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因素

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因素

一、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周紫薇[1](2021)在《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乒乓球裁判员在推动乒乓球运动公平、公正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乒乓球裁判员的环境管理现状,使乒乓球裁判员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定量分析法,以甘肃省乒乓球一级及以上裁判员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管理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的支撑下,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甘肃省乒乓球国家一级及以上裁判员“宏观社会环境”、“中观管理环境”和“微观群体环境”的现状,探究现阶段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发展现状和管理问题,从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促进裁判员满足社会需求的发展对策。研究表明,现阶段,甘肃省乒乓球国家一级及以上裁判员的“宏观社会环境”存在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省乒协实体化改革尚在摸索阶段、裁判员法律保障不完备、鹰眼回放技术对裁判员提出更高要求等客观环境的制约条件;“中观管理环境”中管理主体对裁判员的管理存在缺少裁判员培训的长远计划、裁委会职能分工不明确、裁判长工作效率和效果有待提高、临场控制能力不足、缺乏人性化的裁判员退出机制的问题;“微观群体环境”中裁判员群体的年龄结构存在断层、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术普遍偏低、日常疏于对竞赛规则的理解与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甘肃省乒协制定裁判员培养的长远计划;完善组织结构,整合组织力量;改善裁委会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提高领导者的业务技能;完善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人性化裁判员退出机制。

周星栋,张瑛秋[2](2021)在《乒乓球运动中基于竞赛成绩选材的科学性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当前乒乓球运动中运用竞赛成绩选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运用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现行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形式和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现行选材形式的问题所在,并结合乒乓球竞赛成绩的特征,探索竞赛成绩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中更为科学、有效的应用方式。结果发现:当前的选材形式虽是以竞赛成绩为核心标准,但没能准确把握其特征,应该效果较差。合理运用竞赛成绩因素应考虑到乒乓球竞赛成绩在整体上无规律波动的特征,把握好其局部的偶然性和稳定性,注意相对年龄效应的影响。形成闭环的竞赛交流机制,或建立青少年运动员积分排名体系,是将竞赛成绩有效应用于选材工作的合理途径。

张煜[3](2020)在《乒乓球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与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上我国的乒乓球代表队也多次为国争光,因此,我国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现在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地方代表队都在应用各种手段培养高素质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加强对运动员竞赛心理的训练,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谈乒乓球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与对策探讨。

刘凌鸿[4](2020)在《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女子乒乓球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项目,近年来日本乒乓球年轻选手的强势崛起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韩国、德国等第二阵营的冲击,加剧了“大球时代”的竞争。乒乓球项目团体赛制将双打由第三场改为第一场,体现出双打在团体比赛中的地位。中国要想继续保持世界乒坛霸主地位,就必须重视双打技战术的配合和训练。本研究运用多学科技战术特征的研究成果,对乒乓球女子双打项目技战术特征、技战术训练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女双项目战术运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阐述与实证调研,为女双技战术训练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结论如下:1.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术与战术既对立又统一,专项技术表现出打法类型互补性、技术组合断续性、技术表现侵略性、配对技术独特性、技术作战立体性、走位衔接随机性的特征。2.专项战术表现出战术组合多样性、战术行动默契性;面对不同类型打法配对战术运用的针对性、不同战局下战术运用的灵活性、及不同比分下战术运用的有效性体现出女双战术运用的合理性特征。3.从训练安排、训练内容、技术细节、技术主导、心理训练的角度出发,确立乒乓球女双运动员技战术训练指导思想;将训练内容划分为:前四板技术训练、相持段技术训练、步法移动训练、战术配合训练、参赛心理训练,以高度契合的训练内容为基础,以竞赛需求的心理训练为辅助。4.将训练方法划分为:陪同训练法、多球训练法、记分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赛练结合法,以精益求精的技术细节为核心,以高质量的前四板技术为主导。5.以长期科学的训练安排为前提,将训练周期划分为:训练准备期、训练提高期、状态激发期三个阶段,各阶段训练任务、内容、负荷强度有所不同。此安排符合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符合乒乓球发展动态,更符合乒乓球女子双打运动员的身心发展和竞技能力水平。

