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专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昌浩

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专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昌浩

一、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论文文献综述)

陈水生[1](2011)在《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 ——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文中指出现实表明,中国利益集团已成长壮大并介入和影响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及结果。因此,本研究旨在回答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即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是怎样的?围绕这个核心问题需回答:当代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原因和发展现状如何?利益集团介入公共政策的动机何在?利益集团凭借哪些资源以及采取怎样的策略影响公共政策?利益集团行动对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有何影响?论文结合政策过程和政策网络理论,从行动舞台、行动主体、行动过程和行动结果四个方面建构利益集团行动逻辑的整体分析框架,重点从为何、凭何以及如何即行为动机、行为资源和行为策略三方面分析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行动过程。中国的政治制度结构和决策体系构成了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行动舞台。论文将中国公共政策制度化结构概括为“三位一体,以党为主”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参与政策过程,由官僚垄断的“单一决策圈模式”开始向官僚主导、利益集团参与的“复合决策圈模式”转变。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利益集团是指为实现和维护特定目标和共同利益,在政治过程中采取集体行动的组织化群体。利益集团有三个典型特征: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具有组织化结构、采取集体行动。关于利益集团的形成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杜鲁门的“絮乱理论”,“衍生理论”和“平衡理论”,奥尔森的利益集团发生论和罗伯特·索利兹伯里的交换理论。论文将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总结为“社会内生演进”模式,即遵循着社会结构变迁—利益分化—利益组织化—利益集团形成的发展理路。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化程度和追求的利益目标,论文将中国利益集团分为企业型利益集团、协会型利益集团、机构型利益集团和公众利益集团四类。利益集团的行动始于一定的利益认知,绝大多数利益集团在物质性利益激励下采取行动,影响公共政策;另外,也有少数公众利益集团,它们行动是为了追求价值性利益。论文从利益认知、利益激励、利益涉入和利益竞夺四个方面分析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路线。论文指出,利益驱动构成了利益集团介入政策过程的逻辑基础和行为动机。论文选取“两税”合并政策和“26度空调节能”政策具体分析利益集团介入公共政策的动因。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源网络结构。资源禀赋的强弱及其结构体系将直接影响利益集团行为策略的选择。利益集团的资源要素结构可分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这五种资源组合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序列,构成利益集团行为选择的资源基础。资源要素越强,结构网络越全面,利益集团在政策博弈过程中就会占据较大优势,从而为其行为策略提供有效的选择空间,其行动能力也越强。论文以《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博弈为例,通过对全国总工会和外企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策博弈发现,由于全总在成员规模、组织结构、政治资源、传媒资源等方面拥有较大优势,因而在立法博弈过程中,它拥有更多行为策略选择空间,从而使这部法律更符合它的主张和利益。两者在资源禀赋和资源网络结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后续行动政策效力的强弱。利益集团的行为策略是集团运用其资源影响公共政策的方法。利益集团的行为策略既取决于某项政策与其利益关联度,又取决于它拥有的资源网络结构。利益集团影响中国公共政策的策略主要有利益表达、多重游说、合作联盟、俘获官僚和形塑舆论等方式。第一,利益表达可分为制度化、准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表达通道。制度化的利益表达主要包括人大、政协会议和民主党派协商会议;准制度化表达主要有行业协会、媒体舆论和信访等;非制度化渠道主要包括非正式的个人接触、贿赂、通过个人关系网络上书、利用金钱赎买知识专家造势、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第二,多重游说,即接近政治权威和决策核心,通过专家学者等利益代言人游说,通过施压性行动如上书、公开信等行动游说,通过主管部门及领导或人大政协提案等。第三,合作联盟。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互动合作联盟,从而增强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博弈能力。第四,俘获官僚。通过各种手段与官僚精英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为其影响公共政策创造有利条件。第五,通过收买知识精英和大众传媒形塑舆论。论文以房地产调控政策为例,分析房地产利益集团在政策过程中是如何通过策略组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通过分析2003年房地产调控中的“121文件”与“18号令”的博弈过程,可以发现房地产利益集团运用构建利益共同体与行动联盟、进行利益表达、形塑公共舆论等策略把持和操控了调控政策,消解了政策效果。总之,中国利益集团是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产物,即“社会内生演进”的结果,因而需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土壤、政治环境、经济结构、文化心理等促进利益集团的健康均衡有序发展。其次,中国利益集团已涉入公共政策过程,影响政策结果;利益驱动、资源主导和策略组合构成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行动逻辑,即“利益-资源塑造行为”。再次,透过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论文将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迁概括为从官僚垄断的“单一决策圈模式”向官僚主导、利益集团参与的“复合决策圈模式”转变。但也要看到,这种新的决策模式还处在变化成长中,其发展还受制于政治制度、社会情境、国民情绪以及利益集团自身的发展。因而其未来走势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最后,论文将利益集团介入和影响政策过程以及利益集团行为的分析称为利益集团政策学,并提出了一个初步分析框架:制度分析、利益分析、主体分析、过程分析和结果分析。

