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临床应用进展

膝关节镜临床应用进展

一、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艳[1](2021)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术后肢体肿痛的临床疗效,为如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术后肢体肿痛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本院运动医学科、符合纳入要求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并接受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消肿止痛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每日1剂,连服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1周及术后2周的患肢髌骨下极下10cm处肢体周径、患肢髌骨上极上2cm处周径、VAS疼痛评分、患膝关节活动度、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获得完整随访病例58例,两组患者性别、手术部位(左/右)、年龄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髌骨下极下10cm处周径、髌骨上极上2cm处周径、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髌骨下极下10cm处肿胀值、髌骨上极上2cm处肿胀值、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术后第1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试验组的髌骨下极下10cm处肿胀值、髌骨上极上2cm处肿胀值、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2.4%,试验组为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肿胀、疼痛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欣荣[2](2021)在《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在膝关节镜手术与膝关节置换手术结束后,于内收肌管的不同位点以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的混合液进行单次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同时配备自控式静脉镇痛泵。观察术后患者患肢首次抬腿时间、患肢出现疼痛时间、术后静脉使用止疼药(舒芬太尼)剂量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通过对比各个观察指标来探索两种手术各自最佳的阻滞位点,从而探索膝关节手术术后内收肌管神经阻滞的最佳阻滞位点。为术后患者镇痛提供更好的方案,使患者围术期更加舒适。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各60例,每种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内收肌管近端膝关节镜组(A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内收肌管中端膝关节镜组(B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每组30例;内收肌管近端膝关节置换组(C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内收肌管中端膝关节置换组(D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神经阻滞针进行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在1min内注射完成后观察30 min,无不适再送往病房,记录腰麻药注射时间、患侧肢体抬腿时间、患侧肢体疼痛时间、术后三天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由于只观察患者术后三天的基本情况,当患者术后三天仍然均未出现首次抬腿时间或疼痛发生时间,则把发生时间记为4320 min。结果:1.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性别构成、年龄、BMI、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镜术后首次抬腿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镜术后出现疼痛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近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膝关节镜术后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与中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的镇痛药使用剂量大致相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膝关节镜术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性别构成、年龄、BMI、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膝关节置换术后首次抬腿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近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膝关节置换术后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镇痛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中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膝关节手术后中端较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更具有优势。2.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更加完善,而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虽不够完全,但与静脉镇痛相结合可使镇痛完全。

王鑫[3](2021)在《髌内侧滑膜皱襞对膝关节镜手术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讨论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存在对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及关节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80名关节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有无创伤史及是否存在滑膜皱襞进行分组。通过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资料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术中及术后组间资料差异,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软骨损伤程度相关性。[结果]:滑膜皱襞合并骨关节炎患者自出现症状至手术的病程长度明显缩短,包括性别比例、身体质量指数、保守治疗长度、膝关节活动度、游离体发现率在内的多个组间比较存在差异。创伤组与非创伤组患者膝关节Outerbridge评分与年龄、BMI、病程长度、游离体均呈正相关,创伤组患者评分与保守治疗长度、膝关节活动度、滑膜皱襞呈正相关,非创伤组患者评分与男性呈负相关。各组术前及术后一年内Lysholm评分及不良预后发生率无显着差异。四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无显着差异。[结论]: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存在会显着缩短患者自出现症状至手术治疗的时间,但并不显着影响关节镜手术短期内预后。滑膜皱襞可能会加重创伤相关的关节软骨损伤。

