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在美探索融资渠道

美国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在美探索融资渠道

一、美国资本市场探讨中国公司在美融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李紫藤[1](2021)在《中概股回归A股的价值影响分析 ——以明阳智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相较美国,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因此在发展初期与海外市场的差距较大。一方面,我国市场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市场体系层次性缺失;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市场顺利起步发展,我国市场最初设置的进入门槛高,标准较为严格。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市场难以满足企业上市需求,而此时的海外市场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市场包容度强,且海外资本市场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因此一些企业开始转换目光,思考如何进入该市场。随着第一个中国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中概股这一概念就此产生。最初,中概股企业在美国很受欢迎。然而2010年中概股信任危机爆发,加之美国资本市场允许做空,部分企业本身又存在瑕疵,故企业股价开始持续下降,呈低迷状态。在这一形势下,美国资本市场监管者对中概股企业的监管愈加严格,而与此同时,中国逐步开放市场,降低企业的进入门槛。两相比较后,有的企业开始动摇,决定回国上市,其中不乏各行业中的标杆企业,明阳智能正是其中之一。明阳智能是我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多年来深耕风电领域前沿技术,不仅在半直驱技术方面引领行业潮流,还率先研制出全球最大海陆风电机组。然而这些成绩也没能改变明阳智能在美期间低市值的局面,在挣扎了5年后,企业于2016年黯然退出美股市场。2018年我国加大能源改革的力度,明阳智能重燃希望,着手准备上市事宜,并于2019年成功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但是回归A股是否能解决企业困境?本文基于此选择了明阳智能作为案例企业,对其回归A股的价值影响展开分析,以期从中得到相应启示,并据此对市场的制度建设提出相关建议。由于我国市场起步晚,所以在对中概股问题的研究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就当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的研究重点落在回归的动因和企业可选择的路径方面,对企业回归引起的价值变化研究不足。所以,笔者首先查阅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国内外文献来了解中概股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动因、回归选择的主要路径以及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和回归行为在企业价值层面引起的变动。为了增强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本文选取了明阳智能为案例公司,通过分析它在回归前后的价值来论证结果。文中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创新理论和价值重估理论,从国家政策背景、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战略布局等角度出发,对明阳智能的回归动因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本文还根据中概股回归行为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选取了明阳智能的融资效率、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它们如何作用于企业,进而改变企业的价值。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认为,明阳智能回归A股的主要驱动力是企业价值被低估,而回归行为确实能够提升企业经营效应、激发企业创新能力、解决企业资金困境,促进企业价值提升,但明阳智能也应重视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尽管明阳智能的回归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向影响,但这一结果具有或然性而非必然性。事实上,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回归后企业价值的变动都是未知的,因为资本市场充满着变数。因此,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应树立全局观念,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及战略布局,理性分析利弊,不能因为其他企业成功通过回归达成战略目标就盲目跟风。在做出决定后,企业应该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财务杠杆,加强资产管理,力求通过市场审核,成功上市。另外,中概股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回归A股仅仅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第一步,它是起点而非终点。因此,在成功上市后中概股企业应该不忘初心,聚焦公司业绩,打造优势品牌,以优秀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如果没能上市,企业就应当好好反思失败的原因,对不足之处加以整改,为下一次的回归做好准备。

姚策[2](2021)在《中概股回归动因、方式及市场选择研究 ——以药明康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对企业上市要求较为宽松,并且资金流通相对自由,因此早期很多中国企业选择赴美上市。但从2018年开始,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恶化,美国资本市场也受到重大影响,202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与中国现行法律相悖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使得未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存在整体被强制退市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概股的吸引力愈发强烈,当前中概股掀起了新一轮的回归潮。本文首先对中概股回归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得出中概股回归的动因,主要有市值低估、恶意做空、维持上市成本高昂、法律风险等;中概股回归的方式,主要有直接IPO、借壳上市、二次上市、发行CDR等;中概股回归的市场,主要有沪深交易所的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以及香港资本市场。接着对中概股回归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说明,并着重介绍了中概股回归动因、方式和市场方面出现的最新变化。随后选取药明康德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分拆药明生物上市港股,原发行主体在“A+H”股上市的回归全过程作了详细介绍。分析其回归的动因主要有长期增长战略要求、全球化扩张的资金压力、价值被低估、国内政策环境利好等;分析不同主体选择不同的回归方式的重要原因;分析回归的市场选择方面,重点说明了药明康德不同分拆主体市场选择的效果,包括IPO首次融资、再融资和市值增长等方面,研究发现回归A股市场后成长性高,回归港股市场再融资效果好,“A+H”股上市助力公司全球化扩张。最后,根据药明康德案例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即私有化前分拆可以降低私有化成本,“小步快跑”回归更安全,多市场回归可以提高融资效果,回归“A+H”股助力企业全球化。并对中概股企业提出建议:回归要由被动变主动;根据公司市值选择最优回归方式;合理规划回归方案,实现公司市值跃升;对监管层提出建议:推进注册制改革,提供多样化的回归方式;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法律,建立监管层国际沟通协调机制;促进A股和H股市场的联通互溶。

桑丽[3](2021)在《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比较与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概股回归A股,一直是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自2015年以来,中概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个别公司违规引发的中概股信用危机,中美贸易战和美股监管的日趋政治化,以及“浑水”、“香橼”为代表的境外机构做空等原因,深深影响着中概股的境外命运。在日渐复杂艰难的环境下,境外完成私有化退市,并通过借壳上市或IPO寻求A股再上市,已经成为众多中概股公司的理性选择。然而,作为回归A股的传统路径,借壳上市亦或是排队等待IPO,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和挑战。借壳上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壳资源,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IPO门槛高、审核周期长、时间成本高。这些因素致使众多已经退出境外市场的中概股公司,始终没能成功回归国内市场。为迎接优质中概股的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进行了必要的制度创新。A股市场相继推出了中国存托凭证(CDR)、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通过发行CDR回归A股,中概股无须经历境外私有化过程,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实现企业多渠道融资。新增板块科创板,首次实行注册制的发行制度,不仅简化了新股发行上市的审批手续,同时还满足了尚未盈利、拥有VIE架构以及差异化投票权等红筹企业的回归愿望。存量板块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为具有创新、创意等新技术、新业态型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回归条件。在境外市场“举步维艰”和境内市场“翘首企盼”的双重作用之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回到A股上市,因此,选择何种回归方式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政策的梳理,总结出中概股回归有四条主要路径,包括:传统路径IPO和借壳上市;创新路径CDR和科创板/注册制下的创业板IPO等等,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优势、劣势和风险。