李沐纯[2](2010)在《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并购作为企业推行多元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是迄今为止在资本市场上最具诱惑力的扩张方式,其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占据着国际学术领域的重要板块。医药作为典型的R&D驱动型高新技术行业,在最近一轮并购热潮中,跨国医药企业十分注重借助购并获取相关的技术与知识资产,在并购目标的选择方面十分注重借机弥补技术不足或缺陷,以增强或补强技术创新能力。与此对应,通过并购以获取新技术、新产品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并购的典型动因之一,这种现象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尤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以及“新医改”的逐步实施,我国的医药行业必然面临着一次空前变革,大规模的并购与重组成为行业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在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行为研究,尤其是对基于技术获取动因的购并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仍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以我国生物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为具体研究对象,回顾了并购的一般理论和国内外并购研究的主流文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并购理论中的新发展,也即企业并购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审视和探究“并购财富效应损益之谜”提供了崭新视角。本文遵循“战略导向(动因)——资源整合(行为)——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绩效)”的逻辑思路,选取我国深、沪两市医药板块的91家上市公司在2004-2008年的相关数据,客观探讨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和基于技术动因的购并对于企业并购后自身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并购行为对并购后自身的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具体来看,在这一时间段内,并购次数较多的企业相对于没有发生并购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相对较好。第二,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4-2007年期间的160余例并购事件来看,基于技术动因的购并对并购后自身的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相比,基于非技术动因的非技术购并对并购后自身的技术创新绩效并没有产生显着影响。第三,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在2004-2007年期间发生的50余例技术并购事件的经验研究表明,并购双方的相对知识规模以及技术相关性对于并购后自身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具体来看,并购双方的相对知识规模对并购后自身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并购双方的技术相关性对并购后自身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倒U型),也即,技术并购中并购双方的技术过于相似或过于无关都不利于并购后自身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第四,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在2004-2007年期间发生的50余例技术并购事件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自身R&D努力程度对技术并购中目标方绝对知识规模对并购后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也即企业自身R&D努力程度越强,目标方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显着。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和并购事件两个层面深入探究以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第一个层面表现为企业的并购行为(衡量并购频繁程度的并购次数)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基于技术动因的购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第二个层面表现为技术并购中并购双方的知识规模、技术相关性等特征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R&D努力程度的调节作用,不仅丰富了我国高技术企业并购行为与绩效的研究视角,而且扩展了我国高技术企业战略管理与创新管理的关系研究。最后,本文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本报记者 方剑春[3](2008)在《医药商业30年:从粗放走向集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者按 不久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了2007年中国医药商业百强名单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07年,我国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89%,费用率为6.48%,利润率首次达到1%以上,为l.21%。按照国际惯例,医药商业毛利率如果维持在4%,利润率应该达到1%。这说明,我国医药商业总

王蕾[4](2008)在《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的医药市场,已被国际公认为前景看好、发展较快的全球性市场之一。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的更多跨国医药企业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相当一部分已经在国内站稳脚跟,正稳步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医药企业在面临国内企业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企业间的竞争。近些年,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且较为完善的网络和现代管理水平的医药物流企业正在出现,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着医药物流企业转变。但是,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目前从事这行业研究较多的还是集中在行业发展历史、宏观环境等方面。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制约医药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我国做医药物流大多都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无论经营理念还是信息化技术水平与做现代物流的要求都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传统体制及历史包袱的影响,其服务观念、管理水平与市场要求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显然,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的需求。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现代网络技术、大型仓储设备和资金投入等硬件,同时更需要先进的现代医药物流管理理念及医药物流增值服务等软件。基于医药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医药物流企业努力寻求发展,通过构建绩效管理的战略体系和采取科学管理工具,引入平衡计分卡和以此为基础的关键绩效指标等,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寻求高效运转、优化作业流程,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宏微观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从行业激烈的竞争角度和目前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行业本身的高成本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研究的必要性。第二大部分概括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管理过程中采取的科学工具和方法。通过引入BSC体系和以此为基础的KPI构建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战略体系,同时通过对运输成本管理的优化,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寻求服务与成本之间的平衡。这一部分是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三大部分是典型的案例。以万康医药物流企业为例阐述了现代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实践运用。分析说明企业绩效管理的良好运用,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落实经营战略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这一部分将理论深入到实践当中。

