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河水质评价分析

南渡河水质评价分析

一、南渡江水质评价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韦建福[1](2021)在《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文中指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Marcoinveterbrate)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水体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其多样性状况能反映河流的健康情况,在河流水质的生物学评价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南溪河为元江-红河水系重要的一级支流,位于滇东南红河州和文山州的大围山和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生物地理区系古老而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是云贵高原滇东石漠化岩溶区向横断山纵向岭谷区过渡的区域,为云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地区水生生物特别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状况知之甚少。为了解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于2020年南溪河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该流域35个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南溪河的水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了解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摄食功能群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结合环境因子对摄食功能群影响的分析,对于理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南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也可为南溪河及其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得到了如下结果:1.南溪河两次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样到标本9421头,鉴定得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科208种(分类单元),隶属于了昆虫纲、软甲纲、腹足纲、瓣鳃纲、寡毛纲、蛭纲和涡虫纲7纲。物种组成以水生昆虫为主。南溪河多个样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季节变化不显着,流域内的主要优势类群季节性变化较小。南溪河中游河段的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复杂程度较上下游河段高,丰水期下游河段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物种多样性较低。2.功能摄食群分析结果显示,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5类功能群中,刮食者和捕食者占比在物种丰度上较高,集食者、刮食者和滤食者在丰富度上最大,三者共占总数的91.83%,撕食者较少;撕食者生物量及密度在枯水期1级支流均显着高于其它级别河流,显示1级支流有较多的粗有机物质输入;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海拔和纬度是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河流水深及水面宽影响,HN4+与p H等理化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3.基于耐污值的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南溪河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较好。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ASPT指数、BMWP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一致性较好,EPT-Fa指数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上灵敏度较低,不适合南溪河的水质生物学评价。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数量均较大,反映了该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摄食功能群的分布与河流物理特征相关性较大,而受化学因子影响较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溪河化学污染较低。同时,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也表明,南溪河整体河流健康状况较好。

李彤彤[2](2018)在《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水生态恢复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阻碍。很多时候,水资源短缺是由于水资源管理系统不能促进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造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是解决水资源公平分配和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海口市水资源供需形势,建立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Visual Studio.NET为平台开发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得到不同水平年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和调度方案,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调查海口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基本情况,重点水系连通工程的总体布局,主要水源、供水机构和污水处理情况,构建了海口市各区域的供排水路线,对比了重点引水工程连通前后供水格局的差异。(2)通过调查海口市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用水效率情况,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海口市需水预测模型,并在海口市未来保持低用水(经济稳定发展同时采用强节水措施)和高用水(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采用适度节水措施)的两种情景假设下,预测不同来水频率时各区域各用户需水量。(3)基于新安江模型的原理和计算过程,结合南渡江流域雨量站和蒸发站水文资料,构建了南渡江流域新安江水文模型,预测了南渡江龙塘水文站日径流过程。