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加氧酶在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血红素加氧酶在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一、The role of heme oxygenase i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cirrhosis(论文文献综述)

孟蝶[1](2021)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最多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情快速进展的重要因素,其起病隐匿且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反应蛋白,可通过减少肠道细菌易位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等方式阻止或延缓SBP的疾病进展,但这些研究局限于动物实验及体外模型,仍缺乏临床证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HO-1含量变化,探讨HO-1与SBP病情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寻找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敏感特异性诊断指标,评估HO-1在肝硬化合并SBP中的预测价值,为其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的肝硬化失代偿阶段中合并腹水患者60例,收集上述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生化指标等,同时采集患者血清及腹水并采用ELISA法检测HO-1的含量。根据《2017年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肝硬化合并SBP组和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的差异,并分析HO-1含量同病情变化及SBP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清及腹水中HO-1含量对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1.共纳入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60例,其中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患者34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WBC、NEUT%、ALB、TBIL、Scr、Na、PCT、IL-6、CRP、腹水WBC、PMN等具有显着差异(P<0.05)。2.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较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患者升高(P<0.001)。3.在SBP组患者中,不同病因及不同腹水培养结果的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P-C级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较CP-B级患者明显降低(P<0.05)。4.在CP-B级患者中,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HO-1含量与血清AST(r=-0.394,P=0.046)、ALP(r=-0.451,P=0.020)、TBIL(r=-0.510,P=0.007)呈负相关,与IL-6(r=0.684,P<0.001)、PCT(r=0.983,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WBC、NEUT%、ALT、PTA、ALB、Scr、Na及腹水WBC、PMN等无线性关系(P>0.05)。腹水HO-1含量与TBIL(r=-0.450,P=0.021)呈负相关,与IL-6(r=0.712,P<0.001)、PCT(r=0.888,P<0.001)、腹水WBC(r=0.415,P=0.035)、腹水PMN(r=0.827,P<0.001)、ALB(r=0.546,P=0.004)呈正相关,与血清WBC、NEUT%、ALT、AST、ALP、PTA、Scr、Na等无相关性(P>0.05)。在CP-C级患者中,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HO-1含量随血清TBIL(r=-0.724,P<0.001)、Scr(r=-0.457,P=0.019)、IL-6(r=-0.532,P=0.005)、PCT(r=-0.745,P<0.001)等的升高降低,与血清WBC、NEUT%、ALT、AST、ALP、PTA、ALB、Na及腹水WBC、PMN等无线性关系(P>0.05)。腹水HO-1含量与血清ALT(r=-0.431,P=0.028)、IL-6(r=-0.674,P<0.001)、PCT(r=-0.820,P<0.001)及腹水WBC(r=-0.391,P=0.048)、PMN(r=-0.651,P<0.001)等呈负相关,与血清WBC、NEUT%、AST、ALP、TBIL、ALB、PTA、Scr、Na等不相关(P>0.05)。5.在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血清HO-1与腹水HO-1呈正相关,CP-B、CP-C患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1、0.475,P<0.05。6.血清HO-1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标准误为0.045,95%可信区间为(0.808,0.986),以53.03ng/ml为临界值,其灵敏度及特异度为84.6%、94.1%(图2);腹水HO-1AUC为0.825,标准误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708,0.941),以22.078ng/ml为临界值,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2%、83.3%。结论:1.血清及腹水HO-1含量在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体内呈同步上升并发挥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可随着疾病进展而耗竭。2.血清及腹水HO-1含量与SBP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做为SBP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且血清HO-1的诊断效能优于腹水HO-1。

孟蝶,杨慧,张晓倩,张晓华[2](2021)在《HO-1在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研究》文中指出肝硬化是多种肝病的终末期阶段,发病机制复杂,炎症及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人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反应蛋白,与其催化血红素的代谢产物(铁、胆红素、一氧化碳)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共同抑制肝硬化进展。本文对HO-1在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研究作一概述。