比较不同路径的主要差异,可以为拟回归A股市场的中概股公司提供路径选择的理论依据。此外,本文选取了代表各主要回归路径的典型案例,来进一步分析不同中概股公司的路径选择差异。如药明康德具有稳定的业绩、盈利能力强,在其领域拥有领先的行业地位最终选择了在主板IPO;奇虎360因其互联网安全的行业敏感亟需回归国内市场,且因公司私有化负债多而融资意愿迫切最后选择了借壳上市;九号公司和中芯国际作为创新制度的受益者,因其所属行业、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皆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且分别具有“未盈利”、“VIE架构”、差异化投票权等特殊属性而选择了在科创板发行CDR和普通股票等等。针对不同回归路径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不同路径选择的中概股公司在所属行业与行业地位、股本结构与融资规模、盈利能力与业绩预期、市场环境与回归时机以及制度因素与法律风险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最终的路径选择。基于不同路径差异的共同影响,中概股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战略目标,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如新经济企业优先选择创新路径,传统行业龙头优先选择主板IPO;不同规模的公司选择对应的板块上市,如有多地融资需求的中概股公司可选择发行CDR回归;未实现盈利的中概股公司,在目前政策条件下,只能选择在科创板上市,而盈利企业特别是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有更多选择,尤以主板IPO为宜。此外,中概股在选择回归路径时还应考虑市场、政策以及法律风险带来的影响,选择有效规避风险的路径。总之,对于拟回归A股市场的中概股而言,应权衡多因素影响,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回归路径。

周丹[4](2021)在《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与海外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由于美国证券市场一直以来采取的是“广进后紧”的方式,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重点往往是在其成功上市后,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市门槛则相对较高,耗时也比较长,因此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选择了去海外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然而,自2010年起中概股公司却频繁遭遇诸如浑水、香橼等一系列做空机构的攻击,一些中概股公司甚至被迫选择私有化或者退市,使得2011年选择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数量仅有14家,而这些被迫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却有多达41家,这让我国许多优秀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后,这场信任危机持续蔓延,选择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也随之减少,直到2018年情况才有所好转。可见,研究中概股公司遭遇做空机构攻击的原因十分有必要。2018年成功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达到了48家,2019年也有多达36家中概股公司赴美上市,眼看着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将再次重回高峰。然而,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公司做空后,自曝财务数据造假22亿元,又再次加剧了中概股公司的信任危机。中概股公司股价受其波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爱奇艺、跟谁学等也相继被做空,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中概股公司自身管理存在问题,并且缺乏一定的反做空经验,难以抵御做空机构的攻击。本文通过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这一典型案例,对其遭遇浑水做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大量做空概念、过程以及原因等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阐述了选题背景和实践意义。接着,本文对做空的概念和一般过程进行论述,并归纳了近几年中概股公司遭遇做空的主要原因及有关理论分析依据。之后,本文详细介绍了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公司做空的过程以及面临的结果,并且从美股市场、公司治理、财务质量和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对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瑞幸咖啡遭遇做空的主要原因有不熟悉美国证券市场、管理层涉嫌套现、内部存在财务造假以及商业模式遭受质疑等。最后,本文通过对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公司做空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提炼,进而得出不同类型的中概股公司防范做空的相关启示。本文运用了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了做空概念、过程以及遭遇做空原因的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基础对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原因展开分析。本文回顾了瑞幸咖啡上市及遭遇做空的过程和结果,重点从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自身问题等较为全面的分析了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的原因,并针对遭遇做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从拟赴美上市、已在美上市和正遭遇做空的中概股公司三个不同的角度得出相应启示。为此,可以得出中概股公司遭遇做空存在多种原因,除了做空机构为了盈利存在部分恶意做空行为外,更多的还要从企业自身问题出发。瑞幸咖啡因浑水公司做空而自曝财务造假并最终退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希望以此能够为后续的中概股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经验与教训。面对做空机构的狙击,中概股公司亟需端正上市动机,熟悉美股市场的监管制度,严格遵守海外资本市场的法律红线,进一步夯实自身的财务信息质量和危机处理机制,提升自己的反做空能力,运用法律手段反击恶意做空,同时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商业模式,确保能够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的情况下持续健康的发展,从源头上杜绝做空行为的发生,共同化解中概股公司面临的信任危机。

姜宜岐[5](2021)在《中概股回归的财务绩效研究 ——以奇虎360借壳上市为例》文中提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受制于国内证券市场核准制的规定,诸多发展势头良好但又急需融资的高兴技术企业无法轻易登陆A股市场,被迫远赴海外上市。这些企业即属于中国概念股的范畴。然而,近几年来,海外资本市场诸如美股市场的变化可能已不再适合中概股的生存与发展。中概股在美正面临着企业估值偏低、深陷信任危机以及频遭做空等困境。在此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开放且成熟,部分中概股企业已然萌生了返回国内上市的想法。目前,中概股回国上市主要通过三种途径:IPO、借壳上市和发行CDR。其中,IPO因时间成本过高和审核较为严苛不适合部分想要实现快速上市的企业。而CDR属于市场创新产物,首例CDR在去年10月份才于科创板发行,因此可供借鉴的经验较为稀缺。除此之外,只剩下借壳上市了。借壳上市是一种耗时较短且具有较多实战案例可作为经验供参考的上市方式,很多中概股都倾向选择此方式回归,比如本文作为案例分析的奇虎360借壳回归A股市场。本论文首先研究中概股以及借壳上市相关的理论学说,然后分析奇虎360回归国内的具体过程。之后,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和经济增加值研究法对其回归前后五年的多项财务指标进行计算探讨,并绘制出趋势变化折线图。经过上述一系列研究,最终总结出中概股借壳上市这一交易行为对于其财务绩效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前述多种原因,中概股正经历“回归潮”。希望通过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研究,可对我国中概股企业回归国内股市起到决策参考作用。同时,有回归想法的中概股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借壳上市,切不可为了谋取短期利益而草率借壳。

彭聪[6](2021)在《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迈瑞医疗为例》文中提出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转而奔赴海外资本市场寻求上市机会,这类企业被称为中概股公司。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借助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性,既获得了自身发展壮大所需资金,也在海外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较为规范的治理机制。部分中概股公司还借助海外上市的机会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品牌形象,并将国外新兴产业、理念、技术等引入国内,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但海外上市的身份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阻碍。然而,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及规则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实施,这些企业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大大提高,再加上浑水研究公司等机构的做空压力,导致企业融资便利的优势渐失,市场价值也逐渐被低估。而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制度逐渐完善,推动市场化的信号持续释放,政府也出台利好政策鼓励优质中概股公司回归。