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一、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柯,何柳媚,全湛柔,高素青[1](2020)在《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与HLA-DRB1等位基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对163例深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携带组)和314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比对分析两组人群的基因分型结果。结果对照组检出的HLA-DRB1等位基因有32种,其中占比大于5%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HLA-DRB1*09:01(16.40%),12:02(11.15%),15:01(9.87%),08:03(8.91%),11:01(6.05%)和04:05(5.10%);携带组中检出的HLA-DRB1等位基因有28种,其中占比大于5%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HLA-DRB1*09:01(20.55%),12:02(14.72%),15:01(9.20%),03:01(7.06%)、08:03(5.52%)和11:01(5.21%)。其中,携带组中HLA-DRB1*03:01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深圳地区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与HLA-DRB1*03:01呈正相关。

刘西洋,党思捷,李白雪,吴文军,吴曦,文莉,苏悦,万亭君,冯全生[2](2018)在《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与HLA-DQ/HLA-DR/HLA-DP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HLA-DRB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与家族聚集性肾阳虚证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测序分型方法(PCR-SBT)对42例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者与非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者,以及10名健康者进行HLA-DRB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检测,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差异。结果:(1)52例样本中,共检出HLA-DQB1等位基因14个、HLA-DPB1 12个、HLA-DRB1 19个、HLA-DPA1 5个;(2)慢性HBV感染者HLA-DQB1*0303、0502,HLA-DRB1*0901和HLA-DPA1*0103频率分布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HLA-DPA1*0103、HLA-DRB1*0301和HLA-DQB1*0201频率显着高于非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P<0.05);(4)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HLA-DQB1*0201、HLA-DRB1*0301频率显着高于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非肾阳虚证(P<0.05)。结论:HLA-DQB1*0201、DRB1*0301可能是四川地区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易感基因。

刘强,唐绮,余薇,李国良[3](2017)在《HLA-DRB1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BT方法对102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与201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例组中HLA-DRB1*0405(1.980 4%)(χ2=12.477 0,P=0.000 0,OR=16.367 3)*0803(4.2573%)(χ2=30.6898,P=0.000 0,OR=36.454 5)*1101(5.545 9%)(χ2=4.471 2,P=0.034 5,OR=1.903 8)*1201(1.481 6%)(χ2=8.591 9,P=0.003 4,OR=12.151 5)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0.124 5%、0.124 5%、3.031%、0.124 5%);OBI病例组中HLA-DRB1*0701(2.230 8%)(χ2=5.585 5,P=0.018 1,OR=0.417 7)、*1301(0.245 4%)(χ2=4.5137,P=0.0336,OR=0.1474)、*1302(0.4914%)(χ2=11.3691,P=0.000 7,OR=0.000 0)、*1312(0.245 4%)(χ2=5.019 8,P=0.025 1,OR=0.136 5)、*1501(4.257 3%)(χ2=10.763 1,P=0.001 0,OR=0.000 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5.105 5%、1.630 2%、3.803 7、1.756 7、9.671 7%)。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中HLADRB1*0701、*1301、*1302、*1312、*1501有显着性差异(P<0.05,OR<1)可能为OBI的保护基因。HLA-DRB1*0405、*0803、*1101、*1201可能为OBI的危险基因(P<0.05,OR>1)。

