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阳痿的现状与评述

中医药治疗阳痿的现状与评述

一、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卢冬冬[1](2021)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与单独使用他达拉非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临床疗效,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片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效果,探讨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优势,为自拟补肾活血方在阳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为肾虚血瘀型阳痿的治疗提供用药经验和指导。方法:按照本课题所设计的阳痿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脱落标准的要求进行病例的收集,共收集病例85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阳痿患者随机排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共计脱落5例,最终完成课题试验8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中试验组予以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使用他达拉非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IIEF-5评分、EHS评分以及肾虚血瘀型ED的中医证候评分,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Excel录入,并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治疗前后以及两组组间的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中位数M(P50)和四分位数间距Q(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在IIEF-5评分方面,两组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两组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IIEF-5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提高IIEF-5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EHS评分方面,两组EH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两组治疗前后的EH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EH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HS评分较对照组有所升高,说明在提升EHS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单独使用他达拉非、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使用均能提升患者的IIEF-5评分,增加患者的EHS评分,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2.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使用在改善患者IIEF-5评分、EH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上均优于单独使用他达拉非,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说明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使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他达拉非。

陈子龙[2](2021)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素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年龄、发病季节和体重指数(BMI)对其证素分布的影响,总结脑病科治疗IS后遗症期的核心治法,探索IS合并ED患者核心病机,并依据“以药测证”及“异病同治”理念,探索IS和ED的核心病机相关性。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常见证素量表》为基础制作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S合并ED的受试者共计425例,IS组患者共11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及其差异,并根据年龄、季节、BMI等对IS合并ED患者进行分组,分析IS合并ED患者中医证素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2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IS合并ED组纳入标准的住院治疗的IS后遗症期患者共90例,按照观察期间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是否接受中药辨证治疗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最终中药组共纳入50例,对照组共纳入40例,中药组接受中药辨证治疗结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观察时长为4周,总结中药组中药用药规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勃起功能及证素积分的变化。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1.1本调查中IS合并ED组共出现病位证素是17个,病性证素是25个,IS组共出现病位证素是16个,病性证素是23个,其中IS合并ED组常见的病位证素是肝、肾、经络,常见的病性证素是湿、痰、血瘀、气虚、阳虚、阴虚,IS组常见的病位证素是肝、经络,常见的病性证素是痰、湿、阴虚;1.2 IS合并ED患者与IS组患者相比,证素肝、经络、湿、血瘀、阴虚分布相同,而在肾、痰、阳虚、气虚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1.3 IS合并ED的老年患者在肺、肾、筋骨、寒、血瘀、阳亢、精亏等证素的出现频率比青中年患者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IS合并ED患者的证素肺、肝、经络,热、气滞和阳虚在四季中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证素肺秋季组>夏季组(P<0.05),证素肝春季组>夏季组(P<0.05),证素经络秋季组>夏季组(P<0.05),证素热夏季组>冬季组(P<0.05),证素气滞春季组、夏季组>冬季组(P<0.05),证素阳虚秋季组、冬季组>夏季组(P<0.05);1.5相比于体重正常的IS合并ED的患者,超重及肥胖患者在证素脾、湿、痰及阳亢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与IS组患者比较,IS合并ED的患者伴有抑郁、焦虑及抑郁焦虑合病的情况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瞻性队列研究1.1 IS后遗症期的使用的中药四气是以温、寒及平性药物为主,五味是以苦、辛、甘味药物为主,归经是以肝、脾、心、肺、胃、肾经为主,中药药效归类主要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平肝熄风药及清热药为主;1.2治疗4周后,中药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更多,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IIEF-5评分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高频证素肝、肾、经络、气虚、阳虚、血瘀、阴虚、痰、湿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IS合并ED患者主要病位在肝、肾、经络,主要病性是湿、痰、血瘀、气虚、阳虚、阴虚,可知IS合并ED患者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浊、血瘀,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痰浊血瘀内生;2 IS合并ED患者与IS组患者在证素肾、痰、阳虚、气虚上存在差异,IS合并ED患者多属于络脉瘀滞,久病及肾,而更多表现为气虚、阳虚等虚性的证候特点,而IS组患者处于疾病发展的初级阶段,病位在肝和经络,尚未及肾,标实为主,表现为邪壅经络的实性证候特点为主;3相较于青、中年患者,IS合并ED的老年患者在肺、肾、筋骨、寒、血瘀、阳亢、精亏等证素的出现频率要更高,提示我们在针对老年IS合并ED患者的治疗上在活血祛瘀的基础上,应加强扶正固本的治疗;4不同季节中,IS合并ED患者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肺、肝、经络,热、气滞和阳虚在四季中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P<0.05),提示我们在治疗IS合并ED患者时应该根据发病季节的不同,因时制宜,根据病机不同有所侧重;5相比于体重正常的IS合并ED的患者,超重及肥胖患者在证素脾、湿、痰及阳亢的发生率更高,提示我们对于超重及肥胖患者的干预在常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健脾化痰的治疗思路,另外,超重及肥胖患者还需要警惕阳亢的发生。6抑郁、焦虑可能对于IS合并ED的发生是危险因素,同时IS合并ED的患者多伴有抑郁或者焦虑等不良的情绪障碍,故临床在治疗时应该注意患者情绪的疏解,采用心理疗法或者疏肝解郁的中药配合常规治疗,对于疾病的防治会有更好的疗效;7IS后遗症期的中药四气主要为温、寒及平性药物,五味主要为苦、辛、甘味药物,药物归经主要为肝、脾、心、肺、胃、肾经;中药功效归类主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平肝熄风药及清热药为主,可知IS合并ED组中药核心治法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依据“以药测证”中医理念可见IS患者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8IS后遗症期“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核心治法对于IS合并E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勃起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可知IS合并ED患者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依据“异病同治”的中医理念,可见IS与ED可能具有相同的核心病机,亦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并且治疗前后患者证素积分改善与神经功能及勃起功能改善具有较强相关性,可见证素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张圭珍[3](2021)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在男科门诊E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掘E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ED患者中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特征,探索其在流行病学的相关性,从而为指导临床提供相关依据。