鉴于此,大批中概股公司选择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以迈瑞医疗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这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六个方面具体阐述并分析迈瑞医疗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第一部分为引言,概括了案例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从中概股回归的动因、资本运作过程和经济后果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随后明确全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及经济后果的理论概述,此部分总结了中概股回归的相关概念界定、动因、资本运作过程,以及经济后果,并阐述了中概股回归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迈瑞医疗回归案例进行介绍,该部分内容包括迈瑞医疗的基本情况、回归背景以及回归动因。第四部分分析了迈瑞医疗回归国内的具体资本运作过程。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迈瑞医疗回归的经济后果,从市场、财务和非财务三个维度对迈瑞医疗回归事件的经济后果进行综合评价。第六部分的研究结论与启示归纳了迈瑞医疗回归案例的研究结论,并从管理层、中概股公司和政府部门三个主体层面进行了启示的总结。通过收集整理文献并总结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及其经济后果等方面的观点,为本文案例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随后,结合实际案例,在介绍迈瑞医疗的基本情况和回归背景的基础上,对其回归动因和回归过程中的资本运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市场、财务和非财务三个角度出发,对迈瑞医疗回归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事件研究法下迈瑞医疗回归后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较好,企业的市场价值进一步提升;在回归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营运能力保持相对稳定,且财务综合风险逐步降低;此外,营销体系、创新能力和员工效率都逐步完善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还从战略、品牌、员工三方面分析了迈瑞医疗回归与其经济后果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得出,正是迈瑞医疗结合自身战略进行理性回归才使得其回归后绩效稳步提升,在私有化退市过程中合理的对价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而丰富的回归渠道和回归策略也助推其在国内市场顺利上市。同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意回归的中概股公司和政府部门三个主体的研究启示。首先,管理经营者应警惕中概股回归后估值过高风险,切忌短视行为;其次,中概股公司应该树立正确的回归动机,因地制宜并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回归路径;最后,政府部门应鼓励上市板块多元化发展,顺势而为促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王求江[7](2021)在《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动因及其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不少优质企业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上市相对容易的条件,纷纷赴美上市。但是好景不长,中概股在一段时间的较好市场表现后,股价就陷入偏低常态,存在估值偏低、被恶意做空等问题。而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中概股回归和支持相关行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中概股有了回归打算。中概股回归一般是先私有化进行退市,然后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借壳上市等方式回到国内资本市场,大部分中概股企业选择的是借壳上市的方式。本文选择的案例研究对象无锡药明康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康德”)有所不同,药明康德是第一个通过分拆上市的方式成功回归A股的中概股企业,即2015年4月分拆子公司合全药业在中国新三板挂牌,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在美股完成私有化退市,2017年6月分拆子公司药明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8年5月母公司药明康德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药明康德“一拆三”到不同的资本市场,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能为中概股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回归方式提供现实依据,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基于分拆上市相关的现有成果和理论对药明康德分拆上市案例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重要性和路径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药明康德“一拆三”式的上市动因以进行了分析;再次,本文对药明康德分拆上市进行了市场影响、融资影响、经营影响、管理影响四个方面的研究。最后,总结本文的结论,并根据药明康德“一拆三”分拆上市较为成功的经验得出启示。通过研究得出了案例分拆上市过程中的有关结论。首先,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重要性在于减轻了回归压力,促进业务专业化,避免遭遇信任危机;必要性在于借壳上市和整体IPO回归受阻,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可行性在于私有化退市和“一拆三”的回归都顺利实现。其次,“一拆三”上市的动因包括:让合全药业抓住国内新三板改革红利,尽快回归国内市场;让药明生物抓住香港市场的红利,为研发奠定资金基础、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药明康德抓住国内政策红利,获得高估值,最终成功快速回归A股。再次,研究发现药明康德分拆上市在市场上的影响体现在股价得到提升,企业整体估值得到提升;在融资上的影响体现在分拆上市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拆三”连续性的融资为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在经营上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分拆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上,给企业整体上带来了良好的财务效应;在管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股权结构优化。最后,本文根据药明康德分拆上市成功的经验,在企业要理性进行分拆上市、合理选择分拆上市方式、瞄准分拆上市时机,监管层要支持分拆上市方式创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加强监管等方面总结了启示。

唐雨嫣[8](2021)在《中概股回归动因及效应研究 ——以完美世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美国的参议院审查并通过了与中国的相关法规明显冲突的《外国公司担责法案》,其中对于会计和审计的要求使得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陷于困境。除监管趋严以外,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还面临着声誉受损、估值降低等多重问题,其希望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也是情理之中。相比国外险峻的形势,国内政策给予中概股回归以大力支持,中概股可能再次掀起回归热潮。回归是公司战略转型和调整融资渠道的好机会,因此,对于中概股企业回归的动机,以及回归后财务绩效的变化,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完美世界的回归是成功且高效的,因此本文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完美世界回归动因及效应进行分析总结,不仅为身处同样局面的中概股企业提供参考意见,还对游戏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极具参考价值。本文首先整理了中概股回归以及回归过程中涉及到的私有化退市、借壳上市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再从寻租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出发,寻求本文的理论支撑。本文根据完美世界的行业情况和发展状况来剖析其选择回归的原因,并通过事件分析法、现金流分析法、EVA分析法、会计指标分析法、同业对比法等来分析其回归带来的效应。通过研究发现,完美世界回归的原因主要基于融资的需求和战略的需求。估值低是完美世界在美股市场再融资难的首要问题,“影游联动”是完美世界急需要实施的战略计划。因此,一面是美股资本市场的低估值,一面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利好形势,再加上公司战略的实施需求,完美世界选择在美股退市后登录我国A股市场是综合考虑下的择优选择。另一方面,完美世界的回归虽带来了良好的短期市场反应,但从长期效应来看,完美世界的现金流表现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回归带来的经济影响力已经被一定程度削弱,四大企业能力也表现平平,以至于在游戏行业中也不占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完美世界的回归只取得了暂时性的成功,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收效甚微。据此,本文提出几下几点建议:1.中概股回归相关制度仍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涵盖范围和配套资金政策;2.对于准备回归的中概股企业来说,不能盲目跟随回归热潮,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判断决策;3.对于国内游戏公司,在进行战略布局时应多结合自身经营状况,谨慎跟风“影游联动”热点,制定合理的战略实施方案。

