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应该交什么样的税?如何付款?

乡村医生应该交什么样的税?如何付款?

一、农村医生应缴哪种税?如何缴纳?(论文文献综述)

李全平[1](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研究表明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汤优佳[2](2020)在《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文中指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是应对失能失智群体长期照护风险所构设的保险法律制度,具有社会保险法和商业保险法双重属性,且具有整合、促进和构建三方面的功能。基于对风险属性认识的差异以及对保险模式区分标准的博弈,多数国家选择了以社会保险模式为主,商业保险模式为补充的法律制度模式。就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关系的而言,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参保人的保险受益权。保险经办和监管机构、投保人和参保个人的家庭以及长期照护服务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有实施社会保险和提供保险待遇服务的义务。从长期照护保险的运行过程看,需要专门“构建”的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包括适用范围法律制度、资金筹集法律制度和待遇给付法律制度。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筹资机制问题和待遇水平问题。解决了这三部分问题,即回应了如何构建这三方面制度的问题。其他诸如在各运行过程中的监管问题和法律责任问题,则可直接适用现行社会保险法和商业保险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各国的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与主体的普惠性和选择的补充性相关联;长期照护保险筹资法律制度与责任的多元性和组合的增效性相关联;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待遇给付与方式的社会性和内容的福利性相关联。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体现了社会安全价值、社会效率价值和社会公平价值,相应地契合了社会利益理论、多元福利理论和权利本位理论。由于长期照护保险的主体资格审查和义务履行方式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直接适用现有的法律制度。加之现代化社会治理的要求,长期照护保险单独建制有其客观必要性。经过实践探索,我国在政治保障、产业发展、制度架构和参保平台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单独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条件。16个试点城市取得的长期照护制度运行经验和成果,以及对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竞合风险规避的探索,都表明了我国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具有可行性。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符合宪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基本规定,具有合法性。其在构建过程中对法律关系进行协调,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我国长期照护基本保险在广泛覆盖的原则下,应当在“参与社会保险”、“国民”、“年龄”方面有统一的参保标准。同时,根据特定情形实行差异适用。长期照护团体保险作为补充类保险,分为“补足型”和“特需型”两类。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人群、计生家庭和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根据参保需求和参保标准,都可成为团体保险项目的参保人。此外,基于税收优惠和储蓄收益,公民自由投保的相互保险和理财照护保险也可以作为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的有效补充部分,公民个人即为个人保险项目的参保人。由于我国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中对保险资金筹集渠道的规定相对单一,以致出现了权责失衡的问题。应当明确政府的补充筹资责任、用人单位的辅助筹资责任、家庭或社区的互助筹资责任以及个人的自体筹资责任,以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拓展筹资渠道。另外,各地试点的长期照护保险对政府财政和医疗保险基金的依赖程度过高,面对体制障碍和医疗保险资金的结构性不足,同时因应现今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的企业减负需要,应当按比例设定筹资标准和动态费率。在保险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应当将属地筹资与中央调剂相结合、市场经办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以此明确筹资管理中的央地权力划分以及筹资经办中的市场与政府权力划分。在待遇水平的确定方面,对长期照护保险受益人资格要件的规定,体现了保险的待遇标准,也反映了待遇给付的水平。应当将长期照护保险受益人的年龄进行分段划分,并规定受益人长期照护保险的缴费年限,同时对其失能失智程度进行评估,以此确定保险的待遇等级标准。同时,对待遇给付方的资格要件规定同样也体现了待遇给付的水平。具体来说,评估机构应当具有法定资质和专业能力,服务机构需要具备合格的基础条件。长期照护保险待遇给付的方式主要分为服务给付和现金给付两类。通过机构定点照护、居家正式照护和居家非正式照护这三类服务照护方式,以及定额给付、限额给付和复合给付等现金给付方式,可以实现对受益人的权利保障,同时体现了待遇给付的水平。现行的社会保险法、劳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长期照护未来的单行立法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竞合。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增收,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单独设立的条件逐步得到满足,可以在修改竞合部分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将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设方案应用于单行立法之中。

李云鹏[3](2020)在《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把农民问题当作中国的根本问题,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能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提供有效助力;二是农村医疗保障可以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稳定的社会,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丰富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理论内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诉求。本文将重点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问题,分析亟待解决或潜在的问题。本文在了解前者研究成果之后,建立起了整体思路。首先以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相关理论为起点,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念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农村保障思想作为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并梳理其现状,针对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筹资难、法律保障缺失、人口基数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的特点,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分析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投入资金不足、地方发展不平衡导致法律保障实行缓慢和过度倾斜城市医疗资源。最后文章从三个层面针对改善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提出相应对策,一是从国家层面中可以加快建立健全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并优化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的理念;二是从社会层面中应该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机制;三是个人层面则需要加强对新时代农村健康政策的宣传与引导,不断加深农民自身个人健康管理的理念等。

