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络厂商如何取胜?

国内网络厂商如何取胜?

一、国内网络厂商如何胜出?(论文文献综述)

唐翰林[1](2021)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研究》文中提出新能源汽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由于全球面临能源短缺、碳排放超标等紧迫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具有技术创新复杂性强、对企业创新能力要求高的特点。由此,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动态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动态能力是改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能力,技术创新模式是技术创新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至关重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回顾相关理论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探索性的纵向案例研究,研究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动态能力、技术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明晰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封闭创新模式与开放式创新模式,在国际化过程中以开放式创新模式为主。进而归纳出新能源汽车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从单一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发现在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相匹配时,企业能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并保持持续竞争力,进一步提炼出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技术创新模式的“IDT”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历程中国际化方向逐步深化、国际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与技术发展的变革,其实质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2)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动态能力实质是一种能力组合,涵盖环境洞察能力、获取与吸收能力、整合与重构能力,各维度动态能力包括多种微观构成基础。(3)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动态能力是动态变化的,能力维度将随企业的发展、国际化程度的变化而调整和演化。随着国际化的推进,动态能力维度由单一向复杂演化。动态能力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能力维度各有不同,且动态能力由单一到复杂的持续演化的过程中,动态能力的整体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状态。(4)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相匹配时,有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研究揭示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演化逻辑,构建了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模式与动态能力演化模型,对新能源汽车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加强动态能力并选择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模式,从而实现技术突破、掌握核心技术,有着一定的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丰富企业技术创新和动态能力理论,并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根据自身国际化程度、国际市场现状、技术趋势以及企业核心能力,调整自身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提供建议和参考。

邹玉清[2](2021)在《基于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时代发展到今天,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设计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创新离不开思维与方法,基于未来视角的创新设计思维是实现方法中的一种。本文以产品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预测性特征的未来设计思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在比较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中部分学科对“未来思维”认知的基础上,对未来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确认了未来设计思维的思维路径:以终为始的“终点思维”、梳理因果的“布局思维”、寻觅机会的“复合思维”;从造物组合、系统组合、资源牵引三个方面分析了产品设计中获取未来优势的工具;并从周期、视野维度、资源转换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设计中获取效率剩余的价值、影响设计思维的不变量与变量关系、相关性的因果关系、未来设计思维中的驱动与制约因素等,从而提出了未来设计方法的原则、实现方式以及一种“非效率”的创新设计方法并构建了这种方法的设计模型。未来视角呈现出客观未来以及主观未来的两种不同图景,我们认识中的客观未来呈现出时空的进程;而主观未来是一个实现“目的”的过程。这个趋向目的的过程使得未来视角的设计思维与方法产生当下的意义:即未来设计是对未来的长期目标所产生意义的回应,是根据当前的走向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认识的基础上,对将要到来时间的某个目标,进行探索、预测和实验,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新型造物的一系列构想,以及对未来产品设计的启发。本文认为未来是一个动态化的进程,以观察者的角度从“过去已经发生的未来”的视角,归纳造物工具在未来进程中的各参与方的关系、以及相关作用;通过归纳工具产品在“过去的未来式”的作用,对应今天的“未来式”的发展,以至演绎将来的“未来式”。由未来的“目的”来求解当下的未来视角中的产品设计方法的建构。认为工具产品在未来进程中的作用是“获取未来优势的工具”。在具体的实现上则是用工具产品作为人的生理系统的延伸,最大化的获取与转换资源,获取效率剩余,服务于人的主观未来目的,是达成主客观的时空一致性的工具。同时这个趋向资源获取与转换过程中的主观造物行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受到客观外部周期的影响、主观对客观认识的影响、以及主观视角上获取转换资源的能力的制约。从主观未来视角的非效率指向与客观视角的效率现象在未来进程中的关系以及制约因素,来构建趋向未来资源进行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是一种面向未来可能性和探索性的产品设计方法建构。在具体的建构过程中,从自然界的大设计的平均效率与主观未来目的的获取效率剩余的工具目标之间的关系来建构主观跨越客观的产品设计溯层原则;从技术方式的未来、生活方式的未来、主观文化方式的未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溯层的途径;同时在具体的产品设计实现上提出了实现的方法。所以,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思维使得合理的造物行为具有目的,使未来产品系统的准备成为可能,也使未来进程中的生活意义更加的充实。在最后一部分,进行案例分析和专业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以对本文提出的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进行实践和修正,通过课堂教学来验证、修正本文提出的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何活森[3](2021)在《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2010年问顶全球第一,超过昔日的制造业霸主美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中低端的生产与组装,少数领域虽然已取得突破,步入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行列。但总体上距离世界制造业强国,仍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工业化起步晚,尤其在国内工业软件领域,长期被国外工业软件巨头垄断。然而在工业软件的细分领域MES系统,由于国内制造业独特的行业环境,国外巨头并没有形成垄断优势,国内厂商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占有了MES系统市场的一席之地。随着国外巨头不断本地化,以及国内厂商的不断涌入,MES系统领域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因此,探索并研究华制智能MES系统产品营销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论文通过上述背景研究,结合MES系统、工业互联网等相关基础概念和工业品营销理论,对相关文献梳理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总结和公司高层面谈归纳整理,了解了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产品营销现状。分析华制公司MES系统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剖析华制公司MES产品所面临界的竞争态势,运用SWOT分析工具梳理华制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并重新制定了华制MES系统聚焦于机械加工和装配制造业的细分市场定位。工业品营销与消费品营销不同,消费品营销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工业品营销,不同于消费品,其以围绕项目展开为主,多以满足企业组织需求为出发点,当前MES系统营销仍以具体项目订制化为主,单独运用以企业产品营销出发的4P理论或以满足客户需求为营销核心的4C理论,都不能全面的指导客制化MES产品的营销实践。MES系统既有平台化的产品属性,又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订制具体业务,结合MES系统的工业品项目属性,以丁兴良先生的工业品4E营销理论为重心,糅合4P和4C营销理论,构建三者相互作用下的组合营销策略。即最优的项目解决方案、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价格方案、高效稳定的价值传递捷道和赢得客户信任的促销和沟通方案。为落实组合营销策略,提出了“平台+业务”的产品计划;提出了挖掘客户潜在项目价值的价格计划;提出了近距离接触客户需求部门的捷道渠道;提出了依靠企业专业形象与客户互动赢得客户信任的促销计划;并提出了组织调整的保障措施、人力资源的人才保障措施和资金投入的保障措施;通过以上计划和措施的执行,帮助华制公司MES业务开拓市场。

