚丁苯橡胶制备得到的胶料,填料的分散均匀性比较好,且混炼胶的门尼粘度比不充油丁苯橡胶混炼胶的要大;随着溶聚丁苯橡胶中苯乙烯含量的减少,混炼胶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都会逐渐缩短,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也随之减小,回弹值呈现增大的趋势。高苯乙烯含量SSBR胶料的抗湿滑性能好,而低苯乙烯含量SSBR的抗冰滑性能好。考察了两种不同的SSBR(低苯乙烯系溶聚丁苯橡胶SL533R和高苯乙烯系溶聚丁苯橡胶HP755R)与BR的并用胶用于冬季轮胎胎面胶的研究。研究发现,随着SL553R用量的增加,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性逐渐变差,混炼胶的门尼粘度和最高转矩MH减小,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t90减小;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逐渐减小,而硬度、撕裂强度和定伸应力变化不大;胶料的滚动阻力下降,HP755R:SL533R=16/60时得到的胶料滚动阻力最小;0℃下的胶料tanδ降低,胶料抗湿滑性降低;胶料抗冰滑性能增加,耐磨性变好。考察了环保芳烃油、液体顺丁橡胶、植物油、液体异戊二烯橡胶对白炭黑补强SSBR/BR冬季胎胎面胶物理机械性能及耐寒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软化增塑剂时,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均匀程度为:液体异戊>液体顺丁、植物1>植物油2>环保芳烃油;采用液体异戊作为增塑剂的胶料,门尼粘度和ML较大,TDAE和液体顺丁次之,植物油最小;采用液体顺丁作为增塑剂的胶料,焦烧时间最长,植物油软化胶料的焦烧时间最短,采用液体异戊作为软化增塑剂的复合胶料,正硫化的时间最短。采用液体橡胶作为增塑剂时,胶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是最优异的,胶料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回弹性得以大幅度提升。液体橡胶和植物油增塑对胶料的抗湿滑性有恶化作用,但可以有效改善胶料的抗冰滑性,其中液体顺丁橡胶增塑胶料的耐寒性最好。白炭黑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的硅羟基数量越多,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越差,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定伸应力也越大;白炭黑1165MP补强胶料的抗湿滑性能最好,白炭黑EZ90补强胶料的抗湿滑性能最差、但滚动阻力最小。随着胶料中添加白炭黑颗粒的比表面积的减小,补强胶料的抗湿滑性能和干抓性能会逐渐变差,抗冰滑性能变好。

睢国慧,董建勋,李晓辉[3](2019)在《国内尼龙酸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概述了国内己二酸生产中的副产物尼龙酸的应用领域以及尼龙酸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尼龙酸下游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沸点溶剂和耐寒增塑剂。在高沸点溶剂的开发方面,根据合成溶剂中所用催化剂不同,对比了不同催化剂催化尼龙酸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工艺过程;在耐寒增塑剂的开发方面,以尼龙酸与丁醇、异丁醇、辛醇等反应制备不同的产品,分析了合成工艺条件;其次,尼龙酸可作为聚氨酯原料或经分离提纯制备戊二酸和丁二酸等。今后应不断提升经尼龙酸为原料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和附加值,扩大尼龙酸的应用。

