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白血病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一、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双[1](2019)在《中性三七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荷H22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考察中性三七多糖(NPPN)联合环磷酰胺(CTX)对荷H22肿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方 法]中性三七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荷H22肿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构建H22实体瘤模型,考察NPPN联合CTX治疗H22肿瘤小鼠模型后的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单核-巨噬细胞能力、血液指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荷H22瘤小鼠外周血中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220+B淋巴细胞和CD49b+NK细胞的百分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y和免疫球蛋白IgG的的血清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49b+、CD19+的表达,评估NPPN对荷H22肿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实验所获得的痊愈小鼠再次右前腋窝皮下注射H22肿瘤细胞悬液,观察接种H22肿瘤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其肿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痊愈小鼠外周血液中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220+B淋巴细胞、CD49b+NK细胞的比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痊愈小鼠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y和免疫球蛋白IgG的血清水平,HE染色观察接种部位组织形态学改变。[结 果]中性三七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荷H22肿瘤小鼠的治疗作用: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肿瘤抑制率结果表明,生理盐水组小鼠平均肿瘤重量超过1g,移植瘤成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治疗组肿瘤重量均显着下降(P<0.01)。与CTX组比较,中剂量NPPN+CTX组的抑瘤率达83.23%,高剂量NPPN+CTX组抑瘤率达90.07%(P<0.05),均高于CTX组68.8%。NPPN+CTX对荷H22肿瘤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TX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CTX组比较,低、中、高剂量NPPN+CTX组脾脏指数升高,且高剂量NPPN+CTX组胸腺指数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碳廓清实验结果发现,CTX组吞噬指数α明显低于正常组。低、中、高剂量组NPPN+CTX组吞噬指数明显高于CTX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TX组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1);与CTX组比较,低、中、高剂量NPPN+CTX组的白细胞、网织红细胞数量均升高,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NPPN+CTX组的白细胞数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结果表明:CTX组外周血中免疫细胞(CD3+、CD4+、CD8+、B220+)明显低于正常组,中、高剂量NPPN+CTX组与CTX组相比,CD3+水平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CD4+、CD3+CD8+、CD3-B220+水平均升高,无统计学差异,CD3-CD49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y)及免疫球蛋白IgG,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TX组IL-2的含量降低;与CTX组相比,中、高剂量+CTX组IL-2的含量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TX组TNF-α的含量降低(P<0.05);与CTX组相比,低、中、高剂量NPPN+CTX组TNF-α的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NPPN对荷瘤小鼠IFN-y的血清水平无明显影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TX组IgG的含量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CTX组相比,低、高剂量NPPN+CTX组IgG的含量略微升高,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组织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密度较大,坏死区域较少;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中、高剂量NPPN组及CTX组肿瘤细胞数量较少,坏死区域增加;低、中、高剂量NPPN组+CTX组与CTX组比较,肿瘤组织中坏死区域更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TX组胞浆内棕褐色颗粒明显减少,颜色逐渐减弱,说明CD3+、CD4+、CD8+、CD49b+、CD19+表达量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CTX组比较,低、中、高剂量NPPN+CTX组胞浆内棕褐色颗粒增加,颜色逐渐增强,说明CD3+、CD8+、CD49b+、CD19+表达量增加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后不同时间点的免疫细胞数,结果显示:与接种前1天痊愈小鼠组比较,接种后第1、4、7、14天小鼠外周血中CD49b+NK细胞均升高,且接种后第7、14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后不同时间点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免疫球蛋白(IgG),结果显示: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后IL-2的血清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接种前1天痊愈小鼠比较,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不同时间点TNF-α血清水平都降低,且接种后第1、4、14天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接种前1天痊愈小鼠比较,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第14天的痊愈小鼠IFN-γ的血清水平升高。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后IgG的血清水平无明显变化。HE染色接种部位组织形态学改变: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接种前1天、接种后第1、4、7、14天,接种部位经HE染色,结果显示:痊愈小鼠接种前一天腋窝下肌肉组织无肿瘤细胞,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接种1、4、7、14天后,接种部位肿瘤细胞仍然存在,但肿瘤不生长;至接种第200天,接种部位无肿瘤细胞。[结 论]NPPN+CTX促进CTX治疗荷H22肿瘤小鼠导致的免疫器官受损的修复,提高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增强小鼠吞噬细胞吞噬能力,改善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含量,表现为CD3+细胞比例增多,说明NPPN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进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血清中IL-2、TNF-α含量提高,说明NPPN具有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提高小鼠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提高了 B淋巴细胞含量,表现为B220+细胞比例增多,且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G也有所提高,提示NPPN可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进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综上所述,NPPN从保护小鼠脾脏、胸腺机体免疫器官,提高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提高H22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方面明显改善小鼠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的目的,NPPN+CTX治疗荷H22瘤小鼠,抑瘤作用优于单独使用CTX。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肿瘤不生长,但接种14天后接种部位肿瘤细胞仍然存在,CD49b+NK细胞数量均升高,提示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后肿瘤不生长可能与记忆NK细胞有关。