刘广文[3](2019)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文中认为前言与目的:肝硬化患者在静息时就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主要表现为基础心输出量增加、外周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动脉压降低。持续的超负荷高动力循环必然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临床确诊肝硬化且LVEF≥50的患者50例,肝硬化组(LC组)。根据是否存在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将其分为无门脉高压症组(LC-NPH组)25例和门脉高压症组(LC-PH组)25例二个亚组。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膜病、非窦性心律、心包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其他心肌病及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者肺动脉收缩压>40mm Hg以及有长期抽烟、饮酒者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内膜边界不清者等。同期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GE Vivid E9(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M5S探头(频率1.74.0MHz),由同一个中级资质的心脏超声医生对各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采集与数据测量严格按照2015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并存储标准心尖四腔心和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导入Echo PAC工作站,应用Q-analysis获取二维应变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一般资料比较NC组、LC组及其二个亚组间性别、年龄、身高、BMI、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NC组比较,肝硬化组的校正Q-T间期(Correction QT interval,QTc)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INR)和总胆红素增加,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白蛋白及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减低,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肝硬化两个亚组间比较显示门脉高压组的PT和INR进一步增大,白蛋白及PLT进一步减低,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2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1)左室重构指标上,肝硬化组的左心室内径、室壁厚度及LVMI均比NC组增大(均p<0.05),左心房内径及容积指数也增加(均p<0.05),而在有和无门脉高压两个亚组间未见明显差异;(2)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上,肝硬化组LVEF、FS与N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二尖瓣环纵向收缩速度s降低,但CO增高(p<0.05),而肝硬化二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3)肝硬化组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主要表现为eˊ降低,E/A减低,而E/eˊ增高,EDT、IVRT延长(均p<0.05),而二个亚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左心室二维应变指标比较与NC组比较,肝硬化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减低(p<0.05),但周向与径向应变均无明显变化;二个亚组间也未见明显差异。4左心室心肌应变与整体功能相关分析LS与eˊ、LVEF呈低度相关(r值分别为0.30,0.31,p<0.05),与左心室大小及室壁厚度无明显相关。结论:1.肝硬化患者无论是否伴有门脉高压症都存在左心室重构及其导致的舒张功能受损。2.肝硬化患者即使左心室的“泵功能”保持正常,心肌的内在力学特征已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纵向应变减低,而周向与径向应变均无明显变化,且这一特征性改变在有和无门脉高压症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早期检出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心肌受累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但目前尚缺少统一的诊断标准。

邓文升[4](2018)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对大鼠门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制备目的:制备稳定可靠的门脉高压症(PHT)大鼠模型。方法:部分门静脉结扎(PPVL)和CCl4诱导大鼠PHT模型。结果:CCl4有明显的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增高,平均动脉压降低,内脏血管稍有曲张;PPVL造模大鼠肝脏硬化不明显,门静脉压力增高,平均动脉压降低,内脏血管增粗、曲张严重。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靠,PPVL适合研究门高压内脏循环,而CCl4模型适合研究肝内病变。第二部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在大鼠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目的:探索EETs对PHT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EETs水解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TUCB处理CCl4诱导的PHT大鼠;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结果:t-TUCB处理后后,PHT大鼠体内EETs含量增加,门静脉压力和肝纤维化程度均降低。结论:EETs可缓解大鼠PHT和肝硬化程度。第三部分:EETs改善大鼠肝硬化PHT的机制目的:探索EETs改善大鼠肝硬化PHT的机制。方法:肝窦内皮细胞功能、肝组织e NOS和NF-κB表达。结果:t-TUCB处理组PHT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好转,磷酸化e NOS和NO含量增加,NF-κB胞浆内表达增加而核内表达降低。结论:EETs通过上调e NOS/NO信号通路增强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肝纤维化,降低PHT大鼠门静脉压力。第四部分:NOX1/4在大鼠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目的:探讨NADPH在大鼠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使用NOX1/4抑制剂GKT137831处理PPVL造模的PHT大鼠,检测大鼠的门脉压力、心输出量、门静脉血流,门体分流率和门静脉血流阻力。结果:GKT137831降低PPVL大鼠的门脉压力、心输出量、门静脉血流,门体分流率,增加了门静脉血流阻力。结论:抑制NOX1/4可有效改善PHT大鼠门脉高压症。第五部分:抑制NOX1/4改善大鼠门脉高压症的机制目的:探索抑制NOX1/4改善大鼠PHT的机制。方法:检测PHT大鼠肠系膜动脉的收缩性、AKT/e NOS磷酸化水平以及肠系膜组织血管增生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GKT137831增强了PHT大鼠肠系膜动脉的收缩性,降低动脉AKT/e NOS磷酸化,也降低血管增生标志蛋白的表达。结论:GKT137831通过抑制内脏血管增生和增强肠系膜动脉收缩性,最终改善PHT大鼠门脉高压症。

