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迟到”赢得市场

善于“迟到”赢得市场

一、善于“后发”夺市(论文文献综述)

文威威[1](2020)在《清代豫北天理会起事资料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民间秘密教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其中天理会渊源于白莲、八卦等诸教,在起事时又被清政府定为邪教,故材料中天理会也称为天理教。天理教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但因其于嘉庆十八年发动了直鲁豫起事,史称“癸酉之变”,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震动而为学界所关注,而天理教豫北一支因教徒最多、坚持时间最久,堪称此次起事的主力,又加上辗转县份及赴豫镇压的官军也最多,所以地方志、官书、文集等资料中对其的记载也不少。基于此,本文欲先通过对豫北天理教起事有关资料进行分线索整理,以了解起事全程,教派活动及其与地方的联系,并探讨战后的情况。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豫北天理教起事资料的整理,第二部分则为研究部分。关于豫北天理教起事资料的整理部分,笔者首先对天理教与官军作战过程进行大致描述,其中着重对各史料共述部分进行资料排比,以求努力还原史实。其次对教首李文成生平进行资料补充,以了解其人生轨迹。之后则是对天理教的观念、组织及各类活动进行资料整理,以了解其自身运作及与地方的联系。最后是起事被镇压后,清政府为了消除宗教影响,稳定豫北秩序,所采取的各类措施的资料整理。第一部分总体涵盖了豫北天理教从起事,到自身活动,到战后被消除影响的全程。此外笔者在第一部分中还对各线索资料进行点校及解读,以提出自己的分析与理解,并为第二部分的研究作出铺垫。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本文先从豫北地区的综合环境,民间宗教自身发展,及民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天理教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的原因。并在上篇的基础上,对天理教的教派信仰、组织等进行考察,以了解其与以往民间宗教的沿袭与发展;并通过对其宗教活动的探究,了解天理教为应劫起事所做的各类准备工作;还在上篇对战事还原的基础上,对豫北战事全程进行描述,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拙见,以丰富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最后则基于材料,对清政府战后所采取的抓捕教徒、抚恤灾黎、审查冤案、巩固统治等措施进行探讨。最终,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的研究,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天理教在豫北地区的产生、运作状态,并就起事全程,教首李文成生平,及清政府战后维稳措施等进行探索,来完善对相关问题的讨论,籍以增加对李文成所领导的豫北一支天理教的关注。

黄倩[2](2015)在《TCL通讯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首先深刻分析了在当前终端通讯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终端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研发人才激励对TCL通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战略发展的深远意义,并通过深刻理解技术创新与激励制度的基本理论,以及认真研读国内外人才激励和科技创新的各类文献来为此研究做良好的铺垫。通过对公司基本情况如公司的发展历史,公司的管理结构,企业文化,公司研发的产品进行介绍,以及通过分析当前通讯行业研发人员的激励需求,和目前公司的管理条件下的研发体系,研发人员管理系统来阐述公司人员激励制度的不足而导致的的种种问题与困境,和对公司未来战略目标实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研发激励的不足,在紧密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公司研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如科研人才有效引进、加强研发人员成果考核、加强对研发人员技术创新奖励等一系列研发人员创新激励的措施,并通过重新梳理研发流程,强化研发绩效管理,争取公司其它部门如公司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支持使这一激励措施能有效落地。此外,本研究还充分预测了此激励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阻力,并对困难及阻力进行有效的应对,使激励措施在公司内部能顺利推进。本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研发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点,使研发人员激励措施能在公司内顺利展开,通过此激励措施能点燃研发人员的研发激情,使研发人员能结合市场需要为公司研发出更多在市场上有号召力的产品,从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海霞[3](2014)在《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笔记是从城市生活经验出发,以记录城市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要素为中心的笔记文。其中大部分作品被称为“梦华体”,反映了不同时代士人阶层对他们失去的生活的追记;另外一部分作品则为游记体和颂赞体,主要是对城市生活进行摄录,以文字为城市留影。古代城市笔记是古代笔记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本论文在搜集中国历代城市笔记文本的基础上,探讨古代城市笔记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初步归纳出城市笔记在起源、发展、成熟定型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同时也以此为线索,总结以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发展史,以城市笔记为载体勾勒出中国城市文明的发展大致历程,并挖掘城市笔记的文学价值。绪论部分就研究意义、当前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讨论。论文的主体部分,则分为如下六章:第一章,以隋前城市笔记的两个代表作品来探讨城市笔记萌生期形成的文体规范。第一节讨论城市笔记开山之作《西京杂记》对于汉代都市文化的展示;第二节探讨南北朝时期最具有知名度和文化品位的城市笔记《洛阳伽蓝记》,发掘其中的创作传统和对北魏城市文明的记录。第二章,以隋唐城市笔记的代表作品来追踪城市笔记发展期在题材上的拓展,尤其关注唐代三类聚焦不同领域,在音乐表演、绘画发展和狭邪冶游方面记录城市文化发展的代表作品,并追踪这些作品共同具有的“梦华体”创作倾向。第一节探讨隋朝都城的《大业杂记》所取得的创作成就;第二节探讨城市笔记中所反映的唐代音乐发展态势以及对于文学发展的促进,其中《教坊记》主要是对盛唐声乐繁华的追思,《羯鼓录》是对唐代贵族音乐才华的礼赞,《乐府杂录》中则津津乐道于长安乐工的逸闻轶事;第三节追踪后代狭邪小说的早期代表作《北里志》,探求其实录风格和感伤基调、悲悯情怀;第四节关注城市笔记中在寺庙游览中对于绘画艺术发展的记录,并具体分析作品在情感上的共同诉求:对失去的繁华生活的追忆。第三章,以宋代城市笔记的代表作品来考察城市笔记的成熟期在体式上的特点,探讨“梦华体”的内涵,关注宋代城市变革之下俗文化的大发展以及在城市笔记中的体现。宋代城市变革带来城市笔记的勃兴,第一节探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北宋初期城市的情调和欧阳修人生初宦时的美好际遇;第二节关注《洛阳名园记》对于宋代园林名城的记录,发掘其中所具有的的时代忧思和城市经济初步解放的态势;第三节探讨《东京梦华录》中的旧都追忆,注重分析其所具有的典范意义和东京俗文化百科全书的文化诉求;第四节在综合研究梦华录影响下出现的大量城市笔记在创作倾向的差异,并观照临安城市风貌;第四章,以明清两京相关的城市笔记为研究对象,考察大量涌现出来的两京城市笔记中的代表作;第一节关注北京为中心的城市笔记,尤其关注游记类型城市笔记;第二节关注南京为中心的城市笔记,特别探求近于狭邪小说类型的城市笔记以及其文学意义。第五章,以明清江南地区相关的城市笔记为研究对象,尤其关注城市笔记发展史上集大成之作的《扬州画舫录》。第一节追寻《西湖梦寻》中的江南梦乡,挖掘遗民张岱的西湖情结,总结小品文风格城市笔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第二节关注《扬州画舫录》所具有的城市笔记创作史中的总结性质,研究盐政和南巡对于扬州城市发展的推动。第六章,关注近代城市的崛起与城市笔记的演进,分别以天津和上海为中心,选择两个最具特色的文本来解析近代城市文明发展的进展。第一节研究十里洋场激发下的《海陬冶游录》类笔记,探求近代洋场文化与狭邪小说的繁荣之间的联系。第二节以对《津门杂记》的解剖来分析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探究洋务重镇的历史面貌,画出城市文明的特质。总之,古代城市笔记在内容上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宫廷文化活动、市井生活、都市娱乐、都市伎艺、民俗活动以及部分的政治生活。本文多角度、多方位展现了城市文明的进程,同时探求城市笔记演变的规律,关注众多作者的创作诉求。