李沂蒙,史建公,张毅,张敏宏[4](2016)在《PVC耐寒增塑剂DOA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己二酸二(正或异)辛酯(DOA)是重要的聚氯乙烯低毒耐寒增塑剂。从B酸催化剂、L酸催化剂、钛酸酯催化剂及脂肪酶催化剂4个方面综述了DOA合成催化剂及工艺进展。B酸催化剂包括浓硫酸、硫酸氢钠、杂多酸、对甲苯磺酸、生物质炭磺酸、磺酸树脂及分子筛等;L酸催化剂包括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及固体超强酸等。无机液体酸催化剂腐蚀性强,难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其他无机或有机酸催化剂通过固载化,可以解决分离问题并可重复使用;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钛酸酯催化剂。脂肪酶催化剂具有反应温度低、选择性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在DOA合成过程中,施加微波技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张荣[5](2016)在《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高效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己二酸二辛酯(DOA)是一种优良的耐寒性增塑剂,由于其增塑效率高、低毒等优点,己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加工行业。鉴于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价廉易得,在合成DOA中具有反应操作简单、催化效率高、产物易分离纯化等优势。本论文从高效、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开展了新型、高效生物质炭磺酸的制备与催化己二酸酯化合成DOA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1)开展葡萄糖水热催化炭化、发烟硫酸磺化制备一系列葡萄糖基炭磺酸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Na2Si03·9H20与添加剂三聚氰胺对制备葡萄糖基炭磺酸的影响。该方法具有原料和催化剂价廉易得、制备条件温和、催化剂磺酸基较高(2.83mmol/g)和酯化活性优异等优点,但也存在炭化得率低、催化剂稳定性较差的不足;加入三聚氰胺可明显提高炭收率和催化剂的稳定性,但会显着降低磺酸量(1.37mmol/g)。(2)开展竹粉在中高温催化热炭化,发烟硫酸磺化制备一系列竹炭磺酸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A的用量与炭化温度对炭化收率和磺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热炭化相比,催化热炭化法不仅能明显降低焦油量,显着提高炭化收率(炭产率提升近30%);而且其磺酸量(2.19mmol/g)以及催化酯化回收性能均有明显改善。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炭磺酸,使用9次,反应平均酯化率与回收率均在92%以上,显示出了优良的催化活性,但也存在磺酸基脱落等不足。(3)开展了竹粉低温催化热或水热炭化、磺化制备一系列超高磺酸量竹炭磺酸(HBCSAs)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A、B和添加剂C,以及炭化温度和时间对炭化收率、磺酸量和催化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A或B催化炭化后磺化制得炭磺酸不仅酯化活性优良,催化剂稳定性也较好,但其磺酸量与上面中高温催化炭化制得的催化剂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有趣的是在添加剂C的作用下,用催化剂B催化竹粉水热炭化不仅能显着提高,而且能制备超高磺酸量的HBCSAs类,其磺酸量(3.27~4.93mmol/g)远远超出目前所报道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其在催化合成DOA中显示优异的酯化活性和优良的重复使用性,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平均酯化率超过99%,平均回收率也可达95%。

秦朝燕[6](2012)在《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金属复合密封垫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部位,具有优异的耐热和耐油性,且也能在—35℃低温下长期使用的综合性能较优的橡胶-金属复合密封垫片。针对丁腈橡胶(NBR)的耐油性和耐低温性长期以来不能很好的兼顾,以丁腈橡胶为主体,通过并用少量的丙烯酸酯橡胶(ACM)制备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并涂覆于金属表面。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分别测定丁腈和丙烯酸酯橡胶的溶解度参数,验证了丁腈和丙烯酸酯橡胶溶解度参数相近,极性相近,根据聚合物溶解度参数相近相溶原理,得出丁腈与丙烯酸酯橡胶相溶性较好,并以丁腈与丙烯酸酯橡胶的溶解度参数为依据,并考虑到溶剂的毒性、挥发性、价格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综合因素,确定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的良溶剂。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通过测定橡胶涂层表观、附着力、铅笔硬度、耐热性、耐油性以及硫化胶的剪切强度和耐低温性能,结合TG、DTA等分析手段,得到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的较佳配方(包括补强填充剂、酚醛树脂、硫化剂、增塑剂以及其他助剂的种类与用量)。第三,实验探讨了金属底材预处理工艺对涂层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砂纸打磨增加金属表面粗糙度,然后用稀酸洗脱脂除磷,可以增强金属底材的附着力;并且讨论了涂装工艺、硫化工艺对垫片最终粘接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橡胶并用的方法对丁腈橡胶进行改性。考虑到丙烯酸酯具有优异的耐热、耐油性能,且溶解度参数与丁腈橡胶相近,因此,选用丙烯酸酯橡胶与丁腈橡胶进行并用。结果表明,当NBR/ACM并用比为85/15时,NBR与ACM具有较好的相溶性,采用胺/硫磺/促进剂复合硫化体系,NBR/ACM并用胶可实现共硫化,交联程度较高,该并用胶具有耐热、耐油、耐低温性、密封性等综合性能较优的优点。