张梦[2](2019)在《有氧运动联合牡蛎肽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有氧运动和牡蛎肽(OP)补充对荷瘤小鼠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交互作用。(2)通过分析细胞免疫功能及肿瘤组织中MicroRNAs的变化,探讨OP补充和有氧运动对荷瘤小鼠肺癌生长抑制的可能原因。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48只,培养小鼠LL/2细胞株,调整细胞浓度至6× 106/ml,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每只0.2ml,全程严格无菌操作,全过程于40min内完成。同时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C)、荷瘤牡蛎肽干预组(OP)、荷瘤有氧运动干预组(E)和荷瘤牡蛎肽+有氧运动干预组(OPE)共计4组,每组12只。C组不运动(依照标准饲料规则饲养);E组每周6次60min无负重的游泳运动;OP组在每次训练结束30min后灌服OP(剂量为1.8g/Kg),每周6次;每周进行一次荷瘤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的测量。5周后进行取材,并检测各组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血液中CD3+、CD4+、CD8+T细胞、NK细胞、CD4+CD25+CD127-Treg细胞数量的百分比,肿瘤组织的凋亡率、坏死率及其miR-21、miR-218的表达量,同时观察肺表面结节数和肿瘤组织的结构。结果:(1)各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抑制率为:OP组26%、E组16%、OPE组24%;各组荷瘤小鼠转移抑制率为:OP组60%、E组46%、OPE组54%。C、OP、E和OPE组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有氧运动联合OP补充对肿瘤重量及肺表面结节数的下降交互作用均不显着(P>0.05);OP补充使肿瘤重量极显着下降(P<0.01),使肺表面结节数显着下降(P<0.05);有氧运动使肿瘤重量及肺表面结节数下降,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2)C、OP、E和OPE组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有氧运动联合OP补充对肺癌细胞坏死率及凋亡率的升高交互作用均不显着(P>0.05);OP补充使肺癌细胞坏死率及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有氧运动使肺癌细胞坏死率升高,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但有氧运动可使肺癌细胞凋亡率极显着性的升高(P<0.01)。(3)C、OP、E和OPE组进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OP补充和有氧运动对荷瘤小鼠血液中CD3+、CD4+、CD8+T细胞、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的升高无显着性的交互作用(P>0.05),OP补充可使荷瘤小鼠血液中CD3+、CD8+T细胞、NK细胞数量、CD4+/CD8+比值显着性长高(P<0.05)及CD4+细胞数量极显着性升高(P<0.01),有氧运动可使荷瘤小鼠血液中CD3+、CD4+、CD8+T细胞、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OP补充和有氧运动对荷瘤小鼠血液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数量的下降无显着性的交互作用(P>0.05),OP补充可使荷瘤小鼠血液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极数量显着性下降(P<0.01),有氧运动可使荷瘤小鼠血液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数量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4)C、OP、E和OPE组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有氧运动联合OP补充对荷瘤小鼠肺癌组织中miR-218表达量的升高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后发现:与C组相比,OP组的miR-218表达量具有极显着性升高(P=0.002,P<0.01),与E组相比,OPE组的miR-218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808,P>0.05);与C组相比,E组的miR-218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8,P>0.05),与OP组相比,OPE组的miR-218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335,P>0.05)。有氧运动联合OP补充对荷瘤小鼠肺癌组织中miR-21表达量的下降无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有氧运动可使荷瘤小鼠肺癌组织中miR-21表达量显着性下降(P<0.005),OP补充可使荷瘤小鼠肺癌组织中miR-21表达量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所复制的小鼠Lewis肺癌模型是成功的,有氧运动联合OP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荷瘤小鼠肺癌的生长,OP补充对荷瘤小鼠肺癌的生长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有氧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荷瘤小鼠肺癌的生长。(2)有氧运动联合OP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肺癌细胞的凋亡率,OP补充显着提高了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有氧运动显着提高了肺癌细胞的凋亡率,对肺癌产生抑制作用。(3)OP补充使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miR-218的表达量显着上调,有氧运动使miR-21的表达量显着下调,从而加速肺癌细胞凋亡,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饶全[3](2017)在《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细胞肝癌恶性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每年约有60万新发病例,为临床的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近些年来,免疫治疗受到较大关注,其中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免疫治疗已在一些肿瘤治疗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肿瘤、脑胶质瘤等取得较大进展。然而,由于肝脏特殊的免疫生物学特点,肝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并不顺利。以肝癌细胞裂解物为抗原,以DCs为瘤苗的免疫治疗在肝癌异位小鼠模型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进一步的II期临床试验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体内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有限。近年来对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TEX)的研究发现,TEX携带肿瘤相关抗原,可作为一些肿瘤免疫治疗的天然抗原来源。进一步研究显示,在肾癌和髓性白血病模型上,相较细胞裂解物,TEX作为抗原,可引起更强的免疫应答,取得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然而,在肝癌方面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尝试以肝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作为抗原,活化DCs作为瘤苗,通过观察肝癌小鼠异位及原位模型的肿瘤变化,检测小鼠系统免疫应答及肝癌免疫微环境来评价TEX的抗肝癌免疫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与肝癌细胞裂解物的比较,为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更好抗原选择,取得更好抑瘤效果。目的:1.评估多种常用的建立肝癌小鼠模型的方法,获得成瘤效率高、稳定性强、均一性好的肝癌小鼠模型,并探索荷瘤小鼠肝癌免疫微环境的特点。2.探索TEX作为抗原在体外杀伤肿瘤效果。3.探索TEX的体内抑瘤效果,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变化。4.研究TEX的作用机制并测试对人肝癌的免疫功能。方法:1.通过尾静脉注射、脾内细胞注射、肝内细胞注射、肝内组织移植等多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模型,比较不同方法的成瘤时间、成瘤率,病理特点、转移率等。通过流式和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癌内部免疫细胞的浸润。2.电镜、nanosight、免疫印迹实验等多种方法鉴定肝癌细胞上清中提取的exosome的形态、大小、纯度及特征性蛋白质的表达,通过荧光染色研究DC对exosome的摄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表型的变化,应用CFSE染色和免疫因子分泌检测T细胞的活化,通过乳酸脱氢酶检测活化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3.测量肝癌异位及原位小鼠模型的肿瘤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期,从外周血和肿瘤内分离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及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免疫活化与抑制性因子的表达,流式分析外周血及肝癌内部CD4+及CD8+T细胞。同时提取人源肝癌细胞来源exosome,外周血分离培养人DC及淋巴细胞,检测其活化T细胞能力及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4.通过荧光染色追踪DC,并通过对免疫缺陷鼠的治疗判断T细胞在免疫活化中的作用。结果:1.与肝内和脾内细胞接种获得的多结节、分散分布,大小不一的模型相比,肝内组织接种建立的肝癌模型单结节、均一性好,适于本课题研究。肿瘤内可见T淋巴细胞明显浸润,和临床肝癌患者的情况相近。2.肝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表达AFP、GPC3等肿瘤相关抗原及肿瘤伴侣蛋白HSP70,且AFP在TEX上富集。TEX作为抗原能被DC摄取,促使DC细胞成熟,显着增强其活化T细胞的能力。活化的T细胞表现出强大的肿瘤杀伤能力。3.TEX作为抗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TEX在体内的免疫活化是T细胞依赖性的。相对于细胞裂解物,TEX能引起更强的抗肝癌免疫应答。4.TEX能有效杀伤人肝癌细胞。结论:1.肝内组织接种法建立的原位肝癌模型能反映临床上肝癌的病理学和免疫学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建立移植型肝癌原位模型的方式。2.TEX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有效抗原载体,能在体内外引起强烈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望成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重要抗原来源。

