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导致输卵管不孕的免疫机制

支原体感染导致输卵管不孕的免疫机制

一、支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的免疫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汤绿燕,何国霞,张飞华,蒋玲霞,周毛婴[1](2021)在《诸暨市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试验情况,找出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以及诸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不孕不育科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收集健康育龄女性体检者3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分析两组支原体检出情况以及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两组共检测出支原体感染332例(43.68%),研究组249例(65.53%),对照组83例(21.84%),其中以Uu为主(36.84%),Mh和Uu+Mh检出率分别为5.00%、1.84%。研究组Uu、Mh、Uu+Mh及支原体总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不同年龄阶段支原体感染率比较,20~30岁组Uu及支原体总感染率均高于31~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Mh和Uu+Mh对四环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均有敏感性,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有耐药性。2019年输卵管性不孕妇女支原体阳性标本耐药率与2018年大致相似,仅Uu对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出现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5.490、5.131,均P<0.05)。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的发生可能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存在一定联系,应对患者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常规检测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若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时,可优先选择四环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治疗。

王丹彤[2](2021)在《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不孕症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生殖道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众多病原体当中,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不孕症的影响是生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不孕症患者中生殖道UU的检出率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会引起UU耐药性增加,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目前UU的致病性、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oy transfer,IVF-ET)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UU与不孕症以及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不孕症患者是否需要UU检查和治疗也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情况、治疗疗效以及对IVF-ET的影响,探讨解脲脲原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为临床上UU的检查和治疗、CE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1.选取2017年01月至2020年0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ET助孕的所有不孕患者,发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172例,依据解脲脲原体检验结果分为感染组(n=1804)、未感染组(n=2368)。分析感染组的治疗及药敏试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IVF-ET妊娠结局的差异。2.选取2017年01月至2020年0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ET助孕并且助孕前曾行宫腔镜检查+内膜CD138免疫组化病理检查的不孕患者共2165例,根据宫颈分泌物UU检验结果分为感染组(n=755)、未感染组(n=1410),比较两组间CE患病率的差异;根据CD138病理结果重新分为CE组(n=680)和非CE组(n=1485),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E发生的相关因素。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则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不孕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异位妊娠史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继发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与UU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U感染组经验性用药的第一个疗程转阴率为82.98%(1497/1804),第二个疗程累积转阴率为96.56%(1742/1804),第三个疗程累积转阴率为98.83%(1768/1789)。UU的第一疗程中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的转阴率分别为95.16%(1396/1467)、50.00%(3/6)、28.00%(84/300)、0(0/16),而多西环素治疗UU的转阴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95.16%vs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U的药敏试验结果提示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克林霉素,分别是99.07%、93.22%、83.41%、78.97%、52.10%、51.64%、4.91%,并且2017年至2020年UU对除了交沙霉素以外的抗生素的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4.UU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两组不孕患者之间的取卵日卵泡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早产率等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宫颈分泌物UU感染组治疗后与未感染组的CE患病率对比(32.14%vs30.9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单因素分析显示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积液史、子宫内膜息肉(EPs)史与CE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BMI、不孕年限、继发性不孕、宫颈UU感染史、EMT、异位妊娠史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堵塞(OR=1.271,95%CI 1.048-1.542,P=0.015)、输卵管积液(OR=2.109,95%CI 1.351-3.292,P=0.001)及内膜息肉(OR=1.610,95%CI 1.211-2.140,P=0.001)是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继发性不孕和输卵管性不孕密切相关,应将UU检查列为有生育要求的妇女的常规检查项目。2.解脲脲原体经抗生素治疗后转阴率高,但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UU对多西环素敏感性高,推荐多西环素可作为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一线用药。3.解脲脲原体治疗后不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IVF-ET术前可不重复行宫颈UU检查。4.宫颈UU感染治疗后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无明显相关性。