通过对ED患者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建立数据库,突出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总结出当今社会环境下阳痿中医证素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辨证立法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门诊的ED患者1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形式调查其一般情况、勃起功能状况及整体性生活质量情况以及精神心理状况、中医证素分布情况。采用Epidata3.1软件建数据库,双份录入、检查突出值、锁定。所有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人口学资料:完成本次调查共计有1150例,调查的总回应率为95.76%。从年龄分层来看,50岁以上人群ED发病率较高;从体重指数来看,ED患者超重、肥胖占比较多;从文化分层来看,ED患者多集中在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文化程度上;从职业类别来看,从事脑力劳动ED患者相对较多,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大中城市ED患病率较高,从居住舒适度来看,居住条件一般的ED患者较多。2.一般资料: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症中以高血压病(609/1150,52.96%)、高脂血症(502/1150,43.65%)、糖尿病居多(446/1150,38.78%)、前列腺炎(266/1150,23.13%),相应的用药史中以降压(526/1150,45.73%)、降糖(388/1150,33.74%)、降脂(347/1150,30.17%)药物比例较高;从饮食结构上看,以不良饮食习惯如辛辣(288/1150,25.04%)、油腻(676/1150,58.78%)、煎炒(551/1150,47.91%)等居多,饮食清淡(92/1150,8.00%)及结构均衡(222/1150,19.30%)的患者相对较少;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来看,很大比例的ED患者存在长期的吸烟(585/1150,50.87%)、饮酒史(508/1150,44.17%)。3.勃起功能情况: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约占总人数的59.65%,而重度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占比仅为19.74%。从病程上来看,大部分患者病程相对较短,平均病程为2.32±1.86年,病程小于6年的患者占约90%以上;从勃起硬度来看,超出7成以上的患者虽插入阴道无法保持坚挺状态;从晨勃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晨勃明显减少,仅9.31%的ED患者晨勃正常。在调查人群中,仅44.85%的患者前期接受过治疗,其中约38%患者接受过西药治疗,药物以希爱力、万艾可等PDE-5抑制剂为主。4.性生活质量情况:大部分ED患者的性欲普遍降低,能维持较高性欲的患者仅127例,占总人数的11.04%;从性交频率来看,大部分患者能维持在3-6次/月,平均为3.98±1.58次/月;从射精时间来看,阴茎从插入到射精的时间<2min、2-6min、6-12min、>12min,分别占比17.39%、56.61%、19.74%、6.26%;在接受调查的人群当中,高达86.79%的人员无法对性持有满意的态度,其中31.83%不太满意,而剩下的54.96%则显示出不满意的态度。5.焦虑、抑郁状态情况:抑郁量表(PHQ-9)中的“感觉疲惫或没有活力”和焦虑量表(GAD-7)中的“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两个项目评分最高;抑郁患者比例占据整个调查人数的56%,其中5.39%的患者甚至因为性生活不和谐长期处于重度抑郁的状态,27.91%的患者处于轻度抑郁状态;与此类似,焦虑患者比例也达到了52.87%,其4.17%的患者因为性生活不和谐长期处于重度焦虑状态,29.39%的患者处于轻度焦虑状态。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总人数354例,占总人数的30.78%,分别在抑郁患者和焦虑患者总数占比中达到46.77%和63.04%。无抑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抑郁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抑郁状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重度抑郁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ED与中重度、重度ED的PHQ-9评分相比,均P<0.01;轻度焦虑状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重度焦虑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ED与中重度、重度ED的PHQ-9评分相比,均P<0.01。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相关基础病的数量、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的结果为影响勃起功能的危险因素;“性欲的程度”、“性交射精潜伏期”、“性生活满意度”、“ED的严重程度”这4种因素为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年龄”、“射精潜伏期”、“ED严重程度”则为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7.中医证素分布情况: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肝、心、脾、胆;病性证素主要为瘀、气滞、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湿、热;常见证型有淤血阻络证、肝郁气滞证、肾阳亏虚证、湿热下注证、心脾两虚证。结论:1、年龄、体重指数、相关基础病的数量、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的结果为影响勃起功能的危险因素;2、ED患者中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患病率高,且ED的严重程度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通过中医证素分布研究,常见证候多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呈现出阳痿单一证候的不典型性以及证候涉及脏腑的广泛性。阳痿以多种病位、病性证素以复合形式存在,表明了阳痿的病机的复杂性。

马文静[4](2020)在《青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青年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医证型生化指标、性激素的差异及生化指标中ED的保护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制定调查问卷,在中日友好医院男科门诊收集85例ED患者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收集患者患者的年龄、BMI(Body Mass Index)、IIEF-5(5-item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评分、EHS评级(erection hardness score)、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酯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糖(blood glucose,GLU)、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泌乳素(prolactin PRL)。比较上述中医证型这些指标的差异。收集340例20-40岁体检人群完成相同血生化指标的患者,对比分析青年ED患者的危险或保护因素。结果:85例青年ED患者中,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下注证30例(35.29%);气血瘀阻证27例(31.76%);心脾两虚证11例(12.94%);命门火衰证10例(11.76%);肝气郁结证5例(5.88%);惊恐伤肾证2例(2.35%)。心脾两虚证勃起功能优于湿热下注证、气血瘀阻证(15.91±2.70vs 12.33±4.62,P=0.021)、(15.91±2.70vs 12.70±4.48,P=0.034),气血瘀阻证 HDL 值高于湿热下注证(1.28±0.31 vs 1.10±0.23,P=0.023),心脾两虚证CR值高于命门火衰证(84.59±14.47vs74.17±6.02,P=0.048),心脾两虚证UA 值高于气血瘀阻证(484.91±140.92vs 412.83±72.92,P=0.044)。升高的 GLU、UA是青年 ED 患者的危险因素(OR=1.796,95%CI:1.234-2.613,P=0.000),(OR=1.008,95%CI:1.004-1.011,P=0.000)。结论:青年ED患者中,湿热下注证和气血瘀阻证比例较高。ⅡEF-5、HDL、CR、UA有助于青年ED患者部分证型的辨别。升高的GLU、UA是青年ED患者的危险因素。

任飞强[5](2020)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网络调节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为研究对象,以边缘系统功能网络为研究重点,以扣带回为种子点,分别采取柴胡疏肝散、他达拉非及安慰剂干预后治疗心理性ED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运用BOLD-f MRI和功能连接度分析方法,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ACC功能连接的影响,科学阐释基于“肝主宗筋”理论治疗心理性ED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1、本研究纳入的63例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均来自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纳入的40例健康受试者来自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招募的受试者。两组患者需要采集的资料有一般情况,对情绪的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需要收集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勃起质量问卷(quality of erection questionnaire,QEQ)、勃起硬度评分(erection hardness score,EHS)及自尊心和性关系问卷(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SEAR)量表。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技术收集所有参与者的脑功能影像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分析方法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度分析方法(seed-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seed-based FC)分析两组受试者静息态功能连接度(ACC resting-state FC,ACC rs FC)差异。