卢岩[4](2020)在《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认为早在200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之时,立法者就以禁止性规范的方式对于限制外地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在采购活动中设置歧视性条件等限制竞争行为予以了否定。随后出台的《反垄断法》也将此类行为纳入其中。2015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更是以列举的方式将众多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逐一明确。近年来,随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构建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实施,政府采购领域,尤其是地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再次受到关注。2019年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以及2020年推出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都把这一问题作为规制重点,对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并可以据此认为,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是理论研究及其执法实践活动中的重点问题。政府采购是以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代表的国家机关以及直接、间接接受政府控制的特定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为实现政府职能或公共服务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和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在市场上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依据主体范围的不同,政府采购可以分为中央政府采购与地方政府采购。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使用资金的来源不同,即中央政府采购使用的中央财政资金,所统筹的是全国性事务,地方政府采购使用的是地方财政资金,所针对的是地方性事务。由此导致二者在限制竞争时的表现存在较大不同,地方政府在采购时表现出强烈的本地采购倾向。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在地方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人等凭借行政权力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它因采购主体的行政性、采购资金的公共性等特征而满足一般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又因破坏了采购市场中特有的竞争秩序而成为行政垄断行为。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呈现出制度性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有时具有歧视性抽象采购政策的指引,或表现对于采购程序规则的违反,或表现为对于采购实质规范的破坏,在本质上一种行政权力的异化。这种异化既可能源自行政权力的对于采购活动的不当介入,也可能是由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恶意串通所致。其具体限制问题的表象在于规避公开招标、设立歧视性条款、构筑信息壁垒、倾向性评标、指定交易等个案中的限制竞争,而表象的背后则是地方利益集团、财政分权等深层的制度缺陷问题。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也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直接破坏,割裂采购市场的统一性,背离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导致提高采购效率、实现物有所值等经济性目标的落空,造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环境等政策性价值目标的扭曲,更使得宏观经济调控、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重大采购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它还损害了包括外地经营者和本地居民在内的多方主体利益,并加剧了采购中的腐败问题。由此,需要以规制的手段对于其施以某种控制、约束和指引。而法律作为一种既定、统一、普适且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准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法律规制是基于法律规范对行为实施的控制、约束和引导。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作为一种规范性规制,是以正义、国家干预、公平竞争、政府采购市场规制、激励性规制等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度以及公平竞争审查、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中的相关规定为制度、政策基础,对于政府采购活动整个过程进行的规范和控制,而法律规制的重点在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为了实现更好的规制效果,法律规制自身也在不断演进之中,并已从立法之初的笼统、模糊与概括到如今的系统、准确与规范,相对完整的规制体系业已初步建立并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抽象采购政策与具体实施行为的规制、具体实施行为中的控权规制与执法规制等事前、事中、事后的规制,以及以《政府采购法》为主导,兼有《反垄断法》《预算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的规制模式。并具体表现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含有抽象采购政策中的反竞争因素;以采购程序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专家评审制度等从事前规制的角度防止具体采购活动之中行政权力的异化,以质疑、投诉与后续执法制度等从事中与事后规制的角度对于个案中的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救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严重性由此可见。然而,现行制度设计下的法律规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法律竞合依然存在,《反垄断法》对于管辖权的让渡存在立法疏漏,导致其与《政府采购法》仍存冲突,且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实践中亦偶有越界之嫌;界定标准有待完善,程序规范对于实质违法的界定存在干扰,以“滥用行政权力”为构成的行为要件有时难以界定;责任设置有所失衡,财产责任只及于单位而不涉及个人,致使行为与责任缺乏对等,个人违法单位担责等现象时有发生;规制模式尚显不足,始终无法走出自纠式规制的困境;竞争模式存在局限,强调市场的开放性而忽略了对地方利益的合理保护,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地位不平等的问题有待深入解决,集中采购机构代理市场也亟待开放。因此,应对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予以完善。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应以公平正义、秩序与调控的价值理念为指引,并融合国际法律的规制理念,构建国际与国内的双层法律规制制度体系,协调国内法律的适用冲突。在此基础上,采取控制式规制与激励式规制二元并立的规制模式。控制式规制是最传统的法律规制模式,也是现行法律制度在对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对其适用需要首先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这种完善应沿着“主体——行为——结果”的基本逻辑进路展开,并表现为:就规制的主体而言,应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介入权,使其能够在财政部门拒绝依法履行职权时实现补充救济;就规制的行为而言,应实施结果导向型的行为界定标准,避免程序对于行为界定的干扰,并在必要时对于行为结果进行竞争分析;就规制的结果而言,应强化法律责任,以增加政治问责和实行“双罚制”的方式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追责,同时,增设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及内控制度的相关责任,以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对相关人员形成威慑和有效制裁。而激励式规制乃是控制式规制的重要补充,其侧重于通过奖励、扶持等刺激与鼓励手段,调动被规制者实施某些行为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而言,激励式规制是一条全新进路,其制度的构建应包括:增加地方政府采购绩效激励制度,改变过去唯“GDP”论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将竞争秩序的影响因素纳入法治建设成效参考因子,以此削弱其与采购中的本地利益的联系;利用赋予特殊保护性采购合法性的方式抑制政府采购中的地方保护问题;建立集中采购竞争机制,削弱集中采购竞争机构与地方利益之间的联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调动舆论监督和第三方机构监督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充满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弥补了当前理论研究中的空白,且对于公平竞争审查、政府采购、行政垄断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亦有裨益。在实践中,除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规制外,还能为《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修订提供思路。