宋晴[5](2020)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深入比赛现场,对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进行竞赛压力的评估、分析,通过运动员竞赛压力的整体情况了解与揭示参赛运动员压力水平。分析运动员的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缓解和减轻压力的措施,为运动员竞赛压力的调控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竞赛状态”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查阅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研究的论文和着作。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现有的运动员竞赛压力量表,经过前期预发放和信度及专家效度检验后,先后两次深入比赛现场,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及现场访谈的方式获得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研回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运用观察法,现场观察观察运动员身体行为,生理特征等,获得理论支撑。赛前与大赛组委会取得联系,分别将量表电子版发送至各教练员,再由各教练员发给运动员进行填写。同时深入比赛现场,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对上场前和刚下场的运动员进行现场访谈,获得每一天的真实有效的最新数据。本研究结论说明: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普遍存在,且来源丰富;男女运动员在竞赛压力水平上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运动员训练方法一致,目标相同,竞赛压力趋向一致,无明显差别;不同学历运动员在训练、学业、运动损伤、人际关系、社会期望与评价方面,没有显着差异,而在竞赛和自我期望维度上,有明显差异。由于所属阶段特殊性,本科四年级和硕士三年级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运动员参加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次数在竞赛维度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在训练和自我期待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首次参加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运动员竞赛压力明显高于多次参加的运动员;运动员在适应场地前后,存在着非常显着性差异。适应场地前,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普遍较大,适应场地后,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有所缓解,说明赛前适应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不同组别运动员,训练、运动损伤、自我期望、人际关系、社会期望与评价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竞赛和学业维度,超级组-运训组、高水平组之间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运训组-高水平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这两个维度中,超级组的竞赛压力水平明显低于运动训练组和高水平组。

王琳[6](2020)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赛前焦虑通常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认知干预和运动员的心理正向资本可以调节比赛焦虑。自我反思作为人们通过自我意识了解事物本质的过程,当人们正确地、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时,可以促进积极的自我认知及心理资本发展。然而,自我反思作为元认知如何对运动员的情绪调节以及个性特征产生影响还未有研究进行探讨。因此,该研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的结构效度,利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检验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对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进行重测信度测试,为之后探讨运动员认知与运动表现研究提供新的测量手段。此外,该研究采用竞争状态焦虑量表2(CSAI-2),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SRI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收集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乒乓球竞标赛中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心理变量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来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反思、赛前焦虑和心理韧性间的关系;并通过回归模型找出以上三个变量如何互相影响的机制,进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出改善青少年乒乓运动员自我反思、心理韧性以及赛前焦虑的策略。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结论:(1)通过量表结构效度等分析,自我反思洞察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量表验证性指标,可以用于运动员自我反思水平的测量。(2)青少年运动员关于赛前焦虑、心理韧性以及自我反思心理变量的人口学因素的分析中,赛前焦虑自信心因子的性别及运动等级差异较显着;自我反思洞察力因子的性别差异较显着,未来研究可考虑如何差异性实施心理策略提升不同性别及运动表现运动员的认知水平。(3)研究证明了自我反思与赛前焦虑的负相关关系,利用回归模型解释了洞察力是影响竞赛情绪的主要因素;论证了心理韧性与自我反思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心理韧性与竞赛情绪的负相关关系,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变量中人际协助与赛前焦虑关系较显着。因此提高自我反思水平及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调节运动员的竞赛焦虑情绪。(4)青少年运动员自我反思能力可以通过激发运动员反思参与需要、促进洞察力发展以及提升运动员记忆能力实现,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发展应重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支持关系的建立以及自我肯定策略的应用。(5)该研究中的关系讨论是以乒乓球运动员为例,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技战术项群,对技术精细要求较高,他们的认知与竞赛焦虑的相关性可能因为该特征而更高,未来研究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验证,找到共性与差异,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

