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消费农业”

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消费农业”

一、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耗农业”(论文文献综述)

韩美琳[1](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魏丽华[2](2021)在《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文中研究指明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业在生态资源和耕作环境上的特殊要求及种收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农业机构注册“产地名+产品名”形式的集体商标,区域内经营主体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控方面,已经实现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由简单的表示功能向竞争优势的转换。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政策的战略抓手,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济宁市拥有山东省较多的农产品区域品牌,邹城蘑菇、泗水地瓜、金乡大蒜、汶上芦花鸡等特色农产品在国内独具特色。虽然济宁市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较少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济宁礼飨”采取“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济宁农业对“儒耕文化”的传承。“金乡大蒜”制定了绿色种收、机械化生产,从生产到加工销售采用技术标准和溯源体系,成为大蒜行业的领头军。“济宁礼飨”和“金乡大蒜”的案例剖析表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是农业主体多方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对实现农产品的机械化种收、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400名消费者的认知度调研发现,“济宁礼飨”“金乡大蒜”“邹城蘑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质量安全、价格实惠、品牌认知这三个因素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连锁超市、专卖直营店和网络电商是消费者购买的三个主要渠道。基于理论分析及调研结果,建议济宁市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方面从生产标准、营销策略以及资金支持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并结合“双安双创”活动,争取多方协作,不断提升农业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力度等,最终实现以品牌促发展的目标。

赵凤霞[3](2020)在《沂蒙文化促进沂蒙农村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工作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既要发展产业、繁荣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文化振兴贯穿于农村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充分体现文化为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兴民,让文化为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持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特色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沂蒙文化植根于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经过岁月涤荡和革命洗礼不断演变、发展而成,是沂蒙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写照。通过系统探讨沂蒙文化中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家教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沂蒙文化是“沂蒙山区”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具有交融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对沂蒙文化中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沂蒙农村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概括出了沂蒙文化有助于推进移风易俗、涵养乡风文明、带动旅游产业、提升沂蒙优质农特产品和红色经济品牌、提高乡村德治水平等作用;结合沂蒙地域特色和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沂蒙文化带动沂蒙农村发展的实际,深入探讨了沂蒙文化在助推沂蒙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加大沂蒙文化开发力度、推动沂蒙文化传承发展和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沂蒙文化更有效的促进沂蒙农村建设、助推沂蒙乡村振兴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结合区域实际,深入文化推动农村建设的研究,对于实现新时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王珍[4](2020)在《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顺应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缓解传统畜牧业所带来的缓解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畜牧业乃至农业的发展水平,增加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畜牧业朝着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收尾之年,济宁是山东畜牧业发展典型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发展特征,故本文选取济宁市作为重点示范案例。济宁市畜牧业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也面临各种问题,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发展,传统的畜牧业难以满足人们现代化的需求,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势所必然,也成为畜牧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此,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地走访等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首先阐述了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适宜的自然条件、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雄厚的社会基础都推动了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现状包括济宁市畜牧业的畜禽产量、畜禽产值以及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并基于问卷分析、态势分析和查阅资料深度剖析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生态畜牧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方式落后、畜禽良种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落后、市场监管不足等,最后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丰富和发展畜禽良种体系、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加强品牌建设、构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政府的扶持和监管等,以为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济宁市畜牧业全面协调发展。