周明珠[4](2019)在《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进行资金筹集,以保障全社会公民能够普遍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了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助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再分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的功能和效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城市化进程中面向城镇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实施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首批试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州市,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工医保医疗保险制度和征管体制,然而,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重点研究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征管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医保基金筹集渠道不宽,基金支付压力较大;二是新兴行业从业者缴费意愿偏低,医保费用征收监管困难;三是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缴费基数存在漏报、少报现象;四是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划拨影响参保积极性;五是部分转企改制企业长期拖欠医保费用,下岗分流职工脱保现象突出等。我们通过对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征管现状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医保征管模式成功经验,结合西双版纳州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征管模式的对策性建议,一是探索多元化职工医保基金筹集方式,包括进一步拓宽医保基金筹资渠道,夯实职工医保基金安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实施差异化医保费用征收策略。二是严把“四关”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征管率,强化对申报、变更、征管及稽核四个关口的监督与控制。三是多举措提高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包括强化医保政策宣传,优化服务流程,适度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等。四是进一步完善清欠制度,强化联合清欠能力,包括建立常态化职工医保费用清欠制度,定期开展职工医保费用联合清欠,确保职工医保费用应缴尽缴,进一步完善企业医保欠费向个人账户的政策通道便利,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以诚信惩戒机制防范企业拖欠职工医保费用现象发生。

曹瑞冬[5](2019)在《近代苏州花捐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花捐是近代中国对娼妓和乐户营业收入课捐的总称,出现于清末地方的财政改革中。作为一种地方财政的临时挹注,各地以妓捐、乐户捐和执照费为主,亦有地区征收营业捐、娱乐捐或花筵捐。同时,政府基于“寓禁于徵”名目抽收花捐,实行“化私为公,寓禁于管”的治娼政策。故花捐的财政改革总体上寓于地域经济之中,但也会因娼妓禁政等因素而发生变轨。本文以近代花捐改革为线索,着重探讨苏州社会经济的结构过程。1896年《马关条约》订立后,苏州开始自筹巡警、马路等开埠经费,又逢日本要求设立专管租界以专利源,官府为此挪用西方制度,设商务局征收妓捐,并积极筹划城外娼区,发展商业,以便地方分割日人专利。而后在清末新政中,该项捐款移解苏州警厅,并通过“征娼”筹款,藉由“巡警”改制,开启了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重组过程,但官权难以在地方权势中下向扩张,而妓捐私收现象也一直存在。迄至1920年,妓捐捐务改归地方人士自办,苏州工巡捐局成立,其改组每每遭遇官权掣肘,又因妓捐系属商埠特捐,城内外市民公社在统一市政收支上发生分歧,导致捐务停顿,路政废弛。1928年苏州实施娼禁,妓捐停征,同时马路商民倡建民生社,歌女纳捐领照,以此拓宽娼业的合法空间,可由于官方界定的缺失,娼业内部纠纷大量产生,遂使苏州政府于1935年恢复公娼。而这时,南京国民政府遂已成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政府,并开始对地方财政进行整理。1927年局票实贴印花即是一例,而在1934年苛细杂捐的废除中,妓业的相关捐税被改制以抵补地方财政。“旧税未除,新税难征”,中央的税务行政仍旧难及于地方,且重叠式的税负亦使政商关系恶性发展。废苛尚在进行,始于1932年的苏州献金运动,国民政府将救国捐税向娱乐业摊派,其中妓业演剧筹款,踊跃捐输,民间团体则在推进捐募的法制改革以期减附免税。在1940年代的苏州,筵席及娱乐税停征附加,提高税率,专向顾客饮食及娱乐消费行为课税,并由经营单位代扣代缴,但以军警及公务人员主体的权贵却抗捐寻租,借机牟利,使税负大都转嫁,可从其税率来见这一时期的妓业税负。此外,在经历杂捐整理和公娼恢复后,花捐由属于县政府的捐款征收处统一征收,吴县政府又通过县金库制度建立起对花捐的预算,例如娼妓禁政中的违警罚金是花捐专款专用于警政的证据,后几经改良,从警察机关自收自支到县政府统收统支,实质上形成了警察权与财政权的分野。但改良并不彻底,苏州于1935年开办公娼,并通过检妓等手段创建娼妓群体的统计资料,费用和人数则是检治失效的重要原因,而娼妓检验长期寓于警政之中,即使20世纪40年代以来,卫政与警政分离,形成独立预算,娼妓健康检验费仍由警察收支。

