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政策节选(三篇)

财税法规政策节选(三篇)

一、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程[1](2020)在《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培养造就“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显着标志,也是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目标。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着作关于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教育的论述,是干部教育的根本。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政治认同教育是任何政党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文献及文件对乡村干部政治认同在具体内容和标准比以前更加清晰,要通过政治认同教育来实现。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需要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现状、规律及趋势。通过比较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与中高级干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的异同,发现其自身特点。历史经验需要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等时期,由于形势的发展、主要工作、乡村干部自身情况等,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干部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政治认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保证革命的胜利与建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经验是,政治认同教育目标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政治认同教育内容须与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政治认同教育方法须与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相适应,政治认同教育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乡村干部的思想状况,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初步了解乡村干部的关注点和工作表现,通过干部自身及农民评价,获得乡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现实要求与现状。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机遇有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两个百年”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主要挑战有不良思想对社会主流思想仍存在潜在严重对抗、价值多元化对基层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冲击、乡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的有效投入不足、乡村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滞后等,主要问题有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教育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心态失衡、精致的利己主义冲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有了新的变化,提升了乡村干部的政治认同,其主要举措有:在教育内容上构建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党史党建学习教育、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通过巩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县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功能、实施教育交流策略等提高教育实效;教育保障机制方面采取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乡村文化平台建设等,完善了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建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与应有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要素的提升与整合是重要方面。提升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必须要解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措施,实施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律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是推进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教育主体建设是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以增强自我认同为基础、坚持政治认同教育与健全奖惩机制的融合发展等。创新之处是将政治认同教育扩展到乡村干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其研究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上有利于提高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国家税务总局[2](2013)在《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一、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一)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二)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三)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四)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五)研发成果的鉴定费用。

国家税务总局[3](2011)在《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文中研究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第九条中的"七日内"修改为"十五日内"。

王志雄[4](2011)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指出政府是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管理者。在任何国家中,政府必须履行的两项基本职能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国家政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不仅是政府实行有效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对我国新阶段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结出与当前政策目标和社会现实较为一致的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清晰界定;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分析;通过引入政府财力分析框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财力和应具备财力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理论层面的研究探讨和政策层面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与可量化的操作手段,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各章节的内容安排主要是: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动机,并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研究的进展和不足进行了理性的观察和分析。第二章节重点研究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归纳了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特征方面,对其进行界定,进一步廓清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范围和标准等边界,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目标及其判定标准。最后,阐述了政府财政能力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以我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四个公共服务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实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通过建立一套评价体系,评价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巨大差距。第四章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能力分析。在深入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能力的必备条件和现实财政能力的评估方法基础上,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财政能力和标准财政能力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第五章节主要阐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际实践和可借鉴经验。主要从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国际实践及实现均等化转移支付方面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并总结出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第六章提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条件与难点等因素,提出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同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其它配套政策方面的路径选择以及动态均衡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钱俊文[5](2006)在《国家征税权的合宪性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税收作为国家与公民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关涉公民财产自由等基本权利,并构成国家存续之物质基础。控制税收收入与支出大权,也就控制了政府的命脉,从而具备了从根本上决定和约束政府活动的能力。西方国家正是从税收入手,围绕税收的征收与使用进行法律控制,进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最终使国家的宪政目标得以实现。而在我国体制改革过程中,能否以税收问题为切入点,规范政府征税与用税行为,并以此推动整个制度向宪政转型,正是本论文的研究动机。本文以个人主义的观察立场,从税法哲学、宪法学、公共财政学三个维度,应用价值分析、经济分析、实证分析、历史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国家征税权为分析考察对象,重点探讨国家征税权的学理基础、宪法限制、建制原则以及宪法监督机制,建构国家征税权合宪性控制的理论架构,最终实现税收立宪主义目标。本文认为,纳税人权利保障是税收立宪的终极目标,控制政府征税权是税收立宪的主要内容,而确立宪法对国家征税权的绝对支配地位则是税收立宪的基本前提。本文认为,从国家学视角,国家征税权的取得只能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或同意,其运行必须置于人民的控制之下,税收的用途仅在于保障人民利益之必要;从经济学视角,国家征税的标准或者个人负担税收的额度,只能依据人民所享受的利益或获得的公共服务来确定,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为国家税权的运行设定了道德边界;从法学视角,强调以“债务关系说”为重心来界定税收法律关系性质,根本目的在于排除国家权力在征税活动中的优势地位。论文以规范分析方法重构了宪法上税的概念,并以此设定了国家征税权行使的宪法界限。宪法上的税概念除了传统税法学有关税收的基本特征以外,还应该从岁入与岁出的有机统一、与宪法整体价值立场的协调、国家税权的分配等方面加以完整的理解。宪法上的“纳税义务”与公民财产权的限制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而“纳税人权利”即构成国家对财产权“限制之限制”,即纳税人权利保障构成对国家征税权的实质性限制。本文认为,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是宪法为征税权运行所设定的两大建制原则,分别构成了对国家征税权的形式和实质性控制。税收法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社会成员或其代表的同意,从而为税收的课征投入合法性装置。