2、采用随机、双盲及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机所生成随机数字表,将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的63例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按1:1:1分为柴胡疏肝散组、他达拉非组及安慰剂组。各组受试者按规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干预。以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function-5,IIEF-5)、勃起质量问卷(quality of erection questionnaire,QEQ)、勃起硬度评分(erection hardness score,EHS)、自尊心和性关系问卷(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SEAR)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疗效评价量表,采用SPSS 25.0对治疗前后肝气郁结型ED患者的临床治疗评价效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治疗效应的差异,观察柴胡疏肝散是否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治疗效应存在影响。3、采用BOLD-f MRI技术收集三组治疗前后的脑功能的影像学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分析方法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度分析方法(seed-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seed-based FC)分析柴胡疏肝散组20例、他达拉非组21例及安慰剂20例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药物治疗前后ACC rs FC的变化,并与前一部分ED患者脑功能ACC-rs FC改变作比较,进一步探索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病情相关ACC rs FC改变的影响,科学阐释基于“肝主宗筋”理论治疗心理性ED的部分中枢机制。结果:1.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ACC rs FC异常相关脑区。(1)基线资料比较:2组受试者在SDS评分、SAS评分、IIEF-5评分、QEQ评分、EHS评分及SEAR评分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及体重方面的统计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功能活动特征: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ACC-rs FC呈增高的脑区:右侧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BA24)、右侧小脑及右侧尾状核(caudate nucleus),左侧梭状回(fusiform)(BA19)、左侧海马(hippocampus)(BA20)及左侧颞叶(BA20),双侧额叶眶回(orbitofrontal cortex,OFC)(BA11),双侧中扣带回(middle cingulate cortex,MCC)(BA23)、双侧补充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BA32)和双侧脑岛(insula)(BA47),(p<0.005)。ACC rs FC呈减弱的脑区:右侧楔前叶(BA7)、右侧顶上小叶(BA7)和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颞中回(BA21)和左侧脑干,双侧中央后回(BA4)、双侧中央旁小叶(BA4)、双侧丘脑及双侧小脑外侧(p<0.005)。2.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临床效应的影响。(1)柴胡疏肝散组、他达拉非组及安慰剂组在干预前基线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IIEF-5、EHS、QEQ、SEAR、中医证候评分、SDS和SAS评分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柴胡疏肝散组、他达拉非组及安慰剂组在改善患者IIEF-5、EHS、QEQ及SEAR评分上有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疏肝散组和他达拉非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在改善患者SEAR、中医证候评分、SDS和SAS评分上具有优势;他达拉非在改善患者IIEF-5、EHS及QEQ评分上具有优势;柴胡疏肝散组和安慰剂组相比较,柴胡疏肝散对患者的IIEF-5、QEQ、SEAR、中医证候评分、SDS和SAS评分上具有优势。3.治疗后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ACC rs FC的影响。(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柴胡疏肝散组心理性ED患者:ACC rs FC呈增强的脑区:右侧中央旁小叶(BA4)、右侧颞下回(BA20)、右侧颞上回(BA22)、右侧MCC(BA23)、右侧海马(BA27)、右侧脑岛(BA48)与右侧丘脑,左侧SMA(BA6)、左侧海马(BA20)、左侧梭状回(BA37)和左侧颞中回(BA39),双侧海马、双侧小脑和双侧脑干(p<0.005);ACC rs FC呈减弱的脑区:右侧颞中回(BA21)、右侧ACC(BA23)、右侧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BA30)、右侧颞叶(BA38)、右侧额中回(BA45)、右侧OFC(BA47)、右侧尾状核、右侧楔叶,左侧额中回(BA10)、左侧颞叶(BA20)、左侧颞上回(BA22)和左侧额上回(BA90),双侧额内侧回(BA10)、双侧颞叶、双侧壳核及双侧额中回(p<0.005)。(2)与他达拉非组相比,治疗后柴胡疏肝散组心理性ED患者:ACC rs FC呈增高的脑区:右侧壳核,左侧中央旁小叶(BA4)和左侧尾状核,双侧额眶区(BA11)、双侧海马旁回(BA20)、双侧颞上回(BA21)、双侧中扣带(BA23)、双侧SMA(BA32)、双侧脑岛(BA48)、双侧苍白球和双侧小脑(p<0.005);ACC rs FC呈减弱的脑区:右侧中央旁小叶(BA4)、右侧顶上小叶(BA5)、右侧颞上回(BA22)、右侧中扣带回(BA23)、右侧后扣带回(BA30)和右侧小脑,左侧中央后回(BA4)和左侧额内侧回(BA10),双侧中央前回(BA6)、双侧楔前叶(BA7)和双侧脑干(p<0.005)。(3)与安慰剂相比,治疗后柴胡疏肝散组心理性ED患者:ACC rs FC呈增高的脑区:右侧OFC(BA6)、右侧楔前叶(BA7)、右侧梭状回(BA18)、右侧MCC(BA23)、右侧PCC(BA30)、右侧梭状回(BA37)、右侧脑岛(BA48)和右侧尾状核,左侧OFC(BA11)、左侧梭状回(BA19)、左侧颞中回(BA22)和左侧MCC(BA24),双侧海马(BA20)、双侧小脑和双侧脑干(p<0.005);ACC rs FC呈减弱的脑区:右侧中央旁小叶(BA4)、右侧额内侧回(BA8)和右侧颞叶(BA38),左侧中央旁小叶(BA4)、左侧中央前回(BA6)、左侧额上回(BA9)、左侧额内侧回(BA10)和左侧壳核,双侧中央后回(BA3)、双侧楔前叶(BA7)和双侧小脑(p<0.005)。结论: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ACC rs FC存在以ACC-小脑、ACC-脑干及以下丘脑、扣带回为主的边缘系统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的中枢功能变化特征;2、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治疗的中枢机制与小脑、边缘系统及中央前回为主要脑区功能活动改变而改善阴茎勃起功能;3、柴胡疏肝散对比他达拉非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治疗后静息状态脑功能活动存在差异;差异性脑区主要集中在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

张硕[6](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男科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收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男科病处方的基础上,探讨中医治疗男科疾病用药规律,为优化不同类型男科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科学评价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高质量用药规律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四种男科病(阳痿、精液异常、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构建数据库,并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为主的数据挖掘平台开展研究,提取、分析中医治疗男科病的多维(“药物频数”、“组合频数”、“组合关联性”、“药对关联系数”、“不同核心组合”、“不同新处方”)临床用药规律数据并进行网络展示。同时,还对四种男科病及其所得出的最高频次药物进行二次数据挖掘探究其用药规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选出3味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依次通过构建菟丝子药物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枸杞子药物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淫羊蕾药物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男科病相关的PPI网络、与男科病相关的菟丝子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与男科病相关的枸杞子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与男科病相关的淫羊藿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枸杞子治疗男科病潜在靶点-通路图、淫羊藿与男科疾病相关的KEGG通路-靶点图,来系统地逐一分析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1)收集整理了治疗阳痿病的776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菟丝子(257次)、熟地黄(238次)、当归(215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枸杞子、菟丝子”(107次),“肉苁蓉、菟丝子”(104次),“枸杞子、淫羊蕾”(88次)。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柴胡->当归”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52对以及26首新处方。在治疗阳痿病中,最高频次药物菟丝子共257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菟丝子(135次)、肉苁蓉(115次)、淫羊蕾(100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牛膝,菟丝子”(59次),“牛膝,肉苁蓉”(50次),“熟地黄、淫羊藿”(44次)。置信度为0.7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牛膝->菟丝子”,“牛膝->肉苁蓉”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46对以及23首新处方。