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复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一、联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刘辉,房凯,徐川,陈晓丽,李小军,宋彦军[1](2021)在《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行OPCAB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67例患者依照麻醉方案分为两组, 联合组34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TTPB麻醉, 全麻组33例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劈胸骨(T1)、吻合回旋支远端(T2)、吻合回旋支近端(T3)、关胸时(T4)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率(HR)、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T0、T1、T4时间点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水平;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循环稳定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T0、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C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联合组T2、T3、T4时间点CVP、SVRI、PVRI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清Cor、NE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T1、T4时间点血清Cor、NE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窦性心率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联合组窦性心率过速、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均<0.05);联合组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全麻组(P均<0.05)。结论 OPCAB中应用全麻联合TTPB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 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减少术中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 降低高血压及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鲍艳飞,吴智宏[2](2020)在《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c)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围术期容量管理目标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以LVETc为容量管理目标,对照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容量管理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于心包打开时及进行左前降支、钝缘支、后降支搭桥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每搏量指数、心指数、全身血管阻力及血乳酸、氧供指数、氧耗指数、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补液量显着低于对照组(t=7.702,P <0.01),观察组全身血管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t=10.878、4.955、6.178、5.800,均P <0.01),心指数在心包打开时及吻合左前降支时显着低于对照组(t=6.428、6.898,均P <0.01),氧供指数在吻合左前降支、钝缘支、后降支时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2.998、2.501、5.109,均P <0.05)。观察组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行去氧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占6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0,P <0.01);观察组术中去氧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t=8.267,P <0.01)。结论对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治疗,与SVV相比较,LVETc指导下能有效减少输液总量,维持灌注目标,缓解组织间隙液体负荷,促进脏器及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党志侨[3](2020)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类心脏病[1]。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冠心病患病率为1%(城乡合计),冠心病死亡率在人群总死亡中占比15.2%,在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占比37%。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其中高龄冠心病患者比例也在增加[1]。当前证据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然是大部分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方法[2]。然而高龄、体外循环仍然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3]。同时,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大大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本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并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开展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具有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共126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4例;年龄为(61.4±3.9)岁,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70岁)和对照组(<70岁)。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冠脉搭桥术前准备,术中常规经正中胸骨切口入路,采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使用心脏表面局部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辅助完成手术。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合并基础疾病、心脏彩超评估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再血管化桥支数;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共126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患者死亡3例,其中老年组2例,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虽然老年组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1±0.4与 3.0±0.8,P>0.05),但老年组手术时间(176.5±31.1 min 与 189.2±36.2 min,P<0.05)及血管桥吻合数量(2.8±0.5与3.0±0.6,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使用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的比例(87.8%与 92.9%,P>0.05)、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233.9±52.7 ml 与 212.3±65.6ml,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4.9±15.5 h 与 20.4±12.4h,P>0.05)、ICU 停留时间(31.6±23.9 h 与 25.7±19.0 h,P>0.05)、术后住院时间(14.8±9.3 d与12.6 ± 7.6d,P>0.05)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老年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均较低(4.8%与1.1%,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均无心脏事件死亡,两组术后6月时LVEDD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够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安全进行,尤其是高危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2.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率高,但相对缩短了手术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术后6个月内随访患者预后良好。3.老年高危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早期临床疗效,远期冠脉血管通畅率和死亡率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贾兆晋[4](2020)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肾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6至2019.6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观察组(D组)患者术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溶液静脉靶控泵注,其配制方法:200μg每支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并以1μg/(kg·h)速率,微量泵静脉泵注至患者手术结束出手术室;对照组(C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溶液静脉泵注,即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溶液泵注至手术结束出手术室。