史婧[4](2013)在《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基于产业、城市、市场的视角分析》文中提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的高度提出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的旅游发展战略,我国旅游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落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上面。甘肃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尤其是旅游市场需求和消费的变化,使甘肃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研究主要从甘肃省旅游产业、旅游城市和旅游客源市场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旅游产业方面以企业(饭店和旅行社)为主。文章首先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对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进行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1999—2011年期间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找出主要存在问题。然后,深入分析1999—2011年期间甘肃省旅游产业(企业:饭店和旅行社)、旅游城市和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格局等内容;指出了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动力因素;围绕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从旅游产业(企业)、城市、市场三方面提出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构想;最后提出了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与措施,作出结论和展望。文章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是结合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对1999—2011年期间甘肃省旅游产业(企业)、旅游城市和旅游客源市场三个方面分析研究,指出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发展动力,并提出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构想、建议及措施。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调研,收集甘肃省各个地区的相关资料,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归类、整理和运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阐释和梳理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思路和经济规律,用理论依据回到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并作宏观的理论指导。结合一般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从时间序列的纵向变化以及旅游业不同方面的横向比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具体分析;并指出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发展动力,然后提出了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模式、建议与措施,将甘肃省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成甘肃经济发展的现实推动力和竞争力。

李鹏飞[5](2013)在《明清天津驻军研究(1368-184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津北依燕山,南达华北平原腹地,西连京津走廊,东临渤海湾,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明、清两朝均建都北京,天津作为京师门户,其战略地位极端重要。明、清时期天津地区均驻守了大量兵力,与之相伴,天津地区人口开始增加,各种机构逐步设立。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军队承担着防守、作战、屯田、漕运、修城、治河等各项任务,这一方面保障了地方的和平安宁,另一方面又为天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天津的社会、文化事业逐步发展,至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天津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军事、经济地位的大都会。军事对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本文分为十二章,加上绪论、结语共十四部分。绪论首先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进而对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使用文献等方面进行说明。第一章首先对明代天津地区各卫所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明代天津地区蓟州卫、镇朔卫、营州右屯卫、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武清卫、梁城守御千户所等卫所的设立情况、领导体制、卫署设置、军官人数、军官祖贯、军士人数等方面。除卫所驻军以外,明代天津地区还有民兵、达军,这也是天津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这一章对民兵、达军也进行了研究。第二章以明代镇戍营兵制下的天津地区驻军为考察对象,由于天津地区在明代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所以军队也分属不同的领导系统,本章即对明代镇戍营兵制下天津的驻军情况、领导系统、监军系统进行研究。第三章考察明代天津地区军队所承担的各项任务,明代天津地区军队不仅防守各自防区,而且还常被征调至外地进行戍守、作战。此外,天津地区的军队还承担屯田、漕运、班操等任务,以及各种差役。第四章对明代天津军队各种武器装备进行研究,这些武器既有传统兵器,又有明代革新、改造的新兵器,此外战马也是军队的重要装备,本章对各类武器、战马的配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五章对明代天津地区的重要军事工程进行研究,明代天津地区先后修筑了多座城池,这些城垣均先为土城,之后开始用砖包砌,在古代社会坚固的城池是保卫地方的重要屏障。明代从开国伊始即开始在北部边防修筑关隘,之后经过历次修筑,特别是戚继光于蓟镇任职期间,蓟镇边墙的修筑达到高峰。第六章对明代天津地区军队的军饷来源、军饷管理、军饷发放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考察军饷来源、军饷管理、军饷发放等方面的演变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七章以清代天津地区的驻军为考察对象,对宝坻驻防营、天津水师营两个驻防八旗营,以及天津镇所辖各绿营的设置、隶属、军官、兵力、营汛等方面进行研究。第八章研究清代天津地区军队承担的任务,清代天津地区军队除承担应有的军事任务外,还承担着维护治安,守卫行宫、陵寝,看护运河,捕灭蝗蝻等各项差役。第九章对清代天津地区的武器、装备情况进行研究,与明代相比,清代前期的武器并无明显发展,某些方面甚至出现退步,这与明、清两代不同的军事形势、军事制度密切相关。第十章以清代天津地区的各种军事工程为研究对象,这些军事工程既包括天津、静海、武清、宝坻、蓟州等城池,也包括演武场、炮台、墩台等设施,这些军事工程经过清代前期的修筑,对于加强军事训练、防御具有一定作用。第十一章研究清代天津地区军队的军饷状况,清代天津地区军队的米粮供应主要来自漕运,饷银则来自地方收入,在军饷发放标准上,八旗兵与绿营兵有所不同。在额定军饷之外,清代天津军队还有各种不定的赏赐。第十二章研究明、清时期军事对天津发展的贡献与影响,明、清时期军事对天津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本章重点论述天津卫学、武学对天津发展的贡献。在明、清两朝数百年中,军事对天津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特别是表现为一方面促进了天津社会风气由尚武转变为尚文,另一方面造就了现在天津城区在整个天津地区的中心地位。结语部分对明、清时期天津地区军事变化进行总结,展现明、清时期天津军事发展、变化的全貌,并揭示其内在的历史动因,以为今天天津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谷婵[6](2013)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中坚力量的作用日显重要。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作为重要的公司股东,也是优化公司治理的新兴力量。在公司治理中,融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经济背景,使得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而在债务融资中,由于长期债务融资成本高、债务约束严格等因素,导致上市公司存在短期债务融资偏好。两种融资偏好使得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失衡,影响了其长远发展。在这两种背景下,考察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抑制两种融资偏好、平衡融资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融资治理的动机、能力和目的。机构投资者基于股东利益及雄厚的实力,有动力和能力参与融资治理;而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的目的是分享所持股公司业绩改善后的利益。然后,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的内外部机制和途径。最后,根据理论和机理分析提出假设,并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长短期债务融资水平的关系。继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长短期债务融资产生不同的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长期债务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后,公司长期债务水平得到提高,有效抑制了股权融资偏好;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短期债务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有效平衡了债务融资结构。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不同行业的债务融资影响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证据。