(2)收集整理了治疗精液异常病的835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枸杞子(442次)、菟丝子(379次)、熟地黄(378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枸杞子、菟丝子”(295次),“熟地黄、枸杞子”(254次),“熟地黄、菟丝子”(223次)。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覆盆子->菟丝子”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24对以及12首新处方。在治疗精液异常病中,最高频次药物枸杞子共442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枸杞子(442次)、菟丝子(295次)、熟地黄(254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枸杞子,菟丝子”(295次),“熟地黄,枸杞子”(254次),“枸杞子、淫羊藿”(199次)。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枸杞子”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24对以及12首新处方。(3)收集整理了治疗前列腺炎症的812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甘草(354次)、茯苓(280次)、黄柏(265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甘草、茯苓”(154次),“泽泻、茯苓”(123次),“车前子、甘草”(119次)。置信度为0.7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知母->黄柏”,“白芍->甘草”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52对以及26首新处方。在治疗前列腺炎症中,最高频次药物甘草共354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甘草(354次)、茯苓(154次)、车前子(119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甘草,茯苓”(154次),“车前子,甘草”(119次),“甘草、当归”(105次)。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车前子->甘草”,“泽泻->甘草”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28对以及14首新处方。(4)收集整理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824首处方。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茯苓(331次)、牛膝(320次)、黄芪(274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泽泻、茯苓”(172次),“牛膝、茯苓”(123次),“牛膝、桃仁”(120次)。置信度为0.8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知母->黄柏”,“牡丹皮->茯苓”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34对以及17首新处方。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最高频次药物茯苓共331首处方,进行二次数据挖掘,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茯苓(331次)、泽泻(176次)、牛膝(131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泽泻,茯苓”(172次),“牛膝,茯苓”(123次),“甘草、茯苓”(119次)。置信度为0.95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茯苓”,“熟地黄->茯苓”等。依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46对以及23首新处方。(5)对菟丝子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菟丝子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通过PGR,AR,TNF,AHR,CASP8,GSTM1,IL6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对枸杞子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枸杞子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通过PGR,ADRA1A,HTR2A,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对淫羊蕾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淫羊蕾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通过AR,ESR1,PGR,SLC6A4,TNF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结论:(1)中医治疗阳痿病多使用补肾壮阳,补脾益精,滋肝宁心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淫羊藿-仙茅-熟地黄-枸杞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石斛”都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菟丝子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也具有滋肾壮阳、活血通络等功效,如新处方“肉桂白术巴戟天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这与治疗阳痿病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2)中医治疗精液异常病多使用滋阴壮阳、益肾养血、补肾生精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益智仁-萆藓”、“牡丹皮-黄柏-何首乌-紫河车-黄精-沙苑子”都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枸杞子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也具有滋阴壮阳、益阴填精、活血通络等功效,如新处方“杜仲鱼标透骨草柏子仁龟板胶”,这与治疗精液异常病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3)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症多使用滋补脾肾、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益智仁菟丝子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茱萸”、“琥珀篇蓄瞿麦石韦”都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甘草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同样具有滋补脾肾、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等功效,如新处方“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王不留行丹参穿山甲”,这与治疗前列腺炎症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4)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多使用温通经络、渗水利湿、强肝补肾、活血化瘀的药物。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的新处方如“白术猪苓泽泻茯苓附子山茱萸山药”、“木通滑石山药甘草栀子”都具有渗水利湿,强肝补肾的作用,而最高频次药物茯苓处方经数据挖掘,大多也具有滋阴通利、宣阳利尿、清金化源等功效,如新处方“猪茶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这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临床用药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5)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对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了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相关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孟农钦[7](2019)在《精索静脉曲张致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性激素机制及活血起萎颗粒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角度探讨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生机制。并用中药活血起萎颗粒干预,观察活血起萎颗粒对VC所致ED的疗效,从而探讨活血起萎颗粒治疗VC所致ED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VC并ED寻找科学依据。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并称其体重,正常组、VC组(精索静脉曲张模型),治疗组(精索静脉曲张模型+活血起萎颗粒),每组各十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VC组、治疗组使用Turner法建立模型12周后,从第13周开始,正常组、VC组予以蒸馏水灌胃,治疗组用中药活血起萎颗粒混悬液灌胃,在实验前1天、实验第12周末、实验第16周末皮下注射盐酸阿扑吗啡,观察阴茎勃起情况,并记录30分钟内阴茎勃起次数,比较各组大鼠的勃起次数差异。大鼠阴茎勃起观察标准为阴茎头和远端轴出现充盈。VC术后第16周末,观察大鼠建模成功的情况。取大鼠左侧睾丸组织、采集腹主动脉血清,行ELISA、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含量,对各组大鼠血清LH、FSH和T的浓度差异进行比较。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内雄激素结合蛋白(Androgen binding protein,ABP)表达、睾丸组织内抑制素B(Inhibin B,INH B)蛋白表达,对各组大鼠ABP免疫组化评分、INH B免疫组化评分比较。最后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三组大鼠体重实验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2、三组大鼠实验前勃起次数无差异P值均>0.05。实验第12周末,与正常组比较,VC组大鼠勃起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勃起次数无差异(P>0.05)。