刘晗[5](2020)在《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最近几年,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少”的风险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水资源不足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山东省除水资源紧张外,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突出。因为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各有不同,所以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也需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节水,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适度的创新。农业节水分区,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各地区农业地域差异规律,考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科技水平等因素,对各地域不同农业节水状况进行科学的划分,是实现农业节水、各地区布局科学分类的重要一环。农业节水分区对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对缓解当地的农业用水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山东省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结构等方面因素,基于PSR模型构建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能将山东省划分为6个农业节水分区,并对各分区农业节水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根据山东省农业节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宜的农业节水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位山灌区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变化环境下山东省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和水资源供需变化情况的分析,揭示了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农业节水不仅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握山东省各地市行政单元发展农业节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合理地确定各地区的农业节水措施,有必要从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山东省进行农业节水分区。(2)通过对各种分区方法优缺点的比较,以及对资料的掌握程度最终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的系统聚类分区方法。并以PSR模型为依托,从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入手,构建了以干燥度、地形地貌影响系数、人均GDP、缺水程度、可用灌溉量、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农业供水比重、作物需水量、耕地有效灌溉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作物播种比例、蔬菜播种比例、其他农作物播种比例、节水灌溉比、引水灌溉比例、蓄水灌溉比例、井灌比例、提水灌溉比例18个指标为主的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SPSS软件,首先对所选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指标体系进行层层分析,最终由确定的5个主成分来代表原始指标。有效的降低了工作量,同时还去除了各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最后运用系统聚类法,对研究区各分区单元进行了计算。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多种方法对提取的主成分指标进分析计算,分别绘制了系谱图。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对研究,最终确定离差平方法所得分区结果更为合理。最终将山东省各分区单元分为六个单元。通过分析各分区的实际情况对各区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农业节水方式提出了初步构想。(4)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运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分析评价模型,提出了农业节水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面,运用了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客观相结合,克服了过去在权重确定上的主观任意性及难以准确确定的缺点,经验证,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提出的节水灌溉效果评价模型简单适用,可用于山东省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刘淑天[6](2020)在《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阳古镇经历了从农耕社会到运河漕运商业社会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积累了丰富的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在代代南阳人的传承和潜移默化中维系、保护并充实着其独特的运河沿岸水乡空间及湖岛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阳古镇和运河沿线其它古镇一样,正经历着城镇建设和更新。南阳古镇自2006年以来,历时多年,正由漕运衰落的湖中小镇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方向发展,先后清理了运河河道,使之疏浚贯通,修建古镇基础服务设施,建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机制,完成运河驳岸、码头、桥梁和主要水闸的修复和重建工程,使得古镇目前具有一定的游客接待能力,逐步向“古有其味、名副其实的运河古镇”的方向发展。山东省微山县南阳古镇自然环境独特,四面环水同时古运河穿岛而过,是体现我国特色岛屿型城镇环境观的典范,应整体、系统的予以保护[1,2]。但是,如何利用保护下来的历史环境,进一步使运河古镇的文化底蕴保持持久、鲜活的生命力,适度的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尽量保存千年古镇的历史原貌,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守住这片大运河上唯一留下来的水上古镇,避免旅游开发导致失去最初的文化特色,这就需要充分研究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该地区的运河文化和商贸集镇文化、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制定特色游览线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等,从而实现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旅游开发,形成具有个性鲜明、风景亮丽、历史文化情趣丰富的景区,这对于南阳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来说,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也恰逢其时,是南阳古镇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战略就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打造特色的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线路,合理规划旅游功能分区,完善保护性旅游开发体系等,这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张斌,刘晶,范仲学,候鹏丽,付佳,郭凤丹,侯蕾,马德源,王颖[7](2019)在《盐碱地油莎豆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油莎豆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耐涝的特点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选择。油莎豆块茎生于地下,其机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成为该作物规模化推广种植及实现全产业链开发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油莎豆的播种、收获方式方法,重点对目前油莎豆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开发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盐碱地油莎豆推广种植及产业发展做了展望。