李幸[7](2012)在《聚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在橡胶中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低分子量的增塑剂虽增塑效果明显,但是耐热和耐久性较差,而高分子量聚酯类增塑剂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和耐高温,但低温性能和塑化效率较差。本论文开发的聚醚酯增塑剂分子结构上既含有醚基又含有酯基,酯基引入赋予其与极性橡塑材料良好的相容性,醚基引入使增塑剂具有柔韧性、耐油性和耐热性等优点,可用于既需要良好低温性能,又需要耐高温性能的制品中。本论文以己二酸、多元醇进行缩聚反应,以二乙二醇单丁醚或正辛醇为封端剂,合成了七种聚醚酯增塑剂,分别为聚己二酸聚乙二醇醚酯(AAPEGE),聚己二酸聚乙二醇辛酯(AAPEGO),丙三醇己二酸醚酯(GAAE),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醚酯(AADEGE),聚己二酸二乙二醇辛酯(AADEGO),聚己二酸丁二醇醚酯(AABE)和丙三醇己二酸辛酯(GAAO)。用FT-IR,1H-NMR和TGA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与常用增塑剂DOP进行了对比,探讨增塑剂对丙烯酸酯橡胶和丁腈橡胶的相容性,流变性能,硫化特性,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低温性能和耐热油性能的影响。门尼黏度和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聚醚酯增塑剂GAAE、GAAO、AADEGE和AADEGO的增塑效率优于DOP增塑剂;热老化失重分析,TGA测试和耐热油测试结果表明聚醚酯增塑硫化胶的质量损失显着低于DOP增塑硫化胶,表现出优异的耐挥发、耐高温和耐油性能;低温脆性、DSC和DMA测试结果表明,GAAE、GAAO和AADEGO拥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接近于DOP。溶解度参数结果表明,采用Hansen三维溶解度参数δ和从Hansen方法中衍生的IR值都能较好的预测增塑剂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通过溶解度参数法、计算法、观察法和水价法对比几种增塑剂,其极性大小顺序为AAPEGE≈AADEGE> AAPEGO≈AADEGO> GAAE≈AABE> GAAO> DOP,与ACM橡胶的相容性呈正相关,而与NBR橡胶的相容性呈负相关。醚基有助于提高增塑剂在ACM橡胶中相容性,但对改善NBR橡胶的相容性作用不明显。选择在炭黑胶料中拥有较好综合性能的聚醚酯增塑剂,对比它们在丁腈橡胶/白炭黑胶料中各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白炭黑表面含大量的醇羟基结构,易与增塑剂中的酯基C=O和醚基C-O-C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改善了聚醚酯增塑剂与NBR橡胶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但同时也削弱了聚醚酯增塑剂对NBR橡胶的增塑效率和耐低温性能。