实验第16周末,与正常组比较,VC组大鼠勃起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实验第16周末比实验第12周末勃起次数较多,勃起功能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精索静脉内径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VC组大鼠左侧精索静脉内径较有明显扩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VC组比较,治疗组左侧精索静脉内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睾丸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VC组大鼠睾丸明显减轻(P<0.05),VC组比较,治疗组左侧睾丸质量大于VC组(P<0.05)。各组双肾、右侧睾丸的比较:三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4、HE染色结果:正常组:(1)组织结构完整,精原细胞层和精母细胞层细胞排列整齐;(2)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清晰可见,无脱落。界膜无增厚,无纤维化;(3)支持细胞表面有许多凹陷镶嵌各期的生精细胞,其侧突在精原细胞的上方形成紧密连接。VC组:(1)组织组织形态结构不完整,精原细胞层和精母细胞层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脱落、消失;(2)间质细胞脱落、消失,部分界膜明显增厚,发生纤维化;(3)支持细胞也有脱落、消失,有轻度出血。治疗组:(1)与VC组相比,组织组织形态结构较完整,精原细胞层和精母细胞层细胞基本排列整齐,少量细胞脱落、消失;(2)间质细胞少量脱落消失,界膜无明显增厚;(3)支持细胞数量较VC组有所增加。5、左侧睾丸组织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比较,VC组大鼠ABP、IHN B蛋白表达减弱,与V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ABP、IHN B蛋白表达增强。6、与正常组比较,VC组大鼠血清FSH、LH含量高于正常组,而T含量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V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FSH、LH含量显降低,T含量高于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C能使大鼠血清中T水平显着降低,使FSH、LH激素水平升高。2、VC对睾丸组织支持细胞、间质细胞有损伤,对ABP、INH-B表达存在减弱的作用。3、性激素对实验性大鼠勃起功能有显着影响,VC能通过改变SD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来影响勃起功能。4、活血起萎颗粒能减轻雄性大鼠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的损伤,保护睾丸功能,机体的性激素得到改善,使VC导致ED的勃起功能也得到改善。

胡秋实[8](2019)在《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医学书目》是一部用于登记满洲医科大学馆藏中医药古籍的登记式目录书。该书记载详实,体例独特,存世量少,对当今中医药文献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有关《中国医学书目》的研究尚少,国内仅闫海军在其博士毕业论文《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书目研究》一文中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医学书目》的成书背景、书目体例等基本信息;并从目录学角度入手,对《中国医学书目》载24本明版书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医学书目》共载明版中医药类书籍54种,尚有30本有待研究,其中不乏有初刻本、官刻本,多数医书刻工精良,保存完好,若利用得当,将对我国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贡献力量。在待研究的30部医书中,方书类共有5部,包括《备急千金要方》《摄生众妙方》《医方考》《扶寿精方》和《众妙仙方》。其中《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虽此版为明代刻本,但究其内容并不能代表明代中医药发展水平,况且《备急千金要方》内容宏富,又是现代中医药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极多,故本次研究不列入其中。《医方考》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论专着,其体例、内容与《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不尽相同,故亦不列入研究范围。明代是我国医药养生理论与方法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补益类方剂,配伍用药更注重实用、切合实际。其理论核心与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紧密的结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则较明显的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养生理念及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作者均为明代官宦,书籍成书时间均为明代中期,从内容上看3书均首重养生,均将补益类方剂置于卷首,且3本书补益类方剂中有部分方剂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故将《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确定为研究主体。其中部分首见补益类方剂流传较广,功效明确,安全性高,若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有益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因此,《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方书值得我们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由于《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书籍大都记录书名、卷数、作者、序跋的作者及作序时间、刊校者、行款、板框等详细信息,故研究过程中我们团队专程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查询并现场核对包括《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等明代方书的详细信息,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材料的可靠性。本文以中医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作指导,以所收集的《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版方书相关古今文献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考证、比较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代方书作者生平及其成就、书目版本及其流传、书籍编撰过程及作者心路历程,进行深入挖掘。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实地访问、电话或微信咨询等方式,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文献学专家请教,得到重要的帮助。同时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本方书中补益类方剂进行研究,筛选出38首首见方剂。通过对首见方剂仔细对比分析,结合后世对诸方剂的继承和流传,从中选择6首流传较广,时至今日仍在广泛使用,或仍有临床价值的方剂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研究,明确以下内容:(1)《摄生众妙方》《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其家族为鄞县大家富户,早年在其父教导下学习诸子百家之说,并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稍长,便师从其族侄张邦奇。后走入仕途,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辞官归田后,从事文学创作,主持“甬上诗社”,提携了大量青年才俊。张时彻爱好医学,为官之余多收集验方,并汇辑为《摄生众妙方》11卷,加以刊行,后附《急救良方》2卷。两书作为张时彻主要医学成就,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摄生众妙方》现有版本相关材料的整理研究,确定目前各大图书馆藏明版《摄生众妙方》存世明代版本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张时彻自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另外还有原刻的翻刻本,包括嘉靖四十一年(1562)江西布政使司本,现收载于《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万历三十八年(1610)夏邑彭氏刻本,收载于《珍本医籍丛刊》中。其二,为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衡王府增补刻本,此本目前未见现代刊本及校勘本,但该本刻功精良,字迹清晰,可谓善本,现多用作校本。《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正是衡庄王朱厚燆命马崇儒校对、李用中负责刊刻完成的衡王府增补刻本。故《中国医学书目》记录“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马崇儒刊本”有误,应更正为“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摄生众妙方》应为张时彻自刻本。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摄生众妙方》曾被满铁大连图书馆委托保存于满洲医科大学,后被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现两版《摄生众妙方》均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通过对《摄生众妙方》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摄生众妙方·卷二·补养门》中共有首见补养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高,且适合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八仙添寿丹”“秘传十子丸”“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3首方剂进行了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该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适当的化裁方药或改良剂型,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2)《扶寿精方》《扶寿精方》,作者吴旻,曾于嘉靖年间任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知州,他十分重视中医养生治病,收集方药,辑成《扶寿精方》。开篇首卷为“诸虚门”,第二篇为“药酒门”,两篇共收载补养类方剂50首。该书后于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经王来贤续补,成书后更名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增加了医学理论探讨、养生药膳、药酒等内容。其理论探讨多遵循《内经》之旨,所选用药膳简单实用,共30首,多摘抄于《饮膳正要》。经实地考察确定,国家图书馆网站所载洪武元年金陵李惟德本《扶寿精方》的记载时间“洪武元年(1368)”有误,该版刊行时间应不早于嘉靖十三年(1534)。