(4)结合水资源配置理论和供需水量预测结果,构建了基于水资源量、质、效的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利用Matlab中遗传算法函数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水平年下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评估了水系连通工程建成前后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5)鉴于开发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的必要性,规划并设计了系统建设的目标、总体框架和决策支持流程,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了具有需水预测、来水预测、优化配置、管理查询等主要功能的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为水资源科学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王欣[3](2018)在《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动力水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湖水系,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口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随之而来的河湖面积萎缩、水系结构连通性不足、河道功能退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本论文在实际调查研究海口市水系格局、资源环境状况和水系连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现状及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尊重河湖水系天然展布特点、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大规模调整为原则,构建海口市中心城区以及江东组团河湖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计算海口市河湖水动力水质特性,预测河湖连通后的水质改善效果。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对河湖连通的内涵、功能和特性进行梳理阐述,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河湖连通工程发展沿革以及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进展。(2)介绍了海口市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重点河流、湖泊、水库及水利工程的水系分布和基本特征,直观地了解了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现状与格局分布。研究探讨了海口市水环境现状主要问题,总结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研究了MIKE11、MIKE21水动力水质模块的基本原理、控制方程和数值解法,为中心城区和江东组团地区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构建、方案设计以及模拟计算奠定理论基础。(4)构建了海口市中心城区一、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了2种工况下的18种流量组合情况。结果表明河湖连通工程能提高河流湖泊的水体流动性,增加河湖水环境容量,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可为今后海口市水环境治理起到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5)构建了海口市江东组团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了2种工况下的24种流量组合情况。结果表明枯水大潮期间应尽量避开高潮涨潮时段,采用间断性连通方式;枯水小潮期间可选择道孟河入流2m3/s和迈雅河入流3m3/s的流量组合实行连续性连通方式,以保证河湖连通改善水环境的良好效果。

杨永鹏,曾维特,王晓林,张东强,陕宁[4](2017)在《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海口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详细说明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中较普遍采用的4种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实测的海口市主要开采层位的地下水水质样品检测数据为例,运用以上4种评价方法来对地下水水质样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再对比与综合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虽然不能反映水体的实际水质,但能直接反映水质样品中各单项指标的超标程度,可以明显的确定主要污染指标;F值评分法只有在各类单项指标出现较分明的级别分类、超标指标较多或没有的情况下才能较正确的反映出实际的水质状况,但是却凸显了最严重的污染指标级别;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质样品的检测数据,排除了采用简单评价法中只能以一个数字指标值作为分界线的缺点,从而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也较一致,能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

温家声[5](2017)在《海南滨海水体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特征及对重金属生态风险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滨海海岸带是海陆间的过渡带,反映着陆海作用。重金属不可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对生态安全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汇”与“源”,水体重金属沉降积聚于沉积物(汇),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危害生态系统(源),因而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关键点是沉积物。重金属具亲硫性,能与硫化物结合成稳定的金属硫化物从而降低生态风险,因此沉积硫化物对于水体重金属的生态毒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其影响程度与硫化物形态关系密切。AVS(Acid-Volatile Sulfide;酸可挥发性硫化物)是沉积硫化物中最具反应活性的形态,是当前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的研究热点。海南是中国最重要的热带滨海旅游区,近年来旅游业、养殖业及工业的发展对海洋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滨海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引起关注,而迄今尚无系统的对全海南滨海生态风险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本研究在海南滨海布设474个表层沉积物站位和4个柱状样站位,研究了全海南沉积物的AVS、SEM(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同步提取重金属)和有机碳的分布,并分析典型区(儋州湾及昌化江)无机硫的形态特征,探讨了沉积环境对底栖生物的生态毒性。基于[SEM-AVS]模型和(SEM-AVS)/foc模型对海南滨海环境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为海南滨海水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全海南滨海沉积物SEM含量范围为0.0014.153μmol·g-1,所有站位都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第三类标准以内,总体上海南滨海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有机质的降解、航运业排污与工业污染。(2)典型区无机硫中AVS、CRS(黄铁矿硫)和ES(元素硫)的含量呈CRS>AVS>ES。CRS含量占RIS总量的50%80%,是沉积物中主要的还原无机硫化物。典型区沉积物大部分站位的CRS/AVS都大于3,说明AVS能高效率地向CRS转化,沉积物环境稳定,对底栖生物的生态毒性较低。