李燕媛[6](2005)在《中国公众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研究》文中认为信息用户需求是公司报告研究最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改进中国企业的信息披露,迫切需要掌握中国用户信息需求的典型特征,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然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专门针对非专业用户——公众投资者的信息需求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在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会计环境和市场背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该命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结合我们对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了新的信息环境和制度背景下,公众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模式、运用公司报告的主要目的、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信息需求偏好、对公司报告质量的评价及对网上报告的使用、评价、建议和期望等问题,归纳出中国公众投资者的一般会计信息需求特点及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新特征;在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我国公司信息的供给同公众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之间尚未有效耦合的初步结论;本文尝试构建“公众投资者信息期望差距”层次模型,指出:产权问题乃我国会计信息供求差距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最后,采用“鱼刺图法”进一步挖掘公众投资者期望差距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系列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1.文章立足于新的信息环境和制度背景,从投资心理、投资行为、管理学、产权理论等多视角对信息需求的内涵、属性、特点及类型等基本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理论剖析,为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会计信息需求奠定了理论基础。 2.归纳出公众投资者一般会计信息需求的典型特征,并将用户需求引入网上报告研究之中,从公众投资者需求的视角提供了网上报告研究的最新证据,从而形成了对中国公众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问题较为系统的认识。 3.对国内外现有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首次就国内外研究进行双重比较研究,并试从市场背景、文化环境、政策差异、投资者心理偏好等方面解释其原因,从而得出有益启示,有利于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 4.构建“公众投资者信息期望差距”层次,并采用“鱼刺图”方法充分挖掘“期望差”各层次成因,对如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有效信息披露,如何以产权控制为中心、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以产权改革为基础、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列对策和建议。

史立英[7](2004)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调整研究》文中提出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1998年我国政府相机抉择,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时至今日,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实施六年多,有效拉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但是,2003年伴随着成绩的取得,国民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如消费需求滞后于投资需求,部分行业出现过热苗头,能源开始制约经济增长,粮食安全问题凸现,就业压力增大等。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今年要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加强对财政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完善,将扩大内需与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内生自主增长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提出背景,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积极效应还未完全发挥。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的经济环境,探讨了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因素,为确定财政政策取向提供依据。第三部分运用有效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从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具体措施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对美国、日本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分析和借鉴。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今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措施,指出:2004年要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重点在调整国债政策、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完善社会保障措施、进行税制改革及加强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调整和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张国模[8](1997)在《总结经验 大胆探索 搞好云南民族法制建设》文中指出