魏靖文[3](2020)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将UU4与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分析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UU4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细胞上清液中b-FGF、H2O2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H2O2、b-FGF与UU4致病性的关系,为UU4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不同浓度UU4分别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48h后,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H2O2的OD值,计算H2O2浓度,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H2O2含量变化,实验重复3次;2用不同浓度UU4分别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48h后,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OD值,计算b-FGF浓度,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b-FGF含量变化,实验重复3次;3用不同浓度UU4分别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48h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生长情况,计算细胞抑制率差别,实验重复3次。结果1不同浓度UU4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上清液中H2O2含量变化:干预24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990,P<0.05);干预48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48.963,P<0.05);相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浓度UU4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上清液中b-FGF含量变化:干预24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370,P<0.05);干预48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076,P<0.05),相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UU4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干预24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787,P<0.05),其中UU培养基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58,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694,P<0.05)。结论1 UU4可诱导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产生H2O2,且随着UU4作用浓度及时间的增长,H2O2表达量升高,提示产生毒性代谢产物H2O2可能是UU4的致病机制之一;2 UU4可诱导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产生b-FGF,且随着UU4作用浓度及时间的增长,b-FGF表达量升高,提示b-FGF可能参与降低UU4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的损伤;3 UU4诱导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产生的H2O2与b-FGF表达量成正相关。第二章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并探讨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与急性子宫颈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对1006例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2从1006例患者中选取182例确诊为急性子宫颈炎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急性子宫颈炎患者18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支原体的检出率,分析支原体感染与急性子宫颈炎的相关性。结果1 1006例标本中,支原体总阳性率为51.7%(520/1006),单一解脲支原体(UU)感染最多(40.76%),其次为UU+MH混合感染(8.55%),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最少(2.39%);药敏结果显示: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高,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均有不同程度耐药,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高于单一UU、MH感染,且具有多重耐药现象。2病例组UU检出率为35.16%(64/182),对照组UU检出率为23.66%(44/1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6,P<0.05)、病例组MH检出率为5.49%(10/182),对照组MH检出率为2.15%(4/18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5)、病例组UU+MH检出率为9.89%(18/182),对照组UU+MH检出率为5.91%(11/18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3,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MH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可作为治疗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UU感染与急性子宫颈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图5幅;表16个;参104篇。

胡兰青,李慧敏[4](2019)在《宫颈分泌物CT、UU、Mh检测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与不孕症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纳为不孕组,同期于妇科门诊要求终止妊娠的孕早期146例患者纳为早孕组,9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纳为输卵管性不孕组,103例腹腔镜手术者纳为手术组。比较不孕组与早孕组宫颈分泌物CT、UU及Mh培养阳性率;比较输卵管不孕组与手术组宫颈分泌物及盆腔积液CT、UU及Mh培养阳性率。根据患者输卵管功能将输卵管性不孕者分为低分组(24例)、中分组(26例)与高分组(44例),观察3组宫颈分泌物及盆腔积液CT、UU及Mh培养阳性率。结果不孕组CT培养阳性率为12. 97%,支原体感染率为41. 14%,均显着高于早孕组(均P<0. 05);输卵管性不孕组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为11. 70%,支原体感染率为36. 17%,盆腔积液CT感染率为5. 32%,均显着高于手术组(均P<0. 05);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颈分泌物CT培养阳性率及支原体感染率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女性不孕症及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颈分泌物CT、UU及Mh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且患者输卵管功能越差,宫颈分泌物CT、UU及Mh感染率越高,提示CT、UU及Mh感染与不孕间关系密切,可能是诱发并加重输卵管障碍的原因之一。