王一超[9](2021)在《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本市场日趋自由化,为了满足本国企业对跨国资本的需求,许多国家纷纷打开国门。中国企业也顺势而为,不仅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以及进行跨国并购等各种资本运作,部分企业还选择到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中概股上市公司在增强境外市场活力及公司自身融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跨境会计监管的复杂程度,研究中概股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保障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促进中概股上市公司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0年4月“爆雷”的瑞幸咖啡事件暴露出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新难题,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再次凸显。本文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主要运用归纳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对中概股上市的动因和面临的主要监管环境进行分析;继之,考虑到中概股上市公司中在美上市的数量众多,出现问题较为频繁,且在政治、经济体制上与中国差异大,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跨境会计监管的难题,以及由于这些难题未能妥善解决带来的后果;再结合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剖析该案例所暴露的跨境会计监管问题,并对中美会计监管机构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最后,基于瑞幸咖啡案例,提出进一步完善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的具体对策措施和建议。研究发现,虽然表面上看瑞幸咖啡事件只是一场源于公司内部治理缺陷的资本运作,然而,中概股公司造假问题层出不穷,表明这不仅仅是中概股上市公司创始人或高管团队自身商业伦理与道德存在问题,也与公司所在国与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对跨境上市公司会计问题协调与合作不够有关。因此,对中概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另一方面也应大力加强双方监管部门的协调。同时,从瑞幸咖啡事件可以看出,域外管辖范围和审计底稿查阅问题是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直接表现形式,然而其核心问题仍是主权原则问题。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监管、资本市场监督、中概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层面提出跨境会计监管的改进建议:(1)完善国内会计监管法律,提高政府监管机构的会计监管效率;(2)协调境内外监管部门,建立国际会计监管合作机制;(3)加强会计中介机构行业自律,发挥其辅助作用,及时发现中概股上市公司隐蔽性、复杂性的风险点;(4)适度引进做空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监督作用;(5)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加强公司内部监督,建立风险预防和应对机制。近两年随着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持续打击,赴美上市公司面临新的监管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尤其是针对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合作问题展开研究,得出的结论更能够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中美会计监管冲突解决及中美会计监管合作提供可能的思路,同时也为日后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提供一定的参考。

毕鹏[10](2021)在《证券市场开放与资产定价效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地壮大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不同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典型的“政策市”、“散户市”特征,市场中存在着较大噪音与摩擦,表现出较高的换手率和股价波动率,资本市场效率低下。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资产定价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并反映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证券市场开放持续发展情境下,探讨如何提高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完善股票价格信号机制,对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开放了本国证券市场。我国A股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后也加入到证券市场开放的行列中来。1991年B股市场建立,1992年我国企业境外上市,2002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准入制度确立,2014-2016年“陆港通”交易机制实施,2019年沪伦通开通,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现有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开放能够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如降低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价值等。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学者们再次将研究视角转移至“资本管制”当中来,认为金融自由化所引致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对新兴资本市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证券市场开放将对我国产生何种影响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开放为背景,试图诠释证券市场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产生的影响,以期提供来自新兴资本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开放对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产生影响的经验证据。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定价效率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回顾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制度背景后,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分割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股票流动性理论、投资者有限理性等理论,系统地分析并检验了证券市场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探究证券市场开放对资产定价效率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拓展研究了证券市场开放、资产定价效率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交叉上市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改善了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该结论在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以及相关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其次,交叉上市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组、有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着。进一步研究表明,交叉上市通过提高资本市场股票流动性、投资者认知度进而提高了资产定价效率。第二,QFII持股能够有效缓解股价延迟,提高资产定价效率。该结论在缓解内生性后仍然成立,表明QFII持股与股价延迟之间的确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因果关系。异质性研究发现,QFII长期持股、增持、维持,以及持股国有企业时,对股价延迟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QFII持股可以通过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股票流动性进而缓解股价延迟,提高资产定价效率。第三,“陆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错误定价,提高了资产定价效率,该结论支持了陆港通信息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陆港通”交易机制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缓解资产误定价,进而提高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提供了经验借鉴与证据支持。第四,交叉上市与“陆港通”交易机制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然而QFII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缓解作用并不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陆港通”交易机制通过提高资产定价效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进而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以上结论表明:以“陆港通”机制为代表的证券市场“双向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另一方面,该机制可以有效作用于企业实体,满足金融创新服务企业实体发展的改革初衷。