王秀鹃[8](2019)在《农业节水的路径组合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现阶段的国家意志和政策取向,其核心内容是对用水总量(包括农业用水总量)进行控制管理。农业用水总量管理的具体任务是节约农业用水,在保障农业正常发展的同时减少农业用水量,对此,国内实践已经在发展节水灌溉、优化农作物布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本文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农业节水的现实绩效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近20年来中国节灌农业发展迅速,既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又产生了巨大的农业节水效应,通过采用喷灌、微灌、低压管灌和渠道防渗等节灌措施,节约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用水。但是,节灌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结构性偏差,输水环节的节水灌溉发展相对充分,田间节水灌溉特别是大田(相对于设施农业而言)节水灌溉发展不足。(2)近20年来中国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不断变化,本文使用“农作物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拟合度”概念和“高耗水农作物在水资源禀赋地区的集中度”指标,来反映和测算农作物生产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匹配关系。对三种高耗水农作物(水稻、蔬菜、小麦)的测算结果表明:水稻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拟合度在80%以上,较好地利用了中国的水资源禀赋(降水)优势,节水型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基本形成;蔬菜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拟合度只有60%,没有很好地利用中国的水资源禀赋(降水)优势,节水型蔬菜生产空间布局尚不突出;小麦布局与其光热适合区域的水资源禀赋拟合度在85%左右,非常好地利用了这一适合区域的水资源禀赋优势,节水型小麦生产空间布局基本形成。(3)近20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一直在调整变化,其中,有促进农业节水的变化,也有增加农业水资源消耗量的变化。高耗水农作物蔬菜种植面积及其比重的大幅度增加,产生了巨大的节水负效应,增加了农业水资源的耗用量,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尚未形成清晰轮廓。(4)近20年来中国的大豆虚拟水进口节约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用水,但是高耗水农作物蔬菜虚拟水的出口,与农业节水的总体目标不一致,节水型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格局尚不明朗。(5)敏感性分析表明,节水灌溉特别是大田节水灌溉(喷灌和微灌)对于农业节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其他因素(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等)与农业节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影响节灌农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农地经营权的碎片式分割和农业组织结构的原子化,产生了普遍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致使包括节水灌溉在内的大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应有的推广应用,严重降低了包括节水在内的先进技术的利用绩效。农作物空间布局和农业生产结构偏离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节水目标的内在原因,是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应用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重组了农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强化了国内区域和农作物品种之间逐利竞争,加之产业规制失利,最终出现农作物空间布局和生产结构偏离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节水目标的现象。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偏离农业节水目标的根源,是对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定位出现偏差,忽视了水资源禀赋比较劣势的内在作用。提升农业节水绩效的对策建议:(1)引导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家庭农场,为推广大田节水灌溉创造基本规模条件;像稳定农地承包权那样稳定农地经营权,赋予各类经营大户可以期许的长久经营权益,培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长期动力;针对农户节水的正外部性给予适当节水补贴;试验将农用水权界定给农户并允许农户“节余水”市场化流转,创造农业节水的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2)将水稻生产空间布局进一步向南方水资源禀赋(降水)优势区域集中,提高水稻生产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拟合度;实施部分蔬菜品种(适合于南方种植和长途运输的蔬菜)的“北菜南移”战略,将蔬菜生产布局进一步向南方水资源禀赋(降水)优势区域集中,提高蔬菜生产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拟合度,同时保障蔬菜供给;把小麦生产进一步集中在500-800mm的水资源禀赋(降水)相对优势区域,提高小麦生产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拟合度。(3)压减高耗水农作物蔬菜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在山东、河南、河北三个缺水省份减少蔬菜种植面积,参考河北省的“稻改旱”和“冬小麦季节性休耕”经验,试行“菜改x”(x代表任何一种低耗水农作物)和“菜地季节性休耕”(降低菜地复种指数)制度。(4)适当增加原料性农产品虚拟水进口,节约该类农产品的国内生产用水;减少蔬菜等高耗水作物的虚拟水出口,消除农产品虚拟水出口的负向效应。