闫彬彬[6](2018)在《《狄奥多西法典》中的税收法律制度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狄奥多西法典》中的570多个相关片段为文本基础,研究古罗马后古典时期(公元三世纪后半期至公元五世纪)的税收法律制度。《狄奥多西法典》是罗马法律史上第一部由官方编纂的法典,包含了君士坦丁大帝到狄奥多西二世之间颁布的有效谕令,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适用,是体现古罗马后古典时期法律智识水准的丰碑。至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大多对法典的编纂时间、编纂过程等内容进行探讨,很少分析它所包含的具体法律制度,特别是有关税收的部分。但纵观历史进程,税收对罗马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罗马帝国政权的重要支撑,规范税收的法律制度在《狄奥多西法典》中更是占据了 1/5的比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狄奥多西法典》中的税收法律制度相关文本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后古典时期罗马帝国税法的具体实践,更能够明晰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生活习俗等社会发展脉络。本文主要从税种体系和税收管理方式两方面入手,系统地梳理了《狄奥多西法典》中所收录的税收规范,展现了《狄奥多西法典》所蕴含的以土地人丁税为主体税种,奉职税、洁净税和皇冠金为辅助税种的两元税种体系,同时还介绍了法典所制定的赋税征收程序、纳税人和征税官员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以及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受到古罗马后古典时期君主制政体、新型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内容是当时社会环境在税法制度上的映射。而且借由《狄奥多西法典》的编纂,君主谕令成为司法审判以及指导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法律渊源。税收法律制度在稳定君主制前期局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世税法制度的体系化提供了历史文本。但这一制度受限于帝国经济不断走衰的趋势和帝国官僚行政体系的缺陷,内容表述不够严密、税务官员贪腐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文最后试着探讨了税收法律制度与罗马帝国衰落之间的联系,认为古罗马后古典时期税收法律制度制定较为完善,并不是导致征税过重这一社会现象的元凶,但也不可否认这一制度在实际上限制了社会流动性、阻碍国家建设发展,从另一方面导致了罗马的衰败。

吴长春[7](2018)在《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老龄化的程度还在不断加快,生育率持续低迷,我国的养老形势非常严峻。养老产业的发展面临各方面的困境。首先“养老”的内涵和概念就是模糊的,政府、企业、组织、个人在养老的事情上各自的权责边界是模糊的,就连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关系也是难以说清楚的;其次,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是很难建立的,因为老年人的整体消费能力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最后,最大的困境其实出在发展思路上,把“市场化”当作万能药。笔者深入的研究了昆明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养老产业面临的困境,并对昆明市养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分析,发现了养老产业完全“市场化”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市场化的发展方式是造成当前养老产业各种困境的本质原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借鉴,最终构建了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的体系结构。养老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行业。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笔者构建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是五个功能体系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一是以政府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体系;二是以社区为载体的资源分配体系;三以居家为单元的需求报告体系;四是以市场为选择的供给竞争体系;五是贯穿全系统的供应链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养老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因此降低“人力投入”是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

林森[8](2017)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按照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从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超过欧洲各国,仅次于日本;低生育率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显着;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因素。社会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劳动供给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压力加大,社会代际关系受到影响。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险制度而言,参保人群年龄结构开始老化。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两江”试点以来,建立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帐”模式,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职工就医的经济负担。老年退休职工比例的增加带动医疗费用的增加。劳动力减少将导致基金征缴来源减少,退休人员无需继续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政策加重了代际供款压力。参保群体的疾病谱已由过去急性传染病逐步转向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为主,慢性病病程长,治疗费用占全国医疗总费用的七成,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职工医保制度内老年参保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基金的承载力不相适应等矛盾突显。退休职工到子女工作城市安享晚年,对异地联网就医结算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在医疗照护、医疗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均提出保障需求,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时间短、筹资模式、支付方式、经办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处在不断完善和探索阶段。面对诸多棘手问题,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制度整体的运行绩效与保障能力,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开始着手防范和解决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造成的冲击。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受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群体间差别仍然存在。因此,在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设计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模式。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下岗、提前退休、买断工龄,民众的公平性诉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而作为再分配重要手段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加追求公平。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研究如何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体优化和改进。重点分析人口因素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金运行、经办管理产生的影响。选取大连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金收支数理模型,对未来十年基金的收支状况进行预测。对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的适用性进行深入探讨。从促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制度的框架、基金的收支、经办管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我国现阶段已基本实现医疗保险政策的全覆盖,医疗保险工作任务也随之从扩大参保范围向提升保障质量转变。本文以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作为依托,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社会保障具体任务和新医改的要求,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制度优化的具体措施。本文认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有助于分散人口老龄化对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带来的风险;建立稳定、合理的筹资机制和多元化的付费方式,有助于提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逐步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有助于以精准化的管理手段顺应老年参保者的多样化需求。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以大连市为样本,选取2004年至201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印证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费用上涨将使得医疗保障体系面临巨大的压力,将导致医疗保险基金出现收支缺口的基本结论。(2)对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体优化设计。提出应逐步缩小个人账户规模,同步完善门诊统筹制度,在统账结合模式下,实行“大统筹、小账户”。将从事经济活动的全体劳动者都纳入保障范围,逐步延长参保者的缴费年限。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和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保统一管理的大格局。制度优化设计过程中注重统筹推进制度内资金筹集、支付手段、经办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发展。(3)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提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的三个实施步骤。2017-2018年,搭建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缓解老年参保者异地就医的经济压力;2019-2020年,搭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框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更加平稳;2021-2025年,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为一,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三个实施步骤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了已有的研究内容。提出应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参保者就医信息进行更深层面的信息挖掘;以全民参保计划为契机,打破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深入实施“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通过数据挖掘对参保和就医人员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行甄别,构建和谐的医保患关系。