史昭[5](2019)在《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脾虚肝郁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Recurr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RPID)脾虚肝郁证患者与健康女性单个核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mRNA表达量的差异性,及血清中胱天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差异,RPID患者中医证候、体征评分、病程、病情等级、病原体感染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RPI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妇科门诊诊断为RPID、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证,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18例作为对照组,在获得知情同意后的当天采集血液样本,抽取肘静脉血3ml,其中1ml存于EDTA抗凝采血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目的基因NLRP3mRNA表达水平;另一份2ml存于血清管制成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Caspase-1,IL-1β,IL-18的含量,同时观察组填写症状体征评分表,根据患者意愿取宫颈管分泌物病原体培养支原体,RT-PCR法检测衣原体和淋球菌。结果1.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1.1 RT-PCR检查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组NLRP3mRNA表达水平为0.187±0.171,对照组的NLRP3 mRNA表达水平为0.096±0.109。观察组的NLRP3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ELISA检测血清中Caspase-1,IL-1β,IL-18的含量1.2.1外周血清Caspase-1的表达水平:观察组的Caspase-1的表达水平为12.355±7.515ng/ml,对照组的Caspase-1的表达水平为15.148±9.594 ng/ml。观察组的Caspase-1的表达水平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外周血清IL-1β的表达水平:观察组的IL-1β的表达水平为7.053±2.217pg/ml,对照组的IL-1β的表达水平为7.958±3.752 pg/ml。观察组的IL-1β的表达水平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外周血清IL-18的表达水平:观察组的IL-18的表达水平为19.617±3.704pg/ml,对照组的IL-18的表达水平为39.544±9.870 pg/ml。观察组的IL-18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性分析2.1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间相关性分析2.1.1观察组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观察组中,NLRP3mRNA与Caspase-1呈正相关(r=0.141),NLRP3mRNA与IL-1β、IL-18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3、-0.104),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对照组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在对照组中,NLRP3mRNA与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其中NLRP3mRNA与IL-1β呈正相关(r=0.5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3mRNA与Caspase-1、IL-18呈正相关,(r=0.205、0.139),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与IL-1β呈正相关(r=0.57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病程相关分析观察组NLRP3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病程呈正相关(r=0.098、0.219、0.010);Caspase-1与中医证候评分、病程呈负相关(r=-0.153、-0.194),与体征评分呈正相关(r=0.112);IL-1β与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r=-0.209),与体征评分、病程呈正相关(r=0.042,0.296);IL-18与中医证候评分、病程呈负相关(r=-0.104、-0.238),与体征评分呈正相关(r=0.015),但相关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指标与病情等级、支原体感染相关分析观察组NLRP3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等级、支原体感染呈正相关(r=0.113、0.430);Caspase-1与病情等级呈负相关(r=-0.252),与支原体感染呈正相关(r=0.233);IL-1β与病情等级、支原体感染呈负相关(r=-0.051、-0.465);IL-18与病情等级几乎无相关性(r=-0.003),与支原体感染呈正相关(r=0.072)。以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LRP3mRNA、Caspase-1、IL-1β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指标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病程、病情等级、支原体感染无明显相关性,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脾虚肝郁证RPID中的作用尚不确切。2.观察组IL-18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提示RPID可能与IL-18的低表达有关。3.在对照组中,NLRP3mRNA转录水平与IL-1β、Caspase-1与IL-1β均呈显着正相关,但在观察组中,各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一定程度上提示RPID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衡有关。

陈慧[6](2019)在《二胎时代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辅助检查,明确“二胎时代”引起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明确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断明确的不孕症患者548例,其中原发性不孕212例,继发性不孕336例。仅以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自然妊娠产检的孕妇157例为对照组。通过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体重、文化水平、不良烟酒史等)、病史(避孕方式、性伴侣情况、月经史、人工流产史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性激素六项、免疫组套、甲状腺功能、妇科彩超、阴道分泌物涂片、妇科彩超、阴道镜、输卵管通液及造影、宫腔镜、必要时腹腔镜检查等)等相关临床资料,详细记录继发性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胎政策”开放后继发性不孕症病因顺位及构成比依次为卵巢原因(31.25%)、输卵管原因(29.46%)、子宫及宫颈原因(19.64%)、阴道原因(11.62%)、免疫原因(5.36%)、不明原因(2.68%);导致继发性不孕的卵巢原因主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余致病因素有卵巢早衰、高催乳素血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原因中炎症居第一位,占比例45.46%,其他依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输卵管结核、手术损伤;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阶段,31-35岁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就诊人数最多,占30.95%;两组年龄、体重、月经史、人工流产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引起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不同:2025岁、36岁及以上主要为卵巢原因,2635岁则为输卵管原因。结论:继发性不孕的病因复杂多样,“二胎政策”开放后卵巢原因较前明显,加强卵巢功能的早期检测,对女性第二特征及生育能力保存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对有二胎意愿的高龄患者应给予合理、个体化的建议,必要时尽快行辅助生殖技术;输卵管原因中炎症不可忽视,加强性健康教育、避孕的宣传、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等有利于降低其发生率;年龄≧35岁、肥胖、月经紊乱、人工流产史与继发性不孕症的发生有关。