何越[5](2016)在《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明确HO-1蛋白表达改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外环境表达是否与氧化应激改变相关,以及上游调控蛋白Nrf2与其表达升高的联系。验证PHT大鼠HO-1高表达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并探索HO-1与PHT大鼠异常内脏血流变化的联系及潜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蛋白核内表达及组织内总表达,及HO-1组织内表达。运用DYE-TRAK彩色微球血流测量系统测定大鼠内脏器官血流量。用离体肠系膜血管灌注法,测定各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的基础和最大管径及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结果PHT大鼠肠系膜动脉核内Nrf2表达、HO-1蛋白组织内表达及门静脉压力较正常组显着增高,通过药物干预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后,Nrf2核内转录下降,总量不变,HO-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抑制HO-1可引起PHT大鼠门静脉压力显着下降,小肠和肠系膜组织血流量明显降低。NE引起的血管最大收缩在四组血管间无明显差别,但PHT组的NE剂量-反应曲线较正常组明显右移。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肠系膜动脉HO-1蛋白表达与氧化应激相关;并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减弱,肠系膜及小肠血流升高,抑制HO-1可恢复门脉高压大鼠内脏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降低两者血流量,使流入门静脉血流减少,门静脉压力降低。

穆雪峰[6](2015)在《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一般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等,在上述疾病中,肝硬化往往是各种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之一,具有并发症多、组织病理学不可逆转的特点。肝硬化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也给医生的治疗方案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根据现有文献可知,患者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时,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均会升高,且一般结合胆红素水平高于非结合胆红素,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检测中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也较多见。非结合胆红素的升高是否提示着肝功能的恶化、或者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现象及其在预测肝脏损害严重程度甚至早期肝硬化方面的作用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常见肝脏疾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与脂质代谢、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关联性,进一步阐述肝病患者肝功能检测中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从而为肝病患者肝脏损害严重程度的评估、肝硬化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点新的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及肝胆胰外科门诊和住院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需明确诊断为肝脏疾病,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上诉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等,同时,研究对象需满足: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正常、伴或不伴总胆红素升高等特点,研究对象剔除:溶血、恶性肿瘤等疾病。依次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进行抽样匹配,具体匹配分组如下:(1)入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82例,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3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9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差异,按1:3原则进行抽样匹配,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正常)18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正常)57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正常)匹配246例;(2)入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94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差异,按1:3原则进行抽样匹配,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正常)282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正常)匹配282例。通过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病案查询系统及门诊系统回顾性统计患者资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升高的临床意义,并对非结合胆红素与肝脏硬度值、脾脏厚度、血小板水平、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1、慢性病毒性肝炎UCB升高组与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间比较:(1)慢性病毒性肝炎伴有UCB升高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慢性病毒性肝炎伴有UCB升高者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慢性病毒性肝炎伴有UCB升高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无差异,P>0.05。2、慢性病毒性肝炎UCB升高组与正常组间比较:(1)慢性病毒性肝炎伴有UCB升高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白细胞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但UCB正常者无差异,P>0.05。(2)慢性病毒性肝炎伴有UCB升高者白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但UCB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慢性病毒性肝炎UCB升高组中,UCB与其他因素相关性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组中,非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肝脏硬度值、脾脏厚度呈正相关;与血小板水平呈负相关。4、慢性乙型肝炎UCB不同组间HBV DNA定量比较:慢性乙型肝炎非结合胆红素正常组HBV DNA定量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UCB升高组与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间比较:(1)NAFLD伴有UCB升高者AST、ALT、GGT、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NAFLD伴有UCB升高者白蛋白、血小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AFLD伴有UCB升高者AL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无差异,P>0.05。