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文广播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中文广播的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对外华语广播现状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20)在《境外华语广播电台发展趋势探究》文中认为一直以来,中短波等传统广播是各国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组织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世界对华广播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境外华语广播的历史播音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摸清世界华语广播电台的发展态势,为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参考。

邹旋[2](2019)在《新移民时期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对于法国华侨华人来说意义重大,这一时期是法国华侨华人社会总体面貌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也是法国华文传媒空前发展的时期。华文传媒与华侨华人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界限,对法国华文传媒进行阶段性和整体性探究,以期理清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脉络,阐明法国华文传媒与华侨华人、祖(籍)国之间的关系,并展望法国华文传媒的未来。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进程及其特征与法国华侨华人的移民浪潮息息相关,而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华侨华人移民法国的背景截然不同,在不同背景下诞生的华文传媒也因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80年代以前主要的几次的法国华侨华人移民潮与几次战争有较大关联,移民人员以华工和留学生为主,此时的华文传媒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而8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法国华侨华人社会,除了部分与战争因素有关外,更多的华侨华人是在一个和平开放、对外交流的背景下移民法国的,此阶段的法国华侨华人新移民为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另外得益于科学技术以及国际国内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80年代以来的华文传媒在创办背景、媒体特征、经营管理、功能作用等多方面有极大突破。且相较于80年代以前的法国华文传媒,80年代以来的华文传媒与华侨华人、祖(籍)国之间呈现出更为密切且日益重要的联系,它在服务于华侨华人在主流社会的生活、帮助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扩大中国的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创办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前景可观。但同时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促使华文传媒健康持续地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华文传媒在助力华侨华人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的作用,值得关注。

田忠卿[3](2017)在《论我国电视对外传播观念的嬗变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电视对外传播自1990年前后开始迅速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期间对外传播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更加适应国际舆论的基本规则,另一方面也还保留着一些中国固有观念的印记。在当下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的环境下,对外传播中话语权的建构也被提上日程,中国的对外传播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历史,尤其是对外传播观念的演变,进行一个梳理。由于中央电视台正是中国电视对外传播最重要的媒介,以央视对外传播为例的考察能够揭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观念嬗变的全过程。本文从冷战史的视野出发,首先对新中国对外宣传史进行了鸟瞰式的梳理,将新中国的对外宣传历程以1990年前后为界划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的外宣实践中形成较为强劲的“斗争”观念,且形成的话语体系与主流世界的舆论体系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1990年代中国电视外宣开始迅速发展时所面临的局面。20世纪80、90年代之交是对外传播的重心转移到电视媒体上的时段,这一过程到1992年基本完成。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办和海外节目中心建立为标志,中国的电视对外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以后的电视对外传播在不同层面存在不同的观念演进线索,但在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要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2002年,对外传播观念变化的主线是从“以我为主”到“受众为重”。从1992年到1997年前后,中国的电视外宣基本是针对国外关于中国报道的“回击”,以一种斗争的姿态进行对外宣传,这种传播方式是基于中国方面自身需求的,在节目的制作、编排上以中方能够迅速有力地回应西方有关报道为目的,而非为了吸引受众;1997年前后,由于认识到中国对外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技术水准相较于西方主流电视媒体的严重不足,开始逐渐淡化“回击”式的对外传播,而是开始关注自身“专业化”程度,注重节目内容质量和制播水平的提高,虽然开始重视受众的感受,但追求“专业化”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到与西方主流电视媒体的差距,这在客观上也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到2001、2002年,中国的外部舆论压力稍有缓和,对外宣传开始注重“说明中国”,抛开了对西方媒体的单纯回击或竞争,逐步成体系地对国外受众介绍和说明真实的中国,这是有意识地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2003年-2012年,对外传播观念变化的主线是从“被动宣传”到“主动传播”。“说明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对传播体系进行自主规划的意识,但仍然建立在颠覆西方建构中国形象的基本思路上,仍然是一种回应,属于“被动宣传”。从2003年开始,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开始成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关注点,提高国际新闻直播能力、搭建海外电视播出平台、建立海外记者站、提高海外家庭和酒店的频道入户率、开设多语种对外频道等,都在有计划、成体系地开展并取得巨大成果。在具有了一定的海外传播能力后,开始重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中国文化吸引海外受众、主动拓展海外市场,这已经变成“主动传播”。2013年以后,对外传播观念发展的主线是全面建构话语权。在中国国力增强的情况下,必然寻求与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央电视台在本土化和国际深度合作方面有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海外认可度大大提升。全面建构话语权的进程方兴未艾,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在未来进一步建构话语权的时代,最关键的一点是处理好中国话语与西方话语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让西方受众感到疏离,也不能完全融入西方的话语体系之中。中国在国际舆论平台上建构自己的话语权时面临着三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对内传播规则束缚对外传播规则、海外受众心中的“中国形象”早已定形、中国民间异化的民族主义思潮大行其道。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外宣工作者要在具体工作中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之外,还要吸取国外媒体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经验。在外宣决策层面应当确立建立起内外有别的对外宣传机制,中央电视台应该进一步明确在对外传播格局中的定位、以非常手段打开局面、疏导对外传播领域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范思翔[4](2017)在《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综述——兼述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刘浩三[5](2013)在《力求合作 共图发展——2013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三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举行》文中研究指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2013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三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8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近30家华语广播机构和亚洲广播联盟、欧洲广播联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新疆,共话华语广播交流发展的未来。