王原媛,周欣雨,刘杨[7](2019)在《我院22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22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纳入不孕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孕前检查的10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22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共检出129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包括66例解脲支原体感染、38例人型支原体感染、25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不孕组生殖道支原体总感染率为56.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4.0%(χ2=51.746,P=0.000)。解脲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与美满霉素最敏感,敏感率均为93.9%;对克拉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56.1%。人型支原体对四环素与强力霉素最敏感,敏感率均为94.7%;对罗红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68.4%。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对强力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88.0%;对阿奇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92.0%。不孕组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生殖道支原体总感染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呈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

江艳潇[8](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多种途径给药的中西医综合疗法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患者,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50例。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变化,随访患者妊娠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患者宫内妊娠率48%,总有效率94%,无效率6%;2.治疗后患者腰腹疼痛等三大主症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流产次数、输卵管病变程度及盆腔炎病程与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运用多种途径给药的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肖璠[9](2018)在《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输卵管Smad7、Smad2及其黏膜超微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输卵管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输卵管组织中Smad2、Smad7的表达影响及其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输卵管炎性疾病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SPF级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抽样12只为正常组,余68只以细菌接种法建大鼠慢性输卵管炎性模型,造模后于第5,10,15,20天随机抽取大鼠来观察输卵管变化情况,经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观察,以证实造模成功。造模20天后(除去造模死亡的3只,取材5只)将剩余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道地通管汤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康妇消炎栓组,每组12只。造模后第21天开始灌肠给药,其中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康妇消炎栓组给予康妇消炎栓水溶剂,道地通管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道地通管汤低、中、高三种浓度水煎剂。分别在灌肠第15、30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输卵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输卵管组织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量,q RT-PCR检测Smad7m RNA的含量变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输卵管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经药物灌肠治疗15、30天后通过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观察大鼠输卵管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道地通管汤各剂量组和康妇消炎栓组都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大鼠输卵管组织形态。(2)给药15、30天时观察各组大鼠输卵管组织中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模型组的Smad2含量明显增加,Smad7的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康妇消炎栓组、道地通管汤各组Smad2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Smad7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增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5天与给药30天,康妇消炎栓组、道地通管汤各组自身对比,给药30天比给药15天Smad2表达量不同程度减少,Smad7表达量不同程度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mad7m RNA的含量变化情况:?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表达量呈显着性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康妇消炎栓组与道地通管汤各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给药15天时,道高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30天时,道地通管汤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道地通管汤各组自身做对比,给药30天含量均高于给药15天,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给药15、30天时观察各组大鼠输卵管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正常组大鼠输卵管黏膜表面可见广泛密集的纤毛,模型组见广泛性纤毛脱落,纤毛细胞明显减少且广泛粘连,纤毛变短,稀疏分布且无规律。康妇消炎栓组、道地通管汤高、中、低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输卵管纤毛情况。结论:(1)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及q RT-PCR检测技术,可发现当炎症加重时,模型大鼠输卵管组织中的Smad2表达量升高,Smad7的表达量减少,而当炎症控制后Smad2表达量下调,Smad7的表达量上调,这说明Smad2、Smad7可能参与了输卵管炎性的建立过程,道地通管汤能有效抑制Smad2表达,促进Smad7蛋白表达上调,道地通管汤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mad2、促进Smad7有关。(2)经药物灌肠治疗后,通过肉眼和组织切片病理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输卵管组织情况,道地通管汤能够改善大鼠输卵管组织的色泽、水肿、弹性、周围组织粘连情况,以及改善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纤维化,改善和修复输卵管黏膜结构,从而恢复输卵管运输功能。且给药时间越长,其作用效果越好,且以道地通管汤高剂量组最为突出。