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UCB升高组与正常组间比较:(1)NAFLD伴有UCB升高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脂肪衰减值、血小板、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NAFLD但UCB正常者无差异,P>0.05。(2)NAFLD伴有UCB升高者白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NAFLD但UCB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AFLD伴有UCB升高者肝脏硬度值低于NAFLD但UCB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UCB升高组中,UCB与其他因素相关性比较:NAFLD伴有UCB升高患者中,非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呈正相关,而与肝脏硬度值相关性不大。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伴有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时,较健康人群存在肝功能损害、肝脏合成能力降低、脂质代谢紊乱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较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可能会抑制非结合胆红素转运的关键酶——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使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同时,非结合胆红素可能在机体内提供一种保护性机制,对肝细胞起到抗氧化应激反应、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阻止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而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者中,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越高,其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脾脏越厚,血小板破坏越严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可能致使体内血红素加氧酶-1的活性增强,从而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同时,HBV DNA定量较低,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活跃性下降,可能提示慢乙肝UCB升高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较严重。

王秋明[7](2013)在《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调节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乙肝高发,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终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病死率高达70%-86%。然而,目前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因此,探讨肝硬化的发生机理,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迫在眉睫。肝脏、脾脏及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是体内主要的储铁器官。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存在肝内铁代谢紊乱。肝内铁过度沉积参与了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提示铁在肝脏疾病中的重要作用。Fe2+是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降解产物之一,在肝硬化时HO-1表达上调,Fe2+生成增多,可能参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们前期实验证实,HO-CO系统在肝纤维到肝硬化不同阶段,不同并发症及不同脏器发挥的作用不同。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HO-1的抗氧化、抗炎及抗凋亡等作用机制,而关于其产物Fe2+、CO及胆绿素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较少。此外,铁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未清楚。临床上,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量多次输注陈旧红细胞可能导致肝内铁沉积;肝硬化晚期脾大脾功能亢进,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并释放过多铁,而且肝脏是重要的储铁器官。本研究通过高铁、去铁、脾切除、诱导或抑制HO-1表达来调节肝内铁代谢,揭示铁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治疗肝硬化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路。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干预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第二部分诱导或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对肝硬化大鼠肝内铁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脾切除对肝硬化肝内铁代谢及门脉高压影响的研究第一部分干预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目的:通过给铁或去铁干预肝硬化大鼠肝内铁代谢,进一步研究铁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4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10只、肝硬化(bile duct ligation,BDL)组10只、高铁(Fe)组14只,去铁胺(deferoxamine,DFX)组10只。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备,4周后造模成功并取材。Fe组和DFX组制模方法同BDL组,从造模第一天开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40mg/mL/kg体重,甲磺酸去铁胺20mg/mL/kg体重,3次/周,BDL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周后,所有大鼠采集静脉血之后处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反映肝脏功能;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结构改变;测定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原子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内铁含量(Liveriron content,LIC),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肝脏铁沉积的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肝内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SMA;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肝脏TGF-β1、α-SMA mRNA的水平,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组织内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和肝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4w后BDL大鼠模型成功,胆总管扩张明显。