王森林[5](2020)在《E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电信制造企业的崛起对电信设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国际大公司相继破产。诺基亚在2020年中国三家运营商的5G无线设备公开招标中颗粒无收,E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成为国内无线设备市场硕果仅存的外资企业。本文主要阐述了 E公司如何在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展开竞争。首先,论文借助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定性分析了行业外部环境和竞争现状,列出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借助EFE矩阵进行高层调研,定量分析E公司抓住外部机会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其次,借助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识别出E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借助IFE矩阵进行高层调研,定量分析E公司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的能力;再次,论文结合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借助QSPM矩阵定量分析,差异化战略是最适合E公司的竞争战略;最后,论文结合E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措施,以确保差异化战略可以有效落实。本文通过对E公司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好地发展潜力,万物互联的蓝海市场正在冉冉升起;其次,虽然竞争比较激烈,E公司可以借助自己的技术领先和全球经验优势,加强与国内客户的沟通,确立自己差异化的地位,可以作为国内厂家的有益补充的地位。最后,要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更好的支撑中国市场客户的需求。

张枭[6](2020)在《“智能经济”还有多远?——中国AI落地的动能瓶颈与创新发展战略探析》文中指出人工智能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但近年来中国AI落地困难重重,探析其动能瓶颈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基于AI层级结构、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可建构智能经济均衡模型。分析发现:智能经济赢者通吃特征显着,进入并垄断全球高潜在需求市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中国AI因新旧动能所限,深陷国内智能消费场景层价值链低端,遭遇企业投资锐减、数字经济吞噬、国内需求疲软、外部压制升级与调控政策偏离五大瓶颈,基础支持层面的国家投资、数字经济赋能、智造需求激发、全球市场垄断、政策导向由传统高体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贺俊[7](2020)在《创新平台的竞争策略:前沿进展与拓展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针对国内学术界"重交易平台分析、轻创新平台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创新平台竞争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平台发展问题的关注,并通过廓清相关概念、归纳重要理论命题、指出未来拓展方向来推动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在对主要创新平台竞争策略分析框架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从互补品、平台提供者、平台所有者三个层面对创新平台竞争策略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互补品一体化、平台生态分解、平台所有者分割等重要议题进行了详细引介。未来该领域的创新空间,一是推进平台竞争策略间的交互影响、竞争策略组合的管理学合理性、平台竞争的动态性、瓶颈性平台的技术经济特征等前沿问题的研究;二是在中国情境下通过引入赶超情境和制度变迁情境,对既有的创新平台竞争理论进行拓展。