二、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教育理论
        (二)政治认同理论
        (三)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理论内涵及实质
    二、乡村干部教育理论
        (一)乡村干部及职责内涵
        (二)乡村干部教育理论
        (三)习近平关于乡村干部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理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二)乡村振兴理论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和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唤醒阶级意识教育的思索
        (二)大革命时期打倒封建军阀和土地革命教育的探索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教育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与争取实现民主教育的探索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乡村干部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艰辛探索
        (一)过渡时期乡村干部巩固新生政权的认同教育
        (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认同教育的探索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运动”教育的曲折探索
    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乡村干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一)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干部解放思想教育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干部乡村治理建设教育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干部基层党建教育的探索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党的十八大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政治认同教育目标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
        (二)政治认同教育内容须与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
        (三)政治认同教育方法须与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相适应
        (四)政治认同教育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主要问题
    一、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良好机遇
        (一)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三)“两个百年”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思想仍存在严重潜在对抗
        (二)价值多元化冲击基层思想观念和执政基础
        (三)乡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的有效投入不足
        (四)乡村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滞后
    三、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主体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二)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心态失衡
        (四)精致的利己主义冲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构建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增强理想信念认同
        (二)加强党史党建国史教育增强政党认同
        (三)强化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增强道路和制度认同
        (四)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培训增强政策认同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建设强化价值认同
    二、拓展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巩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增强教育主渠道功能
        (二)加强县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功能
        (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教育策略
        (四)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拓展学习方式
        (五)拓展基层党组织教育学习功能
    三、以保障机制为重点完善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走深走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施
        (三)加强乡村文化平台建设巩固认同教育基础
        (四)完善网络网站建设丰富政治认同教育资源
        (五)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增强政治认同教育实效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遵循
    一、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一)立足发展现实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乡村振兴的认知与实施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实现
    二、教育主体建设是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思想境界是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的首要和根本
        (二)榜样示范是激发乡村干部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动力
        (三)教育主体的领导力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
        (一)乡村干部实际情况是政治认同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
        (二)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突出个性需求特点
        (三)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
    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以增强自我认同为基础
        (一)加强“三农”问题教育增强对乡村干部的身份认同
        (二)普及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教育增强职业认同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价值认同
        (四)巩固公仆意识教育增强情感认同
    五、坚持政治认同教育与健全奖惩机制的融合发展
        (一)扭曲的权力观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问题的根源
        (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
        (三)教育导向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有效奖惩保障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实效的提升
    六、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2)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论文提纲范文)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

(3)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 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税率表附后) 。”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 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第九条中的“七日内”修改为“十五日内”。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修改为: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修改为:
    (一) 企业转让上述限售股取得的收入, 应作为企业应税收入计算纳税。
    (二) 依法院判决、裁定等原因, 通过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企业