吴隼,黄琰,杨满,字友梅,马栋,贺立山[4](2016)在《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30只分为模型组、灭活的红白血病细胞(FBL-3)瘤苗组(灭活瘤苗组)和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组(ISCOM瘤苗组),小鼠注射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治疗4周后,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不同组别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杀伤活性和抗原呈递功能。结果 ISCOM瘤苗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IL-1、TNF-α、IL-2、T细胞增殖能力和NO高于模型组和灭活瘤苗组(P<0.05),ISCOM瘤苗组巨噬细胞细胞杀伤活性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ISCOM型瘤苗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抗原呈递能力。

黄琰,吴隼,字友梅,张媛,杨满,马栋,贺立山[5](2016)在《ISCOM型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免疫治疗荷瘤小鼠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肿瘤疫苗(简称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皂苷溶液中加入脂肪酶蛋白(1 mg/mL)7℃反应12h,加入80μL脂类混合物溶液和5 mL皂苷溶液(1 mg/mL)制备ISCOM型白血病瘤苗。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1-甲基色氨酸组和联用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1-甲基色氨酸),小鼠注射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接受对应药物治疗4周后,记录体质量,NK细胞、Mφ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细胞杀伤活性、血清IL-10和IL-12表达水平。结果联用组瘤质量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0.64±0.26)g vs.(2.49±0.91)g,P<0.01;(0.64±0.26)g vs.(1.28±0.73)g,P<0.05)];联用组Mφ细胞杀伤活性显着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55.69±13.69)%vs.(69.47±14.79)%,P<0.01)];联用组NK细胞杀伤活性显着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38.41±8.27)%vs.(67.22±12.74)%,P<0.01];联用组CTL细胞杀伤活性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43.77±8.89)%vs.(69.68±11.44)%,P<0.01;(58.87±9.45)%vs.(69.68±11.44)%,P<0.05)];联用组IL-10均显着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76.2±6.82)pg/L vs.(98.3±13.4)pg/L,P<0.01;(76.2±6.82)pg/L vs.(202.3±44.5)pg/L,P<0.01)];联用组IL-12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381.2±47.3)pg/L vs.(332.1±30.2)pg/L,P<0.05;(381.2±47.3)pg/L vs.(291.2±17.3)pg/L,P<0.01)。结论 ISCOM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具有较佳的抗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IL-10和IL-12的表达。

赵冲[6](2015)在《三七多糖对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开发三七多糖在抗人肺肿瘤方面的作用,本实验对三七多糖进行了体外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活性筛选以及三七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肺腺癌模型的生命延长率和提高肿瘤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并从免疫学角度出发研究了三七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了解其与香菇多糖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改良MTT法对两种人源肿瘤细胞(人A-549肺腺癌细胞系和人食管癌细胞ECA109)进行体外抑瘤药理活性筛选;选人A-549肺腺癌细胞系植入小鼠体内实验瘤株,在昆明种小鼠的右前肢腋窝皮下注入A-549肺腺癌细胞悬液,制成实体瘤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环磷酰胺组(CTX group),不同剂量三七多糖剂量给药组、阳性药与不同剂量三七多糖合并用药组及香菇多糖组,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内T细胞亚型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Enzyme-Linked Lmmu noSorbent Assay)测定小鼠外周血IL-2(Interleukin-2白介素-2)含量;以考察三七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液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白细胞介素IL-2的调节作用,探讨三七多糖抗肺癌的作用机制。结果1.该实验在体外抑瘤活性筛选结果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七多糖20μg.ml-1组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A549细胞的增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七多糖2mg·ml-1组和三七多糖200μg·ml-1可明显促进Eca109细胞的增殖,且2mg.ml-1组对Eca109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200μg.m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时通过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进行小鼠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示:(1)生存期及生存状态实验: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组相比,三七多糖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都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剂量组三七多糖对小鼠生存时间的延长效果高于香菇多糖组(P<0.05)。三七多糖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的小鼠的生存状态较好,尤其是三七多糖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2)免疫调节实验:a.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三七多糖组与香菇多糖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D3+、CD4+水平升高(P<0.05),三七多糖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说明三七多糖能提高并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三七多糖组与香菇多糖组对CD8+与NK细胞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b.IL-2含量测定: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三七多糖给药组与香菇多糖组均能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2的含量,且有显着差异(P<0.05),但三七多糖与香菇多糖结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1.