刘晓琼[9](2016)在《泰安市岱岳区农业节水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中国就是世界上13个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5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4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4。农业是中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农业节水的应用和管理问题。基于这一思想,本文选择泰安市岱岳区作为研究对象,寻求农业节水的发展之道。泰安市岱岳区资源丰富、地形多样,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个街道,711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7.5万,其中农业人口81万。农业总产值34.56亿元,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53.63万吨。岱岳区耕地总面积99.24万亩,耕地总灌溉面积7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7.14万亩,59.93万亩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标准,占总耕地面积的60%,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97万亩(低压管灌33.1万亩、喷灌及微灌1.8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44%。论文通过深入有关乡镇和中小型水利工程现场实地调查、同水利专家及有关群众请教探讨、文献检索等方式,为研究分析岱岳区农业节水问题打下了基础。第一,论文阐述了岱岳区的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得出岱岳区水资源紧缺,发展农业节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岱岳区多年平均降水量716.8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2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350立方米)的20%,仅为世界平均水平(8600立方米)的5.46%。岱岳区人均水资源远远低于国际上认可的保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必要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水指标,属于人均水资源少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区域。而且岱岳区年际、年内及空间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还承担着泰城85%的供水任务,每逢干旱年份,就要经受严峻的缺水危机,这些危机又加剧了岱岳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随着岱岳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用水情况看,农业是岱岳区第一大用水户,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5%以上。所以,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论文列举了岱岳区目前应用的节水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的指导思想、节水布局、技术措施、建设的主要项目以及目前的节水成效。从农业节水的应用和管理两方面,浅显分析了岱岳区发展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第二,运用系数分析法测算出岱岳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说明岱岳区发展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第三,对应前面分析的农业节水存在问题提出了岱岳区农业节水的对策措施。一方面是农业节水应用的措施,包括提高节水技术、扩大节水农业规模、抗旱节水措施、科学制定节水规划、打造农业示范带动工程。另一方面是农业节水管理方面的措施,包括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等。全文旨在节约岱岳区农业用水量,缓解岱岳区水资源紧缺问题,以岱岳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岱岳区下一步编制水利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一些浅显、基本的理论依据。

孔祺[10](2016)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正完整撬动我们所能想象的所有商业的边界,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在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物流可达性低,这些都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得不放慢速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自由网购,但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大,人口多且分散的特殊特点,物流配送成为限制电子商务向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壁垒,为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深入推广,释放压抑许久的购物需求,有必要对农村的物流配送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介绍,对所研究的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做出界定,分析了国内外农村物流建设的经验。然后结合曲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商品类别阐明了现阶段的配送方式和状况,指出一些导致配送成本高的问题及原因;在实际调查访问基础上将调查结果整理得出交易现状,然后用趋势预测法做出预测,指出物流配送提高的潜力。分析过后提出建立一套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背景,以当地实际地理环境和发展政策为基础,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和资源,整合一切可利用力量,以最少的投资构建起一个能够满足未来若干年内电子商务下农村物流配送需求的完整高效低耗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出电子商务背景下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从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架构设计、基础设施管理、网络布局和物流信息平台四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与阐释,构建出一个为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的组织框架,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一些本地区特有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个人网购和零售商订货为例进行模拟,较现阶段配送凸显出本配送体系对于个人消费者可节省等待时间对于零售商可节省物流成本等优点。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后可满足当前以及未来几年本地农村物流配送的需求,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二、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耗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耗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1.1 高质量发展
        2.1.2 产业结构调整
        2.1.3 产业结构转型
        2.1.4 产业结构升级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方向动力
        2.2.2 政策导向
        2.2.3 模式选择
        2.2.4 可行路径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2.3.3 产业竞争原理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3.1.1 产业部门分布
        3.1.2 主导产业选择
        3.1.3 规模水平测度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题表现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4.2 症因探析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三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简要述评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 区域品牌
        二 农产品区域品牌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 农业产业化理论
        二 价值链理论
        三 区域品牌理论
第三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探索
    第一节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一 农产品知名度和推广度不断提升
        二 农产品区域品牌百花齐放