杨青[7](2013)在《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文中指出劳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劳动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的立论基石。马克思的两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都是建立在其劳动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以劳动为轴心,便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第一章主要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内涵作出分析。探讨了异化劳动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及其后果,分析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提出异化劳动的理论指向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了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生产劳动是生产力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前提地位决定了劳动者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在生产劳动的理论路向上是最终建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雇佣劳动是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剥削的秘密而提出的,因此,雇佣劳动在理论指向上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异化劳动”、“生产劳动”、“雇佣劳动”是研究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三个维度。异化劳动是研究生产劳动的前提,是研究雇佣劳动的逻辑起点。三个维度分别指向了马克思学说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三个维度还反映了马克思劳动学说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二章主要是分析列宁的劳动思想。列宁认为农业机器的使用,大部分农民成为雇佣工人,而随着机器以及改良工具在农业中大规模使用,俄国的农业工役制也被农业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所取代。列宁关于农民成为雇佣工人的论述,实际上是指明了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天然联系,最终将工人与农民相结合,走工农联盟的革命道路。列宁还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机器化大生产以及带来的垄断,提出了劳动社会化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等一系列新观点。第三章主要论述马列劳动思想是近代中国寻求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指南。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最终选择了以革命作为解决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唯一路径。虽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却并不能救中国。中国革命只有在马克思列宁劳动思想的指引下,才能回答革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最终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列劳动思想是中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指南。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作出描述。他们是对马列劳动思想传播与运用的先驱。李大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接受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学说,强调阶级斗争,为中国革命作理论准备;介绍并宣传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从经济角度探索阶级斗争的根源;以马克思劳动思想为武器,实际发动并领导工人运动;李大钊还是党内最早注意农民问题,重视搞农民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也是早期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地位的论述,启发劳动者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剖析劳工受剥削的根源;运用马克思批判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主张废除私有制等等。第五章主要内容是瞿秋白和邓中夏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们代表着对马列劳动思想早期传播和运用的重要探索阶段。瞿秋白认为中国的革命问题,归根到底是劳动问题,他把劳动问题放置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背景下来认识的,认为解决中国的劳动问题实质是整个中华民族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问题。瞿秋白注意团结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一起进行革命。对如何做工人运动,瞿秋白更注重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掌握领导权。邓中夏对马列劳动思想的贡献表现在:他认识到工人是生产劳动的主力,而财富却被资本家剥夺,因而鼓动工人起来进行经济斗争;邓中夏特别注意工人在政治上的权益保护,呼吁给予工人以各项自由权利,并通过组织工会来实现。因此,邓中夏还是工会的杰出领导人,对工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第六章的内容主要是两位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和彭湃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将马列劳动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理论。毛泽东系统总结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这一重要理论,指出农民才是军阀的经济来源,从而在经济上确定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毛泽东还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解放的根本问题。彭湃认识到,要让农民觉醒,必须要让农民了解自己受苦受难的经济根源。他认为中国的农民阶级从事革命比工人阶级有独特的优势。彭湃注意到农民由于居住比较分散,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必须要建立农会。彭湃重视培训农民运动骨干,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的许多关于农民运动与农民革命的思想,经过毛泽东的创造性发挥之后,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纲领。

张大顺[8](2013)在《湖南达堡斯达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轮胎企业纷纷看好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我国正在成为全球轮胎产品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全球轮胎市场进一步萎缩。在汽车轮胎行业需求增长有所减缓的现状下,产能扩张的势头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不仅导致生产与消费的失衡,而且还引发了汽车轮胎行业内的一系列恶性价格竞争,影响了汽车轮胎行业的盈利能力。湖南省的轮胎行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南的轮胎企业普遍采取了促销的方式度难关,使竞争更加激烈,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但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湖南达堡斯达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青岛双星轮胎总公司在湖南省的物流平台,主营业务为汽车轮胎,包括橡胶制品、汽车配件、化工产品等,轮胎产品现主要经营双星集团轮胎总公司生产的“双星”等系列品牌轮胎,主要市场是面向湖南汽车轮胎替换胎终端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本文通过分析湖南达堡斯达公司当前所处的宏观环境、轮胎行业、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行为特性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结合公司营销现状,找到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然后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公司市场营销战略上的问题,同时结合轮胎服务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营销战略定位分析,并通过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营销组合策略分析,提出了注重公司营销团队建设、加强网络营销、有效整合资源等具体营销调整建议,力争为湖南达堡斯达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宁进[9](2011)在《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溢出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交流形式,通过不断引进、学习和强化的过程,达到对现有主流技术的替代。就经济全球化而言,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依靠分工协作及模块化演化己经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趋势。