体外抑瘤实验表明三七多糖可以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2.体内实验:(1).荷瘤小鼠生存期及生存状态实验表明三七多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提高小鼠整体状态,疗效优于香菇多糖。(2).免疫调节实验:三七多糖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促进细胞白介素IL-2细胞因子的分泌。以上结果均提示三七多糖能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在协助抗肺癌增殖、改善肺癌病人生活质量与预后方面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晓玲,孙立荣[7](2015)在《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分别对裸鼠及同系小鼠致瘤性、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瘤苗对L1210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BCG HSP70成功表达在转染后的L1210细胞表面,并具有与野生型细胞同样的致瘤性。同系小鼠DBA/2皮下接种L1210-HSP70细胞后肿瘤生长缓慢或不成瘤;相对于L1210组和L1210-neo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针对L1210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切片示彻底凝固性坏死,周边可见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示大量CD8+T淋巴细胞浸润。L1210-HSP70细胞瘤苗具有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抗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均表现为肿瘤出瘤时间明显延长,生长受到显着抑制,瘤体平均直径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1210组、L1210-neo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 HSP70基因转染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特异性T细胞,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并具有提高宿主抗瘤免疫作用。

吴隼,黄琰,马栋,杨满,字友梅,贺立山[8](2014)在《免疫刺激复合物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组均进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B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C组采用灭活的FBL-3瘤苗治疗,D组采取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巨噬细胞(Mφ)杀伤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治疗后,C组Mφ杀伤活性、B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着低于A组(P<0.01),C组Mφ杀伤活性、D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着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小鼠未见明显脱毛,进食较正常,瘤体小于B组;C组和D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着高于B组(P<0.01),D组具有最高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结论 ISCOM型白血病瘤苗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Mφ活性和CTL活性达到改善荷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李晓玲[9](2013)在《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白血病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HL-60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目的构建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基因转染表达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标准细胞株(HL-60)细胞表面,制备细胞膜表面修饰的瘤苗并研究其抗瘤作用和机制。方法(1) BCG HSP70基因重组载体构建及序列测定:利用PCR方法从卡介菌基因组中扩增出带酶切位点的BCG HSP70基因,与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Display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并进行DNA测序鉴定。(2)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HL-60细胞瘤苗的制备:利用脂质体2000将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转染HL-60细胞,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表面修饰鉴定。(3)转染后的HL-60细胞抗原性检测: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1组:未进行转染的HL-60细胞组(HL60-wt);2组:转染空载体pDisplay的HL-60细胞组(HL60-pDisplay);3组:转染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的HL-60细胞组(HL60-HSP70);收获各组HL-60细胞,丝裂霉素C灭活后与同种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按照1:10比例混合培养72h,CFSE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y水平;丝裂霉素C灭活后的HL-60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照1:10比例混合培养48h后,加入野生型HL-60细胞(效应细胞:靶细胞分别为10:1,20:1,40:1,80:1)共培育12h, LDH释放改良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结果(1)PCR扩增获得的BCG HSP70基因大小与GeneBank公布的结核杆菌HSP70基因一致。酶切电泳和DNA测序证实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构建正确。(2)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证实BCG HSP70表达在转染后的HL-60细胞表面。(3)转染后的HL-60细胞免疫原性检测结果:①异体淋巴细胞增殖数:与实验HL60-wt组、HL60-pDisplay组比较,HL60-HSP70组能明显促进异体T细胞扩增(p<0.05);而HL60-pDisplay组与HL60-wt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细胞因子水平:HL60-wt组、HL60-pDisplay组、HL60-HSP70组IFN-y含量分别为(100.23±3.55)pg/ml,(102.68±3.23)pg/ml,(146.01±2.98)pg/ml。HL60-HSP70组明显高于HL60-wt组和HL60-pDisplay组(p<0.05), HL60-pDisplay组与HL60-wt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免疫活性细胞杀伤活性:当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固定,HL60-HSP70组的杀伤率明显高于HL60-wt组和HL60-pDisplay组(p<0.05), HL60-pDisplay组与HL60-wt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0:1至80:1,HL60-HSP70组组内CTL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结论1.成功构建了BCG HSP70的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SP70。2.将BCG HSP70成功转染到HL-60细胞膜表面,制备了膜表面表达BCGHSP70的HL-60细胞瘤苗。3.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HL-60细胞能促进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且分泌高水平的IFN-γ分子,以及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瘤活性,提示BCG HSP70基因转染后,能明显增强HL-60细胞的免疫原性。第二部分: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新鲜白血病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目的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并制备膜表面表达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的瘤苗,以进一步研究其抗瘤作用和机制。方法(1)新鲜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鉴定:分离收集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用含细胞因子(SC、FL、IL-3和IL-6)的无血清培养液Stemspan(?)体外培养,和15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含细胞因子(SCF、FL、 IL-3和IL-7)的无血清IMDM培养基体外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测定验证所培养的白血病细胞。