黄鑫[7](2020)在《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优势项目,其取得的傲人成绩与各省市专业队不断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密不可分。少儿阶段是培养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非常重要的阶段,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赛成绩是其向上发展的根基。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冠军的邱钟惠就是云南籍乒乓球运动员,但云南省近些年乒乓球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所培养的本土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也少之又少。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为促进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的提高,本文调查了近五年云南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成绩和近两届云南省运动会青少年组各地区代表队竞赛成绩以及云南省各地区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省级比赛成绩,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云南省少儿乒乓球竞赛成绩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各代表队的教练员情况、运动员情况及训练情况的现状有所掌握,并发放了竞赛成绩影响因素的问卷,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取了6个公因子:培养模式因子、教练员因子、训练动机因子、打法类型因子、训练竞赛条件因子、扶持政策因子。在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影响因素的6个因子中,培养模式因子、训练动机因子、扶持政策因子是对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对提取出的6个公因子以及多方面的资料、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试图找出对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各地区竞赛成绩分布不均衡,需加强除昆明地区以外的各地区代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练人员配备;(2)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训练频次、时间不足,并且参训、参赛的频数有待提高加强;(3)教练员的培训学习不够,在训练方法、技术方面需强化改进;(4)培养模式还不完善,需增加乒乓球项目网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学训一体化培养模式;(5)加强与本省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竞赛设置,注重运动员打法类型的多样性,完备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选调机制;(6)大部分训练单位长期资金不足,训练设施条件较差;(7)政府扶持政策与管理规范性有待重视提升。本研究从客观的角度来反映影响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的多方面因素,希望可以为云南省少儿乒乓球运动发展和成绩的提高提供有力依据。

田璐璐[8](2019)在《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强度、大负荷和科学化已成为当今竞技体育领域训练的主要特征,加之世界一体化带动科学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使得现代体育竞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一贯强盛的乒乓球运动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是有限的,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无穷的挖掘潜力。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一般,在注意稳定性和运动焦虑消除等方面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和不同组别运动员在总得分上两者差异性不明显,但在运动独立性、运动焦虑消除、运动坚持性、成就动机和运动责任心因子方面存在男女差异,情绪稳定性因子上存在组别差异;前四强运动员的总体非智力因素得分显着高于首轮淘汰组选手,表明非智力因素与运动竞赛成绩存在一定相关性。(2)非智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并对男子运动员和女子运动员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运动自信心和注意稳定性五个因子对竞赛成绩起决定性作用,或至少起重要作用,其他因子只起到基础性作用。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注意稳定性及运动自信心五因子对女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运动责任心、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等四因子对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指标的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维度,性格指标的运动自信心维度以及意志指标的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维度能够显着正向预测运动成绩,其可共同解释运动成绩32.6%的变异量。

官步炜[9](2019)在《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奥运健儿们屡次夺魁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乒乓球属于隔网对抗型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其具有旋转强、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钻等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深入化、科学化,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和完善。但是,相较于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改进,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的研究显得比较单薄。近几年国际乒联为了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几项重要的改革,例如“38mm的小球改为40+mm”、“21分制改为11分制”、“无遮挡发球”和“有机胶水改无机胶水”等,目的是增强比赛的对抗性、观赏性。特别是球体变大后,球速变慢,旋转变弱,运动员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加上有些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心理素质不好、忌讳对手的名气、来自教练、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过大,他们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影响比赛,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原有的竞技水平。因此,如果运动员能够在赛前采取积极正确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焦虑水平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比赛成绩。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结合问卷《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和《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选取2018年福建省各个地市所有高校(本科、大专)乒协参赛队男女队队员,年级分别从大一到大四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来研究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女运动员的比男运动员更焦虑,男运动员的应对方式要比女运动员好,这和男女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性格等特点有关。(2)高水平运动员应对方式比普通运动员好,普通运动员比高水平运动员赛前焦虑均值比高水平运动员高。(3)运动等级越高的运动员的认知焦虑状态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越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4)大学生乒乓球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维度上都有显着性差异。(5)直拍运动员比横拍运动员相比,赛前焦虑水平稍高一些,横拍运动员的应对方式稍好一些,但都无显着性差异。(6)比赛成绩和状态自信心、集中处理情绪应对、解决问题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603*、0.540*、0.644*,说明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是呈中度正相关;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回避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554*、-0.611*、-0.505*,说明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是呈中度负相关;与超越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是0.701*,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呈高度正相关。(7)状态自信心、集中处理情绪应对、解决问题应对和超越应对可以正向预测比赛成绩;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回避应对可以反向预测比赛成绩,两者共同能够解释其70.4%的变异。