刘德健[4](2021)在《基于三维有限元的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膝关节多屈曲角度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研究正常成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应力分布特点并确定前交叉韧带解剖足印区直接纤维止点,研发一套3D打印个性化前交叉韧带重建骨隧道定位器,探讨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基于健康成人膝关节MRI数据建立膝关节多屈曲角度(0°、15°、30°、45°、60°、75°、90°、105°和120°)三维数字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不同角度时前交叉韧带及其骨端足印区应力分布特征,寻找直接纤维止点;基于健康成人膝关节CT、MRI DICOM数据建立膝关节三维模型,并以前交叉韧带骨端足印区直接纤维止点为骨隧道定位点设计个性化定位器,3D打印成型后进行模拟手术操作,对比实际获得定位点与设计时定位点的位置;进一步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并确诊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3D组(40例),其中,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左膝18例,右膝22例;平均年龄(28.8±5.2)岁。3D组:男18例,女22例;左膝17例,右膝23例;平均年龄(27.7±6.2)岁。常规组患者行膝关节镜下常规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D组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直接纤维止点)重建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术中定位时间、术后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月和12月患膝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术后1-3天内行膝关节CT平扫,基于上述CTDICOM数据重建出所有研究对象患膝术后三维模型,对比分析3D组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骨隧道位置,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实际骨隧道位置;通过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两组术后3、6、12月最大步长、最小步长、步频以及膝关节6个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的变化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与健康成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基于健康成人膝关节MRI数据建立膝关节多屈曲角度(0°、15°、30°、45°、60°、75°、90°、105°和120°)三维数字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屈曲角度时前交叉韧带及其骨端足印区应力分布情况,根据数学平均理论、通过网格法获得前交叉韧带足印区直接纤维止点具体的空间位置,股骨:距Blumensaat线(35.8±2.6)%,距股骨外侧髁后壁(26.3±3.1)%;胫骨:距胫骨平台前缘(38.8±0.9)%,距胫骨平台内侧缘(47.7±1.1)%;②通过运用基于CT数据设计的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获得的实际骨隧道定位点与设计时定位点的位置无明显偏差;③经临床应用,3D组术中定位时间、术后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常规组短(P<0.05),3D组术后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的骨隧道中心点无差异(P>0.05)。与3D组相比,常规组股骨隧道中心点的位置偏前、偏低(P<0.05),胫骨隧道的位置更靠近胫骨平台的后缘和内缘(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3月,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3D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其余随访时间点两组无差异;④两组术后3、6、12月时最小步长、内外翻角、上下位移、内外位移的变化范围均与正常成人无差异。3D组术后3月时最大步长、屈伸角的变化范围与正常成人无差异,但略大于常规组(P<0.05),其余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最大步长、屈伸角的变化范围均与正常成人无差异;3D组术后3月时步频、内外旋角、前后位移的变化范围与正常成人无差异,但略小于常规组(P<0.05),其余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步频、内外旋角、前后位移的变化范围均与正常成人无差异。[结论]①多屈曲角度下三维有限元分析结合网格法可精确量化前交叉韧带直接纤维止点在股骨、胫骨的具体空间位置;②基于更为真实、结构完整的膝关节多屈曲角度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的直接纤维止点为精准重建前交叉韧带提供了理论基础;③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结合网格法确定的前交叉韧带直接纤维止点定位骨隧道位置,通过前内侧入路技术定位股骨隧道的方式设计3D打印个性化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定位器是可行的,该定位器也具有良好的精准性;④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提高了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中定位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可更早地下床活动,减少了术后住院天数,早期患膝功能恢复效果较为满意;⑤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直接纤维止点)重建可使患侧膝关节运动时的旋转及前向稳定性在术后早期即获得良好地恢复。

王林林[5](2021)在《活血利水方配合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退行性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研究以退行性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活血利水方配合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退行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运用该方法治疗中老年退行性半月板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0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住院并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退行性半月板损伤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其中治疗组术后予以活血利水方连续口服2周,对照组术后常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JO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患膝分布)、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后疼痛VAS评分较前降低、膝关节活动度、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JO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前升高。2.组间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JO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活血利水方配合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可有效缓解中老年退行性半月板损伤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2.活血利水方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膝关节肿胀,恢复膝关节功能,有安全、可靠、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优势。

李小华[6](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其对中医症状、疼痛、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探讨一种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且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进行关节镜治疗,并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并于术后第2日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一个疗程,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膝关节中医症状积分、疼痛、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其中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手术后第2周、4周及8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Lysholm功能量表来进行评估;观察结束后使用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后比较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上均有疗效;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膝部刺痛、关节周围肿胀及腰膝酸软方面有显着优势(p<0.05),在屈伸障碍和关节僵硬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无差异。从疗效来看,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疗效稍优于对照组(P<0.05)。(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周,将两组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第2周时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VAS评分,但两种方法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术后第4周及8周时将两组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4)Lysholm关节功能:在治疗前,将两组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将两组第2周、4周及8周的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将治疗后第2周、4周及8周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平均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积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治疗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方面: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正常,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较安全。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膝关节镜清理术与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相比,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尤其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陈文阳[7](2020)在《白药膏联合关节镜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白药膏联合膝关节镜滑膜清理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都行膝关节镜滑膜清理术,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外敷白药膏治疗,1次/天,每次贴敷24h,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冰敷患侧膝关节72h。两组都予常规抗风湿及一般支持治疗。观察两组在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的周径(选取髌骨上缘测量)、血清C反应蛋白、治疗优良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临床数据如下,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时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膝关节周径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28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消除炎症效果优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28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28天后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更好。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清理术后外敷我院自制白药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的临床疗效确切,恢复快,近期疗效好。