党思捷[4](2017)在《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家族聚集型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HLA-SNP等位基因研究以及防治思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肾虚邪伏,又称肾虚伏邪,是指人体感邪后潜伏于里,不立即发病的疾病类型。狭义是指伏气温病中一种邪气因肾气不足、潜伏少阴的特殊类型,是温病学的概念范畴,广义是指一切因肾气不足导致人体感邪后潜伏于里、过时而发的疾病类型。诸多医家经过理论和临床研究认为“肾虚邪伏”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的病机本质,可以从运用伏邪理论论治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家族聚集感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慢性化发生率高、病毒载量高、肝纤维化肝癌发病率高、肝脏损伤程度重、抗病毒效果差等。对于HLA基因-SNP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是慢性HBV感染家族聚集性以及易感性的研究重点领域。前期研究发现HLA-DQB1*0201和HLA-DRB1*0301等位基因可能与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相关联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遗传易感机制,探索四川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LA等位基因与肾阳虚证、家族聚集感染之间的关系,为阐明肾阳虚对于慢性HBV持续感染和聚集感染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者(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与非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者(肾阳虚证)共42例,健康对照组10例,采用HLA分型的金标准,测序分型方法(PCR-SBT)进行感染者全血样品HLA-DRB1、DQB1、DPA1、DPB1共4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系统分析等位基因与慢性HBV感染肾虚证、家族聚集感染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组间的基因频率差异用四格表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统计法;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52例样本中,共检出HLA-DQB1等位基因14个、HLA-DPB1等位基因12个、HLA-DRB1等位基因19个、HLA-DPA1等位基因5个,HLA-DPA1*0202-DPB1*0501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LA-DPA1*0202-DPB1*0301均未检出。(1)HLA-DQB1*0303和HLA-DQB1*0502、HLA-DRB1*0901、HLA-DPA1*0103可能与四川地区慢性HBV感染相关。(2)HLA-DPA1*0103、HLA-DRB1*0301和HLA-DQB1*0201可能与四川地区慢性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相关。(3)HLA-DQB1*0201与HLA-DRB1*0301可能与四川地区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相关。(4)HLA-DQB1、DRB1、DPB1、DPA1等位基因与四川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病毒载量未见明显相关性。(5)四川地区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在HLA-DRB1*0406等位基因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结论:HLA-DQB1*0201与DRB1*0301与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和家族聚集感染相关联,慢性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与中医肾阳虚具有一定关联,中医肾阳虚体质的免疫低下可能导致HBV感染的慢性化,肾阳虚体质的家族性可能是慢性HBV感染遗传易感的主要原因,初步揭示了慢性HBV感染“肾阳虚-遗传易感-肾虚邪伏-家族聚集”的内在联系。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基于“肾虚邪伏”的核心病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水平、提高转阴率、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打破免疫耐受等方面,效果显着。本次研究通过对传统理论的发掘探讨,结合现代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出了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补肾清透法”,从补肾、清毒、透邪三方面入手,辨证论治,力图在慢性HBV感染者、家族聚集感染患者、免疫耐受者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刘琴,吴亚云,张莉莎,穆茂,赵雪珂,张宝芳[5](2016)在《贵州侗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拉米夫定抗病毒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贵州侗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贵州省侗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予口服拉米夫定每日100mg,疗程24周;分别于基线、12周、24周检测HBV DNA及ALT,据治疗24周后HBV DNA及ALT变化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应答及部分应答)和无效组(无应答);测定两组受试人群的HLA-DRB1基因型;统计学处理HLA-DRB1基因型在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LA-D刘琴RB1*07、*14基因频率在拉米夫定治疗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HLA-DRB1*07:12.5%VS2.31%,χ2=10.097,P<0.05,OR=0.300;HLA-DRB1*14:18.75%VS 9.23%,χ2=7.049,P<0.05 OR=0.149),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推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HLA-DRB1存在一定相关性,携带HLA-DRB1*07、*14基因患者预示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不佳。

邢文斌,郭晓楠,徐慧宁[6](2015)在《HLA-DRB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男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HBV感染状况及其HLA-DRB多态性分析,揭示HLA-DRB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查HBV血清标志物,采用PCR/SSP技术扩增HBV感染者及易感人群HLA-DRB1不同位点等位基因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分离基因片段,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判定HLA-DRB1型别。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携带HLA-DRB1*0201、0301基因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HLA-DRB1*1301在健康对照组的携带率显着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HLA-DRB1*0201、0301、0701和1301在感染后恢复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A-DRB1*0201、0301、0701和1301等位基因在肝炎组与携带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A-DRB1*0201、0301和0701在肝炎组携带率率较高,HLADRB1*1301在感染后恢复组携带率较高。结论 HLA-DRB1*0701、0301、0201与HBV慢性感染有关,HLA-DRB1*1301与HBV的清除有关。