尉捷[9](2017)在《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国都和近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中药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了由南向北的转移。一方面,在朝廷的调度下,将长江以南的各地军民迁移至京,另一方面,自发迁居的商人、工匠、官员家属及平民更是络绎不绝。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来自浙东的药材商人,尤以浙江鄞县(旧称宁波府)一带的药商为多,由此形成了京城药业的格局。清代,农业垦殖的扩张使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匮乏,而对于药材的需求量却大幅增加。从乾隆年间开始,药材种植兴盛,为药材进入流通市场提供了条件。此时,在药材的主要产区出现了以药材为大宗交易品的市场,从事药材经营的帮客和行商逐渐形成规模,为北京中药业提供了充足的原药材。至民国时期,中药铺已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那时人们看病求医不是去医院,而是到药铺诊病抓药。几乎每家药铺都有坐堂的中医大夫,甚至京城四大名医也会在药铺为百姓看病。当时药铺的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手工业的管理模式,而在经营过程中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根据其经营性质可以分为药号、药行和药铺三大类,其中,药铺根据其规模和经营品种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兼营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的药店、专营特色成药的成药店和以饮片批发为主的药局。此外,还有经营特定药材的机构,如:参茸庄、阿胶庄、蜜店和从事鲜药经营的药农等。民国时期,北平城内的各个区域均有药铺的开设。从具体的地点看,多设立在商业繁华区。如前门大街、大栅栏、菜市口、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牌楼等地。而广渠门、安定门、德胜门、永定门外很少有大型药店的开设。崇文门外是药材行栈最集中的地区,因九门总税务署设于崇关,入城的药材商必先经过此地,因而形成了药材行栈的聚集区;药局的业务主要是将饮片批发给药铺,零售较少,因此亦多设立在药铺最集中的正阳门外和邻近的喜鹊胡同。参局则以杨梅竹斜街、骡马市、炭儿胡同、琉璃厂、西河沿数量最多。民国时期,北平的中药业规模较为稳定,中药商的数量始终保持在200家左右。由于北平地处内陆,又长期在封建统治者的直接管辖之下,思想相对保守,而中药业之发达程度为全国首屈一指,因而此时西药在北平远不及在上海、广东等港口城市或新兴城市受欢迎,西药业在与中药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众多,如同仁堂、西鹤年堂、万全堂、千芝堂、庆仁堂、长春堂等,每家药店各具特色,并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以其选料精纯、制作精细、配方详慎、对症服食能奏功效而信用昭着,成就了一段辉煌的经营史。民国时期,一个较大、较完备的中药店,一般是即有门市,后有加工作坊,并且经营一点批发业务。店员一般在四五十人以上。设经理、账房、门市、南北刀房、斗子房、丸药房、细料柜等部门。刀房、斗房、丸药房是中药生产加工的三个主要部门。刀房负责切制药材;丸药房主要制作丸散膏丹药酒等中药制剂;斗房负责供给柜房药斗子的饮片,三个部门的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大型中药店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每个细节,比如精选、净制、软化、切片、蒸、炒、炙、煅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要求。饮片的切片及片型都是根据药材的质地、形态、炮炙、鉴别、美观的要求进行操作。按照刀具切制时中药材的位置分为斜片、顶头片;按照中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分为段、节片、块片;饮片形态和规格包括薄片、厚片、银圆片、蝴蝶片、如意片、柳叶片、马蹄片、骨牌片、盘香片、鱼子片、纽襻片、丝、立方丁、寸分节、团卷等多种固定规格,经营的饮片品种近1000种;丸散膏丹分门别类,药商均印有专册,方便病家按病索药或案册邮购。计有风痰、伤寒、瘟疫、暑湿、燥火、补益、脾胃、泻痢、眼目、妇科、痰嗽、气滞、疮科、小儿、咽喉口齿等15门,品种在400-500种左右。各大型药铺制售的成药,有较为统一配本,多由历代经典成方、验方化裁而来。药铺炮制饮片、制作丸散所需要的原料药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购进:一是从祁州(河北安国)庙会药材市场进货。每年冬、春,药铺都会派人赶赴祁州庙会,在市上采购药材,准备够一年用的药量。二是派人分赴全国各地选购道地药材,主要是贵细品种的药材,如人参、鹿茸等。三是从本市药行进货,由于价钱较祁州贵,不会大规模购买,多是临时补货用。民国时期,北平的药政管理法规由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部分互为补充,所管理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药商资格的审核,另一方面是对于药商所售药品的审核。在药商的监管上,细化为从事中西各药批发、门售及制药或调剂的药品营业者和摆设棚摊及店铺、住户兼售、寄售、代售或携药游行的零售药商两类区别管理。在药品的监管上,细化为有方可籍的中国古方成药和需要化验才能发给许可证的其他类成药分别管理。对古方成药的管理,细化为附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和未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分别管理,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网络。并始终秉持着通过审核、化验发给证照给予合法地位,通过卫生稽查进行监察,通过罚款、没收药品、停业和吊销执照作为行政强制手段的管理思路。同时,在这些法规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稽查警员的不足、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简陋、封建社会遗留的等级制度和官僚制度、财政对于卫生行政事业的支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药政法规流于表面,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起到对药业的促进和变革作用。不断向药商收取的各种证照费、化验费亦成为了卫生行政机构运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和中药业从业者的沉重负担。从工商业取得之税收是统治者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同业公会,将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全部网罗进来,方便了统治者对其监督管理,征收各种税费。民国时期,北平国药业同业公会便承担了上传下达的药业管理工作。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传入和西药的大量输入,民国时,传统的中药业日益遭到诟病,处境岌岌可危。为了维持中药业的生存,人们纷纷开始寻找并探索中药的改良之路。首先从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革新,由北平市国药业同业公会创办了中药业的第一所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其次,中药业的经营者开展了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如:同济堂药店的经理刘翰臣主持创办了“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第三,是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如:赵燏黄开办的新亚药厂北平分厂,生产麻黄素。第四,模仿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如:尹伊大药房仿制西法做成的汤剂与西药之酊剂无异。