从国内的经济现实看,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技术经济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变化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由此,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系统机理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把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看作一个系统过程,结合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系统动力学和灰色聚类等相关理论,从三个主要方面依次展开研究:在探讨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理论基础和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分析框架;采用协同竞争理论、专业分工理论和模块化理论方法,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为系统过程分析和系统结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然后依托系统动力学和结构方程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系统过程和系统结构进行建模分析;最后以长三角制造业及其子产业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关联产业、技术溢出等概念术语界定后,主要通过分析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系统的复杂性分析,探讨技术溢出的系统属性;并进一步从自组织角度出发,以发挥系统表达作用的自组织行为为切入点,探讨了驱动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内在自组织特性;通过系统关联理论,表征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关联属性;系统研究产业间及产业内技术溢出的特点,建立起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主要分析框架。其次,系统研究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演化机理、系统过程和系统结构,建立起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机理分析的主要分析框架。在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演化机理的分析中,从协同竞争角度解释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内在动因,探讨专业化分工在关联产业技术溢出个体表征的内在机制,由点及面,从个体到群体,利用博弈论工具分析关联产业技术溢出过程的模块化过程。在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过程的定性建模分析中,首先表征系统动力学在刻画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过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然后将单一识别方法进行非变权组合建立综合识别指标,对技术溢出过程进行有效识别。进一步建立了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从系统过程的分解、描述和刻画三方面,构建了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深入刻画各因素作用于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过程提供有效的定量方法。在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过程的定量建模分析中,明确结构方程刻画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系统结构的优点,通过灰色聚类模型建立最优指标体系,为结构方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变量,基于因子旋转和解释方差,通过增减隐变量,对两种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对比,最后选取最为合理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刻画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系统结构。最后,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及其子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前述分析的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系统过程和系统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区域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宇飞[10](2011)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区域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有关理论,利用1990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北省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本文内容基本安排如下:首先阐述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论,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接着在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两个指标体系;然后从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的角度,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增长、质量提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从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与效益方面研究了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高等教育发展数量增长的角度来看,这种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在短期内会出现失衡,但可以在对短期动态过程不断调整中维持。2河北省经济增长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Granger原因,但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不一定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高等教育发展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从高等教育发展内部各因素具体分析。3以“在校学生数”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以“财政支出”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且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的不足是未能建立一个包含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综合计量模型。

二、善于“后发”夺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善于“后发”夺市(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豫北天理会起事资料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上篇:豫北天理教起事资料整理
    一、豫北战事部分
        (一)战事初起
        (二)官军进攻
        (三)道口之捷
        (四)司寨之捷
        (五)攻克滑城
    二、李文成生平
        (一)早年经历
        (二)从教经历
        (三)斗争经历
    三、天理教的运作
        (一)天理教的观念及组织
        (二)天理教的宗教活动
        (三)天理教的战争活动
    四、豫北秩序的重建
        (一)缉捕教徒、安抚灾黎
        (二)平反冤案、安定地方
        (三)恢复秩序、步入正轨
下篇:豫北天理教起事资料研究
    第一章 豫北地区宗教的滋生
        第一节 豫北地区的综合环境
        第二节 民间宗教的发展
        第三节 民众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 天理教的运作
        第一节 天理教的信仰
        第二节 天理教的宗教活动
    第三章 嘉庆间豫北天理教起事考辨
        第一节 豫北战事全程
        第二节 豫北天理教起事有关问题试析
        第三节 天理教的逃亡方式
    第四章 豫北秩序的恢复与稳定
        第一节 缉捕教徒、恤抚灾黎
        第二节 平反冤案、安定地方
        第三节 恢复秩序、巩固统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TCL通讯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技术创新与激励制度基本理论
        1.2.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TCL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现状
    2.1 TCL通讯公司发展概况
        2.1.1 TCL通讯公司简介
        2.1.2 公司的管理架构与企业理念
        2.1.3 TCL通讯产品矩阵
    2.2 通讯行业研发人员激励需求特点