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BDL组AST、ALT及TBIL均明显升高(P <0.01);与BDL组相比,Fe组进一步升高,而DFX组则明显降低(P <0.01)。HE染色显示,BDL组肝脏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样再生,假小叶形成;Fe组肝细胞片状坏死,纤维增生较多,而DFX组肝细胞较少坏死,纤维增生少,无明显的假小叶形成。与Sham组相比,BDL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肝内铁均显着增加(229.74±9.72μg/dL vs165.4±10.79μg/dL,P <0.01;45.94±0.52μg/L vs39.42±0.38μg/L,P <0.01;440.74±12.58μg/g vs350.15±16.4μg/g,P <0.01);与BDL组相比,Fe组三者均明显升高(378.92±35.59μg/dL vs229.74±9.72μg/dL,P <0.01;53.12±0.65μg/L vs45.94±0.52μg/L,P <0.01;593.55±6.66μg/g vs440.74±12.58μg/g,P <0.01),而DFX组则明显降低(181.63±4.34μg/dL vs229.74±9.72μg/dL,P <0.01;42.54±0.33μg/L vs45.94±0.52μg/L,P <0.01;361.55±21.24μg/g vs440.74±12.58μg/g,P <0.01)。与Sham组相比,BDL组大鼠肝内TGF-β1及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Fe组TGF-β1及α-SMA表达水平则较BDL组均明显增加(P<0.01),DFX组TGF-β1及α-SMA表达水平则明显减少(P <0.01)。α-SMA免疫组化结果与其蛋白及基因一致。与Sham组相比,在BDL组肝内SOD水平明显降低(P <0.01),而MDA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与BDL组相比,Fe组SOD进一步降低(P <0.01),而MDA则升高明显(P <0.01);与BDL组相比,而DFX组SOD明显升高(P <0.01),MDA则明显降低(P <0.01)。结论:本研究发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有少量铁沉积。肝内过度铁沉积可以加重肝硬化,而去铁治疗能减少肝内铁沉积,延缓肝硬化。第二部分诱导或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对肝硬化大鼠肝内铁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目的:通过诱导或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调节其产物铁在肝硬化大鼠肝内的代谢,进一步研究HO-1及铁对肝硬化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8只、肝硬化(bile duct ligation,BDL)组10只、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组12只,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组12只。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备,4周后造模成功并取材。CoPP组和ZnPP组制模方法同BDL组,从造模第一天开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CoPP或ZnPP5mg/kg体重,3次/周,BDL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周后所有大鼠采血后处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血清铁;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内铁含量(Liver iron content,LIC),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肝脏铁沉积的分布情况; 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结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肝脏HO-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肝内HO-1蛋白的表达,核转录因子Nrf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2,Nrf2);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肝脏HO-1及Nrf2mRNA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海帕西啶(Hepcidin);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血清生化指标AST、ALT及TBIL测定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BDL组明显升高(P <0.01);与BDL组相比,CoPP组进一步升高(P <0.01),而ZnPP组则明显降低(P <0.01)。肝脏HE染色显示BDL组大鼠肝脏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被破坏,汇管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样再生,假小叶形成;CoPP组纤维化评分较BDL增加(P <0.01),而ZnPP组评分较低(P <0.01)。VG染色显示BDL组肝内I型胶原沉积较Sham组明显增多(P <0.01),与BDL组相比,CoPP组I型胶原沉有所增加(P <0.01),而ZnPP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 <0.01)。与Sham组相比,BDL组血清TGF-β1浓度明显升高(P <0.01);与BDL组相比,CoPP组TGF-β1浓度明显增加(P <0.01),而ZnPP组明显降低(P <0.01)。血浆Hepcidin浓度在BDL组较Sham组明显降低(292.35±11.81ng/mlvs366.71±4.66ng/ml,P <0.01);与BDL组相比,CoPP组血浆Hepcidin浓度减低更明显(275.73±10.13ng/ml vs292.35±11.81ng/ml,P <0.01),而ZnPP组浓度明显升高(315.79±12.0ng/ml vs292.35±11.81ng/ml,P <0.01)。HO-1及Nrf2蛋白及基因检测表明:与Sham组相比,BDL组大鼠肝内HO-1的蛋白及mRNA的水平明显升高(P <0.01);CoPP组HO-1水平较BDL组明显增加(P <0.01),ZnPP组HO-1表达水平则明显减少(P <0.01)。HO-1免疫组化结果与其蛋白及基因一致。血清铁浓度及LIC在BDL组较Sham组升高(229.74±9.72μg/dl vs165.4±10.8μg/dl,P <0.01);与BDL组相比,二者在CoPP组则明显升高(2272.14±16.28μg/dlvs229.74±9.7μg/dl, P <0.01),而在ZnPP组明显下降(194.95±4.72μg/dlvs229.74±9.72μg/dl,P <0.01)。与Sham组相比,在BDL组SOD水平明显降低(P <0.01),而MDA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与BDL组相比,CoPP组SOD进一步降低(P <0.01),而MDA则升高明显(P <0.01);与BDL组相比,而ZnPP组SOD明显升高(P <0.01),MDA则明显降低(P <0.01)。