夏晓草[10](2019)在《竞赛规则演变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影响与分析》文中指出1926年,首届世界级乒乓球锦标赛正式举办,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开办了五十四届。在这段时间里国际乒联先后通过完善比赛规则、改进乒乓球技战术、增加乒乓球的运动人口、促进商业运作、优化视听效果、增加观赏价值来推动该项体育项目的快速发展。本论文以乒乓球比赛规则的变化过程作为主要分析内容,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乒乓球竞赛规则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特点。并通过对乒乓球竞赛规则演变在中国乒乓球运动竞技视角,观众视角,商业视角方面的发展状况,所得结论具体归纳如下:(1)结合时间将乒乓球竞赛规则的发展过程细分为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1880-1926年):诞生阶段;第二阶段(1926-1988年):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88-1995年):成熟阶段;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职业化、半职业化阶段。竞赛规则是推动乒乓球运动朝着正确方向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2)总结乒乓球规则演变过程,规律的发展围绕着以下4种规律:1.为促进乒乓球在世界范围更好的发展。2.完善和健全乒乓球运动技战术体系,以确保攻守保持相对协调的关系。3.使乒乓球运动更具有观赏的价值,提升大众的认可度。4.为了顺应和满足体育市场的发展形势和要求。(3)从竞技角度出发:90年代初期规则演变拉近中国男运动员与其他国家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使得世界排名有所下降。但到95年之后对中国运动员排名总体影响较小,个别运动员存在一定影响。新规则实施降低了发球技术的隐蔽性和威胁性,使得发球阶段得分率明显降低。接发球受发球的制约,随着新规则实施接发球阶段得分率整体也呈下降趋势。同时规则改革拉近了运动员之间的水平差距,相持球变多使得相持球阶段得分率为上升趋势。规则改变影响了乒乓球训练的整个安排,新规则的实施使得训练在增强发球多样性和前三板技术威力的基础上,加大对以对抗为主的相持球阶段练习比重,增加以加强提高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和心理素质水平。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相辅相成。规则演变从总体来看对中国乒乓球竞技水平影响不大,但对中国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安排,伤病发生率,运动员世界排名,中国乒乓球人力资源流失造成很大影响。(4)从观众角度出发:无遮挡发球,大球的使用等规则的改革是为了降低中国运动员与其他国家运动员之间的水平差异,增加相持球数量,从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而对服装比赛时间、场地器材的规定和改革是为了加强乒乓球运动的视觉效果,优化电视的转播效果。(5)从商业化角度出发:乒乓球比赛必须要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呈现出良好的商业发展前景,通过充分展现乒乓球的独特性,以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与喜爱。乒乓球规则的变动都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以此使商业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场地器材的改革与规定,也将带动中国乒乓球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阐述
        2.1.1 环境管理理论
        2.1.2 现代组织理论
    2.2 相关概念阐述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
        2.3.2 裁判员方面的研究
        2.3.3 乒乓球裁判员方面的研究
    2.4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定量分析法
4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环境管理现状及分析
    4.1 宏观环境对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的影响
        4.1.1 自然环境对乒乓球裁判员的影响
        4.1.2 社会环境对乒乓球裁判员的影响
    4.2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中观管理环境现状及分析
        4.2.1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组织机构
        4.2.2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管理方式
        4.2.3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遴选办法
        4.2.4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培训途径
    4.3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微观群体环境现状及分析
        4.3.1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4.3.2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执裁情况分析
        4.3.3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业务素质分析
        4.3.4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心理品质分析
        4.3.5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职业道德分析
5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在当前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5.1 省乒协及裁委会对裁判员的管理问题
        5.1.1 省乒协及裁判员委员会缺少裁判员培养的战略性计划
        5.1.2 裁委会职能分工不明确,委员会优势尚未发挥
        5.1.3 裁判长工作效率和效果有待提高
        5.1.4 信息反馈系统缺失、临场控制能力不足
        5.1.5 缺乏人性化的裁判员退出机制
    5.2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现存的问题
        5.2.1 高水平裁判员地域分布不均衡
        5.2.2 裁判员年龄老化问题严重
        5.2.3 裁判员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5.3 裁判员发展受限的自身问题
        5.3.1 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5.3.2 计算机水平有待提高
        5.3.3 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6 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适应环境变化的发展对策
    6.1 制定裁判员培养的长远计划
    6.2 完善组织结构,整合组织力量
    6.3 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提高领导者的业务技能
    6.4 优化信息反馈系统
    6.5 建立人性化退出机制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乒乓球运动中基于竞赛成绩选材的科学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1.2.2 数理统计法
        1.2.2.1 数据来源
        1.2.2.2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乒乓球项目青少年选材形式现状及效果分析
        2.1.1 乒乓球项目青少年选材形式现状分析
        2.1.1.1 当前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系分析
        2.1.1.2 当前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的形式分析
        2.1.2 乒乓球项目现行选材形式效果分析
    2.2 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表现特征分析
        2.2.1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变化特征分析
        2.2.1.1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整体变化特征分析
        2.2.1.2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变化的极值分析
        2.2.1.3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变化的分段统计分析
        2.2.2 不同骨龄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特征分析
        2.2.3 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表现特征小结
    2.3 乒乓球项目青少年选材工作中竞赛成绩的合理运用
        2.3.1 形成闭环的竞赛交流机制是选材的有效途径
        2.3.2 建立青少年运动员积分排名体系亦是选材的合理方式
3 结论

