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欣赏:白族的“八角启示”

民族器乐欣赏:白族的“八角启示”

一、民族器乐曲赏析:白族“八角鼓舞”(论文文献综述)

薛辰婕[1](2013)在《独立构建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的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中国民族音乐语感为直接目的,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为最终目的。全文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和分类的论述,对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的阐释;以及对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现状的思考和对中西方音乐差异的分析,提出独立构建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观点。文章的后半部分中,以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体系的调式特点、音高特点、节奏特点和特有的记谱法为基础,试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包括体系构建、基本结构和教学方法,以期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感性和理性双重认识,对中国民族音乐语言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能够发展和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

杨曦帆[2](2007)在《“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选题试图通过“藏彝走廊”这样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区域内的信仰和民俗乐舞选点考察与研究,探索其相关乐舞在不同文化层面中的生存状态,阐述其与所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将所获第一手材料作为基础,综合相关社会科学诸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区域性研究视野,充分认识地理因素与乐舞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本选题的研究笔者认识到,信仰、民俗、仪式、乐舞不可分离的现象当为“藏彝走廊”乐舞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色。信仰和民俗表现为仪式行为,仪式必然的伴随着乐舞,而乐舞得以作为仪式的一部分并以此来表达信仰或民俗文化。这样,乐舞已不是单纯的“音乐舞蹈艺术”,而是扮演了重要社会功能角色的一种艺术文化现象,乐舞形态与乐舞概念、乐舞行为,共同构成了仪式性民族乐舞文化综合整体。这种以“乐舞形态”为内核的仪式性民族乐舞文化综合整体,贯穿于整个走廊文化,故而即可将这些选点考察与研究的民族乐舞对象,视为是其中的代表或典型,其相关调查材料的梳理和论证,亦可为当下相关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出具体的实证性材料和理论依据。

杨鸿[3](2002)在《民族器乐曲赏析:白族“八角鼓舞”》文中认为 [八角鼓舞]俗称“金钱鼓舞”。鼓形实为六角,对角形约长二十六公分。鼓柜为木质,用羊皮蒙单面,鼓沿凿孔缀入铜钱数枚而制成。民间亦有八角形。“八角鼓舞”大理市白族独有。多为男性舞之。与“霸王鞭舞”同存对跳,也可独立对舞。舞者多则五六十对,少则二人。舞时,舞者右手执鼓,左手拍击鼓面,同时鼓面主碰击身体关节各部位。胯、肩、胸、臂、肘、腕、膝、脚主动击,舞蹈伴以羊皮

杜亚雄[4](1994)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杜亚雄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人口有九千一百多万人(199年统计),占全国总人口的8.04%。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一千五百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二千三百多人。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的地区很广,他们居住地...

二、民族器乐曲赏析:白族“八角鼓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器乐曲赏析:白族“八角鼓舞”(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构建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的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民族音乐
    第一节 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
        一 传统音乐
        (一) 民间音乐
        (二) 文人音乐
        (三) 宗教音乐
        (四) 宫廷音乐
        二 新音乐
    第三节 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
        一 民族音乐历史悠久
        二 民族音乐发展现状
        三 国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第二章 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
    第一节 视唱练耳的功能属性
        一 音乐基础
        二 音乐审美
        三 音乐传承
    第二节 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的概念
    第三节 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的意义
        一 正确有效地学习中国民族音乐
        二 增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 传承中国民族音乐
第三章 独立构建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现状
        一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院校视唱教材中的概况
        二 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的视唱教材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学的现状
第四章 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体系中的特性要素教学
    第一节 调式基础
    第二节 音高特点
    第三节 节拍特点
        (一)节拍概念
        (二) 强弱规律
        (三) 弹性拍值
    第四节 记谱方式
第五章 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体系构建
    第二节 基本结构
        一 视唱部分
        二 练耳部分
    第三节 教学方法
结语
全文尾注
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

(2)“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藏彝走廊"概念
    第二节 "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
第一章 "藏彝走廊"研究与民族音乐学
    第一节 "藏彝走廊"学说中的民族音乐学视野
    第二节 "藏彝走廊"乐舞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选择
第二章 信仰乐舞考察之一:宗教型祭祀乐舞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乐舞的历史
    第二节 "羌姆"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 "羌姆"的实地考察
    第四节 作为宗教仪式的乐舞
第三章 信仰乐舞考察之二:巫术型祭祀乐舞
    第一节 "东巴"乐舞
    第二节 "苏尼"乐舞
    第三节 "卡斯达温"乐舞
    第四节 作为巫术仪式的乐舞
第四章 民俗乐舞考察之一:习俗型乐舞
    第一节 "热巴"乐舞
    第二节 "都火"乐舞
    第三节 "阿尺木刮"乐舞
    第四节 "弦子"乐舞
    第五节 "锅庄"乐舞
    第六节 作为生活习俗的乐舞
第五章 民俗乐舞考察之二:礼仪型乐舞
    第一节 凉山彝区的丧葬乐舞
    第二节 礼仪文化与马奈锅庄
    第二节 作为礼仪仪式的乐舞
第六章 "藏彝走廊"乐舞文化层面观
    第一节 "藏彝走廊"之乐舞文化类型
    第二节 "藏彝走廊"乐舞的信仰与民俗内涵
    第三节 汉族文化对"藏彝走廊"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藏彝走廊"乐舞文化视野的当代扩展
    第一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仰、民俗乐舞文化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视域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谱例目录
作者简介
后记
附录: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田野工作概要

四、民族器乐曲赏析:白族“八角鼓舞”(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构建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的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D]. 薛辰婕. 武汉音乐学院, 2013(04)
  • [2]“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 杨曦帆. 南京艺术学院, 2007(06)
  • [3]民族器乐曲赏析:白族“八角鼓舞”[J]. 杨鸿. 云岭歌声, 2002(01)
  • [4]中国少数民族音乐[J]. 杜亚雄. 艺术探索, 1994(01)

标签:;  ;  ;  

民族器乐欣赏:白族的“八角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