周海金[10](2018)在《输卵管性不孕与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输卵管性不孕与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微生物分布与输卵管性不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中不孕症的防治提供诊疗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输卵管性不孕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输卵管积液支数分为双侧输卵管积液组(双侧组)29例、单侧输卵管积液组(单侧组)35例;另外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畸胎瘤,子宫肌瘤等)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2例正常怀孕女性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0到40岁之间,三个组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对比各组研究对象阴道菌群、输卵管积液菌群、盆腔积液菌群检查情况及不同位置支原体感染类型及菌群密度,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明确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微生物分布与输卵管性不孕之间的关系。结果:(1)对照组、双侧组、单侧组三组研究对象阴道菌群检出率分别为乳酸杆菌78.85%、82.76%、74.29%;大肠埃希氏菌55.77%、48.28%、51.43%;表皮葡萄球菌36.54%、37.93%、37.14%;粪肠球菌11.54%、10.34%、11.43%;支原体42.31%、37.93%、40.00%。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组间支原体及其他各种微生物检出率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支原体感染类型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对照组、双侧组、单侧组UU检出率分别为34.62%、15.38%、21.15%;MH检出率分别为7.69%、5.77%、5.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菌群密度分别为Ⅰ级19.23%、Ⅱ级21.15%、Ⅲ级1.92%、Ⅳ级0%;单侧组Ⅰ级0%、Ⅱ级5.71%、Ⅲ级20%、Ⅳ级14.29%;双侧组Ⅰ级0%、Ⅱ级3.45%、Ⅲ级20.69%、Ⅳ级13.79%。单侧组、双侧组患者的菌群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双侧组菌群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三组研究对象输卵管积液菌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支原体等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7.69%、5.77%、0%、0%、0%,双侧组检出率分别为41.38%、34.48%、27.59%、13.79%、20.69%,单侧组检出率分别为46.15%、40.38%、34.62%、11.54%、25.00%;对照组明显低于单侧组、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和双侧组患者各种细菌微生物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类型为UU、MH,各组检出率分别为对照组0%、0%,双侧组13.79%、6.90%,单侧组28.57%、8.57%,双侧组、单侧组各种支原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单侧组、双侧组患者的菌群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双侧组菌群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三组研究对象盆腔积液菌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支原体等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5.77%、3.85%、0%、0%、0%,双侧组分别为13.79%、3.45%、0%、0%、3.45%,单侧组分别为42.86%、34.29%、31.43%、14.29%、22.86%。对照组与双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各种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侧组(P<0.05)。支原体感染类型为UU、MH,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0%、0%,双侧组分别为3.45%、0%,单侧组分别为14.29%、8.57%;单侧组各种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侧组(P<0.05);且单侧组患者的菌群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积液、盆腔积液微生物检出率、支原体感染、菌群密度均高于正常怀孕女性。(2)生殖道菌群失调是输卵管性不孕的危险因素。

二、支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的免疫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的免疫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诸暨市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取样
        1.2.2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方法
        1.2.3 结果判断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
    2.2 2018—2019年输卵管性不孕妇女支原体阳性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比较
3 讨 论

(2)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对IVF–ET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解脲支原体与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UU4 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_2O_2、b-FGF变化的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配制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UU
        1.2.2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UU浓度
        1.2.3 测定UU活性及配制各实验组UU浓度
        1.2.4 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
        1.2.5 收集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
        1.2.6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H_2O_2的含量
        1.2.7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含量
        1.2.8 MTT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1.2.9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H_2O_2的含量
        1.3.2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含量
        1.3.3 H_2O_2和b-FGF相关性分析
        1.3.4 MTT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
    1.4 讨论
        1.4.1 解脲支原体概述
        1.4.2 UU感染与H_2O_2的关系
        1.4.3 UU感染与b-FGF的关系
        1.4.4 H_2O_2、b-FGF与 UU4 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
        2.2.3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3.2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标本年龄分布
        2.3.3 药物敏感性结果
        2.3.4 病例组和对照组支原体检出率分析
        2.3.5 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与急性子宫颈炎相关性分析
        2.3.6 急性子宫颈炎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3.1 支原体概述
    3.2 流行病学
    3.3 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
        3.3.1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
        3.3.2 盆腔炎(PID)
        3.3.3 不孕症
        3.3.4 不良妊娠结局
        3.3.5 HPV感染及宫颈癌
    3.4 检测
        3.4.1 培养法
        3.4.2 血清学检测法
        3.4.3 PCR法
    3.5 治疗
    3.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宫颈分泌物CT、UU、Mh检测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病例资料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标本采集方法
        1.2.3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孕组与早孕组宫颈分泌物CT、UU及Mh培养结果比较
    2.2 输卵管性不孕组与手术组宫颈分泌物及盆腔积液CT、UU及Mh培养结果
    2.3 输卵管性不孕组患者输卵管评分
    2.4 输卵管性不孕组患者宫颈分泌物CT、UU及Mh培养阳性率
    2.5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盆腔积液CT、UU及Mh培养阳性率
3 讨论