相较于交叉上市与QFII持股等相关机制,“陆港通”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机制,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显着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证券市场开放与资产定价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开放过程中,不同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丰富了资产定价效率的研究文献;检验了不同证券市场开放政策与资产定价效率之间的作用路径,并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通过影响资产定价效率最终作用于企业实体发展的经济后果。主要研究启示在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式”开放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亦是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性选择。相较于交叉上市、QFII持股等证券市场的“单向开放”,“陆港通”交易机制下的证券市场“双向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效率发挥的作用与产生的影响更优。因此,应大力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双向开放”,复制“陆港通”交易机制的成功经验,与各国建立更加广泛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金融自由化与证券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二、美国资本市场探讨中国公司在美融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资本市场探讨中国公司在美融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中概股回归A股的价值影响分析 ——以明阳智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概股回归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中概股回归路径的研究
        1.2.3 关于中概股回归的价值影响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中概股回归价值影响的概述
    2.1 中概股及企业价值的内涵
        2.1.1 中概股的含义
        2.1.2 企业价值的含义
        2.1.3 企业价值影响的含义
    2.2 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
        2.2.1 借壳上市
        2.2.2 分拆上市
        2.2.3 IPO上市
        2.2.4 CDR(中国存托凭证)
    2.3 中概股回归企业的价值影响因素
        2.3.1 政策因素
        2.3.2 行业发展导向
        2.3.3 企业资产质量
        2.3.4 企业核心能力
    2.4 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创新理论
        2.4.3 价值重估理论
3 明阳智能回归A股案例介绍
    3.1 明阳智能回归A股背景介绍
        3.1.1 中概股回归的政策背景及现状
        3.1.2 风电行业发展情况
        3.1.3 明阳智能简介
    3.2 明阳智能回归A股的动因
        3.2.1 国内政策红利吸引
        3.2.2 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3.2.3 缓解财务压力,增加企业价值
    3.3 明阳智能回归A股过程
        3.3.1 收到无约束力的私有化要约
        3.3.2 达成私有化合并协议
        3.3.3 提交IPO申报材料,回归中国A股市场
4 明阳智能回归A股的价值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4.1 明阳智能回归的价值影响机理
        4.1.1 回归影响企业融资效率
        4.1.2 回归影响公司经营效率
        4.1.3 回归影响企业创新能力
    4.2 明阳智能回归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4.2.1 降低信息不对称,畅通融资渠道
        4.2.2 提升偿债能力,优化资本结构
    4.3 明阳智能回归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4.3.1 推进战略转型,增加竞争优势
        4.3.2 增加闲置资金,降低运营能力
    4.4 明阳智能回归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4.4.1 提供资金支持,加大研发投入
        4.4.2 提供非资本增值服务,提高市占率
    4.5 明阳智能回归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5.1 明阳智能股价显着提升
        4.5.2 明阳智能估值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1.1 企业价值被低估是明阳智能回归的主要驱动力
        5.1.2 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
        5.1.3 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将影响企业价值提升
    5.2 启示
        5.2.1 企业应树立全局观念,理性做出决策
        5.2.2 企业应探索合适的回归路径及时点
        5.2.3 企业应优化财务杠杆,防范财务风险
        5.2.4 企业应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概股回归动因、方式及市场选择研究 ——以药明康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回归动因研究
        1.2.2 回归方式研究
        1.2.3 回归市场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概股回归现状及理论基础
    2.1 中概股概况
    2.2 中概股回归动因
        2.2.1 内在动因
        2.2.2 外在动因
    2.3 中概股回归方式
        2.3.1 直接IPO
        2.3.2 借壳上市
        2.3.3 二次上市
        2.3.4 发行CDR
    2.4 中概股回归的市场选择
        2.4.1 主板
        2.4.2 科创板
        2.4.3 创业板
        2.4.4 中小板
        2.4.5 新三板
        2.4.6 香港资本市场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市场时机理论
        2.5.2 市场流动性理论
        2.5.3 跨境监管冲突理论
第3章 药明康德回归案例介绍
    3.1 药明康德公司介绍
    3.2 药明康德回归过程
        3.2.1 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
        3.2.2 药明康德私有化退市
        3.2.3 拆除VIE架构
        3.2.4 拆分药明生物H股上市
        3.2.5 药明康德A股上市
        3.2.6 药明康德H股上市
第4章 药明康德回归案例分析
    4.1 药明康德回归动因分析
        4.1.1 长期增长战略要求
        4.1.2 全球化扩张的资金压力
        4.1.3 企业“独角兽”价值被低估
        4.1.4 国内政策环境利好
    4.2 药明康德回归方式分析
        4.2.1 合全药业回归新三板不限制母公司VIE架构
        4.2.2 药明生物港股IPO估值高、用时短
        4.2.3 药明康德回归A股存在募资额、市盈率高压线
        4.2.4 药明康德H股上市弥补资金缺口
    4.3 药明康德回归市场选择分析
        4.3.1 合全药业新三板上市成长性不足
        4.3.2 药明生物H股上市融资效果好
        4.3.3 药明康德A股上市彰显“独角兽”企业价值
        4.3.4 药明康德H股上市融资助力全球扩张
        4.3.5 药明康德整体实现市值跃升
第5章 启示与建议
    5.1 启示
        5.1.1 私有化前分拆可以降低私有化成本
        5.1.2 “小步快跑”回归更安全
        5.1.3 多市场回归可以提高融资效果
        5.1.4 回归“A+H”股助力企业全球化
    5.2 对中概股的建议
        5.2.1 改变思维方式,由被动回归变为主动回归
        5.2.2 根据公司市值选择最优回归方式
        5.2.3 把握回归过程中的资本运作
    5.3 对监管层的建议
        5.3.1 推进注册制改革,提供多样化的中概股回归方式
        5.3.2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法律,建立监管层国际沟通协调机制
        5.3.3 促进A股和H股市场的联通互溶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比较与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及文献
        二、国外相关研究及文献
        三、文献综述小结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VIE架构
        二、私有化退市
        三、同股不同权
        四、存托凭证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企业估值理论
        二、协同效应理论
        三、市场择时理论
第三章 中概股回归的现状与主要路径
    第一节 中概股回归现状
    第二节 中概股回归的传统路径
        一、IPO
        二、借壳上市
        三、关于IPO和借壳上市的相关问题
    第三节 中概股回归的创新路径
        一、中国存托凭证(CDR)
        二、科创板和(注)创业板
第四章 不同路径下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通过IPO路径回归的中概股——以药明康德为例
        一、选择动因
        二、回归过程
        三、回归效果及借鉴意义
    第二节 通过借壳上市路径回归的中概股——以奇虎360 为例
        一、选择动因
        二、回归过程
        三、回归效果及借鉴意义
    第三节 通过CDR路径回归的中概股——以九号公司为例
        一、选择动因
        二、回归过程
        三、回归效果及借鉴意义
    第四节 通过科创板IPO回归的中概股——以中芯国际为例
        一、选择动因
        二、回归过程
        三、回归效果及借鉴意义
第五章 中概股公司的类型差异与回归路经选择
    第一节 不同路径选择下中概股公司的主要差异
        一、行业及所处地位不同
        二、股本结构与融资规模不同
        三、盈利能力与业绩预期不同
        四、市场环境与回归时机不同
        五、制度因素与法律风险不同
    第二节 不同中概股公司的可选回归路径