(3)乒乓球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2、在实际乒乓球日常技能训练中要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赛心理
    2.1、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
    2.2、重视运动员比赛意志力的培养
    2.3、重视运动员自控力的培养
    2.4、重视临场心理建设
    2.5、重视注意力训练
3、总结

(4)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乒乓球运动在竞技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1.2 乒乓球双打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3 技战术在乒乓球双打中的实践需要
        1.1.4 训练优化是乒乓球女双项目技战术突破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个案研究法
3 技战术特征释义
    3.1 技术特征
        3.1.1 技术的合理性
        3.1.2 技术的实效性
        3.1.3 技术的系统性
        3.1.4 技术的依赖性
        3.1.5 技术的动态性
        3.1.6 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3.2 战术特征
        3.2.1 战术的正确性
        3.2.2 战术的基础性
        3.2.3 战术的复杂性
        3.2.4 战术的针对性
        3.2.5 战术的灵活性
        3.2.6 战术的有效性
        3.2.7 战术的目的性
    3.3 技战术特征的内在联系
4 乒乓球女子双打专项技战术特征
    4.1 乒乓球女子双打专项技术特征
        4.1.1 打法类型互补性
        4.1.2 技术组合断续性
        4.1.3 技术表现侵略性
        4.1.4 配对技术独特性
        4.1.5 技术作战立体性
        4.1.6 走位衔接随机性
    4.2 乒乓球女子双打专项战术特征
        4.2.1 战术组合多样性
        4.2.2 战术行动默契性
        4.2.3 战术运用合理性
    4.3 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综合表现特征
5 乒乓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优化
    5.1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指导思想
        5.1.1 以长期科学的训练安排为前提
        5.1.2 以高度契合的训练内容为基础
        5.1.3 以精益求精的技术细节为核心
        5.1.4 以高质量的前四板技术为主导
        5.1.5 以竞赛需求的心理训练为辅助
    5.2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内容
        5.2.1 前四板技术训练
        5.2.2 相持段技术训练
        5.2.3 步法移动训练
        5.2.4 战术配合训练
        5.2.5 参赛心理训练
    5.3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方法
        5.3.1 陪同训练法
        5.3.2 多球训练法
        5.3.3 记分训练法
        5.3.4 模拟训练法
        5.3.5 赛练结合法
    5.4 乒乓球女双运动员训练安排
        5.4.1 训练周期划分
        5.4.2 负荷强度特点
        5.4.3 周期训练任务
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竞赛压力来源的相关研究
        2.1.2 竞赛压力管理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竞赛压力源的相关研究
        2.2.2 竞赛压力分类的相关研究
        2.2.3 竞赛压力反应与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压力
        2.3.2 竞赛压力
        2.3.3 压力源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观察法
    3.3 本研究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基本信息分析
    4.2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现状分析
        4.2.1 运动员竞赛压力的总体情况
        4.2.2 竞赛压力各维度情况
    4.3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基本特征
        4.3.1 竞赛压力来源的多元性
        4.3.2 竞赛压力反应的差异性
    4.4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影响因素
        4.4.1 性别对运动员压力的影响情况
        4.4.2 学历对运动员的影响情况
        4.4.3 大乒赛参赛经历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因素
        4.4.4 适应性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
        4.4.5 竞赛组别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情况分析
    4.5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动态分布情况
    4.6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所产生的反应
        4.6.1 身体行为反应
        4.6.2 心理活动反应
        4.6.3 生理现象反应
        4.6.4 社会交往反应
    4.7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的调控策略
        4.7.1 归因方式调控策略
        4.7.2 任务目标设置调控策略
        4.7.3 呼吸放松调控策略
        4.7.4 暗示训练调控策略
        4.7.5 音乐舒缓调控策略
        4.7.6 谈话交流调控策略
        4.7.7 分析对手调控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赛前焦虑研究综述
        1.3.1 赛前焦虑概念界定
        1.3.2 国内赛前焦虑研究进展
        1.3.3 国外赛前焦虑研究综述
        1.3.4 前人研究启示
    1.4 自我反思研究综述
        1.4.1 自我反思概念由来
        1.4.2 运动坏境下国内自我反思研究进展
        1.4.3 运动环境下国外自我反思研究
        1.4.4 前人研究启示
    1.5 运动环境下心理韧性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心理韧性概念及特征