        三 产业化经营形成一定规模
    第二节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科研资金支持不足
        二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
        三 创建区域品牌的意识淡薄
第四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案例分析
    第一节 济宁礼飨:“1+N”品牌模式
        一 济宁礼飨品牌缘由
        二 济宁礼飨品牌发展成效
        三 济宁礼飨的运营发展
    第二节 金乡大蒜:“溯源”体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一 金乡大蒜概况
        二 金乡大蒜发展历程
        三 金乡大蒜品牌发展中的亮点
第五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调研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搜集
        一 调查方案设计
        二 数据搜集
    第二节 调查样本特征及数据分析
    第三节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认知情况
        一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熟知及购买情况
        二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的信息获取途径
        三 购买济宁市农产品的消费理念
    第四节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评价状况
        一 购买济宁市农产品的总体满意度
        二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数量的掌握情况
        三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优势
        四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看法
    第五节 消费者认知度调研的归纳分析
第六章 国内外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第一节 法国香槟:“AOC”认证体系
        一 法国香槟的概况
        二 法国香槟区域品牌启示
    第二节 五常大米:“品牌强业”的发展战略
        一五 常大米发展概况
        二五 常大米发展机制
        三五 常大米发展评价
    第三节 新疆哈密瓜:“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一 新疆哈密瓜的发展模式
        二 新疆哈密瓜的发展优势
        三 新疆哈密瓜品牌可借鉴之处
    第四节 典型案例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对比思考
第七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促发展,发挥多方协调助力作用
        一 济宁市政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二 行业协会助力,发挥多方协调作用
        三 完善合作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第二节 优结构,加快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一 强化政府主导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二 龙头企业引领,加强示范作用
        三 实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建
    第三节 强品牌,不断提升济宁市农产品影响力
        一 强化品牌观念,提高品牌意识
        二 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和宣传力度
        三 济宁市农产品营销渠道多样化战略
    第四节 提质量,全力推进“双安双创”
        一 加强政府对济宁市农产品质量监管
        二 注重济宁市农产品品质保证和标准化生产
        三 济宁“优才计划”夯实农业科技支撑
第八章 总结与启示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济宁礼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品牌名单
附录三 “济宁礼飨”优品名店列表
附录四 2019~2021 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
附录五 济宁市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9 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沂蒙文化促进沂蒙农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基本情况
        (一)学术界研究概况
        (二)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三)学术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主要内容与框架
        (一)主要内容
        (二)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部分 沂蒙文化与沂蒙农村建设理论概述
    一、沂蒙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沂蒙文化的内涵
        (二)沂蒙文化的特征
    二、沂蒙农村建设的原则与特点
        (一)沂蒙农村建设的原则
        (二)沂蒙农村建设的特点
第二部分 沂蒙文化对沂蒙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培育乡风文明的文化底蕴
        (一)推进移风易俗
        (二)涵养乡风文明
        (三)助力服务为民
    二、实现产业兴旺的支撑力量
        (一)推动沂蒙旅游产业发展
        (二)推动沂蒙品牌产业发展
    三、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一)推动文化扶贫,增强文化自信
        (二)推动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三)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素质
    四、实现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
        (一)增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促进农村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结合
    五、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依托
        (一)凸显沂蒙特色,推进改貌工程
        (二)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沂蒙特色生态村建设的成功实践
第三部分 沂蒙文化助推沂蒙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沂蒙文化助推沂蒙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沂蒙文化在沂蒙农村治理中具有局限性
        (二)沂蒙农村对沂蒙文化中的落后成分改造不及时
        (三)沂蒙农村对沂蒙文化的传承保护不够
        (四)沂蒙农村对沂蒙文化的发掘利用不够
    二、沂蒙文化助推沂蒙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沂蒙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二)沂蒙文化存在边缘化危机
        (三)沂蒙文化建设宣传力度不够
        (四)沂蒙文化开发专业人才匮乏
第四部分 传承沂蒙文化促进沂蒙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沂蒙文化开发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文化开发
        (二)提炼文化特色,创新产业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沂蒙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一)加强沂蒙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二)强化沂蒙文化品牌的塑造