杜佳星[8](2020)在《战略差异、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从行业到社会,从经济到环境,无一不在经历全球化的变革,经济的增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要想在这种飞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就必然要从战略目标的角度去考虑企业该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直面挑战、勇于投身全球变革大潮的优秀企业,本文就在其中选取了中国民营企业典范华为和中国IT产业旗帜联想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虽然联想和华为如今都已成长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杰出代表,但两家企业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战略差异,从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角度对联想和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与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战略定位也导致了双方在研发投入上的巨大差异,以联想和华为历年研发投入的综合分析为基础,从战略的角度探究华为的技术派和联想的贸易派路线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期为其他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镜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与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匹配的战略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不同的战略定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并购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打开市场、实现规模经济,但由于企业并未拥有核心技术,造成了产品不仅利润微薄且极易受到上下游供应商的影响,长此以往,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而通过持续研发投入转化而成的技术成果能够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培育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拥有定价的话语权,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刘超[9](2020)在《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国际税收竞争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选址决策?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技术进步的有利推动,各国如何制定合适的引资政策?由此形成的各国彼此间为争夺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竞拍战”对各国福利又有何影响?针对竞争流动资本的理论框架是否同样适用于分析各国之间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能够给政府决策层在对内招商引资、优化外资配置,为企业管理者更有效的进行海外投资决策、避免海外投资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现有文献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多,但通常局限于潜在东道国的本身禀赋和政策环境,而忽略他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而产生的竞争效应,即没有考虑国际税收竞争的影响。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研究所谓的“国际税收竞争”,并不单指政府使用税收手段来争夺FDI,而是包括了各种补贴、退税、土地优惠、建立经开区等大量政策优惠手段来吸引FDI,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解决两方面问题:在实证方面,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纳入国际税收竞争的理论框架,回答了存在国际税收竞争的情形下,跨国公司的FDI选址决策是如何确定的;在规范方面,本文将不存在国际税收竞争情况下的FDI区位选择视为基准模型,回答了国家或地区参与到国际税收竞争时各方的福利变化是怎样的。本文研究采用的理论分析框架是国际税收竞争分析框架中的“企业竞拍战”(bidding for firms)模型,即H-W模型(Haufler&Wooton,1999),而不是国际税收竞争分析常用的ZMW模型(Wilson,1986;Zodrow&Mieszkowski,1986)或者K-K模型(Kanbur&Keen,1993),这是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外商直接投资这一种生产性投资,以在东道国建厂经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传统的国际税收竞争模型研究对象多为流动资本,因此并不适用于本文。本文从典型事实出发,选取了政治因素、边际成本和中央政府调控三个角度,以Haufler和Wooton(1999)、Ma(2017)构建的FDI政策竞争模型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税收竞争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在政治因素层面,本文在考虑存在特殊利益集团游说的情况下,国际税收竞争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以及福利分析,在拓展部分,进一步考虑了要素市场定价机制改变对上述结果的影响。文章在这一部分关注了国外常见的集体行为——利益相关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政治献金游说政府以改变政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态度,从而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影响跨国公司最终的选址结果。那么相应的,本文同时关注了东道国政府腐败程度在国际税收竞争中的表现,这是以往同类研究不曾关注过的问题。第二,在生产成本层面,本文在考虑了存在边际劳动成本差异的情况下,国际税收竞争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以及福利分析,在拓展部分,进一步考虑了小国存在非自愿失业时对上述结果的影响。文章在这一部分讨论了市场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以及就业创造效应三者的交互作用在FDI政策竞争中对跨国公司选址决策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能够为目前大量外资撤离中国、涌向东南亚国家的典型事实提供一个全新的阐述视角。第三,在多级政府结构层面,本文将传统国际税收竞争模型中常见的纵向税收引入到文章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央政府在地方引资竞争中发挥的“纠错”效应。文章在这部分更多关注的是福利分析,即中央政府如何制定均衡税收政策来避免地方政府间进行FDI竞争造成的福利损失,引导国家总福利实现最优目标;在拓展部分,本文进一步设计了纵向转移支付机制来解决上述结果中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此外,该部分一个额外的发现是:以地方政府引资竞争的视角,明晰了中央政府设立经济开发区的动机,从而有助于缓解盲目重复建设经开区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结论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关于特殊利益集团游说、要素市场定价机制、市场规模与FDI政策竞争的分析,本文发现特殊利益集团游说行为增加了小国想要得到FDI的动机,因此在FDI竞争中小国有机会克服市场规模效应赢得FDI竞争;无论哪个国家得到FDI,其国家福利和全球总福利均有所下降,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一国对FDI的评价超出了FDI本身带来的经济价值,诱发原因是该国的政治献金数额非常高或者该国政府的腐败程度非常高;如果一国能够打破要素市场的垄断定价权,就可以降低特殊利益集团的游说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扭曲”的配置效率和国家福利,从而帕累托弱改进了FDI竞争均衡结果。第二,关于劳动成本差异、非自愿失业、市场规模与FDI政策竞争的分析,本文发现跨国公司的选址决策取决于市场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国际税收竞争并没有改变跨国公司的选址决策条件,但是影响了参与国福利,研究表明,竞争双方均有可能赢得FDI竞争且均有可能从FDI竞争中提高本国福利,但如果本国在竞争中吸引外资的相对优势不足够明显,竞争双方同样存在即使得到FDI,但损失了国家福利的情况。但无论哪种情况出现,从全球总福利视角来看,由于各国对FDI的评价等于FDI给改国家带来的福利改进,因此国际税收竞争的结果是具有配置效率的。第三,关于中央政府调控、地方引资竞争、转移支付制度与FDI政策竞争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消除地方政府陷入“企业竞拍战”带来的福利损失,并且中央政府干预可以使FDI竞争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更加具有效率。无论地方政府以本地居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还是以自身税收收入最大化为目标,中央政府均有能力在均衡中实现国家福利最优。此外,如果地方引资竞争程度较低,中央政府出于限制竞争设立经开区的动机较弱,如果地方引资竞争程度较高,那么中央政府有强烈动机出台具有差异化的建立经开区政策,以引导不同类型外资的有效配置。在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国资本开放水平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央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修正“中国式财政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逐底竞争”以及合理布局经济开发区选址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FDI萎靡的局面下,保持对华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应是政府较为关注的目标,本文结论指出,像过去简单地依靠以激励为主的地方财政补贴和区别内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并不可取,一是由于这些政策多被地方政府所控制,缺乏透明度和游戏规则,容易引起地方政府间的逐底竞争从而扭曲市场价格,二是该做法实际上是直接牺牲本土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间接地换取GDP增加,导致资源无效率浪费。