于建华[10](2016)在《基于基金收支视角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性的实现途径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于保障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制度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不可避免。本文基于国外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提出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水平和筹集水平,对制度建设中应采取的步骤和内外环境的创建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体化发展给予理论支撑。本文主要采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考量,从基金收支视角考察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轨迹及调整机制。论文共分为8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导论;第2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包括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第3部分总结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未来一体化模式的设计和论证;第4部分是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相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包括设定原则、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第5部分对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测度;第6部分对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测度;第7部分设定了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第8部分归纳了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基本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发展是建立在比较成熟的各种理论基础之上。社会福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叠理论、收入再分配理论等都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在进行社会财富分配和再分配的同时要公平和效率都要兼顾。国外对养老保险的研究一般更加关注各种因素对基金收支的影响结果;国内研究对于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比较多,对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和收支模型三个角度。(2)完全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发展历史归结为三个发展阶段:城乡二元阶段、城乡统筹阶段和城乡初步一体阶段,但目前的一体化只能算作部分参保者的半一体化,制度本身隐含的不公平和低效率设计带来的问题很显然在目前的半一体化状态之下难以消除。(3)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包含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金和地方统筹的个人养老金一体化制度中包含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面向城乡全体社会成员且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追求所有参保人之间的公平性;个人养老金则来自于个人缴纳、单位缴纳和地方财政,体现与各地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适度效率和公平以及体现个人缴费的效率性。而从统筹层次角度,基础养老金的全国一致适合全国统筹,而个人养老金与个人缴费与各地实际情况的相结合适合省级统筹。(4)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需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和充分考虑九大影响因素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原则;与社会保障其他制度相协调的原则。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筹资模式、覆盖范围、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社会平均收入及其增长率、筹资比例、通货膨胀率、基金投资回报率、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调节机制等。(5)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水平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借助于城乡一体化制度的设计,从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学者们关于标准消费人的计算方法,借助于历史数据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分别进行了预测和计算,并将测算期限延长至2030年,首先测算了各种收入增长率之下与收入相联系的各类人群的养老金发放水平,并在预测各年份老年人口的基础上,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为22.38%(2014年),即在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6)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的筹资水平能够应对支付并在经济社会的承受范围内根据一体化制度设计的筹资比例与筹资方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保证个人和单位都能够按照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前提下,财政承担的养老保险责任在企业15%的缴费率情况下,到2024年才会出现真正的财政承担资金;而如果仍沿用目前的20%的缴费率,则这种真正责任的承担要延续到2030年以后。从“以支定收”的角度,本文得出的结论即为:按照一体化制度的设计理念规范运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水平足以支付未来的养老金待遇。(7)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需坚持“两步走”路径实现制度的最终确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的“第一步”目标是:用大约10年时间,在现有双轨制制度之下,通过调整各项制度指标,渐进缩小两项制度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社会成员养老风险的应保尽保。长期目标是:形成平稳运行的一体化养老保险机制,资金筹集顺畅合理、待遇发放公平科学、城乡差别基本消失、养老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要实现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的长短期目标,需要为制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强财政支持能力、正确设定央地权责关系等。

二、农村医生应缴哪种税?如何缴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医生应缴哪种税?如何缴纳?(论文提纲范文)