(5)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脾虚肝郁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RPID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1.1.1 古文献病因病机记载
        1.1.2 现代中医名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1.2 西医对RPID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
        1.2.2 危险因素
        1.2.3 病因分析及病理改变
        1.2.4 RPID对女性生殖身心的影响
    1.3 RPID与机体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2 试验研究
    2.1 课题病例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中医脾虚肝郁证辨证标准
    2.4 纳入标准
        2.4.1 观察组纳入标准
        2.4.2 对照组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试验分组
        3.1.1 分组依据
        3.1.2 样本含量
    3.2 标本采集
    3.3 材料与方法
        3.3.1 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NLRP3mRNA表达
        3.3.2 Caspase-1,IL-1β,IL-18 定量酶联检测
    3.4 观测指标
        3.4.1 一般资料
        3.4.2 生命体征
        3.4.3 实验室检测指标
        3.4.4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
        3.4.5 病情程度分级
        3.4.6 病程
        3.4.7 病原学检测指标
    3.5 观测时间
        3.5.1 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
        3.5.2 实验室检测指标
        3.5.3 症状、体征分级评分、病情程度等级、病程
        3.5.4 病原学检测指标
4 统计分析
    4.1 分析数据集
    4.2 统计分析的内容
    4.3 统计分析方法
5 结果
    5.1 病例分布
    5.2 基线一致性分析
        5.2.1 人口学特征
        5.2.2 生命体征
    5.3 患者一般情况
        5.3.1 患者年龄
        5.3.2 患者病程
    5.4 患者中医证候、体征评分
    5.5 患者病情等级
    5.6 患者特殊病原体感染情况
    5.7 指标检测结果
        5.7.1 NLRP3mRNA组间比较结果
        5.7.2 Caspase-1 组间比较结果
        5.7.3 IL-1β组间比较结果
        5.7.4 IL-18 组间比较结果
    5.8 NLRP3 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5.8.1 观察组NLRP3 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相关性分析
        5.8.2 对照组NLRP3 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相关性分析
    5.9 NLRP3 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与患者病情资料相关性分析
        5.9.1 NLRP3 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病程相关分析
        5.9.2 NLRP3 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与病情等级、支原体感染相关分析
6 讨论
    6.1 “土壅木郁,气机失畅,湿瘀互结”的病因病机的提出
        6.1.1 土壅木郁乃病机之本
        6.1.2 气机失畅,湿瘀互结乃病机之标
    6.2 NLRP3 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RPID中的作用
        6.2.1 NLRP3 的特性
        6.2.2 Caspase-1 的特性
        6.2.3 IL-1β、IL-18 的特性
        6.2.4 NLRP3 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疾病的关系
        6.2.5 NLRP3 炎症小体相关因子与RPID的关系
7 结论
8 主要工作与创新
    8.1 主要工作
    8.2 创新
9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中医药治疗SPID在调节免疫、抗炎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二胎时代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方法
    2.3 诊断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资料比较
    3.3 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年龄分布
    3.4“二胎政策”后继发性不孕病因顺位及病因构成比
        3.4.1 卵巢原因进一步分析
        3.4.2 输卵管原因进一步分析
    3.5 不同年龄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布情况
    3.6 继发性不孕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年龄
    4.2 继发性不孕症影响因素分析
    4.3 继发性不孕症发病原因
        4.3.1 卵巢原因进一步分析
        4.3.2 输卵管原因进一步分析
        4.3.3 子宫及宫颈原因
        4.3.4 阴道原因
        4.3.5 免疫原因
        4.3.6 其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我院22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孕组与对照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比较:
    2.2 不孕组66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药敏试验结果:
    2.3 不孕组38例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药敏试验结果:
    2.4 不孕组25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8)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中西医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观察项目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判断标准
        (六)统计学分析
    三、一般资料分析
        (一)不孕类型与年龄
        (二)不孕年限