结论:ZnPP抑制HO-1表达能减少BDL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内铁沉积,减轻肝纤维化。Nrf2/Keap1通路可能参与了HO-1表达及铁沉积。第三部分脾切除对肝硬化肝内铁代谢及门脉高压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Hemeoxygenase/carbon monoxide, HO/CO)及肝内铁代谢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脾切除治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ham)组10只、肝硬化(bile duct ligation,BDL)组10只和脾切除(Splenectomy)组12只。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备,2周时Splenectomy组行脾切除。4周后,所有大鼠以生物机能实验仪测定门静脉压力,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血清铁,采动脉血测定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机能实验仪测定大鼠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取肝脾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结构改变,VG染色观察脾脏I型胶原含量;原子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内铁含量(Liveriron content,LIC),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肝脾铁沉积的分布情况。ELIAS方法检测血清中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肝内HO-1蛋白表达;RT-PCR的方法检测肝内HO-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测定肝组织内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活性。结果:2w脾脏明显增大,4w后BDL组肝硬化造模成功。与Sham组相比,BDL组AST、ALT及TBIL均明显升高(P <0.01),Splenectomy组三者则较BDL组明显降低(P <0.01)。肝脏组织病理学证实脾切除能明显减少肝内纤维间隔形成,减少胶原沉积。与BDL组比较,Splenectomy组HYP明显降低(153.2±12.4μg/g vs173.4±18.4μg/g,P <0.01),血清TGF-β1明显减少(4.6±0.28ng/ml vs9.86±0.72ng/mL,P <0.01),PVP明显降低(10.31±0.98mmHg vs15.81±1.66mmHg,P <0.01)。BDL组肝内HO-1mRNA和蛋白的水平较Sham组升高(P <0.01);与BDL组相比,Splenectomy组肝内HO-1mRNA和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P <0.01)。血COHb水平与HO-1表达水平一致。肝脏HO-1免疫组化显示,HO-1主要在肝细胞及中央静脉周围表达。脾脏HO-1免疫组化显示,HO-1主要表达在脾脏红髓,与Sham组比较,BDL组HO-1表达增加(P <0.01),Splenectomy组2w的脾脏HO-1表达较BDL组减少(P <0.01)。与Sham组相比,BDL组大鼠血清铁、肝内铁均明显升高(231.91±7.7μg/dL vs164.87±15.6μg/dL,P <0.01);而Splenectomy组则较BDL组二者明显降低(185.15±22.3μg/dL vs231.91±7.7μg/dL,P <0.01)。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肝内铁主要沉积在巨噬细胞等。脾脏铁沉积主要在红髓。VG染色显示2w和4w脾脏都有明显的I型胶原沉积。与Sham组相比,BDL组肝内MMP-2及TIMP-1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而Splenectomy组二者则较BDL组二者明显减少(P <0.01)。与Sham组相比,BDL组肝内MDA水平明显升高(P <0.01),GSH水平明显减少(P <0.01);与BDL组相比,Splenectomy组肝内MDA水平明显降低(P <0.01),而GSH水平明显升高(P <0.01)。结论:脾切除可能调节HO/CO系统,通过减少HO-1及CO的表达降低PVP,进一步改善肝功能。

白云,姜慧卿,路新卿,张晓岚,任锡玲,马俊骥[8](2013)在《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胃黏膜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集22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20例门静脉高压(PHT)患者(PHT组)和22例PHG患者(PHG组)的胃黏膜标本,观察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O-1蛋白在胃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O-1蛋白与PVF、内镜下PHG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内镜下PHG严重程度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HG组和PHT组患者胃黏膜中HO-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HG组与PHT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G患者胃组织HO-1蛋白表达与内镜下PHG严重程度积分呈显着正相关(r=0.459,P<0.05)。内镜下PHG严重程度积分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r=0.059,P>0.05)、C2hild-Pugh分级(r=-0.001,P>0.05)均无显着性相关。PHG组与PHT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HO-1蛋白表达与PVF无显着性相关(r=0.071,P>0.05)。结论 HO-1蛋白在PHG患者胃黏膜中呈高表达,参与了PHG患者胃黏膜血液循环紊乱的发生。

刘铁夫[9](2009)在《肝肺综合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肖鹏,高洪,严玉霖,周铭涛,周辉,刘雷[10](2009)在《内源性一氧化碳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一氧化碳作为机体血红素的正常代谢产物,其在抗炎、抗凋亡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旦机体受到疾病或某些外源性药物和毒物的侵害,一氧化碳便会通过cGMP途径或细胞膜的超极化引起机体血管扩张和平滑肌松弛从而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内源性一氧化碳大部分在血红素氧合酶(HO)的作用下产生。HO的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在体内广泛分布。一氧化碳在各个组织系统中发挥重要的抗炎、抗凋亡及抗氧化应激作用等生物学效应。很多试验研究都表明一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对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论文就一氧化碳的产生、HO的种类、一氧化碳在各系统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二、The role of heme oxygenase i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cirrho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role of heme oxygenase i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cirrhosis(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2.2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HO-1的含量检测