莘蒙蒙[7](2014)在《慢性乙型肝炎肾虚证HLA-DQB1、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肾虚证HLA-DQB1、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HLA等位基因与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与慢性乙型肝炎肾虚证相关的易感或拮抗基因,为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肾虚影响HBV持续感染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运用PCR-SBT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无症状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QB1、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并收集样本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HBV-DNA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系统分析等位基因与慢性乙型肝炎肾虚证型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组间的基因频率差异用四格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统计法,关联强度采用比值比0R及95%置信区间表示;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结果1.120例样本共检出HLA-DQB1等位基因13个,HLA-DRB1等位基因20个。慢性乙型肝炎组中DQB1等位基因中DQB1*030101G、DQB1*0303, DQB1*0601/02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分别为21.21%、22.73%、17.68%;DRB1等位基因中DRB1*0901、DRB1*1202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分别为21.72%、12.63%。健康对照组DQBl等位基因中DQB1*030101G、DQBl*0303、DQB1*0502频率最高,依次为30.95%、23.81%、9.52%; HLA-DRB1等位基因中DRB1*0901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23.81%。2.慢性乙型肝炎组中DQB1*0601/02基因频率(17.6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6%),有统计学差异(P<0.05,OR=4.30,95%CI:1.00-18.61);无证候组中DQB1*0601/02阳性率为19.5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6%),有统计学差异(P<0.05,OR=4.87,95%CI:1.07-22.04)。DQB1*0601/02在肾阴虚证中基因频率(18.00%)亦高于健康对照组(4.76%),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接近检验水准(P=0.051)。3.肾阳虚证中DQB1*0201基因频率(14.29%)明显高于无证候组(4.35%),有显着性差异(P<0.05,OR=3.67,95%CI:1.05-12.81)。肾阳虚证中HLA-DQB1*0201/02等位基因频率(17.85%)明显高于肾阴虚证(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OR=5.22,95%CI:1.08-25.11).肾阳虚组中DRB1*03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证候组(14.29%,4.3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OR=3.67,95%CI:1.05-12.81)。4.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中HLA-DQB1、DRB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HBV-DNA阴性组中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17.50%)明显低于HBV-DNA低复制组(40.48%,P<0.05OR=0.31,95%CI:0.13-0.73),高复制组中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18.42%)明显低于HBV-DNA低复制组(40.48%,P<0.05,OR=0.33,95%CI:0.14-0.77)。HBV-DNA阴性组及HBV-DNA高复制组中DRB1*0901等位基因频率(16.25%,17.11%)均低于HBV-DNA低复制组(40.48%,P<0.05, OR=0.29,95%CI:0.12-0.67; P<0.05,0R=0.30,95%CI:0.13-0.72). HBV-DNA阴性组中DRB1*1202等位基因频率为18.75%,HBV-DNA高复制组中基因频率为13.16%,均明显高于HBV-DNA低复制组(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四川地区健康人群中DQB1等位基因中常见等位基因为DQB1*030101G、 DQB1*0303、DQBl*0502; HLA-DRB1等位基因中常见等位基因为DRB1*09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QB1等位基因中常见等位基因为DQB1*030101G、DQBl*0303、 DQBl*0601/02; HLA-DRB1等位基因中常见等位基因为DRBl*0901、DRB1*1202。2.DQB1*0601/02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3.DQB1*0201和DRB1*0301等位基因可能与肾阳虚证关联。4. DQB.1、DRB1等位基因与病毒载量存在相关性。携带DQB1*0303、DRB1*0901等位基因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偏低。

马莎莎[8](2014)在《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以期发现遗传因素在该地区肝癌家族聚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150例为试验组,以相同性别、民族、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年龄±5岁作为配对条件,选取肝癌单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150例为对照组,采集外周全血并提取DNA,使用PCR-SSP技术对HLA-DRB1*03、04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肝癌单发家族成员组、无癌家族成员组HLA-DRB1*04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分别为14.7%、5.3%、7.3%,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8,P=0.013);而HLA-DRB1*03等位基因在3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16.7%、12.7%、16.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4,P=0.584)。此外,就三个民族而言,HLA-DRB1*03等位基因在瑶族、壮族和汉族中的表达频率分布为7.2%、15.8%和2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5,P=0.010);而HLA-DRB1*04等位基因在3个民族中的表达频率分布为7.2%、8.3%、12.6%,三个民族间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P=0.317)。结论: HLA-DRB1*04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性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性可能不是由于携带了HBV易感基因所致;而HLA-DRB1*03等位基因则可能与之无明显相关性,但其本身的低频率表达有可能是该地区瑶族人群的遗传特征之一。