        (三)UU、CT、NG感染率
        (四)孕产史及腹部手术史
        (五)输卵管病变程度
        (六)盆腔炎病程
    四、疗效分析
        (一)治愈率与总有效率
        (二)中医证候疗效
        (三)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
        (四)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对输卵管炎性不孕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西医对输卵管炎性不孕的认识
        (一)病理机制
        (二)主要致病菌感染
        (三)相关因素
    三、方药分析
        (一)中药组方分析
        (二)药物临床作用机理探讨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临床疗效
        (二)中医证候疗效
        (三)相关因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输卵管Smad7、Smad2及其黏膜超微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菌种的来源及配比方法
        1.3 主要实验试剂、试剂、药物及其配置方法
    2.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
        2.2 造模成功的评价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方法
    3.标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3.1 标本采集
        3.2 指标检测
    4.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建立输卵管炎性大鼠模型
    2.灌肠治疗后15、30天输卵管在肉眼及光镜下的观察情况
    3.电镜扫描下大鼠输卵管的超微结构
    4.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输卵管组织中 Smad2与Smad7 蛋白的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模型的探讨
        1.1 输卵管炎性阻塞性模型的建立
    2.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Smad2与Smad7 作用机制的探讨
    3.道地通管汤治疗输卵管炎性疾病的组方原则及药理作用
        3.1 道地通管汤的组方原则
        3.2 道地通管方的药理作用
    4.道地通管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
    5.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缩略词
综述 中西医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输卵管性不孕与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写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试剂盒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资料收集及分组
    3.2 标本采集方法
    3.3 检测方法
    3.4 子宫及附件检查方法
    3.5 观察指标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三组研究对象阴道菌群情况
        4.1.1 三组研究对象输卵管积液菌群分布
        4.1.2 三组研究对象支原体感染类型及菌群密度
    4.2 三组研究对象输卵管积液菌群情况
        4.2.1 三组研究对象输卵管积液菌群分布
        4.2.2 三组研究对象支原体感染类型及菌群密度
    4.3 三组研究对象盆腔积液菌群情况
        4.3.1 三组研究对象盆腔积液菌群分布
        4.3.2 三组研究对象支原体感染类型及菌群密度
第5章 讨论
    5.1 输卵管性不孕及其流行学分析
    5.2 研究阐述及结果分析
        5.2.1 阴道菌群分析
        5.2.2 输卵管积液菌群分析
        5.2.3 盆腔积液菌群分析
    5.3 输卵管性不孕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
        5.3.1 正常女性阴道菌群微生物分布
        5.3.2 输卵管性不孕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分布特征
        5.3.3 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关系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支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的免疫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诸暨市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 李媛,汤绿燕,何国霞,张飞华,蒋玲霞,周毛婴.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7)
  • [2]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D]. 王丹彤.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D]. 魏靖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宫颈分泌物CT、UU、Mh检测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J]. 胡兰青,李慧敏. 中国妇幼保健, 2019(21)
  • [5]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脾虚肝郁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史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6]二胎时代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D]. 陈慧. 青海大学, 2019(04)
  • [7]我院22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 王原媛,周欣雨,刘杨. 河北医学, 2019(02)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D]. 江艳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输卵管Smad7、Smad2及其黏膜超微结构的研究[D]. 肖璠.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输卵管性不孕与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D]. 周海金. 南华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支原体感染导致输卵管不孕的免疫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