仲文庆[8](2020)在《膝关节镜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二科病区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年龄40岁~70岁,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镜术后1周拆线后予以热敏灸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镜术后拆线后不予特殊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观察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周及术后3月采用Lysholm量表及WOMAC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结果做出评价分析。两组各选15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及3月拍摄患膝负重位X线正位片,根据胫股关节间隙变化,评估软骨损伤情况,并对结果做出评价分析。依据观察组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术后评分的区别与变化,评估热敏灸对不同证型患者关节镜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及3月对照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59.90±5.33)、(70.57±10.60),术后3周及3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71.87±9.63)、(80.47±11.33),术后3周及3月对照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21.23±5.94)、12.5(9~17),术后3周及3月观察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15.17±4.66)、8.5(7~13)。术后3周及3月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僵硬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3月两组患膝负重位X片胫股关节间隙比较,术后1周关节间隙分别为(3.87±0.59)mm、(3.87±0.59)mm,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对照组及观察组关节间隙分别为(3.63±0.55)mm、(3.79±0.55)mm,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为62%,其中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40%,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3%。术前不同证型间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寒湿痹阻型Lysholm评分为(81.11±8.36),较其他证型评分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寒湿痹阻型Lysholm评分为(90.11±10.90),肝肾亏虚型为(81.36±6.61),两组间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于气血虚弱型及气滞血瘀型评分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证型间同一时间段WOMAC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提高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疗效,可以增强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尤其是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术后辅助运用热敏灸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更佳,肝肾亏虚型次之。

张宗仕[9](2020)在《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9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并按就诊顺序采用抽签法将选中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1、关节镜+针刀组: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针刀治疗;2、关节镜组:膝关节镜清理术;3、针刀组:针刀治疗。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1次,针刀松解每周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3组术后均予消炎、止痛、手法及指导功能锻炼处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3个月对三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评分,以及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负重位X线以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述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课题实际完成90例,其中关节镜+针刀组30例,关节镜组30例,针刀组30例,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患病部位及K-L分级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2周、3个月,在VAS评分、Lysholm评分上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在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方面均有疗效;治疗后三组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的疗效更为优异。3、治疗结束后3个月,在股胫角上,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均可改善下肢力线;治疗后三组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下肢力线;治疗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与治疗前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后3个月在改善膝关节间隙方面均有疗效;但三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组间比较,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组之间在改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与膝关节关节软骨磨损情况及病程进展有关。结论: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膝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早、中期K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可改善下肢力线。

张新岳[10](2020)在《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使用新身痛逐瘀汤合剂的临床观察的研究,评估新身痛逐瘀汤在关节镜微创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联合中药改善术后早期肿痛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总共纳入66例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度及以上损伤的患者,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在18岁-58岁,平均年龄35.27±10.08岁,对照组采取自体肌腱关节镜下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予常规治疗并积极指导术功能锻练;治疗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在18岁-60岁,平均年龄37.27±12.44岁,平均体重为70.33±7.85Kg,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新身痛逐瘀汤合剂,早晚各50ml,共14天。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第二天、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以及对患者治疗结束后第一周,治疗结束后第二周进行随访,并记录VAS疼痛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2000IKDC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并对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二天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2000IKD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2000IKDC评分,在术后第二天,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治疗结束后第一周,治疗结束后第二周进行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Lysholm评分和2000IKDC评分在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治疗结束后第一周,治疗结束后第二周时间点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好的治疗作用。2.术后配合常规治疗对于术后早期的症状也有改善。3.在重建手术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身痛逐瘀汤,对于患者的术后早期症状有明显缓解,手术与术后中药的结合更具优势。