薛小青[10](2020)在《喜力啤酒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啤酒行业竞争不断地加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出现了中低端以华润和青岛为首,高端以百威为绝对领先地位的战略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啤酒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品牌和价值因素。喜力作为外资的高端啤酒品牌,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成为致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喜力啤酒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产品线缺乏创新,产品价格体系混乱,分销渠道过长,促销方式繁杂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实地市场调研法和比较研究法,从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多角度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为争取在高端产品市场的份额,提出如下调整。首先,在产品线问题上,引进集团更高端的产品,全力打造“个性”“有趣”的高级感,以及开发符合空白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其次,在价值链的管理上,通过清晰界定渠道策略,优化市场路径,简化各分销环节成本+利润的定价模式,逐步提升喜力在经销商的生意份额,进而提升高端啤酒市场的份额;再次,在分销体系方面,提倡渠道扁平化管理,进而实现销售规模化,以及终端服务的差异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最后,在促销管理方面,摒弃乱而不集中的情况,做到Bigger-Fewer-Better的品牌呈现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发现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内部可行的改进建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实现销量增长,提升高端啤酒市场份额。

二、国内网络厂商如何胜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网络厂商如何胜出?(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梳理和理论回顾
    2.1 动态能力理论
    2.2 技术创新理论
    2.3 企业国际化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双案例研究方法的选取
    3.2 案例研究思路与设计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创新案例分析
    4.1 比亚迪案例分析
    4.2 特斯拉案例分析
    4.3 两个案例的数据编码与分析
第五章 案例讨论与发现
    5.1 国际化发展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动态能力构成与演化机理
    5.2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类型及演化路径
    5.3 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IDT”模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案例企业半结构化访谈关键问题及含义特征
附录 B 案例企业编码详细表
致谢

(2)基于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现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学科对未来思维的认知
    第一节 自然科学领域对未来的认知
    第二节 社会科学领域对未来的认识
    第三节 思维科学领域对未来的认识
第二章 未来设计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未来设计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未来设计思维的路径
    第三节 未来设计思维的价值
第三章 未来产品设计思维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周期对未来进程中造物的影响
    第二节 主观视野维度对未来造物的双向影响
    第三节 转换资源能力的客观制约
第四章 产品设计中获取未来优势的工具
    第一节 与造物组合获取未来优势
    第二节 与系统的组合获取未来优势
    第三节 资源牵引下的“未来式”发展
第五章 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建构
    第一节 未来设计方法的建构原则
    第二节 未来设计方法的建构的双向认识与流程
    第三节 未来设计方法的思维溯层途径与方法
第六章 基于未来视角设计方法的实证
    第一节 未来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评价流程
    第二节 基于未来思维的前瞻设计实践案例
结论
致谢
附录
参考书目