田丽娟[5](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王勇[6](2005)在《朱长浩:亲历中国医药流通25年》文中提出作为中国医药流通领域诸多变革的亲历者,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先生将数十年的心血倾注在了医药流通领域,业界公推他是中国医药商业最有发言权的见证者之一。 对于医药流通领域25年来的变革历程和目前的基本态势,他首先谈到了正在进行中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

殷毅[7](2005)在《激烈竞争只是说辞》文中研究指明特殊的医药行业的改革在迷雾中行走,在此大背景下的流通变革,作为“医药产业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壁垒”,因抹上了浓重的行业色彩而成为行业变革的一个标识。在经历了医药流通变革的多个节点后,业内人士称: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医药商业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全面竞争?

林垠[8](2003)在《永裕:打破闷局“第一枪”》文中研究指明 药品分销业被业内人士视为亟待整合而又具有无穷魅力的领域。我国政府一直限制外资进入药品分销领域是出于对国内医药商业的保护,如今,WTO的规则要求必须移开这个“保护伞”,这对国内医药商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最近,我国首家国有医药商业企业合资改制项目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准,并被列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范围,外资已经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毕竟,这是中国药品分销领域放开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

朱长浩[9](2003)在《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文中指出 1、市场环境2、中国医药市场3、2002年医药市场情况4、2003年医药市场发展趋势一、市场环境2003年对医药行业来讲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是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是医药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分化”加快的一年,是医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医药面临:一是国外资本、国外医药商业企业进入我国,同国内企业竞争;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尤其是对我国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出口是十分有利的,二是国内各种资本(上市

聂小明[10](2003)在《医药批发:流通链上的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2年,医药行业为了应对外来的压力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2003年,随着医药分销领域的放开,市场竞争会愈加激烈,做大做强成了医药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从本期开始,我刊连续对医药行业(医药批发、零售、药厂、医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盘点。