石露[8](2012)在《PVC包覆涤纶长丝的研制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涤纶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合成纤维品种,涤纶纱线织造所得织物质地柔软、轻薄,一般仅应用于衣着面料。如何对涤纶进行复合生产,形成用于织造的特种复合纱,拓展其应用领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聚氯乙烯(PVC)作为世界第二大通用树脂,以其价格低廉、阻燃、绝缘、耐磨损等优良的综合性能获得了广阔的市场。本论文利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一系列PVC共混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将PVC共混物均匀包覆在高强涤纶长丝外围,形成PVC/PET特种复合纱。由于PVC主链上的氯原子,使PVC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阻燃性)同时,也存在一个缺点,极性强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大,尤其在低温下分子链段冻结,从而硬化、脆化,耐低温性能较差。本课题采用改变PVC配方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两种方法来改善PVC的耐寒性,进行共混改性的聚合物为聚乙烯(PE)。由于PE和PVC的不相容性,分别用有机材料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无机材料纳米碳酸钙(nano-CaCO3)作为增容剂增容两相,制备得到不同的PVC共混物作为包覆丝的包覆层材料,并对包覆层PVC共混物和包覆丝的相容性、耐寒性、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PVC配方中添加耐寒增塑剂和用PE进行聚合物共混改性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VC的耐寒性。其中用己二酸二辛酯(DOA)作为PVC的增塑剂可以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脆化温度,但最佳效果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DOA配合使用。EVA增容PVC/PE时PVC、PE和EVA的最佳比例组成为100/10/10(质量比,下同),此时脆化温度-31.7℃。但EVA用量较大时,本身有一定的增韧效果,因此当PE用量固定时,脆化温度随着EV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nano-CaCO3由于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易团聚,因此先用钛酸酯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减小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用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nano-CaCO3增容PVC/PE共混物对PVC的耐寒改性效果最佳,当nano-CaCO3含量为5wt%时脆化温度可达到-35℃,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相形态图也显示5wt%含量的nano-CaC03增容的PVC和PE分散相尺寸最为均匀,且两相相畴尺寸较小。对上述几种方法制备的改性PVC进行热失重分析,EVA增容的PVC/PE共混物和PVC热降解的第一阶段活化能基本相同,第二阶段活化能有较大提高,两者在平衡状态下的初始分解温度都在220℃左右。而nano-CaCO3增容的PVC/PE共混物热稳定性有较大幅度地提升,同等升温速率下初始分解温度比前两者高出20℃。而挤出包覆最适宜温度的研究表明,PVC、PVC/PE/EVA、PVC/PE/nano-CaCO3三者的最佳包覆温度依次增大。分别将PVC(不同增塑剂配方)、PVC/PE/EVA(100/10/10)、PVC/PE/nano-CaCO3(5wt%)和涤纶进行挤出包覆,制备的包覆丝强度都在3cN/dtex以上,以PVC/PE/nano-CaCO3(5wt%)/PET包覆丝强度最高,达3.6cN/dtex。

陈荣圻[9](2011)在《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代用品的开发(续)》文中指出邻苯二甲酸酯是塑料制品最重要的增塑剂品种,在我国约占增塑剂消费量的85%。但因其毒性和致癌性,近年来受到欧洲、美国等国的限用和禁用。塑料制品行业急需寻找它的环保取代品。本文主要推荐了一批已经工业化生产和正在研究开发的增塑剂品种,包括对苯二甲酸酯、苯多酸多酯、二元酸酯、聚酯、植物油、环氧植物油和柠檬酸酯等系列增塑剂,性能良好,环境友好。

陈荣圻[10](2011)在《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增塑剂的代用品开发》文中认为邻苯二甲酸酯是PVC和其他塑料制品最重要的增塑剂品种,特别在我国约占增塑剂消费量的85%.但其有生殖毒性和致癌性,近年来受到欧洲、美国等国的限用和禁用,塑料制品行业急需寻找它的环保取代品,推荐一批已经开发并工业化生产和正在研究开发的增塑剂品种,包括性能良好、对环境友好的对苯二甲酸酯、苯多酸多酯、二元酸酯、聚酯、植物油基和环氧植物油、柠檬酸酯等系列产品.

二、耐寒性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耐寒性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油基环保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氯乙烯概况
    1.2 增塑剂概况
        1.2.1 增塑剂的定义及功能
        1.2.2 增塑剂的增塑机理
        1.2.3 增塑剂的分类
        1.2.4 增塑剂的安全性问题
        1.2.5 市场常见增塑剂及增塑剂研究进展
    1.3 植物油基增塑剂
        1.3.1 植物油简介
        1.3.2 植物油基增塑剂概况
        1.3.3 植物油基增塑剂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内容
第二章 乙酰化脂肪酸甲酯-偏苯三酸酯的合成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过程
        2.4.1 AC-FAME-TAE的合成
        2.4.2 PVC试片的制备
        2.4.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原料中脂肪酸的组成
        2.5.2 AC-FAME-TAE的结构表征
        2.5.3 AC-FAME-TAE在 PVC中的应用性能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酰化脂肪酸甲酯-苹果酸酯的合成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
    3.3 实验仪器
    3.4 实验过程
        3.4.1 AC-FAME-MAE的合成
        3.4.2 PVC试片的制备
        3.4.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FAME-MAE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
        3.5.2 AC-FAME-MAE的结构表征
        3.5.3 AC-FAME-MAE在 PVC中的应用性能表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酯支化环氧油酸酯类增塑剂的合成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
    4.3 实验仪器
    4.4 实验过程
        4.4.1 酯支化环氧油酸酯类增塑剂的合成
        4.4.2 PVC试片的制备
        4.4.3 测试与表征方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EB-ECDD、EB-EODD和 EB-EHDD的结构表征
        4.5.2 不同PVC试片的应用性能测试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油基耐寒增塑剂的合成与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
    5.3 实验仪器
    5.4 实验过程
        5.4.1 植物油基耐寒增塑剂的合成
        5.4.2 PVC试片的制备
        5.4.3 测试与表征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所合成增塑剂的结构表征
        5.5.2 不同PVC试片的应用性能测试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B:英文缩写及主要符号对照表