        一、基于公司所处行业及行业地位差异的路径选择
        二、基于公司规模及融资需求差异的路径选择
        三、基于公司业绩及盈利能力差异的路径选择
        四、基于市场、政策及法律风险差异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未来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选择
        一、确定回归前是否在境外私有化退市
        二、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回归路径
        三、选择A股上市板块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做空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做空过程的研究
        1.2.3 关于中概股遭遇做空原因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做空的理论概述
    2.1 做空的概念
        2.1.1 做空的含义
        2.1.2 做空的方式
        2.1.3 做空的特点
    2.2 做空的一般过程
        2.2.1 精选做空目标
        2.2.2 开展实地调研
        2.2.3 建仓发布报告
        2.2.4 平仓获取差价
    2.3 中概股遭遇做空的原因
        2.3.1 不熟悉美国证券市场
        2.3.2 公司治理存在缺陷
        2.3.3 公司涉嫌财务造假
        2.3.4 商业模式遭受质疑
    2.4 做空的理论分析依据
        2.4.1 博弈理论
        2.4.2 风险管理理论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案例介绍
    3.1 瑞幸咖啡公司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公司治理
        3.1.3 财务状况
    3.2 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的过程
        3.2.1 浑水对瑞幸展开实地调研
        3.2.2 浑水建仓发布匿名做空报告
        3.2.3 瑞幸发布公告否认浑水指控
        3.2.4 瑞幸自曝存在财务造假
        3.2.5 中美证监会联合调查瑞幸
    3.3 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的结果
        3.3.1 面临集体诉讼
        3.3.2 承担巨额处罚
        3.3.3 选择停牌退市
        3.3.4 加剧信任危机
4 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原因分析
    4.1 不熟悉美国证券市场
        4.1.1 借壳上市融资动机存疑
        4.1.2 忽视中美信息披露差异
        4.1.3 市场风险防控意识淡薄
    4.2 管理层涉嫌套现
        4.2.1 股权高度集中导致内控受限
        4.2.2 管理层存在诚信缺失套现背景
        4.2.3 增发可转债快速吸收大量现金
    4.3 内部存在财务造假
        4.3.1 销售数据造假虚增营业收入
        4.3.2 夸大广告支出虚增店面利润
        4.3.3 隐瞒关联交易虚构销售行为
    4.4 商业模式遭受质疑
        4.4.1 线上交易模式限制其空间附加值
        4.4.2 无限场景模式造成门店扩张过快
        4.4.3 价格补贴模式导致用户留存率低
5 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案例启示
    5.1 对拟赴美上市中概股公司的启示
        5.1.1 熟悉美股市场监管制度是赴美上市的必要条件
        5.1.2 端正赴美上市动机能够从源头杜绝被做空风险
        5.1.3 重视商业模式合理性可以有效降低被做空几率
    5.2 对已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的启示
        5.2.1 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防御做空的根本
        5.2.2 建立市场危机管理机制以便及时回应做空指控
        5.2.3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防范管理层舞弊行为
    5.3 对正遭遇做空中概股公司的启示
        5.3.1 提升自身的反做空能力是应对做空机构的关键
        5.3.2 利用法律手段主动反击可以有效遏制恶意做空
        5.3.3 揭示做空产业链真相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判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概股回归的财务绩效研究 ——以奇虎360借壳上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概股回归的研究
        1.3.2 关于企业借壳上市的研究
        1.3.3 综合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内容框架
    1.6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国概念股
        2.1.2 私有化
        2.1.3 壳资源与壳公司
        2.1.4 借壳上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与信号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效率理论
3 中概股发展及回归上市情况分析
    3.1 中概股发展现状
        3.1.1 赴美上市情况
        3.1.2 重点案例介绍
        3.1.3 回归热潮开启
    3.2 中概股回归背景
    3.3 中概股企业回归介绍
    3.4 中概股回归上市动因分析
        3.4.1 企业海外市值被低估
        3.4.2 频遭做空机构打击
        3.4.3 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3.5 中概股企业回归路径分析
4 奇虎360 回归上市案例分析
    4.1 交易双方简介
        4.1.1 奇虎360
        4.1.2 江南嘉捷
    4.2 奇虎360 私有化退市过程
    4.3 奇虎360 借壳上市过程
        4.3.1 重大资产出售、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
        4.3.2 交易前后股权变化
    4.4 奇虎360 回归A股动因分析
        4.4.1 美股市场生存环境恶化
        4.4.2 企业市值被低估
        4.4.3 谋求公司业务转型
5 奇虎360 借壳上市财务绩效分析
    5.1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法
        5.1.1 偿债能力分析
        5.1.2 营运能力分析
        5.1.3 盈利能力分析
        5.1.4 发展能力分析
    5.2 基于经济增加值(EVA)评价分析法
        5.2.1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数值计算
        5.2.2 投入资本总额(TC)的数值计算
        5.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数值计算
        5.2.4 经济增加值(EVA)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5.3 奇虎360 回归上市财务绩效总结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中概股回归动因
        6.1.2 借壳上市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6.2 中概股回归上市发展建议
        6.2.1 重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变化
        6.2.2 选择适合企业的回归方式
        6.2.3 谨慎选择壳公司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迈瑞医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研究
        1.2.2 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研究
        1.2.3 中概股回归的经济后果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基本框架
2 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及经济后果的理论概述
    2.1 中概股回归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概股公司的定义
        2.1.2 中概股私有化的定义
    2.2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
        2.2.1 进行企业战略转型
        2.2.2 防范机构做空风险
        2.2.3 避免市场估值过低
        2.2.4 减少上市维护成本
    2.3 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
        2.3.1 私有化退市的资本运作过程
        2.3.2 拆除红筹架构的资本运作过程
        2.3.3 回归国内的资本运作过程
    2.4 中概股回归的经济后果分析
        2.4.1 市场绩效分析
        2.4.2 财务绩效分析
        2.4.3 非财务绩效分析
    2.5 中概股回归的理论基础
        2.5.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5.2 规避管制理论
        2.5.3 本地偏好理论
3 迈瑞医疗回归案例介绍
    3.1 迈瑞医疗基本情况
        3.1.1 迈瑞医疗企业介绍
        3.1.2 迈瑞医疗回归背景
    3.2 迈瑞医疗回归A股的动因
        3.2.1 填补中美资本市场估值差异
        3.2.2 避免遭受机构做空危机
        3.2.3 进行战略转型及资源重组
4 迈瑞医疗回归A股的资本运作过程
    4.1 迈瑞医疗从美股市场私有化退市阶段
        4.1.1 管理层向董事会发出私有化要约
        4.1.2 设立私有化交易实施主体
        4.1.3 私有化协议的调整与实施
        4.1.4 私有化资金来源及跨境汇划
    4.2 迈瑞医疗拆除红筹架构阶段
        4.2.1 迈瑞国际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
        4.2.2 境内外资产重组与主要业务转移
        4.2.3 迈瑞医疗层面的增资与股权转让
    4.3 迈瑞医疗于国内A股市场重新上市阶段