研究确定现存《扶寿精方》的版本主要分为三大体系:第一,《扶寿精方》不分卷本,即万历元年曹水峪复刻本,现收录于《珍本医书集成》。第二,《扶寿精方》2卷本,为万历五年丁丑(1577)徐栻复刻本,201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日文政四年(1821)之抄本,收于《海外中医珍善本丛刊》。第三,《扶寿精方》3卷本,包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万历十五年王来贤(1587)刻本影印本,和199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明清验方三种》版,两书现均行于世。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书名为误,应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李焘、朱一柏、刘王选同阅”中“刘王选”有误,应为“刘应选”。且该书记载校勘人为“杨九成”疑误,实地考查未见此人校勘记载。该书在南满洲时期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后在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至今。通过对《扶寿精方·诸虚门》《扶寿精方·药酒门》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首见补益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广,且适合应用于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有“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进行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深入研究。认为“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尤其是养生保健有实用价值,通过适当的化裁或改良剂型后,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或用以大众调养、美容,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3)《众妙仙方》《众妙仙方》,作者冯时可。受其父冯恩影响,对中医药理论掌握牢固,辑有《众妙仙方》4卷,着有《上池杂说》1卷(后附《经目屡验良方》1卷),收录在《三三医书》中。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万历二十三年《众妙仙方》作者为“杨应兆”,误。应改为“冯时可”。所载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三年”,误。当改为“万历二十四年”。该书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建国后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该书保存良好。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书虽内容详细,但仍有疏忽之处,还需有关学者进一步考察研究,去伪存真。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书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提示我们对于中医药古方新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想将古书中的宝贵方剂应用于现代临床,深入研究其中主治病症、药物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是非常必要的。

王继升[9](2018)在《李曰庆教授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阳痿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古人由于饮食质量、医疗条件较差,体力劳动较多,加之房劳过度,故而阳痿患者中虚证较多,但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工作环境、生活质量较古代时有了较大改善,由于食物匮乏、后天失养所导致的疾病比例已大幅下降,阳痿的疾病特点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本病病因病机已由虚转实。有学者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9-2015年),检索出阳痿的肝郁证型的相关文献,发现本病单一证型较少,多伴有其他兼证,其中肝郁肾虚证型出现频率最高,比例高达50%%。李曰庆教授指出阳瘘病位为肝、肾,肝肾同病者较为多见,肝郁肾虚是其基本病机。在治疗时主张应从肝肾论治本病。李教授通过40余年的男科临床经验,提出本病应在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补肾疏肝汤加减治疗,用以柔肝疏肝,补肾活血。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阳痿的临床疗效;探索补肾疏肝法对肾虚肝郁型阳瘘患者的勃起功能及全身症状改善效果是否优于单纯补肾法;继而探索肾虚肝郁证型阳痿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方法:试验方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案,通过统计学样本计算公式估计样本量,计算得出所需数量为106例。根据纳入标准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予以补肾疏肝汤口服,对照组予以苁蓉益肾颗粒口服。中药制成免煎颗粒,以250ml温开水冲服,日两次,分别于早晚饭前30min 口服,观察周期为4周。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相应症状评分,包括IIEF—5评分、PHQ—9评分和中医主要症候、次要症候评分,同时记录下两组不良反应表现及例数。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5例脱落,有效纳入病例总数为99例,脱落病例控制在预计范围内,对统计结果无影响。在治疗组中,受试者共计治愈7例,显效为6例,有效为24例,无效为14例,总有效率达72.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是58.3%。补肾疏肝汤与苁蓉益肾颗粒均能够减轻肾虚肝郁型阳痿的临床症状,IIEF—5分数变化、PHQ—9分数变化、中医证候评分分数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IIEF—5、PHQ—9和中医主症评分方面,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于中医次要症状胸闷胁胀、情绪烦躁、善太息方面,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次要症状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思虑过度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症状较轻的腹泻,考虑与活血药作用以及其素体气血亏虚等方面有关,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肾虚肝郁型阳痿的治疗,补肾疏肝汤与苁蓉益肾颗粒都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的IIEF—5评分、中医主要症候、部分次要症候评分、PHQ-9评分方面均有显着差异。研究表明补肾疏肝汤在治疗肾虚肝郁型阳痿的临床疗效优于苁蓉益肾颗粒;补肾疏肝法对肾虚肝郁型阳痿患者的勃起功能及全身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补肾法,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覃晋[10](2018)在《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全面了解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做出客观评价,以期对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已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按照Jadad量表和Cochrane手册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对部分文献进行Meta-分析。因各文献侧重评价指标不尽相同,故系统评价指标包括: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积分、勃起质量量表积分、临床治疗有效率(性交成功率测定or IIEF-5积分分级)、中医症候评分(包括症状、脉象等)、血清睾酮(T)等。利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不同设计质量的敏感性分析,根据情况设计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二分变量资料均以比数比(OR)来评价;连续变量资料均以加权均数差(WMD)、标准化均数差(SMD)来评价。绘制漏斗图分析研究偏倚。结果:截止至2017年12月,符合检索条件及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0篇,总计1688例病人。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与西药相比,在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OR=2.97,95%CI(1.58,5.57),P=0.0007]、中医症候评分[MD=-3.30,95%CI(-5.61,-1.16),P=0.003],改善血清睾酮[SMD=1.49,95%CI(0.85,2.13),P<0.00001],提升随访期IIEF-5积分[MD=1.98,95%CI(1.19,2.77),P<0.00001]方面有明显优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各研究间差异的存在,仍存在例如发表性偏倚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的影响。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ED在治疗有效率、改善中医症候评分血清睾酮(T)访期IIEF-5积分等方面,与西药比较都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同时,文献质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仍存在一定的偏倚误差,对结果造成负面影响,且这些因素降低了系统评价结果的临床价值。

二、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阳痿的中医研究进展
        1 阳痿病名的认识
        2 阳痿病因病机的认识
        3 阳痿治疗的认识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勃起功能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
        2 勃起功能障碍的分类
        3 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
        4 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
        5 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
        6 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王传航教授对阳痿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肾虚为本,血瘀为标