马喆明[6](2013)在《全球华语广播奖的设立与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给中外华语广播机构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华语广播的交流协作,提升和扩大华语广播在世界媒体界中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共同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04年发起倡议,由全球十余家华语广播机构在2004年共同

曹崟[7](2012)在《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海外华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特殊的传播生态位决定了它在族群间的文化传播与情感维系等方面的重要媒介效用,不同地区间的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也由于各自的特殊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轨迹,有大致相同的历史演变、语言演变、内容演变及传媒地位演变轨迹。在海外传媒生态与社会文化中中扮演着传递民族文化、沟通族群情感、族群社会与主流社会互通等作用。尤其是在近代社会中,海外华人华侨的社会地位与生存环境与随着母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产生着重大的转变。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置身其中,作为华文媒体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在近代海外华人社会中扮演着的媒体角色与族群角色也发生着与时代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媒介的发展,也牵动着海外华人社会的脉博;不仅给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带来更广的生存空间,也带来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陈德[8](2011)在《蒙中两国对外广播节目比较研究 ——以蒙古之声华语节目和中国国际台蒙语节目为例》文中提出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者有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广播有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的优势。对外广播是指一个国家为表述自身的国家形象,而向另一个国家的广大听众进行的广播。对外广播又称为国际广播,国际广播的职责,既有新闻传播,又有文化交流,更有政治意识的宣传。本文通过对蒙古之声华语节目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语节目进行对比,来研究这两国广播节目的差异。文中抽样分析了两台一个月的广播节目,并从基本状况、节目类型、新闻种类及涵盖分别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了比较法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以下三个问题:1.蒙古之声华语广播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语节目分别具备什么特征? 2.对比蒙古之声华语广播新闻节目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语广播新闻节目存在的差异?3.通过双方节目的对比研究,找出提高蒙古之声华语广播节目收听效果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蒙古之声华语广播节目迫切需要开通调频广播,以使听众更好地收听广播节目。注重新闻广播节目的连续性和深入性。聘请中国专家,多播报时效性强的新闻节目,增强新闻现场感。同时在节目中增加两国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和经济贸易的相关内容,以扩大受众范围。

刘川[9](2011)在《美国华语广播媒体与文化对外传播浅析》文中研究指明笔者以美国华语广播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几家华语广播媒体高层的深度访问,从宏观层面的文化理念、管理体制,中观层面的媒体经营、业务运作,到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态,研究美国华语广播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借助华语广播媒体展现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

孙茜芸[10](2010)在《“中国声音”的对外宣传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华语媒体在国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信息传播上的不对称造成被误读的中国印象。因此,我国政府要确立对新型外宣工作的战略认识,进一步转变传播理念,确立由宣传走向传播的大外宣思路,积极发展新形态电台,构建多层次的广播外宣格局,从而形成积极有效的对外宣传策略以及面向全球的国际传播网络。

二、中国对外华语广播现状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对外华语广播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境外华语广播电台发展趋势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境外华语广播电台广播趋势
    2.1 境外华语广播电台数量下降趋势明显
    2.2 境外华语广播电台的广播态势呈波浪式下降
    2.3 综合类电台与宗教类电台占比相当
3 境外华语广播电台对华广播特点
    3.1 部分电台对华广播持久稳定、从未间断
    3.2 部分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台在2012年至2014年间相继停止短波中文广播
    3.3 宗教类电台长期存在,广播稳定,应当给予一定的关注
4 境外华语广播电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5 结语