        1.5.2 运动环境下国内心理韧性研究
        1.5.3 运动环境下国外心理韧性研究
        1.5.4 前人研究启示
    1.6 研究理论假设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心理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自我反思洞察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1.1 题项相关性检验
        3.1.2 结构效度分析
        3.1.3 信度分析
    3.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韧性及自我反思现状
        3.2.1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现状
        3.2.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韧性现状
        3.2.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反思现状
    3.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韧性及自我反思相关性分析
        3.3.1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心理韧性相关性分析
        3.3.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自我反思相关性分析
        3.3.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反思与心理韧性相关性分析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的机制
        4.1.1 自我反思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机制
        4.1.2 心理韧性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机制
        4.1.3 简述
    4.2 运动员自我反思水平提升策略
        4.2.1 激发运动员反思参与需要
        4.2.2 促进运动员洞察力的发展
        4.2.3 提升运动员记忆能力
    4.3 运动员心理韧性发展
        4.3.1 重视教练员、运动员之间支持关系建立
        4.3.2 自我肯定策略在运动中的应用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单因素方差多重分析数据结果
附录C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7)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
    1.3 选题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少儿
        2.1.2 业余
        2.1.3 竞赛成绩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青少年乒乓球竞赛成绩分析
        4.1.1 近五年云南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成绩分析
        4.1.2 近两届云南省运动会(青少年组)各地区代表队竞赛成绩分析
        4.1.3 云南省各地区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省级比赛成绩统计分析
    4.2 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4.2.1 教练员因素分析
        4.2.2 运动员因素分析
        4.2.3 运动员技术打法因素分析
        4.2.4 运动训练因素分析
        4.2.5 竞赛设置因素分析
    4.3 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4.3.1 因子分析法
        4.3.2 培养模式因子
        4.3.3 教练员因子
        4.3.4 训练动机因子
        4.3.5 打法类型因子
        4.3.6 竞赛训练条件因子
        4.3.7 扶持政策因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建立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提高省内各地区发展均衡性
        5.2.2 完善、优化省内各地区训练条件
        5.2.3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5.2.4 注重对不同打法类型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
        5.2.5 加大本省后备人才储备,建立健全选调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8)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2.1.3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2.2 非智力因素相关研究
        2.2.1 研究趋势概况
        2.2.2 关于非智力因素及其发展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得分情况分析
        4.1.1 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4.1.2 不同性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3 不同组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4 不同竞赛名次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5 小结和讨论
    4.2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分析
        4.2.1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2.2 非智力因素各因子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比较
        4.2.3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4.2.4 小结和讨论
    4.3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分析
        4.3.1 加强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情感的培养
        4.3.2 注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意志的培养
        4.3.3 重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性格的培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9)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赛前焦虑的概念界定