(2)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白血病细胞瘤苗的制备:利用脂质体2000将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转染到己被鉴定的白血病细胞,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表面修饰鉴定。(3)转染后的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检测: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1组:未进行转染的白血病细胞组(wt-LC);2组:转染空载体pDisplay的白血病细胞组(pDisplay-LC);3组:转染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的白血病细胞组(HSP70-LC);收获各组白血病细胞,丝裂霉素C灭活后与获得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自体骨髓T淋巴细胞按1:10比例混合培养72h,CFSE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水平;丝裂霉素C灭活后的各组白血病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照1:10比例混合培养48h后,加入新鲜白血病细胞(效应细胞:靶细胞分别为10:1,20:1,40:1,80:1)共培育12h,LDH释放改良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结果(1)短期培养的白血病细胞呈集落样悬浮生长,并保持增殖特性;在培养的1-10天,细胞增殖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悬浮培养第10天收集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测定,15例AML细胞的CD13、CD33表达,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B-ALL细胞的CD19、CD10、CD22表达,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证实BCG HSP70表达在转染后的白血病细胞表面。(3)转染后的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检测结果:①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实验wt-LC组、pDisplay-LC组、HSP70-LC组CFSE阳性率分别为(17.55±0.32)%,(17.78±0.30)%,(31.67±1.28)%。HSP70-LC组明显高于wt-LC组和pDisplay-LC组(p<0.05), pDisplay-LC组与wt-L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细胞因子水平:HSP70-LC组IFN-y含量为(140.30±4.46) pg/ml,明显高于wt-LC组((88.61±3.42)pg/ml)和pDisplay-LC组((88.96±3.43)pg/ml)(p<0.05);pDisplay-LC组与wt-L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免疫活性细胞杀伤活性:固定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与实验、vt-LC组、pDisplay-LC组比较,HSP70-LC组能明显提高CTL细胞的杀伤活性,pDisplay-LC组与wt-L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0:1至80:1,HSP70-LC组组内CTL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结论1.体外成功培养新鲜急性白血病细胞,短期培养可以明显增加白血病细胞数量,而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影响不大,能够维持其生物学特性。2.将BCG HSP70成功转染到白血病细胞膜表面,制备了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白血病细胞瘤苗。3.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白血病细胞能促进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且分泌高水平的IFN-y分子,以及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瘤活性,提示BCG HSP70基因转染后,能明显增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原性。第三部分: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原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疫苗进行下列研究:(1)裸鼠及同系小鼠致瘤性实验:将L1210-HSP70细胞、转染空载体pDisplay的L1210细胞(L1210-neo)及其亲本细胞分别接种BALB/c裸鼠及同系DBA/2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小鼠生存时间,IFN-y ELISPOT检测针对L1210细胞的IFN-y分泌Thl细胞,以及病理切片观察和CD8免疫组化检测。(2)制备荷L1210瘤DBA/2小鼠,对侧皮下分别接种PBS、L1210细胞、L1210-neo细胞及L1210-HSP70细胞,通过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时间,明确L1210-HSP70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3)预先向DBA/2小鼠分别接种PBS、L1210细胞、L1210-neo细胞及L1210-HSP70细胞后,均用野生型L1210细胞攻击,通过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时间,明确L1210-HSP70瘤苗对L1210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证实BCG HSP70表达在转染后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1)裸鼠致瘤性:L1210-HSP70细胞具有与野生型细胞同样的致瘤性,成瘤率100%。(2)同系小鼠致瘤性:L1210-HSP70组肿瘤生长缓慢或不成瘤,DBA/2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期存活,而L1210组、L1210-neo组全部成瘤,小鼠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采用IFN-γ ELISPOT检测试剂盒检测显示L1210组和L1210-neo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仅有很少量的特异性T细胞,而L1210-HSP70组针对L1210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差异;L1210-HSP70组瘤体病理切片示点片状坏死区,呈彻底的凝固性坏死,且周边可见到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示大量CD8+T淋巴细胞浸润。(3)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L210-HSP70组肿瘤生长受到显着抑制,瘤体平均直径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而PBS组、L1210组和L1210-neo组肿瘤生长无差异,小鼠生存时间亦无明显差异。(4)抗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L210-HSP70组肿瘤出瘤时间明显延长,生长受到显着抑制,瘤体平均直径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1.BCG HSP70基因转染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特异性T细胞,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2. BCG HSP70基因转染具有提高宿主抗瘤免疫作用。

林琳[10](2011)在《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肝癌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体外研究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小鼠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黄芪甲苷与β-榄香烯联用后是否具有增效作用,探讨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同时是否能够增强小鼠Mφ及DC的免疫功能。2.通过体内研究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其联用对小鼠细胞因子IL-2、IFN-y、TNF-α变化的影响,探讨黄芪甲苷、β-榄香烯是否能够增强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两者联用是否有增效作用。3.通过体内研究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其联用对肝癌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检测实验小鼠的T淋巴细胞表型和脾细胞IFN-γ、IL-4的表达,探讨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肝癌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研究:培养小鼠肝癌细胞株BNL-75,分别用不同浓度黄芪甲苷、β-榄香烯、塞来昔布处理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计算抑制率;培养小鼠Mφ株J447A.1,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空白组(阴性对照)、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和联合组(黄芪甲苷+β-榄香烯),收集经药物处理24h后的4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MHCⅡMHCⅠ、CD40、CD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IL-1β含量,Griess方法检测细胞上清NO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DC株D2S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空白组、脂多糖(LPS)组、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和联合组(黄芪甲苷+β-榄香烯),收集经药物处理24h后的5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MHCⅡMHCⅠ, CD40、CD80、CD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表面IL-6、IL-12的表达。