二、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术前准备
        3.3 手术方法
        3.4 术后处理
        3.5 试验方案设计
        3.6 观察指标
    4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4.1 肿胀值
        4.2 VAS疼痛评分
        4.3 膝关节活动度
        4.4 实验室指标
        4.5 疗效标准
        4.6 不良反应风险及处理
        4.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术前指标分析
        2.2 肿胀值比较
        2.3 VAS疼痛评分比较
        2.4 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
        2.5 C 反应蛋白(mg/L)比较
        2.6 D-二聚体(mg/L)比较
        2.7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 安全性研究
讨论及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肢肿胀的认识与防治
    2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肢疼痛的认识与防治
    3 中医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肢肿痛的认识及防治
    4 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方的依据
    5 结果评价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膝关节镜术后患肢肿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研究
    1.1 研究药品和材料
    1.2 研究对象、分组及纳排标准
    1.3 研究实施步骤
    1.4 研究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1.6 结果
2.讨论
    2.1 不同位点的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术后的影响
    2.2 不同位点的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2.3 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术后的影响
3.结论
4.不足与改进
    4.1 不足之处
    4.2 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3)髌内侧滑膜皱襞对膝关节镜手术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评价指标
        1.4 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
    2.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数据收集与随访
    4.统计学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1.描述性分析
    2.单因素分析
    3.逻辑回归分析
    4.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5.术中及术后资料对比
    6.累积非手术治疗函数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滑膜皱襞及滑膜皱襞综合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基于三维有限元的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膝关节多屈曲角度三维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及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定位点的确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三维有限元的3D打印个性化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定位器的研发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临床疗效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运动学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活血利水方配合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退行性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手术步骤
        2.3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1 观察指标
        2.4.2 观察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结果与分析
    1 临床病例数据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2.1 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分析
        2.2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分析
        2.3 两组患者病程差异分析
        2.4 两组患者患膝分布差异分析
    3 观察指标分析比较
        3.1 两组患者术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
    4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讨论
    1 中医学对半月板损伤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退行性半月板损伤的认识
        2.1 半月板的解剖概要
        2.2 功能及损伤机制研究
        2.3 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2.4 西医保守治疗现状
    3 活血利水方的组方依据、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1 组方依据
        3.2 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 活血利水法在膝关节镜术后的应用分析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情况
    2 诊疗标准
        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2.2 KOA临床分期标准
        2.3 影像学分级标准
        2.4 中医诊断标准
        2.5 病例选择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膝关节镜清理术
        3.2 治疗组处理方法
        3.3 对照组处理方法
    4 疗效观察与评价
        4.1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4.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4.3 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定表
        4.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4.5 安全性观测指标
    5 数据分析与处理
    6 结果与分析
        6.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析
        6.3 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分析
        6.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探讨中医对KOA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2.探讨现代医学对KOA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3.血府逐瘀汤加减的组方分析
        3.1 立法依据
        3.2 方药分析
        3.3 血府逐瘀汤的现代研究
    4.膝关节镜技术概述、清理术及不足
    5.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治疗KOA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6.问题及展望
        6.1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附录B
    附表C
    附表D
    附录E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白药膏联合关节镜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X线分期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2.6 受试者脱落标准
    1.3 试验药物
    1.4 基础用药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准备
        2.2.3 术中操作
        2.2.4 术后处理
        2.2.5 术后康复锻炼
    2.3 白药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监测
    2.4 观察指标
        2.4.1 视觉模拟评分法
        2.4.2 膝关节周径测量(cm)
        2.4.3 血清C反应蛋白(CRP)(mg/L)
        2.4.4 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
    2.5 疗效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均衡性比较
    3.2 两组治疗后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比较
    3.3 膝关节周径的比较
    3.4 血清C反应蛋白(crp)比较
    3.5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的比较
    3.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4.1.1 病因病机
        4.1.2 中药内服治疗
        4.1.3 中药外用治疗
    4.2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4.2.1 现代医学对RA的发病因素及病理的认识
        4.2.2 现代的医学方法治疗RA
    4.3 白药膏的药物功效、组成分析
    4.4 白药膏的现代药理研究
    4.5 白药膏在临床中的运用
    4.6 中医运用白药膏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
    4.7 白药膏在本次研究中的疗效分析
    4.8 影响中药外用的因素
    4.9 白药膏的安全性分析
    4.10 综合疗效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膝关节镜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膝骨关节炎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现状研究
        1. 膝骨关节炎诊断及分期、中医分型及常用手术方式
        2.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热敏灸作用机制研究
        3.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Lysholm评分量表
    附录2 WOMAC评分量表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6 脱落病例处理
研究方法
    1 研究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所需器械
        2.2 关节镜+针刀组: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针刀治疗
        2.3 关节镜组:膝关节镜清理术
        2.4 针刀组:针刀治疗
    3 注意事项
    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4.1 VAS评分
        4.2 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
        4.3 X线片变化评价
        4.4 疗效评价标准
    5 观测安全性、不良反应
        5.1 观测安全性
        5.2 观测不良反应
    6 统计方法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三组治疗前各指标组间比较
        2.1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
        2.2 三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
        2.3 三组治疗前股胫角
        2.4 三组治疗前膝关节内侧间隙
        2.5 三组治疗前膝关节外侧间隙
    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3.1 VAS评分比较
        3.2 Lysholm评分比较
        3.3 X线指标比较
    4 三组总体疗效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学认识
    2 经筋理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指导意义
        2.1 经筋的概述
        2.2 六足经筋的循行特点
        2.3 经筋的生理功能
        2.4 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作用
    3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3.1 针刀的概述
        3.2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4 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4.1 膝关节镜历史发展
        4.2 膝关节镜的疗效争议
        4.3 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术与广泛清理术的区别
        4.4 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4.5 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局限性
    5 经筋理论指导下膝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
    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价指标的选择
    7 研究结果分析
    8 评价
    9 安全性分析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淑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D]. 赵欣荣. 延安大学, 2021(11)
  • [3]髌内侧滑膜皱襞对膝关节镜手术预后影响的研究[D]. 王鑫.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基于三维有限元的3D打印个性化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分析[D]. 刘德健.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活血利水方配合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退行性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D]. 王林林.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小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白药膏联合关节镜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D]. 陈文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膝关节镜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D]. 仲文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宗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D]. 张新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膝关节镜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