        (三)加大沂蒙文化的宣传力度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发展活力
        (一)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三)加强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畜牧业发展重要性的研究
        1.3.2 关于支撑畜牧业发展重要因素的研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畜牧业
        2.1.2 现代畜牧业
        2.1.3 生态畜牧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3.1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自然状况
        3.1.2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经济状况
        3.1.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状况
    3.2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及在农业中的地位
        3.2.1 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3.2.2 畜牧业发展在农业中的地位
    3.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3.1 SWOT具体分析
        3.3.2 SWOT矩阵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态势分析
        4.1.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济宁市畜牧业生产近20 年间集中度
        4.1.3 济宁市畜牧业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4.2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微观视角)
        4.2.1 样本情况说明
        4.2.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4.2.3 受访者的生产经营特征
    4.3 济宁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宏观视角)
        4.3.1 思想观念落后,制约畜牧业发展
        4.3.2 产业化水平低,畜牧业良种体系发展不平衡
        4.3.3 科研与技术水平落后,制约畜牧业快速发展
        4.3.4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畜牧业各方面有待规范
    4.4 本章小结
5 国内畜牧业发展经验
    5.1 国内畜牧业发展经验概述
        5.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畜牧业的发展经验
        5.1.2 山东省潍坊市畜牧业的发展经验
    5.2 国内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济宁市的启示
        5.2.1 着力提高从业者对生态畜牧业的系统认知
        5.2.2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5.2.3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
        5.2.4 重视并打造富有特色的畜牧品牌
        5.2.5 加快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5.3 本章小结
6 济宁市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6.1 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推动生态畜牧业观的普及
    6.2 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
    6.3 丰富和发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保护地方特色品种
    6.4 构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
    6.5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6.6 加大对于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6.7 加强对于畜牧业的有效监管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业节水分区的研究进展
        1.3.2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2.2 农业发展概况
    2.3 农业节水现状
第三章 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影响分析
    3.1 气候要素变化分析
        3.1.1 山东省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3.1.2 气象要素空间变化分析
    3.2 人类活动影响下各要素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2 水资源供需变化分析
    3.3 变化环境对农业节水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SR模型的农业节水分区
    4.1 PSR模型
        4.1.1 模型内涵
        4.1.2 农业节水分区的PSR模型
    4.2 分区内涵与原则
        4.2.1 分区内涵
        4.2.2 分区原则
    4.3 分区方法的确定
        4.3.1 农业节水分区方法简介
        4.3.2 分区方法的选择
    4.4 基于PSR的指标体系构建
        4.4.1 构建原则
        4.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
    5.1 SPSS软件介绍
    5.2 主成分分析计算
        5.2.1 指标标准化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计算主成分特征根及贡献率
        5.2.4 主成分与原始指标关系
        5.2.5 计算主成分得分
    5.3 系统聚类分区计算
        5.3.1 建立分类矩阵
        5.3.2 方法选择
        5.3.3 不同方法分区结果
    5.4 分区结果
    5.5 各分区基本情况及节水模式探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6.1 农业节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2 评价模型的建立
        6.2.1 指标的量化
        6.2.2 权重的确定
        6.2.3 综合评价模型
    6.3 典型区农业节水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南阳古镇相关研究新的关注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古城镇
        2.1.2 古城镇旅游
        2.1.3 保护性旅游开发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社区参与理论
第3章 南阳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3.1 南阳古镇旅游资源概况
    3.2 南阳古镇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3.2.1 运河文化价值
        3.2.2 艺术观赏价值
        3.2.3 科学考察价值
    3.3 南阳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3.3.1 开发建设现状
        3.3.2 运营管理现状
        3.3.3 旅游产品现状
第4章 南阳古镇旅游开发市场调查分析
    4.1 游客满意度问卷调研
        4.1.1 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4.1.2 游客满意度分析
    4.2 南阳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2.1 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2.2 面对的挑战