(2)冬季轮胎胎面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冬季胎
        1.2.1 国内外生产情况
        1.2.2 冬季胎主要产品及技术特点
    1.3 冬季胎耐寒性原理
        1.3.1 玻璃化转变温度
        1.3.2 交联密度的影响
        1.3.3 抗冰滑性能
        1.3.4 其他影响因素
    1.4 冬季胎性能的影响因素
        1.4.1 橡胶种类
        1.4.2 软化增塑体系
        1.4.3 填料体系
        1.4.4 盐
        1.4.5 非橡胶成分
    1.5 轮胎工艺设计
        1.5.1 胎面花纹
        1.5.2 其他设计
    1.6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橡胶基体对冬季胎胎面胶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实验配方(质量份)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试样制备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填料的分散性
        2.3.2 硫化特性
        2.3.3 力学性能
        2.3.4 动态力学性能
        2.3.5 耐磨性能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不同苯乙烯含量SSBR并用对冬季胎胎面胶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主要原料实验配方(phr)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4 试样制备
        3.2.5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填料的分散性
        3.3.2 硫化特性
        3.3.3 力学性能
        3.3.4 动态力学性能
        3.3.5 抗冰滑性能
        3.3.6 耐磨性能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软化增塑剂种类对冬季胎胎面胶的性能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主要原料实验配方(phr)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4 试样制备
        4.2.5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填料的分散性
        4.3.2 硫化特性
        4.3.3 力学性能
        4.3.4 动态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白炭黑种类对冬季胎胎面胶的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主要原料及实验配方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4 试样制备
        5.2.5 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填料的分散性
        5.3.2 力学性能
        5.3.3 动态力学性能
        5.3.4 抗冰滑、抗湿滑及干地牵引性能
        5.3.5 耐磨性能
    5.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国内尼龙酸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尼龙酸下游产品的开发
    1.1 合成混合酸二甲酯 (DBE)
        1.1.1 以浓硫酸及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DBE
        1.1.2 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DBE
        1.1.3 以杂多酸 (盐) 为催化剂合成DBE
        1.1.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DBE
        1.1.5 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DBE
    1.2 制备耐寒增塑剂
        1.2.1 混合二元酸二丁酯 (DIB)
        1.2.2 混合二元酸二异丁酯 (DIBA)
        1.2.3 混合二元酸二辛酯 (DOM)
        1.2.4 尼龙酸其他酯化反应及应用
    1.3 其他应用
2 尼龙酸产品的应用市场
3 结语

(4)PVC耐寒增塑剂DOA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酸催化剂
    1.1 无机B酸催化剂
        1.1.1 浓硫酸催化剂
        1.1.2 硫酸氢钠催化剂
        1.1.3 杂多酸催化剂
    1.2 有机B酸催化剂
        1.2.1 对甲苯磺酸催化剂
        1.2.2 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
        1.2.3 磺酸树脂催化剂
        1.2.4 分子筛催化剂
2 L酸催化剂
    2.1 离子液体催化剂
    2.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2.2.1 稀土氧化物催化剂
        2.2.2 其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2.2.3 粉煤灰复合氧化物固体酸
    2.3 金属盐催化剂
        2.3.1 氯化稀土混合物催化剂
        2.3.2 其他无机盐催化剂
    2.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3 钛酸酯类催化剂
4 脂肪酶催化剂
5 结语