        4.3.1 申报国内主板市场上市遇阻
        4.3.2 调整方案并成功登陆创业板
5 迈瑞医疗回归的经济后果分析
    5.1 市场角度下迈瑞医疗回归绩效分析
        5.1.1 事件研究法下市场反应表现良好
        5.1.2 市场价值不断提升
    5.2 财务角度下迈瑞医疗回归绩效分析
        5.2.1 资本扩充保障偿债能力
        5.2.2 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
        5.2.3 营运能力维持稳定水平
        5.2.4 财务综合风险逐步降低
    5.3 非财务角度下迈瑞医疗回归绩效分析
        5.3.1 营销体系不断升级
        5.3.2 创新能力保持领先
        5.3.3 员工效率持续提高
    5.4 迈瑞医疗回归经济后果的机理分析
        5.4.1 结合战略发展国内医疗器械业务
        5.4.2 良好声誉助力企业品牌效应提升
        5.4.3 员工素质增强促进资源配置效益
6 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及经济后果的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结合战略理性回归有助于提升经营绩效
        6.1.2 制定合理私有化对价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6.1.3 多元化回归渠道助推国内成功上市
    6.2 研究启示
        6.2.1 警惕中概股回归后估值过高风险
        6.2.2 把握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回归路径
        6.2.3 顺势而为促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致谢

(7)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动因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分拆上市内涵
        2.1.2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
        2.1.3 分拆上市对公司的绩效影响
        2.1.4 中概股回归相关研究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价值低估理论
        2.2.2 市场时机理论
        2.2.3 融资理论
第3章 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重要性和路径分析
    3.1 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重要性分析
        3.1.1 减轻在整体上回归的压力
        3.1.2 促进实现业务上的专业化
        3.1.3 避免整体上遭遇信任危机
    3.2 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必要性分析
        3.2.1 借壳上市受到阻碍
        3.2.2 整体IPO回归上市不可行
        3.2.3 实现公司整体上的战略发展
    3.3 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可行性分析
        3.3.1 在美股实现私有化退市的过程
        3.3.2 成功完成“一拆三”的回归路径
第4章 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动因分析
    4.1 分拆合全药业在新三板上市的动因
        4.1.1 上市市场选择分析
        4.1.2 新三板市场行情分析
        4.1.3 公司发展分析
    4.2 分拆药明生物在港交所上市的动因
        4.2.1 研发资金融资分析
        4.2.2 香港资本市场红利分析
        4.2.3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4.3 药明康德在国内A股上市的动因
        4.3.1 国外估值分析
        4.3.2 国内政策分析
        4.3.3 公司融资需求分析
第5章 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影响研究
    5.1 市场影响分析
        5.1.1 公司在资本市场反应分析
        5.1.2 分拆上市后股价变动情况分析
        5.1.3 分拆上市后估值变化情况分析
    5.2 融资影响分析
        5.2.1 增强融资能力分析
        5.2.2 改善资本结构分析
        5.2.3 提供更多融资的可能性分析
    5.3 经营影响分析
        5.3.1 会计指标的选取
        5.3.2 会计指标法对比分析
    5.4 管理影响分析
        5.4.1 组织体系变化分析
        5.4.2 股权结构变化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企业视角
        6.2.2 监管层视角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概股回归动因及效应研究 ——以完美世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创新点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概股
        2.1.2 私有化
        2.1.3 借壳上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寻租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中概股回归的路径及动因
        2.3.2 中概股回归的影响
        2.3.3 中概股回归与公司私有化
        2.3.4 中概股回归与借壳上市
        2.3.5 文献述评
3 完美世界案例背景
    3.1 行业背景
        3.1.1 行业发展概述
        3.1.2 行业模式转变
    3.2 案例概况
        3.2.1 公司简介
        3.2.2 回归过程
4 完美世界回归动因分析
    4.1 融资需求
        4.1.1 国外环境劣势
        4.1.2 国内环境优势
    4.2 战略需求
        4.2.1 “影游联动”战略
        4.2.2 减少成本
        4.2.3 增强独立性
5 完美世界回归后融资情况分析
    5.1 股价市场反应分析
        5.1.1 第一次股价市场反应
        5.1.2 第二次股价市场反应
    5.2 现金流分析
        5.2.1 筹资活动现金流分析
        5.2.2 投资活动现金流分析
        5.2.3 经营活动现金流分析
6 完美世界回归后绩效表现分析
    6.1 同业对比分析
        6.1.1 净资产收益率对比分析
        6.1.2 营业利润率对比分析
        6.1.3 营业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
    6.2 经济增加值分析
        6.2.1 税后净营业利润计算
        6.2.2 投资资本总额计算
        6.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6.2.4 经济增加值计算
    6.3 财务指标分析
        6.3.1 盈利能力分析
        6.3.2 营运能力分析
        6.3.3 发展能力分析
        6.3.4 偿债能力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回归动因归纳
        7.1.2 回归效应总结
    7.2 研究启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企业境外上市的研究
        1.3.2 有关跨境会计监管必要性的研究
        1.3.3 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
        1.3.4 有关跨境会计监管合作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背景分析
    2.1 证券市场境外上市现状
        2.1.1 境外上市的兴起与发展
        2.1.2 中概股公司上市现状
    2.2 中概股公司上市动因分析
        2.2.1 满足融资需求
        2.2.2 提高品牌知名度
        2.2.3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2.3 中概股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监管环境
        2.3.1 主要境外市场的法律体系
        2.3.2 主要境外市场的监管模式
        2.3.3 主要境外市场的准则制度
    2.4 本章小结
3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难题及后果
    3.1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难题
        3.1.1 主权原则冲突
        3.1.2 监管标准界定模糊
        3.1.3 监管方式落后
        3.1.4 监管执行不到位
    3.2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难题的后果分析
        3.2.1 上市公司违规操作
        3.2.2 跨境会计监管对抗
    3.3 本章小结
4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案例分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4.1 案例公司背景及事件梳理
        4.1.1 瑞幸咖啡公司背景
        4.1.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4.2 瑞幸咖啡事件暴露的跨境会计监管问题
        4.2.1 瑞幸咖啡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4.2.2 境外上市的监管屏障与文化认知差异
        4.2.3 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概股公司审计风险防范不足
    4.3 中美两国监管机构对瑞幸咖啡采取的会计监管措施
        4.3.1 美国监管机构采取的主要措施
        4.3.2 中国相关监管机构采取的主要措施
    4.4 中美两国会计监管机构面临的问题
        4.4.1 监管机构双边执法权未等效
        4.4.2 审计工作底稿跨境调取困难
        4.4.3 美国对域外高管惩戒实施无果
        4.4.4 中国域外管辖权施行受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瑞幸咖啡事件的跨境会计监管改进建议
    5.1 完善国内政府监管的立法与执法
        5.1.1 完善国内会计监管法律
        5.1.2 提高监管机构的会计监管效率
    5.2 建立国际会计监管合作机制