(4)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意义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综述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
        四、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及解决方案
    第三节 研究的分析框架、主要内容、进展及不足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内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进展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契约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公平正义理论
        四、福利经济学理论
        五、公共选择理论
        六、财政分权理论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征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和标准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目标和供给范围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判定标准
    第四节 政府财政能力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政府财政能力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及其可持续性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一、义务教育
        二、公共医疗和卫生
        三、社会保障
        四、公共安全
    第二节 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的评价方法
        一、评价方法的选取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三、数据来源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状
        一、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情况
        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表现情况
        (一) 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情况
        (二) 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情况
        (三) 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情况
    第四节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转变不到位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总体战略规划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完善的法律框架
        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机制尚未建立
        五、财政能力保障还不够充分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能力分析
    第一节 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能力差异的评价方法
        一、财政能力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能力差异
        三、应具备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能力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财政能力
    第二节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财政能力分析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具备财政能力指标体系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具备的财政能力测算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实践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英国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三、法国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四、韩国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公共医疗卫生均等化实践
        一、加拿大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二、英国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三、美国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四、墨西哥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第三节 社会保障均等化实践
        一、加拿大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二、英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三、瑞典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均等化做法
    第四节 主要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及启示
        一、美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
        二、加拿大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
        三、英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
        四、德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
        五、主要发达国家实现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六、国际经验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借鉴
第六章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原则及难点
        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原则
        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点
    第二节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选择
        一、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
        二、合理划分事权财力
        三、深入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四、整合转移支付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五、加强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节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配套政策
        一、调整政府职能结构:从建设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二、深入推进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三、深入推进和完善社会领域的改革
        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元化提供机制
        五、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制保障
    第四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态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5)国家征税权的合宪性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第四节 立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限制
    第六节 税权合宪性控制的研究综述
第二章 税收立宪的时代意义
    第一节 税收与宪政的历史渊源
        一、英国为“税收推动宪政”的典型范例
        二、税收特权引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无代表不纳税”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独立宣言”
    第二节 市场经济呼唤税收立宪
        一、财政权与财产权的“两权分离”是近代税收产生的基础
        二、私有财产权的确立彰显税收的宪法价值
        三、本文的观点
    第三节 现代国家所面临的“财政危机”
        一、财政规模日趋膨胀,政府成为“税收机器”
        二、税收功能受到扭曲,政策目标难以期待
        三、非税收入名目繁多,公债规模控制乏力
    第四节 税收立宪作为宪政改革的突破口
        一、宪政改革的“路径依赖”
        二、税收立宪作为宪政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五节 税收立宪的核心在于控制税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税权的学理阐释
    第一节 政治理论对税权来源的诠释
        一、社会契约论
        二、自由至上主义
        三、“整体主义”
        四、本文的观点
    第二节 经济学关于税收负担的解释
        一、“利益说”
        二、“牺牲说”
        三、“能力说”
        四、本文的观点
    第三节 法学理论对税法关系性质的认识
        一、“税收权力关系说”
        二、“税收债务关系说”
        三、本文的观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税权的宪法基础
    第一节 宪法上税概念的重构
        一、税法学视野中的税概念
        二、宪法税概念的应然价值
        三、宪法上税概念重构的原则
    第二节 国家税权的宪法限制
        一、“纳税义务”作为主要的宪法条款
        二、“纳税义务”与财产权限制之关系
        三、“纳税人权利”作为“限制之限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税权的建制原则
    第一节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功能价值
        二、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内容
        三、税收法定主义在我国现行法上的检讨
    第二节 量能课税原则
        一、关于平等原则在税法实务上的观察
        二、关于平等原则的学理阐释
        三、量能课税为课税公平原则之体现
        四、量能课税原则为税法建构之原则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笫六章国家税权的宪法监督
    第一节税权扩张凸显违宪审查之重要
        一、宪法约束与立法约束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现代民主政体的权力制衡机能受到严重抑制
        三、“压力团体”成为左右税收政策走向的重要力量
        四、本文观点
    第二节 征税权受合宪性审查的标准
        一、关于自由权限制的审查标准:“比例原则模式”
        二、关于平等权限制的审查标准:“合理差别待遇”
        三、税收立法的审查标准及步骤:以税收优惠为例
    第三节 税收立法抵触平等原则的实例考察
        一、大岛工薪阶层税金诉讼案
        二、税收“复查”限制之违宪审查
        三、关于我国税收优惠立法的合宪性检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详细摘要

(6)中国公众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基本框架及主要创新
第二章 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理论分析
    一、会计信息需求的内涵
    二、会计信息需求的属性分析
    三、会计信息需求的基本特点
    四、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的类型
    五、会计信息需求的理论基础:产权理论
第三章 中国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实证研究
    一、研究说明
    二、公众投资者一般信息需求调查分析
    三、公众投资者的网上信息需求
    四、主要结论及发现
    五、比较研究
第四章 公众投资者信息期望差距及政策建议
    一、公众投资者信息期望差距构成的层次
    二、公众投资者期望差距的形成原因
    三、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2.1 财政政策基本理论
    2.2 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
    2.3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
    2.4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内容
    2.5 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
3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分析
    3.1 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2 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4 国外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经验与教训
    4.1 国外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借鉴
    4.2 美国、日本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实践
    4.3 治理有效需求不足、拉动经济增长所采取措施的国际借鉴
    4.4 国际上财政政策的应用对我国有重要启示
5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
    5.1 积极财政政策的进退权衡
    5.2 调整财政政策,促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
    5.3 加强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 张鹏程. 海南师范大学, 2020(12)
  • [2]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J]. 国家税务总局. 财务与会计, 2013(11)
  • [3]财税法规政策摘登(三则)[J]. 国家税务总局. 财务与会计, 2011(09)
  • [4]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 王志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04)
  • [5]国家征税权的合宪性控制[D]. 钱俊文. 苏州大学, 2006(12)
  • [6]中国公众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研究[D]. 李燕媛. 福州大学, 2005(08)
  • [7]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调整研究[D]. 史立英.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8]总结经验 大胆探索 搞好云南民族法制建设[J]. 张国模. 民族工作, 1997(06)

标签:;  ;  ;  ;  ;  

财税法规政策节选(三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