杨新莉[9](2014)在《HLA-DRB1基因多态性及中医体质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中医体质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关系。2.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122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22例和HBV自限性感染者(SHB)61例(共305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采用王琦等编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籍贯及发病时间、治疗经过等。比较各组体质类型分布差异。2.实验室研究的方法:每组各选取40例研究对象进行静脉血标本采集,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技术结合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panel-reactive antibodyTMbeads,Flow PRATMbeads)检测HLA-DRB1等位基因。比较各组HLA-DRB1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结果:1.CHB、ASC和SHB三组间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C组平和质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CHB组(41.0%VS9.8%),两者明显相关(X2=31.224,P=0.000,OR=0.157);ASC组湿热质的分布频率显着低于CHB组(6.6%VS25.4%),两者明显相关(X2=16.145,P=0.000,OR=4.854)。3.SHB组阴虚质和痰湿质的分布频率显着低于CHB组(4.9%VS20.5%、4.9%VS12.3%),两者明显相关(P=0.000,OR=10.223;P=0.006,OR=15.561)。4.SHB组气虚质及阴虚质的分布频率显着低于ASC组(3.3%VS13.1%、4.9%VS13.1%),两者明显相关(P=0.001,OR=9.057;P=0.003,OR=5.987)。5.HLA-DRB1等位基因在CHB、ASC和SHB三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SHB组HLA-DRB1*07、HLA-DRB1*11等位基因频率显着低于CHB组(1.2%VS18.8%、2.5%VS16.2%),两者明显相关(P=0.000,OR=18.231;P=0.005,OR=7.567);SHB组HLA-DRB1*12等位基因频率显着高于CHB组(27.5%VS10.0%),两者明显相关(X2=8.041,P=0.005,OR=0.293)。结论:1.中医体质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中医体质类型可影响HBV感染的临床结局。(1)正常人群感染HBV后,气虚质和阴虚质均易发展成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气虚质发展成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可能性大于阴虚质。(2)正常人群感染HBV后,阴虚质和痰湿质均易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阴虚质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大于痰湿质。(3)在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湿热质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平和质更容易长期保持病毒携带状态。2.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HLA-DRB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HBV感染的临床结局。(1)HLA-DRB1*07、HLA-DRB1*11等位基因可能是CHB的易感基因。(2)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CHB的抗性基因。

韦柯利[10](2013)在《HLA-DRB1*09/12/15等位基因对广西HBV相关性肝病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复合体(HLA)-DRBl*09、12、15三个等位基因对广西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简称“HBV肝病”)病情进展的影响,以及等位基因对慢性HBV肝病患者e抗原表达的影响,为寻找慢性乙肝病情转归的易感基因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随机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及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265例作为研究对象的病例组,包括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epatitis B,简称“慢性HBV携带者”或ASC)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简称“慢乙肝”或CHB)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简称“肝硬化”或LC)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简称“肝癌”或HCC)56例,另外以体检健康的正常人7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s,简称“对照组”或NC);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拟订的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共纳入340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广西户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扩增(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09、12、15等位基因在研究对象中的表达,统计分析三个等位基因表达与HBV肝病的关联性。结果:(1)HLA-DRBl*09及*12两个等位基因在各肝病组及对照组中表达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HLA-DRBl*15等位基因在各肝病组及对照组中表达频率组间分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15.448,P=0.004);进一步分析HLA-DRBl*15等位基因在各肝病组间表达频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组表达频率为10.8%,显着低于其余各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34.7%,x2=11.038,P=0.0008)、慢乙肝携带组(39.1%,x2=13.840,P=0.0001)、原发性肝癌组(33.9%,x2=9.564,P=0.002)、慢乙肝组(33.8%,x2=10.551,P=0.001)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2)HLA-DRBl*09/12/15等位基因对HBeAg表达的影响根据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将265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各肝病组也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每个基因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表达频率的差异,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HLA-DRBl*12等位基因在265例HBV肝病患者中,HBeAg阳性组的基因频率为34.5%,HBeAg阴性组的基因频率为18.7%,两组间基因频率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x2=8.541,P=0.003);进一步比较HBeAg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17.3%)的基因频率也有具有统计学差异(x2=6.616,P=0.010)。(3)HLA-DRBl*09/12/15基因在壮、汉族研究对象中的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在251例壮族组中,HLA-DRBl*09.12.15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分别是19.1%、23.1%和29.1%;在83例汉族组中分别为19.3%、25.3%和34.9%;在病例组民族分析中,三个等位基因在汉族和壮族组间的表达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别;在正常对照组民族分析中,三个等位基因在汉族和壮族组间的表达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1)HLA-DRBl*15等位基因可能降低HBV感染者进展为乙肝肝硬化的风险,即该基因可能是广西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抵抗基因;(2)在广西慢性HBV感染者中,携带HLA-DRBl*12等位基因患者可能不利于自动清除e抗原;

二、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与HLA-DQ/HLA-DR/HLA-DP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HLA-DRB1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3.1 OBI检测
        1.3.2 DNA提取
        1.3.3 PCR-SBT基因分型
        1.3.3. 1 PCR预扩增
        1.3.3. 2 PCR产物纯化
        1.3.3. 3 测序扩增
        1.3.3. 4 测序仪测序及结果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HLA-DRB1检测结果
    2.2 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2.3 患者组与对照组HLA-DRB1基因型比较
3 讨论