(3)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框架
    1.3 研究工具和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营销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章 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现状
        3.1.1 华制公司简介
        3.1.2 华制公司MES产品
        3.1.3 华制公司MES产品的营销现状
    3.2 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体系
        3.2.1 华制公司MES产品体系
        3.2.2 华制公司MES价格体系
        3.2.3 华制公司MES渠道体系
        3.2.4 华制公司MES促销体系
    3.3 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剖析
        3.3.1 市场定位不清晰
        3.3.2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3.3.3 价格策略制定不当
        3.3.4 价值传递渠道过长
        3.3.5 促销内容缺乏专业性
第四章 华制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2 MES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4.3 华制公司SWOT分析
第五章 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优化策略制定
    5.1 华制公司STP分析
        5.1.1 华制公司客户需求特征分析
        5.1.2 华制公司MES产品市场细分
        5.1.3 华制公司MES产品目标市场
        5.1.4 华制公司MES产品市场定位
    5.2 “4P”、“4C”和“4E”相互作用的营销组合构建
        5.2.1 产品定制、客户需求和项目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
        5.2.2 产品价格、购买成本和产品价值的相互作用关系
        5.2.3 产品渠道、购买便利和项目捷途的相互作用关系
        5.2.4 产品促销、客户沟通和客户信任的相互作用关系
    5.3 华制公司MES产品组合营销优化策略
        5.3.1 最优项目解决方案的组合营销优化策略
        5.3.2 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组合营销优化策略
        5.3.3 高效稳定的价值传递组合营销优化策略
        5.3.4 赢得信任的促销和沟通组合营销优化策略
    5.4 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优化前后总结
第六章 华制公司营销组合优化策略的实施计划与保障
    6.1 营销组合优化策略的实施计划
        6.1.1 最优项目解决方案组合营销优化策略实施计划
        6.1.2 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组合营销优化策略实施计划
        6.1.3 高效稳定的价值传递组合营销优化策略实施计划
        6.1.4 赢得信任的促销和沟通组合营销优化策略实施计划
    6.2 保障措施
        6.2.1 组织保障
        6.2.2 人才保障
        6.2.3 激励措施
        6.2.4 资金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管及营销人员访谈计划和提纲
附录 B MES产品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4)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价值分析法
        1.3.3 实证研究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1.4.2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1.5 本文结构安排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
        1.6.2 不足
第2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一般界定
    2.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府采购概念理论解析
        2.1.2 地方政府采购概念厘定
        2.1.3 限制竞争行为概念辨析
        2.1.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概念界定
    2.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垄断性分析
        2.2.1 地方政府采购两类相关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2.2.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市场表现
        2.2.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垄断特征
    2.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判断
        2.3.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要件
        2.3.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行为要件
        2.3.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结果要件
    2.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考量
        2.4.1 规制与法律规制内涵
        2.4.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意义
第3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
    3.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例研究
        3.1.1 案件概览
        3.1.2 案例评析
    3.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归纳
        3.2.1 制度缺陷问题
        3.2.2 具体限制问题
    3.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危害分析
        3.3.1 采购目标虚置
        3.3.2 采购市场失衡
        3.3.3 多方主体利益受损
        3.3.4 腐败问题突显
    3.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成因
        3.4.1 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
        3.4.2 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存在
    3.5 实证小结
第4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依据
    4.1 理论依据
        4.1.1 法学理论依据
        4.1.2 经济学理论依据
    4.2 制度依据
        4.2.1 《招标投标法》对市场的规范
        4.2.2 《政府采购法》对公平竞争的维护
        4.2.3 《反垄断法》的反行政垄断理念
        4.2.4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中的相关规定
第5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判
    5.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方案
        5.1.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5.1.2 采购程序制度
        5.1.3 信息披露制度
        5.1.4 内部控制制度
        5.1.5 专家评审制度
        5.1.6 质疑、投诉与后续执法制度
    5.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难点
        5.2.1 法律适用竞合
        5.2.2 界定标准掣肘
        5.2.3 自纠式规制不足
        5.2.4 责任设置失衡
        5.2.5 竞争模式局限
第6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6.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价值取向
        6.1.1 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6.1.2 秩序与调控的工具取向
    6.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制度选择
        6.2.1 国际法层面:以非歧视原则为导向
        6.2.2 国内法层面:明确法律适用的优先规则
    6.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控制式规制模式的改善
        6.3.1 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介入权
        6.3.2 实施结果导向型法律标准
        6.3.3 强化法律责任
    6.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激励式规制模式的构筑
        6.4.1 增加地方政府采购绩效激励制度
        6.4.2 给予特殊保护性采购合法性
        6.4.3 建立集中采购机构竞争机制
        6.4.4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E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工具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2.1.1 战略规划理论
        2.1.2 竞争定位理论
        2.1.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2 战略管理理论演进
        2.2.1 动态能力论
        2.2.2 蓝海竞争战略
        2.2.3 战略生态理论
    2.3 电信设备制造企业战略研究综述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3.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3.3.2 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
        3.3.3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5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1 主要竞争对手地位对比分析
        3.3.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思路
        3.3.3 中国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4 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
        3.4.1 机会分析
        3.4.2 威胁分析
    3.5 EFE矩阵分析
        3.5.1 关键因素及权值设定
        3.5.2 EFE矩阵量化评分
第4章 内部条件分析
    4.1 公司业务说明
    4.2 内部资源分析
        4.2.1 有形资源分析
        4.2.2 无形资源分析
    4.3 基于价值链的能力分析
        4.3.1 基础活动相关能力分析
        4.3.2 辅助活动相关能力分析
    4.4 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5 IFE矩阵分析
        4.5.1 关键因素及权值设定
        4.5.2 IFE矩阵量化评分
第5章 E公司中国市场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5.1 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
        5.1.1 使命与愿景
        5.1.2 战略目标
    5.2 备选竞争战略提出
        5.2.1 成本领先战略可行性分析
        5.2.2 差异化战略可行性分析
        5.2.3 聚焦战略可行性分析
    5.3 QPSM矩阵分析
    5.4 差异化战略确定
第6章 E公司中国市场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6.1 竞争战略的实施措施
        6.1.1 强化全球技术领先优势,提升顾客附加价值
        6.1.2 加大中国区研发力量,提高产品与客户需求匹配度
        6.1.3 加强服务本地化,提升服务效率
    6.2 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6.2.1 优化组织结构
        6.2.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6.2.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2.4 加强合规性制度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学位论文评?及答辩情况表