分别于入手术室后桡动脉穿刺测压前(T0)、术中冠脉移植完毕鱼精蛋白拮抗前(T1)、回监护室后24小时(T2)、回监护室后48小时(T3)进行静脉血采集,监测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浓度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尿量及回监护室后24小时尿量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回监护室后24小时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较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升高,回监护室后24、48小时血尿素氮水平较手术室麻醉诱导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回监护室后24小时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低于对照组,回监护室后24、48小时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者和对照组围术期及术后回监护室后24小时尿量比较P>0.05,两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降低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患者肾损伤可能性,对患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图10幅;表6个;参111篇。

王欣[5](2020)在《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不少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进而延长康复时间,因此降低OPCABG患者的心肌损伤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临床发现其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儿茶酚等应激激素的释放量,来保护心肌。有研究发现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OPCABG中同样能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可信度低,对于右美托咪定用于OPCABG中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及作用效果并不清楚。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是否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分析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系,为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定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OPCABG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自麻醉诱导前15min,至拔出气管插管后即刻,予以试验组全程静脉泵注0.5μg·kg-1·h-1右美托咪定,予以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丙泊酚使用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T0)、切皮后即刻(T1)、劈胸后即刻(T2)、搭桥前(T3)、搭桥后(T4)、术后4小时(T5)、术后24小时(T6)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并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指标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试验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T0T6时刻的HR、MAP、SpO2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T0T6时刻各项指标与T0时刻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异常改变,T2、T3时刻HR水平明显低于T0时刻(P<0.05),T2T4时刻的MAP、SpO2水平明显低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2、T3时刻的HR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2T4时刻的MAP、SpO2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T0T5时刻,两组患者cTnI水平升高,T6时刻两组患者cTnI水平下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cTnI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1T6时刻的cTnI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T0T3时刻,两组患者CK-M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4T6时刻,两组患者CK-MB水平升高。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4T6时刻的CK-MB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4T6时刻的CK-MB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均于T0T3时刻上升,T4T6时刻下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T6时刻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T0T6时刻,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持续上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1T6时刻的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张瑜[6](2020)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可导致患者血栓形成,造成栓塞,甚至出现脑卒中,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成本,术后死亡率也可升高。本试验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新发房颤的相关因素分析,明确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防治,降低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2020年于我院行单纯性CABG术且无房颤病史的患者202例,发生POAF41例,未发生POAF161例。男性151例,女性51例,年龄37~77(平均62.06±7.23)岁,肥胖者72例,高血压146例,糖尿病77例,高脂血症40例,吸烟史65例,COPD2例,合并外周动脉血管病29例,脑梗病史33例,心梗史22例,围术期心梗15例,PCI病史23例,根据是否出现新发房颤分为POAF组与非POAF组,通过对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的描述满足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否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POAF的危险因素,所有假设检验水准α为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例行CABG术的患者中,POAF41例(发生率20.29%),非POAF161例。通过比较POAF与非POAF组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内径、术前空腹血糖、术前血钾值、术后红细胞输注量、ICU滞留时间的差异对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左心房前后径、术前空腹血糖、ICU滞留时间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而术前相关因素: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外周动脉血管、脑梗史、心梗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吸烟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术前血肌酐值;术中相关因素:体外循环、乳内动脉应用、搭桥支数、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中血浆输注量;术后相关因素:术后第一次血钾值、术后最高血肌酐值、术后血浆输注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围术期心梗、术后脑梗、术后急性肾功不全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内径、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红细胞输注量、ICU滞留时间的的差异对于CABG术后新发房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数值越大越容易发生POAF。2.术前血钾值的差异对于CABG术后新发房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数值越小越容易发生POAF。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左心房前后径增大、术前空腹血糖升高、ICU滞留时间延长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罗阳[7](2020)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88例冠心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研究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均已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3%与63.64%,P<0.05);研究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室舒张功能,并提高心脏舒张状态;对伴有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手术后心功能和预后得到较明显改善。