第5章 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5.1 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5.1.1 经济效益分析
        5.1.2 社会效益分析
        5.1.3 文化效益分析
    5.2 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5.2.1 价值优势分析
        5.2.2 旅游开发机遇分析
第6章 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6.1 南阳古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策略
        6.1.1 保护古镇历史遗存
        6.1.2 保护和改善古镇水环境
    6.2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6.2.1 设计旅游主题形象
        6.2.2 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6.2.3 合理规划功能分区
        6.2.4 制定与优化旅游路线
        6.2.5 建设古运河沿岸街景
    6.3 保护性旅游开发综合保障策略
        6.3.1 合理引导社区居民参与
        6.3.2 制定专项规章制度
        6.3.3 加强防灾保障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南阳古镇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南阳古镇文物保护单位(部分)一览表
附录三 南阳古镇历史建筑(部分)一览表

(7)盐碱地油莎豆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莎豆播种方式及播种机研发进展
    1.1 油莎豆播种
    1.2 油莎豆播种机研发进展
2 油莎豆收获方法与收获机械研究进展
    2.1 油莎豆收获方法
    2.2 油莎豆收获机械研究进展
3 展望

(8)农业节水的路径组合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1.2.1 农业节水总论性研究文献回顾
        1.2.2 节水灌溉发展研究文献回顾
        1.2.3 节水型农作物空间布局研究文献回顾
        1.2.4 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研究文献回顾
        1.2.5 节水型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研究文献回顾
        1.2.6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农业节水常规路径梳理
        1.3.2 本文的内容体系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技术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节水农业和农业节水主要技术
        2.1.1 节水灌溉主要技术
        2.1.2 农业节水的作物栽培技术
        2.1.3 农业节水的化学调控技术
    2.2 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及作物分类
        2.2.1 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
        2.2.2 农作物耗水量分类:以灌溉用水定额为依据
    2.3 农产品虚拟水及其贸易理论
        2.3.1 农产品虚拟水
        2.3.2 农产品虚拟水贸易
    2.4 产权与产权制度理论
        2.4.1 有效产权的基本条件
        2.4.2 产权制度选择理论
    2.5 外部效应(外部性)理论
        2.5.1 外部负效应(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5.2 外部正效应(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5.3 外部效应(外部性)的校正
    2.6 屠能的农业生产布局理论
3 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绩效研究
    3.1 中国农业用水与节水灌溉发展概况
    3.2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细目分析
        3.2.1 喷灌发展分析
        3.2.2 微灌发展分析
        3.2.3 低压管灌发展分析
        3.2.4 渠道防渗发展分析
    3.3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的节水效应
        3.3.1 农业节水灌溉的节水效应估算
        3.3.2 节灌农业发展绩效分析结论
    3.4 中国节水灌溉发展的非效率现象分析
        3.4.1 案例分析样本介绍
        3.4.2 大田(小麦)喷灌的比较收益:与畦灌相对照
        3.4.3 大田节水灌溉(喷灌)发展的障碍因素
4 节水型农作物空间布局绩效研究
    4.1 中国水资源禀赋(降雨)的空间分布
    4.2 中国高耗水农作物的空间布局调整分析
        4.2.1 高耗水水田作物(水稻)的空间布局调整分析
        4.2.2 高耗水旱田作物(蔬菜)的空间布局调整分析
        4.2.3 中高耗水旱田作物(小麦)的空间布局调整分析
    4.3 高耗水农作物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匹配关系
        4.3.1 高耗水农作物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拟合度:概念介绍
        4.3.2 水稻生产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配比关系
        4.3.3 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配比关系
        4.3.4 小麦生产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禀赋的配比关系
        4.3.5 农作物布局节水绩效分析结论
    4.4 中国农作物空间布局非节水效率现象分析
5 节水型农业结构调整绩效研究
    5.1 中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动态分析
        5.1.1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动态变动过程分析
        5.1.2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变动过程分析
    5.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分析
        5.2.1 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用水量与节水量
        5.2.2 农业结构节水绩效分析结论
    5.3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非节水效率现象分析
6 节水型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绩效研究
    6.1 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6.1.1 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6.1.2 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贸易分析
    6.2 中国主要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1 水稻(大米)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2 蔬菜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3 小麦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4 玉米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5 大豆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6 棉花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6.2.7 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节水绩效分析结论
    6.3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非节水效率现象分析