(6)“智能经济”还有多远?——中国AI落地的动能瓶颈与创新发展战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 人工智能
        2. 智能经济
        3. AI落地困境
    (二)文献综述
二、智能经济动态均衡模型
    (一)供给侧:知识溢出颠覆传统经济规律,驱动AI企业边际报酬递增
    (二)需求侧:报酬递增使早期需求曲线水平或倾斜,远期消费曲线垂直
        1. 消费者、厂商早期需求曲线水平
        2. 消费者、厂商早期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 消费者、厂商远期需求曲线垂直
    (三)模型陈述
        1. 完全竞争市场高潜在需求AI企业动态均衡
        2. 垄断竞争市场低潜在需求AI企业动态均衡
        3. 全球基础支持层AI巨头全价值链扩张动态均衡
        4. 政策干预下完全竞争市场高潜在需求AI企业动态均衡
        5. 政策干预下垄断竞争市场低潜在需求AI企业动态均衡
三、中国智能经济落地动能瓶颈探析
    (一)国内市场价值链低端锁定使智能经济不可持续,中国AI投资规模难以为继
    (二)中国长城防火墙等强化互联网与大数据偏向,数字经济吞噬狭义AI投资
    (三)低端制造、人口红利、互联网+引爆国内智能消费,但强烈替代智慧制造需求
    (四)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国际分工,短期繁荣后遭遇竞争差距扩大与AI贸易压制
    (五)调控政策忽视全球垄断构建与高质量发展,强化AI短期繁荣与远期危机
四、中国智能经济创新发展战略建议
    (一)相对降低应用场景层与互联网+扶植力度,政府直接投资攻坚基础支持层
    (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优势赋能AI企业,公私合营打造全球智能消费强国
    (三)以立法、科教、平台开放、补贴减税为AI+厂商降低成本,培育国内智慧制造需求
    (四)以出口退税、巨头补贴鼓励AI企业出海,循序渐进垄断全球三大战略市场
    (五)摆脱“投资拉动低端制造”传统思维,政策导向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五、结论

(7)创新平台的竞争策略:前沿进展与拓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三、 创新平台竞争策略分析框架
四、 研究的主要议题及其发展
    1.互补品层面的竞争策略
    2.平台提供者层面的竞争策略
    3.平台所有者层面的竞争策略
五、 进一步研究的拓展方向
    1.前沿问题拓展
    2.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发展