(1)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论文框架及结构图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点
    一、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定位
        (一)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概念
        (二)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属性
        (三)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功能
    二、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模式
        (一)模式划分的根据
        (二)模式选择的定型
    三、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二章 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实然要义
    一、适用范围与普惠性和补充性相关联
        (一)参保主体与普惠性相关联
        (二)保险选择与补充性相关联
    二、资金筹集与多元性和增效性相关联
        (一)筹资责任与多元性相关联
        (二)筹资组合与增效性相关联
    三、待遇给付与社会性和福利性相关联
        (一)给付方式与社会性相关联
        (二)给付内容与福利性相关联
第三章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制构建的根据
    一、相关理论的综合考量
        (一)社会安全价值与社会利益理论
        (二)社会效率价值与多元福利理论
        (三)社会公平价值与权利本位理论
    二、实践探索的目标要求
        (一)单独保险制度构建的要求
        (二)独立建制条件满足的要求
        (三)制度竞合风险规避的要求
    三、法律关系的协调需要
        (一)主体地位的整体性协调需要
        (二)权利义务的保障性协调需要
        (三)客体形成的发展性协调需要
第四章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适用范围的界定
    一、长期照护基本保险的适用范围
        (一)基本保险应然覆盖范围的考量
        (二)基本保险统一参保范围的确定
        (三)基本保险差异参保范围的认定
    二、长期照护团体保险的适用范围
        (一)团体保险形态及适用范围考量
        (二)团体保险类型化及其适用标准
    三、长期照护个人保险的适用范围
        (一)优惠相互保险的适用范围考量
        (二)理财照护保险的适用范围考量
第五章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筹资机制的厘定
    一、立足“权责对等”的筹资渠道拓展
        (一)源于渠道单一的权责失衡检视
        (二)基于筹资责任的多元渠道设计
        (三)基于筹资方式嵌入的渠道拓展
    二、基于“比例设定”的筹资标准调整
        (一)筹资标准的比例调整
        (二)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
    三、缘于“统筹分权”的筹资运行设计
        (一)属地筹资与中央调剂相结合
        (二)市场经办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第六章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待遇水平的确定
    一、给付标准:主体资格要件的体现
        (一)受益人的资格要件
        (二)给付方的资格要件
    二、给付方式:受益主体权利的保障
        (一)基于服务给付的保险权利实现
        (二)基于现金给付的保险权利实现
第七章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展望
    一、修订现行相关法律的应然构想
        (一)修订现行相关法律的必要条件
        (二)近期应当修订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长期照护保险单独立法的研判
        (一)应然单独立法的多元制度整合
        (二)长期照护保险立法的形式构想
        (三)长期照护保险立法的内容构想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3)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的相关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医疗保障
        2.1.2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毛泽东关于农村医疗保障思想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的思想
    2.3 农村医疗保障发展历程
        2.3.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1949-1957)
        2.3.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1958-1977)
        2.3.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1978-2001)
        2.3.4 新世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2008)
        2.3.5 城乡一体化时期的社会医疗保险(2009-今)
第3章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3.1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取得的成就
        3.1.1 逐步建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3.1.2 提高农村医疗补助落实医疗保障
        3.1.3 参保覆盖人数不断提高
    3.2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医疗保障中筹资难
        3.2.2 农村医疗保障缺乏顶层法律体系
        3.2.3 城乡医疗保障资源分配不平衡
    3.3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农村医疗保障中资金投入不足
        3.3.2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 医疗保障资金过渡倾斜城市居民
第4章 加强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对策
    4.1 以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为主导
        4.1.1 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4.1.2 加大财政支持
        4.1.3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机制
    4.2 以社会层面的保障体系为依托
        4.2.1 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4.2.2 增强农村医疗保障的契合度
        4.2.3 积极有效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4.2.4 农村集体经济与乡镇企业统筹出资协助
    4.3 以个人层面的健康保障为基础
        4.3.1 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4.3.2 加深农民自身个人健康管理
        4.3.3 强化农村医务人员道德教育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概述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概念界定
        一、基本医疗保险概念界定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界定及其征管的含义
        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的内涵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管对象
        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管标准
        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管流程