体内研究:C57小鼠随机分为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每日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次500μl;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给予相应药液,每次各组给药浓度1OOμg/ml,500μ1,分别在给药第7、14、21天小鼠眼球后静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FN-γ, TNF-α的含量;建立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取建瘤成功的24只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予建瘤成功次日连续每日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次500μl;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给予相应药液,每次各组给药浓度100μg/ml,500μl,连续给药15天,具体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小鼠)、实验对照组(荷瘤小鼠)、实验组(黄芪甲苷、β-榄香烯灌胃后的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停药次日处死取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CD4、CD8的表达。结果:体外研究: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肝癌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空白组相比,黄芪甲苷、β-榄香烯处理后Mφ表面MHCⅡMHCⅠ、CD40、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显着提高(p<0.01,p<0.05),其中联合处理后MHCⅡ、CD40、CD86表达明显高于黄芪甲苷组(p<0.05), MHCⅠ表达明显高于β-榄香烯组(p<0.05)。随着黄芪甲苷、β-榄香烯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逐渐升高,100μ/ml的浓度作用24h后吞噬能力最佳,两者联用时有协同增效作用。不同浓度黄芪甲苷、β-榄香烯处理后Mφ上清TNF-α, IL-1β、NO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100μg/ml浓度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各组表达水平均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同一浓度联合组表达TNF-α, IL-1β、NO均高于单用中药组,黄芪甲苷组与β-榄香烯组无明显差别;与单用黄芪甲苷或单用β-榄香烯相比,100μg/ml浓度的联用组TNF-α、IL-1β、NO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LPS组比较,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其联合处理后的D2SC细胞表面MHCⅡ、MHCⅠ、CD40、CD80、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显着提高(p<0.01,p<0.05);与单用黄芪甲苷或单用β-榄香烯相比,黄芪甲苷与β-榄香烯联合处理后MHCⅡ、MHCⅠ、CD40、CD80、CD86分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β-榄香烯处理后的D2SC细胞表面细胞因子IL-12、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与LPS组,其中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处理后IL-12、IL-6表达明显高于LPS组(p<0.05),联合组处理后IL-12、IL-6表达显着高于LPS组(p<0.01);与单用黄芪甲苷组或单用β-榄香烯相比,黄芪甲苷、β-榄香烯联合处理后IL-12、IL-6表达明显升高(p<0.05)。体内研究: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联合灌胃后小鼠体内IL-2、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p<0.05),且各组表达水平均随着灌胃天数的增加而提高;与单用黄芪甲苷或单用β-榄香烯灌胃相比,联合组小鼠灌胃后第21天体内IL-2、IFN-γ、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肝癌荷瘤小鼠灌胃15天后,3组实验组小鼠皮下肿瘤生长趋势较生理盐水组明显缓慢,联合组在灌胃10天后肿瘤缩小趋势更加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T细胞数量均有明显下降;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单个中药组比较,联合组小鼠T细胞数量增多。荷瘤小鼠经中药治疗后,CD4+/CD8+比例增高,联合用药组显着增高,CD4+/CD8+>1(P<0.05)。中药治疗后荷瘤小鼠脾细胞IFN-γ、IL-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黄芪甲苷组、β-榄香烯组IFN-γ、IL-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IFN-γ、IL-4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与单用黄芪甲苷组或单用β-榄香烯治疗相比,黄芪甲苷、β-榄香烯联合治疗荷瘤小鼠后IFN-γ, IL-4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1、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肝癌荷瘤小鼠有明显抑瘤作用,同时两者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2、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可能是通过刺激活化Mφ、促进DC成熟、促使多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高表达等多途径增强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两者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二、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性三七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荷H22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中性三七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荷H22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前言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1.4 细胞株
    2 方法
        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2.2 分组与给药
        2.3 建立肿瘤动物模型与给药
        2.4 荷H22瘤小鼠抑瘤率的测定
        2.5 荷H22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6 荷H22瘤小鼠碳廓清实验
        2.7 荷H22瘤小鼠血液指标的测定
        2.8 流式细胞术检测荷H22瘤小鼠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量
        2.9 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荷H22瘤小鼠血清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
        2.10 荷H22瘤小鼠肿瘤组织切片检查
        2.11 免疫组化法检测荷H22瘤小鼠肿瘤组织切片中的免疫细胞
        2.12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抑瘤率的影响
        3.2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3.3 NPPN+CTX对H22荷瘤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4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3.5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影响
        3.6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外周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含量的影响
        3.7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外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的影响
        3.8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肿瘤组织切片的检测