        1.2 肾虚血瘀与阳瘀
    2 王传航教授自拟补肾活血方方药探讨
        2.1 自拟补肾活血方药物组成
        2.2 方药分析
    3 王传航教授治疗阳痿经验总结
        3.1 注重补肾,阴阳平调
        3.2 注重祛瘀通络
        3.3 注重疏肝解郁
        3.4 注重综合治疗
    4 设立他达拉非片作对照药的依据
    5 结果分析
        5.1 IIEF-5评分比较
        5.2 EHS评分比较
        5.3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6 结论
    7 不足之处
    8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2)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素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勃起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研究概况
        1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2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研究概况
    综述二 勃起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证素研究的进展
        1 勃起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
        2 勃起功能障和缺血性脑卒中证候要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调查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调查表制定
        7 调查方法
        8 样本量估算
        9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人口学资料
        2 一般情况统计
        3 脑梗情况统计
        4 IS合并ED组勃起功能情况统计
        5 两组证素分布一般规律
        6 IS合并ED组证素季节分布规律
        7 IS合并ED组证素BMI分布规律
        8 IS合并ED组证素年龄分布规律
        9 两组患者情绪调查
    三、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两组患者证素分布一般规律讨论
        3 IS合并ED患者证素季节分布规律讨论
        4 IS合并ED组证素BMI分布规律讨论
        5 IS合并ED组证素年龄分布规律讨论
        6 两组患者情绪调查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6 观察指标
        7 研究方法
        8 中药标准化
        9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中药用药规律
        2 患者一般情况
        3 治疗前后病位证素积分情况
        4 治疗后神经功能与勃起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5 两组治疗后证素积分改变情况比较
    三、讨论
        1 用药规律分析
        2 中药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分析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一、文献研究
    综述一 勃起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定义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3 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1 阳痿病名沿革
        2 古代医家对阳痿的辨证论治
        3 现代医家对阳痿的认识
        4 中医药治疗阳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ED与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1. ED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 ED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二、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案
        1.3 数据管理
        1.4 统计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2 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人口学资料分析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4 E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5 E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情况
        3.6 阳痿患者中医证素分布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青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近现代对于阳痿的认识
        阳痿的辨证分型
        阳痿不同证型比例
        中医对于青年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
        中医对于青年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
        不同中医证型现代检测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
        青年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青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
    前言
    ED证型分布及证型血生化差异研究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青年ED危险因素研究
        1 研究人群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体会
    ED中医辩证分型比例
    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BMI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勃起功能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ALT、AST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LDL、HDL、CHO、TG、HCY、GLU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CR、UA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TT、PRL不同证型之间的异同
    青年ED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表

(5)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网络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
    3.研究目的
    4.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中枢变化特征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所需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不同治疗方案对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患者中枢变化特征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所需
    3.研究方法
    4.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观察
    5.研究结果
讨论
    1.阳痿的中医观
    2.勃起功能障碍西医观
    3.肝气郁结型心理性ED的中枢机制研究
    4.边缘系统是调节性行为的关键脑区
    5.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大脑功能的变化特征
    6.受试者结果分析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心理因素与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男科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男科病的认识
    综述二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一、中医治疗阳痿病用药规律研究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二) 含菟丝子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结果
        2 讨论
    二、中医治疗精液异常病用药规律研究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二) 含枸杞子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结果
        2 讨论
    三、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症用药规律研究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二) 含甘草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结果
        2 讨论
    四、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用药规律研究
        (一) 整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二) 含茯苓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结果
        2 讨论
    五、中医治疗阳痿、精液异常、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的综合用药规律分析
    六、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药物治疗男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 菟丝子治疗男科病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枸杞子治疗男科病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 淫羊藿治疗男科病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治疗男科病网络药理学综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精索静脉曲张致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性激素机制及活血起萎颗粒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实验用药