(8)战略差异、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
        1.3.2 企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
        1.3.3 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联想和华为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
        1.3.5 研究评述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可持续发展能力
        2.1.2 发展战略
        2.1.3 研发投入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第三章 联想和华为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分析
    3.1 公司简介
        3.1.1 联想简介
        3.1.2 华为简介
    3.2 初创阶段联想和华为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分析(1984-1995)
        3.2.1 联想初创阶段的战略定位
        3.2.2 华为初创阶段的战略定位
        3.2.3 联想和华为初创阶段的战略差异分析
    3.3 成长阶段联想和华为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分析(1996-至今)
        3.3.1 联想成长阶段的战略定位
        3.3.2 华为成长阶段的战略定位
        3.3.3 联想和华为成长阶段的战略差异分析
第四章 联想和华为研发投入现状的综合分析
    4.1 研发领域
    4.2 研发能力
    4.3 研发支出及费用率
    4.4 研发人员数量及比例
    4.5 专利持有量
    4.6 小结
第五章 联想和华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5.1 初创阶段联想和华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5.2 成长阶段联想和华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5.2.1 收入结构
        5.2.2 盈利能力
        5.2.3 成长能力
        5.2.4 资本结构
    5.3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
        6.2.1 匹配的战略制定,有效的战略落地
        6.2.2 注重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6.2.3 围绕主营业务,实施差异化战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9)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问题和主要观点
    1.5 本文创新之处
    1.6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税收外部性理论
        2.1.1 横向税收外部性
        2.1.2 纵向税收外部性
    2.2 产业空间布局理论
        2.2.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2.2.2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2.2.3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
        2.2.4 艾萨德空间经济与区位理论
        2.2.5 新经济地理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际税收竞争:流动资本
        2.3.2 国际税收竞争:跨国公司
        2.3.3 政治因素与FDI区位选择
        2.3.4 劳动成本与FDI区位选择
        2.3.5 国内税收竞争
        2.3.6 述评
第3章 特殊利益集团游说、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研究
    3.1 问题提出
    3.2 模型设定
        3.2.1 需求、生产和政府行为
        3.2.2 行动时序
        3.2.3 支付
    3.3 考虑单边议价的政策竞争模型
        3.3.1 市场竞争行为与FDI配置分析
        3.3.2 两个博弈:政府行为与特殊利益集团游说
        3.3.3 福利分析
    3.4 引入讨价还价的政策竞争模型
        3.4.1 环境设定和初步分析
        3.4.2 均衡和福利分析
    3.5 若干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劳动成本、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模型设定
        4.2.1 需求和生产
        4.2.2 政府行为
        4.2.3 行动时序
    4.3 缺失政策竞争时跨国公司的选址
        4.3.1 均衡分析
        4.3.2 福利分析
    4.4 考虑政策竞争下的FDI区位选择
        4.4.1 均衡分析
        4.4.2 福利分析
    4.5 失业与劳动法豁免权
        4.5.1 环境设定
        4.5.2 均衡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引资竞争与中央政府调控效应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模型构建
    5.3 地区间不存在FDI竞争的情况
        5.3.1 考虑中央政府采取对称政策
        5.3.2 考虑中央政府采取非对称政策
    5.4 地方政府参与FDI政策竞争的情况
        5.4.1 考虑中央政府采取对称政策
        5.4.2 考虑制定有利于优势地区的政策
        5.4.3 考虑支持劣势地区的政策
        5.4.4 部分小结
    5.5 纵向转移支付
        5.5.1 环境设定
        5.5.2 均衡分析
        5.5.3 转移支付还是地方竞争?
    5.6 地方政府变为收入最大化型政府
        5.6.1 当中央政府采取对称政策
        5.6.2 当中央政府采取支持优势地区的政策
        5.6.3 当中央政府采取支持劣势地区的政策
        5.6.4 比较和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三章涉及的引理和命题证明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喜力啤酒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
    2.1 4P营销理论
    2.2 PEST分析
    2.3 波特五力分析
第3章 中国啤酒行业现状分析
    3.1 中国啤酒行业格局现状
        3.1.1 我国啤酒行业各品牌竞争加剧
        3.1.2 各啤酒品牌企业产品结构布局
        3.1.3 各高端啤酒品牌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3.1.4 啤酒企业为提升盈利能力布局中高端
    3.2 中国啤酒市场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微观环境分析
    3.3 啤酒消费者需求分析
        3.3.1 中国啤酒市场消费者分布情况
        3.3.2 消费者购买影响因素及价值元素分析
        3.3.3 啤酒消费升级带来进口啤酒受追捧
        3.3.4 线上购买啤酒习惯加速养成
        3.3.5 啤酒消费者对于包装的选择偏好
    3.4 啤酒的产品特点及其营销特性
第4章 喜力啤酒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4.1 喜力啤酒简介
        4.1.1 喜力啤酒公司简介
        4.1.2 喜力啤酒品牌策略现状
    4.2 喜力啤酒营销策略现状
        4.2.1 产品策略现状
        4.2.2 定价策略现状
        4.2.3 分销策略现状
        4.2.4 促销策略现状
    4.3 喜力啤酒中国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
        4.3.1 新兴电商渠道的管理有待改善
        4.3.2 产品线缺乏创新
        4.3.3 现有产品价格体系混乱
        4.3.4 经销商体系有待重新规划
        4.3.5 渠道促销管理方式有待改善
第5章 喜力啤酒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
    5.1 电商渠道的营销策略调整
        5.1.1 区隔线上线下SKU
        5.1.2 做好平台零售价格管理
        5.1.3 平衡与平台商竞争和合作的微妙关系
        5.1.4 自主开发O2O模式
    5.2 新产品线的调整策略
        5.2.1 全力打造“个性”“有趣”的高级感
        5.2.2 开发贴合女性消费者及其他空白市场需求的产品
        5.2.3 优化产品结构用以提升竞争力
    5.3 优化产品定价策略
        5.3.1 清晰界定渠道产品组合策略
        5.3.2 优化价值链
    5.4 重塑深度分销体系和经销商管理体系
        5.4.1 强化深度分销体系管理
        5.4.2 重塑经销商管理体系
    5.5 优化促销管理方案
        5.5.1 Bigger- Fewer-Better的品牌效果呈现
        5.5.2 消费者持续连接性管理
第6章 实施保障
    6.1 重视人才培养与工作目标的一致传达
        6.1.1 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养成
        6.1.2 目标一致性传达
    6.2 合理的财务资源支持
        6.2.1 合理的营销策略实施预算支持
        6.2.2 品牌与销量双驱动的营销人员奖励支持
    6.3 升级信息系统商务视角的数据支持
        6.3.1 各渠道可行的价格链的数据支持
        6.3.2 优化营销策略后的销量数据追踪
        6.3.3 忠实消费者数据库的建立和持续性关系维护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国内网络厂商如何胜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研究[D]. 唐翰林.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基于未来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 邹玉清.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华制公司MES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何活森. 兰州大学, 2021(12)
  • [4]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 卢岩. 辽宁大学, 2020(07)
  • [5]E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 王森林. 山东大学, 2020(05)
  • [6]“智能经济”还有多远?——中国AI落地的动能瓶颈与创新发展战略探析[J]. 张枭. 宁夏社会科学, 2020(06)
  • [7]创新平台的竞争策略:前沿进展与拓展方向[J]. 贺俊. 经济管理, 2020(08)
  • [8]战略差异、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案例研究[D]. 杜佳星. 广西大学, 2020(07)
  • [9]国际税收竞争与FDI区位选择[D]. 刘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10]喜力啤酒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薛小青. 华侨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国内网络厂商如何取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