文丽娟[8](2019)在《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方法将本院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OPCAB治疗,探讨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结果与T1相比,术中T2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指数(LVWI)、右心做功指数(RVWI)、右心每搏做功指数(RVSW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每搏指数(SI)、左心每搏做功指数(LVSW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保证OPCAB手术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需具有扎实的护理基础,术中密切监测患者情况,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齐鑫[9](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王涛[10](2019)在《左胸前壁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冠心病俨然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心脑血管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显着增高。随着治疗冠心病的手段和方法日益增多,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介入治疗成为很多冠心病患者的首选。但在复杂多支血管病变中外科方式治疗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再狭窄率一直是介入治疗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在支架内狭窄处再次放入普通支架,半年的再狭窄率为30%左右,即便放置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也在5%左右[1]。而且不是所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全都适合行介入支架治疗,比如狭窄发生在血管的分叉处,或者单根血管具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的狭窄,或者整条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等情况放支架就较为困难,而且风险巨大。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仍是最佳治疗选择。此前心脏外科医生对血管条件较差、病变广泛弥漫的患者常规采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优势在于术野清晰,操作精确,吻合口通畅率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发展,近年来运用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在逐年上升[2]。微创手术的方法众多,但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微创仍有一些争论。每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外科医生的难点是为不同的患者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法。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为高危患者多支血管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手术方法,并总结相关经验体会。研究一:左胸小切口的获取乳内动脉的应用解剖学基础目的通过对胸前外侧壁、胸壁内的乳内动脉解剖和观测,为左胸小切口心内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41例常规防腐尸体标本,观察胸前外侧壁内神经血管分布和行程,解剖乳内动脉,测量其长度、管径、分支以及旁开胸骨缘的距离。结果(1)左胸第4或第5肋间隙有胸大肌覆盖,组织结构层次少,神经血管分布少。(2)左乳内动脉长度12.04±1.68 cm,在第1肋间隙、第2肋、第2肋间隙、第3肋、第3肋间隙、第4肋、第4肋间隙、第5肋和第5肋间隙处其旁开胸骨左缘距离分别是1.07±0.37cm、1.11±0.37cm、1.09±0.33cm、1.19±0.34cm、1.20±0.38cm、1.58±0.33cm、1.14±0.29cm、1.22±0.36cm、1.07±0.34cm,管径分别为0.24±0.06cm、0.21±0.07cm、0.22±0.06cm、0.21±0.05cm、0.23±0.06cm、0.20±0.07cm、0.19±0.06cm、0.20±0.08cm、0.17±0.07cm,分支数量分别为1±0.78、0.63±0.77、1.68±1.19、0.78±0.69、1.49±1.23、0.73±0.81、1.29±1.01、0.78±0.48;右乳内动脉长度12.06±1.32cm,在第1肋间隙、第2肋、第2肋间隙、第3肋、第3肋间隙、第4肋、第4肋间隙、第5肋和第5肋间隙处其旁开胸骨右缘距离分别是0.84±0.36cm、1.20±0.52cm、1.20±0.45cm、1.26±0.48cm、1.36±0.46cm、1.25±0.42cm、1.42±0.41cm、1.15±0.41cm、1.11±0.42cm,管径分别是0.24±0.06cm、0.28±0.10cm、0.26±0.10cm、0.27±0.20cm、0.23±0.05cm、0.23±0.06cm、0.22±0.08cm、0.20±0.08cm、0.23±0.11cm,分支数量分别为1.1±0.72、0.92±0.70、1.9±1.14、0.65±0.67、1.85±1.08、0.61±0.67、1.07±0.69、0.85±0.69、0.56±0.78。结论左胸小切口损伤少,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乳内动脉管径与冠状动脉基本一致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的移植血管。研究二:左胸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与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术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治疗效果,为高危患者多支血管的再血管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0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8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做分两组。其中77例是采用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观察组),另外106例患者治疗方案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照组)。以手术时间、吻合口数量、即时血流量、搏动指数、手术切口长度、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ICU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术后输血浆量、术后输RBC量、不同节点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肺部感染、房颤、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胸骨愈合不良)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资料统计上,在性别、年龄、营养情况、吸烟史、左心射血分数、基础性疾病、左主干病变情况、血管病变数量等指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2)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26±9.29min,对照组为69.32±9.89min,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桥血管通畅率方面,观察组即时血流测量28.64±6.20ml/min,对照组即时血流测量27.5±4.98ml/min。观察组平均搏动指数2.62±0.54,对照组2.26±0.58,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手术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6.64±2.77cm,对照组12.95±2.97cm,提示两组手术在切口长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在切口大小及美容方面优势明显(<0.05)。(5)在远端吻合口个数上进行对比,观察组2.75±0.46支,明显少于对照组3.04±0.44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手术相关时间指标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3.60±29.24min,显着大于对照组的319.58±33.12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99.40±43.01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72.82±47.40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ICU时间为43.30±9.01h,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3.11±16.32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到出院时间为10.26±2.15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55±2.26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引流量等指标的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为589.78±34.24m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854.41±79.2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输血浆量为345.45±111.8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1.70±101.42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输RBC量为3.22±1.11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1.08 