(2)新移民时期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法国华文传媒的历史演进
    一、法国华文报刊的诞生
    二、一战时期法国华文报刊的繁荣
        (一) 以华工和留学生为读者对象
        (二) 以政党为依托创办的政治刊物
    三、抗日战争时期法国华文报刊的转变
    四、二战后到70年代末法国华文报刊的沉寂
    小结
第二章 80年代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空前繁荣
    一、新移民与法国华文传媒
    二、法国主要华文传媒的现状
        (一) 纸质传媒继续发展
        (二) 电子传媒异军突起
    三、80年代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的主要特征
        (一) 百花争妍,竞争激烈
        (二) 中法双语华文传媒增多
        (三) 华文报刊“大陆化”
        (四) 经营方式多元化
        (五) 收入以广告收入为主
        (六) 走上媒介融合之路
        (七) 受众和报道内容范围扩大
    小结
第三章 法国华文传媒的主要功能
    一、帮助华侨华人融入法国社会
        (一) 担当生活向导
        (二) 为华侨华人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维护华侨华人和祖(籍)国合法权益
        (一) 报道不平事,为华侨华人发声
        (二) 建言献策,反映华侨华人诉求
    三、鼓励法国华人参政议政
    四、改善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一) 倡导“入乡随俗”,提升自身形象
        (二) 客观介绍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促进法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三) 与主流媒体合作,提升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
    五、传播中华文化,架起华侨华人、法国与中国之间的桥梁
        (一) 增强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 促进中法两国的沟通与交流
    小结
第四章 对法国华文传媒的思考
    一、法国华文传媒发展的经验总结——以欧洲时报为例
        (一) 始终坚持为华侨华人服务的理念
        (二) 注重与同行交流合作,整合资源
        (三) 经营方式网络化、集团化、跨国化
    二、法国华文传媒发展前景展望
        (一) 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二) 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 新闻人才专业化
        (四) 经营管理集团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论我国电视对外传播观念的嬗变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1.1 学术价值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状况的不足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2 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历史与背景
    2.1 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基本状况
        2.1.1 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定义
        2.1.2 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发展脉络
    2.2 新中国对外宣传历史概述
        2.2.1 新中国对外宣传史的阶段划分
        2.2.2 新中国前四十年对外宣传的主线与媒介
        2.2.3 1949年-1989年中国外宣史概览
3 电视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战场(1989-1992)
    3.1 1989 年以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3.2 中国对外宣传反思与调整
        3.2.1 中国对外宣传暴露出的问题
        3.2.2 1990年前后中西电视传播能力对比
        3.2.3 1989年后中国对外宣传观念的进步
    3.3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创办
    3.4 小结
4 从“以我为主”到“受众为重”(1992-2002)
    4.1 1992 年-2002年国际形势的变化
        4.1.1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
        4.1.2 1992年之后中国的国际环境
    4.2 变化的形势下外宣观念的不断调整
        4.2.1 1992-1997:“回击”——针对国外媒体舆论攻势进行反击
        4.2.2 1998-2000:“专业化”——节目制作精良化
        4.2.3 2000-2002:“说明”——介绍真实的中国
    4.3 小结
5 从“被动宣传”到“主动传播”(2003-2012)
    5.1 2003-2012 年对外宣传的背景
        5.1.1 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
        5.1.2 中国的民族文化自觉
    5.3 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方式转变
        5.3.1 从“被动宣传”到“主动传播”
        5.3.2 “主动传播”的两条线索
    5.4 中央电视台对外传播的实践
        5.4.1 “传播力”:建设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对外媒体
        5.4.2 “软实力”:重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5.5 小结
6 建构全新话语体系的尝试(2013年至今)
    6.1 政治形势与政治需求的变化
        6.1.1 当下国际政治环境
        6.1.2 中国全球经济地位的变化
        6.1.3 中国对旧体系的“突围”
    6.2 对外传播新需求
        6.2.1 西方话语体系下中国对外传播的窘境
        6.2.2 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改善
        6.2.3 建立与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6.3 建构全新话语体系的尝试
        6.3.1 建构话语体系的理论规划
        6.3.2 话语权建构在对外传播实践中的体现
    6.4 小结
7 对外传播观念与实践的展望
    7.1 何为话语权建构
    7.2 如何进行话语权建构—我者与他者之间
        7.2.1 “我者”—融入抑或同化?
        7.2.2 “他者”—妖魔抑或彼岸
        7.2.3 “我者”与“他者”之间
    7.3 当下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的问题
        7.3.1 对内传播规则约束对外传播
        7.3.2 海外受众心中的“中国形象”早已定形
        7.3.3 最大的障碍:异化的民族主义思潮
    7.4 “今日俄罗斯”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7.5 未来电视对外传播的展望
8 结语
附录: 当事人口述资料七则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综述——兼述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华语电视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 关于华语电视在不同国家发展情况的研究
        1. 大多数文献缺乏受众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2. 部分文献开始加入受众分析视角进行研究
        3. 少数文献涉及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
     (二) 关于华语电视自身建设发展的研究
     (三) 关于华语电视在跨文化环境中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华语电视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研究
三、关于研究综述的思考
     (一) 直接涉及华语电视受众与传播效果的研究稀少
     (二) 间接涉及华语电视相关的传播研究较多
     (三) 应明确华语电视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的目的性
     (四) 华语电视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缺乏系统性与主体性

