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制备与扫描技术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制备与扫描技术

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前的准备与扫描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万承鑫,张志伟[1](2022)在《口服阴性对比剂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临床诊断和评估胰胆管系统疾病及解剖变异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临床应用中,胃肠道内液体在重T2加权的MRCP图像中与胰胆管同为高信号,对周围胰胆管显示造成遮盖,消除或降低胃肠道内液体高信号对于优化胰胆管的观察效果非常必要。口服阴性对比剂对胃肠道内液体高信号的抑制效果显着,且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胰胆管的显示质量,具有极大的临床和科研价值。钆喷酸葡铵等商业型对比剂和蓝莓汁等天然饮品均具有在MRCP检查中作为阴性对比剂的可行性,且人们普遍认为天然饮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简易性,更利于在临床推广。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阴性对比剂的合理应用在优化MRCP整体图像质量和提升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研究现状介绍了MRCP检查阴性对比剂的作用原理,综述了各类型阴性对比剂在抑制胃肠道内液体高信号和提升胰胆管显示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阴性对比剂在M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强,杨涛,杨存艳[2](2021)在《腹部CT、MR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腹部CT、MR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9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给予腹部CT、MR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92.06%、93.75%、92.41%)高于腹部CT(69.84%、50.00%、68.82%)、腹部MR(66.67%、56.25%、6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三种指标进行ROC诊断性能评估后发现,腹部CT(AUG:0.616)与腹部MR(AUG:0.649)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AUG:0.920)诊断效果更佳。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较高,为肝外胆管结石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屠娜娜[3](2021)在《腹部CT及核磁胆胰管成像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应用腹部CT及核磁胆胰管成像检测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诊的112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腹部CT及核磁胆胰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石直径≤8mm的检出率、操作耗时以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中,108例确诊为肝外胆结石,其中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患者3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55例;腹部CT检查符合术后病理诊断的88例,核磁胆胰管成像检查符合术后病理诊断的104例;核磁胆胰管成像技术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腹部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结石直径≤8 mm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平均用时长于腹部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应用核磁胆胰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高于腹部CT,而且能够提升小结石的检出率。但核磁胆胰管成像在检查操作中耗费的时间较腹部CT略长,其整体优势显着。

汪玲红[4](2021)在《3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使用3T磁共振行胰胆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胆道疾病48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成像以及3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得到确诊,其中胆道结石36例,胆管肿瘤12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结石及胆管肿瘤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诊断用时方面,磁共振诊断用时为(25.37±2.38)min,而逆行胆管造影用时为(35.74±2.01)min,磁共振诊断用时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在进行腹部胰胆管成像检查的过程中,可以优先运用磁共振诊断,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同时,用时更短,且操作简便且无损伤。

蓝天琦,朱敏,滕文汇,彭静,汪诗瑶,常文轩,刘伟,刘子航[5](2021)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CT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对比探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对比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CT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接受CT检查,研究组接受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可取得良好效果,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苏德莲[6](2021)在《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7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扫描,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的影像表现;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1)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88.6%及95.7%,三组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82.9%、94.3%,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7%、78.3%、93.5%,MRI冠状位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定性诊断恶性梗阻疾病效能方面,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8.7%、78.3%及93.5%,联合检查敏感度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5.8%、91.7%及95.8%,差异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方面,MPCP与MRI冠状位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方面,MRI冠状位成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MRCP冠状位成像,且两者联合可显着提高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在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效能方面,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的诊断敏感度较单一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综上,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对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根据,值得在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广泛运用。

朱军仲,王笑,杨阳,王辉,陈节芹[7](2021)在《腹部CT、超声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部CT、超声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横店文荣医院收治的疑似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5例,接受腹部CT、超声、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统计3种诊断技术对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腹部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39.58%,腹部CT检出率47.92%,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6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9、6.995,P=0.001、0.008)。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的敏感性95.45%、特异性96.55%、准确性95.79%、阳性预测值98.44%及阴性预测值92.32%,均高于腹部超声、腹部CT(χ2=35.513、21.389、5.220、4.062、39.268、24.984、9.375、5.920、5.220、4.062,P=0.001、0.001、0.022、0.044、0.001、0.001、0.002、0.015、0.022、0.044)。结论与腹部CT、超声相比,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较高,诊断价值高。