U,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引流量为244.06±218.40m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65.73±39.94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不同时点患者白细胞介素-8水平上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T1与T5时点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处于72μg/L左右与81μg/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T4时点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115.21±9.51μg/L、411.82±42.06μg/L、267.30±23.48μg/L,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238.98±218.73μg/L、775.81±35.57μg/L、439.31±20.09μg/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9)在不同时点的C-反应蛋白水平上进行对比,在T1、T2、T3三个时段上,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处于3.1 mg/L左右、4.4mg/L左右、5.1 mg/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在T4与T5时段,观察组患者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62±0.82 mg/L、12.18±1.82 mg/L,而对照组此时段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8.59±1.61 mg/L、14.50±1.74mg/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10)在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上对比,在T1时间段上两组患者的c TNT水平处于0.08μg/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T4与T5时段,观察组患者的c TNT水平分别为0.68±0.40μg/L、0.56±0.20μg/L、0.45±0.20μg/L与0.24±0.09μg/L,而对照组此时段的c TNT水平分别为2.91±0.75μg/L、1.71±0.52μg/L、1.02±0.30μg/L与0.56±0.17μg/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11)在不同时间点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上对比,在T1时间段上两组患者的CK-MB水平处于15.4ng/m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T4与T5时段,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20.85±3.87ng/ml、21.40±3.52ng/ml、13.09±2.90ng/ml与9.55±2.96ng/ml,而对照组此时段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76.89±6.21ng/ml、45.08±8.28ng/ml、38.07±5.80ng/ml与35.40±3.75ng/m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12)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房颤发生率为3.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骨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上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采取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助于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联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容量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基本指标比较
    2.2 两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氧动力学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肾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试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试剂仪器与药品
        1.1.3 试验方法
        1.1.4 标本的采集与测定
        1.1.5 注意事项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情况
        1.2.2 两组患者MAP与HR的比较
        1.2.3 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比较
    1.3 讨论
        1.3.1 PCABG与 OPCABG对肾脏不同程度的影响
        1.3.2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于肾脏保护的重要意义
        1.3.3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4 血尿素氮与肾损伤的关联及意义
        1.3.5 血肌酐与肾损伤的关联及意义
        1.3.6 胱抑素C与肾损伤的关联及意义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右美托咪定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1 右美托咪定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理作用
        2.1.1 右美托咪定的药代动力学
        2.1.2 右美托咪定的药理学
        2.1.3 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2 右美托咪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与作用机制
        2.2.1 抗炎症反应
        2.2.2 抗氧化应激
        2.2.3 抗细胞凋亡
        2.2.4 抑制肾微血管收缩
    2.3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的肾保护作用
        2.3.1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
        2.3.2 心脏手术肾损伤的风险因素
    2.4 右美托咪定用于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
    2.5 右美托咪定用于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
    2.6 右美托咪定用于脓毒血症等感染性肾损伤
    2.7 右美托咪定用于在心脏外科手术中
    2.8 右美托咪定用于在肝肾移植手术中
    2.9 右美托咪定用于在腔镜微创手术中
    2.10 右美托咪定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右美托咪定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1: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2:实验室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冠心病改善的疗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2.4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8)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5 伦理学原理
结果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措施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左胸前壁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左胸小切口的获取乳内动脉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章:左胸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四、联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王昊,刘辉,房凯,徐川,陈晓丽,李小军,宋彦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21(22)
  • [2]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J]. 鲍艳飞,吴智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3)
  • [3]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D]. 党志侨. 山东大学, 2020(02)
  • [4]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肾保护作用[D]. 贾兆晋.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D]. 王欣.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瑜.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 罗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4)
  • [8]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J]. 文丽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2)
  • [9]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左胸前壁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D]. 王涛.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复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