(7)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对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传播等概念界定
    1.2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研究状况
    1.3 对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的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发展历程
    2.1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发轫
    2.2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的共同轨迹
3 各国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的具体分析
    3.1 亚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3.2 美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3.3 欧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3.4 大洋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4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1 当下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发展现状总结
    4.2 新形势下华语广播电视族群传播面临的挑战
    4.3 对策及建议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蒙中两国对外广播节目比较研究 ——以蒙古之声华语节目和中国国际台蒙语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广播的发展及传播功能
    一、广播的发展史
    二、对外广播相关研究
    三、广播语言传播具有多重功用
第三章 蒙古国广播的发展
    一、蒙古国新闻媒体
        (一) 蒙古国新闻机构概述
        (二) 蒙古国广播电视新闻现状
    二、蒙古国对外广播现状
        (一) 蒙古之声广播的对象和任务
        (二) 蒙古之声广播的宣传方针
    三、蒙古之声广播电台华语节目
第四章 中国对外广播中的蒙语节目
    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状
    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语节目
    三、广播信息传播成就了特殊的收听受众
第五章 蒙中两国对外广播节目比较研究
    一、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一) 播出频率
        (二) 运行模式
        (三) 播出时间
    二、节目形式对比
        (一) 节目内容与理念定位比较
        (二) 专题类节目比较分析
    三、新闻节目比较
    四、语言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传播
    五、对外广播与国家形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声音”的对外宣传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社会“中国声音”调查
    1、美国华语媒体现状调查
    2、当前华语广播的主要形式
二、信息严重不对称造成被误读的中国
三、广播对外传播思考及建议
    1、政府要确立对于新型外宣工作的战略认识, 并将其付诸于行动。
    2、发挥多个积极性, 构建多层次的广播外宣格局。
    3、拓展传统广播渠道, 积极发展新形态电台。
    4、广播外宣发展存在瓶颈。
    5、由宣传走向传播的大外宣思路。

四、中国对外华语广播现状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境外华语广播电台发展趋势探究[J]. 李伟. 广播电视信息, 2020(10)
  • [2]新移民时期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研究[D]. 邹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论我国电视对外传播观念的嬗变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D]. 田忠卿. 武汉大学, 2017(06)
  • [4]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综述——兼述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J]. 范思翔. 东南传播, 2017(03)
  • [5]力求合作 共图发展——2013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三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举行[J]. 刘浩三. 中国广播, 2013(10)
  • [6]全球华语广播奖的设立与效果[J]. 马喆明. 对外传播, 2013(04)
  • [7]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传播研究[D]. 曹崟. 暨南大学, 2012(11)
  • [8]蒙中两国对外广播节目比较研究 ——以蒙古之声华语节目和中国国际台蒙语节目为例[D]. 陈德.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9]美国华语广播媒体与文化对外传播浅析[J]. 刘川. 中国广播, 2011(06)
  • [10]“中国声音”的对外宣传思考[J]. 孙茜芸. 现代视听, 2010(02)

标签:;  ;  ;  ;  ;  

中国中文广播的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