(5)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高效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增塑剂
        1.2.1 增塑剂的概况
        1.2.2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1.2.3 增塑剂的用途
        1.2.4 增塑剂的现状与发展
    1.3 几类典型合成DOA所用催化剂
        1.3.1 无机酸类催化剂
        1.3.2 有机酸类催化剂
        1.3.3 钛酸酯类催化剂
        1.3.4 固体酸催化剂
    1.4 生物质固体酸
        1.4.1 生物质简介
        1.4.2 葡萄糖基固体酸
        1.4.3 竹炭基固体酸
        1.4.4 其他生物质炭磺酸
    1.5 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葡萄糖基炭磺酸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制备方法
        2.2.3 葡萄糖基催化剂表征
        2.2.4 葡萄糖基炭磺酸催化酯化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硅对葡萄糖基炭材料的影响
        2.3.2 硅与三聚氰胺对炭材料的影响
        2.3.3 表征结果分析
    2.4 葡萄糖基炭磺酸催化酯化性能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温催化热炭化法制备竹炭磺酸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竹炭磺酸催化剂的制备
        3.2.3 竹炭磺酸催化剂表征
        3.2.4 竹炭磺酸酯化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制备方法对竹炭磺酸的影响
        3.3.2 A对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3.3.3 表征结果与分析
    3.4 竹炭磺酸催化剂性能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温催化炭化法制备超高酸性竹炭磺酸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2 竹粉主要成分分析
        4.2.3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的制备
        4.2.4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表征
        4.2.5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催化酯化反应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A对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4.3.2 催化剂B对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4.3.3 A、B和助剂C对超高酸性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4.3.5 表征结果与分析
        4.3.6 酯化反应
        4.3.7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的催化性能考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6)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金属复合密封垫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丁腈橡胶的分类、性能及发展现状
        1.2.1 丁腈橡胶的结构及分类
        1.2.2 丁腈橡胶的基本性能
        1.2.3 丁腈橡胶的应用
        1.2.4 国内外丁腈橡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丁腈橡胶的并用
        1.3.1 橡胶的并用理论
        1.3.2 丁腈橡胶与其它橡胶(或树脂)的并用研究
    1.4 丙烯酸酯橡胶(ACM)概述
        1.4.1 丙烯酸酯的结构与物性
        1.4.2 丙烯酸酯的应用
        1.4.3 丁腈与丙烯酸酯橡胶的并用研究
    1.5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的配方设计、配合与施工工艺
        1.5.1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的配方设计
        1.5.2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的配合体系
    1.6 橡胶-金属密封垫片的研究进展
        1.6.1 密封垫片分类及国内外密封垫片的发展现状
        1.6.2 橡胶-金属复合垫片的发展现状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7.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7.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丁腈与丙烯酸酯生胶及其溶剂的选择
    2.1 丁腈橡胶和丙烯酸酯橡胶生胶的选择
    2.2 橡胶的溶解原理
    2.3 丁腈与丙烯酸酯橡胶溶解度参数的理论估算
        2.3.1 丁腈橡胶的溶解度参数δ的理论计算
        2.3.2 丙烯酸酯橡胶的溶解度参数δ的理论计算
    2.4 丁腈与丙烯酸酯橡胶的可溶性实验
        2.4.1 实验方法
        2.4.2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2.4.3 实验结论
    2.5 实验法测定丁腈与丙烯酸酯生胶的溶解度参数
        2.5.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
        2.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金属密封垫片的制备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材料
        3.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3.2 实验方案与主要内容
        3.2.1 实验方案与流程
        3.2.2 实验主要内容
    3.3 性能测试
        3.3.1 橡胶-金属复合垫片涂层基本性能的测试
        3.3.2 硫化胶的扯断伸长率的测定
        3.3.3 硫化胶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
        3.3.4 硫化胶的低温脆性的测定
        3.3.5 硫化胶的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
        3.3.6 涂层和硫化胶的耐油和耐溶剂性的测定
        3.3.7 TG、DTA测试
    3.4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配方的确定
        3.4.1 补强填料种类和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4.2 酚醛树脂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4.3 硫化体系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4.4 增塑剂种类及用量的确定
        3.4.5 其他助剂的影响
    3.5 施工工艺对涂层的影响
        3.5.1 金属底材处理
        3.5.2 涂装工艺
        3.5.3 硫化工艺条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丙烯酸酯橡胶对丁腈橡胶的并用改性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材料及试剂
        4.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4.2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制备方法及施工工艺
        4.2.1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的基本配方
        4.2.2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涂料的制备
        4.2.3 金属底材预处理
        4.2.4 涂装工艺
        4.2.5 硫化工艺
    4.3 性能测试
        4.3.1 硫化胶表观交联密度的测定
        4.3.2 硫化胶的表征方法
    4.4 分析与讨论
        4.4.1 涂层基本性能
        4.4.2 涂层耐热性能测试
        4.4.3 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测试
        4.4.4 耐油和耐溶剂性能测试
        4.4.5 硫化胶的低温脆性测试
        4.4.6 硫化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4.4.7 硫化胶的微观结构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金属复合密封垫片的性能分析
    5.1 橡胶-金属复合密封垫片性能测试引用标准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报告
        5.3.1 垫片基本性能测试结果
        5.3.2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的微观结构
        5.3.3 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的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聚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在橡胶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增塑剂的分类
        1.1.2 增塑机理
        1.1.3 性能与结构关系
    1.2 增塑剂研究与进展
        1.2.1 国内常用增塑剂
    1.3 增塑剂面临的挑战
    1.4 环保增塑剂研究现状
        1.4.1 低毒小分子增塑剂