        5.2.1 加强各国会计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5.2.2 促进监管标准趋同和等效
        5.2.3 建立跨境会计监管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5.3 加强会计中介机构行业自律
        5.3.1 改进会计中介机构自身管理
        5.3.2 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
    5.4 适度发挥做空机制的纠偏作用
    5.5 完善中概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5.5.1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5.5.2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5.5.3 建立风险预防和应对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证券市场开放与资产定价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
        2.1.1 证券市场开放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1.2 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实体的影响
    2.2 交叉上市相关文献回顾
        2.2.1 交叉上市影响因素
        2.2.2 交叉上市经济后果
    2.3 境外投资者持股文献回顾
        2.3.1 境外投资者持股影响因素
        2.3.2 境外投资者持股经济后果
    2.4 陆港通交易机制相关文献回顾
        2.4.1 陆港通交易机制与股票市场稳定
        2.4.2 陆港通交易机制与公司治理
        2.4.3 陆港通交易机制与企业行为
        2.4.4 陆港通交易机制与审计行为
    2.5 资产定价效率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2.5.1 信息因素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
        2.5.2 投资者理性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
        2.5.3 市场竞争对资产定价效率影响
        2.5.4 市场摩擦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
    2.6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3.1 概念界定
        3.1.1 证券市场开放
        3.1.2 资产定价效率
    3.2 理论基础
        3.2.1 有效市场假说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委托代理理论
        3.2.4 市场分割理论
        3.2.5 股票流动性理论
        3.2.6 投资者有限理性理论
    3.3 制度背景
        3.3.1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背景
        3.3.2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进程
        3.3.3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不同政策的对比分析
        3.3.4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叉上市与资产定价效率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基于信息传递的交叉上市与资产定价效率
        4.2.2 基于政府干预的交叉上市与资产定价效率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变量定义
        4.3.3 模型设定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交叉上市与股价信息含量回归分析
        4.4.3 异质性分析
    4.5 交叉上市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机制分析
        4.5.1 基于股票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4.5.2 基于投资者认知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4.6 稳健性检验
        4.6.1 内生性检验
        4.6.2 替换因变量衡量指标
        4.6.3 变换研究样本区间
        4.6.4 安慰剂检验
        4.6.5 PSM检验
    4.7 拓展检验
        4.7.1 交叉上市与股价延迟的回归分析
        4.7.2 交叉上市与资产误定价的回归分析
    4.8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产定价效率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价值创造假说与资产定价效率
        5.2.2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假说与资产定价效率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
        5.3.3 模型设定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延迟回归分析
        5.4.3 异质性分析
    5.5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股价延迟的机制分析
        5.5.1 基于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5.5.2 基于股票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5.6 稳健性检验
        5.6.1 内生性检验
        5.6.2 排除特殊样本区间
        5.6.3 替换自变量衡量指标
    5.7 拓展检验
        5.7.1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信息含量回归分析
        5.7.2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产误定价回归分析
    5.8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陆港通与资产定价效率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陆港通信息效应与资产定价效率
        6.2.2 陆港通噪音效应与资产定价效率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
        6.3.3 模型设定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陆港通与资产误定价回归分析
        6.4.3 异质性分析
    6.5 陆港通影响资产误定价的传导机制
        6.5.1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6.5.2 基于分析师预测精准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6.6 稳健性检验
        6.6.1 自变量滞后一期
        6.6.2 变更因变量测度方法
        6.6.3 PSM-DID回归分析
    6.7 拓展检验
        6.7.1 陆港通与股价信息含量回归分析
        6.7.2 陆港通与股价延迟回归分析
    6.8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证券市场开放、资产定价效率与企业投资效率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3.2 变量定义
        7.3.3 模型设定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证券市场开放与企业投资效率回归分析
    7.5 证券市场开放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传导机制
    7.6 稳健性检验
        7.6.1 变更因变量衡量方式
        7.6.2 内生性检验
        7.6.3 PSM-DID回归分析
    7.7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政策启示
    8.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美国资本市场探讨中国公司在美融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概股回归A股的价值影响分析 ——以明阳智能为例[D]. 李紫藤.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中概股回归动因、方式及市场选择研究 ——以药明康德为例[D]. 姚策.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3]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比较与选择研究[D]. 桑丽.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瑞幸咖啡遭遇浑水做空案例分析[D]. 周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中概股回归的财务绩效研究 ——以奇虎360借壳上市为例[D]. 姜宜岐.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6]中概股回归的资本运作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迈瑞医疗为例[D]. 彭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7]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动因及其影响研究[D]. 王求江.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8]中概股回归动因及效应研究 ——以完美世界为例[D]. 唐雨嫣.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D]. 王一超.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10]证券市场开放与资产定价效率[D]. 毕鹏. 石河子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美国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在美探索融资渠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