        2.2.1 通讯技术行业整体研发水平剖析
        2.2.2 通讯行业研发人员激励需求分析
    2.3 TCL公司现有研发人员激励制度
        2.3.1 公司的研发体系介绍
        2.3.2 研发人员的来源以及培养方式
        2.3.3 研发人员管理工具
        2.3.4 现有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
    2.4 TCL公司现有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的问题与困境
        2.4.1 公司整体研发实力现状与问题
        2.4.2 研发人才激励制度缺陷
        2.4.3 现有激励制度对集团未来的影响
第3章 TCL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改进方案
    3.1 公司战略与研发创新战略要求
        3.1.1 公司总体战略
        3.1.2 公司研发与创新战略要求
    3.2 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改进原则与总体思路
        3.2.1 改进原则
        3.2.2 研发激励制度改进的目标
        3.2.3 总体思路
    3.3 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改进内容
        3.3.1 建立技术创新奖励制度
        3.3.2 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途径与激励路径
        3.3.3 改进现有研发人员培养制度
        3.3.4 全面完善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
第4章 TCL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实施方案
    4.1 实施途径
        4.1.1 产品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4.1.2 强化研发绩效管理途径
        4.1.3 优化研发战略管理
    4.2 实施保障条件
        4.2.1 公司财政投入的支持
        4.2.2 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机制的改进
        4.2.3 加强研发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实施
    4.3 实施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4.3.1 与公司短期目标的冲突与解决办法
        4.3.2 与现有管理体制的冲突及解决办法
        4.3.3 获取公司政策支持与长期推进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古代城市笔记研究概述
        (一)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的意义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主体内容
第一章 隋前城市的兴起与城市笔记的滥觞
    第一节 《西京杂记》中的帝都气象
        一、 城市笔记的开山之作
        二、 泱泱大国的帝都气象
        三、 汉代城市生活的速写
    第二节 《洛阳伽蓝记》中的佛陀世界
        一、 城市笔记中“梦华体”的滥觞
        二、 整饬恢弘的北魏都城洛阳
        三、 杀戮与救赎并存的佛国图景
第二章 隋唐城市发展与城市笔记的初步繁荣
    第一节 《大业杂记》中的传奇皇都
        一、 隋唐洛阳城的珍贵影像
        二、 穷极壮丽的隋唐东都洛阳
        三、 纪实与传奇兼顾的叙事风格
    第二节 《教坊记》类笔记中的音乐大都
        一、 《教坊记》:盛唐声乐繁华的追思
        二、 《羯鼓录》:唐代贵族音乐才华的礼赞
        三、 《乐府杂录》:长安乐工的逸闻轶事
    第三节 《北里志》中的科举乐土
        一、 长安科场士子的风流薮泽
        二、 狭邪小说的早期代表作
    第四节 《寺塔记》中的艺术圣地
        一、 武宗灭佛与长安佛寺的劫难
        二、 绚丽多彩的长安佛寺绘画艺术
第三章 宋代城市变革与城市笔记的勃兴
    第一节 《洛阳牡丹记》中的旖旎春景
        一、 欧阳修的洛阳情结
        二、 北宋洛阳城的牡丹恋
    第二节 《洛阳名园记》中的园林名城
        一、 李格非的盛衰观和春秋笔法
        二、 北宋洛阳繁盛的私家园林
        三、 逐渐解放的城市经济
    第三节 《东京梦华录》中的旧都追忆
        一、 城市笔记的典范之作
        二、 坊墙倒塌后的东京城
        三、 北宋东京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第四节 《梦梁录》类笔记中的临安盛景
        一、 南宋中后期城市笔记的勃兴
        二、 作为东京映像的行在临安
        三、 崭新的江南城市生活图景
第四章 明清两京的辉映与城市笔记的繁盛
    第一节 《帝京景物略》中的煌煌帝都
        一、 游记型城市笔记的代表作
        二、 明代北京的旖旎风情
    第二节 《板桥杂记》中的南都丽影
        一、 艳情与殷鉴的争辩
        二、 乱世浮沉中的末代之都
第五章 明清江南都市的发展与城市笔记的赓续
    第一节 《西湖梦寻》中的江南梦乡
        一、 遗民张岱的西湖情结
        二、 小品文风格的城市笔记
    第二节 《扬州画舫录》中的南巡丽都
        一、 古代城市笔记的集大成之作
        二、 盐商推动下的文艺之都
第六章 近代城市的崛起与城市笔记的演进
    第一节 《海陬冶游录》类笔记中的十里洋场
        一、 《海陬冶游录》系列城市笔记
        二、 近代洋场文化与狭邪小说的繁荣
    第二节 《津门杂记》中的“洋务重镇”
        一、 近代天津掌故的代表作
        二、 洋务勃兴的晚清名城
        三、 风俗独特的运河要津
        四、 尚奢好勇的天津卫风尚
结语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基于产业、城市、市场的视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研究综述
        1.2.2 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主要指导理论
        2.1.1 产业关联理论
        2.1.2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群理论
        2.1.3 梯度推移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旅游业内涵
    2.3 转型升级理念
3 甘肃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发展现状
        3.1.1 总体发展水平现状
        3.1.2 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3.1.3 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3.1.4 旅游企业(旅行社、饭店)发展现状
    3.2 存在问题
        3.2.1 旅游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大
        3.2.2 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前瞻性不强
        3.2.3 文化旅游缺乏创意
        3.2.4 区域经济基础薄弱
4 甘肃旅游业发展格局分析研究
    4.1 旅游产业(企业)发展格局分析
        4.1.1 发展现状
        4.1.2 主要问题
    4.2 旅游城市发展格局分析
        4.2.1 城市化发展分析
        4.2.2 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分析
    4.3 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4.3.1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4.3.2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5 甘肃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动力分析和模式构想
    5.1 必要性分析
        5.1.1 甘肃旅游发展使得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5.1.2 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1.3 转型升级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5.1.4 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5.2 动力分析
        5.2.1 旅游发展基础条件较好
        5.2.2 宏观政策提供机遇
        5.2.3 旅游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5.2.4 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转型
        5.2.5 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5.3 甘肃旅游转型升级目标要求
        5.3.1 更新发展理念
        5.3.2 打造特色产品理念
        5.3.3 转换投资理念
    5.4 模式构想
        5.4.1 打造旅游产业(企业)模式
        5.4.2 打造旅游城市模式
        5.4.3 打造旅游市场模式
6 甘肃旅游转型升级建议及措施
    6.1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及措施
        6.1.1 转变旅游企业发展方式
        6.1.2 加大旅游主体多元化发展力度
        6.1.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2 旅游城市转型升级建议及措施
        6.2.1 加强城市梯度开发
        6.2.2 营造通畅的城市旅游交通环境