全海南滨海沉积物AVS含量为0.000246.881μmol·g-1,基本处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以内,最高站位在海口市南渡江河口。柱状样站位AVS含量较低,处于第一类标准以内。(3)沉积物质量基准法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沉积物重金属不会产生生物毒性效应。(SEM-AVS)/foc模型结果表明全海南仅2.32%的站位(11个)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包括37.76%的站位可能具有潜在生态风险,而59.92%的站位目前无生态风险。其中,东寨港25个站位中有1个站位(位于港口处)具有潜在生态风险,有3个站位可能具有潜在生态风险;而三亚湾地区中三亚市海域的10个站位可能具有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海南滨海大部分地区目前无生态风险,然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地区可能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着名旅游地区如东寨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上是无生态风险的,但港口处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而三亚湾地区中靠近三亚市的海域目前可能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聂瑞,王芬,周涛,梁计林[6](2016)在《海口湾陆源入海口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分布特征》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对海口湾5条河流(五源河、鸭尾溪、海甸溪、横沟河、南渡江)和5个人工排水沟渠(观海台泄洪沟、秀英工业排污口、丘海大道泄洪沟、万绿园西沟、龙昆沟排污口)等10处主要陆源入海口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口湾主要陆源入海口水质均较差。五源河、秀英工业排污口、丘海大道泄洪沟、龙昆沟排污口、观海台泄洪沟和鸭尾溪的污染物浓度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万绿园西沟、南渡江、海甸溪和横沟河的超标情况相对较轻。主要污染物为TN、TP、COD和氨氮。五源河和万绿园西沟的主要污染物浓度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其余陆源入海口的主要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

朱刚刚[7](2014)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湖泊水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渐加剧,对区域经济发展、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由环保部组织监测营养状况的26个湖泊中,呈现富营养化的湖泊占42.3%。城市湖泊几乎全部处于重富营养化或异常营养化状态,绝大多数大中型湖泊已在富营养化的边缘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因此,科学有效地揭示湖泊水质健康状况以及合理的水质评价,不仅可了解和掌握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而且能为湖泊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及政府部门的环保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良好的推广和泛化能力,以及在处理分类问题及小样本问题方面的优势,构建了湖泊水质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白云湖的水质评价进行了研究。在两年多的研究时间内,对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的水质进行了八次跟踪监测,获得了大批相关数据。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湖泊的实际监测数据的分析,选取了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在内的六项指标,并借鉴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对六项指标进行了分级,构建了由五个等级组成的以白云湖为研究对象的城市湖泊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评价指标为训练样本在支持向量机上进行训练,得到水质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白云湖水质评价中,进而获得白云湖的水质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白云湖的水质2013年4月份比2011年1月份有明显好转,但其生态系统还十分脆弱,净化水质能力有限;广和泵站引水口的水质等级提高时,其出水水质也有相应的提高。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白云湖要进行全面截污,提高进水水质,并增加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数量以及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建议来改善湖泊水质健康状况。此外,本研究中还将支持向量机的湖泊水质评价模型与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水质评价模型较传统的评价方法而言,没有水质参评项目个数的限制,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水资源各水质参评项目的综合污染程度,在小样本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能够为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依据,有助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步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小蒙[8](2014)在《琼北盆地地热田特征及流量—温度耦合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下热水既是水资源又是能源。开发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琼北盆地地热田属于孔隙型层状热矿水,热矿水主要赋存在第三系松散固结岩类承压水中的第5、6、7、8含水层中,水量丰富,水质多为硅水、氡偏硅酸氟水,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随着近几年海南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地区对地下热水的取用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琼北盆地地热田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论文研究了琼北地热田特征,讨论了地热田成因模式。琼北盆地地热田属非火山型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热源是由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幔热源共同构成,其中对于深层地温能幔热源起主导作用;热传递方式以热对流为主;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84℃/100m。论文评价了海口北部地热田地热流体和地热能储量:地热流体储存量为16.36×109m3、地热流体天然补给量为35189m3/d、地热流体允许开采量为30749m3/d、富存地热能1625.28×1012kcal。以地下水渗流理论和饱和多孔介质热量运移理论为基础,以FEFLOW为工具针对海口北部地热田,建立描述地下热水富存规律和运动特征的流量—温度耦合模型,并用“试估-矫正法”,对模型进行反演。