        1.1.2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赛前焦虑的研究概述
        1.2.2 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概述
        1.2.3 国内外关于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研究概述
    1.3 研究假设及相关变量
        1.3.1 研究假设
        1.3.2 相关变量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赛前焦虑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与分析
        3.1.1 赛前焦虑的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3.1.2 赛前焦虑的组别差异结果分析
        3.1.3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等级差异结果分析
        3.1.4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训练年限结果分析
        3.1.5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握拍方式结果分析
    3.2 应对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与分析
        3.2.1 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3.2.2 应对方式的组别差异结果分析
        3.2.3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等级差异结果分析
        3.2.4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训练年限结果分析
        3.2.5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握拍方式结果分析
    3.3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3.4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回归分析
    3.5 讨论分析
        3.5.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差异分析
        3.5.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3.5.3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分析
        3.5.4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第五章 研究创新、局限与展望
    5.1 研究创新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竞赛规则演变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影响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对规则演变过程的研究
        1.3.2 规则演变对中国乒乓球发展影响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归纳和总结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乒乓球竞赛规则演变历程
        3.1.1 第一阶段(1880年至1926年):诞生阶段
        3.1.2 第二阶段(1926年至1988年):发展阶段
        3.1.3 第三阶段(1988年至1995年):成熟阶段,
        3.1.4 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职业化,半职业化阶段
    3.2 乒乓球竞赛规则演变规律
        3.2.1 为推动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而努力
        3.2.2 促进乒乓球运动技战术体系的发展,使得攻守趋于平衡状态
        3.2.3 提高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3.2.4 适应体育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3.3 规则演变对中国乒乓球的影响
        3.3.1 竞技角度下规则演变对中国乒乓球的影响
        3.3.1.1 规则改革下中国乒乓球世界排名的变化
        3.3.1.2 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技术的影响
        3.3.1.3 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训练的影响
        3.3.1.4 规则演变对中国竞技乒乓球影响的辩证分析
        3.3.2 观众视角下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的影响
        3.3.3 商业视角下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乒乓球裁判员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周紫薇.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2]乒乓球运动中基于竞赛成绩选材的科学性研究[J]. 周星栋,张瑛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02)
  • [3]乒乓球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与对策探讨[J]. 张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6)
  • [4]乒乓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D]. 刘凌鸿.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D]. 宋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自我反思、心理韧性关系研究[D]. 王琳.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云南省少儿业余乒乓球竞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D]. 黄鑫.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D]. 田璐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9]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D]. 官步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竞赛规则演变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影响与分析[D]. 夏晓草.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