(4)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家族聚集型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HLA-SNP等位基因研究以及防治思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肾虚邪伏”与慢性乙型肝炎
    1 伏邪理论与“肾虚邪伏”
        1.1 传统伏邪理论
        1.2 近代伏气理论新释
        1.3 “肾虚邪伏”学说
    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发病机制
        2.1 病因病机认识
        2.1.1 正气不足为本
        2.1.2 湿邪疫毒为标
        2.1.3 标本相合而发
        2.1.4 肾虚邪伏为病机
        2.2 演变规律
        2.3 慢性化机制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家族聚集感染与遗传易感性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1.1 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
        1.2 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
        1.3 发病机制
        1.3.1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
        1.3.2 HBV损伤肝脏的机制
        1.3.3 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生机制
        1.4 治疗
        1.5 预防
    2 慢性乙型肝炎家族聚集感染研究
        2.1 HLA-SNP 等位基因研究
        2.2 证候研究
        2.3 体质研究
    3 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第三部分 四川地区家族聚集慢性乙型肝炎肾虚阳证HLA-SNP等位基因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目标
    3 研究方案
        3.1 病例来源、纳入与剔除
        3.2 病例分组
        3.3 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等肝病指标检测
        3.4 HLA基因-SNP等位基因变异测定
        3.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6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各组HLA等位基因表达频数分布
        4.3 慢性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
        4.4 慢性HBV感染者肾阳虚证家族聚集与非家族聚集比较分析
        4.5 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者肾阳虚证与非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脾胃湿热)比较分析
        4.6 HLA-DQB1、DRB1、DPB1、DPA1等位基因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分析
        4.7 HLA-DQB1、DRB1、DPB1、DPA1等位基因与AST、ALT的相关性分析
    5 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 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思路探讨
    1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药早期干预
    2 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补肾清透法”研究
        2.1 补肾是基础
        2.2 清透是关键
        2.2.1 清毒法
        2.2.2 透邪法
        2.3 三法合用
结语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二、HLA-Ⅱ等位基因与慢性 HBV 感染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贵州侗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拉米夫定抗病毒近期疗效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案
        1.2.2 样本采集及血样品处理
        1.2.3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测定受试者
        1.2.4 基因组DNA提取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HLA-DRB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HBV病毒血清标志物筛查及分组
    二、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
讨论

(7)慢性乙型肝炎肾虚证HLA-DQB1、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主要仪器
        3.2 主要试剂
        3.3 提取DNA
        3.4 检测HLA-DQB1的操作流程
        3.5 检测HLA-DRB1的操作流程
        3.6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HLA-DQB1、DRB1等位基因分析
        4.2.1 DQB1等位基因分析
        4.2.2 DRB1等位基因分析
        4.3 慢性乙型肝炎HLA-DQB1、DRB1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4.3.1 HLA-DQB1、DRB1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4.3.2 HLA-DQB1、DRB1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4.3.3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HLA-DQB1、DRB1等位基因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5 讨论
        5.1 慢性乙型肝炎HLA-DQB1、DRB1分析
        5.2 实验室指标分析
        5.3 HLA分型方法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8)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基因电泳图
    基因测序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HLA-DRB1基因多态性及中医体质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论文一 中医体质与 HBV 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HLA-DRB1 基因多态性与 HBV 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10)HLA-DRB1*09/12/15等位基因对广西HBV相关性肝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关联性分析[J]. 杨小柯,何柳媚,全湛柔,高素青.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0(05)
  • [2]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肾阳虚证与HLA-DQ/HLA-DR/HLA-DP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J]. 刘西洋,党思捷,李白雪,吴文军,吴曦,文莉,苏悦,万亭君,冯全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5)
  • [3]HLA-DRB1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J]. 刘强,唐绮,余薇,李国良. 中国输血杂志, 2017(07)
  • [4]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家族聚集型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HLA-SNP等位基因研究以及防治思路探讨[D]. 党思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5]贵州侗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拉米夫定抗病毒近期疗效的相关性[J]. 刘琴,吴亚云,张莉莎,穆茂,赵雪珂,张宝芳.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06)
  • [6]HLA-DRB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邢文斌,郭晓楠,徐慧宁.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01)
  • [7]慢性乙型肝炎肾虚证HLA-DQB1、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D]. 莘蒙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8]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研究[D]. 马莎莎.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9]HLA-DRB1基因多态性及中医体质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 杨新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
  • [10]HLA-DRB1*09/12/15等位基因对广西HBV相关性肝病的影响研究[D]. 韦柯利.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