论文讨论了增大单井开采量、布设不同开采井群的开采方案下,地热田渗流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①增大钻孔单井开采量,井中水位、温度随单井开采量的增大而减小,增大开采量主要是对含水层渗流场产生较大影响,对含水层温度场影响较小;②同一钻孔水位下降幅度与温度下降(上升)幅度成正比关系,不同钻孔间水位下降幅度与温度下降(上升)幅度成反比关系;③对于采用相同井口数的井群布设,钻孔水位、温度均随井距的增大,降低逐渐变缓;④布设不同开采井群,相比于井距,井口数量及单井开采量对水位、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阿卜杜合力力·海比尔[9](2012)在《基于河流生态健康的南渡江下游采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渡江是海南岛最长的河流,近几年来随着海口市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南渡江下游段采砂过度,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质水生态和城市取水安全等。在保证流域生态健康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对人工采砂活动进行控制,为采砂功能区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是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介绍了南渡江永发镇公路桥至龙塘枢纽之间约44km长河段内的采砂、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建立了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该模型对研究河段不同情况、不同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一下几方面:(1)模拟了2010年8月洪水,研究分析了整个河段水位、流场、单宽流量、水深分布、泥沙输运特性等;(2)通过设定1000~8000m3/s不同的上游来水量,研究了河道水动力特性随流量的变化规律;(3)研究了桥梁(桥墩)处的壅水和桥墩对流场的影响;(4)研究了弯道水位、流场分布特性;(5)研究了支流汇入处的水面、流速分布特性;(6)研究了拟建工程(防洪堤)对河道水位、流场、单宽流量、含沙量、单宽输沙量、河床变化率等产生的影响,比较了工程前后的情况;(7)通过在江内人为地设置特定尺寸的采砂坑,研究分析了采砂河道在不同采砂深度时,水流、泥沙输移特性的变化和河床冲淤变化,比较了采砂前后的情况;(8)模拟计算了河道较长时间内的悬移质、推移质输沙量、冲淤变化特性、河道演变等,为可采区、禁采区的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结合模拟计算结果,对现有的采砂规划进行了合理的修改。

梁坚[10](2009)在《支持向量机在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水环境质量的评价与预测是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准确反映水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水环境管理、保护和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不确定性的水质评价方法和非机理性的水质预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例如基于模糊理论、灰色理论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都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支持向量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其突出的分类与回归性能,在许多研究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改进支持向量机在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评价客观性和预测精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过程中计算量大、参数多时难以获得最优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选算法,采用UCI机器学习知识库中的Iris和Wine数据集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相比网格搜索法缩短了搜索时间,相比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提高了分类精度。2.针对传统水质评价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优选参数和3-a-3多类分类方法,在太湖流域7个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支持向量机水质评价模型,评价了7个监测断面09年第20-23周的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符合实际情况,相比单因子指数法避免了过于悲观的评价,能综合考虑所有参评项目对水质的影响,相比BP神经网络评价法避免了网络结构变化造成不同评价结果等缺陷。3.鉴于BP神经网络结合小波在单因子水质时间序列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本文采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结合小波分析的方法建立水质预测模型,以嘉兴王江泾自动监测站测得的溶解氧和氨氮监测数据为例,分别做了1步预测和2步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结合小波的方法,一方面说明该模型作为一种非机理性水质预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水质预测精度,另一方面说明支持向量机相比BP神经网络在水质预测方面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二、南渡江水质评价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渡江水质评价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1.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1.1.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1.1.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1.1.3 环境因素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1.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功能群
    1.3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1.3.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1.3.2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水质生物学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1 前言
    2.2 方法
        2.2.1 研究地点
        2.2.2 样点设置
        2.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
        2.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2.3.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性变化
        2.3.3 河段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4 讨论