        6.2.3 重视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
    6.3 旅游市场转型升级建议及措施
        6.3.1 合理定位旅游细分市场
        6.3.2 入境旅游为主向国内、国际旅游并重转变
        6.3.3 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监管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拓宽产业融合领域
        7.1.2 实现旅游城市无障碍合作
        7.1.3 建设国内乃至世界着名文化旅游大省
        7.1.4 加快甘肃旅游的现代科技网络进程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明清天津驻军研究(1368-184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文献综述
    四、选题依据、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明代天津地区卫所驻军与其它
    第一节 明代天津地区的卫所设置
    第二节 明代天津地区卫所军官
        一、明代天津地区卫所军官人数研究
        二、明代天津地区卫所军官祖贯研究
    第三节 明代天津地区卫所军士研究
    第四节 明代天津地区的民兵与达军
        一、民兵
        二、达军
第二章 明代营兵制下的天津地区驻军
    第一节 营兵制下的天津军队
        一、主兵
        二、客兵
    第二节 禾津营兵文职指挥官员
        一、巡抚
        二、兵备道
    第三节 天津营兵武职指挥官员
        一、蓟州镇守
        二、总兵
        三、参将
        四、守备
    第四节 天津监军官员
        一、监军御史
        二、监军道
        三、监军内臣
第三章 明代天津地区军队承担的任务
    第一节 作战
        一、“靖难”之役中天津地区的战事
        二、征刘六、刘七
        三、征徐鸿儒
        四、征孔有德
        五、明末天津地区的战事
    第二节 防海
        一、洪武至万历前期
        二、援朝御倭战争时期
        三、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
    第三节 屯田
        一、明代天津地区军事屯田的开端
        二、明代天津地区军事屯田的发展
        三、明代天津地区军事屯田的废坏
        四、明末天津地区军事屯田的勃兴
    第四节 物资运输
        一、漕运
        二、关运与鲜运
    第五节 班操
        一、京操
        二、入卫蓟镇
        三、戍守其它地区
    第六节 各项差役
        一、差役种类
        二、差役之弊
第四章 明代天津地区武器装备
    第一节 明代天津地区武器
    第二节 明代天津地区军马
第五章 明代天津地区军事工程
    第一节 城池
        一、天津卫城
        二、静海县城
        三、武清县城
        四、宝坻县城
        五、蓟州城
        六、河西务城
    第二节 明代天津海防工事
    第三节 明代蓟州边墙
第六章 明代天津地区军事后勤保障
    第一节 军饷来源
        一、屯粮
        二、民运
        三、京运
        四、盐粮与盐课
        五、漕运
        六、其它地区协济
    第二节 军饷管理
    第三节 军饷发放
        一、军饷发放标准
        二、赏赐
        三、军饷发放存在问题
第七章 清代天津地区驻军
    第一节 清代对明代军制的改革
        一、卫所制度的变革
        二、军事领导官职的变革
    第二节 清代天津地区驻防八旗
        一、宝坻驻防营
        二、天津水师营
    第三节 清代天津地区绿营兵
        一、天津镇
        二、天津河标营
        三、蓟州绿营
第八章 清代天津地区军队承担的任务
    第一节 防海
    第二节 作战
    第三节 维护治安
    第四节 各项差役
        一、护河之役
        二、防守之役
        三、捕蝗之役
第九章 清代天津地区军队武器装备
    第一节 清代天津地区武器
    第二节 清代天津地区军马
第十章 清代天津地区军事工程
    第一节 城池
        一、天津卫城、州城、府城
        二、其它城池
    第二节 其它军事设施
第十一章 清代天津地区军饷供应
    第一节 米粮来源
        一、天津漕运
        二、蓟运粮
    第二节 饷银来源
        一、藩库收入
        二、生息银
        三、杂项收入
    第三节 军饷发放
        一、发放制度
        二、八旗兵军饷
        三、绿营兵军饷
        四、赏赐与抚恤
第十二章 明清军事对天津地区发展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军事对天津教育的贡献
        一、卫学
        一、武学
    第二节 军事对天津社会风气的影响
    第三节 军事对天津区域格局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两种融资方式的治理效应
        1.2.2 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治理
        1.2.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债务融资治理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意愿分析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意愿分析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能力分析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决策能力分析
    2.3 融资优序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结构动机分析
        2.3.1 融资优序理论
        2.3.2 机构投资者影响融资结构动机分析
    2.4 股东积极主义理论与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目的分析
        2.4.1 股东积极主义理论
        2.4.2 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目的分析
第3章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机制及途径分析
    3.1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机制分析
        3.1.1 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的内部机制
        3.1.2 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的外部机制
    3.2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治理途径分析
        3.2.1 股东大会表决
        3.2.2 委托投票权争夺
        3.2.3 提交股东议案
        3.2.4 与管理层沟通
        3.2.5 公开建议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4.3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4.3.1 变量的定义
        4.3.2 模型建立
第5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5.3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长短期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5.3.1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长期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5.3.2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短期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5.4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行业债务融资的差异分析
        5.4.1 行业分类标准
        5.4.2 行业差异性实证分析
        5.4.3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各行业债务融资影响的检验
    5.5 敏感性分析
        5.5.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长期债务比率回归检验
        5.5.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长短期债务比率分年度检验
    5.6 研究结论
第6章 对策建议
    6.1 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
    6.2 保障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途径通畅
    6.3 合理调整上市公司债务结构 4 0
    6.4 区别对待不同行业的债务融资行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论文写作缘由及义
        一、 劳动线索贯穿列理论中国革命
        二、 论文写作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学者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学者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 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起点
        一、 异化劳动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原因