7 农业节水路径因素敏感性分析
    7.1 分析模型与指标的选择
    7.2 数据来源与初步分析
        7.2.1 分析数据的来源
        7.2.2 分析数据的初步处理与总体相关性分析
    7.3 农业节水路径因素敏感性测算与检验
8 农业节水非效率现象校正对策建议
    8.1 大田节水灌溉发展建议
    8.2 农作物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8.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议
    8.4 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贸易结构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9)泰安市岱岳区农业节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 泰安市岱岳区农业节水情况分析
    2.1 岱岳区自然、经济、气候、水资源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水文气象概况
        2.1.4 岱岳区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2.1.5 岱岳区实施农业节水的必要性
    2.2 岱岳区当前的农业节水措施
        2.2.1 确定了农业节水的指导思想
        2.2.2 规划了农业节水布局
        2.2.3 应用的农业节水技术
        2.2.4 建设的主要农业节水项目
        2.2.5 农业节水成效
    2.3 岱岳区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
        2.3.1 农业节水应用方面的问题
        2.3.2 农业节水管理方面的问题
3 岱岳区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1 农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分析
    3.2 岱岳区农业节水的发展潜力
4 岱岳区农业节水的对策措施
    4.1 农业节水应用方面的措施
        4.1.1 推广实用型农业节水技术
        4.1.2 推进节水农业规模化发展
        4.1.3 抗旱节水措施
        4.1.4 科学制定农业节水规划
        4.1.5 打造节水示范带动工程
    4.2 农业节水管理方面的措施
        4.2.1 提高农业节水管理水平
        4.2.2 完善水利投入机制
        4.2.3 建立水权市场制度
        4.2.4 深化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改革
        4.2.5 建立节水补偿机制
        4.2.6 建立用水审计制度
        4.2.7 加强入河排污口工作管理
    4.3 其他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概述
    2.1 物流配送体系
        2.1.1 概念与特点
        2.1.2 结构
    2.2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2.2.1 概念
        2.2.2 特点
        2.2.3 功能
    2.3 电商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模式
第三章 国内外农村物流建设的主要经验
    3.1 国外经验
        3.1.1 日本的配送实践
        3.1.2 美国的农村物流简介
    3.2 国内经验
    3.3 主要启示
第四章 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现状与需求分析
    4.1 曲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1.1 曲阜地区地理状况
        4.1.2 曲阜地区经济状况
        4.1.3 曲阜农村地区道路状况
    4.2 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现状
        4.2.1 农资产品配送
        4.2.2 农产品农副产品的配送
        4.2.3 大众消费品的配送
        4.2.4 现阶段的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3 曲阜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交易现状及预测
        4.3.1 交易现状
        4.3.2 预测
    4.4 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
        4.4.1 研究目标
        4.4.2 建设内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阜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5.1 曲阜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架构设计
        5.1.1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区域架构
        5.1.2 物流配送体系的行业架构
        5.1.3 物流配送体系的企业架构
        5.1.4 物流配送体系的组织架构
    5.2 基础设施的管理
    5.3 网络布局
        5.3.1 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
        5.3.2 配送点的选址
        5.3.3 运输线路选择
    5.4 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框架的构建
        5.4.1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5.4.2 物流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5.4.3 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的特点
        5.4.4 物流信息平台的逻辑模型
        5.4.5 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
    5.5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流程化
        5.5.1 网购流程模拟
        5.5.2 小零售商的订货过程模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耗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2]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D]. 魏丽华. 烟台大学, 2021(12)
  • [3]沂蒙文化促进沂蒙农村建设研究[D]. 赵凤霞.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4]济宁市畜牧业发展研究[D]. 王珍.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5]变化环境下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与综合评价研究[D]. 刘晗. 济南大学, 2020(01)
  • [6]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 刘淑天.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盐碱地油莎豆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张斌,刘晶,范仲学,候鹏丽,付佳,郭凤丹,侯蕾,马德源,王颖.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4)
  • [8]农业节水的路径组合与绩效研究[D]. 王秀鹃.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9]泰安市岱岳区农业节水问题研究[D]. 刘晓琼.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4)
  • [10]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曲阜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问题研究[D]. 孔祺. 长春工业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山东曲阜大力发展“低消费农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