        2.4.1 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4.2 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性变化
        2.4.3 河段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第3章 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群时空特征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研究地点
        3.2.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及鉴别
        3.2.3 环境因子数据采集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
        3.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群组成
        3.3.2 不同时期的功能摄食群的变化
        3.3.3 河流级别与功能摄食群组成
        3.3.4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 讨论
        3.4.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功能多样性
        3.4.2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时空变化
        3.4.3 底栖动物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4章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南溪河河流健康评价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研究地点
        4.2.2 样品采集
        4.2.3 样品处理
        4.2.4 耐污值计算
        4.2.5 生物指数计算
        4.2.6 生物指数得分计算及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3.2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3.3 基于GIS的水资源系统开发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口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
    2.2 重点河流、湖泊和水库分布情况
        2.2.1 河流分布情况
        2.2.2 湖泊分布情况
        2.2.3 水库分布情况
    2.3 重点水系连通工程现状
        2.3.1 松涛水库引水工程
        2.3.2 主城区水动力工程
        2.3.3 南渡江引水工程
    2.4 海口市水资源利用情况
        2.4.1 主要水源
        2.4.2 供水机构
        2.4.3 污水处理
        2.4.4 供排水路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口市需水预测
    3.1 需水预测用户分类
    3.2 海口市需水预测SD模型
        3.2.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3.2.2 需水预测系统流图
        3.2.3 变量方程
        3.2.4 参数估计
        3.2.5 模型检验
    3.3 海口市需水预测结果
        3.3.1 低用水情景
        3.3.2 高用水情景
        3.3.3 结果合理性检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口市来水预测
    4.1 新安江模型原理
        4.1.1 蒸散发计算
        4.1.2 产流计算
        4.1.3 水源划分
        4.1.4 汇流计算
    4.2 南渡江流域资料
    4.3 模型参数率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
    5.1 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
    5.2 海口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5.2.1 目标函数
        5.2.2 约束条件
    5.3 海口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求解
        5.3.1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5.3.2 遗传算法的Matlab实现
        5.3.3 C#调用 Matlab
    5.4 海口市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5.4.1 基准年供需关系分析
        5.4.2 2020年供需关系分析
        5.4.3 2030年供需关系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
    6.1 海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6.2 系统建设目标及总体框架
        6.2.1 系统建设目标
        6.2.2 总体框架
    6.3 决策支持系统
    6.4 基于ArcGISEngine的系统开发
        6.4.1 ArcGISEngine介绍
        6.4.2 系统开发
    6.5 系统展示
        6.5.1 系统用户界面
        6.5.2 系统主要功能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动力水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河湖水系连通性
        1.3.2 河湖连通工程发展沿革
        1.3.3 水动力水质模型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水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水文气象
        2.1.3 资源条件
        2.1.4 社会经济
    2.2 海口市河湖连通现状
        2.2.1 二横连通现状
        2.2.2 七纵连通现状
        2.2.3 江东水系连通现状
        2.2.4 水利工程
    2.3 海口市水环境现状
        2.3.1 水环境质量评价
        2.3.2 水环境问题分析
        2.3.3 水环境治理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KE水动力水质模型
    3.1 MIKE11简介
    3.2 水动力模块(HD)
        3.2.1 控制方程
        3.2.2 方程组的离散
        3.2.3 方程组的求解
    3.3 对流扩散模块(AD)
        3.3.1 对流扩散方程
        3.3.2 方程的离散求解
    3.4 MIKE21简介
    3.5 水动力模块(HD)
        3.5.1 控制方程
        3.5.2 方程的数值解法
    3.6 水质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
    4.1 龙昆沟水系连通方案
        4.1.1 龙昆沟水系连通概况
        4.1.2 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
        4.1.3 计算结果分析
    4.2 金牛岭人工湖连通方案
        4.2.1 金牛岭人工湖概况
        4.2.2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
        4.2.3 水动力模拟结果分析
        4.2.4 水质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东组团水系连通工程