        1.4.2 低毒耐久性增塑剂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1.5.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5.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5.3 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聚醚酯增塑剂的合成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设备
        2.2.2 合成方法与实验设计
        2.2.3 合成系列聚醚酯增塑剂
        2.2.4 合成产物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产物的基本物性
        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3 核磁共振谱图分析(~1H-NMR)
        2.3.4 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2.3.5 热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醚酯增塑剂在丙烯酸酯橡胶的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增塑剂对ACM混炼胶门尼黏度的影响
        3.3.2 增塑剂对ACM混炼胶毛细管流变性能的影响
        3.3.3 增塑剂对ACM混炼胶硫化性能的影响
        3.3.4 增塑剂对ACM混炼胶储能模量G'的影响
        3.3.5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密度的影响
        3.3.6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3.7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老化力学性能的影响
        3.3.8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
        3.3.9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耐挥发性的影响
        3.3.10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耐热油性的影响
        3.3.11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耐水抽出性的影响
        3.3.12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耐寒性能的影响
        3.3.13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3.3.14 增塑剂对ACM硫化胶储能模量G'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醚酯增塑剂在丁腈橡胶的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2.4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增塑剂对NBR混炼胶门尼黏度的影响
        4.3.2 增塑剂对NBR混炼胶毛细管流变性能的影响
        4.3.3 增塑剂对NBR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4.3.4 增塑剂对NBR混炼胶储能模量G'的影响
        4.3.5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密度的影响
        4.3.6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3.7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老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4.3.8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
        4.3.9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挥发性的影响
        4.3.10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热油性的影响
        4.3.11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水抽出性的影响
        4.3.12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寒性能的影响
        4.3.13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4.3.14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储能模量G'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醚酯增塑剂与极性橡胶的相容性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增塑剂合成
        5.2.4 试样制备
        5.2.5 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增塑剂产品表征分析
        5.3.2 增塑剂与高聚物相容性研究
        5.3.3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寒性能的影响
        5.3.4 增塑剂对NBR硫化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聚醚酯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性能的影响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原材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2.3 试样制备
        6.2.4 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混炼胶毛细管流变性能的影响
        6.3.2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6.3.3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混炼胶储能模量G'的影响
        6.3.4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6.3.5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硫化胶老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6.3.6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硫化胶耐挥发性的影响
        6.3.7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硫化胶耐热油性能的影响
        6.3.8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硫化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6.3.9 增塑剂对丁腈橡胶/白炭黑硫化胶耐寒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PVC包覆涤纶长丝的研制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VC包覆涤纶长丝简介
    1.2 PVC共混改性及其相容性
        1.2.1 PVC/热塑性树脂共混体系
        1.2.2 PVC/橡胶共混体系
        1.2.3 PVC/热塑性弹性体共混体系
        1.2.4 PVC共混体系相容性
    1.3 有机材料增容PVC/PE共混体系
    1.4 无机材料增容PVC/PE共混体系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PVC包覆涤纶长丝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PVC包覆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
        2.2.3 PVC/PET包覆丝的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VC耐低温性能研究
        2.3.2 PVC热稳定性研究
        2.3.3 PVC/PET包覆丝力学性能研究
        2.3.4 最优包覆工艺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VC/PE/EVA共混体系包覆涤纶长丝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3.2.2 PVC/PE/EVA共混体系包覆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
        3.2.3 PVC/PE/EVA/PET包覆丝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VC/PE/EVA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3.3.2 PVC/PE/EVA共混体系耐低温性能研究
        3.3.3 PVC/PE/EVA共混体系热稳定性研究
        3.3.4 PVC/PE/EVA/PET包覆丝力学性能和同心度研究
        3.3.5 最佳包覆温度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VC/PE/nano-CaCO_3共混体系包覆涤纶长丝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4.2.2 PVC/PE/nano-CaCO_3包覆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
        4.2.3 PVC/PE/nano-CaCO_3/PET包覆丝的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ano-CaCO_3的表面处理
        4.3.2 nano-CaCO_3在共混物基体中的分散性
        4.3.3 PVC/PE/nano-CaCO_3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4.3.4 PVC/PE/nano-CaCO_3共混体系耐低温性能研究
        4.3.5 PVC/PE/nano-CaCO_3共混体系热稳定性研究
        4.3.6 PVC/PE/nano-CaCO_3/PET包覆丝力学性能和同心度
        4.3.7 最佳包覆温度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9)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代用品的开发(续)(论文提纲范文)