第二章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一、云南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变迁
        二、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进程
    第二节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现状
        一、医保覆盖面逐渐扩大,缴费基数增长率与州平均工资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
        二、医保费用征缴机制不断健全,基金筹集方式逐渐多元化
        三、医保基金征管成效显着,但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第三节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费用征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兴行业从业者缴费意愿偏低,医保费用征管监督困难
        二、部分企业职工医保费用缴费基数存在漏报、少报现象
        三、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划拨比例影响参保积极性
        四、部分转制企业长期拖欠医保费用,下岗分流职工脱保现象突出
第三章 国内外医疗保险征管模式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发达地区医疗保险模式
        一、上海市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二、深圳的医疗保险征管经验
    第二节 国外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一、美国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二、德国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三、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医疗保险费用征管模式经验启示
        一、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明确政府责任
        二、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相互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因地制宜多元化管理,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
第四章 加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探索多元化职工医保基金筹集方式
        一、拓宽医保基金筹集渠道,夯实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安全
        二、结合用人单位实际,实施差异化城镇职工医保费用征收方式
    第二节 严把“四关”,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管率
        一、严把“申报关”
        二、严把“征管关”
        三、严把“变更关”
        四、严把“稽核关”
    第三节 多措并举提高职工的参保积极性
        一、加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工作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核心经办服务能力
        三、适当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
    第四节 完善清欠制度,强化联合清欠能力
        一、定期开展医保费用联合清欠,确保医保费用应收尽收
        二、建立常态化清欠制度,保障基金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建立健全企业账户欠费向个人账户转移的政策通道便利
        四、建立企业诚信评价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近代苏州花捐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科学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重点解决问题
一、娼妓与花捐
    (一)近代花捐考释
        1.地方财政之挹注
        2.寓禁于徵之话语
    (二)近代苏州娼妓业概述
        1.社会变迁与娼业兴衰
        2.娼业结构及其影响
二、苏州花捐改革与清末民初的政权构建
    (一)事权之于利源:晚清苏州开埠与妓捐移植
        1.中日交涉与界址勘定
        2.妓捐移植与巡警共治
        3.马路变迁与娼区变动
    (二)娼捐开征与清末民初地方权势变迁——兼论苏州的妓业陋规
        1.妓业陋规举例
        2.娼捐开征实态
        3.地方权势变迁
    (三)民初苏州妓捐存废与工巡捐局的改组动态
        1.地方自治与妓捐沿革
        2.局董纠葛与议员分配
        3.妓捐存废与工巡改组
三、苏州花捐改革与南京政府时期的税制整理
    (一)苏州民生歌社的嬗变与娼权的抗辩(1929-1936)
        1.废娼运动中的民生社及其经营
        2.合法化危机:歌女卖淫与说书拼档
        3.复娼视野中的歌女与娼妓
    (二)从旧税新征来看南京政府时期苏州的妓业捐税
        1.局票实贴印花
        2.苏省废苛与苏市营业税之开征
        3.茶馆书场捐之兴废
    (三)花界捐赈与娱乐减附——以苏州献金捐募为中心(1932-1945)
        1.献金救国与战时娱乐附加
        2.娱乐募捐与花界救国
        3.减附:献金的“捐募化”改制
四、苏州花捐改革与民国后期的财政危局
    (一)妓业税负与20 世纪40 年代苏州的筵席及娱乐税
        1.增税与节约
        2.税负与税率
        3.价格与贫富
    (二)民国中后期苏州娼妓禁政中的违警罚金
        1.娼妓违警概况
        2.警娼关系的症结
        3.公安与财政的分野
    (三)苏州检娼制度的实证分析(1935-1949)
        1.公娼视野下的检娼制度
        2.娼妓避检的经济因素分析
        3.卫政与警政的经费纠葛
结语
    (一)兴利与除害
    (二)地方财政的形成与改革
    (三)苏州社会的因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狄奥多西法典》中的税收法律制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基本思路
第一章 变迁与改革:税收法律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古罗马第一部官方编纂法典的问世
        一、法典出台的成熟条件
        二、法典编纂的艰难过程
        三、法典包含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古罗马后古典时期税收制度的转变
        一、君主制政体取代元首制政体
        二、财政改革挽救经济衰退
        三、政府优待特殊人才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改良与创新:税种体系的内容解析
    第一节 起主导作用的土地人丁税
        一、土地人丁税的创设
        二、普查制度的实施
        三、实物税为主的征税方式
    第二节 起补充作用的辅助税种
        一、针对商业贸易征收的洁净税
        二、设定元老为纳税人的奉职税
        三、向什长征收的皇冠金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指引与惩罚:税收管理的主要方式
    第一节 征税环节的统一规范
        一、税务官员的选拔
        二、皇帝公布年度纳税总额
        三、赋税征收
    第二节 纳税主体的权益保障
        一、免受酷刑折磨
        二、有权提起税务诉讼
        三、特殊主体可享有税收减免
    第三节 违法行为的严格惩罚
        一、纳税主体违法的惩处
        二、税务官员违法的惩处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借鉴与反思:税收法律制度的评析
    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帝国局势的稳定提供保障
        二、为《优士丁尼法典》中税收制度的编纂提供蓝本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一、内容表述不够严密
        二、税务官员腐败问题的解决方式流于表面
    第三节 罗马帝国衰落的“推手”
        一、税制不是纳税负担过重的原因
        二、限制社会流动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相关片段翻译
致谢