        二、 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表现及其后果
        三、 异化劳动产生和形成的两大根源—— 分工和私有制
        四、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指向—— 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节 生产劳动是在异化劳动思想基础上的新发展
        一、 生产劳动确立了人类历史的起点
        二、 生产劳动的理论指向是唯物史观
        三、 生产劳动确立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
        四、 生产劳动确立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表现为雇佣劳 动
        一、 雇佣劳动提出的背 景
        二、 雇佣劳动的特点
        三、 雇佣劳动产生的原 因
        四、 雇佣劳动的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家与工人的阶级对立
        五、 雇佣劳动的理论指向是剩余价值学说
    第四节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三个维度
        一、 异化劳动是研究生产劳动的前提,是研究雇佣劳动的逻辑起点
        二、 三 个维度反映了马克思劳动学说发展阶段的划分
        三、 三个维度的理论指向不同
第二章 列宁劳动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农业中的雇佣劳动
        一、 雇 佣工人队伍的扩大
        二、 农业工役制演变为农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第二节 劳动社会化
        一、 劳动社会化是资本主义新型工业形态的特征
        二、 生产集中导致垄断
        三、 金融资本导致殖民地国家日益贫困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问题
        一、 按劳分配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 马列劳动思想是近代中国寻求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指南
    第一节 劳动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一、 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与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致使中华民族苦难深重
        二、 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世界罕见,劳动问题尤为突出
        三、 历史证明,不发动广大劳动人民起来进行革命,中国就没有出路
    第二节 是否重视劳动问题和劳工运动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一、 五四以前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缺乏对劳动的真正关注而注定走向失败
        二、 五四运动以后,劳动问题直接促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第三节 马列劳动思想是近代中国选择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指南
        一、 马列劳动思想彻底揭露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本质
        二、 马列 劳动思 想是指 导中国革命的核心理论
第四章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上 )
    第一节 李大钊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接受和运用马克思雇佣劳动学说,为中国革命作理论准备
        二、 介绍并宣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列宁的资本集中理论,探索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三、 以马克思劳动动思想为武器,发动并领导工人运动
        四、 重视土地问题 ,发动农民运动
        五、 以劳动问题为核心 ,论述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节 陈独秀对马列劳动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运用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地位的论述,启发劳动者认识自身社会地位
        二、 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剖析劳工受剥削的根源
        三、 运用马克思批判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主张废除私有制
        四、 宣传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论述,呼吁劳动者夺取国家政权
第五章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 )
    第一节 瞿秋白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接受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思想,坚信无产阶级革命必定成功
        二、 接受列宁的劳动思想,提出中国的劳动问题就是中华民族的解放问 题
        三、 接受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主张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农民革命
        四、 运用列宁的劳动思想,提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五、 对知识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有与众不同的认识
    第二节 邓中夏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接受并宣传马克思生产劳动思想,对中国的劳动问题有深刻认识
        二、 运 用马克思雇佣劳动思想, 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三、 运用列宁的劳动思想, 高度重视农民运动
        四、 运用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思想,争取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
        五、 劳动者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154
第六章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下 )
    第一节 毛泽东对马列劳动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接受马克思生产劳动思想, 动员工人阶级进行斗争
        二、 农民问题是中国劳动运动的核心问题
        三、 农民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第二节 彭湃对马列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运用马克思劳动思想,从经济角度揭露农民贫苦的根源
        二、 运 用列宁的劳动思想 ,正确估计农民的革命性
        三、 创办农会,积极维护农民的利益
        四、 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着力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学术成果
后记

(8)湖南达堡斯达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理论基础
        1.2.1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1.2.2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1.2.3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湖南达堡斯达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2.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人口统计环境分析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2 湖南达堡斯达公司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2.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2.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2.2.3 供应商分析
        2.2.4 替代品分析
        2.2.5 顾客分析
    2.3 市场需求分析
        2.3.1 国际市场需求
        2.3.2 国内市场需求
    2.4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4.1 企业基本情况
        2.4.2 产品介绍
        2.4.3 财务状况
        2.4.4 人力资源状况
        2.4.5 公司营销状况概述
    2.5 湖南达堡斯达公司SWOT分析
第3章 湖南达堡斯达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3.1 市场细分
    3.2 目标市场选择
    3.3 市场定位
第4章 湖南达堡斯达公司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4.1 产品策略
    4.2 价格策略
    4.3 渠道策略
    4.4 促销策略
第5章 湖南达堡斯达公司营销战略的实施保障
    5.1 注重营销团队建设
    5.2 加强网络营销
    5.3 提升品牌形象