3 脂肪族二元酸酯和聚酯类增塑剂
    3.1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
    3.2 二元酸与多元醇聚酯类增塑剂
4 植物油基及环氧植物油基增塑剂
    4.1 脂肪酸酯类增塑剂
    4.2 环氧增塑剂
5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6 其他环保型增塑剂
    6.1 季戊四醇脂肪酸酯
    6.2 环己烷二羧酸酯

(10)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增塑剂的代用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邻苯二甲酸酯的禁用
    1.1 邻苯二甲酸酯的用途
    1.2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
    1.3 邻苯二甲酸酯的各国限用法规
    1.4 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与开发
2 对苯二甲酸酯和苯多酸多酯类增塑剂
    2.1 对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2.2 偏苯三酸酯与均苯四酸酯类增塑剂
        2.2.1 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
        2.2.2 均苯四酸酯类增塑剂
        2.2.1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
        2.2.2 二元酸与多元醇聚酯类增塑剂
3 植物油基及环氧增塑剂
    3.1 脂肪酸酯类增塑剂
    3.2 环氧增塑剂
4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5 其他环保型增塑剂
    5.1 季戊四醇脂肪酸酯
    5.2 环己烷二羧酸酯

四、耐寒性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油基环保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刘德开. 江南大学, 2021(01)
  • [2]冬季轮胎胎面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闫平.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2)
  • [3]国内尼龙酸应用研究进展[J]. 睢国慧,董建勋,李晓辉. 合成纤维工业, 2019(02)
  • [4]PVC耐寒增塑剂DOA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进展[J]. 李沂蒙,史建公,张毅,张敏宏.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6(03)
  • [5]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高效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研究[D]. 张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6]丁腈与丙烯酸酯并用胶—金属复合密封垫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秦朝燕. 南昌大学, 2012(12)
  • [7]聚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在橡胶中应用研究[D]. 李幸.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8]PVC包覆涤纶长丝的研制与表征[D]. 石露. 东华大学, 2012(07)
  • [9]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代用品的开发(续)[J]. 陈荣圻. 染料与染色, 2011(06)
  • [10]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增塑剂的代用品开发[J]. 陈荣圻. 印染助剂, 2011(12)

标签:;  ;  ;  ;  ;  

耐寒增塑剂DOA制备方法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