二、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 ——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1.3 问题与结论
    1.2 研究综述
        1.2.1 利益集团理论概述
        1.2.2 利益集团与中国政治
        1.2.3 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
    1.3 理论基础
        1.3.1 政策过程理论
        1.3.3 政策网络理论
    1.4 分析框架与结构体系
        1.4.1 制度分析: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
        1.4.2 主体分析:公共政策中的行动者
        1.4.3 过程分析:利益驱动、资源主导和策略组合
        1.4.4 结果分析:从"单一决策圈模式"到"复合决策圈模式"
    1.5 研究方法
        1.5.1 理论研究
        1.5.2 案例研究
        1.5.3 分析性叙述
        1.5.4 比较分析
第2章 行动舞台: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度基础
    2.1 "三位一体,以党为主":中国公共政策的政治制度结构
        2.1.1 中国共产党及其决策体系
        2.1.2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1.3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2 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模式及其变迁
        2.2.1 公共政策制定模式:西方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2.2.2 "决策圈"分析: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与制定模式变迁
    2.3 小结
第3章 行动者: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和发展
    3.1 政策共同体
        3.1.1 官僚精英
        3.1.2 利益集团
    3.2 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及发展
        3.2.1 利益集团产生的一般理论
        3.2.2 "社会内生演进":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
    3.3 中国利益集团的界定、分类及特征
        3.3.1 利益集团的界定
        3.3.2 利益集团的分类
        3.3.3 利益集团的特征
    3.4 小结
第4章 利益驱动: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动机
    4.1 利益认知与利益激励
        4.1.1 利益认知
        4.1.2 利益激励
    4.2 利益涉入与利益竞夺
        4.2.1 利益涉入
        4.2.2 利益竞夺
    4.3 案例:"两税"合并政策与"26度空调节能"政策中的利益集团行为
        4.3.1 物质性利益驱动与利益集团行为:以"两税"合并政策为例
        4.3.2 价值性利益驱动与利益集团行为:以"26度空调节能"政策为例
    4.4 小结
第5章 资源禀赋: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资本
    5.1 利益集团的资源禀赋与政策影响力
    5.2 利益集团的资源网络结构
        5.2.1 经济资源
        5.2.2 政治资源
        5.2.3 组织资源
        5.2.4 信息资源
        5.2.5 关系资源
    5.3 案例:《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博弈
        5.3.1 《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的政策共同体
        5.3.2 政策过程:《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
        5.3.3 《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博弈
        5.3.4 政策结果及评析
    5.4 小结
第6章 策略组合: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选择
    6.1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策略
    6.2 利益集团影响中国公共政策的策略
        6.2.1 利益表达
        6.2.2 多重游说
        6.2.3 合作联盟
        6.2.4 俘获官僚
        6.2.5 形塑舆论
    6.3 案例: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利益集团的行为策略
        6.3.1 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形成与房地产调控政策
        6.3.2 策略组合:利益集团是如何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社会内生演进":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与路径
    7.2 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利益—资源塑造行为
    7.3 中国政策模式变迁:从"单一决策圈"向"复合决策圈"转变
    7.4 利益集团政策学及其分析框架
        7.4.1 利益集团政策学
        7.4.2 利益集团政策学的分析框架
    7.5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2)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流程与架构
    1.5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贡献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并购的一般理论
        2.1.1 并购的动因
        2.1.2 并购绩效的衡量
    2.2 并购对创新影响的文献述评
        2.2.1 并购、多元化与创新
        2.2.2 技术并购对创新的影响
    2.3 国内的相关研究
        2.3.1 我国并购研究的现状
        2.3.2 我国并购对创新影响的研究述评
    2.4 研究空间与研究机会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并购
    3.1 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概况
        3.1.1 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3.1.2 医药产业的特点
    3.2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并购
        3.2.1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概况
        3.2.2 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企业的并购与创新
        4.1.1 企业并购浪潮的历程回顾
        4.1.2 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并购
    4.2 概念模型
        4.2.1 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4.2.2 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2.3 技术并购中双方知识与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3 研究假设
        4.3.1 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4.3.2 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3.3 技术并购中双方知识与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4.3.4 研究的假设框架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1 变量测度
        5.1.1 解释变量
        5.1.2 被解释变量
        5.1.3 调节变量
        5.1.4 控制变量
        5.1.5 本文采用的变量及计算方法汇总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统计分析与结果
    6.1 样本的基本特征
    6.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6.2.1 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6.2.2 技术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6.3 假设检验结果与分析
        6.3.1 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6.3.2 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6.3.3 技术并购双方知识与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6.3.4 企业自身R& D 努力程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果讨论
    7.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7.2 研究结果讨论
        7.2.1 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7.2.2 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7.2.3 技术并购双方知识与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7.2.4 企业自身R& D 努力程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7.2.5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其他因素
    7.3 综合性讨论与实践启示
        7.3.1 综合性讨论
        7.3.2 实践启示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医药物流业概念及时代特征
    2.1 医药物流概述
    2.2 医药物流业发展特征
        2.2.1 国际医药物流业特征及发展概况
        2.2.2 我国医药物流产业总体特征
    2.3 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2.4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2.4.1 医药物流业竞争激烈
        2.4.2 医药物流业成本过高
        2.4.3 医药物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5 本章小结
3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的战略体系
    3.1 绩效管理概述
        3.1.1 绩效管理定义
        3.1.2 绩效管理发展
    3.2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原则
        3.2.1 顾客导向原则
        3.2.2 知识管理原则
        3.2.3 系统整合原则
        3.2.4 物流整合规范化原则
    3.3 绩效管理体系的战略框架
        3.3.1 战略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前提
        3.3.2 企业的特征决定企业战略
    3.4 本章小结
4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立
    4.1 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工具
        4.1.1 平衡计分卡
        4.1.2 关键绩效指标
    4.2 绩效管理过程
        4.2.1 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体系再造
        4.2.2 平衡计分卡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4.3 医药物流成本管理
        4.3.1 医药物流总成本
        4.3.2 医药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5 现代绩效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典型案例
    5.1 公司经营概况
        5.1.1 公司简介
        5.1.2 公司经营理念
        5.1.3 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改进
    5.2 采用科学的绩效管理工具
        5.2.1 构建平衡计分卡体系
        5.2.2 关键绩效指标
        5.2.3 绩效评估
    5.3 优化运输成本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5)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四、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 ——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D]. 陈水生. 复旦大学, 2011(12)
  • [2]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李沐纯.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2)
  • [3]医药商业30年:从粗放走向集约[N]. 本报记者 方剑春. 中国医药报, 2008
  • [4]医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 王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9)
  • [5]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6]朱长浩:亲历中国医药流通25年[N]. 王勇. 医药经济报, 2005
  • [7]激烈竞争只是说辞[N]. 殷毅. 医药经济报, 2005
  • [8]永裕:打破闷局“第一枪”[J]. 林垠. 医药世界, 2003(07)
  • [9]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A]. 朱长浩. 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 2003
  • [10]医药批发:流通链上的痛[J]. 聂小明. 医药世界, 2003(01)

标签:;  ;  ;  ;  ;  

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专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昌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