    5.4 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公司内部协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技术溢出理论的研究
        1.2.2 技术溢出模型的研究
        1.2.3 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术语的界定
    2.2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
        2.2.1 技术溢出的复杂系统理论
        2.2.2 技术溢出的自组织理论
        2.2.3 技术溢出的产业关联理论
    2.3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2.3.1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特征
        2.3.2 产业内与产业间技术溢出的表现形式
    2.4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分析框架
        2.4.1 理论视角的选择
        2.4.2 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的融合
        2.4.3 研究的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演进机理
    3.1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动力机制分析
        3.1.1 协同竞争推动技术溢出过程
        3.1.2 协同竞争是技术溢出系统的内在动力
    3.2 专业化分工与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交互作用
        3.2.1 技术溢出使专业化分工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3.2.2 技术溢出是分工发展的高级阶段
        3.2.3 技术溢出反促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3.3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模块化演进分析
        3.3.1 技术溢出模块化的内涵
        3.3.2 关联产业间模块化形态技术溢出
        3.3.3 技术溢出的高级形态是模块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定性建模
    4.1 技术溢出的系统动力适应性分析
        4.1.1 系统动力对系统问题的适用性
        4.1.2 系统动力模拟技术溢出的优点
    4.2 技术溢出的系统过程识别
        4.2.1 单一识别指标的选择
        4.2.2 综合识别指标的构成
        4.2.3 综合识别指标的非变权组合
    4.3 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系统过程建模
        4.3.1 技术溢出的系统动力的分解
        4.3.2 技术溢出的系统动力的描述
        4.3.3 技术溢出的系统动力的刻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定量建模
    5.1 结构方程模型适用性与假设检验
        5.1.1 结构方程模型的适用性
        5.1.2 结构方程的假设检验
    5.2 基于灰色聚类的测评指标体系
        5.2.1 测评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5.2.2 灰色聚类测评的机理
        5.2.3 评测指标体系选择模型
        5.2.4 最优评测指标体系选择
    5.3 不同系统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对比
        5.3.1 主成分分析与解释方差
        5.3.2 不同结构方程模型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系统模型实证
    6.1 相关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6.1.1 产出水平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6.1.2 资本投入数据来源及处理
        6.1.3 总就业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6.2 长三角区域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6.2.1 模型的参数值及初始条件
        6.2.2 检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6.2.3 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
    6.3 长三角区域的系统动力学预测
    6.4 不同路径下提升策略分析
        6.4.1 人力路径下的现存问题
        6.4.2 资本路径下的现存问题
        6.4.3 R &D 路径下的现存问题
        6.4.4 技术溢出效应提升策略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总结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高等教育发展
        2.1.2 经济增长
    2.2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
    2.3 高等教育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
        2.3.1 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
        2.3.2 当前的争论及主要观点
    2.4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4.1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高等教育
        2.4.2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河北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1 河北省经济增长总量及发展质量分析
        3.1.2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工业化进程分析
        3.1.3 小结
    3.2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2.1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3.2.2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效率
        3.2.3 小结
    3.3 基于上述分析的研究假说
第四章 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4.1.2 指标体系
    4.2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4.2.1 选取数据
        4.2.2 模型说明
        4.2.3 A DF 平稳性检验
        4.2.4 协整检验
        4.2.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2.6 误差修正模型
    4.3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提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 系
        4.3.1 A DF 平稳性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实证分析的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今后的研究瞻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善于“后发”夺市(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豫北天理会起事资料整理与研究[D]. 文威威.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2]TCL通讯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改进研究[D]. 黄倩. 湖南大学, 2015(03)
  • [3]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D]. 刘海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4(12)
  • [4]甘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基于产业、城市、市场的视角分析[D]. 史婧.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5]明清天津驻军研究(1368-1840)[D]. 李鹏飞. 南开大学, 2013(06)
  • [6]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D]. 谷婵. 湖南大学, 2013(05)
  • [7]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D]. 杨青. 苏州大学, 2013(10)
  • [8]湖南达堡斯达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张大顺. 湖南大学, 2013(05)
  • [9]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机理研究[D]. 宁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4)
  • [10]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D]. 王宇飞.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善于“迟到”赢得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