辛颖慧[8](2021)在《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的价值目的:通过对不同层厚图像的比较,推荐高分辨薄层磁共振扫描的最优层厚,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图像对于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 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76例胆管系统相关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 Philips 3.0T Ingenia磁共振高分辨增强扫描检查,除常规扫描序列外,在延迟期和肝胆特异期采集三种不同层厚(1.0mm、1.2mm和1.5mm)的高分辨轴位和斜冠状位图像,斜冠状位指平行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分叉的层面。两位腹部影像学专家共同对三种层厚的高分辨扫描图像显示胆管的清晰度和辨识能力进行分析,对三种层厚的高分辨扫描图像的胆管显示情况进行评分(1-5分,分值越高代表图像对胆管的显示能力越好)。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优高分辨率层厚组。两位腹部影像学专家分别依据常规图像、常规图像+最优高分辨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并对疾病的良恶性进行判断,记录诊断信心值(1-5分,分值越高越有信心)。入组患者的疾病良、恶性诊断通过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经临床诊治后随访证实。分别比较两位观察者通过常规图像、常规图像+最优高分辨图像作出的诊断的准确率。对两位观察者均诊断正确的病例,对两位观察者的诊断信心值进行比较,并对两位观察者的诊断信心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76例,包括良性疾病患者37例和恶性疾病患者39例。三种不同层厚图像的综合图像质量评分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层厚两两比较:层厚1.2mm图像评分(4.12±0.80)和层厚1.5mm图像评分(4.05±0.82)均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2.93±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层厚1.2mm图像和层厚1.5mm图像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7),但层厚1.2mm图像评分(4.12±0.80)高于层厚1.5mm 图像评分(4.05±0.82)。三种层厚图像对于胆总管及肝总管、胆囊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处的显示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肝左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肝右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1.2mm图像对肝左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32±0.57)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3.01±0.76)和1.5mm图像评分(3.04±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层厚1.5mm图像对肝左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04±0.77)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3.01±0.76),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95)。层厚1.2mm图像对肝右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24±0.73)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3.00±0.73)和1.5mm图像评分(2.89±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层厚1.0mm图像对肝右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00±0.73)高于层厚1.5mm图像评分(2.89±0.78),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位观察者通过常规图像+高分辨图像组得出的诊断准确率[97.4%(观察者1)和96.1%(观察者2)]高于常规图像组的诊断准确率[96.1%(观察者1)和94.7%(观察者2)],而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观察者分析常规图像+高分辨图像组的诊断信心值[4.82(观察者1)和4.77(观察者2)]高于常规图像组的诊断信心值[3.52(观察者1)和3.86(观察者2)],且二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图像+高分辨图像组两位观察者诊断信心值间的一致性(K=0.778)高于常规图像组(K=0.457)。结论:三种不同层厚高分辨增强扫描图像的综合图像质量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层厚1.5mm图像和层厚1.2mm图像的评分均高于层厚1.0mm图像。对于左、右肝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层厚1.2mm图像优于层厚1.0mm和层厚1.5mm图像。因此,我们建议将1.2mm层厚作为胆系高分辨增强磁共振扫描的推荐层厚。高分辨增强磁共振扫描图像对细节的显示更清晰、明确,可以提高观察者的诊断信心。第二部分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目的:探讨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以提高磁共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和病史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了层厚为1.2mm的高分辨增强磁共振检查(Philips 3.0 T Ingenia磁共振扫描仪)。增强磁共振检查使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注射液(Gd-BOPTA,商品名:莫迪司)或钆塞酸二钠注射液(Gd-EOB-DTPA,商品名:普美显)。采用mDixon序列在对比剂注射后分别采集动态增强各期的1.2mm轴位高分辨图像:动脉期(15-25s)、门脉期(60-70 s)、平衡期(2min)和延迟10 min以及肝胆特异期(使用莫迪司为90 min,使用普美显为20min);在对比剂注射后的平衡期(3min)和肝胆特异期(使用莫迪司为90 min,使用普美显为20min)采集1.2mm斜冠状位高分辨图像,斜冠状位是指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分叉所在的层面。两位腹部影像学专家进行图像分析。(1)胆管系统: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体系,比较MRCP与MRCP联合高分辨增强扫描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判断的准确率。同时对胆管系统不同部位的受累情况进行具体评价,总共将胆管系统分为6段进行评价。(2)血管系统:依据国际胆管癌组织分期系统标准对肿瘤累及血管的情况进行评价。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系统的评价范围均包括4段,血管系统受累情况分析采用4分评分法。为探讨适用于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的血管受累标准,设置“180度标准”和“90度标准”,分别代表将肿瘤与动脉或静脉的接触周径>180°或90°定义为血管受累,并对两个标准的诊断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MRCP联合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Bismuth-Corlette分型判断准确率(97.2%)高于MRCP的准确率(86.1%),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的加入提高了对肿瘤累及胆管范围的判断准确率(p<0.05)。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胆管不同部位受累情况评价的总准确度为97.7%(211/216支胆管段),观察者之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p<0.05)。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肿瘤累及门静脉系统和肝动脉系统情况评价的总准确度分别为96.5%(139/144支门静脉段)和94.6%(139/147支肝动脉段),观察者之间均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p<0.05)。在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上显示肿瘤与血管接触周径为90°~180°的血管段(3例门静脉段和5例肝动脉段),均经手术记录和病理诊断报告证实血管受累。在门静脉系统和肝动脉系统的评价中,两种标准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系统p=0.25,肝动脉系统p=0.062),但“90度标准”的诊断准确率(门静脉系统98.6%和肝动脉系统98.0%)高于“180度标准”的准确率(门静脉系统96.5%和肝动脉系统94.6%)。结论:高分辨增强磁共振能够在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胆系和血管受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提高术前判断肿瘤分型和分期的准确度,并能够为临床选择最优治疗方法提供帮助。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我们推荐将肿瘤与血管的接触周径>90°作为判定血管受累的标准。