        3.9 NPPN+CTX对荷H22瘤小鼠肿瘤组织切片中免疫细胞数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1.4 细胞株
    2 方法
        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2.2 获取痊愈组小鼠
        2.3 分组与给药
        2.4 建立肿瘤动物模型与给药
        2.5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6 流式细胞仪检测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的痊愈小鼠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
        2.7 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的痊愈小鼠的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
        2.8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接种部位组织切片检查
        2.9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3.2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数量
        3.3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影响
        3.4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影响
        3.5 痊愈小鼠再次接种H22肿瘤后不同时间点接种部位病理学检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有氧运动联合牡蛎肽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肺癌的现状
    2 肺癌发生、转移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1 肺癌发生、转移的过程
        2.2 影响肺癌发生、转移的因素
    3 肺癌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
        3.1 肺癌的治疗现状
        3.2 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
    4 有氧运动与肿瘤的治疗
        4.1 有氧运动对肿瘤治疗的作用
        4.2 有氧运动对癌症患者机体免疫的作用
        4.3 有氧运动对MicroRNAs的作用
    5 牡蛎肽与肿瘤的治疗
        5.1 牡蛎肽的成分
        5.2 牡蛎肽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6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案
        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1.4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1.5 试剂的配制
        1.6 主要试剂和药品
        1.7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小鼠的存活率
        2.2 各组小鼠每周体重及肿瘤体积的变化
        2.3 各组小鼠抑瘤率的变化
        2.4 肺表面结节数及转移抑制率的变化
        2.5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
        2.6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的变化
        2.7 各组小鼠血液中T细胞亚群数量百分比的变化
        2.8 各组小鼠血液中NK细胞数量百分比的变化
        2.9 各组小鼠血液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数量百分比的变化
        2.10 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icroRNA-21及MicroRNA-218表达量的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3.1 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建立
        3.2 有氧运动和OP补充对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3.3 有氧运动和OP补充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肝癌小鼠原位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细胞系
        1.1.2 实验小鼠
        1.1.3 主要实验仪器
        1.1.4 主要实验试剂
        1.1.5 分析软件
        1.1.6 细胞的培养、传代、计数
        1.1.7 小鼠皮下瘤模型的建立
        1.1.8 肝内细胞注射和脾内细胞注射建立肝癌原位模型
        1.1.9 肝内组织移植建立肝癌原位模型
        1.1.10 小鼠血清、外周血细胞和组织取材
        1.1.11 HE、IHC组织染色
        1.1.12 ELISA因子检测
        1.1.13 小动物核磁
    1.2 结果
        1.2.1 Hepa1-6皮下瘤模型的建立
        1.2.2 肿瘤细胞尾静脉注射建立原位肝癌模型
        1.2.3 脾内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肝癌原位模型
        1.2.4 肝内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肝癌原位模型
        1.2.5 肝内组织移植建立肝癌原位模型
        1.2.6 肝癌小鼠原位模型免疫微环境的检测
    1.3 讨论
        1.3.1 建立移植型肝癌小鼠模型的方法学
        1.3.2 移植型肝癌小鼠原位模型的免疫微环境
    1.4 小结
二、TEX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细胞系
        2.1.2 实验试剂配制
        2.1.3 主要实验仪器耗材
        2.1.4 主要实验试剂
        2.1.5 exosome的提取
        2.1.6 exosme的电镜鉴定
        2.1.7 PKH67标记exosome
        2.1.8 早期核内体、晚期核内体、溶酶体和细胞核的标记
        2.1.9 DC细胞表面因子检测
        2.1.10 脾细胞和淋巴结细胞的提取
        2.1.11 exosome刺激DC2.4
        2.1.12 CFSE染色
        2.1.13 LDH实验
        2.1.14 提取细胞蛋白
        2.1.15 bradford法测蛋白浓度
        2.1.16 western blot
        2.1.17 小鼠肿瘤组织内部免疫细胞的分离
        2.1.18 核蛋白FOXP3的染色
        2.1.19 人外周血T细胞的分离和DC的诱导
        2.1.20 DC的示踪
        2.1.21 细胞裂解物抗原的制备
        2.1.22 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
    2.2 结果
        2.2.1 Hepa1-6来源exosome的表征
        2.2.2 TEX的体外摄取
        2.2.3 TEX的体外活化与功能研究
        2.2.4 TEX与细胞裂解物的比较
        2.2.5 TEX在小鼠皮下瘤模型抗肝癌免疫功能的测试
        2.2.6 TEX在小鼠原位瘤模型抗肝癌免疫功能的测试
        2.2.7 TEX体内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2.2.8 TEX对人肝癌细胞免疫杀伤能力的研究
        2.2.9 TEX对其他肿瘤交叉保护能力的研究
    2.3 讨论
        2.3.1 TEX是肝癌有效抗原载体
        2.3.2 TEX有效活化DC进而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
        2.3.3 TEX作为抗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免疫环境
        2.3.4 TEX的交叉保护
        2.3.5 细胞系的选择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Exosome与肿瘤免疫及树突状细胞系DC2.4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瘤苗的制备
        1.2.2瘤苗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
        1.2.3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杀伤活性、促炎因子和抗原呈递能力测定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比较
    2.2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比较
    2.3 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分泌IL-1、TNF-α及NO水平比较
    2.4各组小鼠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比较
    2.5各组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能力比较
3 讨论

(5)ISCOM型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免疫治疗荷瘤小鼠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细胞
    1.2试剂
    1.3方法[6]
    1.4疗效观察及检测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各组小鼠瘤质量和抑瘤率比较