    1.5 研究方案
        1.5.1 实验分组
        1.5.2 建立SD大鼠精索静脉曲张模型
        1.5.3 阴茎勃起功能观察方法
        1.5.4 给药方式
        1.5.5 麻醉大鼠后观察各组大鼠造模成功情况
    1.6 取材前准备及灌注
    1.7 睾丸病理切片制备过程
    1.8 实验方法
        1.8.1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
        1.8.2 免疫组织学观察各组大鼠ABP、INH-B表达
        1.8.3 ELISA检测各组血清FSH、LH、T的含量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结果
    2.3 各组大鼠双侧肾、睾丸质量、左侧精索静脉内径等均数标准差情况
    2.4 各组大鼠 HE 染色
    2.5 各组大鼠免疫组化表达情况
        2.5.1 睾丸组织内雄激素结合蛋白表达情况
        2.5.2 抑制素 B 表达情况
    2.6 各组大鼠血清FSH、LH、T含量比较结果
3 讨论
    3.1 精索静脉曲张的认识
        3.1.1 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认识
        3.1.2 现代医学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认识
    3.2 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3.3 西医学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3.3.1 药物治疗
        3.3.2 手术治疗
    3.4 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和治疗
        3.4.1 中医对阳痿的认识
        3.4.2 西医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
        3.4.3 阳痿的中医治疗
        3.4.4 勃起功能障碍的西医治疗
    3.5 精索静脉曲张致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意义
    3.6 国内外研究现状
        3.6.1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因素及研究现状
        3.6.2 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 B 检测对 ED 意义研究现状
        3.6.3 中医药对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 B 研究现状
    3.7 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功能的影响
    3.8 睾酮对勃起功能的影响
    3.9 中药活血起萎颗粒的组方意义、前期研究、药性药理分析
4 小结
    4.1 本次研究总结
    4.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摄生众妙方》研究
    1.1 《摄生众妙方》作者相关研究
        1.1.1 家庭背景
        1.1.2 生平事迹
        1.1.3 文学成就
    1.2 《摄生众妙方》的编撰
    1.3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研究
        1.3.1 明代版本考
        1.3.2 刊刻人物考
        1.3.2.1 衡王乐善子与《摄生众妙方》
        1.3.2.2 马崇儒与《摄生众妙方》
        1.3.3 近代流传考
    1.4 《摄生众妙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1.4.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1.4.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1.4.2.1 八仙添寿丹
        1.4.2.2 秘传十子丸
        1.4.2.3 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
2 《扶寿精方》研究
    2.1 《扶寿精方》作者相关研究
        2.1.1 吴旻生平事迹
        2.1.2 王来贤相关研究
        2.1.2.1 生平事迹
        2.1.2.2 医学成就
    2.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研究
        2.2.1 明代版本考
        2.2.2 近代流传考
        2.2.3 书名及校勘人考
        2.2.3.1 书名考
        2.2.3.2 校勘人考
    2.3 《扶寿精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2.3.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2.3.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2.3.2.1 太极丸
        2.3.2.2 胡尚书壮阳丹
        2.3.2.3 一醉不老丹
3 《众妙仙方》研究
    3.1 《众妙仙方》作者相关研究
        3.1.1 家庭背景
        3.1.2 生平事迹
        3.1.3 医学成就
        3.1.3.1 《众妙仙方》概述
        3.1.3.2 《上池杂说》概述
        3.1.3.3 《经目屡验良方》概述
        3.1.3.4 冯时可中医学术思想
    3.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众妙仙方》研究
        3.2.1 明代版本考
        3.3.2 近代流传考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查新报告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9)李曰庆教授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阳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勃起功能障碍
        2 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子
        3 治疗ED口服药物的研究进展
        4 ED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概况
        1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名沿革
        2 古代医家对勃起功能障碍病因病机认识
        3 现代医家对病因认识趋于全面
        4 阳痿的中医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方法
        1 样本量计算与随机分组
        2 治疗方案
        3 疗效评价指标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IIEF—5评分
        2 PHQ—9评分
        3 中医主症评分
        4 中医次症评分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
    附录2 中医证候评分
    附录3 PHQ—9评分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1 概述
    1.1 中医药对阳痿病因病机认识
    1.2 循证医学的发展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文献检索及筛选
        2.3.4 二次筛选与资料提取
        2.3.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2.3.7 偏倚识别与敏感性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概况
        3.1.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1.2 排除文献详情
        3.1.3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临床治疗有效率
        3.4.2 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积分
        3.4.3 勃起质量量表(EQS)积分
        3.4.4 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
        3.4.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睾酮(T)的比较
        3.4.6 随访期IIEF-5积分的比较
    3.5 小结
        3.5.1 方法学小结
        3.5.2 数据分析结果小结
4 讨论
    4.1 方法学讨论
    4.2
    4.3 中医药治疗ED的优势和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中医药治疗阳痿近况及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补肾活血方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临床观察[D]. 卢冬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素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D]. 陈子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张圭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青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马文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网络调节机制研究[D]. 任飞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男科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D]. 张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精索静脉曲张致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性激素机制及活血起萎颗粒干预研究[D]. 孟农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D]. 胡秋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李曰庆教授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阳痿的临床观察[D]. 王继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D]. 覃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中医药治疗阳痿的现状与评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