程苗苗[9](2021)在《骨架化算法在MRCP图像质量改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在我国,胆结石是胆道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解剖结构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医学影像对胆管结石进行测量,得到的胆管形态特征值,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于病情的判断。现今并没有直接使用在胆管形态的定量计算方法。本文展开对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图像的研究,通过骨架化算法,对胆管形态特征展开分析,最终获取胆管半径、长度、曲率等特征值。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临床MRCP图像进行骨架化算法,比较骨架化后的图像和原图像对疾病的诊断率,探讨骨架化算法后的图像对临床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将经骨架化算法,被提取出胆管的形态特征值,与临床之间进行分析,探讨骨架化提取出来的胆管形态学特征值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日至2020年12月20期间,在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经MRCP、CT和ERCP检查,被诊断为胆道疾病的52名患者。将52名患者的MRCP图像进行骨架化算法,(1)比较骨架化后的图像和原图像对疾病的诊断率,并且分别和金标准ERCP图像进行比较,探讨骨架化后的图像对临床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2)探讨经骨架化算法,提取出的胆管形态特征值与临床患者信息--性别的联系;(3)探讨经骨架化算法,提取出的胆管形态特征值与临床患者信息--年龄的联系;(4)探讨经骨架化算法,提取出的胆管形态特征值与临床患者诊断--CT漏诊的联系;(5)探讨经骨架化算法,提取出的胆管形态特征值与临床患者诊断--MRCP漏诊的联系。结果:(1)骨架化MRCP图像对胆系疾病的临床诊断率由常规MRCP图像61.53%的诊断率提高到76.92%,诊断率更加接近于金标准ERCP80.77%的诊断率。(2)在胆管形态特征值与临床患者的性别分析中,胆管的长度、曲率平均值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胆管形态特征值与临床患者的年龄分析中,胆管半径最大值有显着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胆管直径也是逐步增加。(4)在胆管形态特征值与CT漏诊的分析中,胆管长度、胆管半径最大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胆管形态特征值与MRCP漏诊的分析中,胆管长度、曲率最大值、胆管半径最大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架化MRCP图像提高了胆系疾病的临床诊断率。经骨架化算法提取出的胆管形态学特征值,与临床信息(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CT、MRCP)之间存在相关性。

张函光[10](2021)在《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的比较情况。方法:选取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断的肝外胆管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磁共振成像检出率为97.6 %(63/65)高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的84.7 %(5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磁共振成像优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前的准备与扫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前的准备与扫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口服阴性对比剂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口服阴性对比剂在MRCP检查的作用原理
2 阴性对比剂在MRCP检查中的研究现状
    2.1 商业型对比剂
        2.1.1 钆基商业型对比剂
        2.1.2 铁基商业型对比剂
        2.1.3 锰基商业型对比剂
    2.2 天然饮品型对比剂
    2.3 其它
3 口服阴性对比剂后行MRCP检查面临的挑战
    3.1 阴性对比剂在MRCP中的应用策略
    3.2 阴性对比剂在MRCP中的使用安全与局限
4 结论与展望

(2)腹部CT、MR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法与金标准比较
    2.2 三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比较
    2.3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性能ROC分析
3讨论

(3)腹部CT及核磁胆胰管成像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腹部CT检查
        1.2.2 核磁胰胆管成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腹部CT及核磁胆胰管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2.2 腹部CT、核磁胆胰管成像诊断价值比较
    2.3 直径≤8 mm结石检出率比较
    2.4 检查操作用时比较
3 讨论

(4)3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5)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CT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对比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6)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设备
    1.3 患者检查前准备
    1.4 扫描方法及参数
    1.5 诊断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2 定位结果
    2.3 定性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附录C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的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常用分型分期系统及胆管系统MR成像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骨架化算法在MRCP图像质量改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胆管结石的影像学检查
    1.3 胆管形态学研究
    1.4 特征提取方案设计
第2章 研究骨架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2.1 研究内容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结果分析
第3章 研究骨架化算法的胆管形态特征值与疾病的漏诊关系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结果分析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本文工作总结
    4.2 本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骨架化算法在 MRCP 图像质量改良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
        1.3.2 磁共振成像检查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前的准备与扫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口服阴性对比剂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研究进展[J]. 万承鑫,张志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01)
  • [2]腹部CT、MR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马强,杨涛,杨存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2)
  • [3]腹部CT及核磁胆胰管成像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价值[J]. 屠娜娜. 医学信息, 2021(17)
  • [4]3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汪玲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3)
  • [5]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CT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对比探究[J]. 蓝天琦,朱敏,滕文汇,彭静,汪诗瑶,常文轩,刘伟,刘子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3)
  • [6]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苏德莲.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腹部CT、超声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J]. 朱军仲,王笑,杨阳,王辉,陈节芹.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4)
  • [8]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D]. 辛颖慧. 山东大学, 2021(11)
  • [9]骨架化算法在MRCP图像质量改良中的应用价值[D]. 程苗苗. 长江大学, 2021
  • [10]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比较[J]. 张函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6)

标签:;  ;  ;  ;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制备与扫描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