    2.3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HO-1含量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4 血清及腹水HO-1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O-1在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HO-1在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HO-1概述及其在肝硬化中的作用
2 HO-1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 HO-1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
4 HO-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
5 HO-1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
6 HO-1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

(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对大鼠门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制备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部分:EETs 在大鼠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EETs 改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部分:NOX1/4 在大鼠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部分:抑制 NOX1/4 改善大鼠门脉高压症的机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文章与申请课题

(5)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部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氧化应激状态致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机制探索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检测HO-1 表达水平与PHT大鼠门静脉高压形成及内脏血流变化的联系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HO-1引起内脏血流量异常升高的机制探索
    一、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仪器
    二、实验动物
    三、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6)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胆红素代谢概述
        2.1.1 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
        2.1.2 肝细胞运载非结合胆红素
        2.1.3 非结合胆红素的结合反应
        2.1.4 胆红素的胆汁排泄
        2.1.5 胆红素的肠道代谢
    2.2 肝病患者高水平非结合胆红素临床意义概述
        2.2.1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与高水平非结合胆红素
        2.2.2 脂肪性肝病患者与高水平非结合胆红素
        2.2.3 肝硬化患者与高水平非结合胆红素
        2.2.4 遗传性肝脏疾病患者与高水平非结合胆红素
    2.3 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2.4 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资料
        3.1.1 入组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实验分组
    3.2 研究方法
    3.3 参照标准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病例组与健康体检人群临床数据比较
        4.1.1 慢性病毒性肝炎 UCB 升高组与健康体检人群间比较
        4.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UCB 升高组与健康体检人群间比较
    4.2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
        4.2.1 慢性病毒性肝炎 UCB 升高组与正常组间比较
        4.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UCB 升高组与正常组间比较
    4.3 慢性病毒性肝炎 UCB 升高组 UCB 与其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UCB 升高组 UCB 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
    4.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UCB 不同组间 HBV DNA 定量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
        5.1.1 慢性病毒性肝炎 UCB 升高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数据比较
        5.1.2 慢性病毒性肝炎 UCB 升高组与正常组临床数据的比较
        5.1.3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UCB 升高组中 UCB 的相关性分析
        5.1.4 慢性乙型肝炎 UCB 升高组与正常组间 HBV DNA 定量比较
    5.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
        5.2.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UCB 升高与健康人群临床数据比较
        5.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UCB 升高组与正常组临床数据比较
        5.2.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UCB 升高组中 UCB 的相关性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调节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干预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试剂
        2.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模型制备及给药
        3.3 标本采集
        3.4 检测指标及方法
        3.5 统计学处理
    (三) 结果
        1. 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
        2.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 肝组织病理学及羟脯氨酸测定结果
        3.1 肝脏 HE 染色
        3.2 肝内羟脯氨酸测定结果
        4. 血清铁、铁蛋白及肝内铁测定的结果
        4.1 血清铁和铁蛋白浓度测定的结果
        4.2 肝内铁含量测定结果
        4.3 布鲁士蓝染色方法检测肝脏铁沉积