(7)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模式
    2.2 产业发展理论
    2.3 PEST分析模型
    2.4 供应链管理
3 昆明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与养老产业的困境
    3.1 昆明市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3.2 昆明市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3.3 养老产业的困境
    3.4 完全市场化是造成困境的本质原因
4 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4.1 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
    4.2 昆明市发展特色养老产业的SWOT分析
5 国内外养老模式分析与借鉴
    5.1 国外养老模式介绍
    5.2 国内养老模式介绍
    5.3 国内外养老模式对比分析
    5.4 国内外养老模式对昆明养老模式的借鉴
6 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6.1 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概述
    6.2 以政府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体系
    6.3 以社区为载体的资源分配体系
    6.4 以家庭为单元的需求报送体系
    6.5 以市场为选择的供给竞争体系
    6.6 供应链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述评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老年人口
        2.1.3 老龄社会
        2.1.4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2 基本理论阐释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把握好政府管制的“度”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划分社会福利层次与内涵
        2.2.3 人口转变理论:延迟退休的理论依据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医保经办中管办分离的路径选择
    2.3 小结
3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3.1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
        3.1.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基本特点
        3.1.2 老年人健康状况自评及人口老龄化趋势
    3.2 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2.1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3.2.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的成效
    3.3 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制度设计层面
        3.3.2 基金运行层面
        3.3.3 经办管理层面
    3.4 小结
4 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营情况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4.1 研究案例及研究数据的选择
        4.1.1 研究案例选择说明
        4.1.2 研究数据的选择
    4.2 参保人群年龄结构老化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影响
        4.2.1 参保人群年龄结构分析
        4.2.2 参保人群年龄结构老化对个人账户运行的影响
        4.2.3 参保人群年龄结构老化对住院人次率的影响
    4.3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预测
        4.3.1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时间序列分析
        4.3.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状况预测分析
    4.4 小结
5 中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医疗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
    5.1 上海推行家庭医生制度
        5.1.1 上海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
        5.1.2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措施
    5.2 青岛建立长期护理医疗保险制度
        5.2.1 青岛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
        5.2.2 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
        5.2.3 制度实施的成效
    5.3 台湾实施总额支付制度
        5.3.1 台湾进入人口高龄社会
        5.3.2 全民健保总额支付改革
        5.3.3 总额支付的实施效果
    5.4 结论与讨论
    5.5 小结
6 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启示
    6.1 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6.1.1 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对缓慢
        6.1.2 医疗照顾保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6.1.3 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2 德国的经验及启示
        6.2.1 德国的人口老龄化
        6.2.2 医疗保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6.2.3 德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3 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6.3.1 日本人口高龄化
        6.3.2 日本采取的医疗保险应对措施
        6.3.3 日本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4 小结
7 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及实施步骤
    7.1 医疗保障体系、筹资机制和付费方式的优化设计
        7.1.1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优化设计
        7.1.2 资金筹措机制的优化设计
        7.1.3 支付方式的优化设计
    7.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优化设计
        7.2.1 管理与服务的优化设计
        7.2.2 信息管理方式的优化设计
        7.2.3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优化设计
    7.3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的实施步骤
        7.3.1 退休人员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7.3.2 建立医养结合的老年照护制度
        7.3.3 实现健康老龄化
    7.4 小结
8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9)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京中药业的历史
第二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经营机构及类型
    一、药号(药庄)
    二、药行(行栈)
    三、药店(药铺)
        (一) 兼备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业务的药铺
        (二) 专门制售一种或几种成药的成药铺
        (三) 专营饮片批发的药局
    四、参局、胶庄
        (一) 经营人参、鹿茸、燕窝的参茸庄
        (二) 阿胶庄
    五、鲜药、草药、山货
    六、其他
第三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地理分布及营业规模
    一、北平中药业地理分布的形成及历史原因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规模
第四章 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
    一、西鹤年堂药店
    二、万全堂药店
    三、长春堂药店
    四、千芝堂药店
    五、庆仁堂药店
    六、德寿堂药店
第五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生产与经营-以西鹤年堂为例
    一、民国时期北平西鹤年堂的生产加工
        (一) 刀房的主要工作
        (二) 斗房的主要工作
        (三) 丸药房基本情况
    二、原料采购与储存
        (一) 原料验货
        (二) 原料入库
        (三) 鹤年堂鹿圈的情况
        (四) 鲜药
    三、西鹤年堂的服务与销售
        (一) 柜堂的待客区
        (二) 柜堂里的服务人员占字先生
        (三) 首创统一工作服制度
        (四) 抓药的规矩
        (五) 鹤年堂的销售策略
    四、员工的工资制度
        (一) 后院制药工人的工资
        (二) 前柜占字先生的工资
        (三) 鹤年堂员工的年终奖
第六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药材来源地——安国
    一、安国简况
        (一) 安国的历史及地理位置
        (二)民国时期安国的水陆交通
    二、安国药市之来历及与药王庙之关系
    三、民国时期安国的药材交易
        (一) 安国药行
        (二) 帮商
        (三) 药行经手人
    四、安国药市的衰落
第七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管理
    一、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外部管理——卫生行政机构
        (一) 民国时期卫生行政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民国时期药政管理法规框架的构建和变迁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内部管理——国药业同业公会
第八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科学化改良
    一、民国时期的中药改良思潮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改良实践
        (一) 中药业人员培养方式的改良——北平中药讲习所的设立
        (二) 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
        (三) 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
        (四) 仿照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
        (五) 尝试药材的科学化种植
附录
    附录1: 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旅行指南》所载着名成药店一览表
    附录2: 药品仿单及成药检查请求书实物图片
    附录3: 宣统年京师药行商会众号一览表
    附录4: 民国时期北平药政管理法规汇编
    附录5: 重建药行公馆碑记
    附录6: 各年代药商执照、成药制售执照实物图
    附录7: 新药业、国药业自肃药品价格表
参考文献

(10)基于基金收支视角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综述
3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与制度设计
    3.1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2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
    3.3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4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的关键问题分析
    4.1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的设定原则
    4.2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的影响因素
    4.3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水平的计算公式
5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水平的分析与测度
    5.1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口预测
    5.2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水平现状分析
    5.3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需求测度
6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的分析与测度
    6.1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分析
    6.2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现状分析
    6.3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对其他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6.4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测度
7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
    7.1 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两步走”目标及措施
    7.2 实现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支撑
8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未来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农村医生应缴哪种税?如何缴纳?(论文参考文献)

  • [1]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2]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D]. 汤优佳. 吉林大学, 2020(08)
  • [3]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 李云鹏.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4]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研究[D]. 周明珠.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近代苏州花捐改革研究[D]. 曹瑞冬. 温州大学, 2019(01)
  • [6]《狄奥多西法典》中的税收法律制度探析[D]. 闫彬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7]昆明市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吴长春. 云南大学, 2018(01)
  • [8]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研究[D]. 林森. 东北财经大学, 2017(06)
  • [9]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D]. 尉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基于基金收支视角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 于建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乡村医生应该交什么样的税?如何付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