    5.1 江东组团水系连通工程研究
        5.1.1 江东组团水系基本情况
        5.1.2 江东组团连通方案
        5.1.3 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
        5.1.4 计算结果分析
    5.2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海口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质评价方法
    1.1 单因子评价法
    1.2 F值评分法
        1.2.1 确定单项组分的水质指数
        1.2.2 多项指标的综合水质指数
        1.2.3 地下水质量分级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1.3.1 建立评价因子集
        1.3.2 建立评价级别集
        1.3.3 确定隶属函数
        1.3.4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
        1.3.5 确定权重
        1.3.6 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
    1.4 灰色关联分析法
        (1) 建立实测样品序列、对比序列以及对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2) 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2 实例分析
    2.1 单因子法评价地下水水质
    2.2 F值评分法评价地下水水质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地下水水质
    2.4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地下水水质
3对比及分析
4 结语

(5)海南滨海水体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特征及对重金属生态风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滨海水体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1.2.2 水体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研究进展
        1.2.3 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2.4 考虑无机硫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品采集及保存
        2.2.2 沉积物AVS及SEM的分析
        2.2.3 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的分析
        2.2.4 微生物的分析
        2.2.5 沉积物有机碳分析
    2.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4 数据的分析统计
第三章 海南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分析
    3.1 全海南沉积物SEM的空间分布特征
        3.1.1 海南东北部SEM空间分布
        3.1.2 海南南部SEM空间分布
        3.1.3 海南西北部SEM空间分布
        3.1.4 与其他研究区域SEM的比较
    3.2 沉积物重金属垂直分布
    3.3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来源探究
        3.3.1 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3.3.2 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4.1 全海南沉积物无机硫中AVS的空间分布
        4.1.1 海南东北部沉积物中AVS的平面分布
        4.1.2 海南南部沉积物中AVS的平面分布
        4.1.3 海南西北部沉积物中AVS的平面分布
        4.1.4 海南AVS与其它研究区域AVS的比较
    4.2 海南沉积物中AVS的垂直分布
    4.3 典型区沉积物无机硫空间分布特征
        4.3.1 儋州湾沉积物无机硫形态平面分布特征
        4.3.2 儋州湾沉积物硫形态垂直分布特征
        4.3.3 昌化江沉积物无机硫形态平面分布特征
    4.4 典型区沉积物无机硫的形态特征
        4.4.1 儋州湾及昌化江无机硫形态特征
        4.4.2 与其他研究区域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的比较
    4.5 水体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的环境意义
        4.5.1 AVS分布与微生物的关系
        4.5.2 AVS分布与TOC的关系
        4.5.3 AVS的指标意义
        4.5.4 基于CRS/AVS的沉积环境稳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南滨海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5.1 单一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分析
        5.1.1 海南东北部生物有效性分析
        5.1.2 海南南部生物有效性分析
        5.1.3 海南西北部生物有效性分析
    5.2 考虑无机硫形态的水体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
        5.2.1 基于SEM-AVS模型的沉积物垂直生态风险评价
        5.2.2 基于SEM-AVS模型的全海南滨海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
    5.3 无机硫形态对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海口湾陆源入海口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时间
    1.2 样品处理
    1.3 评价标准
    1.4 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陆源入海口污染状况
    2.2 污染物超标情况
    2.3 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2.3.1 TN
        2.3.2 TP
        2.3.3 COD
        2.3.4 氨氮
3 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7)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湖泊水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1.2.2 水质预测研究现状
        1.2.3 水质预测方法发展趋势
    1.3 支持向量机与湖泊水质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白云湖概况
        2.1.2 白云湖人工设施布置情况
    2.2 现场调研
        2.2.1 2011 年 4 月调研
        2.2.2 2011 年 8 月调研
        2.2.3 2012 年 4 月调研
    2.3 样品采集
        2.3.1 监测点设置原则
        2.3.2 水质监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持向量机理论
    3.1 支持向量机的原理
    3.2 支持向量机的算法
        3.2.1 线性支持向量机
        3.2.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湖泊水质评价
    4.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质评价模型