        5. 肝脏 TGF-β1、α-SMA 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5.1 TGF-β1、α-SMA mRNA 的表达
        5.2 TGF-β1、α-SMA 蛋白的表达
        5.3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脏α-SMA 蛋白的表达
        6. 铁沉积对肝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四) 讨论
    (五) 总结
第二部分 诱导或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 表达对肝硬化大鼠肝内铁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试剂
        2.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模型制备及给药
        3.3 标本采集
        3.4 检测指标及方法
        3.5 统计学处理
    (三) 结果
        1. 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
        2.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 血清 TGF-β1 和肝脏Ⅰ型胶原测定结果
        5. 肝内 HO-1 及 Nrf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及对肝内铁代谢的影响
        5.1 HO-1 和 Nrf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
        5.2 HO-1 对肝硬化大鼠血清铁和肝内铁沉积的影响
        6. HO-1 对肝硬化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四) 讨论
    (五) 总结
第三部分 脾切除对肝硬化肝内铁代谢及门脉高压影响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试剂
        2.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模型制备及给药
        3.3 门静脉压力的测定
        3.4 标本采集
        3.5 检测指标及方法
        3.6 统计学处理
    (三) 结果
        1. 肝硬化大鼠脾脏增大
        2.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 肝脏羟脯氨酸和血清 TGF-β1 测定结果
        5. 脾脏病理组织学和Ⅰ型胶原的测定结果
        6. 血清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和门脉高压测定结果
        7. 肝硬化大鼠脾脏 HO-1 表达及铁的代谢
        7.1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脾脏 HO-1 蛋白的表达
        7.2 布鲁士蓝染色方法检测脾脏铁沉积
        8. 脾切除对肝硬化大鼠肝脏中 HO-1 及铁代谢的影响
        8.1 肝脏 HO-1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8.2 切脾对肝硬化大鼠铁代谢的影响
        9. 脾切除对肝硬化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四) 讨论
    (五)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肝肺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回顾
2 流行病学
3 病因
4 病理
5 发病机制
    5.1 低氧血症
        5.1.1 肺内分流
        5.1.2 肺外分流
        5.1.3 其他
    5.2 肺血管扩张
        5.2.1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和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
        5.2.2 血红素氧化酶 (heme oxygenase, HO) 和一氧化碳 (CO)
        5.2.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
        5.2.4 雌激素
        5.2.5 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DM)
        5.2.6 其他
6 临床表现
7 实验室和仪器检查
    7.1 血气分析
    7.2 对比增强超声波心动扫描 (CEE)
    7.3 肺血管造影
    7.4 肺灌注扫描
    7.5 影像学检查
    7.6 肺功能检查
8 诊断
9 鉴别诊断
10 治疗
    10.1 一般治疗
    10.2 药物治疗
    10.3 栓塞治疗
    10.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10.5 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11 预后
    1 PPHTN的发病机制
    2 PPHTN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3 PPHTN的治疗
        3.1 抗凝剂应用
        3.2 药物治疗
        3.3 肝移植。

四、The role of heme oxygenase i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cirrhosis(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D]. 孟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HO-1在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研究[J]. 孟蝶,杨慧,张晓倩,张晓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1(05)
  • [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D]. 刘广文.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对大鼠门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研究[D]. 邓文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5]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机制研究[D]. 何越.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6]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D]. 穆雪峰. 吉林大学, 2015(08)
  • [7]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调节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D]. 王秋明.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8]血红素加氧酶-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的表达[J]. 白云,姜慧卿,路新卿,张晓岚,任锡玲,马俊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02)
  • [9]肝肺综合征[J]. 刘铁夫. 航空航天医药, 2009(08)
  • [10]内源性一氧化碳研究进展[J]. 肖鹏,高洪,严玉霖,周铭涛,周辉,刘雷. 动物医学进展, 2009(05)

标签:;  ;  ;  ;  ;  

血红素加氧酶在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