    2.2 各组Mφ、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比较
    2.3各组IL-10和IL-12比较
3 讨论

(6)三七多糖对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瘤苗制备及致瘤性实验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因转染
    2.2 裸鼠及同系小鼠的致瘤性
    2.3 瘤苗免疫治疗作用
    2.4 瘤苗免疫保护作用
3 讨论

(8)免疫刺激复合物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1.2 试剂
    1.3 ISCOM疫苗的制备[3]
    1.4 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4]
    1.5 实验分组及治疗
    1.6 疗效观察及检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2 治疗后Mφ杀伤活性
    2.3 治疗后CTL杀伤活性
3 讨论

(9)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白血病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部分: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HL-60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BCG HSP70基因重组载体构建及序列测定
        1.1 PCR获得目的基因
        1.2 阳性重组克隆的筛选
        1.3 重组质粒的鉴定
        1.4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
        2 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HL-60细胞瘤苗的制备
        3 转染后的HL-60细胞免疫原性检测
        3.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3.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3.3 细胞因子IFN-γ水平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新鲜白血病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新鲜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鉴定
        1.1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观察
        1.2 细胞形态涂片Wright-Giemsa染色镜检
        1.3 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1.4 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2 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白血病细胞瘤苗的制备
        3 转染后的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检测
        3.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3.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3.3 细胞因子IFN-γ水平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L1210细胞瘤苗的制备
        2 裸鼠致瘤性实验
        3 同系小鼠致瘤性实验
        3.1 肿瘤生长情况
        3.2 小鼠生存期
        3.3 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3.4 病理切片的观察
        3.5 肿瘤组织切片CD4、CD8免疫组化检测
        4 瘤苗对荷L1210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4.1 肿瘤生长情况
        4.2 小鼠生存期
        5 瘤苗对荷L1210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5.1 肿瘤生长情况
        5.2 小鼠生存期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热休克蛋白70及其肿瘤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急性白血病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肝癌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对肝癌病机的认识
    二 益气活血法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三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四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中药对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五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功能
    六 与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
第二部分 体外研究
    实验一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对小鼠肝癌细胞BNL-75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小结
    实验二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增强小鼠Mφ功能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小结
    实验三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增强小鼠DC免疫功能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小结
第三部分 体内研究
    实验四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对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小结
    实验五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对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一 前期研究结果以及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二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对肿瘤免疫相关细胞及因子的影响
    三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对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相关细胞 因子的影响
    四 研究结论
    五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

四、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性三七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荷H22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痊愈小鼠再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研究[D]. 李双.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2]有氧运动联合牡蛎肽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D]. 张梦. 扬州大学, 2019(02)
  • [3]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研究[D]. 饶全.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1)
  • [4]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J]. 吴隼,黄琰,杨满,字友梅,马栋,贺立山. 重庆医学, 2016(04)
  • [5]ISCOM型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免疫治疗荷瘤小鼠疗效观察[J]. 黄琰,吴隼,字友梅,张媛,杨满,马栋,贺立山. 重庆医学, 2016(01)
  • [6]三七多糖对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研究[D]. 赵冲. 新乡医学院, 2015(01)
  • [7]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J]. 李晓玲,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2015(02)
  • [8]免疫刺激复合物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吴隼,黄琰,马栋,杨满,字友梅,贺立山. 广东医学, 2014(15)
  • [9]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白血病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D]. 李晓玲. 青岛大学, 2013(10)
  • [10]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肝癌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D]. 林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白血病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