        4.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1.2 数据处理
        4.1.3 模型训练
    4.2 结果与讨论
    4.3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琼北盆地地热田特征及流量—温度耦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海南地下热水开发利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3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地热田资源评价及成因模式探讨
    3.1 沉积盆地地热田成因分析
    3.2 琼北自流盆地温梯度场特征
    3.3 地热田热储层流体、热量的计算
    3.4 琼北自流盆地地热田成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热田渗流场、温度场模型化研究
    4.1 概念模型
    4.2 数学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地下热水系统的模拟与预测
    5.1 渗流场数值模拟与预测
    5.2 温度场数值模拟与预测
    5.3 参数敏感性分析
    5.4 单井增大开采量对渗流场、温度场的影响
    5.5 开采井群布设对渗流场、温度场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河流生态健康的南渡江下游采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河流数学模型和采砂影响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南渡江采砂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南渡江流域概况
    2.2 南渡江床沙组成及特性
    2.3 采砂现状和砂场分布
    2.4 采砂规划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三章 二维水流泥沙模型的建立
    3.1 二维浅水水流控制方程
    3.2 泥沙输运方程
    3.3 流体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第四章 模型验证
    4.1 模型范围
    4.2 网格剖分
    4.3 模型的验证
第五章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5.1 清水计算
    5.2 水沙计算
    5.3 采砂影响分析
    5.4 采砂规划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支持向量机在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质评价研究现状
        1.2.2 水质预测研究现状
    1.3 支持向量机在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2章 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
    2.1 引言
    2.2 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
        2.2.1 学习问题的一般表示
        2.2.2 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
        2.2.3 VC维和推广性的界
        2.2.4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
    2.3 支持向量机原理
        2.3.1 线性支持向量机
        2.3.2 非线性可分问题
        2.3.3 基于核方法的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2.4 支持向量机算法综述
        2.4.1 修改优化算法
        2.4.2 分解算法
        2.4.3 多类SVM算法
        2.4.4 基于核的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质评价
    3.1 引言
    3.2 SVM参数的重要性
        3.2.1 核参数
        3.2.2 惩罚系数
    3.3 SVM参数优化方法
        3.3.1 网格搜索法
        3.3.2 遗传算法
        3.3.3 粒子群优化算法
    3.4 基干混沌粒子群的SVM参数优化
        3.4.1 混沌粒了群算法
        3.4.2 参数优化实验
    3.5 基于SVM的水质评价
        3.5.1 研究资料
        3.5.2 建立学习样本
        3.5.3 基于1-a-r的SVM水质评价模型
        3.5.4 基于3-a-3的SVM水质评价模型
        3.5.5 SVM水质评价模型的实现
        3.5.6 与其它水质评价方法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质预测
    4.1 引言
    4.2 小波分析
        4.2.1 连续小波变换
        4.2.2 离散小波变换
        4.2.3 多分辨分析
        4.2.4 Mallat算法
    4.3 回归型支持向量机
        4.3.1 ε-不敏感误差函数
        4.3.2 SVM回归分析
    4.4 基于小波分析和回归型SVM的水质预测
        4.4.1 研究资料
        4.4.2 SVM水质预测模型构建
        4.4.3 SVM水质预测的实现
        4.4.4 与BP神经网络预测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四、南渡江水质评价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D]. 韦建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海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系统[D]. 李彤彤.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3]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动力水环境研究[D]. 王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4]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海口市为例[J]. 杨永鹏,曾维特,王晓林,张东强,陕宁. 地下水, 2017(06)
  • [5]海南滨海水体沉积物无机硫形态特征及对重金属生态风险影响研究[D]. 温家声.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6]海口湾陆源入海口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分布特征[J]. 聂瑞,王芬,周涛,梁计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09)
  • [7]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湖泊水质评价研究[D]. 朱刚刚. 湖南大学, 2014(03)
  • [8]琼北盆地地热田特征及流量—温度耦合模型研究[D]. 石小蒙.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3)
  • [9]基于河流生态健康的南渡江下游采砂研究[D]. 阿卜杜合力力·海比尔. 天津大学, 2012(08)
  • [10]支持向量机在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梁坚. 浙江工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南渡河水质评价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